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活着》有感(10篇)大綱

讀《活着》有感(10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6W 次

讀《活着》有感1

餘華說:“活着在中國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的起伏,親人一個個地離去,獨自忍受着生命帶給他的痛苦和折磨。當我們經歷種種磨難時,該怎樣去做,這本書給了我們答案:活着,就這樣活下去。

讀《活着》有感(10篇)

剛看完《活着》,心中的沉重感久久不能釋然。文中所記述的生命,是那麼脆弱,摔個跤、一次抽血、吃幾個豆就能使它結束。以及福貴自身的遭遇,讓我感覺到命運的不公平。後來細細體味,便被福貴的頑強感動到了。不禁想到,福貴活着的意義到底是什麼,爲什麼他經歷瞭如此悲慘的遭遇,還能頑強地活着。以前覺得,活着的意義嘛,無非就是金3錢,名利,親情,地位,生活享受……但這些福貴都沒有,可他依舊活着,就這樣平凡地活着。後來,我覺得,活着本身沒有意義,活着就只是爲了活着而已。

福貴用自己的意志在努力地活着,如此過完自己的一生罷了。我想,遵從自己的意願,不虛度光陰,自由地過完一生,就是活着最好的方式了。

正如蘇軾所言: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豁達地看待人生,平凡地活着。

不過《活着》告訴我的道理我都懂,但是,或許因爲我未曾經歷過什麼磨難,對活着的理解也沒有那麼深刻。可能,當自己成長到一定階段,纔會對福貴的人生態度和活着有更深刻的感觸吧。

讀《活着》有感2

人生漫漫,生活茫茫,前行之路少有時刻的清晰與明確。也怪不了這世態炎涼,波詭雲譎。苦苦擦拭着眼中的淚,可心淚卻如綠燭紅蠟般悽苦凋落……

明明不想思索的問題,卻又在冥冥中被其羈絆住,不能停滯下來想想的我,在剪不斷理還亂的思緒中被硬生生地橫了這麼一道:

“喂,爲什麼成日如此渾渾噩噩的?”

“活着是爲了什麼?”

“如何才能不枉人生走這麼一遭呢?”……

一個個聲音追問着我,如人面臨潮波氾濫的大海,我已無退路,只有在聲聲詰責中尋找出口。這人生的十字路口終究逃不了這麼一段。

我投奔書海,晝夜埋首,只求慌亂的心能小憩,也許這其中又是一段非凡的際遇。

當我品讀餘華的《活着》時,我感覺生活在隱隱告知着我什麼。

主人翁福貴的一生是何等慘烈啊!他並無任何豐功偉績,只是一“蟻民”,是個平凡的小人物,而在殘酷的社會和政治的變革背景下,其妻子兒女都先他而去並被他親手埋葬。如此接二連三地失去親人,到了晚年只能同一頭老牛度過,他的命運比一般人更悽楚。但讓我佩服的是他在心態上能直面困難,那個在晚年落寞的生活圖景下孤獨生活的人,並不是寂寞的人,這在我看來簡直就是一個奇蹟!

也許有許多人對這本書的評價之高已超越了“偉大”一詞。今天我不想贅述,我僅是億萬讀者中的一員,如“一千個人讀哈姆雷特”一樣,我感悟出的是另一層——活着的意志!

顯然,福貴慘淡的一生已超越了諸多人的不幸,甚至讓我覺得在感受的是如孩子死去般的麻木——這是一次殘忍的閱讀。命運不遺餘力地摧殘着福貴的生活,可他的意志,他對於這艱辛生活的描述與感受卻是讓人難以置信——是如此平緩啊。“我只是有時候想想傷心,有時候想想又踏實。”正是他對自己的評價。寫到這裏,我的心已感動到木然。

是的,我的生活經歷和福貴一比,簡直是小巫見大巫了,就是拿他一小段人生比也“相形見絀”了。在學習和生活過程中遭受的挫折、經受的考驗是如此平常的事情,什麼朋友反目啦、成績下滑啦等等,雖然有時感到前途迷茫,但這我們都無法避免。更何況福貴一生的挫痛與煎熬,他還能坦然面對一切。我想,每當遇到這些挫折時,我就應捫心自問:我所遇到的一切,與福貴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至於嗎?

這足以震動我的整個大腦,我會想起生活意志這個問題。人的這一生,爲什麼而活?其實福貴不正給了我們一個深刻的思考麼——爲了經受,又爲了迎接;爲了戰勝,又爲了忍耐。相隨的苦痛,正是人生的潤滑劑。關鍵不減的是意志上的堅強。福貴留給我們的不是豪言壯語,不是什麼深邃的思考,亦沒有斟酌的文字,可我們明顯爲之動容,爲之感慨,生活的點點滴滴瞬時氤氳起幸福的氣息,我們知足,我們一如福貴的平和。你會明白,生活中所謂的堅強,無非就是一種態度,一種意志——真成了你我感觸中交接碰撞的共音!受益於那般意志:不屈服,不氣餒,也坦然,也淡定。

如此,也不枉人生走一遭。

擁有這份感慨的你我,也許今後再面臨人生的抉擇時,翻閱福貴的經歷,在這個面對諸多不幸的窮人身上找到的不是安慰,而是欽佩與崇敬,並延續着這份活着的意志。

驀地,我一瞥前方,欣然一笑——那漫漫人生路,茫茫生活海,不知不覺對心中苦苦糾結着東西的已淡然——活着,真好。

讀《活着》有感3

記不得當時是怎麼得知這本書的,印象中是一口氣就把它讀完了!我曾經開玩笑地對錶妹說:其實我的內心很豐富,完全可以寫一本書,只是我不知道怎麼表達。表妹大笑着說:得了吧!照你這樣說我也是,其實我說的是心裏話。

我是一個愛思考生命意思的人,從初中到大學沒有中斷過。

讀到高中以後呆在家裏的時間就少了,那時候學習任務也重,每次放假回家都是狠狠地休息,對於村裏發生的變化無暇去留意,只有偶爾幾次聽到姥姥和媽媽不經意的說起:“某某不在了”,我才若有所思地從玩命的學習和放蕩的休息狀態中回過神來,開始回想自己和那個不會再出現的人所接觸過的一切,沒有多少片段,也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印象中最深刻的還是小時候:帶着我們一羣小孩兒出去捉魚;偷了她家菜園裏的一顆菜苗被追到老遠;做了壞事擔心被找上門不敢待在家;把用過的火柴盒積攢起來留個我們……

後來不知是由於我出去上學很少在村裏了,還是他們年紀大了到閨女家裏養老去了,慢慢地,說不清是什麼時候,彼此都不知不覺的消失了。

我對他們那一代人是有感情的。

我從小在外婆家長大,外公的爸爸是在我很小的時候去世的,那時的我基本沒有什麼記憶,印象中他陪我愉快的玩耍。外公的媽媽是在我高三那年去世的,我和她一起生活的時間很長,算上我是四世同堂。我聽到很多關於他們年輕時的故事,看到過屬於那個時代的印記。這一切讓我深深地着迷,多變的時局註定他們動盪的人生,他們的經歷太有魅力,太有代表性!隨着時間的流逝也愈顯珍貴!我曾經想過窮追不捨的追問下去,讓他們給我一次說個夠,那樣我便可以組織一個完整的體系,把前前後後都聯繫起來,縱然沒有編排成書的能力,也不至於眼睜睜的看着它們消失,而我最終沒有細細的去追問。

《活着》滿足了我長久以來的渴望。

作者採用第一人稱的視角,通過和小說中主人翁——福貴聊天的方式,道盡了中國過去六十年裏基層老百姓的生活遭遇。從清末明初,到國共內戰,再到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們的國家發生了太多的不平凡,那些一次又一次的社會變革,只有基層的老百姓才能夠深刻的體會。福貴一生的悲劇無不和當時的社會大環境有關,他幾十年裏生活的變化就是中國當年歷史的縮影。

福貴本是地主家的少爺,因爲年輕時嗜賭成性輸光了家業,氣死了父親,成了佃農,在一段時間的懊悔和迷茫之後開始重拾對生活的希望。不久,在他去縣城爲老母抓藥時,卻意外地被部隊抓了壯丁。母親堅信他不可能又去賭博,等到他從槍林彈雨中僥倖逃生回到家裏的時候,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帶着兩個孩子,而女兒也因一場病變得又聾又啞。“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好像一切又可以回到福貴離家前的情形,縱然辛苦,至少有希望。但是整本書就是這樣:在每次從磨難中出來,讀者長吁一口氣就要產生美好幻想的時候,“希望”都被現實中的一次次死亡擊得粉碎!

這是一部讓人讀起來感到沉重的小說,作者沒有刻意地誇張、渲染,而是用一種平靜、緩慢的方式娓娓道來。在平白無奇的敘述中,把讀者一點一點的帶入,等你看到最後一頁,闔上書本,那種蒼涼的不快感油然而生,讓你久久無法平靜。

通過歷史我們可以知道:中華民族的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我們不斷受到各方列強的侵略,我們的民族經歷了最危險的時刻。當把外面的敵人趕走以後又經歷了內戰。等到新中國成立,偌大的國家百廢待興,我們在夾迫中曲折向前。福貴的一生是苦難的、不幸的,這所有的苦難都是我們國家的苦難,所有的不幸都是我們國家的不幸。在爲福貴的遭遇而感到心痛時,同樣爲我們新中國的誕生和成長而心痛,她一路歷經風雨,披荊斬棘。事實證明我們的民族是堅強的、偉大的。無論我們過去的生活多麼困難,無論我們的民族受到多少迫害,我們最終都像書中的福貴一樣,堅強地活了下來。苦難並不可怕,只要我們抱有團結、不屈的心。

另一方面,《活着》也是對生命意義的探索。在繁華落盡,洗盡鉛華之後,讓我們思考活着的終極意義所在,我這個年歲很難去理解。在大二的時候,老師曾經問我們:“人爲什麼活着?”我記得當時的回答是:“活着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狀態,沒有爲什麼。”

讀《活着》有感4

那一年的整個夏天,我隨着他——一個老打哈欠的城裏人走進一個個村莊,聽村裏人講葷故事、酸曲,遊走於鄉間小路,一同收集,閒聊。在蟬鳴聲中,聊起了福貴。

福貴的過去毫無疑問是具有戲劇性的。他有一位妻子,是城裏米行的千金大小姐,他自己呢,家有良田百畝,可以說是門當戶對。可惜少年不知愁滋味,他流連於煙花柳巷,吃喝嫖賭,什麼浪蕩事都幹,尤其好賭,對於妻子的委婉勸誡,甚至挺着大肚下跪求他回家,也不理不睬,沒多久,家裏的田地房子都輸光了。一眨眼的功夫,他從一位闊少成了窮鬼,他爹沒幾天也走了。好在求得了五畝田,成了佃戶。可好景不長,妻子就被丈人用比嫁進徐家更風光的方式帶走了。

前半生的浪蕩換來了貧窮、家散。但福禍畢竟相依,“好運”也在悄悄來訪。

妻子的被迫離開使福貴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其的好。因而在幾個月後,她帶着孩子回來時,福貴是很開心的。日子就這麼過了下去,似乎老天還在考驗福貴,他的母親病入膏肓,在拿着妻子給的僅剩的兩銀元到城裏,卻被迫徵兵。在戰爭中,他幸運的待在了一隊懶散隊伍,不用去前線打仗,唯一的衝突是接收飛機下放的食物,但這也導致他之後聽了整宿整宿的傷兵的呻吟聲,彷彿是在爲自己的離世送上的“安魂曲”。

福貴最終活了下來,並回到了家,然而幸總也喜歡帶上惡,他的母親並沒有熬過去,女兒也因病而聾啞,好在家總還是家,他們又過上幾天好日子……

白雲蒼狗間,只剩下了福貴自己一人,他用攢下的積蓄買下了一頭垂暮的牛。

西蘭帕曾說過:“所有勝利的第一條件,就是要戰勝自己。”福貴的活着不僅僅只是爲了活,他這一生雖然歷經了太多重要之人的死亡,使他深深記下了活着就是忍受。你要忍受生活帶來的甘苦,忍受時光匆匆的難耐,忍受家庭賦予的所求所取。但他仍是活着,沒有輕言放棄。他和老牛啊,活的平凡但不庸碌,他戰勝了自己。

美國民歌《老黑奴》裏唱道:“快樂童年,如今一去不復返,親愛朋友,都已離開家園,離開塵世到那天上的樂園,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我來了,我來了,我已年老背又彎,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 爲何哭泣,如今我不應憂傷,爲何嘆息,朋友不能重相見?爲何悲痛,親人去世已多年。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我來了,我來了,我已年老背又彎,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 幸福伴侶,如今東飄西散,懷中愛兒,早已離我去遠方,他們已到我所渴望的樂園。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我來了,我來了,我已年老背又彎,我聽見他們輕聲把我呼喚。”活着,這個詞彙,用短短的兩個字訴盡了人一生最基本的行爲,說出了人在面對不同的抉擇導致的`不同的結果時的最從心的表現。我們不能說,福貴的活着是懦弱,相反,這何嘗不是一種與生活和解的表現。他,未嘗不活得通透。明白生活本就是不如意的,年少的輕狂在歲月洪流中被狠狠地拍下,只留下本我,只留下最初的人,最初單純只爲活的人。明白孤獨終老還不如與牛爲伴,發泄心中的無奈然後面對新的一天,而不是愈加沉默,將哀積成淤泥,形成沼澤越陷越深。明白活着就是資本,就是無限的可能,就是生活留下最耀眼的寶物。

讀《活着》有感5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讀這句話,似懂非懂。

這本書很好看,使我花了一晚上兩個多小時的時間就讀完了,讀的時候,並未打算一個晚上就讀完,讀完後就讓我聯想到史鐵生在《病隙碎筆》中所講的苦難。

男主人公福貴似乎一生都活在苦難中,只有在一開始享受了幾天富貴日子。從敗光家產,到氣死父親,妻兒被接走,明明是準備去城裏請大夫爲母親看病,卻被人捉去拉大炮,好不容易逃回來,發現母親死了,女兒聾了啞了,好不容易將女兒拉扯大了,兒子卻被抽血抽過多而死,難得爲女兒找了個好婆家,不久卻難產而死,妻子不久也死了,女婿被水泥板壓死,小孫子被豆子撐死。最終和一頭老牛相守相依至今。

即使這樣,但他們沒有放棄,沒有放棄活下去,是他面對苦難的承受能力深深打動了我,是他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深深震憾了我。福貴是不幸的,但他並未用死亡結束他的不幸,而是以樂觀的態度面對不幸,換來了晚年的安穩與從容。

我相信,即使現在再苦再累,只要堅持下去,終有一天,世界會給你回報的,就如史鐵生,在20歲雙腿癱瘓時,如果他選擇放棄生命,也許就沒有我現在所認識的史鐵生。

一切已然,必屬本然,必然與當然。

讀《活着》有感6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喬布斯改變了世界。喬布斯的才華、激情和精力是無數創新的來源,這些創新豐富和改善了我們所有人的生活,這個世界因爲喬布斯而美好無限。

每一個成功者背後總會有很多故事,在每一個成功者的身上總會看到很多創新點。現在我就用述創新個性、思維和創新意志這三個方面分別分析有關喬布斯的兩個故事。

在喬布斯十七歲那年,他就讀於一間貴族學校。但在經過六個月的學習後,他認爲自己已經看不到留在學校的任何價值,所以他毅然決定退學。雖然退學後的日子很苦,但是他說他喜歡這樣,他喜歡跟着他的直覺和好奇心走,他遇到的很多東西,此後被證明是無價之寶。例如在退學期間,他無意中學會了san serif和serif字體,他學會了怎麼樣在不同的字母組合之中改變空格的長度,還有怎麼樣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樣。十年之後,當他在設計第一臺Macintosh電腦的時候他把當時所學的那些傢伙全都設計進了Mac,那也是第一臺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體的電腦。

凡事都循規蹈矩又如何能創造出不同,比爾蓋茨是這樣,喬布斯也是這樣。他們頂着世俗的觀念,大膽地逃離所有人都認爲最有前途的路徑,自己尋找最適合自己的道路。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有創新的個性和創新思維去支持他們的行動。首先,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性格,我們應該要尊重每一個人的選擇,而不是根據框框條條去限制每一個人的發展。其次,貝爾納曾經說過,構成我們學習最大障礙的是已知的東西而不是未知的東西。我們需要打破桎梏,這纔是創新最基本的要素。普遍在人們的心中會有四種枷鎖,他們分別是從衆型思想枷鎖、權威性思想枷鎖、經驗型和書本型的思想枷鎖。我們不能對司空見慣的現象和已有的權威結論懷有盲從和迷信心理,這種心理使人很難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所以要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新個性的時候,我們要培養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要敢於有所質疑,質疑是創新的前提,懷疑是創新的開始。同時,我們亦要提高想象力、擴展自己思維的廣角,從多方面多角度去分析問題。

第二個故事是發生在喬布斯三十歲的那一年,他被自己成立的公司炒了魷魚。對於在而立之年的喬布斯來說,是一個毀滅性的打擊。在最初的幾個月裏。他對自己的路感到非常茫然。但後來,他慢慢發掘到作爲一個成功者的極樂感覺被作爲一個創業者的輕鬆感覺所重新代替,他對任何事情都不那麼特別看重。這讓他覺得非常自由,因此他進入了生命中最有創造力的一個階段。在接下來的五年裏,他創立了Next的公司,還有一個叫Pix—ar的公司。Pix—ar現成爲世界上最成功的電腦製作工作室。在後來的一系列運轉中,Apple收購了Next,然後喬布斯又回到了Apple公司。

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我們不能輕言放棄。我們應該找準自己的目標和方向。你只有相信自己所做的是偉大的工作,你才能怡然自得。如果你現在還沒有找到,那麼繼續找、不要停下來、全心全意的去找,當你找到的時候你就會知道的。這一切的事都要求需要有堅強的意志力去支撐。要練就創新意志需要經歷一個心理三部曲:即決心、信心和恆心。我們應該發揮人最大能動性,要自覺、要果斷地分析問題,在完成目標需要較長的時間時,想要做出一番事業時必須要有堅韌性,所謂: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不達目標誓不罷休。

活着就是爲了改變世界。

讀《活着》有感7

《活着》是一本十分沉重的小說,餘華自己也說過《活着》本身講述的就是一個,一個人和他的命運之間的友情的故事;講述的是一個,人是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的故事;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活着的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或者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讀後感 劉志純。我用了一個上午一口氣完成了他,讀完小說,雖然有完成的如釋重負但卻像又背上了沉重的枷鎖一般的喘不過起來。我有些迷茫,難道我們所追求和趨之若鶩的生命就只是爲了這樣簡簡單單的倖存,平平靜靜生活,而沒有其他更大意義的事情值得去追求而放棄與有所生存的意義。這與我們平時所接受的,或者說是所被灌輸的偉大精神背道而馳。因此,我們更迷茫了。那,活着是什麼?活着是爲了什麼?爲什麼活着?我們年輕,我們活力,我們快樂的活着,我們肆無忌憚的揮霍着金錢、時間、生命。就像年輕的福貴一樣。肆無忌憚,不計後果。因爲我們無所謂時間,無所謂青春,我們的人生剛剛起航,我們的太陽剛剛升起。像福貴一樣,我們揮霍着,覺着家裏還有一百畝的田產,還有爹孃,老婆孩子……等到終於有一天,福貴把錢輸光了,我們把青春揮霍完了,才驀然發現,其實很多東西便如同白駒過隙,眨眼的當兒就沒了。

冷靜下來的我們開始反思活着的意義,這不像考卷上的難題一樣,丁是丁卯是卯,對了得分,錯了失分的標準答案。活着的意義幾乎不可能用簡單的語言標註出答案,甚至是近似的表達。這便是老子的《道德經》裏開篇的兩句永恆的經典:“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因爲這不是個簡單的爲什麼,當然也不會有簡單的什麼。這樣的答案需要人們用活着去尋求,當不用再活着的時候,或許這個答案就出現了。因爲它詮釋的不僅是生命,或是人生的一種崇高而簡單的意義所在。作爲一個詞語,“活着”在我們中國人的語言裏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狂傲不羈的吶喊,也不是來自於兇殘猛烈的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讀後感《《活着》讀後感 劉志純》。忍受所能忍受的,忍受所不能忍受的,在絕望與痛苦的邊緣繼續活着,而且驕傲而堅強的活着。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絕望和希望,在我們的命運裏比比皆是,更如朋友那般親密無間。

正如沒有絕對的苦難,也沒有永久的幸福。無論是去,感恩幸福,抑或是感恩苦難,都是感恩生命,感恩或者。感恩這種無間的友情,感恩我們活下去的奇蹟。在不斷地感恩中,我們和幸福,和苦難產生了友情,而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因爲我們互相感激,也互相仇恨;我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我們活着的時候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塵沙,最後,默默然消失在海角天邊。也許,這就是活着。而這一切的前提卻是時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在這裏,時間影藏了它的身份,可是卻掌握着兩個人的命運。我們的閱讀無法撫摸它,也無法注視它,可是我們卻無時無刻的感受着它的存在。就像寒冷的來到一樣,我們不能注視也不能撫摸,只能靜靜地渾身發抖的去感受。

這種感受是脫離了,或者說是超越了五感而偉大的存在着的。這就是時間,這就是生命,而這些便組成了我們所要的活着。我們活着了,在愛與痛的交織裏和冰與火的纏綿中,我們活着了。我們站在苦難的邊緣堅強的活着,因爲我們活着是爲了那與痛苦相交織的——愛。物慾的縱橫捭闔迷惑了我們原本單純的心境,年少輕狂的愚蠢讓我們自命不凡的輕薄生命,當一切真的即將消散,死神讓你最後一次回眸人生,留戀的也許不是帶不進棺材的名利和財富,留戀的或許只是生病時母親的輕聲關懷,失意時朋友的鼎力支持,或許是那個大雨滂沱的雨夜裏那份相濡以沫的溫馨。也許,這就是愛。活着爲了愛,爲了愛活着!當絕望和痛苦如狂風驟雨消失在寬廣的海岸線,溫暖而和煦的陽光總會相聚在某個雲淡風輕的下午,讓我們都去到山澗,望着無垠的天邊,恬靜而從容的吶喊出心中的那一縷縷不凡和堅持——活着,只是爲了活着!

讀《活着》有感8

一、“活着”的深意

“活着”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

福貴,這個曾經風光一時的富家少爺因爲年輕時無所顧忌的胡鬧和爲所欲爲毀掉了自己和家人一生的幸福。他終於在貧困中覺悟,也許那並不算遲。可厄運的陰影一直追隨着他的腳步,殘暴地奪走每一個與他有緣的人的生命,毫不同情。他的父母在家境敗落後相繼死去,喪失女的傷痛還未平復,與自己同甘共苦的妻也離他而去。最後,連他唯一的孫也沒有逃過死神的魔掌,只剩下他一個人孤獨地活着。

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的人。不知是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或是另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在歷經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他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他只是很單純地爲了活着而活着。記得有那樣一句話:

生活就是人生的田地,每一個被播種的苦難都會長成爲一個希望,他們就是我們的雙手。不管身上承受着什麼,不管脖子上套着什麼,不管肩上負載着什麼。

“有慶不會在這條路上跑來了。”

我看着那條彎曲着通向城裏的小路,聽不到我兒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

爲了救縣長的女人,有慶可以說是被害死了。看到這裏我流淚了,儘管懷疑故事的真實性,卻始終感到沉重。因爲當時社會複雜的人際關係,有慶送掉了年輕的生命。我一直無法釋懷,眼前總是浮現出一個瘦小的男孩舉着鞋,朝我跑來.他分明是笑着,我卻看到了他眼底的悲哀。

二、簡單的幸福

“我也不想要什麼福分,只求每年都給你做一雙新鞋。”

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許這就是家珍所認定的幸福.兩年前看完《活着》,很多細節都已經模糊了,可是家珍的這句話卻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裏,直到現在依然如此清晰。只有經歷過分離之苦的人才知家人團聚的真實可貴吧。

我總是因爲無法得到上天的特別眷顧而抱怨命運的不公。從兒時眼饞玩伴手中的洋娃娃,到現在羨慕女友的美麗出衆,我一直扮演那個自卑的角色。母親說我總是把目光停留在未知的遠方,而忽略了身邊唾手可得的小幸福。我不信,我不正是因爲找不到所謂的幸福,才那麼努力地追求嗎?

直到看到家珍的話,我突然感到茫然,曾經執着着的夢想也開始變得模糊。難道真的是我錯了嗎?我開始回憶過去的點滴:每天早晨母親比鬧鐘還準時的morningcall,在自修課上和同桌狂吃零食,傍晚一家人圍在桌前吃飯,熱氣給父親的眼鏡片蒙上一層白霧??我發現自己擁有的太多,也正因爲自己擁有,才覺得它們似乎是可有可無的。

前些天,一個好友打電話來說她父親車禍被送進了醫院,好在並不是很嚴重,只要留院觀察幾天。我一邊安慰她,一邊想,此刻父親可能也正開着車穿梭在這擁擠城市的某個角落吧,不禁有些擔心。突然發覺,我可以什麼都不要,只希望一家人能平平安安的,晚上可以吃到父親的拿手好菜,聽到母親越來越親切的嘮叨??

幾天後,好友一臉喜悅地告訴我,她父親出院了。看着她臉上洋溢着的笑容,我更堅定了:原來這就是我所追求的幸福。

讀《活着》有感9

一個充盈着陽光的下午,我坐在圖書館,翻開一本書。書的名字叫做《活着》,我有很多的朋友推薦我去看一看這本書,說是非常值得一讀。但卻拖了好久纔看這本書。看這本書時,我哭了好幾次,久久不能平復,我的心情變得十分複雜。

這本書首先說的是一個青年在鄉下一次偶然的機遇讓他聽一位放牛耕田的老人說他的故事。故事主人公叫做福貴。年輕的時候投生於地主家庭。家庭富裕的他生活過得愜意瀟灑,麋亂不羈。可是他卻把家裏的財產全部賭輸了。他的生活變得一貧如洗。他後悔莫及,他痛徹心扉。當他改過自新,準備好好生活的時候,可是因爲時代的不停變革,家人一一離去。他送走了父母的離開,送走了妻子的離開。甚至白髮人送黑髮人,送走了妻子,兒子,孫子的離開。只剩下他和他的一頭老牛。他已經老了,這頭牛也老的不成樣子。他們都還堅強樂觀的活着。

看這本書的時候,無數次我的腦海裏出現了這個念頭,那就是,他,福貴,他的生活已經如此的艱難,他的處境已經如此的不堪。我甚至可以說他的生活就像是生活在一個房子裏,沒有一點點光線投進,沒有一點點的陽光而言。他爲什麼還要活着,爲什麼要這麼辛苦的活着,究竟又有什麼意義。這就回到了小說的開始,作者說的那句話,“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即使你的生活滿目瘡痍,即使你的生活千瘡百孔,即使你的生活沒有什麼值得留念的,即使你的生活就是你一個人的獨角戲,最後只剩下你一個人,你也要努力的活着,這是你自己的生活。你得活着,費勁心機的活着。只有活着。努力活着的本身,就是一種意義。

書中有這樣一句話:“沒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情,也沒有比活着更艱難的事。”活着本身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因爲活着,我們可以迎接今天的陽光,因爲活着,我們可以感受明天的雨水,因爲活着,我們可以看見生命在土壤裏不斷的開花結果,散發出更加美妙的芬芳。但是,活着的本身也就是一場修行,過程中,我們會遭受各種各樣的委屈,面臨各種各樣的心酸,你會有覺得撐不住的時候,你會有痛徹心扉的感覺,你會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與藉口想要和這個世界告別,但是,你得活着,你只有把人生的這場修行努力學好,才能迸發出更大的意義與精彩。

“最初我們來到這個世界,是因爲不得不來,最後我們離開這個世界,也是因爲我們不得不走。”讀到書中的這句話的時候,我感覺非常的無力。對啊,我們來的時候是身不由己,我們走的時候也是身不由己。一切的一切,在時間的面前竟然是這麼的倉皇,這麼的無力。我感覺自己真的很渺小,很不堪。我們無力承受生活中更大的打擊,我們只是遊離在這個世界上的一顆小小的蜉蝣。對啊,生命竟然是這麼的無力,這麼的無奈。我們活着,只是爲了活着,爲了證明,我們曾經來過。我們的生活是有意義的。我們要努力活着,去證明我們,我們這個小小的個體,也能夠成爲最璀璨的光芒。

生命是每個人的,每個人都會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想說,我們活着真的不應該因爲任何事物,任何事物與我們活着的本身並沒有本身的關聯。活着的本身就是一種意義。這本《活着》,讓我懂得了生命的意義,讓我看見了生命的韌性,讓我看到了活着本身的偉大意義。這是一本非常值得膜拜和咂摸的書,令人回味無窮。當你讀過這本書的時候,再回過頭回顧自己的生活,就會發現,活着,真好!

讀《活着》有感10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這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小說。它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因爲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記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他們活着時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道路上,死去時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

《活着》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生活從來安逸閒適、放蕩不羈的闊少爺福貴,好賭成禍,一夜間輸掉了所有的家產,成爲了一貧如洗的窮人。然而,命運總不會遺忘給人沉重的打擊。父親含恨離世,母親不辭而別。爲了生活,福貴成了佃戶,從衣來伸手到下田幹活,經歷了許多生活給予的困難,一家人爲生活忙碌奔波,這才讓福貴明白,什麼叫生活。他告別了從前糜爛的生活,進入了樸實窮苦的日子裏去。時間讓他成長,苦難讓他明白,他需要承擔生命賦予的責任。

在漫漫的歲月中,時間創造了誕生和死亡,創造了幸福和痛苦,創造了記憶與感受,創造了理解和想象,最後創造了故事和神奇。

時間的變化掌握了福貴命運的變化,或者說時間的方式就是福貴活着的方式。

許多的過往,清晰的模糊的伴隨着我們成長。我們可曾時常憶起,屬於我們的那個或輝煌或平淡的歲月,那份或長或短的故事?數十年時光蒼桑了這位孤單的老人,他卻依然能清晰地時常回憶過去的事,一次次倒帶人生,像電影回放,感受生活的起伏動盪和平淡如水。

“他對自己的經歷如此清楚,又能如此精彩地講述自己,他是那種能夠看到自己過去模樣的人,他可以準確地看到自己年輕時走路的姿態,甚至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衰老的。”生活是一個人對自己經歷的感受,而倖存往往是旁觀者對別人經歷的看法。在旁人眼中福貴的一生是苦熬的一生。可對於福貴自己,我相信他更多地感受到了幸福。“他喜歡回想過去,喜歡講述自己,似乎這樣一來,他就可以一次一次地重度此生了。”在回憶裏,生命一次又一次地重來,沒有遺憾,沒有怨言。福貴演繹了他自己的故事。那一份坦蕩,是歲月洗滌過的清徹明亮;那一份平靜,洋溢着淡淡說不出的幸福,一直陪伴着他走完孤單的歲月。

經歷被抓去當壯丁的惶恐裏,他目睹了生命被人輕視的炎涼。生命在戰亂中變得一文不值。一夜間幾千號傷員在無助中悲慘喪生,亦或是說他們被冷漠的社會所拋棄。而福貴幸運地回到了家人身邊。“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而命運總是不能如人所願,家人都隨他而去,他再也無法保護他們。命運安排,他只能孤單的活着。生活給了他太多的遺憾,而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這個世界,沒有一句抱怨的話。生命裏的堅強與脆弱,往往如一枚硬幣,一分兩面。

樸實的文字裏,充滿了許多起伏與悲哀,她們講述了眼淚的豐富與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在語言的世界裏,“活着”充滿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去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活着已是最大的幸福,還有什麼奢求?劉偉,失去雙臂的他,毅然用雙腳彈奏出精彩的人生。“要麼趕緊死,要麼精彩地活。”一句道出了他要爲生命勇敢地走下去。即便上帝爲他關上了一扇窗,但他依然能獲得陽光雨露。

漫長人生裏,不去計較太多得與失,生命需要用坦蕩平靜的心對待。歲月曲折,充滿悲歡離合。紛擾與喧譁,漸漸的取代了生活原來純真的面孔。滄桑苦難,成長了我們動盪離奇或平靜幸福的一生?等到暮年回首,是潸然淚下?渾濁的淚水,會折射怎樣的回憶?

因爲活着,我們在生活中忍受太多的真實;因爲活着,我們承受了許多痛苦。人生註定要歷經遺憾,在苦與痛的邊緣,我們學會了成長。任何時刻,我們都沒有權力干涉生命歷經滄桑的體驗,也沒有權力做輕視生命的選擇。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夕陽的餘暉灑在了安靜的田野裏,裸露風中被曬得黝黑的老人與牛的脊背,見證了那段歲月。兩個進入垂暮的生命,相依相伴,不離不棄。老人粗啞卻令人感動的嗓音,還有那一聲長長的吆喝,遊蕩在僻靜的鄉間小路里,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