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精選10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精選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1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精選10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1

今天花費3個小時把《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大概給看了一遍,整體感覺,這本書對小學生家長是必備的,他裏面講到了關於寫作業,暴力作業,學習提升等方面都有介紹。對我震動最大的有2個點。

1、對學習成績的提升,在小學,乃至是初中,這些都是可以逆襲的,這個魔法棒就是課外瀏覽。這使我更加深信要陪孩子一起看書,將現在的看書時間再增加。而這個看書是孩子感興趣的書,不要給孩子任何功利性的行動。這些對他以後的爆發有很大的影響。對這2個孩子,現在要把陪他們的讀書時間擴大到每天的1.5小時,不要只是限制在他們的繪本上面,可以是任何的東西。在他們上小學以後就能夠讓他們去看長篇小說,這個對讀書習慣的養成,提升瀏覽速度很重要。裏面講到“當瀏覽量上去了,瀏覽速度也會提升”

2、一個家長應有的智慧裏講:最好的“管”就是“不管”,這讓我想到最近和兩個孩子之間的事情,特別是大寶,最近讓我很苦惱,早上起來開始哭,不願意上學。自己不穿衣服,洗臉刷牙都是磨嘰的,沒有很乾脆的完成。上學校之前有時還會鬧一場。在回來家以後,吃飯前看電視,吃飯後自己玩,在我的提示下,自己去整理玩具,洗臉刷牙,上牀看書,玩玩具,聽故事,該睡覺時不願意睡覺。

想一想自己給孩子定的目標,現在發現我其實也常常的在提示孩子,這個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管,這類管會讓孩子失去主觀能動性,不會去安排自己的事情,讓孩子成爲一個很好的履行者,而沒有成爲一個思考者和自控者。

那這類“不管”究竟是如何不管呢,這個和我給他制定的他需要做的事情之間是甚麼樣的關係呢,我給他制定這麼多他需要做的事情是對的呢還是不對的呢?如果是對的,那怎樣樣做,才能讓他們具有主觀能動性去自己做呢,解決這些問題呢?這些和自控力,之間是甚麼關係呢?

突然之間覺得,自己是屬於管的比較多的家長了,這個到底對我們家的兩娃是甚麼樣的呢。

今天如自己所願,把書大概看了一遍,很多好奇心被滿足了,照舊值得把她買下來,花時間去看。也合適將它推薦給其他需要的人,這本書要比《完全的成長》少燒腦很多,那本相對是心理學的書,需要一句句去體驗。而這本給了很多現在家長遇到問題時的解決方案。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2

最近在微博裏看到一個小男孩因不滿媽媽不給其買玩具而當街拽母親頭髮、扼住母親喉嚨的新聞,讓我大吃一驚,而後寒心不已。是什麼樣的教育,什麼樣的成長環境才造就了這一幕的發生。這個男孩不僅扼住了母親的喉嚨,也扼住了教育的喉嚨,更是扼住了社會的喉嚨。爲了減少這一幕悲劇的發生,我在此特別推薦一部家庭教育經典作品——《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希望能給天下的父母親帶來幫助,給孩子們一個健康成長的教育環境。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的作者是教育專家尹建莉,她是一名教育學碩士,曾從教多年,現在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諮詢工作。尹建莉熟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特別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和自己獨到的見解。她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她的女兒品學兼優,曾兩次跳級,20xx年16歲的女兒即參加高考,成績超過當年清華錄取分數線22分。在個性方面,她女兒自主自立、自強自愛,是北京市市級三好學生。尹建莉以自己的教育理念培育了一個優秀的女兒,還出版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和家長們分享自己的家教心得,頗受天下父母親的歡迎和喜愛。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尹建莉的教子手記,記載了她成功的教育理念和一些實用的教育方法。它首次提出了一系列新穎成功的家庭教育原則,還給出了許多簡單而又實用的操作辦法。它不但教你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更重要的是它還教你如何指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格。它集理論和實踐於一身,是實事求是談論家庭教育的典範,更是家長們最實用的育兒工具書。

俗話說,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父母是孩子從小的榜樣。一個優秀的媽媽才能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深深地影響着孩子們的成長。一個心地善良的母親,不太可能會培養出一個十惡不赦的壞蛋;而一對不孝敬長輩的父母,絕不可能培育出一個大孝子。

尹建莉在《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一書中寫道,家庭教育的核心是關注孩子的幸福感,要給孩子真正的自由。作者的一位老同學說:“我原來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間的差別。自從看了你的這些文章,才發現這差別原來是我和你之間的。作爲母親,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實只是把孩子養活大了。”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3

暑假的時候有幸拜讀了尹健莉老師的《最美的教育最簡單》,知道尹健莉老師寫的書在對幼兒教育這塊有很大的見解,所以這次的寒假,趁着有時間,又再次拜讀了尹健莉老師的另外一本書——《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看完這本書之後,也是感觸極深,尹健莉獨特的看法,深刻的筆觸,道出了很多關於幼兒教育的看法。

就如尹建莉老師之言,孩子都是一塊璞玉,他的成長需要很多的雕琢,而雕琢這塊璞玉的人就是與他最親近的人。其實媽媽在孩子的教育成長過程中起着無比重要的作用,媽媽是跟孩子最親近的人,也是跟他們在一起時間最長的人,雖然父親的作用也很重要,但是跟媽媽相比,媽媽對於照顧孩子更爲細膩,更爲照顧的周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最愛人的也是媽媽。

我覺得媽媽是孩子最好的模仿對象,有的時候媽媽也是給孩子信心的最好對象。媽媽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被孩子看在眼裏,孩子都在模仿着。首先尹健莉老師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位好媽媽,書中她也是用自己的案例在告訴我們怎麼樣才能做一位對孩子有幫助的好媽媽,雖然也有可能迷茫的時候,但她還是很努力,很堅強的去克服了,成功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好媽媽的力量。最爲映像深刻的就是關於圓圓打針的時候,孩子們小時候最怕的事就是打針,每當孩子們聽到要去打針的時候,也是不情不願,會哭,會鬧,圓圓也跟大多數孩子一樣,害怕打針,去醫院也會哭,也會鬧,這個時候就需要媽媽的力量,尹健莉老師選擇耐心的去跟孩子解釋,爲什麼要打針,打針一點也不疼的就像蚊子叮一下那樣簡單。

其實孩子會懼怕打針,有的時候是因爲孩子給不了自己信心,尹健莉老師就一直在鼓勵着圓圓,你一定行,慢慢的圓圓開始接受,也不再抗拒。相信打針也是很多家長比較頭疼的事兒,每個月要打的預防針,生病的時候要打的退燒針,掛水的時候要打的針,每次要打針的時候孩子哭的總是那麼的讓人受不了,很多的媽媽肯定是一開始也是非常有耐心的去哄着自己的寶寶,可是寶寶如果還是繼續哭鬧,媽媽就會失去耐心,語氣中可能就會略帶嚴厲,媽媽們常常忘記了寶寶會抗拒,是因爲寶寶沒有勇氣,媽媽也忘記了要給自己的寶寶帶去鼓勵,讓他們有勇氣面對。尹健莉老師就給我們很好的上了一課,不管是已經做了媽媽的,還是正準備做媽媽的人,這本書對於我們都有着非常深刻的映像。因爲是通過自己發生的事兒,把自己當成案例寫的,特別會給人感觸,也特別容易讓人接受,看起來是真實可靠的,而不是紙上談兵,不牢靠。

孩子的成長過程也需要媽媽的陪伴,很多的媽媽也是忽略着這一點,覺得孩子的成長自己的參與無關緊要,也不注重去和孩子交流,去了解孩子的內心,這些不關心對孩子有很大的影響。其實孩子特別的依賴媽媽,他們需要媽媽的陪伴,他們需要媽媽的鼓勵,需要媽媽給他們信心,媽媽的這一角色真的對於孩子來講特別重要。有一些媽媽就始終沒有注重到這個問題,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好好的去看看和本書,可以給你很大的啓發,你會收穫很多的東西,你也將會有很大的改變。

我希望每個媽媽都會陪在孩子身邊,陪伴着他們成長,在他們最無助的時候,可以第一時間就可以想到你,在他們有困難的時候,你就在他們身邊,在他們遇見一些事沒有信心的時候,你依然可以在他們旁邊給他們信心,鼓勵着他們。不管他們長多大,你都可以在他們身邊幫助他們,鼓勵他們。希望每個媽媽都會給自己的孩子一個快樂,有意思的童年。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4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一直在噹噹網熱銷榜中居前不下,最近,我也買了一本。

看完之後,有些感觸,書中的確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尤其是對於沒有從事教育工作的家長較實用。本文由一。約四、五歲時讓孩子背優美的古詩;重視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她有更多時間去看課外書,閱讀有用小說;正面鼓勵孩子:只設記功簿,讓孩子有快樂的童年;正確對待多動症(有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有多動症,我也建議若不是離譜得厲害,不要讓這個痕跡流經孩子的生活,當開始診斷和吃藥的時候,本有希望的病也會無力迴轉了)等。

但我更多的是質疑,一個能將教自己小孩的老師公然用"蠢笨"等詞語形容,便將最起碼的溫情與敬意毀之一旦。難道說女兒考進了清華,這樣的個體就代表着她成功了嗎?她的教育實踐放之四海而皆準了嗎?我發現周圍活得幸福的人,都有個共同的特質:感恩。而不是某種利益驅使,對老師面上和諧,背後切齒。

老師現在難當,真正想要做個好老師,在學校的評價系統,社會的評價標準和自我的認知中就需要有不一樣的水平,在橫向比較中,會讓你承受壓力,打擊你的自信;在縱向比較中,人們少有記起自己的啓蒙老師;自己在周遭一片懷疑的目光中,走得堅定,可有誰肯定過他們的付出。有素質的家長會評判你的種種行爲,動不動就是破壞了學生幼小的心靈, 扼殺了她們豐富的想象力,可爲什麼不反思現在的年輕人那麼脆弱,經不起一些風浪;缺少知識的家長卻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每個個體不同,每班有五十多個人。哪怕是五十多人一同去點菜,也無法取得一致的意見。如果,尹建莉處於小學老師的處境,我相信她斷然寫不出如此的形容。不是說現在的教育不存在問題,只是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個當過老師的人,一個肯定會爲自己女兒選擇老師的人。我相信教她女兒的老師肯定不會很差。用周圍的親人、朋友、老師來襯托自己的高屋建瓴,讓人不由得唏噓。

這點是對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真的培養孩子成功的話,的確需要一位好媽媽,她堅持、豁達、上進、包容,和自己的孩子一同認識世界。

有心學習的人只需學習她對待孩子的態度,有她那樣一份心和毅力,你也會做得不錯。而且,要知道不少沒有讀過北大清華的人同樣過的很幸福。不凡自己去尋找快樂之泉吧。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5

不久前,和老婆一起買了兩本書,她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我讀《好爸爸勝過好老師》。我先讀完之後,感覺很失望。又去讀這本《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一讀就讓我連連感嘆相見恨晚。兩書雖然起名上形似姊妹篇,但內容質量實在是雲泥之別。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非常非常好的家教指導書,內容貼近實際,書中介紹了很多家庭教育的理念,對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很多難題都有所涉及,非常適合我們這個年齡初爲人父母的八零後閱讀。

通讀全書,有幾點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

第一,就是如何與孩子相處。在傳統思維中,我們總是希望孩子聽我們的話,按照我們的想法和指令去生活學習,往往我們在這種管理性的思維模式中,過分限制了孩子的天性,最終導致孩子對父母的逆反心理。所以,我覺得作者傳達的最重要的一個理念就是尊重孩子,把孩子當成一個平等的人來對待,引導他做好每一件事,而不是安排好他的每一件事,或者替他做好每一件事。給他更多的鼓勵,去強化他的優點,並推而廣之,而不是反覆強調他的缺點或者錯誤。想要孩子做好某件事,就要想方設法保護孩子對這件事的興趣,而不是通過反覆地指令和強迫去讓孩子做,這樣只會讓孩子更加反感這件事,甚至最終把這件事放到了敵對的位置上。比如想要孩子好好學習,就要保護他對學習的興趣,而不是通過大量的作業來滋生他對學習的反感,不是通過對分數的過分追求來加強他對考試的焦慮。

第二,作者的一句話我非常贊同:小學主要解決的是學習興趣問題,初中主要解決的是學習方法問題,到了高中,纔是真正比拼學習能力的時候。所以說,在小學初中階段,學校已經把考試成績的重要性渲染到了無可復加的地步,家長這個時候就不要對成績再有過分的關注和追求。因爲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並不會與孩子將來的成功與否有決定性的關係。這一點我從實際經歷中就深有體會,小學和初中階段學習成績不佳的同學,在走入社會後,他們的成就並不一定就比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差。不過我雖然想到了這一點,但是我覺得作者總結的更精準,更透徹。所以孩子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就是保護他對學習的興趣,不要讓他對學習感到厭煩甚至恐懼。

第三,以我們國家現在的狀況,進入小學甚至初中當老師的門檻非常低,這也造成了老師的水平良莠不齊,孩子能否在小學初中階段保持對學習的興趣,以及爲將來的成長打好基礎,只能碰運氣。書中寫到作者爲了孩子的"暴力作業"去與老師溝通,而又因老師知識背景的淺薄和教育素質的低下而無法溝通,作者爲了避免孩子受到老師的冷落或不公正待遇,又不得不陪着笑臉避免與老師衝突。讀到這些真是讓人感慨,我們的教育,我們的學校,我們的老師,到底是在爲國家培養棟樑,還是在毀滅國家的未來?在這種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指導下,究竟有多少本來可以成就一番事業的孩子,被捆住手腳困在了起跑線上?

第四,讀到最後一章,作者通過改善家庭教育環境,讓那個曾被診斷爲嚴重的兒童多動症的孩子恢復正常的案例,看得我幾乎要流淚了,一方面我爲作者能幫助一個問題如此嚴重的孩子改掉自身的缺陷,成長爲一個好孩子而爲這個孩子感到高興,也感嘆他的幸運,遇到了如作者這樣的好老師,好朋友;另一方面,我又爲更多的孩子感到悲哀,因爲遇不到這樣的好老師,這些本來沒有大腦缺陷和精神疾病的孩子,本來應該通過改變家庭教育環境來得到改變和成長,卻被使用副作用不明的藥物來進行治療,最終的結果只能聽天由命,而如果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環境得不到改善,往往類似的症狀根本得不到改變,最嚴重的後果往往會導致孩子在成年後走入歧途。

以上就是我讀此書後的一些想法,其實本來讀的過程中想到了很多東西,但是讀完後開始寫這個書評的時候,卻只想到了這幾點。

在此,我也鄭重地推薦所有爲人父母的朋友都來讀一讀,正如本書前言中所說的,我們每個人的孩子都是一塊玉,如果我們只會拿着鋤頭去雕琢,最終只能把這塊美玉變成一文不名的石頭。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6

前段時間,看了《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同樣作爲媽媽,也同樣作爲教師的我,將全書通讀一遍後發現原來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

本書的尹老師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老師,同時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婷婷,她用自己16年的教子經驗向我們娓娓道來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無痕。全書共分七個章節,每個章節一個主題,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長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給了我們意識形態上的震撼和生活細節中的指導。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學習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爲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你會恍然大悟,你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尹老師說:“學習爲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個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二、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

尹老師設了一個“記功簿”,記錄孩子成長中外在的一些進步,同時也記下了她內在的進步與成長。每頁只記一件事,畫一朵小小的紅花——算是給孩子的獎勵。這個方法,很多家長和老師肯定都用過,但卻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記功簿”還有“記過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樣的錯,沒想到這樣的結果是,優點會鞏固成爲真正的優點,缺點也會鞏固下來,成爲總也改不掉的缺點。也有的在設“記功簿”時,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如作業得了幾星,考試得了幾分,比賽得了幾等獎,忽視了更爲重要的品行的培養。

兒童和成人一樣,都喜歡受到肯定、受到激勵。在肯定和激勵的環境中,他們才更容易自信,更容易進步。幾乎沒有哪個孩子會愈挫愈勇,他們需要成功體驗。而事實上,孩子成長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點進步都是應該得到肯定的,如“幫媽媽洗菜,洗得很乾淨”“幫鄰居奶奶收衣服”“扶受傷的同學上醫務室”“主動撿起地上的垃圾”“能主動承認錯誤”“勸阻同學玩危險遊戲”等等。作爲教師,還要想辦法讓每個孩子都有成功的體驗。成功體驗不是偶爾得到的高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後的喜悅。

  三、對閱讀極其重視。

該書的第二章幾乎全部是講早期閱讀的,從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的方法,到閱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各個方面都闡述的很到位,並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說,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課外閱讀能提升孩子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閱讀實質上構成了孩子對生活的參與性,構成了他們經歷上的豐富性。

看了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讓我們記住她的一句話吧!“孩子不是爲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爲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纔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7

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終於讀完了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尹建麗是一位成功的媽媽,更是一位好老師,她16歲的女兒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書中,作者用樸實的語言,道出了對孩子的深深溫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細細講解了對孩子的呵護之法。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她女兒所有的一切成績都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的教育。

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在這本書裏,我學會了不少解決具體問題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時候怎麼辦?怎麼和人交往?前言中說到:"年輕的父母會得到一塊玉,那就是可愛的孩子,多年後的結果卻不一樣,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滿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變化越來越失望。二者的區別,就是後者使用的,常常是鋤頭。"讀完後,我會不知不覺地對照一下自己,發現我自己原來有時也在用"鋤頭"雕琢着自己手裏的玉。書中說"不是所有成爲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爲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作爲一名小蝸老師,我想只有更多的學習,不斷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讓我耳目一新,看完這本書,我從內心裏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識上的許多不足之處,甚至是自身的許多不足之處,包括爲人處事的各種方面。看來想當一個好媽媽,一個好老師,我有許多要學習的地方。尹老師的很多教育教學方法值得我去學習,就閱讀這一塊而言,作者對閱讀極其重視,閱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讓孩子識字不難這篇中作者說:"我的做法談起來實際上非常簡單,就是從我第一次拿起一本書給她講故事時,就不‘講’,而是‘讀’,即不把故事內容轉化成口語或‘兒語’,完全按書上文字,一字字給她讀。"作者在對女兒的教育中,就是把學習生字融匯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閱讀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僅孩子學起來輕鬆,大人實際上也輕鬆,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千萬不要用學習作爲懲罰孩子的手段,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運用"逆向思維".針對如何培養良好學習習慣,作者提出了一系列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細讀之後,就會恍然大悟,就會發現尹老師在向我們講述一個樸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愛上它。

看完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我們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讀過這本書,我最大的收穫就是:改變自已比單純地督導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遠大於言教!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8

對《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早有耳聞,看到這個月的共讀書目以後趕緊去書店買了一本,細細品來。尹建莉老師本身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老師,同時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培養了一位出色的女兒,全書共分七個章節,每個章節一個主題,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長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識字

尹老師給我們介紹了她教孩子識字的方法,值得學習:

一是用“讀故事”代替“講故事”。成人會擔心書面語言孩子聽不懂,會把故事用自己的口語“講”給孩子聽,而不是“讀”。

二是由“我指我讀”變爲“他指我讀”。他指到哪,媽媽讀到哪。這樣孩子就會逐漸理解自己所指文字的作用,把故事與文字聯繫到一起。

三是“隨機認字”。走在大街上,到處都是“識字”的素材。火車站“禁止吸菸”的提示,動物園的指路牌,……這些,無不成了孩子的“識字教材”。

  二、學習不要“刻苦努力”

尹老師說:“學習爲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一個人不可能既討厭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就是說要讓學生愛上某件事,他才能把這件事做好。因此,我們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三、只設“記功簿”,不設“記過簿”

尹老師設了一個“記功簿”,記錄孩子成長中外在的一些進步,同時也記下了她內在的進步與成長。每頁只記一件事,畫一朵小小的紅花——算是給孩子的獎勵。這個方法,很多家長和老師肯定都用過,但卻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記功簿”還有“記過薄”,想借以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樣的錯,沒想到這樣的結果是,優點會鞏固成爲真正的優點,缺點也會鞏固下來,成爲總也改不掉的缺點。也有的在設“記功簿”時,過分關注孩子的學習,如作業得了幾星,考試得了幾分,比賽得了幾等獎……,忽視了更爲重要的品行的培養。

  四、幸福的家庭是五星級的旅館

“幸福的家庭是五星級的旅館”讀了好幾遍,我接觸過很多家庭不和睦的孩子,知道這樣的孩子問題很多,實際上,家只要充滿愛和關懷就是最好的旅館了,無所謂多大的電視,多好的傢俱給孩子一個和諧溫暖幸福的家,讓孩子在生理和心理兩方面都健康地成長,成爲一個身心和諧發育的人,這纔是父母所能給孩子最豐厚的、一生享用不完的財富。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9

從事教師這個職業已經十幾年了,追求的目標無外乎一個"好老師",可是怎麼個好法,卻沒有定論。榮升爲家長剛剛三年,記得誰說過"媽媽將是一個女人一輩子的職業",所以我又有了一個職業追求——"好媽媽".一年前,聽大姐給我介紹了這本書時,它的書名就吸引了我,我迫不及待地把它買回家細細品讀,從此愛不釋手、如獲至寶。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教育專家尹建莉16年的教子手記。作者是教育學碩士,從教多年,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並且自己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作者的女兒品學兼優,曾連跳兩級,07年16歲參加高考,取得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在個性品格方面,表現出超越年齡的成熟,自主自立,樂於助人,被評爲北京市三好學生。

尹老師的這本書,是一本有勇氣、有思想、有智慧的書,既有獨到的教育觀念,又有可貴的教育智慧,更有無處不在的愛心。它改變了我許多的觀念和看法,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和家教觀,對我產生了深遠地影響。因此,我也曾多次在家長會上向家長推薦這本書。現就幾處感觸最深的地方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 關於課外閱讀:一根魔杖。

1、 魔杖的魔力:點石成金。

在我們以前的觀念中,好像孩子把課本讀好就行了,至於課外閱讀是可有可無的。甚至我接觸到的'不少家長認爲"孩子課本上的知識還沒學會呢,看什麼課外的閒書?"雖然我們知道,讀書很重要,能夠使人的知識更淵博、作文寫得更好、更有氣質,可是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卻也認識不深。

讀了此書後,我瞭解到:課外閱讀有一種魔力,它不顯山不顯水地賦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從小有大量課外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出平淡;哪怕是寫作業速度,一般來說他們也比那些閱讀多的同學要慢得多。

作者在書中從心理學和教育學方面深刻分析了閱讀對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影響,從而影響智力的發展。她確鑿可信的理論依據、真實詳盡的事實論證,讓我看得心服口服。

是啊,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缺乏閱讀能力,將會阻礙和抑制腦的極其細微的連接性纖維的可塑性,使它們不能順利地保證神經之間的聯繫。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於思考。"書籍就是一根魔杖,會給孩子帶來學習上的一種魔力,能讓他的智慧晉級。愛讀書的孩子,就是被魔杖點中的孩子,他是多麼地幸運!

2、 誘惑閱讀:興趣引導。

作者尹老師說:"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麼,就去誘惑他;想要他排斥什麼,就去強迫他。"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所以,閱讀也需要誘惑,尤其在電視和電腦這麼普及的今天。

很多家長都反映,孩子一到放假,在電視跟前一坐就是一天,趕都趕不走,什麼節目都看;或者在電腦跟前整天整天地打遊戲,連吃飯睡覺都不顧。他們根本就不看書,也看不進去書。

是呀,在電視節目異彩紛呈、電腦遊戲新奇有趣的今天,再想讓一些孩子坐在桌子邊文靜地去看書,是真的需要誘惑的。

除了從小要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最重要的是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

尹老師的做法就很好,她引導女兒從二年級開始讀長篇小說,就從引人入勝的金庸武俠小說開始的,她買來後,自己先看,每天看完還誇上兩句,有意無意地講一些有趣的情節,講到精彩的地方就停下來,說還沒讀到,然後鼓勵女兒自己讀,告訴她只要看懂大概意思就行,不會的字可以問媽媽,讓孩子毫無顧忌地讀書。像她這樣的誘惑閱讀,真的是不動聲色、有心而又自然!

在控制孩子少看電視上,我也深有感觸,我們大人忙了一天,回到家也總想休息娛樂一下,於是看電視也就成了消遣方式。可這時孩子也在看,不知不覺中他也迷上了看電視,成了"小電視迷".最糟糕的是,家長整天在看電視,卻把孩子趕到書房,孩子能靜下心來看書嗎?

尹老師就建議大家:可以規定孩子看的電視節目,在他非常想看的時候,讓他心安理得地去看,但家裏平時要儘量少開電視,家長在看電視上做到節制,以身作則。從幼兒期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也是防止患上電視癮的好辦法。

其實,從有女兒開始,我們家就很少看電視,尤其是1歲半以後,家裏的電視幾乎就不開,每天女兒只在電腦上看一兩次動畫片,晚上有時間我們就會和孩子玩一會兒、鬧一會兒、畫會兒畫、一起看會兒書、講講故事。以前,我也喜歡在電視前打發時間,現在發現:沒有電視的日子,讓我們的生活更充實、豐富。

3、 有用書與閒書:有趣爲主。

在讀了這本書後,才發現很多人在閱讀上存在着一些誤區。如:什麼是有用的書,什麼是閒書?以前總認爲,與學習知識相關的書是有用的書,而什麼武俠小說之類的都是閒書。

而尹老師提出來,作爲常規閱讀材料作文選沒有什麼意義,中小學重點推薦讀長篇小說,以興趣爲主。

這讓我想起自己中小學階段,就很喜歡讀長篇小說,尤其歷史類的章回體小說,它很吸引人,總想讓你一探究竟,揣摩最後的結局是什麼。現在回想起來,當時的閱讀經歷是那樣的興奮和好奇,真想一口氣讀完。

是啊!只有"有趣",才能讓孩子實現閱讀活動;只有實現了閱讀活動,才能實現"有用".

  二、 關於愛:有心而無痕。

從書中可以看到,尹老師對女兒是何等用心,而她的教育手段又是何等自然無痕,這是多麼美妙的教育境界啊!

"可憐天下父母心"!世上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可是這種愛卻千差萬別,也正因爲這種愛的不同,而造就了不同的孩子。我在書中"如何提高愛的質量"這一章,學到了許多東西。

比如:"引導孩子如何對待打針?"看了書後,我就按照尹老師的方法做,尤其是在前不久3歲的女兒患肺炎每天輸液,我就做到了以下幾點,沒想到效果很好:

1、平靜自若,不表現出焦慮。

我們很平靜地告訴女兒,生病就要來醫院看病,讓醫生看看,病很快就會好的。

2、對於爲什麼這樣做,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向他說明;對她所要承受的痛苦如實相告;激發孩子的勇氣。

當醫生看過病後,說讓拍肺部CT.於是,我就告訴女兒:"醫生說讓我們去拍個片子,給你的肺照個像,看看肺裏有問題嗎?"而且還告訴她肺的位置和作用,讓她吸氣呼氣感受肺的位置。女兒問:"拍片疼嗎?"我說:"和你在照相館裏照像差不多,不過它是用一個大圓筒給你的肺照像的,你只要躺在一個小牀上一動不動,就行了,倒是不疼,就是有些不舒服。不過,媽媽會陪着你的,你是個勇敢的孩子,媽媽會一直拉着你的手,只要你不動,很快就會拍好的!"結果,拍片時,她非常配合,真的一動不動,我們很快就拍好了。

後來,醫生看了片子,說是肺炎,要馬上輸液。以前女兒從未輸過液,於是我平靜地告訴她:"你病得有些重,醫生讓我們輸液,這樣會好得更快些。"她問:"輸液是什麼,疼嗎?"我說:"輸液就是把治病的藥直接輸送到你的身體裏,讓你很快戰勝病痛,這樣就不咳嗽、不發燒了。其實扎的時候會有一點點疼,像刺紮了一下,但輸的時候就不疼了。"她以前有過被刺扎的經歷,聽我這樣說,也就釋然了。

來到扎針的地方,我們發現那裏哭聲一片,有的孩子反抗特別激烈,紮了好幾次都沒紮上。這時,我問女兒:"哭能止痛嗎?""不能!"於是我說:"那我們還不如不哭呢!"

到了扎針時,護士對女兒說:"不要動,一下就紮好了。"女兒懂事地點點頭,說:"我明白了,我不動!"她伸出手,放到那裏,真的不動。護士讚許地說:"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在扎的那一瞬間,我看到了女兒眼裏閃爍的淚光,但她卻沒哭出來。輸上液後,她高興地對我說:"媽媽,扎的時候有一點點疼,現在不疼了!"她很配合地輸液,所以在輸液的那四天,我們很快就紮上針、輸上了液,很快就輸完液回家了。

在這期間,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勇氣,讓人驚歎!就像是尹老師所說:"只要不嚇着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

  三、 學習與玩耍:

其實,在教學上,我也一直提倡:"以學習之樂激起學生的興趣。"我還曾經改過一段話:"書山有路趣爲徑,學海無涯樂作舟。"這點與尹老師不謀而合。

是啊,如果你把學習當做一件輕鬆的事,你就會享受學習的樂趣,而不是隻是追求學習成績。

她寫的"讓孩子識字不難""開小賣部""寫作文的最大技巧"等,不僅讓我在家教上有所收益,而且也在反思自己的教學:"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教學有趣而高效?如何加入遊戲?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怎樣引導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呢?怎樣引領他們閱讀呢?"

其實,這本書還有很多地方,我都深有感觸。可是,內容太多,不能一一講完,這次就先說這三點吧!

在這本書裏,不但有先進的教育理念,還有許多的操作原則和方法,便於我們運用,所以書裏的文章值得我們反覆地讀,才能自然地融入到我們的家教實踐中。

這本書增加了好老師、好媽媽的內涵,同時也改變了我的看法,因此,我今後要做學生和女兒的引路人,既要做個好老師,又要做個好媽媽!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 篇10

是的,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要做的是要尊重孩子自然的發展規律,尊重孩子的獨特性,在孩子的先天發展機制下,給予孩子恰當的幫助,協助孩子獲得良好的發展。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的一段話,我一直記憶猶新:孩子在各個學習時期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不一樣,小學階段主要解決學習興趣的問題,初中階段主要解決學習方法的問題,高中階段拼的纔是勤奮。從興趣、方法到勤奮,是個因果關係,前一項不存在,後一項就不能很好地實現。所以,在每一種學習活動中,“興趣”始終重要,呵護好了興趣,纔可能產生方法,有了興趣和方法,才能生長出勤奮。所以一直以來,我們一直抱着保持孩子學習興趣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學習。記得有一次書寫“心”字,那三點和斜鉤的關係,孩子怎麼寫都寫不好,寫出來的比例關係,真是讓人啼笑皆非,不知道他是故意的還是真的掌握不了,當一個特別誇張的“心”再次出現的時候,我在中間加了兩個圈和一個彎,“心”字變成了一個娃娃的頭。當時我和孩子一起哈哈大笑,然後我想機會來了,就跟他說,要不來個比賽,看誰寫的“心”字讓對方沒辦法變娃娃頭,誰就贏,孩子一口答應了,他認真起來了,沒寫幾個,一個完整的“心”字出現在眼前。這時我也不忘記大力地表揚他,說他又戰勝了自己,又獲得了進步。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中關於“暴力作業”的章節,我們學校老師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從來不會像書中提到的老師那樣佈置“暴力作業”,爲我們家長減少了不少因爲在作業上和孩子對抗糾纏的麻煩。當初讀這個章節的時候,我也曾經“幻想”着用書中教的方法來對付“暴力作業”,當“幻想”破滅的時候,迎來了另一個問題,就是家長以什麼態度來陪伴孩子做作業。特別是在學習拼音階段,雖然老師已經放慢了節奏,別的學校一個月學完的課程,我們分了兩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來學,但孩子對拼音的認讀還是跟不上。記得那些學拼音的日子,我們天天在心中默唸是親生的,是親生的。然而有時候還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對孩子發火,試過幾次,在讀拼音的時候孩子讀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讀了前面的忘了後面的,我的情緒來了,爲了不讓自己的情緒影響到孩子,我選擇先離開,我對孩子說:寶貝,媽媽現在感覺得有點情緒,我需要自己待一會,讓爸爸來陪你一會,等我調整好了我再過來陪你。在調整情緒的時候,我想到了著名的“ABC理論”A是引發你情緒的事件。B是你的信念,或者是對事情的詮釋。C是結果,即你的負面情緒。當你不喜歡C的時候,就去找A的茬,尤其與創造A有關的人,而B是你唯一可以完全掌控和改變的因素,而且引發C的不是A,而是B。我對自己說,孩子暫時不會讀,記不住,那就給他多點時間,沒關係的,我不能因爲這樣就對他生氣,這樣對他的學習沒有任何幫助……..。等我的情緒調整好後,我對孩子說:寶貝,學這個拼音對你來說有點難度,是不是?孩子回答說:是的,媽媽你的情緒調整好了嗎?你剛纔是不是想發火?我說:是的。孩子說:媽媽,你雖然有時候是一個煩燥的媽媽,但是我還是愛你的。我抱着孩子說:媽媽有情緒,是媽媽的事情,和你沒有關係,我會處理好的,我也愛你。

無論是《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愛和自由》、《誰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正面管教》、《如何說孩子纔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等育兒書籍中,都離不開:愛、自由、傾聽。

記得幼兒園臨畢業的那個學期,孩子的狀態突然退行到剛入園的時候,每天哭着說不要上幼兒園。我當時非常焦慮,孩子到底怎麼了?幼兒園老師說,孩子心裏有一道坎過不去,他自己表達不出來,他感受到他要去面對這道坎,但是他還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去面對,他調整自己情緒的時間可能會長一些,我們要給他時間,給他愛與支持,耐心地等待他跨過去的那一天,等那天到來後,他會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出現在我們面前。

這種退行狀態一直持續到畢業,畢業典禮的時候,孩子拿到的是最佳進步獎,當時的他還不知道這到底是一個什麼獎項。

小學剛開學的時候,當大部分孩子懷着好奇、興奮的心情來參加新生聯誼會的時候,我的寶貝表面看着平靜,內心卻是緊張焦慮的。當大部分孩子每天高高興興地揹着小書包上學堂的時候,我的寶貝每天醒來第一句話總是說不要上學,並哭上十幾分鍾。當大部分孩子在校門口迫不及待地和家長揮手說再見的時候,我的寶貝在校門口哭泣着遲遲不肯進去。

這一切,都是我預料中的,我已做好了心理準備和孩子一起面對。班主任鄒老師說,孩子在學校一切都很好,放心,我們老師會給他時間給他鼓勵,幫助他過渡。

我放下焦慮,每天晚上陪他聊聊學校發生的趣事,不斷地肯定孩子,只要發現他任何方面今天比昨天進步了,就大力地讚賞,並強調你獲得的是最佳進步獎哦。

一個學期快要結束了,現在孩子不再說不想上學了。孩子說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都很友好。他說:班主任鄒老師說話很大聲,震得我耳朵都快聾了,拼音很討厭,但我還是很喜歡鄒老師的,因爲她很關心我們。英語老師很年輕很漂亮,應該沒有人不喜歡吧?周爸經常給我們起外號,但是他很搞鬼很搞笑,上他的課特別開心。

我一直爲他的安靜、順從而感到擔憂,生怕他在學校會被欺負,生怕他不敢表達自己。但是就是因爲這份性格特點,讓他的內心更細膩,對人對環境的觀察更細緻。我一直嘗試着去接納他這份屬於自己的性格特點。是的,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要做的是要尊重孩子自然的發展規律,尊重孩子的獨特性,在孩子的先天發展機制下,給予孩子恰當的幫助,協助孩子獲得良好的發展。作者:葉澔賢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