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幹法》讀後感範文(精選20篇)

《幹法》讀後感範文(精選2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8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幹法》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幹法》讀後感範文(精選20篇)

  《幹法》讀後感1

《幹法》一書是日本稻盛和夫經營之聖又一力作,這本書體現的工作觀和《活法》完全相反,但並不矛盾,東方和西方管理理念的差別。現在就《幹法》一書談談我自身的感想。

本書前言講的是關於幸福的工作法。稻盛和夫把工作當成一件幸福的事情,工作中的思考和體驗,給我的人生帶來了巨大的收穫,讓我每一天的生活充滿價值,同時工作又是萬病良藥,可以克服各種困難和考驗,工作中體會樂趣,就像人們常說的樂在工作。

人爲什麼要工作?我以前的理解就是能有口飯吃,能有衣穿,能有房住,得他人認可的價值。《幹法》書中說,人生的工作是最尊貴的,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爲,日復一日的工作鍛鍊了我們的心志,提升了人性,磨礪了人的思想。

在人生中想要提高自己的信心,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很難,不管人怎樣一心思善,行善,但不知不覺仍會做出出格的舉動,不能把思善,行善始終如一,努力的思善和行善,一但有了不好的念頭,做了不好的事情,就要虛心的自我反省,通過自我反省使不好的念頭消失在萌芽之中。每天反省,時時刻刻反省有利於提高自信心。全神貫注於自己的工作,只要做到這一點,就可以磨練自己的靈魂,鑄就美好的心靈,自己的命運一定會向好的方面轉變。

如何能夠真心的投入到工作中?這就要求改變我們的心態,心態能改變一切是有道理的。每天對自己的心態的調整有利於一天的工作,無論任何事情都要向良性最好的方面去想,不要把工作當成一種苦差事,與其找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現有的工作,與其追求幻想,更不如愛上眼前的工作,只要是喜歡上了,就能不辭辛苦的工作,不把困難當做困難,一心去想怎樣工作,自然就會有好的收穫,一定能做出成績,有了成績就會獲得身邊人的好評,你就會更加愛上自己的工作,良性循環也就開始了。

  《幹法》讀後感2

初次接觸《幹法》是在放寒假前的教職工全體大會上,校長熱情的向我們推薦了這本書,希望我們能認真的讀一下,從中有所收穫。假期自己也從網上找到這本書開始讀,一讀便被它吸引了,無論是稻盛和夫的工作經歷還是他從實踐中得出的至理名言都深深的吸引着我。開學後拿到這本書後,我便開始了再一次的精神洗禮。從小到大讀過的書也不少了,唯有這次讓我醍醐灌頂。

我2004年參加工作,屈指算來也已經有七個年頭了,看着以前的同學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有了不小的成就,心裏很不是滋味。想想自己也曾經有過豪言壯志,也曾經爲了工作成績揮散汗水,可爲什麼到現在還是沒有太大的進步。讀完《幹法》從中我找了答案。稻盛和夫在《幹法》中講到的工作的最高境界不是爲了多掙工資獎金,而是提升心志、磨鍊人格的“修行”。當然這並不是像僧人那樣“苦修”,而是要從工作中找到樂趣,把這種樂趣化作自己真正的興趣,併爲之付出自己的真情,就像稻盛和夫在書中所講到的那樣“迷戀”自己的本職工作。自己對於工作的觀念還是處於養家餬口的低水平上,並沒有從心底裏喜歡這份工作,經常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那些付出有時是迫於競爭的壓力,有時是出於自己的虛榮,有時是自己一時的心血來潮,所以取得的成績可以說是微乎其微了。這次我要徹底的改變觀念,做一次質的蛻變,成爲一個熱愛本職工作併爲之努力奮鬥的人。

人生就是一場馬拉松,其實工作也是如此。要想取得最後的勝利,就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奮鬥。稻盛和夫的《幹法》講到,以高目標爲動力,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細想這幾年的工作,基本上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一幅很瀟灑的樣子,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有這種心態的原因就是沒有高目標,沒有動力,工作起來鬆鬆垮垮。目標就像燈塔一樣,給在工作中迷茫的人以指引,而高目標就不只是燈塔更是動力機,能源源不斷的給你奮進的激情和精力,讓你沒有時間去迷茫徘徊,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稻盛和夫的《幹法》中還講到,持續的力量能將“平凡”變成“非凡”。我經常給學生講“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堅持就是勝利”,很多時候,自己也沒有做到持之以恆。堅持一段時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就開始鬆懈了,這七年就是一個前進倒退前進倒退的反覆過程。今天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就要努力的改正,以稻盛和夫爲榜樣,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一番成就。

稻盛和夫的《幹法》這本書,像是一把火炬,點燃了我心中那未熄滅的工作激情,相信在以後的工作中,我一定能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樹立更高的目標並堅持不懈的爲之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幹法》讀後感3

一年一度的讀書月活動開始了,今年的讀書月推薦的是稻盛和夫所著的《幹法》。每次品讀好書,都能有一些收穫。這次也不例外,認真品讀了《幹法》,受益匪淺。

我對書中的有一點印象深刻:熱愛工作。我從工作中可以找到樂趣,一直以來工作和學習都是我最大的樂趣。但只是喜歡,沒有到熱愛的程度。熱愛工作,給了我一定的啓示。只要你熱愛一件事,你肯定能做好它。熱愛自己的本職工作,也一定會有所建樹。其實任何一項工作,只要鑽研進去,都是會有無窮樂趣的,包括在外人看來很枯燥的計算機。我可以找到樂趣,現在我要進一步,要做到熱愛。要深刻理解自己的工作,要和自己的工作融爲一體。其實,軟件開發是很有樂趣的,尤其是在解決掉難題以後,是有很大的成就感的。我現在就應該把這些一點一滴的快樂,積攢起來,深入鑽研下去,以期望達到熱愛工作的程度。

整本書並沒有介紹一些具體的方法和技巧,更多的是強調一種基本功,一種爲人做事的基本功。任何一門技藝,都需要基本功。基本功紮實與否,直接關係到你攀登的高度。我們要想走得更遠,攀得更高,必須不斷苦練自己的基本功。大道至簡,這本書所講的道理其實都很簡單。如告訴我們爲什麼工作,工作是一種幸福,工作是爲了度過有價值的人生,工作是醫治百病的良藥;愚直地、認真地、誠實地工作,這其實告訴我們要下笨功夫,聰明人更要下笨功夫,而不是想着走捷徑;設立高目標,只有設立了高目標纔能有足夠的動力,才能不斷地突破自我;持續就是力量,只有堅持不懈地做下去纔能有所成績,才能將平凡變爲非凡;追求完美主義,其實是告訴我們對自己要高標準嚴要求;創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鑽研創新,這樣就能創造性地工作。道理很簡單,關鍵是我們要能夠做到。複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認真做,認真的事情重複做,重複的事情創造性做。要不斷地苦練基本功,這樣才能成功。

對於這本書,我還想引申談一下。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更多地代表了一種東方智慧。與強調個性和自由的西方智慧不同,東方智慧更多地強調吃苦耐勞、勤奮、幹一行愛一行,更強調一種深沉厚重的素質。這種東方智慧,近來越來越多地受到關注,如近來興起的東方管理學以及中國式管理等,都包含這種東方智慧。以及我中華五千年文明從來沒有中斷過,也有賴於這種東方智慧。東方智慧是很有生命力的,不斷地品悟東方智慧,會很好地指引我們的人生。

這本書所講的道理雖然很簡單,但還是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品讀和領悟的。對於這本書,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感悟。這是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的魅力,也是東方智慧的魅力。

  《幹法》讀後感4

來到深圳進行公司內部培訓的第一天,我有幸拿到了稻盛和夫所著的《幹法》一書,公司以此書作爲見面禮送給了我們這些新員工,感謝公司關懷。

在四天時間內我通讀完了稻盛先生的這本書。在本書的開篇第一頁就是馬雲、季羨林、松下幸之助等顯赫的人物給予稻盛先生的各種讚譽,當時我半信半疑(這個稻盛和夫有這麼傳奇麼?),直到我漸入佳境的拜讀此書,我的激情和熱情在此過程中也一次次被調動起來,對稻盛先生的敬仰和欽佩之情也油然而生,對即將到來的職場生涯已迫不及待。

通讀此書後,個人認爲稻盛先生成功的奧祕總結起來就是“正確的態度+超越常人的努力+持續追求完美+創造性思維”。

正確的態度

在本書的前言部分,作者着重講了當代年輕人對待工作的態度,我們應該發自內心的爲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工作,而不是被動的厭惡工作。稻盛先生也以自己人生開始階段的諸多不順告誡我們要正視挫折,勇於克服人生中的磨難。另外我們要以對待“愛情”的態度來對待我們的工作,迷戀上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主動的出擊,才能成爲“漩渦中心的人”。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乃是成功的第一步。

超越常人的努

有了端正的工作態度,其次我們就必須設定一個“高目標”,併爲之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京瓷集團起初的發展階段實力有限,而接收的IBM訂單對質量的要求又異常苛刻,可以說給了京瓷一個看似不能達到的“高目標”,但京瓷在稻盛先生的帶領下,克服了種種困難,達到了客戶的滿意目標,同時也給京瓷注入了強大自信。但在我看來,這種高目標的追求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至少對於我來說。我認爲人不應該把目標定得遙不可及,要定的經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達到即可,像稻盛先生的這種冒險式的目標設定,我不敢苟同,但真的不得不佩服稻盛先生的魄力和勇氣。

稻盛先生成功了,但前提是付出了“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我認爲這一點是此書的核心部分。這讓我想起了李巍總“十萬個小時”的觀點,按照常人的工作強度,我們能夠三十年完成這十萬小時的積累,但我們如果把這個工作強度增加一倍,我們就可以提前十五年達到目標。這個雖然達不到稻盛先生說的“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但精髓是一樣的,就是要想成功必須要比別人更努力!

持續追求完美

我很認同作者在書中的這段話:“在成功之前,要絕不罷休,不屈不撓,堅忍不拔;不能給自己設定界限,要不厭其煩,持續挑戰。在勝利和挫折的考驗中,每一天都拼命努力,這本身就是在孕育成功的種子。”“持續”二字看似簡單,但要真正實踐並堅持下去並不容易。稻盛先生在書中提到,每每自己感到絕望的時候,總是有神的眷顧,並引導自己走向成功。但這並不是偶然,這是建立在稻盛先生持續的鑽研、不懈追求的基礎上的。因爲,機會只給準備好的人。

稻盛先生也用自己的“完美”觀點說服了詹恩—裏夫先生的“最佳”觀點,對此我深表贊同。完美需要100%的努力,成敗取決於最後1%的努力。注重細節是其中最關鍵的方面,就像京瓷用陶瓷製作半導體封裝產品一樣,外觀的純白鮮亮就是最後的1%。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一定能達到最佳,這就是我的解讀。

創造性思維

書中講到的多個實例都是看似外行的最終要比內行的更成功,這就是思維的問題,外行的思維更大膽更發散,通往成功的路徑就更加多樣。而內行往往被自己的專業困住腳步,思維受限。

即使是平凡簡單的工作,只要不斷地鑽研創新,也會帶來飛躍性的進步。每天一小步,日積月累就是一大步。

此時再翻到開篇看那些各方讚譽,心裏沒有了懷疑,有的只是認同。《幹法》教會了怎麼幹,怎麼幹好,怎麼持續的幹好。感謝稻盛先生,感謝《幹法》,感謝華潤建築。

《幹法》是本好書,需要若干遍的閱讀才能真正領會稻盛先生的經營哲學。

  《幹法》讀後感5

這本書核心講了“熱愛工作”四字,從爲什麼要熱愛工作、如何熱愛工作,以及如何將熱愛工作變成人生的獲得幸福的源泉。聽上去似乎很雞湯,但細品實則不然,大師到底是大師,他是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工作。

爲什麼要熱愛工作

人工作的目的是爲了提升自己的心志,是實現自我價值的體現。他以自身的經歷說明,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可以造就人格,“極度”認真地工作能扭轉人生,專危爲機,稻盛和夫先生早年也曾機遇不佳,當年他畢業之際進入的製造絕緣瓷瓶企業經營不好,瀕臨倒閉,同期進入的人都紛紛離開,稻盛和夫也曾試圖離開,但因種種原因未果,最後只剩塔一個人留下,實在無奈之下,他決定先埋頭幹活吧!此後他不發牢騷、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到工作上,全力以赴的用積極心態認真面對工作,他自己總結這段時間自己是“極度認真”的狀態,就是在這樣的狀態下,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工作上不斷取得出色的科研成果,同時自己之前的煩惱也都消失了。所以,他說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正式我們人生的起點,也許正是你的最大“幸運”。正如生物界中,冬天越冷,來年春天的櫻花一定開的越爛漫。是有同樣的道理。

當你開始熱愛工作的時候,你會發現熱愛會燃起激情,熱愛會激發靈感,熱愛會陶冶人格,熱愛會獲得天助,最終熱愛會導致成功。

如何熱愛工作

首先,要改變心態,成爲自燃型的人:稻盛和夫先生說他當時對於新型陶瓷的研究也沒有什麼興趣,只是被動的被分配去做,而且在實際點的工作中也沒有人指導他,在這樣的環境中要喜歡熱愛自己的工作實在不容易,因爲辭職沒有成功導致留下來,他嘗試逼着自己先工作,從不排斥,不厭惡工作開始,沉浸工作當中,然後積極行動起來,慢慢喜歡上了這個研究。

其次,要以高目標爲動力: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稻盛和夫先生說我們人本來就具備夢想成真的巨大潛力,高目標就是個人和組織進步的最大動力,要把這種動力滲透到我們的潛意識中,然後我們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就會向目標前行。

再次,抓緊持續的力量:稻盛和夫說所謂的人生,歸根到底,就是“一瞬間、一瞬間持續的積累”如此而已。將努力變爲“持續的力量”,就能讓你的“平凡的人生”變爲“非凡的人生”,你就會有欠打的力量。

讓熱愛變成人生幸福的源泉

稻盛和夫給出了人生的公式=思維方式×熱情×能力,並且說,只要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滿懷熱情,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把自己所持有的“能力”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每個人的人生一定會碩果累累,幸福美滿。

  《幹法》讀後感6

稻盛和夫先生的《幹法》,開篇有一段話,勞動是醫治百病的良藥,工作能夠克服人生的磨難,讓你的命運獲得轉機。這段話讓我感悟頗多。

工作的真諦在於磨礪

稻盛和夫先生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和成長曆程告訴我們,工作不僅僅是養家餬口的手段,更是對心靈的一種磨礪,對人生的一種經歷,對人格的一種錘鍊!

稻盛和夫先生認爲工作是人生最尊敬、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爲。工作,每個人都要經歷的一道選擇題,可以選擇腳踏實地、忘我奉獻,也可以選擇投機取巧、消極怠工,更可以選擇好逸惡勞、不勞而獲。當面對這道選擇題時,我們必須明白,這不僅僅只是決定了你對工作的態度,更決定了你對待生活、對待人生的態度。

我們每個人處在這個社會中,具有不同的角色,同時也承擔了不同的責任。

面對這種種責任,我們該如何抉擇,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腳踏實地、忘我奉獻,在工作中投入自己的熱情,讓工作成爲自己人生中的一道風景線,讓工作成爲自己人生的磨刀石。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終於一天,我們會在工作中體會到人生的價值。

工作的本質在於堅持

工作從來就不是一帆風順的,有礁石,有漩渦,有鯊魚,更可能有海盜。這些困難,我們該如何面對?

稻盛和夫先生告訴我們:苦難就是考驗,已經不行的時候,纔是真正的開始。面對工作中的種種困難,我們唯有堅持,我們唯有迎難而上,我們唯有絕不退縮,我們才能見到風雨後的彩虹,我們才能登上成功的頂峯。

法國文學家伏爾泰曾經說過,人生布滿了荊棘,我們曉得的唯一方法是從那些荊棘上面迅速踏過。不要因爲摔過跤而不敢奔跑,不要因爲風雨而詛咒生活,不要因爲迷路而忽視一路的美景,更不要因爲一點點困難而討厭工作,這都是人生道路上必不可少的。

若樹不堅持,如何能挺直樹幹,收穫那一片陽光雨露;若竹不堅持,如何能咬定青山不放鬆,而受人敬仰;若梅不堅持,如何能凌寒獨自開,錚錚鐵骨,綻放人間;若人不堅持,如何能屹立不倒,終飲那成功的美酒?

工作好比在沙灘上行走,我們可以走得很艱難,雙足傷痕累累,但只要堅持往前走,不停下自己的腳步,不放慢自己的腳步,我們終能看到大海的波瀾,此時回頭再望,身後那一排排歪歪曲曲的腳印,記錄着我們成功的足跡。

工作的價值在於創新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很容易讓人產生疲憊感,讓人感覺工作很無聊,很苦悶。此時稻盛和夫先生告訴我們,如果每天我們都能創造性地工作,在最細小的工作中尋找創造的價值,工作將變成一件很有意義的事,變成一件充滿樂趣的式。

自新應似長江水,日夜奔流無歇時。自古以來,創新都是社會發展最強大的推動力。創新可以使一個民族從弱變強,創新可以使一個企業起死回生,創新也可以使一個人從失敗變成成功。

創新,猶如跳動的精靈,出沒於世間,出沒在我們身邊,永遠是那麼的捉摸不定,當你想抓住她的時候,她卻隱匿不見了。唯有通過一次次在工作中的嘗試,才能捕捉到創新的身影。

  《幹法》讀後感7

讀過稻盛和夫先生的《幹法》確實讓我們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態度與目的。

在我看來,生命的終極意義不在於我們走到了多高的峯度,看過多少的風景,品咂過多少的人生滋味,而在於這看似一場遊戲一場夢的謎局之中,能夠用自己的才智儘自己的最大努力而創造出一份屬於自己的最好的人生答卷,這樣才能無愧於宇宙賦予我們的生命,無愧於造化賦予我們的天分。然而,現實生活的磨礪卻讓我們容易在安逸中趨於懶惰,在平凡中安心於平庸,工作的目的對於多數人只是一個謀生的手段,一個每天不想去做而又不得不去做的事情,隨着時間的流逝這與我們曾經的理想、激情、憧憬的人生意義漸行漸遠。

稻盛和夫先生,用平實的語言告訴我們工作的目的除了獲得物質食糧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提升我們的心志。他讓所有的年輕人記住下面的話:工作能夠鍛鍊人性、磨礪心志,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爲。工作對多數人來說,尤其是剛進入職場不久的年輕人來說,更多的是平淡、煩瑣、失望和抱怨。就如同稻盛先生剛進入京都公司的感受一樣。如果不是當初哥哥反對他辭職,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京瓷公司,今天偉大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

當同批進入京都公司的同事都先後辭職之後,只有稻盛先生一個人孤零零留在了日益衰敗的企業,這個時候,他做了一個很簡單卻極其重要決定:先埋頭工作——不再發牢騷,不再說怪話,把心思都集中在自己的本職工作中來,聚精會神,全力以赴。從書中的介紹我們就可以看到稻盛先生後來的工作態度,確實如他自己所說可以用“極度”兩個字形容:廢寢忘食,拼命努力。而工作回報給他的是超越期待的驚喜,他從工作中獲得了不可名狀的興趣,剛進公司時候的想辭職以及對自己前途迷惑的心態一掃而光,取而代之的是重大項目的科研成功和周圍領導同事的尊重。所以我們常說,你怎麼看待生命,生命也怎麼對你,同樣,你怎麼對待工作,工作也怎麼回報給你。

稻盛先生能夠像談戀愛一樣對待工作,讓自己喜歡上愛上工作,這對很多年輕同事來說是難以想象的。其實稻盛先生剛加入京都公司的時候也對新型陶瓷的研究工作毫無興趣,他的辦法是先排除厭惡工作的負面情緒,傾全力把眼前工作先做好,然後再在不斷的努力過程中對工作投入感情,在這個過程中,就不知不覺地爲工作當中的魅力所吸引,正所謂“日久生情”,尤其是自己投入很多情感之後,開始一定是要強迫自己,但很快就會主動起來,尤其是看到了工作背後的意義之後。

有了熱愛才會有執著,有了執著纔會有矢志不渝,有了矢志不渝纔會有無堅不摧。無論是事業還是生活,態度決定了一切,態度比能力更能決定一個人的人生成敗。還記得那個標準石油公司的普通員工阿基波特麼,爲什麼能力平凡貌不驚人的他能夠在衆多員工中脫穎而出被洛克菲勒相中,而後能夠成爲標準石油公司歷史上貢獻最大的一任董事長?原因對每個人來說太簡單又太難做到:對企業熱愛,對所從事的事業熱愛。

所以,我們每天的工作不是爲主管而做,不是爲老闆而做,而是爲了自己而做。而在工作當中,我們的收穫不僅是職位的晉升、工資的增長,更有心志的提升,性格的成熟,人格的完善,個體人力價值的升值。所以,稻盛和夫還號召我們可以成爲能夠“自燃”的人,所謂“自燃型”的人,就是從來不會等別人吩咐了纔去幹,因爲有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主動積極,有強大內驅力的人。

感謝稻盛和夫先生對於工作理念和態度的總結,也讓我們看到一個取得巨大成功的管理大師的智慧光芒,讓我們感到,我們和大師之間差距只是——對待生命和工作的態度。

  《幹法》讀後感8

讀完《幹法》後,我受益良多。不得不驚歎佩服日本人的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品質。這也就不難解釋,爲什麼在二戰後受到重創的日本,能在短短十幾二十年恢復經濟,乃至發展成爲發達的科技和經濟強國。

從稻盛和夫這個人,再到這個行業,再俯瞰整個日本,正是因爲這種專業,創新,追求完美的大的競爭氛圍下,人家的企業才逾越成爲世界上頂尖企業,人家的國家才成爲富裕發達的強國。

當代我們這些年輕人真的很缺少工作的熱情以及積極的人生態度,至少,我身邊的朋友很少有。他們對於工作,僅僅停留在爲了解決溫飽而工作,爲了工作而工作。

曾幾何時,我也在不斷的問自己,到底工作是爲了什麼生命的意義是爲了什麼看了《幹法》後,我似乎從中找到了些許想要的答案。工作是爲了更好的生活,而更好的生活也需要努力的工作才能實現,這是我所追求的答案。工作就是生活,而生活就是工作,如果對工作沒有什麼熱情,相反對生活也不會有任何激—情,對生活的態度沒有積極,同樣工作也不會好到哪去。工作給我們的感覺時常是枯燥的無聊的,時常讓人感覺到壓抑煩躁,這是大多數的人的體會。

恰恰無聊是最讓人墮落的根源,這是我的老師對我說的一句話,無聊是因爲你對事物失去了熱情,失去了興趣,而無聊也會導致沒有了積極的人生態度,最終導致一個人也不會有什麼大的前途,一生默默無爲,平凡的結束自己的一生,要嚴肅對待這個問題,警惕這個問題。像和盛稻夫一樣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找的並不是一個好的工作,跟他一起參加工作的差不多都走了,因爲年輕,想法很多,正處在一個十字路口當中,是選擇離開那家企業,重新尋找更好的工作,還是繼續忍受寂寞,無聊,枯燥的工作,埋頭苦幹,積極進取呢其實我們沒個人都處在一個又一個的十字路口當中,不想抉擇又不得不去面對,怎樣纔是對,怎樣纔是錯,沒有人去教你怎樣做,畢竟你的人生是自己的事,別人也幫不上。

這時,當自己處在一個十字路口時就要認真思考了,三思而後行,做出的決定就一定要貫徹始終,不要回頭,相信自己。很多時候就是錯了,也不要後悔,有些人後悔當初要是那樣就好了,要是不選這樣或許會更好,這些都是事後無用的後悔,人生難免會有錯,只要不重複犯錯,就對了。曾經看過一本書,書上說現代年輕人很浮躁,城市也很浮躁,歸根到底是心浮躁,要想做好一件事就必須冷靜,戒焦戒燥,學會沉澱。

前幾年我一直很浮躁,很迷茫,生活的很消極,年輕人多多少少都會有些想法,現在的我開始慢慢找到些方向,開始朝着自己的目標在邁進,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缺少目標和夢想。把目標設置的太大,不容易實現,我就把目標變的小些,時間短些,待實現了一個再接着一個。我過的很充實,不再那麼浮躁和迷茫了。

  《幹法》讀後感9

可以這樣說,剛開始的我對《幹法》這本書毫無興趣,原因有二,一來:本人向來不喜歡讀書,比起讀書,我更喜歡看看新聞甚至看看連環畫。二來:此書出自日本,對於一個滿腔熱血的中國人來說,提起日本我總想不起好的詞來形容。但是我不得不說的是,在被迫讀完這本《幹法》之後,我喜歡上了這本書,這本書對我受益匪淺。對我最大的感觸有兩點:一是日本人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精神。二就是現代人與古代人的區別。

對於我所謂的精神,大家不妨可以靜心去想想,爲什麼在二戰後受到重創的日本,能在短短十幾二十年恢復經濟,乃至發展成爲發達的科技和經濟強國。有人說會說是美國的援助,但是有一點我們得看清,人家的企業有的已成爲世界上頂尖企業,乃至超過了美國,這說明不只是援助的原因,更重要的是精神。從稻盛和夫這個人,看整個日本,正是因爲這種百折不撓,精益求精,專業,創新,追求完美等等的精神下,人家的企業才逾越成爲世界上頂尖企業,人家的國家才成爲富裕發達的強國。

至於現代人與古代人的區別,我不用說大家也都很是清楚吧。現在的年輕人幹勁越來越匱乏。我不曾瞭解日本,所以對日本的歷史毫不知情,但我瞭解中國人,瞭解中國的古人,拿改革之初的人來說吧,那時候的人們,真是如狼似虎,每天從天剛矇矇亮,幹到天黑,我想這不只是因爲那幾分糧票吧,我們那現有一水渠,在我很小的時候就聽老人們說過,那水渠以前和地面是平的,現在竟然突出地面10來米,問其原因,是那時候的人們肩挑土,背抗石,一點一點的壘起來的,那水渠高達數尺,長約百米,拿現在人的眼光,真不敢想象是當初是怎麼用手搭建起來的,現在人們有很多機械,完成這項工程不是難事,但是出於改革初期的人們他們有什麼?只有幹勁,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精神。

當代我們這些年輕人真的很缺少這種幹勁,這種精神,至少,我曾經認識的朋友很少有。他們對於工作的概念,對於工作的目的,正如稻盛和夫先生所說一樣,把工作看成不得不做的必要之惡,只是爲了單純的解決溫飽而工作,爲了工作而工作。

《幹法》一書教導我們,首先要喜歡並愛上自己的工作、改變自己原有的心態、不管工作差異、職位高低。都必須喜歡上,就如你喜歡了一樣東西,喜歡了,那它在你心中就是最美的。當工作遇到困難時,一定不能放棄,放棄了就等於前面所做的一切都白做了;後面的一切將無法再延續。當工作進展順利時,就要直率地表達出工作中所獲得的歡樂;激勵自己繼續努力來獲得更多的快樂;當工作做到有人褒獎時,就要誠心的表示感謝。把這種快樂和感動當做前進路上的精神糧食,然後繼續全心聲地投入到艱苦的工作中去。從現在起爲自己設立一個高的目標,當目標實現後,繼續更新增進目標,以此類推孜孜不倦。要勇於創新,敢走別人走不通的路,要相信任何事物都還可以有創新的階梯,充滿熱情對待身邊的每一件大事小事,只要精神還在,成功就不會離我們太遠。

我們要珍惜今天所擁有的工作權利,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工作崗位,在工作中不找任何藉口,積極主動,敢幹挑戰自我,堅持不懈地努力,挖掘自身工作的潛在職責,主動承擔責任。做自然型人才,高調自己的目標,低調自己的姿態。悄悄地把願望裝進潛意識,用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創造非凡。開創一種與原來截然不同的新生活。

感謝領導給予我讀此書的機會,對此書我感受甚深,字未及全意,感不能全續。

  《幹法》讀後感10

近期,領導跟我推薦《幹法》一書,我一直想買來看看,還沒等我付諸行動,行裏就統一發放了這本著作,且不論書中精妙,單單這種做法,就有利於提高我行職工的個人素質和道德修養,且有利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工作氛圍。話題轉正,在拿到這本書後,我便時常抽取閒暇零散時間翻上一番,我個人不喜或長篇大論,或理論羅列,這本書恰恰以小短文的形式來呈現,很對我的胃口。這本書是稻盛先生結合自己70餘年的切身經歷和工作體驗,爲職場中的讀者點燃指路明燈。以下,是我的幾點感悟。

書中說到"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練人格的修行。"工作造就人格,就是要通過每一天認真踏實的工作,逐步鑄成自己獨立的,優秀的人格。這樣的道德說教,同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一樣,我也曾不屑一顧,但是,自從我大學畢業進入農發行工作後,這種年輕人淺薄的想法就徹底被現實粉碎了。

幹活,我對其二字的理解即爲"只有幹,才能活。"究其根本,起初我認爲工作僅僅是養家餬口之用,當然直至今日我也並不否定,幹工作最基本的目的就是"吃飽飯",但入行五個月以來,我漸漸有所感悟,從做成第一筆業務到第一次得到領導的誇獎;從參加各種會議到新員工培訓,種種的工作經歷使我不僅在業務方面有所提升,更是一種心境的改善和昇華。我不再依靠父母,而是靠自己自食其力;遇到困難我不再跟朋友抱怨,而是努力找尋解決的方法,這都是工作帶給我的改變。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書中說到"每天每日,在拼命思索的過程中,願望就會滲透到潛意識裏。這樣一來,即使不特別留意,在意想不到的場合,潛意識也會發動,給你啓示。而且這種啓示往往觸及事物的核心,使問題一下子得到解決。要實現高目標,前提就是持續地懷抱能滲透到潛意識的強烈的願望。"讀到這裏,我想起了以前上學時候學過的理論,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起反作用,這跟書中的潛意識思想有着異曲同工之妙。起初,相信很多人都認爲我們的微信羣沒有什麼實際用途,也有很多老同志對新科技的適應存在一些困難,但我慢慢發現,這個微信羣的作用已經在日益凸顯,通過這個微信羣,以及相關的"每日情況報送制度"和"通訊員制度",在縱向上,上級行可以知道基層行的工作動態,以即時把控;在橫向上,各支行領導班子間可以做到信息共享,互通有無,各部室也可互相瞭解彼此的工作狀態和工作內容。毋庸置疑的是,這個微信羣已經成爲一個連接整個齊農發的紐帶和橋樑,也在潛移默化地調動大家的工作積極性,提高全行的工作效率。

書中說到"所謂人生,歸根到底,就是一瞬間,一瞬間持續的積累,如此而已。每一秒的積累成爲今天這一天,每一天的積累成爲一週,一月,一年,甚至人的一生。那些讓人驚奇的偉業,乃是樸實,枯燥工作的積累。"我們從小都是聽着"鐵杵磨成針"的故事長大的,都知道滴水可以穿石,但真正做到一生堅持的'又有多少人?我所在的依安行,有位姓崔的老同志剛剛退休,我稱她崔姨。崔姨在我們發行做了一輩子會計工作,誰說只有當官的纔是成功?崔姨把她的一生最美好的光景都奉獻給了會計行業,奉獻給了我們發行,這種默默堅持,始終如一的精神是使我欽佩的,也是我們這些新入行的年輕人需要學習的。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海。我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加油!

  《幹法》讀後感11

回想自己好久沒有這麼認真、去讀一本書了,從學校畢業之後,都沒有認真拿過一本書去完整的讀過,很感恩公司在上班時間提供這麼好的環境去學習《幹法》。在孟老師的教導下,我們把《幹法》學完,整書內容都是精華,稻盛先生,用他的一生來講述,很貼切工作和生活,讓我們讀者更加易懂。讀完一遍是不夠的,希望有時間之餘,重複去讀,其中很多內容須反覆體會。在此書中收穫一些感悟:

一、熱愛的力量

1、熱愛導致成功,在如今的社會,人人都想獲得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但前提是什麼,我們必須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有在工作中去獲得成功,"熱愛"這個詞,如果當你不喜歡、不熱愛你當前的工作,那麼在多數情況下,你得馬上改變你的心態,哪怕是強迫自己改變。當你熱愛自己的工作,你就會全身心投入,如果你全身心投入,就會產生良好的工作結果,在這種工作態度下工作,結果不但能獲得周圍人的肯定。會讓自己內心感到滿足併產生自信。這些就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所以說工作的心態很重要,心態決定人生的命運。

2、熱愛陶冶人格,"工作造就人格"。要全身心投入當前自己該做的事情中去,聚精會神,精益求精,這樣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就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用真摯的態度,正面面對生活和工作、鼓足勇氣,絕不逃避,磨練自己的靈魂,提高心性,陶冶人格、讓我們每個人的靈魂變得更爲高尚一點點。

二、要每天反省

其實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上,都會做出一些不可挽回的事。尤其是對身邊最親近的人,言語之間很容易傷害到他們,往往在當下自己沒有發現自己的行爲錯了,事後才發現,當時不那麼就好了。知道自己當時的做法是錯的,就要勇敢面對錯誤,不要有太多的糾結。這時候絕不可以心情鬱悶,不要有感性的煩惱,沒有必要老是後悔老是懊惱,這樣想其實無濟於事,應該對原因進行分析誠懇,反省是什麼原因讓我幹那樣的傻事,下次讓自己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接下來就應該認真嚴謹地面對當下的事,人生也好工作也好,不可能事事順心。勇於正面面對,邁開新的一天,今天比昨天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

每個人的人生都不是一樣的,當然讀《幹法》的感悟也是會不一樣。我從中體悟的這些,用到生活和工作中去,從現在開始要試着去做,每天對生活、對工作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態度,善於與人共事,性格開朗,充滿善意;能同情他人、寬厚對待人;謙虛謹慎;勤奮努力;對生活,工作保持一顆感恩心。以良好的心態,去面對未來。相信自己的人生一定會走上幸福的光明大道。

  《幹法》讀後感12

《幹法》是稻盛和夫以78歲高齡出任日航CEO之後推出的第一本書,也是稻盛和夫首次與讀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該書在日本一經出版,不到一年再版19次,月銷量最高達到20萬冊。

稻盛和夫所著《幹法》一書我已讀過兩遍,但每遍都能讀出背後的新意和深意。

乍一看書名,還以爲《幹法》是稻盛先生對自己漫長職業生涯中工作方法、管理經驗和"幹活"技巧的總結。通讀全篇,才知道該書告訴我們更多的是一種積極的工作態度和純樸的勞動觀。所謂大道至簡、稻盛先生的"工作觀"以樸素道理示人:要想好好地活,就得好好地幹。他爲我們設計了實現事業成功和圓滿人生的路徑和通道:選擇正確的工作觀――熱愛、專注、迷戀於自己的工作――以極度認真的態度,持續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抓好今天,日復一日,不斷積累——創造性地、出色完成工作——從量變走向質變,由平凡變爲非凡。

與普通人"工作是苦役"、"工作是必要之惡"的觀念不同,稻盛先生對工作意義的感悟和見解讓人頗爲驚嗟。他認爲,工作是人生最尊貴、最重要、最有價值的行爲,是鍛鍊人性、磨礪人格、提升心志、實現自我價值、走向美好人生和彼岸世界的修行。古今中外,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無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歷盡艱辛,埋頭於自己的事業,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通過艱苦卓絕的努力,他們在成就偉大功績的同時,也造就了自己的完美人格。

苦難常與人生相隨相伴。稻盛先生早年命運多舛,25歲以前的人生並不如意,也曾有過怨天尤人和自暴自棄。但當他下了決斷,毅然留在那個叫作"松風工業"的衰敗企業,"開始發自內心並用格鬥的氣魄、積極的態度,聚精會神、全力以赴地面對自己的工作"時,其中的樂趣和成就感便不約而至,以至產生"工作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簡直不知如何形容纔好"的狂喜,他的工作觀、人生觀、價值觀也隨之扭轉並得以終身確立。

稻盛先生深信,"工作隱藏着一種偉大的力量",只要你的身體、靈魂與它融爲一體,它會給你的人生帶來無窮無盡的快樂、意想不到的收穫和不可思議的好運。工作還是療治苦痛的良劑。在突如其來、接踵而至的苦難面前,稻盛先生把工作作爲慰藉心靈、經受考驗、攻破難關的仙丹妙藥。通過努力工作、拼命勞動,使其一直在苦難和挫折方向上運轉的命運齒輪不知不覺地朝着幸運的方向轉動,讓人生時來運轉,進入煥然一新的階段和精彩美妙的狀態,充滿無限希望和光明,從而不斷取得成功,最終走向人生的"王道"。

《幹法》作爲稻盛哲學的寶典祕籍,闡釋了工作觀、工作技巧及二者的關係。稻盛先生在《幹法》一書結語部分給出我們這樣一個公式:工作(人生)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其中熱情、能力的分值區間都設定在0—100分,唯有思維方式的分值設計爲-100—100分。在稻盛先生看來,"不厭辛勞,爲大家的幸福而拼命工作,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正值;相反,憤世嫉俗、損人利己,否定真誠的人生態度,這樣的思維方式就是負值"。

顯然,稻盛先生所說的"思維方式"其實就是人生觀、價值觀、工作觀。工作觀正確,工作的結果就會是一個更大的正值;工作觀錯誤,工作的結果就會是一個負值,而且能力越強、熱情越高,給工作造成的負面影響越大。特意把工作觀放在主體的位置,將熱情和能力視作工作技巧以客體待之,突出工作觀對於工作結果的決定性作用,可見稻盛先生對工作觀的關注和倚重。

工作造就完美人格,純潔心靈爲神聖事業而準備。回首在金明小學教學的這一年多的時間,工作上有諸多不順心,每每此時,都會產生抱怨,從而感覺自己疲憊不堪。從來沒有一個正確的教學心態,自從看了幹法這本書後,覺得自己找到了方向,甚至看到了希望。既然從事了教學這個行業,就該把教書育人當做自己畢生之追求,埋頭苦幹,總結經驗,紮實努力,堅持不懈,把教學當成樂趣,一生與孩子相伴,與書本相伴,當看到自己桃李滿天下之時,想想自己在工作之中遇到的困難又算的了什麼呢?

  《幹法》讀後感13

稻盛先生的《幹法》是一本容易讀的書,相比於他另一本極有名的《活法》,《幹法》裏談的都是“做事的道理”,活法則是說“做人的哲學”,這是兩種不同的領悟,佛學上講“修行悟道”,書中也提到“工作造就人格”,再引用唐峻“做事、做人、做秀”的說法,都是說“做事”中如何領悟“做人”的道理,這應該是對於普通人比較容易的途徑,也是本書會比較好懂些的原因。本書仍然延續了稻盛先生“大道至簡”的風格,但要真正讀懂,還是要放到“幹”中去琢磨,而且是一個持續的過程。

《中國企業家》的社長劉東華在序裏講一部分人看到這本書“只是增強了他們的信心和動力而已”,我應該就是這類人,對書中大部分的觀點頗有些心得體會,因爲程度還比較淺,也常常因各種淺薄念頭而產生懷疑,或左或右不夠堅持,讀此書時就如同注了一劑強心針,爲不讓這種熱情會太快的散失,所以及時把自己的反省記錄下來,以便參考修正。

稻盛先生說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的機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大部分的我們需要“讓自己喜歡上工作”,我很認同。在沒有讀到這本書之前,中國有句古話“做一行愛一行”對我很有影響,其中道理是同樣的,所以拿這句話來做題目。我是這個道理的受益者,卻未能取得太多的成績,今天反省下來就是不夠“愛”,不夠持久,原因有三:一是認知;二是高目標;三是完美。

爲什麼而工作?“工件是爲了獲得生活的糧食”,爲掙錢而工作,幹好工作也是爲了掙更多的錢,這是今天大多數人的想法,我們拿錢作爲工作好不好的標準,也成爲激勵自己前進的唯一動力來源,一旦現實未能成正比,人就會因失望沮喪而失去動力。很多人都有曾經問自己“爲什麼不快樂”的經歷,我在剛進公司工作一年半後,也一度把這句話設爲MSN的簽名,得到了許多朋友的呼應,卻沒能解惑。後來我便留意那些在工作中精力充沛的人,詢問他們是什麼原因如此幹勁十足?

發現他們其中的大多數能說清楚自己在幹什麼,要往哪裏去,甚至怎麼去,而且他們在說到這些的時候眼睛會放光,而這些事情看起來都好象超出了他們的工作職責。後來有一天看到老虎伍茲的一句話,不記得原文,大意是“以世界第一爲目標,而不是財富;當你成爲世界第一時,財富就會象浪潮一樣涌到身邊”,才知道自己設錯了“工作”的方向,也因此會陷入保“飯碗”的競爭之中,無法讓自己快樂起來。後來老闆又分享了“工作當作舞臺”的觀點,便很容易從中體會到“展示自己,實現自己”的快樂而獲得持續的動力。

前一段時間與一位剛入職又很快離職的同事面談,她告訴我“來的時候感覺自己該會的都會了,跑這裏卻發現要求不一樣,還要學習,壓力比較大”,她有點糾結在“要學習”又“沒有動力”的矛盾中,再聊下來就知道一切源於她的目標:“原想來一個大點的公司,穩定些,工作幾年後,等升職做個主管就可以了,不想讓自己太辛苦”。不記得是在哪裏讀過這樣一句“夢想是要伸長胳膊、踮着腳尖還要跳一跳才能夠得着的東西”,跟這位同事相似,過去我大多以略高於公衆平均分爲自己的目標,稍稍的努力加上一點小聰明,很快就滿了,也因太輕易實現很難帶給自己太大的動力,於是長期陷入跟那位同事相似的矛盾糾結中,又體會不到突破自己的快樂。稻盛先生說“縱使是自不量力的夢想,還是要在胸中牢牢立下‘高目標’”,“並堅持每天付出不亞於常人的努力,…這種積累會使我們達到…誰也不曾想到的極高境界”——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我剛進公司的老闆是個以追求“細節”的人,他戲稱自己是“完美至上”的“處女座男人”。那時候人少工作多,忙起來的時候就會趕着完成,所以經常在各種項目中要面對他對各種細節的“挑戰”,小到資料擺放的方向,每每看到他在展區巡查時就會特別緊張,有時候也會因挨批而覺得委屈。後來有一天發現我的下屬也開始評論我爲“追求完美”,才知道不知不覺中自己已經養成了習慣。書中提到“要求每天的工作都要追求‘完美’,這很苛刻,也很困難”,正因如此我常常會因各種藉口妥協自己的標準,用應付的心態,而當有人指出錯誤的時候,又會因爲自己沒有100%努力而滋生懊惱、不滿的情緒,如此反覆,人就變成另一種狀態。

與“完美至上”一樣,“妥協”、“馬虎”也會變成習慣,可能一點小錯誤不會有太惡的影響,當習慣變成一種態度時,影響的就是整個方向。書中還提到“最佳”與“完美”的差異,對這一點我也很有體會,過去我所謂的“完美”都是“最佳”,是跟別人比較,在這種狀態下是很難聽得進有意義的建議,很容易失去“更好”的機會。“完美是它自身具備可靠的價值”,當一念轉變的時候,任何好的建議都是“創新”的動力,彷彿“聆聽到神的聲音”,也因此獲得追求“完美”無止境的動力。

  《幹法》讀後感14

《幹法》這本書讓我初步認識了稻盛和夫這個傳奇人物,瞭解了他一生的勞動觀、價值觀和經營理念,使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將讀這本書的心得略講幾點與大家來探討一下。

一、工作的目的。

勞動通常是指能夠對外輸出勞動量或勞動價值的人類運動,是人維持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唯一手段。

我們工作是爲了什麼?僅僅是爲了吃飯,爲了養家,爲了獲取報酬?如果僅僅是爲了這些,那我們的人生將以失敗而告終而且枯燥乏味的結束。

工作是爲了什麼?

1、工作是人的自我價值的體現。人是社會的人,生活在社會中都必須通過勞動來創造價值,體現社會價值。

2、工作是鍛鍊人性、磨礪心志、造就人格的“修行”。通過每一天認真踏實、持之以恆的努力工作,全身心得投入當前自己該做的事,就能夠做到心無旁騖,達到修身養性的目的,逐步造就自己獨立的、厚重的、優秀的人格。

3、工作是獲得快樂的前提。每天認真工作,努力獲得回報,才能讓人感受到人生的快樂和時間的可貴。拼命工作的背後隱藏着快樂和歡喜。沒有目標,不做工作,每天吃喝玩樂,乍看起來這樣的生活多麼開心快樂,但長期持續這種無聊的生活,人就會喪失人性中那些美好的東西,找不到人生的意義。

二、工作的方法。

1、愛上自己的工作。工作中我們通常有這樣一句話“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自己所負責的設備,抓好檢修工作。”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世界上最偉大、最無微不至的愛。只有愛上自己的工作,愛上設備才能對設備的運行狀況細心觀察,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對設備噓寒問暖,檢修到設備從內到外的每個細節,才能保證設備健康運行。

2、傾聽設備的哭泣。檢修工作,通常首要的是“檢”,其次纔是“修”。這就要求我們在設備運行中做好日常的檢查工作。在設備正常運轉中出現細微的變化及時發現才能保證檢修工作的順利進行。我單位各車間操作工都會被要求定時做好車間設備的巡查,觀察各處溫度是否過低或超溫,認真聽各運轉部位的聲音是否有變化等。同時被要求要鍛鍊很高的“敏銳度”,因爲往往機械有故障都是先發出異響,但設備的動作可能仍然和正常一樣,這就要求當設備在哭泣時我們必須有很高的“敏銳度”來發現它。

3、培養“自燃型”的人。所謂“自燃型”的人,就是從來不會“等別人吩咐了纔去幹”,“因爲有了命令才工作”的人。而是“在別人吩咐之前自發去幹”的主動積極的人。設備檢修可以說很大程度上是良心活,必須調動起員工的主觀能動性,讓員工把設備當做自己的事,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才能確保設備運轉,保障安全生產。

4、以“高目標”爲動力、持之以恆。就像我們的工作目標“帶好人、出好煤、建好井、零事故”。“零事故”的目標就是我們的“高目標”,很難實現,但如果我們不是以“零事故”爲目標,而是選擇

一個比如“零死亡”這樣的一個較低的目標來實現的話,那今年的事故率可能會增加很多,而且即使低目標實現了,我們也不會有很大的成就感,因爲所有的事故都是血和淚的集合。只有持續不斷的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奔着“高目標”邁進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三、工作的結果。

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

因爲思維方式的差異,同一件事對不同的人來說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積極的情緒對事情的成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推動人生·工作向成功的方向發展。

熱情是可以由自己的意志決定,工作中投入百分之百的熱情,持續做出了無限度的,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樣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能力的大小因人而異,是由父母或上天授予的,所以不涉及每個人的意志和責任。

所以,思維方式×熱情×能力得到的結果就是人生·工作的結果,得數的大小由我們自己把握。

  《幹法》讀後感15

自從有了手機互聯網,很久沒有好好的讀一本書了,今天讀了稻盛先生的《幹法》,不由掩卷深思。

稻盛先生說:“要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喜歡上自己的工作”。

人爲什麼要工作?通常認爲工作就是掙錢,就是養家餬口。按部就班,日復一日。如此心理的工作,只會讓人變成機器,失去自我。《幹法》告訴我們:快樂工作,做更好的自己,找到自己的價值,迷戀自己的崗位,和工作融爲一體,學會感動、感恩,發揮火一般的精神,燃燒我們的激情,無怨無悔,一以貫之。工作沒有貴賤,不分年齡,再平常的人也有值得讓人稱頌的閃光點。我想起了公司組織學習李強老師課程時講到的一個詞“利用”,在我的認知裏,利用是貶義詞,但李老師的課顛覆了我的認知。能被人利用是幸運的,說明你還有被人認可的價值,沒有被人當做一個廢物。這種價值體現在哪裏?就體現在對工作的認知和態度上。所以我希望我們都能被“利用”,無限次的被“利用”。

工作中有神助攻嗎?有。一生中會遇見很多神。公司領導:給我們指引方向,提供優秀的平臺,豐厚的物資文化報酬。同事和老師:指導我們技術,傳授我們經驗,改正我們的錯誤。還有一種神,就是我們自己。

我15年8月加入秋實集團,在行政後勤保潔工作,同年10月調入倉庫。剛開始去倉庫時我很忐忑,怕幹不好,不能勝任。後來一想不試一下怎麼知道行不行,別人能做這麼好,我也能。我的老師田學燕盡心盡力的指導我,從出入庫流程到月末盤點,到輸帳到發貨。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曾說過的一句話:吃虧吃出來的經驗。剛開始時我對這句話很不以爲然,每天出庫入庫,能有多大點事呢?但當我獨立工作,吃過虧以後,才真正瞭解了這句話,看似簡單的工作也有它的複雜性,不允許有一絲毫的馬虎。倉庫這麼多種料,一時疏忽就會耽誤生產,哪怕是擱置在牆角蒙塵的廢料,哪怕是一顆螺絲釘,都有它存在的價值,不容忽視。

我迫切的需要工作經驗,但不想要這種吃虧吃出來的經驗,一直有人說,吃虧是交學費,但這學費很昂貴,讓人負擔不起。每個人都不敢說自己能做到零失誤,所以我只好用從領導同事處學來的經驗,吃虧吃出來的經驗,工作中自己摸索的經驗來武裝自己,盡力將失誤降到最低。從一個什麼都不懂得保管員,到現在倉庫主任,我收穫了心酸和淚水,也收穫了快樂和榮譽,更收穫了成長和進步。我相信如果我能做到稻盛先生那樣傾聽產品的哭泣,抱着產品睡覺,一定還會收穫更多!

讓我們快樂工作,幸福生活。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幸福,生活中得到更多的快樂!

  《幹法》讀後感16

讀完《幹法》後,我受益良多。不得不驚歎不佩服日本人的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品質。稻盛先生的這本《幹法》樸實厚重,雖無過多語言,卻能一針見血點到自己內心的深處。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一本讓我人生醒悟的書,一本讓我人生奮鬥的書。

從學校畢業出來到單位工作,在日復一日的重複過程中,漸漸的迷失了自己,不知道工作的目標是什麼,人生的意義在哪裏。一直把做好工作看成是對生活負責的一種態度,只是儘自己的努力做好份內工作。讀了稻盛先生的《幹法》,忽然明白了自己的目標和意義:工作的目的是爲了不斷提升自己的心志。工作不但能起到鍛鍊心志、提升人性的作用,長期不懈的工作還可以磨礪心志。工作是一個施展自己才能的舞臺,我們寒窗苦讀來的知識,我們的應變力、決斷力、適應力、協調能力都將在這樣的一個舞臺上得到展示。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工作舞臺,埋頭苦幹,孜孜不倦,這樣的人最有魅力。

稻盛先生說,要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能夠碰上自己喜歡的工作,這種機率恐怕不足千分之一、萬分之一。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自己已有的工作。喜歡自己的工作,就能忍受任何艱苦;只要不懈努力,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卡耐基曾經說過:除非喜歡自己所做的工作,否則永遠無法成功。在我們周圍,聽到的多是報怨和無奈,談得最少的是工作的開心和樂趣。其實不管自己處在何種境遇,都要抱着積極的心態朝前看,任何時候都要拼命工作,持續努力,這纔是最重要的。與此同時,對每天做過的事情,老老實實地進行反省,就可以避免工作上的失敗,並能夠不斷地完善自我。無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懂得感恩,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這個崗位,就必須認認真真地接受它的全部,包括它好的和不好的,持有隨時感恩的心態非常重要。

我們在對待工作的時候,總是說盡力而爲;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說盡力而爲。我們用這種說法來原諒自己,替自己不能更努力進行辯解。做任何事情不能本着盡力而爲,竭盡全力才應是我們工作所要達到的境界。古語云: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們要在工作上樹立必勝的信心,在戰略上藐視困難,在戰術上重視困難,付出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成功的機會纔不會錯過。遇到困難,正視困難,克服困難,解決困難,到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自我的心理鬥爭過程,就像稻盛先生所說:當你竭盡全力時神靈將會現身。只有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纔是人生和事業成功的最強動力。專心致志於一行一業,不膩煩、不焦躁,埋頭苦幹,不屈服於任何困難,堅持不懈;只要你堅持這樣做,就能造就優秀的人格,就能讓你的人生開出美麗的鮮花,結出豐碩的果實。

我們要珍惜今天所擁有的工作權利,珍惜自己來之不易的工作崗位,在工作中不找任何藉口,積極主動,敢於挑戰自我,堅持不懈地努力,挖掘自身工作的潛在職責,主動承擔責任。做自然型人才,高調自己的目標,低調自己的姿態。悄悄地把願望裝進潛意識,用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創造非凡。開創一種與原來截然不同的新生活。

  《幹法》讀後感17

《幹法》這本書書中貫穿的一個故事,是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軌跡,由一個瀕臨倒閉企業的研發人員,最後通過不斷努力走到人生巔峯的勵志故事。稻盛和夫先生不能不說是一個活着的傳奇。在整本書中,“天道酬勤”“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敬天愛人”

“奉獻”的人生觀,在書中無不時刻映現。感悟人生,知道做人的道理,知道“三尺以上有神明”,懷着對天地蒼生的敬畏,不輕言放棄,把人生逆境當成最“歡喜”的修煉,奮鬥再奮鬥,才能換來不一樣的人生。

一、鍾愛一生的工作不是找到的,而是愛到的。

如何喜歡自己的工作,年輕人總認爲,我必須去尋找,經過不斷的磨合後,才能發現到它,與它相伴一生,這更像愛情與婚姻。我認爲這句話本身沒有錯,的確,“君子好逑”的工作與伴侶是每個人的嚮往,但世人的慾望,更願意憧憬詩與遠方的妙麗,往往忽視了身邊的美景。立足於當下,讓一顆浮躁的心,回到它原來的地方,用心重新觀察身邊的美景,你有可能發現,原來它沒有這麼討厭,當你嘗試愛它的時候,慢慢你會發現,它也有你一樣的情懷,用不同的方式來“愛”你,讓你努力與拼搏,變成被愛的幸福。當愛充滿你的生活後,你的人生將徹底改變。

二、要不斷給自己樹立準確的目標

工作與人生一樣,都是在不斷超越中實現價值,每個人其實都是願意給自己在一段時間內樹立一個目標的,這個目標是否正確,這個目標是否能夠實現,很多人做到最後,只能把目標變爲一個美好的憧憬。這就是樹立目標的常見錯誤。準確的目標如何把控,如何能將目標轉換爲最終的行爲結果呢?大家還記得週五分享的那個行爲公式嗎?B=MAT,大家不妨用這個公式認真套一套,靜心而觀,你會發現其實這個公式可以將中國傳統哲學價值觀與西方的唯物方法論可以有效結合。當你悟到此處的時候,很多猶豫不絕的都將迎刃而解,有種“直方大,不習無不利”的感覺。

三、在人生低谷的時候,不要輕言放棄,要把它當成是蓄勢的儲能修煉。

還記得《愛拼纔會贏》這首歌嗎?“人生就像海上的波浪,有時起有時落”,人生與工作同理,每個人都希望每天都是順境,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人生的軌跡就是一條快速爬升的坦途。但現實確實很現實,每個人都像海浪一樣起起伏伏,順境沾沾自喜,逆境怨天尤人,絕望的放棄是多數人的選擇,理由是他們認爲前途無解。

寫到這裏,我突然想起一個故事:一個在銷售界叱詫風雲的大師,臨退休前給大家講授他多年來成功的經驗,授課當天,會場裏座無虛席,當人們期待老人一次精彩的演講的時候,大幕徐徐拉開,舞臺中央放着一個巨大的鐵球,爲了這個鐵球,臺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

主持人這時對觀衆講:請兩位身體強壯的人,到臺上來。好多年輕人站起來,轉眼間已有兩名動作快的跑到臺上。老人這時開口和他們講規則,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着的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

一個年輕人搶着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全力向那吊着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那吊球動也沒動。他就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氣喘吁吁。

接二連三的人上臺,臺下逐漸沒了吶喊聲,觀衆好像認定那是沒用的,此時,老人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面對着那個巨大的鐵球。他用小錘對着鐵球“咚”敲了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一次用小錘“咚”敲了一下。人們奇怪地看着老人持續地做。

二十分鐘過去了,會場早已開始騷動,有的人乾脆叫罵起來,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發泄着他們的不滿。老人仍然一小錘一停地工作着,他好象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麼。人們開始忿然離去,會場上出現了大塊大塊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好象也喊累了,會場漸漸地安靜下來。

大概四十分鐘的時候,臺下一個女孩兒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剎時間會場立即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着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擺度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察覺。老人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着,人們好象都聽到了那小錘敲打吊球的聲響。吊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着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的震撼着在場的每一個人。

終於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慢慢地把那把小錘揣進兜裏。老人開口講話了,他只說了一句話: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麼,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對失敗。

科學告訴我們,球受力就是儲能積蓄到一定階段,開始轉換爲動能的。我們的工作與人生相同,當你和身邊的其他人都看不到希望的時候,當大家產生絕望的時候,你能否依舊堅持,保持“抱着產品睡”的投入?當你做到的那個時候,屬於你的成功就在腳下。

  《幹法》讀後感18

短短的兩年時間,稻盛和夫竟然將一個申請破產保護的企業實現盈利並且重新上市,他究竟有着怎樣的管理魔法和人格魅力?我對這位80歲高齡的老人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我找到了稻盛和夫出任日航CEO之後推出的第一本書《幹法》。

打開本書,內容簡介裏是這樣寫道:這是稻盛和夫首次與讀者分享自己在工作上的做法和心得,稻盛先生結合自己70餘年切身經歷所獲得的工作經驗,與讀者探討工作的真正意義以及如何在工作中取得成績,《幹法》爲身在職場的讀者點燃了指路明燈,這是他不可動搖的信念,也是被他實踐且證明了的正確的工作哲學。

“指路明燈”,“工作哲學”,這兩個詞深深地吸引了我。於是,通篇沒有停頓的讀了下來。

合上書本的那一刻,我的腦海中縈繞着兩個問題:我們爲什麼工作?我們又該怎樣工作?

我們爲什麼工作?工作能夠造就人格,工作能夠扭轉人生,工作能夠實現夢想,努力工作的彼岸是美好的人生。這些道理我們都明白,所謂“知易行難”,我們又該怎麼做暱?

我覺得首先是心態,要喜歡上自己現在所從事的工作,要迷戀上自己現在所從事的職業,就像稻盛和夫所說的那樣成爲一個抱着產品睡覺,傾聽產品哭泣,勇於在漩渦中工作的“自燃型”的人。他指出熱愛是點燃工作激情的火把,無論什麼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產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會產生向下一個目標挑戰的積極性,成功的人往往是那些沉醉於自己所做的事的人。

有了積極的心態,就要爲實現夢想去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並堅持下去,全力過好今天這一天,把昨天的平凡變成今天的非凡,把今天的不可能變成明天的可能,哪怕險峻高山,也要垂直登攀。

稻盛和夫還認爲要通過不斷的創新,去追求完美。“因爲那是可能的,所以我們就去做”,這不是稻盛和夫,不是因爲是可能做到的纔去做,而是因爲我們的真實本性,我們的初衷要我們這樣去做。稻盛和夫堅信,在這個過程中,無論遭遇什麼困難,都不能有瞬息迷茫,要相信自己有無限的可能,只有持續付出無止境的努力的人,才能突破困境,享受創造的喜悅,成敗取決於最後1%的努力。如果每個人都能付出最後1%的努力,就能夠收到1+1>2的效果。

稻盛和夫在日航危難之際到來,3萬名員工6萬雙眼睛盯得死死的,就看你稻盛和夫爲什麼做,怎麼樣去做。而稻盛和夫硬氣的是:他以80歲高齡,還處於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生命狀態中。由此纔會點燃和感召一顆顆不甘平庸的靈魂。

  《幹法》讀後感19

經過一個半月的學習,我讀完了稻盛和夫的《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我明白了“我們爲什麼而工作?”的道理;工作不只是爲了獲得生活的食糧。以前聽一位師長曾說過:人活着,就要好好幹,才能活下去。即使在最平凡的崗位也能耕耘自己的心田!

我明白了人工作的目的是爲了提升自己的心志;工作是更好的配合他人、爲他人服務爲目的!在工作中接觸的人、事、物都是在磨鍊我們的人格。起初會有一股熱情,但也會懈怠。這時只有通過不斷學習與接受善師長教誨才能夠改過與改變。對面來的事無論是好壞,我們關注自己的心,不起煩惱。每天要用怎樣的狀態去面對工作?積極向上、有協調性,對事持肯定態度,多爲他人着想,與人爲善。在何時都應懷有感恩之心。

生活中的我們對待自己的家人也理應懷有感恩的心。大多人覺得夫婦之間應吵吵、磕磕絆絆的過日子。聽起來好像有理,但如果我們用心每天看到對方的優點,感家人爲自己付出之恩,哪怕每天找對方一條好處,持續下去就不得了了。遇事也會想我哪裏做的不好了?當然也無架可吵。不爭不貪,福祿無邊。常常說:“謝謝您、感恩您、辛苦啦……”!

智者曾說過:並不是別人需要這些,而是在調服自己那顆缺少:謙虛、恭敬他人的心,從而莊嚴自己。讓“愛”駐入我們心田!

稻盛老先生說:比完成活兒,更重要的是完善幹活人的人格。但是幹活人的人格,必須在幹活中才能提升和完善!所以說“工作才能造就人格”!首要持有正知正見的思維方式!懂知足、常感恩,在以後的人生中一定要把自己所學習到的精髓勤加善用在工作與學習之中,纔不負善賢、善師教導之恩!從自身做起:日聞一善言、日見一善行、日行一善事!與大家共勉之!

  《幹法》讀後感20

曾看到馬雲的一句話:“我把做企業,從當成一種樂趣,到做成事業,再把它當成做人一樣。這一路上,我學到了很多。我對稻盛先生的思想、哲學、觀點尤爲讚賞。”於是,不禁好奇稻盛和夫是誰。在看完他的介紹之後,我對他出版的書籍產生興趣,於是看了《幹法》。

稻盛和夫既是一個企業家,也是一個哲學家,他將自己的思想融入到企業的經營中,將對工作的幹法、做法用到實踐中,從而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他自己所創辦的和“稻盛財團”。要知道,全世界在盛和塾接受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已將近萬人。而《幹法》一書正是完整闡述了作爲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對工作的看法與做法,在書中,他告知我們如何更有效地做好工作,全書圍繞人生觀中的“勞動觀”、“工作觀”侃侃而談,這對於當下浮躁的人們有非常大的幫助。

在參加工作的整個過程中,就如書中所寫到的章節順序,即磨鍊靈魂,提升心志:爲什麼要工作;讓自己喜歡上所從事的工作:如何投入工作;以“高目標”爲動力;持續就是力量:抓緊今天這一天;追求“完美主義”:怎樣才能出色工作;“創造性”地工作:每天都要鑽研創新。

如他所說,在高速收費就崗之前,只有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知道爲什麼要工作,再明白如何投入工作,喜歡上這份工作,輔以目標,我們便能夠鬥志昂揚地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去努力做好工作,在不起眼的崗位上,每天鑽研,每天提高自己。但凡缺失任何一個環節,結果便會被影響,例如即便投入到工作上,但是因爲不夠喜歡,便不會給自己定目標,那必然不會努力工作。

《幹法》一書,並不是單純的如何工作的雞湯,也並不是想告訴我們“只要埋頭工作,經年累月就能成功”,而是“不能放棄對自我的人生責任”的信念,只有有方法的工作,纔是對自己最大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