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規矩和愛的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大綱

規矩和愛的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7W 次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規矩和愛的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規矩和愛的讀後感範文(精選8篇)

  規矩和愛的讀後感1

在讀過鍾老師推薦的《規矩和愛》這本書後,頗有感觸。“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我們不能只盯着孩子身上的缺點,而要時時反省自己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精髓在於身教勝於言傳。如果自己沒有上進之心卻叫孩子要好好學習,恐怕只是白費口舌。路依遙,從小到現在,犯些錯誤很正常,但是我們作爲家長,對於一些原則性的錯誤,是需要及時糾正的,而且我和孩子的媽媽,包括爺爺,奶奶,平時我們的言行也很注意,尤其是在孩子的面前,否則孩子很容易學會一些不好的習慣。

教育孩子就像建房子,地基得先打正打實。忽視地基,迫不及待地想要快速建成高聳美觀的大廈,就算建成了,也是經不起風雨的。如果我們忽略了孩子的成長規律,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略了孩子的人格和品格,只一味地要求孩子考高分,這樣的教育無疑是不正確的。如果孩子從小就得到父母的百分百愛和關注,活得快樂,受尊重,各方面得以健康成長,就算學習成績暫時不拔尖,他的將來也不會差到哪裏去。因爲這就像一棟地基堅固的房子,就算高層出了問題,它的根基還是正的呢。

分數不能代表未來。如果我們的孩子像漢堡包的那片牛肉,被老師和父母夾壓着除了學習還是學習,沒有了剩餘的時間和空間來發展更重要的東西。未來,當社會不需要高分了,需要的是綜合能力高的孩子,該怎麼辦呢?而且我們要求孩子次次考高分,孩子也會在心裏想我們到底愛的是他們本人,還是分數?從孩子的角度來說,如果他自己不知道主動學習,依賴父母押着他去學,就是考了高分也沒有用。所以,我們身爲父母不能太淺薄,目光要看得遠一點。對於路依遙,她的學習,我一般是注意細節,比如,字的書寫,平時語文和數學作業的完成,聽寫生字的掌握,這些平時關注的較多,除了學習,我還在週末孩子在家裏的時候,通過讓路依遙,整理房間,幫奶奶做點簡單的家務,讓孩子在多方面去體會,知道平時的小事也要有條理,當然,從目前來看,孩子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家長去發掘,去教育的地方,只有在不斷地,即孩子的成長中,我們才能慢慢有所感觸,有所提醒,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最後借用一位哲學家的話,播種一種思想,會收穫一種行爲;播種一種行爲,會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會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會收穫一種命運。讓我們幫助孩子播種一種好思想吧,讓他們收穫一種好命運,擁有一個好人生

  規矩和愛的讀後感2

最近,閱讀了鍾老師推薦的王濤着作《規矩和愛》,對書中提出的有關孩子的教育觀點深有感觸。針對書中提出的教育理論,對照自己平時對孩子的教育,有些地方做的比較貼近作者的觀點,有些地方做的和作者的觀點出入較大。不同的做法產生不同的效果,爲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對孩子有益的做法要繼續堅持,同時,要不斷修正對孩子成長不利的一些方式方法。

對書中感觸最深的一句話就是“真正的愛是帶有規矩的愛,真正的規矩是體現愛的規矩”這是《規矩和愛》裏的中心思想,通俗的講就是孩子需要愛,更需要規矩,真正的規矩是體現愛的規矩,真正的愛是帶有規矩的愛。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最不缺的就是家長的疼愛。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好吃、好玩的先給孩子,孩子喜歡什麼玩具,想去哪裏玩都盡全力滿足。按照古代“孔融讓梨”的思想要求孩子已經不太現實,首先家長就不可能這樣要求孩子。但愛不是放縱,否則愛就變成了害,在有關孩子個人品德、學習習慣、性格培養等大是大非問題上,是必須有一定的規矩的。當然,規矩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平時一點一滴習慣的養成。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就要求孩子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然會再做其他事情,這個好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所以在作業方面基本不要我們家長操心。但孩子畢竟是孩子,有時適當的懲罰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記得孩子很小的時候,不知什麼時候養成了擠眉弄眼的壞毛病,怎麼講也改不掉,一次又在擠眉弄眼時,我們上去就是一巴掌,孩子當時委屈的哭了一會,但從此再也不擠眉弄眼了。當然,在教育過程中一定也有許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飯、做事拖拉、不注意個人衛生等問題,一直沒有更好的辦法去糾正孩子的這些壞毛病。

作者認爲學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我們認爲這就是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必須做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好與不好的習慣都在潛移默化的影響着孩子。剛上小學時,孩子看電視、玩電腦的興趣比較大,肯定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但不玩這些又會讓孩子與社會脫節,就與孩子約定平時大家都不看電視,玩電腦,週末可以多玩一會。家裏人也都比較配合,平時基本上不開電視和電腦,孩子自然養成了好習慣,只在節假日纔看看。

書中提到了情商與智商的關係,認爲情商在孩子的成長中起到更多的作用。中國的父母往往更多的關注孩子的智商情況,孩子是否比別人家的聰明,就算是現在意識到了情商的重要,也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情商。在老師的教育培養下,我家的孩子學習成績還算可以,但明顯感到孩子小小年齡就有了不應該有的壓力。比如每次考試前孩子都很糾結,擔心考不到100分,擔心別的同學考試超過他,擔心當不上班長了。缺少男孩子應該有的大度和灑脫。作爲家長,我們只能儘量開導孩子,學習的目的是爲了增長知識,不是爲了得100分。只要應該會的學會了,考試不要粗心,考不到100分也沒什麼。但要通過考試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取得更大的進步。能夠經歷一些挫折教育對現在孩子的成長會有很大幫助。

總之,規矩和愛並非是完全對立的兩方面,愛爲規矩之根源,規矩爲愛之保障。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但首先要讓孩子成爲一位身體和心理都健康的人,這需要每位家長做好與學校老師的配合工作,共同爲孩子的成長而努力。

  規矩和愛的讀後感3

帶着敬畏的心情,我認真地將《規矩和愛》讀了兩遍。讀完之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王濤博士一段段肺腑之言震撼了我的心靈,彷彿夜航中的燈塔,爲我指明瞭前進中的方向,也解開了我心中的重重困惑。

從小,我的父母對我很嚴厲,我對"規矩"一詞並不陌生,這種傳統式的教育模式使我能約束自己,力求上進。但在成長的過程中常有被忽略的感覺,也因此產生莫名的自卑感,不敢肯定自我,追求創新。而我愛人恰恰與我相反,從小在外婆家長大,"隔代疼"加上經濟優裕,自然嬌生慣養,依賴性強,受不得半點委屈和否定,個性十分張揚。兩個不同教育模式下成長的我們有了寶寶後,歡喜和矛盾接踵而至。因爲我們家在合肥,我在合肥上班,愛人在上海上班,婆婆家在蚌埠,要照顧公公和小叔子不能過來,"孩子由誰帶?"便成了核心問題。

本來,我想在自己家中請個保姆和我父親一起照顧孩子(因爲我父親腿有殘疾,走路不方便),可是婆婆和老公都極力反對,堅持要把孩子留在蚌埠。爲了"和平",我只能妥協。一家三口三個地方,每週往返於蚌埠合肥之間,疲於奔命,對孩子總抱有歉疚的心理,忽略了非常重要的早期教育。直到一件小事徹底讓我醒悟。那是一個星期天中午,快到吃飯點,我在蚌埠突然接到單位打來的電話,讓我趕回合肥製作一份報表。此時家中飯已燒好,我胡亂扒了兩口飯就去收拾東西,嘴裏吃的是什麼自己都不知道。過了一會,突然聽到寶寶一陣大哭,我趕緊跑出來看,只見他跺着小腳對我說:"媽媽是個壞媽媽,把我最愛吃的雞心吃掉了,我要把你的肚子割開,再把雞心拿出來!"而旁邊的婆婆居然還在笑!我的心一下子給刺痛了。回合肥的路上,我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我們這樣奔波勞碌,是想給孩子和自己創造一個好的明天,可是忽略了重要的家庭教育,又怎麼可能給孩子帶來好的明天?如果教育孩子失敗了,那我們今天的成功又有什麼用?!反覆思考後,我決定辭去工作,把孩子接到自己身邊帶。不少朋友爲我惋惜,看到書中P6頁寫道:"如果經濟許可,選擇孩子!",我不禁爲我當初的行爲點贊。

接下來的難度可想而知,孩子已經四歲半了,某些不良習慣已經形成,此時做規矩讓他無法接受。我首先從吃飯立規矩,自己吃,定時吃,不準剩。一開始也擔心他吃不飽,可後來發現,這種擔心完全多餘。正因爲在家有了嚴格的訓練,才使他在幼兒園立於不敗之地,身體反而好起來了。接着,我又開始規定玩的時間,要有節制地玩,不能看電視、玩遊戲弄起來沒玩。最後,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很慶幸我們上了一個好的小學,經典頌讀讓我們全家愛上了閱讀,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突飛猛進。正當我爲孩子的進步感到欣慰時,我發現我們的親子關係變差了。孩子開始有逆反心理了,怕我、疏遠我,有時也頂撞我。我一下子懵了,這可是我們小的時候不敢有的呀!直到讀了《規矩和愛》,我才明白過來。

原來,我們的規矩不統一。我的嚴、老公的鬆、婆婆的溺愛,都給孩子不一樣的標準答案,讓孩子無所適從。同樣是看電視超時這件事,在老人眼裏很可愛,在老公眼裏是沒關係,到我這卻是不允許,久而久之,孩子就認爲是媽媽在故意找他碴,還經常打他,他肯定就不和媽媽親近了,有時還變成個"兩面派"。明白了這個道理,我迅速又上網買了兩本《規矩和愛》,一本快遞到蚌埠,一本塞進老公的包裏,讓婆婆和老公一起通讀這本書,尤其是P144頁《不同教育者之間的一致性》,然後我們進行一次溝通和交流。

首先我很尊重老人的教育經驗,並歡迎她參予我們的家庭教育,但是請她明白:隔代教育只能是親子教育的補充,絕不能替代親子教育!接着,我又和老公商量誰成爲教育孩子的"頭"。由於老公在外地上班,我自然承擔了這項任務,那麼他必須遵循這樣一個原則: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另一方的規矩。

最後,我反省自己的不足之處:經常帶着怒氣打孩子。書中P115~125頁詳細地介紹了"爲什麼打孩子?"、"怎樣打孩子?"這一系列問題,其中"怎樣用愛打孩子"發人深思。書中說道:"爲人父母需要有謙卑、敬畏的態度,教育的孩子的過程,要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這個道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決心!但我還是決定按照書中所說的那樣去做。當孩子鬧情緒,抓狂的時候,不能忙於和他講道理,先控制好大人憤怒的情緒,不去急着訓斥,訓不好就武力解決。而是等孩子平靜下來以後再交流,並且要蹲下來與孩子平視,不僅要有語言上交流,還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輕聲輕氣地說重話!

這種教育的轉變很難很長,是對我們愛的檢驗,但是真的有效!漸漸地,孩子明白了,媽媽是因爲愛我纔打我,媽媽願意陪我一起去改錯。笑容重新綻放在孩子臉上,人也變得聽話、懂事了!回家能幹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還經常幫我捶背、按摩,前段時間自已製作時間表,讓我陪他共同執行。我靜靜地享受着孩子這些點滴的進步,感到很幸福,因爲我和孩子一起長大了!

  規矩和愛的讀後感4

身爲一名母親,我也讀過了不少有關於育兒的相關書籍。有些是教導方法的,有些是說明溝通技巧的。有些是講解教養方式的,有些是解析孩子心理的。在衆多的同類書籍之中,我認識到了當今身爲父母的不易。而養育好一個孩子的前提是家長需要掌握的知識技能或者正確的教育理念。百年大計,教育爲本,身爲一名教育工作者,我無時不感覺到身上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衆所周知,現在的孩子越來越多地成爲了家庭金字塔頂端的小珍寶。捧在手裏怕摔了。含在嘴裏怕化了。一如這句老古話般。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寵愛和呵護讓原本的小天使們或許化身成爲了小霸王。針對如此的教育現狀,其實很是值得用長遠眼光看問題的家長們觸目驚心到想要及早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爲。作家王濤推出的《規矩和愛》一書,儘管只是文字的述說,但是家長卻可以在看書的過程中學習並給孩子設置愛的規矩。

全書的開篇單刀直入地提到家長朋友們需要學習做合格的父母——這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因爲父母的職責無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身爲父母,注意的細節還是很多的。書中非常精闢而又獨到地爲衆多家長設定了爲人父母的四項基本原則:不佔有原則;規矩和愛統一的原則;情商先於智商的原則;和孩子共同成長的原則。總的說來,四大基本原則的背後則是蘊藏着無窮父母的深愛。儘管有些地方看似苛刻,但是卻是實實在在需要家長朋友們關注和重視的。

在全書後半部分中,我們可以讀到更多細節方面的規矩要求。這裏的規矩是爲孩子設置的規矩;這裏的規矩是真正帶着愛的溫情;這裏的規矩是目標明確的教育方式;這裏的規矩是時刻培養孩子茁壯成長的衡量準則。爲了加深相關的觀點,書中還特地羅列了錯誤的父母教養方式。以明確的目標,設置正確的教養理念,讓融匯着濃濃愛的規矩伴隨孩子健康成長的人生路。

弗郞西斯·培根說過,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使孩子們從小養成一個良好的性格,是大有稗益的一件事。通過通篇的閱讀,我其實感覺是受益匪淺的。尤其是看到那段沒有不能做規矩的孩子。只有不會做規矩的父母更讓我激發強烈的給家中小兒豎規矩的使命感。老人們常說從小看到老,殊不知,孩子們長大之後的一言一行與從小養成的規矩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的。家長們在這一點上勿必要引起足夠的注意。

每個孩子都是我們美好的未來。他們理應需要全社會的關注和呵護。而方法何在呢?《規矩和愛》這本書給了我們最好的提示,讓有愛的規矩時刻伴隨他們的成長。

  規矩和愛的讀後感5

首先,引用書中的一段話:

“你今天用怎樣的規矩和愛教育孩子,你就會給身後的世界留下一個怎樣的人;你給身後的世界留下一個怎樣的人,就會影響你身後將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所以規矩和愛所成就的不僅僅是一個孩子,也是一個未來的世界!”

身爲一個母親,“怎樣做才能讓孩子即快樂又主動的學習呢?”身爲一位教師,“怎樣才能把握好嚴與愛的尺度,讓孩子們快樂成長?”這些問題一直困擾着我。愛孩子,他很快沒有規矩,管孩子,他很快感覺到你不愛他。怎麼辦?一愛就亂,一管就死。如何用愛的方式去給孩子規則,孩子感受到規則是愛的一部分;用懲罰的方式去給孩子規則,孩子感受到的是恨,而不是規則呢?

十分有幸,在陝西省名師高秀琴名師工作室的推薦下,我讀了王濤博士的《規矩和愛》一書,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書中所倡導的教育理念,讓我認識到要養育好一個孩子的前提,要先掌握知識技能和正確的教育理念,才能更好地去指導我們的行動,更好的工作。身爲一個母親,身爲一名老師,我感覺到身上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王博士說:“當孩子鬧情緒時候,我們不能和他講道理,這時他們沒有接受能力,沒有學習能力,等孩子平靜下來以後再交流,而且要蹲下來與孩子平視,不僅要有語言交流,還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輕聲輕氣地說重話。通過這種交流幫助孩子避免以後再出現這樣的錯誤;對待孩子,我們要有更多的耐心,按照孩子的特點,用孩子可以理解或是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交流,進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就能被我們帶領……”這些看似平常的行爲,如果要真正的做到,做好,真正地走進孩子的內心,對於我來說,都是需要不斷學習的。

在書中,我還學習到,對於所有的孩子來說,也要學習二點:一是讓他懂得尊重、禮讓、感恩,悲憫,簡單的說,就是愛;二是節律、規範,用一個詞來說,就是規矩。這也就是這本書的核心。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愛與規矩具有一致性,沒有規矩的愛是溺愛,沒有愛的規矩是教訓。要建立正確的規矩,不要超於孩子年齡段設立孩子做不到的規矩。要先理解孩子,對做不到的事情要有寬容,管教時要帶着愛,讓孩子感覺到規矩的背後是有愛的。而不是讓他感覺冷冰冰,是跟他作對,讓他受苦的。這樣才能培養出健全的孩子。

其實,無論是規矩還是愛,無論我們的角色是什麼,我們的情感教育是一致的,只要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這條路上,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觀察,多一些學習,多一些溝通,總會尋求出適宜的方法,相信我們合理的方法,也一定會讓我們的`孩子快樂幸福的成長!讓有愛的“規矩”時刻伴隨他們的成長。讓我們和孩子們一起快樂的學習,一起健康的成長!

  規矩和愛的讀後感6

作爲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我常常被這一樣一個問題所困擾:“怎樣讓孩子在幼兒園既快樂又能主動遵守規則?”帶着這樣的疑問,我閱讀了王濤博士的《規矩和愛》。書中所倡導的教育理念,值得我們學習,也讓我獲益匪淺。

他認爲孩子擁有獨立的人格,他不是父母的私屬品。父母可以愛孩子,但卻不能佔有孩子。作者的另一個觀點也爲我所推崇,即:尊重孩子。很多父母以爲孩子小,不懂事,因此動輒對孩子進行呵斥。實際上,孩子也有其人格,你不尊重孩子,就不要期望獲得孩子的尊重。你所採用的方式,實際上也會被孩子所學習。權威教育表面上很有效果,但是卻存在隱憂。真正的教育,是一個靈魂與另一個靈魂的置換。

就像王濤博士所說的:當孩子鬧情緒,很抓狂的時候,我們不能和他講道理,這時他們沒有接收能力,沒有學習能力,等孩子平靜下來以後再交流,而且要蹲下來與孩子平視,不僅要有語言交流,還要有目光的交流,要輕聲輕氣地說重話。通過這種交流幫助孩子避免以後再出現這樣的錯誤;對待孩子,我們要有更多的耐心,按照孩子的特點,用孩子可以理解或是可以接受的方式進行交流,進入孩子的世界,孩子就能被我們帶領……

這些方法不正是我們老師常用的嗎?

所有的孩子都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讓他懂得尊重、禮讓、感恩,悲憫,用一個字來說,就是愛;另一個是節律、規範,用一個詞來說,就是規矩。這,也就是這本書的核心。愛與規矩具有一致性,沒有規矩的愛是溺愛,沒有愛的規矩是教條。要建立正確的規矩,在這規矩中充滿愛,才能培養真正健全的孩子。書中有很大篇幅介紹培養孩子的情商,和我們的情感教育是一致的,相信我們合理的有效的借鑑書中的方法,我們的孩子一定能快樂幸福的成長!

本書看似是給家長準備的,其實對於我們老師也是非常實用的,因爲我們所面對的不僅只有孩子還有家長。我們也需要這些有效的家教方法來指導家長,爲他們答疑解惑。讓我們和孩子、家長們一起快樂的學習,一起健康的成長!

  規矩和愛的讀後感7

經王心怡老師推薦,我有幸拜讀了哈佛大學教育學博士王濤先生的《規矩和愛》這本書,讀後受益匪淺。雖然平時也經常讀書,類似的育兒類的書也偶有涉獵,但大多讀來感覺以說教,講大道理居多,丟下書後好像啥也沒記住,導致後來再也不想看這一類的書。但這本《規矩和愛》讀完後給了我很大的感觸與感動,尤其是那句經典的“真正的規矩是體現愛的規矩,真正的愛是帶有規矩的愛”,有一種振聾發聵之感,現就我對本書最有感觸的一點小小感想分享如下:

首先就是關於“規矩和愛”,王濤先生認爲,規矩和愛是教育的核心,規矩和愛是統一的,真正的規矩是體現愛的規矩,真正的愛是帶有規矩的愛,規矩和愛都需要學習。看到此處腦海中就會不斷浮現出我在和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各個場景,當孩子聽話乖巧時,我們表現的和藹可親,各種友愛,很多時候還是無原則的愛,什麼規矩都已經拋之腦後。當孩子不聽話時,我們那張憤怒表情的臉和高分貝的聲線,何曾想過用愛的方式與孩子平等溝通交流呢,想來實在是汗顏。此時的我們已將規矩和愛完全分離,看來作爲家長的我對規矩和愛還有許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其次是關於“規矩和敬畏”,王濤先生認爲,做規矩的目的是培養孩子的敬畏感,人類需要敬畏,孩子需要規矩,規矩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孩子害怕父親而是讓他們敬畏規矩,爲此父母自己先要敬畏規矩。是的,人類需要敬畏,敬畏規矩,敬畏自然,敬畏一切未知。否則孩子長大後就會變得“天不怕、地不怕”,無視一切規則,正是因爲這樣,我們纔會經常在新聞中看到各種無法無天的小霸王。“子不教、父之過”,要想培養孩子敬畏規矩,首先要父母以身作則,對孩子最好的教導就是率先垂範,今後我也會從日常生活小事做起,比如:遵守交通規則,養成自覺排隊等。

最後引用書中的一段話時刻提醒自己及身邊的每一位父母:你今天用怎樣的規矩和愛教育孩子,你就會給身後的世界留下一個怎樣的人;你給身後的世界留下怎樣的一個人,就會影響你身後將是怎樣的世界。所以規矩和愛成就的不僅僅是一個孩子,也是未來的一個世界。

  規矩和愛的讀後感8

在我看了,規矩這個字眼比較刺激,但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對其將來步入社會所需要的生活能力是很重要的。

正因此如,怎麼看待規矩很重要,也在於每個家長的理解。給孩子立規矩,並不是說要給孩子禁錮在一個家長畫的圈圈裏,更不是不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和自我探索。具體說來,我的孩子現在兩歲兩個月,他可以掏馬桶水,可以拿着掃帚胡亂掃地,但是要注意安全,出門在外,動任何東西也要經過別人的允許。孩子在家瞬間就可以把家弄的亂七八糟,但是我們會在一旁輔助他的安全,告訴他避免發生類似呼叫120的事件。瘋狂玩耍之後,家長要有耐心配合孩子把東西收拾好。儘管兩歲多的孩子還沒有足夠的能力把東西完全擺整齊,但是他可以知道哪些東西放哪。完成之後,給予一定的表揚,讓孩子享受收拾這個遊戲的過程。

在我們家,孩子的東西,他可以自主選擇玩耍,但是不是他的東西。我會告訴他,你動之前要問問媽媽:媽媽請問,這個我可以拿嗎?這樣做,也是希望他養成尊重人的習慣。當然,我會請孩子幫忙一起做家務,儘管有時候看來他的參與就是幫倒忙,但是多花一點時間和耐心,大人孩子確實皆大歡喜。熱心參與、團隊協作,這個也是我比較看重的情商培養之一。

有時候我都在和朋友開玩笑:我的孩子可以學習不好,但是習慣一定要好。只要他努力了,成績可以不好,只要能夠健康快樂成長,就足以。在我看來,儘管母親經歷了磨難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但是孩子不應該成爲母親的附屬品。我們給他們的教育,不應該是上一輩所奉行的灌輸和管教,而是鼓勵和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