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大秦帝國》有感範文

讀《大秦帝國》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5W 次

與《大秦帝國》的相遇實在偶然,一向很少看電視的我,偶然間瞟了一眼,就被震撼了。於是開始了與這套書的結緣。其實《大秦帝國》總共六部,我還沒有全部讀完,相比於之前的迫不及待,現在的情節讓我不忍卒讀,因爲我讀到了尾聲部分——大秦帝國的滅亡。

讀《大秦帝國》有感範文

已經很少有小說讓我有這樣的感覺了,那一個個鮮明的人物:秦孝公、白起、商鞅、張儀、嬴政、呂不韋、李斯、王翦……那一件件令人震撼的歷史事件:圍魏救趙、長平之戰、商鞅變法、合縱連橫、橫掃六國……離我們那麼遙遠,回想起來卻總是歷歷在目。

都說讀史使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我也喜歡歷史,但上學時歷史學得也不好。在我心裏,歷史要不是冷冰冰的教科書,要不是無厘頭的歷史軼事。以前讀過凌力的歷史小說《少年天子》、《暮鼓晨鐘》等,只是當小說來讀。也讀過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總覺得還是失於粗糙。只有在讀到《大秦帝國》的時候,我分不清我是在讀歷史,還是在讀小說,我已經不去計較它是否合乎史實,只是一個勁地被作者的敘事、被人物的魅力吸引着往下讀。有時候淚流滿面,有時候面容含笑,有時候豪情滿懷……它徹底顛覆我對歷史的認知。

在孫皓暉的筆下,一個個人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感觸最深的還是對秦的認知,以前無非是“暴秦”、“苛政”,可是“暴秦”是如何能短時間內摧枯拉朽般滅了山東六國,統一天下的呢?僅僅是憑“暴”嗎?“苛政”的背後又有着怎樣的隱情?甚至認爲是毀滅文明的“焚書坑儒”在這本書裏也有着不一樣的解說。我們尊重歷史,卻又不能盡信歷史。或許對於我們普通讀者而言,有些真相是什麼並不那麼重要。就讓它湮沒在時間的塵埃裏吧。不是還給了作家和讀者無限再創造的可能嗎?

甚至這部書還讓我換了一種眼光去看我們的語文教材,初三的《唐雎不辱使命》,教學的時候總是極力在解讀唐雎的不畏強暴、英勇沉着,秦王的色厲內荏、前倨後恭。可現在想想,唐雎確實是不畏強暴,但也是在阻礙歷史的進程,秦王是前倨後恭,但卻不見得是色厲內荏啊。彼時的秦,怎麼可能還是虛弱的呢?只是想換一種方式實現自己的政治宏圖而已啊。太史公的《陳涉世家》,“發閭左謫戍漁陽九百人”中的“閭左”到底是貧苦百姓還是地位高的人呢?不管怎麼樣,能夠質疑總是好的,能夠讓我這樣一個有了二十年教齡,思想已經漸趨僵化的人開始質疑總是好的。

項羽的一把大火三月不止,毀滅了一個帝國的文明。但是戰國的紛爭,短短的秦王朝,卻留給後人無數的猜想,不盡的思索。我想起這部書的題記:“獻給中國原生文明的光榮和夢想”,想起一直貫穿全書始終的那句“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想起那麼多人爲秦、爲天下付出的努力和智慧,甚至鮮血和生命。回首大秦一件件驚心動魄的大事,一代代惕厲奮發的君主、一個個堅強剛毅的股肱臣子,這些不也是中華文明的構成部分嗎?

心中翻涌的感想有些雜亂,好像寫得離題了,那就將擬定的題目刪去。待我再讀,一定會再生感慨。浩瀚的中華歷史文化,這一段值得再“讀”。作者:馬宏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