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二十四孝故事初中優秀讀後感

二十四孝故事初中優秀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7W 次

【篇一:《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二十四孝故事初中優秀讀後感

今年暑假我讀了《二十四孝故事》,對我的內心深處有了很大的啓發。故事中劉恆的親嘗湯藥,子路的百里負米,還有董永的賣身葬父,每一個孝心故事都能催人淚下,當我們今後長大成人後,爸爸媽媽也逐漸變老了,我們就要贍養他們,因爲每個父母都曾經爲了撫養子女而嘔心瀝血,日夜操勞。

父母是最關心我們的人,我們也要善待自已的父母,總有一天,我們也會爲人父母,也有變老的時候,那時,我們就需要孩子們的照顧,烏鴉尚且反哺,何況是我們人類。

【篇二:《二十四孝》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本書《二十四孝》。大家聽着是不是很熟悉?對,《弟子規》中我們學過一部分,可還有許多我們沒聽過的呢。

最讓我感動的是“恣蚊飽血”,故事是這樣的:古時候,有個叫吳猛的八歲小孩,家裏很窮,買不起蚊帳,所以,夏天的晚上,有再多的蚊子咬他也不驅趕,他認爲,如果把蚊子趕走,那麼,蚊子就會咬他的雙親。吳猛的孝心已到了這種地步。

“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雖然,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都提高了,家家都成了過去的“地主老財”了,不用再向吳猛學習了,但爸爸媽媽無比辛苦,我們回到家裏,幫他們拿衣、換鞋、倒茶、做頓飯,這都是“孝”。

《二十四孝》中還有很多故事,像:孝感動天、刻木事親、哭竹生筍——都是我最喜歡的,也是最令我感動的,看着它,讓我時時刻刻不要忘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

【篇三: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作文】

孝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從古至今,它都指引着我國人民的思想和價值取向。讓咱們從中得到領悟和思考。然而古代和現代還有很大差距,並不是沒一個故事都讓咱們追捧和領悟,咱們要懂得從中篩選,知道取其精華,棄其糟粕。

“百事孝爲先”的道德思想,始終根植在無數人民的內心深處。“親嘗湯藥”中漢文帝劉恆以仁孝之名,聞於天下,侍奉母親從不懈怠。“百里負米”中仲由自我常常採野菜做飯食,卻從百里之外負米回家侍奉雙親。“扼虎救父”中楊香爲救父親,全然不顧自我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盡全身氣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最後放下父親跑掉等等這些無不體現着他們內心深處的孝感,讓咱們從中去領悟如何關心、侍奉和感恩父母。(甜蜜愛情簽名)

孝的傳遞者源於咱們每一個人。在現代社會,咱們就應領悟瞭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咱們看在眼裏,記在心裏。他們或許不好求咱們給予他們什麼,只是期望咱們將來過的比他們好,他們處處爲咱們着想,時刻爲咱們擔憂,唯恐自我做的不周,這就是父母—咱們最可愛的人。因此在咱們沒有潛質的時候,咱們應懂得爲父母分憂,讓他們爲咱們放心,而在咱們有潛質給予的時候,咱們不能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咱們對他們的愛,他們或許並不在乎這些,他們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們在一齊是他們很愉悅的時光。因此,工作在外咱們要常回家看看。

孝指引着咱們行善。對待每一個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讓咱們的周圍充滿溫馨。然而在現代社會中充滿了爾虞我詐,事事都得提防,讓很多人感覺很累,當你給出一個微笑的時候,別人會認爲你是假慈善,或認爲你不懷好意,有什麼不軌的目的。幹嘛要想那麼多呢?此刻真是就應重新溫習咱們古代文化的時候了。

領悟如何孝奉父母,領悟在咱們的生活中善意的對待每一個人,這是21世紀的咱們每個人都就應懂得的,還有待咱們去繼續發揚。

【篇四: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大家都說“百善孝爲先”,這麼多善舉當中孝是排在第一位的,然而,大家知道古代的人是怎樣盡孝心的嗎?這個暑假我讀了二十四孝的故事,讓我給大家講個臥冰求鯉的故事吧: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正因小的時候失去了母親,之後繼母朱氏對他很不慈愛,還常常在王祥父親面前搬弄是非,父親漸漸對兒子也冷淡了。王祥的繼母鐘愛吃鯉魚,王祥不計前嫌,爲了能得到鯉魚,赤身臥在冰上,他渾身凍得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到鯉魚,正在他禱告的時候,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突然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他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里八鄉傳爲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大家看,王祥不僅僅有一顆純潔的孝心,我覺得他還有寬宏大度的品質,他的繼母居心不良對他心存厭惡,還藉着父親百般刁難他,而王祥不管繼母怎樣,總是孝敬她,尊敬她,爲了繼母的愛好歷經千辛萬苦。雖然故事的結尾沒有寫到繼母,但我想繼母必須被王祥的孝心感動了。

除了這個故事,二十四孝裏還有忠孝雙全的沈雲英、打虎救父的楊香、棄官奉親的潘岳、賣身葬父的董永、都能給咱們帶來感動。

讀完二十四孝,想想咱們此刻的生活,我突然覺得滿足。正因咱們此刻不愁吃,不愁穿,一向在長輩的愛中成長。有什麼事都能夠由家長代勞,咱們有什麼需要他們總是儘量滿足,身體不舒服或受到打擊,前來關聯的也是他們,指導領悟,糾正錯誤的還是他們。長輩給予咱們太多的愛,咱們就應孝順他們,不用像古人那麼極端,泡一杯茶、捶一捶背、洗次腳、或是使成績提高往往就是孝順長輩的最好方法。

讓咱們懷着一顆孝心孝敬長輩吧!

【篇五:《二十四孝》讀後感】

我看了二十四孝這個故事,裏面許多孝子都很有孝心,如舜……等人都很孝順父母,都很有孝心,而現在都是父母疼我們,而不是我們孝父母,以前舜的弟弟象串通父母要殺了順,可舜仍對父母很孝順,什麼事都以父母爲天,因爲是父母養活了他,他幹什麼都依着父母,而不依自己。

還有人爲了讓父母吃米刮多大的風下多大的雨都不怕,拿着錢去買米。直到排上隊買上米才肯回家。想想以前那些人多麼有孝心,多麼孝父母啊!我們現在卻不孝父母,而是父母疼我們。看來我們也要學他們一樣孝父母,讓父母不吃苦,讓父母過上好生活!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世代相傳,把孝傳到千秋萬代,讓每個人都有孝心,來孝順父母。

【篇六:二十四孝故事讀後感】

最近,我讀了《二十四孝》,有戲綵娛親的老萊子,有鹿乳奉親的燕子,蘆衣順母的敏娟……其中我最感動的是戲綵娛親的老萊子。

他是春秋時期的楚國隱士,爲躲避世亂,自耕於蒙山南,他總是孝敬父母,每次有好吃的他總是給父母。他七十歲還不覺得自我老,還經常穿上五彩皮衣,逗父母開心。有一次,她出去挑水回來的時候不留意摔了一跤,水全都灑了,他不想讓他的父母悲哀,便靈機一動,扮成小孩子一樣倒在地下玩撥浪鼓,二老看見了還以爲他又向前此一樣玩,因此二老大笑。

讀完了這個故事,我不禁思緒萬千,知道古代人都那麼孝順,咱們現代人就更就應孝順父母了。這使我我想起了一個詞“百善孝當先”。只有好好做人,發奮領悟,做力所能及的事,纔是孝順。此時我想到了,我有沒有像老萊子一樣孝順父母?有沒有讓父母開心?

這使我想起了春節前的一件事;那天晚上,只有母親和我在家。突然,母親的肚子疼了起來,母親叫我拿藥來,但是藥竟沒了,只能我親自下去買藥。這麼黑的天,身手不見五指,我最害怕了;但是爲了母親,我一咬牙一跺腳豁出去了。出門便一路小跑到了藥店,往家走的時候,我累得不行了。這時,我腦子裏浮現出一個身影,那是母親,他肯定爲我買藥的時候也一路小跑。此刻,正好讓我有一次表現的機會,因此我的步伐加快了,最後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了家。等我回到家,已經大汗淋漓了。吃完了藥母親說:“有兒子真好。”我開心地說:“還是有用的。”

我堅信,我以後會向二十四孝裏的孝子好好領悟,做一個孝順的好孩子。

【篇七:《二十四孝》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一本名爲《二十四孝》的書,裏面的故事有很多,讓我給你們講一個吧!

原谷九歲時,祖父已經非常年老,不能勞作了。原谷的父親厭惡祖父,想把他丟到荒郊野外。原谷聽說後,再三爲祖父求情,卻遭到父母的斥責。

次日凌晨,父親把祖父放進簍子,揹着去將祖父丟棄。去荒野的一路上,原谷一邊走一邊回頭看祖父。簍子裏的祖父,神情暗淡地注視着頻頻回頭的孫子。

將老人背到荒野後,父親命原谷丟下簍子回家。原谷說:“不,簍子還有用!等你年老了,我還可以用這簍子把你背到這裏來。”父親聽後十分生氣:“小孩子怎麼可能這樣跟大人說話?”原谷反駁道:“你能這樣對待爺爺,我爲什麼就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你呢?”

原谷的話使父親大爲震驚,繼而羞愧難當。於是,父親跪倒在祖父面前哭求饒恕,然後將老人重新擡回家中,精心贍養。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尊敬父母,孝敬長輩,百善孝爲先。

【篇八:《二十四孝》讀後感】

孝道,自古以來就是貫穿於國人倫理和美德的精髓。

閒暇的一個人去鄭州城隍廟轉了一圈,這是第三次來。第一次和同事,第二次和我弟。總覺得這個地方,有塵世難得的清淨,總之,我鍾愛那裏。如果說前兩次是看熱鬧的話,這一次就應是看到了門道。留心看了正殿兩側的垂直坡面上畫的就是二十四孝彩圖。想起了小時候,父親常常給我講這樣的故事。

常言道,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最近細細品味了儒家的經典著作,元代郭居敬的《二十四孝》,感觸良多。

箇中,印象最深的當屬,“戲綵娛親”、扼虎救父、嗜指痛心、鹿乳奉親等等。

戲綵娛親,講的是春秋時楚國的隱士老萊子的故事。楚王曾派使者請他出仕,他卻表示不屑。這人很有意思,已經七十歲了,還說自我不老。對自我的雙親十分孝順。他穿上五彩斑斕的衣服學者嬰兒的樣貌嬉戲哄二老開心。取水上堂的時候,故意假裝跌倒在地,學着嬰兒那樣啼哭,父母看了哈哈大笑。(四字詞語)

這天看來,老萊子總是讓人覺得少不了做作之嫌。魯迅先生,對這一點就很是反感。但我覺得,這又有何妨,其初衷是好的,就是一個勁的讓年邁的父母永葆一顆不老的心態。

扼虎救父,是關於晉朝楊香勇敢把父親從虎口中解救的故事。一個年僅16歲的小女孩,隨父親去田間割稻,?然闖出一隻白額虎,把楊父叼在口中。幼衝的小楊香,情急之下,完全忽視了自我與老虎力量的懸殊,竟然用小手卡主老虎的咽喉,直至老虎癱軟在地,父親得救。雖然擺佈不了誇張的色彩,小小的一個女孩子力氣能有多大,但是咱們不得不由衷讚賞這樣一個勇敢和孝順的女孩。

曾參,孔夫子的得意門生。嗜指痛心就是講的他的事蹟。說他少時家窮,常去山中砍柴。一日,賓客來訪,曾母不知所錯,急的狠咬自我的手指。曾參猛的覺得心口疼痛,就迅速趕回家中,跪問其母,母親說,我咬指嗜期望你回來。是啊,這充分顯示了母子倆具有極強的感知力。

關於鹿乳奉親,講的是春秋時郯子身披鹿皮去去山中,混入鹿羣中取鹿乳侍奉雙親的故事。我看着不覺得不佩服他,有點滑稽,十分敬佩。爲什麼呢,你看,如果他了解鹿羣的生活習性又怎樣會混入鹿羣呢。體現了他能和自然很好的融爲一體。

當然二十四孝,遠不止上方我所提到的這些。每一個,看後都會有莫名的感動。敢問,看了這樣,你覺得你對自我的父母親做的夠嗎,不說想這些人一樣。起碼,你不讓父母擔心,常常給予必要地問候了嗎?都捫心自問一下吧!

做一個孝順的人,正因你也會有老去的一天。常懷感恩之心,不讓二老再爲咱們把心操碎。作文

【篇九:二十四孝圖讀後感】

《二十四孝圖》圖文並茂,非常感人。我發現,百事孝爲先,小時候那些孝順的人,長大都有了很大的成就。

二十四孝有:孝感動天、親嘗湯藥、齧指痛心、百里負米、蘆衣順母、鹿乳奉親、戲綵娛親、賣身葬父、刻木事親、行佣供母、懷橘遺親、爲母埋兒、扇枕溫衾、拾蕭異器、涌泉躍鯉、聞雷泣墓、乳姑不怠、臥冰求鯉、恣蚊飽血、扼虎救父、哭竹生筍、嘗糞憂心、棄官尋母、滌親溺器。其中,我最喜歡刻木事親,意思是:丁蘭,相傳爲東漢時期河南(今河南黃北)人。

幼年父母雙亡,他經常思念父母的養育之恩,於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議,每日三餐敬過雙親後自己方纔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回家後一定見面,從不懈怠。久之,其妻子對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針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居然有血流出。

丁蘭回家見木像眼中垂淚,問知實情,遂將妻子休棄。雖然這篇文章裏木頭人的手指會流血不現實但古代人真的是孝順。現在有很多人特別是我們這代人一天到晚都是在想自己該怎麼樣,自己吃的好不好,玩得好不好,向父母要這要那,達不到要求就發脾氣,有時對父母和長輩說話、行爲很不禮貌。

和前人相比我真的對“孝順”二字沒有做好。讀了這本書,我以後一定要孝順父母,尊敬老人,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美德。讓我們從點滴做起吧!

【篇十:新二十四孝讀後感】

你看過《新二十四孝》這本書嗎?它是一本以“弘揚孝道精神,構建和諧社會”爲主題的非常具有教育意義的書。書中講述了二十四個生動的小故事,不僅有古代人孝敬長輩的故事,還有當代人如何尊敬長輩的典範。

書中的每個故事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其中有一篇講述古人舜的故事,令我感觸特別深。舜的父親是個雙目失明的瞎子,繼母又蠻不講理,他還有個異母兄弟叫象,從小被嬌慣壞了,好逸惡勞、遊手好閒,孃兒倆成天合計怎麼虐待舜。有一個冬天,颳了幾天的北風,風把家裏糧倉頂上的稻草都掀翻了,舜就讓象在下面幫他遞送稻草,自己在屋頂上修倉頂。不料這時糧倉着火了,他趕緊跳下屋頂,可火勢很兇,已快燒到住房了,他顧不得自己,就衝進了火海,先救出了父親,接着又救出了繼母,這時他身上的衣服已經全燒爛了……讀到這兒,我的眼眶溼潤了,舜的行爲讓我深受感動,繼母平時一直虐待他,但在最危險的時刻他還是忘我地去救她,這是一種多麼高尚的精神境界啊!

想想舜當時的生活環境,不管繼母怎樣對待他,舜仍然時時想着要孝順父母,再對比一下我們現在優越的生活條件,我突然感到很慚愧,父母平時辛苦地工作,儘可能地給我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讓我們吃好的、穿好的,可我們總是認爲這是理所當然的,“孝”的觀念對於我們這一代人來說,已經非常淡薄了。我想:我們應該向這本書中的二十四位主人翁學習,尤其要向丁巧菊大義勸父、河南大孝子背母打工、湖北老學生求學救母、北國好男兒割肝救父……等當代人物好好學習,有句話說得好:“百善孝爲先”,“孝”是中華神州大地,最源遠流長的中華美德,我們應該像他們那樣,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長輩。只有孝敬父母的人,纔是一個有責任心的、高尚的人。

最後,我願中華美德——“孝”道世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