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活着讀後感11篇

活着讀後感1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19W 次

活着讀後感11篇

活着讀後感11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爲了讓您不再爲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活着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活着讀後感1

《活着》這部電影,之前就一直想看卻苦於無處買到它的碟。上週在一家小店淘到碟之後,利用週末的時間看完了。果然是很深刻的一部電影,這幾天我還一直在回味着電影裏的情節,總是想寫點什麼。現在正好是在機場等飛機,就利用這個時間寫寫自己對《活着》的理解。

這部電影講述了福貴的一生,從一個吃喝嫖賭的“富二代”到傾家蕩產的貧民,再到一個城市的小市民,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張藝謀通過這個小人物的經歷來映射了宏大的歷史背景,他試圖通過鏡頭傳達一個特殊時代的乖謬,以及渺小的個人在這種荒謬年代下的悲慘命運。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哭了幾次,在給兒子有慶上墳的那一幕,在女兒鳳霞在產房去世的那一幕,甚至包括對春生、對鎮長的結局,我都唏噓不已。

或許這就是命運,其實導演沒有過於渲染宏大的場面,而只是冷靜的回看歷史,通過一家人的命運,讓觀衆在冷靜與清醒的狀態中,作出自己的判斷與思考,所以,這部電影是樸實的,誠摯的,而且還是幽默的,它的不經心都精心的掩藏了起來,給我們看到的,便是一個命運的輪盤賭,上演着不近情理卻又無可奈何的戲碼,每個人,都擺脫不了,主張不了,向東的走向了西,往前的退了後,在這種無常不公中,人能做的,唯有接受命運,好好活着,罷了。

生活裏充滿了各種意想不到,那是命運的無常,人們漸漸學會了知天樂命,本片便是傳達了這樣一種樸素的人生哲學。因爲活着就是希望。有慶、鳳霞去了,還有饅頭,而饅頭的日子只會比現在好,富貴一家三口說着,心裏充滿了希望。這也是這部片子傳達的積極意義:活着,並且心存希望,相信未來——那是食指的名詩。這部作品便是這樣帶給人們希望。生活裏的醜陋固然很多,人卻不能因此就失去信心,自暴自棄。

回頭想想,我自己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在去年那麼艱難的環境下,一度想放棄,最終還是選擇了堅持,並度過了危機。但其實,我的經歷其實和福貴他們相比,又算的了什麼呢。不過意義卻是一樣的,在生命的旅途中,每個人都要承受如此的承重,雖然版本不一,但是每個人都必須去面對,不管遇到什麼,還是得好好活着,哪怕再艱難的境遇也帶着虔誠的期許。我們每個人,包括我自己,無論在過去還是在未來,都必須有這樣的信念支持我們的生命,那就是:苦難的終究會過去,以後會好起來的。

就以此文給自己加油: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活着讀後感2

我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活着》

活着爲了什麼?當然,有很多人毫不猶豫的會說活着爲了享受眼前美好的生活讀完《活着》,我的心情十分沉重,闔上書感到隱隱不快。小說講的是大少爺徐福貴嗜賭成性,妻子家珍屢勸無效,帶着女兒鳳霞回孃家。當夜福貴輸光全部家產,父親給他氣死。一年後,家珍帶着女兒及手抱的有慶回家,福貴痛改前非,走埠演皮影戲維生。適逢國共內戰,福貴先被拉俘當兵,後被俘擄。好不容易獲釋回鄉,慶幸一家團圓。後來,福貴因家產輸光未被劃入地主成分,但生活讓他失去了兒女等親人,最後剩下的惟有活着……讀完後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艱辛,活着的痛苦。“我該爲誰而活,我爲什麼要活着。”那幾天我想的只有這樣的一個問題,那鮮紅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開始重新去體味活着的含義。我總認爲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過於地靜靜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當我再讀《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間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睜睜看着身邊的一個個親人慢慢死去,你卻毫無辦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單的一個人!這纔是人生最大的悲哀。福貴只剩孤零零的一個人,但他堅持活着。我慢慢地讀懂了,他在經過了人生百態後,學會了堅持,學會了忍受,爲了活着而活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換成是我,我會不會繼續生存下去,但是他卻依然友好地對待世界,這種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樂觀態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上天給予我們生命,同時給予我們苦難與幸福。但,不管怎樣,生命僅僅只是存在的形式,苦難與幸福只是其中的小插曲,爲了自己而活着,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 在苦難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苦難!

活着讀後感3

合上書本的那一剎那,似乎福貴就在我眼前,他坐在田埂上,佝僂着背,瘦骨嶙峋的身子比田邊的殘葉還要更單薄一些,滿是泥土的褲腳被捲了起來,一長一短,兩隻腳踩在地上。老牛福貴回過頭來“咩咩”地叫了一聲,眼睛裏閃露着悲涼的亮光。

人越是活得艱苦,就越是艱苦的活着。用“悲慘”二字來簡單概括福貴的一生也算貼切,他一如既往地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用稀鬆平常的語氣講述着他鮮爲人知的一生。人活着不就是希望風光時有人羨慕,成功時有人有人分享,落魄時有人扶持,失敗時有人安慰嗎?每個人活着都有或大或小、或遠或近的目標,有奮不顧身甚至傾盡所有想要追求的理想,若只是單純的餵飽自己,在這個世上安安靜靜地活着,別說日新月異的社會不會允許,就是自己也會因受不住太多的誘惑而去拼搏、去努力、去得到、去充實地活着。

世界變化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以光年來計算的光速了,身在動盪的四、五十年代是福貴無法選擇的'時代背景,解放戰爭、人民公社、還有包產到戶,細數大大小小的各種革命,富貴總是歸在“受害人”的那一類,或許正是這數不清的苦難,讓他仍能用知足常樂的心態去看待自己的一生和細心感受在夾縫中生存的幸福。

《活着》最觸動我的並不是福貴崎嶇不平的生命軌跡,而是福貴本身,他是《活着》的靈魂,他已經成爲一種意志,一種信念,讓我覺得自己所認爲的苦難的悲慘的經歷,原來都是芝麻綠豆大的事,讓我發現自己竟然活成了如此一副軟弱的皮囊。熟不知生命常有缺憾,成長總有遺憾,福貴像一劑清醒劑,注射在血管裏,融化在血液裏,級或者每一根毛細血管,讓我學會用另一種心態去看待生活。

世人總說“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可是我想真正常足了那百分之八十的苦事憾事的人是極少的。世上的人,無論身在何處,都在於周圍的世界接觸周旋,明爭暗鬥,都有自己的掙扎,當你開始抱怨社會越來越不近人情,世界越來越冷漠之時你有沒有想過其實是自己承受挫折的能力越來越差了呢?你貪於安逸,貪慾享樂,纔會在受到一點傷害時覺得世界不公,活成自己曾經最討厭的樣子,活得離主流越來越遠。

活着容易,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不容易。

活着讀後感4

這本書讀了大概兩星期,閱讀過程時不時感受到他的魔幻現實主義的,大呼過癮;時不時被他幽默機智的語言搞的樂不可支;不過也有一些枯燥的地方被我囫圇吞棗的帶過了。

這本書筆者最感興趣的一點就是他的寫作之路。關於這點,書中並沒有很系統詳細的敘述,而是把它們分散到他的經歷當中。簡單的說就是馬爾克斯自下定決心成爲一位作家開始,到他四十歲前的人生的經歷都是在爲成爲作家做鋪墊的,十分坎坷。他在高中時寫了很多的詩,沒有展現出驚人的才華,雖然他在成爲作家之後還想寫一本詩集來證明自己還是有天賦的,但終究沒有動筆。原本他打算大學退學並且說服了母親,但最後由於對父親的惻隱之心,他讀完了大學,按照父母的期望找了一個正當的職業--成爲一名記者。此時他的內心是撕裂的。這段經歷讓他融入了社會,經歷了哥倫比亞的動盪,馬爾克斯從一位戰地記者轉行寫影評。那時他就把自己的家族往事作爲第一本書的寫作題材,寫完之後開始投稿。編輯看了之後給他的退稿信,其中一些見解還無懈可擊。於是馬爾克斯通過學習把書中一些很長的與主題無關的內容分離出去,單獨成集。並且妙手偶得的換了一個高大上的名字《枯枝敗葉》。他的作品終於得以出版。

《活着是爲了講述》這個主題體現在他寫作《百年孤獨》的時候,他以爲能有1000個讀者就滿意了,結果20年後讓他在八二年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還差點把這筆獎金搞丟了。此後,他繼續進入寫作的高產階段,接下來《霍亂時期的愛情》改編自父母的愛情往事;《迷宮中的將軍》源於爺爺的偶像崇拜,於是收集很多資料寫出這本有史以來最獨特帶有魔幻文學色彩的傳記。

在90年代,他開始寫幾個中篇小說想要組成一部作品《我們在八月相見》,他反覆在公開場合提到這本書的內容,其地位將是自己的生涯總結作品。最終因爲沒有寫出滿意的結局成爲遺作。

還有就是這部自傳。據說他構思了一個四部曲的系列來講述自己的一生。他曾用一段文字來表達他對這次的作品感到滿意:“以往他酷愛音樂,但音樂會影響他的寫作,因此寫作什麼主題就用那個主題的背景音樂;然而在寫作這本傳記,奇蹟般的任何音樂都不會影響他的寫作”。

可惜他只寫了第一本就沒在往下寫,故事戛然而止。

活着讀後感5

這輩子想起來也是很快就過來了,過得平平常常,我爹指望我光耀祖宗,他算是看錯人了,我啊,就是這樣的命。

年輕時靠着祖上留下的錢風光了一陣子,往後就越過越落魄了,這樣反倒好,看看我身邊的人,龍二和春生,他們也只是風光了一陣子,到頭來命都丟了。做人還是平常點好,爭這個爭那個,爭來爭去賠了自己的命。像我這樣,說起來是越混越沒出息,可壽命長,我認識的人一個挨着一個死去,我還活着。

——摘自餘華

這是個一箇中國傳統近現代家庭的悲慘史,更是一部中國人民的悲慘史。他的故事足以使任何人不禁掩涕。

該書講訴了主人公徐福貴從原來一個富家的紈絝子弟,最終淪落成連社會最底層的人也敢欺負的徹徹底底的'貧農'。而圍繞他所發生的一切是那樣的不幸而又是那樣的無奈。也許是那個時代的不幸和無奈。

富貴是個例嗎,不,不是他只是千千萬萬人中的一個,是什麼使他們沉淪,是什麼使他們變的。今天我不願去探究這其中的原因。可是是什麼值得他去勇敢的活着呢?

正如作者所說的那樣,

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它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喊叫,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那麼忍受又是什麼?

忍受,成爲生命之予生活的一種狀態,是活着的一個必需條件,但忍受,需要力量的支撐、愛的牽引,如果在忍受之中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幸福,那麼,這種活着的方式也是不能忍受的。

讀罷此書,又一種莫名的傷感,一種無法言表的無奈,和深深的思考。

人,活着到底是爲了什麼?

當這個貫穿全文的引子讓我捫心自問時,我卻無從答起。在我腦子裏,我仍然清晰的記得前幾天報道的那位爲錢財而貪虧受有的官員,在法庭宣判前的那一番話:受有鉅款,只是爲了下一代過得更好,再說,我所貢獻的遠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這就是他活着理由嗎?

當一次次邪惡的觀念充斥着我們的大腦時,我們是不是應該冷靜的思考一下人生的意義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第一件事,千萬別爲自己找什麼藉口,因爲"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活着讀後感6

“活着”就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與平庸。

看完餘華的《活着》,積蘊內心的苦痛久久無法釋懷,一行清淚便很好的詮釋了這本書對我的深深觸動。

我心痛 ,爲故事中那個飽經風霜的孤獨寂寞的但仍然堅強活下去的福貴,爲那些遭受罹難被命運捉弄不幸死去的福貴的親人,爲那頭始終如一緊緊跟隨福貴的老黃牛;我感慨,爲何人生之路如此坎坷,卻依舊要揹負着種種傷痛繼續前行;我懂得,活着的真正意義所在。

餘華說:“活着,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經歷的越多,徹悟的就越深。

主人公福貴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

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

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

福貴親手埋葬了六個至親,不知命運對他的特別眷顧還是另外一種懲罰,他活了下來,只他一個人活了下來,懷揣着思念,忍受着寂寞,經歷着孤獨。

命運對他如此殘酷,一刀一刀的割着他的肉,但他並沒有被命運打倒,因爲他還有老黃牛,在悽清的歲月中,他和老黃牛有着十分的默契,他把對親人的思念對全部寄託在牛的身上。

書中說:“活着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叫喊,也不是來自於進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 在經歷了那麼多另人難以想象的苦難之後,福貴沒有聲嘶力竭的吶喊,沒有痛徹心扉的哭吼,也沒有自暴自棄的結束自己的生命,他早已在苦難中學會了忍受,忍受生活的重壓,忍受生活賦予他的責任。

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活着讀後感7

活着,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卻載着厚重的不可描述的生命的意義。初讀《活着》,在安靜的大學宿舍裏,斜着身子,聽着窗外吹來的呼呼的風響;記得鹽似的月光,撒在有慶赤腳跑來的路上——這一處記了很多年,記得東北冬天夜晚的雪地上,撒滿了月光,清冷寧靜,也像是有人在講着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餘華總是能用最平靜、樸實的語言勾勒出情節和細節,簡簡單單,就把人心剜地生疼。再讀《活着》,仍是流着淚讀完。讀完後,卻充盈着樂觀、踏實和平靜。

腦中浮現的是消隱在黃昏裏的鄉村,黑夜從天而降。廣闊的土地露着結實的胸膛,那是召喚的姿態,像女人召喚着他們的兒女,土地召喚着黑暗來臨。

從一個紈絝子弟,紙醉金迷的生活淪落到一貧如洗的境地,福貴接受了命運的宣判,並沒有失魂落魄。反而是認認真真地接受了這樣的命運,決定要主動的活着。未曾經歷苦難的人生,難以言成長。而對於福貴,一個個親人相繼離去,他理解的不僅僅是成長的含義了,而是活着的含義。他和命運是一對朋友,互相感激也互相仇恨;他們誰都無法拋棄對方,一起走在塵土飛揚的路上,最終一起化爲雨水和泥土,一起被埋葬。

餘華說,人是爲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福貴回憶起的人物都是鮮明而慈悲的。 旁觀者看福貴的一生無疑是痛苦的一生,在苦難的舊社會年代,無奈地堅強地忍受命運一次又一次的撞擊與破壞,最終活了下來成爲了一個倖存者。然而在福貴眼中,他在回憶中能得到踏實和幸福,他的妻子是世上最好的妻子,他的兒女也是世上最好的兒女。他有着老牛陪着他,等自己死了也和他們埋在一起......

生活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而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在笑地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活着是一種生命狀態,我自己的生命狀態是什麼樣的呢?我一直在思考,有時靈魂遠離人羣索居,有時喧囂隨波逐流。有時覺得自己像個空殼,只顧看着別人的幸福和忙碌,丟掉了思想和思考的動力;有時又感覺到身體的另一個自己在努力地活着,忍受現實給予我的苦難、無聊和平庸。

能寫出《活着》的餘華,眼睛該是有多犀利,看穿了時代的苦難;內心該是有多通透,才能描述出生命的本質和活着的意義。外物牽絆住的是我們的肉體,我們的靈魂可以穿透過時間和空間,去感受存在,感受活着。

活着讀後感8

接觸到《活着》這本書,可以說從路遙《人生》開始,有一本書對馬雲的影響很大,就在網上搜索了一下,一個鏈接進去以後,看到了《人生》這本書,跟美國著名的facebook營銷模式一樣,網絡營銷人員慣用的營銷手段在這個網站上也展現出來:"看過這本書的讀者還瀏覽過一下書籍餘華《活着》",看到這本書以後被它下面的評語給打動:現代社會充滿了浮躁,特別是80後的年輕人,浮躁,急功近利。《活着》主人翁富貴的一生,或許能給我們帶來平靜,讓我們安靜下來,思考我們的人生,人活着,就有希望。

這一句話深深地打動了我,浮躁,在我身上也有很明顯,我有時候也在想想,怎樣讓自己平靜下來,但是身旁的環境,似乎總是讓人很難平靜,一會說這個發財了,一會那個說要買車了,一會聽說某某又買房了。生活中似乎都離不開這些東西。女孩子也似乎對這些東西越來越感興趣。所以天天總是想着怎麼買車,怎麼買房。但是,欲速則不達,人如果想前進,就必須先讓自己安靜下來,因爲安靜才能思考,才能進步。

話題又回到《活着》這本書上面來,主人翁富貴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人生中的苦難都歷盡,經歷從富貴子弟到貧困的農民的大喜大落,最後身旁的親人,一個個的離他而去,富貴依然能堅強的活着,富貴的人生軌跡可以做以下概述:富貴子弟,整天吃喝嫖賭——賭博把家產全部輸光——全家人搬到茅草房居住——父親意外死去——妻子被老丈人拉回城裏,剩下他跟母親與女兒——妻子回來後生了個兒子有慶——富貴被拉去當兵——與家人分開幾年,戰場上活了下來——女兒因爲沒錢治病而變成聾啞——兒子因爲爲縣長獻血,被醫院護士把血抽乾而死亡——妻子重病不起——女兒嫁人後,因爲引產,保留住了兒子——女兒也離他而去——最後妻子也因爲生病離他而去——女婿打工事故死亡——剩下他的兒子跟富貴生活——最後因爲急着吃幾個豆子而死亡——剩下了富貴一個人。

富貴最後說了一句話:他們都走了,都是我親手埋的,到時候我走的時候,就沒什麼好牽過的了。

《活着》是一部充滿血淚的小說。通過一位中國農民的苦難生活講訴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訴了眼淚的豐富與寬廣;講訴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訴了人是爲了活着而活着……

活着讀後感9

《活着》這本書,餘華寫得平靜,沒有刻意渲染,我看得也平靜,面對書中老人的一生經歷,心裏並沒有波濤翻滾,這是那個社會中再平常不過的生命。

少年去遊蕩。老人叫福貴,年輕時嫖賭敗家,仗着幾代家業,不聽長輩教誨,辜負對他百般忍讓,如故跟着他的妻子,最終賭光了幾代人的積蓄,所有的風光如海市蜃樓般轟然倒塌,從富家少爺到下層百姓,如同一個晴天霹靂,將這個把靈魂都置於嫖賭中的少爺劈醒,纔開始珍惜身邊的親人,打算重新開始。

中年想掘藏。命運似乎因爲福貴犯的錯而要刻意懲罰他,破產後接連着喪父,爲母抓藥是被抓去當壯丁,九死一生回了家,母親早已亡故,女兒鳳霞也因一次生病成爲聾啞人。後來人民公社成立了,家裏所有的東西都歸了人民公社。妻子在這期間得了軟骨病,而且日漸嚴重。福貴一家禍不單行,兒子有慶死於採血事故,爲救縣長夫人被一個無情的醫生奪去生命。女兒鳳霞死於生產,只留下了兒子苦根,四年後,女婿二喜死於工地事故,就剩富貴和外孫相依爲命了。死神連這僅有的幸福都不肯給福貴,又奪去了苦根的生命。

福貴的一生就像一葉小船,遊蕩在社會這個海洋裏,小船的力量又如何反抗海洋呢?福貴只有受着命運的擺佈,唯一能做的就是死死地抓住一切“稻草”不放手,忍者,活着,就像小船隻有隨着波濤時起時伏,唯一能做的是不讓自己陷下去一樣。

福貴的一生是平常的,卻有一種力量讓人在合上書後爲他感嘆。是他強忍着親人生老病死的天災,社會灰暗的人禍的力量,一種“忍”的力量;是他無論多苦多難,仍然磕磕碰碰地往前走,跌跌撞撞地活着的力量,一種生命的力量。

我常抱怨生活過於乏味,讀初三的時候,日日夜夜想着盼着畢業,以爲過了中考這一關就可以鬆一口氣了,只要熬過初三,接下來就是輕鬆愉悅的日子了,好不容易盼着初中畢業了,可這卻是高中的起點,還來不及暢快的舒口氣,又得咬緊牙,開始高中的馬拉松了。我曾問自己,這麼苦是爲了什麼?卻總也找不到結果。福貴的一生似乎讓我有些明白。這就是生活。

身爲一個剛步入高中的學生,我經歷的磨難是少之又少,與大人比,與福貴比,與生活在那個年代的人比,又算得了什麼呢?初中堅韌是爲了中考,那麼高中堅韌便是爲了高考。我們應該少抱怨,腳踏實地的前進纔是正道。

活着讀後感10

讀書,是自己的日常必需品。隨着年齡的增多,眼睛不好使,我又迷上了聽書。去年年底,我無意間在讀書369平臺看到了有聽書《活着》,幾乎一口氣聽完,還不過癮,又網上看書,搜餘華的《活着》改編的電影來看。看一遍哭一遍,哭了還要看,看着看着眼淚又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我被美麗純樸的家珍所感動,被福貴一家的遭遇所打動,被福貴對苦難的承受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所折服。一個既嫖又賭的紈絝子弟幾乎一夜間把家裏一百多畝地及房產輸了個精光,老爸被他活活氣死了。在去幫媽媽買藥的途中又被抓去做壯丁,從死神手中撿回一條命,先後媽媽、兒子、女兒、妻子、女婿、外甥相繼死了,最後他跟一頭別人不要的老牛相依爲命,卻不抱怨,樂觀地活着。

我想:是什麼力量支撐着福貴頑強地活下去?是愛,是愛讓福貴頑強地活着。當他因賭一夜至貧時,是父母妻子的愛包容了他;在他妻子被丈人接走時,是母親對媳婦的信任引導他洗心革面。在他遭受兒子的意外死亡悲痛欲絕時,他心裏想着的是怎麼不讓妻子受傷。儘管妻子有病,福貴不離不棄。越是殘酷的打擊越顯示出福貴頑強的承受能力和耐挫能力。最後即使所有的親人都離他而去,他因爲心中有愛,和一頭老牛生活在一起。是的,親人的實體不在了,但,親人的音容笑貌一直留在他的腦海裏,陪伴着他。

想着網上經常曝光的自殺事件,我想:他們的命有福貴的悲慘嗎?爲什麼不好好珍惜生命呢?有什麼比生命更值錢的呢?

人到底爲什麼而活?家珍說: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麼福分了。福貴媽媽說:人只要活得高興,就不怕窮。人活着,是因爲愛。因爲心中有愛,一家人想方設法要在一起;因爲心中有愛,人就活得開心;因爲心中有愛,再苦再累也無所謂;因爲心中有愛,所以累並快樂着。

作爲一個教育工作者,我想:教育的宗旨是什麼?是愛。愛是教育的靈魂。作爲老師,先要學會愛自己,纔有能力愛家人,才能更好地傳播愛。讀後感.有道是:身教重於言教。老師只有自己愛看書勤動筆,學生纔會跟着愛看書,也願意動筆。老師只有自己有陽光心態,每天給學生一個笑臉,學生纔會愛上老師,然後才願意接受老師的教育。

作爲家長,最好的愛是陪伴,陪着孩子成長,在孩子遇到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時幫着孩子度過難關,而不是孩子哭時塞個手機讓他玩遊戲,或給他錢讓他自己去買吃的。

我希望大家都能看看餘華的《活着》,明確活着的目的,明確幸福的含義,不要顧此失彼,忘了本真,忘了初心。

活着讀後感11

《活着》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爲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着》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髮,讓一根頭髮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着》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主人公以前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並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着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

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我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杯具接連發生,最後只留下自我活着,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應對自我的過去能夠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裏與老牛爲伴,寄託着自我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儘管不幸發生在自我身上,但卻慶幸自我以前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那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後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潛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我兒子的使自我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取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着,只要活着,只爲能夠活着。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那裏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完美,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後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們此刻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我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後得到內心的昇華,然而我卻能夠透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只要活着就好,只爲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爲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