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老師好美》讀後感

《老師好美》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3W 次

一本書裏往往縮影了一個世界,就讓這位xx年的美麗小編帶我們進入一個縮影的世界

《老師好美》讀後感

初識嚴歌苓,還是在高中。那時唯一堅持下來的課外讀物就是一月一本的《小說月報》,偶然讀了嚴的一篇同性戀題材的小說,竟然發現過了許久,小說裏的人物形象留在腦海裏的記憶不減反增,即使是十幾年後的今天,依然栩栩如生。自這開始關注嚴歌苓,逢新書就買,逢新文章必讀。

上學的時候最喜歡看小說,官方解釋小說的意義在於通過人物描寫凸顯一個時代的特徵。按着這個“意義”寫過幾篇不疼不癢的小說,直到讀到嚴的小說,原先的架構轟然倒塌,小說描寫的就是人物,作者通過小說人物的描寫與在心理上有共性的讀者達成共鳴。恍然大悟,其實文學儼然是藝術的一種,與音樂、圖畫一樣,只是通過不同的介質表達創作者的觀點而已。

翻看嚴的簡介,哥倫比亞大學文學專業畢業,主修過心理學。遂感慨,幸虧去了米國,才成就了有如此文筆的嚴。不想長篇大論中美異同,只就單個個體而言,或許對於追求個人精神層面較爲看中的人們,還是去米國生存更舒適些。

《老師好美》這書看了好久,這應該是本紀實體的書,因爲對於書中描寫的師生三角戀,分明記得曾轟動過國內各大媒體。之前也讀過別的大作家寫的類似文章,不得不承認嚴的文筆越加純熟了,不停切換主體的大量心理描寫,即使讀起來,也如身臨其境般的壓抑焦慮,各種虐心就像毒藥一樣,讀起來難受,不讀更難受。

讀嚴的文章,經常會挑戰自己已然成形的價值觀,會經常忍不住問自己,“確定原來認爲對的事情,就真的是正確的嗎?”

有些文字,關乎人性。這一領域的探索,在信仰缺失、道德底線逐漸模糊的當代,甚顯可貴。自以爲什麼都懂的我們,真的瞭解自己嗎?相信對於這一課題的研究,將會持續整個人生。

四十而不惑,這“不惑”恐怕並不是不困惑,而是貌似看透所有,卻又連自己都看不透的困惑。

深度思考,簡單生活,心裏給自己留塊淨土,無害生活,恐怕也是當前能做的極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