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集錦9篇

【熱門】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集錦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6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科學、合理地支配課堂時間。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熱門】幼兒園優秀教案模板集錦9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設計思路:

抓手玩具是小寶寶們喜歡的玩具,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和抓手玩具握握手,碰碰面,打打招呼;結合主題活動“好吃的東西”,孩子們已經過一系列的活動,如好吃的糖果、生日蛋糕、酸酸的桔子等。小寶寶特別敏感,特別有興致,特別有說不完的話題。老師根據孩子的喜好,提供“水果寶寶”,利用橫向、縱向的兩塊剖面,嘗試完形“水果”的樣子,以激發孩子更多參與的興趣,模擬生活、再現生活。

材料:

鈣塑板、塑封紙、水果卡片(兩套)

玩法:

1、看看說說,指認自己熟悉的水果名稱。

2、遊戲“切水果”:“切切切,切切切,我把蘋果一切二”(香蕉、梨)

“剝剝剝,剝剝剝,我把桔子一剝二”(桔子)

3、找找拼拼,根據水果的一半形象找到另一半的樣子,以求完形。

4、自由隨意地拼搭“水果”。(提供底版圖片)

記錄:

看見牆面上的水果圖片,有的孩子總喜歡摸一摸,有的孩子乾脆直接坐在水果圖片的下面,說要找“梨”做朋友。真真假假的水果實物擺放在區域活動中,“這是香蕉,我的!”“蘋果,綠蘋果!”“桔子,好吃!有點甜,有點酸!”“我要吃,耀耀要吃蘋果!”孩子自言自語。以後的幾天裏,小寶寶又對“切”的動作產生興趣,玩泥材料成爲他們發泄的工具。老師馬上提供橫向、縱向剖面的水果,借用語言遊戲“切水果”,將孩子引入情景之中,小手成爲“小刀”,“切切切,切切切!”小寶寶發出由衷的讚歎。

雖然老師提供拼板的底版圖片,但小寶寶有自己擺弄的方式,一會兒就將“蘋果、桔子、梨、香蕉”一一拼成對,孩子用自己的理解嘗試自我的樂趣。

分析:

其實孩子有一種“望梅止渴”的效應,看見自己喜歡的食物圖片,自然而然地想到“吃”,小手摸摸,小嘴動動,猶如真的在品嚐。所以說,關注孩子的興趣點是支持性環境創設材料研發的關鍵。託班孩子情感豐富卻不善於表達,這就需要老師要讀懂他們,讀懂就是看、懂、幫。看就是會觀察孩子;懂就是會分析,針對觀察到的情況分析原因;幫就是要採取一定的策略幫助孩子。老師在創設場景,提供材料的時候,多考慮一下孩子的反應,不妨先讓孩子擺弄,從孩子玩法中引出新的過程,往往老師百思不得其解的東西,小朋友的一個舉動就讓老師茅塞頓開;老師的作用是順水推舟,既滿足孩子自我擺弄的樂趣,又帶動老師進行新的創新。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由來:

戶外散步時,兩名幼兒爲魚池內螞蟻爬上葉子這一現象發生爭論,並圍繞“螞蟻會不會游泳”討論不停,這一爭論引起許多小朋友的好奇。爲滿足幼兒對螞蟻探究慾望和好奇心生成了此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通過不同材料,創設不同情境,激發了幼兒探究的興趣。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螞蟻,培養幼兒自己尋找科學答案的能力,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

2、培養幼兒喜歡對身邊現象大膽猜想、主動探究的好習慣。

3、鼓勵幼兒在活動中互相幫助、友好協作。

活動準備:

1、小碗、水、小棒、石頭、紙等。

2、螞蟻較多的場地。

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能夠帶着問題參與實驗並尋找出答案。

難點:幼兒運用多種現場材料救助螞蟻。

活動過程:

1、討論:螞蟻會不會游泳?

教師七次有的幼兒認爲螞蟻會游泳,有的說不會,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呢?

幼:小螞蟻不會游泳,它停在葉子上是求生呢!

幼:螞蟻會游泳,不然它怎麼會游到葉子上去呢?

大家各抒己見,並且爭得面紅耳赤,不過多數幼兒贊同螞蟻會游泳的看法。

2、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帶着疑問拿着小碗開始進行探索。

“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我們怎麼樣才能知道呢?”我問幼兒。小朋友說:“我們捉它看看。”“捉了放在那裏呢?”我反問,幼兒說:“拿個小碗吧。”於是幼兒帶着疑問拿着小碗來到操場上迫不及待地開始實驗了。他們將螞蟻輕輕放在自己的碗巾看看螞蟻會怎樣。

幼:小螞蟻爬得太快了。

幼:是呀!它們和在地上爬得一樣快。

幼兒全神貫注地關注自己碗中的螞蟻,並且邊觀察,邊和旁邊幼兒交流着……我問幼兒這樣看,能知道小螞蟻會不會游泳嗎?幼兒說,“不行,碗裏沒有水。”我又問:“那怎麼辦呢?”幼兒輕輕地說;“我們在碗裏放上水就知道了。”於是……

3、把螞蟻放在裝水的碗中再次觀察尋找答案: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

教師引導幼兒在碗里加一些水,然後再觀察螞蟻的活動。看着,看着,一名幼兒激動地把小碗舉到我面前說:“老師你看,小螞蟻會游泳,它們正在水裏快樂地扭動着身體呢。”

另一名幼兒揮着手招呼旁邊小夥伴:“快看,我的螞蟻會潛水,它們在水底爬呢。”果真小螞蟻在水底爬呢。

於是,幾個幼兒聚集在一起討論着:“小螞蟻肯定會游泳,你們看它E水裏遊得多自在呀,再看水,有點像放大鏡,螞蟻變大了,看它的身體有六條腿,嘴像鐮刀一樣,眼睛小小的,沒有睫毛。”

之後,多數幼兒激動地呼應起來:“我們贏啦!小螞蟻會游泳。”

這時一名幼兒皺着眉頭說:“我的螞蟻不動了,快死了,我要放它出。”他的一番話,提醒了其他幼兒。於是,大家紛紛都去看自己碗中的螞蟻,似乎都不動了。最後,大家把碗中的水和螞蟻都倒出來了。

4、引導幼兒一起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

師:剛纔我們看到螞蟻快要死了,我們小朋友都把螞蟻和水倒出來,幫助螞蟻逃生,那如果螞蟻在湖中、海里落難了,又沒有辦法把水0出來,咱們應該用哪些辦法落水的螞蟻呢?

幼:上次在池塘裏我看見小螞蟻爬上了葉子,往水裏放些葉子,螞蟻不會累也不會淹死了。(隨後孩子們開始找葉子往裏放)

師:這個辦法不錯,可是如果沒有葉子怎麼辦呢?你們再仔細想還有沒有別的好辦法來救助小螞蟻。

第二輪的探索活動開始了,幼兒有的放小石頭(讓螞蟻在上面休息),有的放紙,有的放木棒……

幼兒:老師,我想到一個好辦法,把一根長的小棒放在小碗中,棒一頭在水裏、一頭在外面,螞蟻順着棒往上爬就死不了啦。

對於這個建議,大家都比較贊成,於是,幼兒再次投人救助螞蟻的活動中。

5、:老師和幼兒一起討論。

師:螞蟻剛到水裏是什麼樣子的?

幼:能夠自由自在地游泳。

師:螞蟻在水裏待了一會兒之後又是什麼樣子的?

幼:做掙扎,然後動作就慢了下來、運動小了。

師:如果放進一片葉子(紙、棒等)會怎樣?

幼:螞蟻會自救。

師: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回去後,通過上、看圖書等方式尋出答案。

個人反思:

1、活動中的優點:

此次探索活動源於幼兒一次意外現象的發現,產生了“螞蟻會不會游泳”的疑問。由於問題是幼兒在活中發現的,所以幼兒探索時興趣濃厚。老師能適時引導,通過猜想、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使幼兒從剛開始以自我爲中心的無依據猜想到根據客觀依據進行猜想,培養了幼兒求真的學習態度和科學。

2、活動中的不足:

幼兒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發現螞蟻在水中待一會兒後,活動越來越少。由於怕螞蟻死,於是就把它們放生了,爲了保護幼兒純真的愛心,因此探索活動也就此停止。因此,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幼兒還是沒能通過本次實驗找到科學的答案,最後只能引導他們通過上查資料、從書中尋找答案。這也是本次活動的遺憾。

主要內容:

1、質疑:到底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

有的教師認爲:如果可以這樣實驗,幼兒以後對什麼發生興趣,就對什麼進行探索、實驗,那麼,是不是會有很多的小動物會喪生或殘疾?可以通過一些資料、影像來解答幼兒的疑問。

有的教師認爲應該讓幼兒去探索,當幼兒發現螞蟻不能在水中待長時間,他們也是有愛心的,立刻便把螞蟻放生了。這不是一次愛心教育的契機嗎?

2、幼兒獲得知識的過程,是探索和發現的過程,要親自動手的機會,但是也要重視愛心教育。

只有幼兒親自參與探索,纔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如果這次不讓幼兒實驗而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或看一些資料,幼兒只是對螞蟻有一些膚淺的瞭解。但通過幼兒自己探索、實驗,他們可以從中尋找出答案還可以瞭解到更多的知識。教師利用幼兒的好奇心理,引發幼兒爲探索確立目標。尤其所探索的內容是從幼兒的疑問中來,所以幼兒的探索興趣濃厚,以至於每個幼兒都能夠參與其中。

幼兒對萬物都感興趣,充滿了好奇,教師應該鼓勵幼兒進行探索,還要相信幼兒有能力探索出答案,不能因幼兒小或其他原因阻止幼兒。但在有一定難度的探索活動進行前,老師要講出注意事項,如在探索螞蟻到底會不會在水中游泳之前,教師可以提出“如果螞蟻在水中不會游泳,快死了,我們該怎麼辦?”從而讓幼兒心中樹立愛心意識,必要時候還可以請老師幫忙。

綜合評析:

“發現問題——猜想——實驗驗證——發現新的問題”這一過程和科學家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相一致,幼兒發現池塘裏螞蟻爬上葉子,便對這一現象產生興趣,紛紛就螞蟻會不會游泳進行猜測。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親自拿實驗工具去驗證自己的猜想,在此過程中,又延伸出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由此可見,教師這一選題對幼兒有意義,不僅培養幼兒科學的探究,而且也培養了幼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本活動很好地體現了預設和生成的結合,事先預設的目標本來是通過觀察探索並尋找螞蟻到底會不會游泳這一答案,但當幼兒發現螞蟻在水中快死的時候都把水倒出來時,教師馬上引導幼兒探索救助螞蟻的好辦法,並了相應的材料,雖然沒有實現預定的目標,但生成的活動對幼兒發展有更大的價值。

小組合作反思緊緊圍繞“該不該拿小螞蟻做實驗”這一問題展開,中心突出,研討較深入,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並表達出充分的理由,形成鮮明的兩種對立觀點:一方認爲只有親身實踐,幼兒的認識才會更深刻,所以應該讓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小螞蟻探究。另一方則認爲,不能因爲幼兒對什麼感興趣就對其進行探索、實驗,否則會有很多小動物喪生或殘疾。通過深入探討,大家最後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應支持幼兒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探究,但在必要情況下,教師應在之前做一定的價值判斷,並對探究內容做一定篩選。不僅有聚焦的問題,又有交鋒的過程,最後又形成一致的認識。這是一個觀點碰撞及同伴互助的過程,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和研討。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設計:

在“你變我變的”主題中,幼兒從身邊的事物中找變化的東西,圓圈可以變化成鍾、花朵、烏龜、小動物的頭等,一些廢舊的物品經過手的加工,可以變成許多有趣、新奇的東西,他們對自然界神奇的變化萌發了興趣。《神奇的小火車》充滿神奇、變化、詼諧的情節,讓孩子讀來有趣、有能引起他們的探究,因此本活動納入了這個主題。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中事物的神奇變化。

2、能主動關注周圍事物的變化過程。

活動準備:

1、自制背景圖及若干小圖片

2、幼兒收集有關動植物的變化過程的資料。

活動過程:

1、發現小火車的神奇。

——出示背景圖“小火車”,猜猜這是一列怎樣的火車。

——什麼是神奇?

——教師結合故事將角色“小核桃”演示插入火車,變出一隻“桃子”。

——原來這是一列神奇的小火車,它會變魔術。還有許多乘客想上火車,他們上車前和下車後相比會有那些變化呢?讓我們來聽聽故事“神奇的小火車”。

2、看看小火車會變什麼。

——完整欣賞故事一遍。誰是小火車的第一位乘客?它有什麼變化?爲什麼小桃核下車後會變成大桃子呢?你知道其中的祕密嗎?

——接着誰又上了車?它發生了什麼變化?下車的雞蛋爲什麼會變成毛茸茸、溼漉漉的小雞呢?

——小青蟲們上了車,它又變成了什麼?(重點幫助幼兒理解青蟲變成蝴蝶的過程)

——小男孩上了車,走下一位大鬍子叔叔,他是誰呢?

——原來大鬍子叔叔是小男孩變的,他喜歡這樣變嗎?那可怎麼辦呢?

——這真是一輛神奇的小火車,它能讓許多“乘客”上車後發生變化。往前開能長大,往後開就還原。

在我們周圍許多東西都在變,有的變化很快、很明顯,而有的東西是漸漸地變化的。

3、讓他們坐上小火車。

——嗚。。。。。嗚!藍色的神奇的小火車又開動起來了。你想讓誰坐上小火車?小火車會把它變成什麼?

——鼓勵幼兒講講日常生活中看到的漸變過程,如:月亮圓缺,花兒開放、種子發芽等。

4、延伸活動:鼓勵幼兒今後在生活中仔細尋找事物的變化,獲得更多的表現。

大班語言教案:貪吃的小貓(下)

一、活動背景:

分享閱讀作爲專門爲孩子設計的圖書,能引起幼兒較大的閱讀、編故事的興趣,當分享閱讀的幼兒將自己所編的故事用各種形式如繪畫、粘貼等製作成自己的圖書的時候,孩子的成就感充分得到了提高,自信感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二、設計思路:

瑞吉歐提出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皮亞傑有“知識的產生有賴於幼兒對材料的操作和擺弄”。這觀點自制圖書活動中充分體現了這種理念,強調幼兒主動參與,自己動手製作自己的圖書。在孩子已經有了創編故事的基礎上,都會有一個強烈的願望,把它變成圖書。《綱要》中也指出應:“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開展了這次活動。

三、活動目標:

(一)能理解和初步運用自制圖書的基本要素,能與其他人進行分工合作。

(二)能用較連貫的語言大膽表述自己續編的故事。

(三)能進行自我評價,並能較客觀地評價他人作品。

四、活動準備:

(一)物質準備

1、學具:自制圖書自評表、圖書內容表、水彩筆、繪畫紙

2、教具:自制圖書評價表

(二)前期經驗:根據讀本已創編故事

五、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討論,切入主題

1、教師用一本書直接切入:“今天我們要製作圖書。”

2、教師:“一本好的圖書應當具備那些要素?

3、觀察自評表,討論圖書要素的條件

(二)教師出示自制圖書自評表,請幼兒說出想要製作一本好的圖書,這些圖書的要素應該達到什麼條件?

(三)分組商量,將故事融入圖書,填寫圖書內容表。

1、組織幼兒按編故事的小組分組,討論上一次根據《貪吃的小貓》所編的故事該怎樣編成小書,將故事內容融入圖書,成爲圖書的一部分,填寫圖書內容表,商量圖書每一頁的內容是什麼?

2、小組共同協商分工合作。

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方式,進行分工,將封面、第一頁、第二頁、第三頁具體分工,防止出現搶着繪製封面、第一頁的情況,並將商量結果顯示在圖書內容表上,分工後接下來的頁數按照繪製的速度來分配。

(四)分工合作,繪製小書,並進行自評。

每一組按照自己的分工開始繪製圖書,教師將自評表發下,讓幼兒在繪製的過程中進行對照,並在結束後進行自評。

(五)共同分享,閱讀自制圖書

教師和幼兒一起閱讀幼兒合作繪製的圖書,分享孩子的閱讀樂趣。請每一組派一個代表上臺講述自己組的故事。教師出示自制圖書互評表,小組之間互相評價。

六、活動延伸

1、活動後,教師和幼兒將圖書裝訂好,並將文字進行補充。

2、在圖書後面附一張紅花表格,放在閱讀角,幼兒閱讀後,喜歡就畫上一朵紅花。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一、動作建議

●A段:1 -12小節 在胸前兩次手再到右側轉動兩次手腕;

13-15小節 拍擊自己胸口;

16小節 在歌詞“酸”字的地方雙手在胸前向前推出;

間奏: 雙手在胸前做火車咕嚕轉動作

●B段:17-18小節 雙手在嘴吧旁邊做吃東西動作兩拍一次;

19小節 雙手在耳朵兩側做轉手腕動作兩拍一次;

20-21小節 歌詞“應當”動作一一雙手在胸前做一拍一次;

歌詞“不應當”動作一—雙手由胸前向外推出一拍一次。

●遊戲玩法建議

1、A段部分:領頭人做動作在圈外隨樂走動找朋友,其它幼兒坐在圈上邊唱邊學相應的動作。

2、間奏部分:玩追逃遊戲,先搶到椅子爲贏,沒有搶到椅子的幼兒進入圈中做小狐狸。

3、B段部分:玩逗狐狸遊戲,沒搶到椅子的幼兒做狐狸,其它幼兒做逗狐狸的人。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練習手腕轉動的動作;在酸字的地方拍擊朋友的肩膀;合拍的念兒歌及做動作。

2、現A段拍手、轉手腕的動作模式,嘗試替換A段拍手的動作。

3、膽的大聲表現呼應片段;正確的對待輸贏;積極的分享解決問題的策略。

【活動過程】

1、學狐狸跳舞,完整感知音樂。

(l)跟狐狸跳舞,學做動作。

(2)澄清動作,理解歌詞。

(3)觀察變化,創編動作。

2、逗逗小狐狸,創編B段動怍。

(l)創編逗狐狸動作。

(2)分角色表演B段。

3、玩領頭人遊戲,感知遊戲模式。

(l)教師做狐狸,示範遊戲玩法。

(2)幼兒做狐狸,熟悉遊戲規則。

4、增加領頭人任務,替換動作。

5、討論:有什麼辦法讓狐狸吃到葡萄呢?

三、友情提示

1、在幼兒遊戲熟悉了音樂和玩法後,教師可以逐步讓幼兒替換動作。如:先替換一個動作,把A段的拍手的動作替換成狐狸走路的動作,再替換兩個動作……這樣逐步替換,直到幼兒可能把原來預設的動作根據歌詞內容全部替換掉,變成孩子自己的作品。

2、活動延伸:可讓幼兒在活動後將自己想到的幫狐狸摘葡萄方法畫下來跟朋友分享。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知傻小熊熱情、講信用的形象。

2、通過看圖講述和討論活動,豐富相關詞彙,增長種植蘿蔔的經驗。

3、積極參與講述和討論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學掛圖:《傻小熊種蘿蔔》。

2、語言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出示蘿蔔圖片(只出示上面的葉子,下面的蘿蔔遮住)。

1、師:你看到了什麼?它們是長得什麼樣子的?(請幼兒用語言、動作來表現)我們一起用動作來把它表現出來。請你猜猜裏面種的是什麼?誰種的?

2、師:現在我們一起到圖片中中去尋找答案。

(二)逐頁看圖講述,理解故事的主要情節。

教師逐個出示圖片,引導幼兒分段理解故事內容。

(1)出示圖片3,師:小熊拾到一包種子,它做了什麼?(……講述到在風中搖擺着綠色的小腦袋)師:我們一起來學學“撒”的動作。

師:種子撒在地裏之後,這些小苗又是怎麼長出來的呢?我們來一起學着小苗鑽出來的樣子鑽一鑽。(豐富詞彙:嫩嫩的)教師:小熊知道自己種的是什麼種子嗎?(不知道)你從哪裏看出來的?(撓頭、頭上有問號……)

(2)出示圖片三(講到原來我種了這麼一大片蘿蔔啊)。

師:現在小熊知道那是什麼種子嗎?什麼種子呀?誰告訴他的呢?多久能吃到蘿蔔了呢?

師:小熊知道自己種了一大片蘿蔔之後,它的心情怎麼樣?你從哪裏看出來的?那它接下來會怎麼做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3)出示圖片四(講到請朋友兩個月後來吃蘿蔔)。

師:小熊在做什麼?你覺得它會在信裏寫些什麼呢?(感知小熊熱情的性格)

(4)出示圖片五(講到說話得算數啊)。

師:兩個月過去了,小熊現在心情怎麼樣?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它爲什麼很着急?(教師講述故事)它是怎麼想的?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小熊是一隻怎麼樣子的小熊呀?(守信用)教師:你有什麼好辦法來幫助小熊兌現對朋友的承諾嗎?

師:我們一起來看看小熊是怎麼做的?

(5)出示圖片六(講到系在了蘿蔔的葉子上)。

(講述故事)師:小熊把這些蘿蔔乾什麼了呢?你們覺得這個方法好嗎?好在哪裏?爲什麼好?(不是它自己中出來的)師:我們小朋友都說得很有道理,那我們來看看小熊的朋友們看到這些蘿蔔會有些什麼反應?

(6)出示圖片七(講到……都笑了)。

師:它的朋友們看到這些蘿蔔怎麼樣呀?爲什麼笑了?小熊的蘿蔔地裏一個蘿蔔真都沒有長出來嗎?

師:那小熊種的蘿蔔在哪裏?(請個別幼兒講述)教師小結:大家知道蘿蔔應該長在泥土裏的,覺得小熊很傻,都笑了。

(7)出示圖片八(講到蘿蔔原來是長在地下的啊),教師:小動物們在幹什麼?

師:這時小熊才知道原來蘿蔔的果實是長在泥土裏的。

師:小熊看到大蘿蔔說了句什麼話?

教師:想一想,小熊看到這麼多的蘿蔔,它的心裏感覺怎麼樣?

啓發幼兒運用“開心、高興、喜歡、驚奇、快樂、興奮、驚訝”等詞彙,表達小熊的心情。

(三)看圖完整欣賞故事。

教師按故事情節完整地講述故事。

(四)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討論對故事中小熊的看法。

1、師:你喜歡小熊嗎?爲什麼?

2、教師小結:小熊勤勞、熱情、講信用是好的,我們要向它學習,但是,小熊遇到不明白的事情,不知道向別人請教,還做出了可笑的事情,這一點可不能向它學習。傻小熊只要勤學習、多請教,就一定能變成一隻聰明的小熊。

(五)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

師:看圖說說,傻小熊種了什麼?哪些蔬菜是長在地下的?(出示圖片土豆、番薯、洋蔥、花生……)

師:小朋友,你還認識哪些植物?它們生長在哪裏?

活動延伸

1、區域活動:在科學區中提供生長在不同地方的植物,讓幼兒進行分類,匹配活動,如水裏有藕、菱角、地下有蘿蔔、紅薯、土豆、花生、地上有青菜、包菜、大蒜,藤架上有絲瓜、黃瓜、西紅柿等。

2、家園共育: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種植物發那個面的圖片或圖書資料,帶到幼兒園來和同伴一起分享。

資料附錄

童話:傻小熊種蘿蔔

小傻熊拾到一包種子,他把種子撒在門前的空地上,一場春雨過後,嫩嫩的小苗鑽出來,在風中搖擺着綠色的小腦袋。

有一天,小狐狸從小傻熊門前經過,他羨慕地說:“小傻熊,你有一個好大的蘿蔔園呀,兩個月以後,你就有吃不完的蘿蔔啦!”小傻熊真開心:原來,我種了這麼一大片蘿蔔呀,小傻熊給每一個朋友寫了一封信,告訴他們自己有一個蘿蔔園,請他們兩個月後來吃蘿蔔。

兩個月過去了,小傻熊的蘿蔔園裏連一個蘿蔔也沒長出來。小傻熊急壞了,怎麼能說話不算數呀?小傻熊跑到蔬菜店,買回一大堆蘿蔔,有紅蘿蔔、白蘿蔔、胡蘿蔔,然後一個一個地用細線系在蘿蔔的葉子上。

朋友們來了,看着那花花綠綠的蘿蔔園,都笑了。朋友們一起拔蘿蔔,從地下拔出那麼多白白胖胖的蘿蔔,就像一羣胖娃娃。

小傻熊又驚訝又歡喜:啊,蘿蔔原來是長在地下呀!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受兒童詩的意境和韻律。

2.理解詩歌內容,嘗試有感情地朗誦詩歌。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中各種樹的貼紙。

2.掛圖《假如我是一棵樹》。

3.音樂磁帶或CD(見下班上冊)。

活動過程

一、欣賞兒童詩,感受詩的意境。

1、出示掛圖,引出主題。

教師:我們來看一看,畫上有說明?(引導幼兒大膽講述。)教師:老師帶來了一首詩,說的就是畫上的景色,請大家來聽一聽。

2、教師配樂朗誦詩歌,幼兒欣賞。

教師:你們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二、理解與朗誦詩歌。

1、再次欣賞詩歌。

教師: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聽到你喜歡的詩句,就用自己喜歡的動作告訴老師。(在優美的背景音樂中,教師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幼兒用動作表示自己喜歡的詩句。)2、分段理解、老師詩歌。

教師:你喜歡歌裏的哪棵樹?詩歌裏是怎麼說它的?(引導幼兒回憶詩歌內容,理解詩句,再一起學一學優美的詩句。)教師:我們一起來朗誦這一段詩歌。(幼兒跟着教師一起有感情地朗誦。)用同樣的方法來理解、朗誦詩歌的其它段落

3、完整朗誦。

教師:我們在音樂的伴奏下,完整的來朗誦詩歌,一定會更好聽!(播放背景音樂,幼兒完整朗誦詩歌,教師視情況提示或帶誦。)

三、表演朗誦詩歌。

教師:你喜歡詩歌裏的那棵樹?請你跟同樣喜歡這棵樹的好朋友站在一起。(喜歡相同樹的幼兒站在一起,可在自己和同伴的身上貼上相應的貼紙。)教師:你喜歡哪棵樹,就朗誦詩歌哪一段。可以用身體動作來表演,一定會更優美、更有意思的!(播放背景音樂,幼兒分角色朗誦,可以適當加些動作表演。)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 傾聽音樂,嘗試隨樂表演故事《三隻小豬》的基本情節--蓋房準備、房子建造、大灰狼來了。

2. 在蓋磚房子動作的基礎上,嘗試探索蓋木房子和草房子的動作。

3. 在"大灰狼來了"的情境中,根據不同的小豬角色做出相應的動作反應。

4. 嘗試仿編歌詞,樂意說說歌曲意思。

5. 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已聽過《三隻小豬》的故事。

2.物質準備:《三隻小豬》音樂。

活動過程:

一、 故事引入,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教師:小朋友,你們都有聽過《三隻小豬》的故事吧,那最厲害的是哪一隻豬呀 ? 豬老三是怎樣蓋房子呢? 今天我們來學學吧。

二、初步感受樂曲,跟隨音樂表現"豬老三蓋房子"的動作。

1.完整傾聽音樂一遍,學習打地基、搬磚頭的基本動作 提問:小豬蓋房子,用了哪些動作,怎麼做?

2.再次傾聽,並隨音樂做動作。

提問:剛纔豬老三造了四個房間,哪四個房間?

3.再次傾聽音樂,引導幼兒說說蓋一個房間需要搭幾個磚頭。

4.師幼扮演小豬蓋房子的角色,嘗試用打地基、搬磚頭等 動作表現音樂中小豬蓋房子的故事情節。

三、嘗試創編"豬老大和豬老二蓋房子"的動作, 隨音樂表現"小豬 蓋房子"的故事情節。

1.啓發幼兒依據木房子嘗試自編蓋房子的動作教師:豬老三的房子是一塊磚一塊磚的往上疊,那豬老二的木 板房子,怎麼疊呢?

2.隨音樂表現"豬老二蓋房子"的故事情節。

3.啓發幼兒依據草房子嘗試自編蓋房子的動作。

教師:豬老二的房子是一塊一塊的木板往上疊,那豬老大的草 房子,怎麼疊呢?

4.隨音樂表現"豬老大蓋房子"的故事情節。

5.隨音樂完整玩"小豬蓋房子"的遊戲。

四、循環遊戲教師:磚頭房子蓋得太結實了,大灰狼沒轍了,看來只能換個地方去抓小豬了。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小舞臺表演中可以繼續鞏固這個遊戲,也可以根據角色來進行童話劇表演。

活動反思:

《三隻小豬》是孩子們非常熟悉並喜愛的故事,《三隻小豬》的音樂給孩子們展現的就是故事的情節。音樂節奏鮮明,詼諧有趣,十分符合孩子們的欣賞口味。

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夠情緒高漲地參與到活動中去。在蓋房子的活動中,孩子們通過感受和遊戲,懂得了做任何事情不能怕吃苦,不能偷懶。我發現教師的投入在活動中十分重要,教師模仿小豬動作不能忸怩作態,要把自己看成是一隻小豬,和孩子們一樣遊戲,帶動和感染孩子,有的`幼兒不善於或不敢表現,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由於這一音樂活動是以比較開放的活動形式出現,很多時候是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來進行表現,所以教師的應變能力很重要,要能跟得上孩子們的思路,並儘可能地走在孩子的前面,支持他們在活動中的表現,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教師在活動中應注意提升幼兒的表現力,及時地肯定和鼓勵幼兒做出來的動作,同時規範幼兒在遊戲中的動作節奏。

本節課的教材強調學生在音樂中的體驗,這包括形象體驗、肢體體驗、情感體驗等多方面,而作爲欣賞課,教師的教與學生學的過程與結果其實就是聆聽時的體驗、聆聽後的感悟。其教學目標都圍繞“聽”展開,如何聽、聽的結果如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把握好重點,確保以音樂爲主線,用聽、唱、演等形式開展,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一年級學生音樂表演技能積累較少,能力有限,同時也缺少創編表演經驗,還不能在短時間內創編出一個比較完整節目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因根據學生學習情況,引導學生欣賞學習表演,鼓勵學生創設情境表演,並進行層次的設計,讓學生由易到難。

小百科:豬是一種脊椎動物、哺乳動物、家畜,也是古雜食類哺乳動物,主要分爲家豬和野豬。當前人們認爲豬是豬科動物的簡稱。豬依據品種的不同,體貌特徵也各不相同;通常以耳大,頭長,四肢短小,鼻直,身體肥壯,腰背窄爲主要形體特徵。毛髮較粗硬,毛皮顏色通常爲白色、粉色、黑色、棕色和花色。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一、教學內容方面

《手指歌》是一節的語言活動課,根據最近發現我們班有些孩子愛啃手指頭,我趁着這節課給孩子加了一個教學目標,制定的教學目標如下:

1.感知每隻手有五個手指,喜歡用手指做遊戲。

2.能一邊念兒歌一邊作相應的手指動作。

3.知道我們的小手很能幹,我們應該保護我們的小手。

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孩子知道小手對我們很重要,我們要保護我們的小手,並知道一些保護小手的方法。難點是教會小朋友手指歌,能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

在上課內容上,我設計了情境導入:認識自己的小手,教授孩子小手的重要性及保護好自己的小手,手指遊戲:《手指歌》三個環節,三個環節緊密相連環環相扣。

二、教學過程方面

首先讓寶寶唱以前學過的兒歌《小手拍拍》,這樣讓孩子知道手上有五個手指頭,教孩子認識五個手指頭,告訴孩子小手重要性及如何保護好自己的小手。教兒歌《手指歌》時先教會小朋友歌詞,再教小朋友學唱兒歌,最後加上動作來邊做動作邊唱。最後多加練習,活動結束!

以上就是這節課的活動流程,教授環節上自認爲沒有大的疏漏,教學目標也大體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有幾處設計不合理的地方,在進行完《拍拍小手》的兒歌后,小手都藏起來了,接着又讓孩子拿出手來數一下自己的手指頭有幾個,感覺有點不合理,可以將《拍拍小手》略作修改,最後一句改爲,把我的小手放腿上。這樣在進行下面的活動感覺更合理一些。在認識五個手指頭的時候,小朋友對五個手指名字一點也不瞭解,在課前就應該做些鋪墊工作。

三、教學策略方面

這節課完成了教學目標,經過一段時間堅持寫反思,也總結了一些課堂應該注意的地方,在這節課當中有所應用,我在課前設置了重難點,講時間主要集中於此處,做到重點多講,難點仔細講。各個環節時間分配還算可以!所以以後上課教案一定要寫好重難點,將時間多用於此!孩子自己探索的環節不是很多,我應該加入一些孩子探索的地方,我們的小手真能幹!這個地方就可以讓孩子自己說說我們的小手有多麼能幹,都會幹什麼。最後活動結束時,過渡也不是很自然,以後應該多看優秀教師的教案,多學習。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9

《綱要》指出:"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數字來源於生活,運用於生活。認識數字並理解其意義是爲以後學習好科學打好基礎。這節注重從感知入手,從具體到抽象,從易到難,通過豐富多彩的遊戲貫穿全部過程。

活動目的:

1、引導幼兒在遊戲活動中感知5以內的數量,能按數取物。

2、培養幼兒具有初步的分類能力。

3、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4、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透明的袋子若干個(貼有2-5的圓點);

紅、橙、藍、綠、紫,五種顏色的糖果;

貼絨動物卡片;

貨價4個;

活動過程:

1、小豬的"旺旺食品店"要開業了,激發幼兒的興趣。

"我是隻快樂的小胖豬,下午我的糖果店"要開業了,我一個人忙不過來,瞧,我的好朋友都來幫忙了。"看看是誰來了?是幾隻?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鞏固認識數字4)(實物和數字進行匹配)一跳一跳是誰來了?(袋鼠)請幼兒數數有幾隻?(認識數字5)袋鼠和小老鼠都來幫我的忙,我要拿我的糖來招待他們,看看這兩袋塘哪一袋是給老鼠的,哪一袋是給袋鼠的?(初步幫助幼兒進行實物和實物進行匹配。

"小動物們說要幫助小豬包裝糖,小朋友願意一起來幫助小豬嗎?

2、幫助小豬裝糖:

(1)第一次操作,請小朋友看着標記進行包裝糖果。(幼兒操作)第一次操作完後,讓兩個小朋友講自己是如何包裝的,爲什麼要這樣包裝?(引導幼兒要看顏色標記和數字進行包裝)

(2)第二次操作,老師交代清楚要求:看顏色標記和數字進行包,請包好的幼兒給檢驗員檢查,檢查的時候說說:我裝了幾個什麼顏色的糖。對於包對的幼兒進行獎五角星。(請包裝好的幼兒去包6-9的數字)

3、幫助小豬將糖果按貨架上的標記歸類擺放好。(難點)小朋友都幫小豬裝好了糖果,現在小豬請小朋友,把你們裝好的糖去放到貨假上,請小朋友看清楚,貨假上的標記進行分類擺放。小朋友都放好了,現在我們一起來檢查一下是否放對了,請個別幼兒上來檢查。

4、遊戲:抓糖果"小朋友幫助小豬把糖歸類擺得這麼整齊,小豬說謝謝小朋友,它請你們吃糖,每個小朋友可以去抓一把糖,把抓到的糖數給後面的老師聽,如果你數對了,那你抓的糖就是屬於老師的了。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是想通過用簡單易懂的方法教會幼兒感知5以內的數數,進一步幫助幼兒對1-5數字的理解,同時也給孩子獨立動手操作練習的機會。但這節課下來也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在課堂中沒有靈活準確運用量詞,自己對數學語言組織還有所欠缺,自己的語言有點零亂,囉嗦,也沒有激情的教學語言,這些都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改進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