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園教案(通用10篇)

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園教案(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作爲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園教案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園教案(通用10篇)

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園教案 篇1

設計意圖:春天來了,池塘裏遊淶游去的小蝌蚪成了幼兒的最愛,他們關注着小蝌蚪的變化,伴隨着小蝌蚪的變化我給孩子們講述了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故事中小蝌蚪們一會兒游到東一會兒游到西的動態變化使我想到,在體育活動《小蝌蚪找媽媽》中有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的教學目標,原來的活動方法是先念一段兒歌然後向指定方向跑,教學中幼兒常出現機械應付的現象,易失去活動的耐心和興趣,我想如果我能用這個故事情節貫穿活動的始終,把故事作爲一種隱蔽性的環境,掩蓋教學目標,那麼將會增加活動的樂趣,調動幼兒的活動的興趣,使孩子們積極的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這樣既符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又滿足了一定的活動量。

教學目標:1、教幼兒練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跑,鍛鍊幼兒腿部肌肉力量。

2、培養幼兒愛媽媽的情感。

教學準備:1、知識準備:熟悉《小蝌蚪找媽媽》,教師和幼兒扮小蝌蚪。

2、配班老師在場不同方位扮演(鴨、魚、龜、鵝、青蛙)媽媽。

3、幼兒胸飾(可正反翻轉)一面爲小蝌蚪,一面爲小青蛙。

4、音樂帶。教學過程:一、開始部分(教師和幼兒在場地中間蹲下作睡覺狀)(音樂聲中)春天來了,暖和的春風輕輕地吹着,陽光照着池塘裏的水,青蛙媽媽生的卵慢慢活動起來,變成了大腦袋,長尾巴的小蝌蚪,小蝌蚪們在水中游淶游去,十分快活。教師和小朋友在描述中慢慢甦醒,隨音樂在水中自由自在遊淶游去,

活動身體。〔評:教師以角色身份帶領着幼兒不受限制的自由活動,做遊戲前的準備活動〕

中間部分

1、老師:聽,什麼聲音?咦,小夥伴們,我們的媽媽在哪兒呢?讓我們一起去問鴨媽媽吧!

2、小蝌蚪們游到鴨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鴨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鴨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兩隻大眼睛,嘴巴又寬又大。好孩子,去問魚媽媽吧!

3、蝌蚪們游到魚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魚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魚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烏龜媽媽吧!小蝌蚪:謝謝您,魚媽媽,再見!

4、蝌蚪們游到烏龜媽媽那兒小蝌蚪問:烏龜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烏龜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肚皮是白的。好孩子,你們到前面去問一下鵝媽媽吧!小蝌蚪:謝謝您,烏龜媽媽,再見!

5、蝌蚪們游到鵝媽媽那兒小蝌蚪問:鵝媽媽,您好!您看見我們的媽媽了嗎?她在哪裏?鵝媽媽答:看見過,你們的媽媽穿着綠衣裳,唱起歌來“呱、呱、呱”,走起路來一蹦一跳,好孩子,你們快去找她吧!

6、小蝌蚪繼續遊,青蛙媽媽來了。小蝌蚪:啊!我們找到媽媽啦!

結束部分(小蝌蚪們翻出小青蛙胸飾)

1、(音樂歌曲小青蛙)小青蛙們高興地圍着媽媽跳舞,做各種親熱的動作,跟着媽媽一邊呱呱叫,跟着媽媽一邊學蛙跳。

2、青蛙媽媽:孩子們,田裏的害蟲可多了,練好本領跟媽媽一起去捉害蟲吧!

3、青蛙們捉到害蟲後,高興地和媽媽一起聽着音樂自由舞蹈。自我評析:小班幼兒的模仿性強,喜歡別人做什麼自己也跟着做什麼,適合開展集體性的遊戲,根據幼兒的這個特點教師也和幼兒一起扮演着同樣的角色,以角色的身份帶領幼兒活動,以角色的情緒影響着幼兒情緒,使幼兒自然而然的跟着活動,活動的情節性既主動的迎合幼兒又不失教學目標,活動中有一定的運動量,強度適合小班,整個活動中幼兒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情緒參與遊戲,遊戲中的音樂使得孩子們更加投入,也使遊戲增添了一份吸引力。遊戲中的對話既鍛鍊了幼兒的語言又培養了幼兒自覺使用禮貌語言的良好習慣。

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觀察瞭解青蛙的成長過程。

2、知道青蛙吃害蟲,要保護青蛙。

3、培養愛護動物的情感。

活動準備:

《小蝌蚪找媽媽》視頻、魔術圖片、小卡片、小蝌蚪頭飾、《小蝌蚪找媽媽》歌曲。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

"黑腦袋圓溜溜,一條尾巴拖後頭。東遊游來西遊遊,好像許多黑豆豆。"小朋友,你們能猜出我是誰嗎?對啦,我的名字叫小蝌蚪,別看我長得挺可愛,其實我是個很可憐的孩子,媽媽一生下我就去了別的地方,我都長出小尾巴了還沒見過我的媽媽。你們想不想跟我一起去找媽媽呢?那就跟我走吧。

二、播放視頻,瞭解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1、觀看視頻,感受小蝌蚪找媽媽時的身體變化。

2、出示魔術圖片,引導幼兒描述小蝌蚪變青蛙的過程。

3、瞭解小蝌蚪和青蛙的生活環境。

三、發放卡片,幼兒動手操作。

1、幼兒按照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排序。

2、幼兒自主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四、音樂遊戲:"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圍成一圈跟在老師後面,根據歌詞自編動作。

五、小結:

小蝌蚪變成青蛙以後,經常幫農民伯伯捉田裏的害蟲,青蛙是我們的朋友,我們一定要保護它哦。

活動延伸:

1、春天到了,天氣逐漸轉暖,幼兒可在爸爸媽媽的陪同下去河邊觀察小蝌蚪。

2、幼兒自己在家養一些小蝌蚪,觀察小蝌蚪變青蛙的整個過程。

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園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 引導幼兒用多種形式來表現小蝌蚪的生長過程,感受春天的到來。

2. 能大膽、主動地參與活動,初步獲得合作的體驗。

3. 激發幼兒探索大自然的興趣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活動準備:

1. 帶幼兒去捉來小蝌蚪放到自然角,鼓勵幼兒觀察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2. 故事磁帶,動物的頭飾,各種白紙、皺紙、蠟光紙供幼兒選擇。

3. 油畫棒、顏料、蠟筆、毛筆等供幼兒選擇。

活動過程

1. 導入:暖和的春天來了,池塘裏的水融化了,池塘裏的水也越來越暖和了,小蝌蚪也出來活動了,今天它準備要去找它的媽媽,你們猜一猜,小蝌蚪的媽媽是誰?

2. 讓幼兒大膽地猜測。

3. 小蝌蚪的心裏比小朋友還要着急,它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媽媽。結果怎麼樣呢?我們一起來聽故事《小蝌蚪找媽媽》(播放“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磁帶)

4. 小組討論並交流:

春天裏小蝌蚪是什麼樣的?

小蝌蚪先找到了誰?

大魚怎麼說的?它們又找到了誰?

大烏龜怎麼說的?它們然後又找到了誰?

大白鵝怎麼說的?

它們最後找到了青蛙媽媽嗎?

青蛙媽媽是什麼樣的?

5. 請幼兒自由選擇頭飾,大膽地在集體面前分角色表演。

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園教案 篇4

活動名稱

小蝌蚪找媽媽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畫成6幅連環畫,表現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徵和主要情節。

2、引導幼兒用與物體相應的顏色作畫。

3、培養幼兒注意遠近、大小關係,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4、鼓勵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培養幼兒對美術的熱愛之情。

5、能展開豐富的想象,大膽自信地向同伴介紹自己的作品。

重點

根據故事情節的發展,畫成6幅連環畫。

難點

注意遠近、大小關係,合理安排畫面的能力。

活動準備

幼兒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鴨子、魚、烏龜、鵝、青蛙圖片,圖畫紙,油畫棒。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我們已經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今天我們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內容畫出來,每一段故事畫一張畫,連起來就叫連環畫,讓別人把幾張畫連起來看就知道是一個完整的故事。

2、引導幼兒觀察主要角色的特徵。

幼兒討論,故事裏都有哪些小動物。

出示動物圖片,請幼兒觀察。

3、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我們把故事分成6幅圖,在畫的右下角標上數字。

畫之前,請幼兒先想好如何構圖。

幼兒作畫,教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將主要角色畫在紙的中間,注意添畫與主題有關的事物,鼓勵幼兒大膽表現動物形象和設計畫面。

4、評價作品,結束活動。

鼓勵幼兒與鄰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賞並講述故事內容,選出畫的最好的作品進行表揚並讓幼兒介紹作畫經過。

活動反思:

這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情節深深吸引了幼兒。在故事中,通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曲折經歷,使幼兒瞭解到青蛙的生長變化過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瞭解連環畫的形式,會區分故事中不同的情節內容,知道其先後順序,製作成連環畫,並且在活動中培養幼兒相互合作的能力。

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園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認識“塘、腦”等14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教”,會寫“兩、就”等10個字,會寫“快活、哪裏”等8個詞語。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瞭解課文內容。

3.結合課文內容,藉助課文圖片,按順序說清楚蝌蚪成長的變化過程,能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4.通過分角色朗讀和講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重點】

藉助圖片、表示時間變化的句子、表示動作的詞語,瞭解課文內容,說清楚蝌蚪成長的過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動探索的精神。

教學難點】

瞭解小蝌蚪成長的過程,能看圖講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重點)

【教具準備】

課件(筆順動態演示朗讀音視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類型:出示圖片:

教師口述:

1.你認識上面的小動物嗎?(青蛙和小蝌蚪)你知道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嗎?(青蛙是小蝌蚪的媽媽)(板書:1小蝌蚪找媽媽)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我們都有自己的媽媽,小蝌蚪也不例外,可是,我們這篇課文裏的小蝌蚪找不到它們的媽媽了,這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讓我們就一起隨着小蝌蚪去找媽媽吧!

二、介紹作者

盛璐德:(1912~1985),女,上海市人。1956年,被評爲幼教一級教師、市優秀教師和市先進工作者,後被選爲長寧區第二、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靜安區第四、五、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952年,盛在自己班級試驗"認語教學法"引導幼兒認識環境,掌握語言。1953年,她先後開25節觀摩教學課,得到同行和專家的讚揚。

三、初讀感知

1.聽範讀。聽範讀,邊聽邊畫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讀音。

2.學生初讀。要求: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檢查初讀情況

(1)認讀生字

練讀詞語,讀生字,再組詞、識記。

(1)表演法識記:表演認讀“甩、捕、迎”,

(2)圖文結合法識字:利用小蝌蚪圖片認讀“腦、袋、灰”,利用魚圖片認讀“阿、姨”,利用烏龜圖片認讀“龜、寬”,利用青蛙圖片認讀“頂、披、鼓”。

出示帶生字的新詞,讓學生認讀。

池塘水塘頭腦電腦腦袋袋鼠灰色黑灰哇哇大哭教室教書捕撈捕捉歡迎迎接阿姨阿爸阿姨姨媽烏龜海龜披上披着打鼓敲鼓

(重點指導生字“腦”爲鼻音,後鼻音“塘迎”等。“捕”的聲母是b,

避免錯讀成pú;強調“披”的韻母是ī,避免錯讀成pēi;強調“迎、頂”的韻母是inɡ,發準後鼻韻母,讀準生字。)

(2)學習多音字:教(jiāo jiào)

練①讀句子,找發現。

老師經常教導我們要好好學習。

在這裏,“教”讀“jiào”,是“指導、訓誡”的意思;還有一個讀音是“jiāo”,是“傳授”的意思。組詞如下:

教jiāo(教學)(教書)(教課)

jiào(教師)(教室)(教育)

②讀一讀:

我的媽媽是位教師,在二中教學。

(3)識字遊戲

摘蘋果遊戲,看誰摘得多。(讀對一個,蘋果就被摘下。)

(4)理解詞語

練把詞語和意思連起來。

池塘直接或間接對人類有害的蟲類。

快活蓄水的坑,一般不大,也不太深。

害蟲高興,快樂。

(5)指名讀課文,檢查朗讀情況,看字音是否正確,句子是否通順。

4.看圖,瞭解圖意,初讀感知。

(1)出示掛圖,學生從左至右觀察,邊看邊想:這幾幅圖向我們講述了一件什麼事?

(2)利用掛圖出示,看圖說說:圖上畫了誰在幹什麼?看第一幅圖着重觀察小蝌蚪是什麼樣的?

看第二幅圖說說小蝌蚪遇見了誰?會說些什麼?它的身體有什麼變化?

用觀察第二幅圖的方法自己觀察三、四幅圖,自由說說圖意,適當進行想象,教師予以指導點撥。

(3)整體感知:

初讀課文,結合圖畫看看小蝌蚪是怎樣找媽媽的?

先遇見鯉魚——然後看見烏龜——最後看見了自己的媽媽青蛙。

【設計意圖:初讀感知,結合課文插圖,一目瞭然。先對課文內容大體把握,瞭解課文脈絡。】

四、學習“會寫字”

兩哪寬頂眼睛肚皮孩跳

1.學生字

(1)認讀含有會寫字的詞語,讀會寫字,觀察筆順,掌握結構、音序、部首,組詞,造句。

(2)多元識字

用熟字加一加的方法識記“睛、哪、肚”。如“睛”“目”加“青”就是“睛”。

用熟字減一減的方法識記“皮”:“披”減去提手旁就是“皮”。

用熟字換一換的方法識記“孩、跳”。如,“該”的言字旁換成子字旁就是“孩”。

運用形聲字識字的方法認識“頂”,如“頂”中頁字旁表意,“丁”表示讀音。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多元識字,交流不同的識記方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培養學生善於表達自我的能力和喜歡識字的興趣。】

2.指導書寫

(1)觀察生字書寫特點,交流。

(“寬”,上下結構,上窄下寬。 “哪頂眼睛孩跳”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肚”左右結構,左右等寬。)

(2)老師範寫,重點指導上下結構的字“寬”和左右結構的字“哪、頂、孩、跳”,學生練寫。

兩:第二筆豎、第三筆橫折鉤圍成的框稍大,前後兩組撇點前小後大,第二組的撇尖穿插到第一組的點的下方

哪:左窄右寬,每部分要緊湊,中部的橫折鉤和右部的橫撇彎鉤都不要向下寫太長,最後一筆懸針豎最長。

寬:寶蓋頭寫寬,首筆點在豎中線上。中間部分寫窄,下面部分是“見”,撇和豎彎鉤要寫舒展,略寬於寶蓋頭

頂:左窄右寬,左低右高;“丁”的橫和豎鉤都不要寫太長,“頁”的豎在豎中線上。

眼:“目”要寫得細長些,比右邊稍短。

睛:左窄右寬,“青”的第四筆長橫從橫中線起筆,第五筆豎在豎中線上。

肚:左窄右寬,月字旁寫得窄長,“土”的短橫在橫中線上,豎跟月字旁相比要起筆高收筆早。

皮:第二筆長撇斜度要小,第三筆豎在豎中線上,“又”的橫撇要橫短撇長,捺舒展。

孩:左窄右寬,“子”末筆橫變提,斜度大,“亥”第三筆是撇折,撇折經中心點在橫中線下側向右折。

跳:左窄右寬,“兆”的撇斜度小,沿豎中線右側往下,撇尖穿插到足字旁的下方。

練學生練寫,教師巡視指導。投影展示書寫正確、美觀的字詞,相互借鑑。和課本對照,及時改正。

五、分類積累,練習表達

1.自由讀課文,畫出文中有新鮮感的詞語,分類整理並摘抄積累:

(1)表示動作的詞:蹲着披着露着鼓着甩着

(2)表示蝌蚪外形的詞語: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長長的尾巴

(3)表示青蛙外形的詞語:碧綠的'衣裳雪白的肚皮大眼睛;

2.練習運用:練習用“披着露着甩着鼓着”說話。

(1)小蝌蚪(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2)青蛙媽媽(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

【設計意圖:讓學生畫出詞語,讓學生初步積累這些詞語,鼓勵學生理解這些詞語並學習運用,增強學生積累字詞的能力。】

六、課堂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自主學習了生字新詞,讀通課文,解決了閱讀障礙。積累了很多識字方法,學會了正確書寫生字,理解詞語並會恰當地運用詞語。

七、當堂檢測

八、課後作業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背誦課文。(重點)

2.能通過學習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3.明白從小就要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難點)

教學過程】

一、課前導入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和課文進行了親密接觸。這節課,我們要深入瞭解課文。現在就讓我們走進課文,看看小蝌蚪是怎樣找到媽媽的?

2.出示本課時教學目標。

【設計意圖:運用提出核心問題的方法來導入本課,起到了提綱挈領的作用,使學生明確了本課時的學習任務。】

二、品讀釋疑

1.自由讀文,用“ ”畫出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都遇到了誰,說了想什麼?

學生自主讀文,畫出相關語句。

思考問題,小組交流。

代表發言,彙報展示如下:

(1)他們看見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就迎上去,問:“鯉魚阿姨,我們的媽媽在哪裏?”

從“迎”字看出了什麼?(板書:迎鯉魚)

(“迎”字可以看出小蝌蚪想急切見到媽媽的心情。從小蝌蚪稱鯉魚爲阿姨,可以看出小蝌蚪非常的懂禮貌。)

鯉魚阿姨是怎麼說的?

出示:“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到那邊去找吧!”

從鯉魚阿姨那裏,小蝌蚪知道,他們的媽媽的外形特點是?(四條腿,寬嘴巴)

(2)他們看見一隻烏龜擺動着四條腿在水裏遊。小蝌蚪連忙追上去叫:“媽媽,媽媽!”

烏龜笑着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裳。你們到那邊去找吧!”

“連忙追上去”說明什麼?(“連忙追上去”說明小蝌蚪找媽媽的心情很急切。)(板書:追烏龜)

從烏龜那裏,小蝌蚪瞭解到自己的媽媽的外形特點是?(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裳。)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都遇到了誰?(鯉魚、烏龜)

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還會遇到誰?請展開想象寫一寫。

預設:鴨媽媽帶着孩子游過來,小蝌蚪迎上去問:“鴨媽媽,鴨媽媽,您知道我們的媽媽在哪裏嗎?”鴨媽媽說:“你們的媽媽在荷花旁邊,你們快去找吧!”

“謝謝您,鴨媽媽!”小蝌蚪高高興興地向前游去。

最後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找到了)

朗讀指導:讀小蝌蚪找媽媽過程中的急切心情。

(3)“小蝌蚪游過去,叫着:“媽媽,媽媽!”青蛙媽媽低頭一看,笑着說:“好孩子,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快跳上來吧!”他們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葉上。”

從這段對話中你能體會到小青蛙的什麼心情?

(“游過去、叫着”可以看出小蝌蚪找到媽媽後的愉快心情。“笑着說”突出了青蛙媽媽對小蝌蚪的喜愛之情。)(板書:遊青蛙)

朗讀指導:朗讀時語速稍快,語調高昂,讀出小蝌蚪見到媽媽後歡快的心情。

2.自由讀1—6自然段,用“ ”畫出描寫小蝌蚪變化的詞句。

(1)“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這時的小蝌蚪樣子是?(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長長的尾巴)。

後來小蝌蚪的身體發生了什麼變化?

先長出兩條後腿,然後長出兩條前腿,接着尾巴變短了,最後,變成了一隻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的青蛙。

(2)練一練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後腿),過了幾天,長出兩條(前腿),再過幾天,(尾巴)變短了,漸漸地,(尾巴)已經不見了。小蝌蚪長成了(青蛙)。

(板書: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尾巴不見了

(變成了青蛙))

【設計意圖:運用畫一畫的方法,從文中尋找信息,並在此基礎上抓住關鍵詞語,理解課文,並指導感情朗讀。訓練了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

三、課堂拓展

推薦閱讀《小蝌蚪》

聽兒歌《小蝌蚪》,做一做小蝌蚪在水裏游來游去的動作,試着把兒歌背下來。

四、總結課文主旨

本文是一篇童話,講了一羣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不知不覺變成了小青蛙,並跟着媽媽一起捉害蟲的故事,告訴了我們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蘊含了從小要學會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五、學習寫話方法

學一法:外形描寫

本文第一自然段是對青蛙的外形描寫。“大大的”寫出了腦袋的形狀,“黑灰色的”寫出了身子的顏色,“長長的”寫出了尾巴的樣子。這樣的外形描寫生動形象,讓小蝌蚪的形象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

舉一例: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很討人喜歡。它四肢靈活,行動敏捷。玲瓏的小面孔上,嵌着一對閃閃發光的小眼睛。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的好像搽過油。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總是往上翹着,顯得格外漂亮。

練一練:你喜歡什麼小動物?寫一寫它的外形。

示例:小白兔渾身雪白雪白的,像一個小雪球。它長着一對圓溜溜的眼睛,像白玉上嵌着兩顆紅寶石。它的耳朵很長,毛茸茸的,像兩個剝了皮的香蕉。它的嘴是三瓣的,紅紅的,像塗了口紅一樣,吃東西和呼吸時,嘴巴向三面咧開,露出粉紅色的牙牀。

六、課堂小結

文章以找媽媽爲線索,用故事的形式呈現了青蛙生長過程的科學知識,告訴了我們從小要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七、主題延伸

小朋友,你見過小蝌蚪和小青蛙嗎?用手中的筆畫一畫吧!

八、當堂檢測

九、課後作業

板書設計

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長出兩條前腿→尾巴變短了→尾巴不見了

(變成了青蛙)

小蝌蚪

找媽媽(迎)→ (追)→ (遊) →跟

鯉魚烏龜青蛙捉害蟲

課後反思

成功之處:

1.以興趣爲前提,讓學生自己主動積極地去讀書,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再輔助提一些讀書的具體要求,收到的效果非常明顯。孩子們通過自已的朗讀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都會興奮不已,這種自我激勵的效用是無限的。在獲得成功發現的同時,孩子們往往又會發現新的問題,培養了他們的探索與創新精神。

2.以讀悟情。

讀出感情是朗讀要求中的難點,而要讀出“情”必須先悟出情,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在朗讀指導中,我不拿自已的標準去要求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體會讀。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課時,有許多對話,如:當小蝌蚪錯把烏龜當成了媽媽時,烏龜笑着說了這樣一段話:“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到那邊去找吧。”孩子們在讀時出現了不同的爭議。有的孩子認爲應讀得慢一點,因爲他認爲烏龜是個慢性子,說話肯定速度很慢的。有的孩子認爲烏龜是一種溫和的動物,說話時親切一些,語氣要和藹一些,溫柔可親一些。這些體驗都反映了孩子們對文本的不同理解,而且也都是可以成立的,有什麼比獨特的情感體驗更寶貴的呢!

3.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讓學生自豪地說“我會讀”。

用激勵性的評價在學生心理上搭建展示的舞臺。

如在教學《小蝌蚪找媽媽》這課時,我運用了許多不同的評價語言“你讀得真不錯,讓我們覺得這些小蝌蚪真的很快活。”“聽了你的朗讀,我們真的感覺到這些小蝌蚪是那麼的着急。”“讀得真不錯,如果再稍稍響亮一些,就更完美了。”------這樣的評價語言並不是泛泛地一味表揚,而是表揚中指出不足,提出了希望,更好地激發了學生的朗讀熱情,使孩子心理上得到了展示,利於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不足之處:教師放的不夠,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這一點是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必須要改進的。

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園教案 篇6

教學資料:

這篇課文不但語言優美,並且畫面生動,教師引導學生首先掌握本課生字;然後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過去三個動詞在不一樣句子中的意思,並學會運用;最終教師引導學生弄清蝌蚪變成青蛙的生長過程,明白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教育學生從小保護有益動物。

教學目標:

一、基礎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讀寫生字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經過學習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3、經過學生課文增強學生對科學童話的學習興趣。

二、發展目標:

1、經過學習使學生明白從小就要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2、體驗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語感。

3、樹立環保意識,教育學生要保護有益的動物。

教學重點:

1、學習生字詞

2、瞭解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的變化。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教師指導學生區別迎上去、追上去和游過去的不一樣,體會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和準確性,培養語感。

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

教學準備:

蝌蚪、青蛙頭飾

教學過程:

一、趣味導課

1、猜謎語:身子像個小逗點,搖着一根小尾巴,長大吃蟲叫呱呱。(蝌蚪)(教師出示幻燈片1—2張)

2、談話引入

小蝌蚪的媽媽是誰爲什麼它要去找媽媽呢今日我們就一齊隨着小蝌蚪去找它的媽媽吧!

3、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同學們明白小蝌蚪去哪找媽媽嗎怎樣找的找到了沒有請你們帶着這些問題自由讀課文。

溫馨提示:

(1)自讀課文,發現不認識的生字圈起來。

(2)用自我喜歡的方式識記8個生字。

2、指導學生識記重點字和難點字(教師在巡視時發現各組同學普遍識記有困難的字)

3、教師課件出現本課要認的灰、迎、阿、姨、追、頂、披、鼓8個生字,檢查識字效果。(教師出示幻燈片第3張)

三、精讀領悟

1、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點:

(1)看課件,提問:小蝌蚪是什麼樣的他們遊的怎樣樣(教師出示幻燈片第4張)

(2)朗讀第一自然段。(指導讀出快活的語氣)(教師出示幻燈片第5張)

過渡:小蝌蚪雖然生活的很快活,可是沒有媽媽,總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麼。它們多麼期望也能和自我的媽媽生活在一齊呀!瞧,它們正商量着一齊去找媽媽呢。它們找啊找,最終找到了自我的媽媽,原先就是一隻可愛的大青蛙。教師出示閱讀提示:(1)小蝌蚪爲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的(2)最終小蝌蚪在哪兒找到媽媽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教師出示幻燈片第6張)

2、瞭解青蛙的外形特點

(1)看課件,提問:青蛙媽媽是什麼樣的(教師出示幻燈片第7—8張)

(2)引導學生歸納青蛙的外形特點。

師:假如你此刻是青蛙媽媽,你想來介紹一下自我嗎(生帶頭飾上臺彙報)

3、瞭解小蝌蚪長成青蛙的過程

①教師提問:小蝌蚪在長成青蛙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幾次變化,是怎樣變的呢請你們自由地小聲朗讀課文2~5自然段。讀完後,找出小蝌蚪身體發生變化的句子,用~~~~勾劃出來,並標上序號。

②小組交流

③團體彙報,教師把學生學習的情景用相機拍出來展示討論情景。

④演一演:請生扮演小蝌蚪,講講自我是怎樣樣長大的(帶頭飾上臺彙報)

4、學習課文2~5段(教師出示幻燈片第9—12張)

過渡:小蝌蚪歷盡艱辛找到了媽媽,其中多虧了誰的幫忙(鯉魚和烏龜)

①學習第2段

(1)引讀:小蝌蚪遊哇遊,正好看見這時,他們會有什麼想法

於是,就——迎上去,問

(2)爲什麼要迎上去看課件(教師出示幻燈片第9張)理解,再說一說。請生上臺表演。

(3)指導朗讀,讀出小蝌蚪主動熱情、有禮貌的語氣。(同桌互問互答,師生讀等)

(4)小蝌蚪從鯉魚媽媽那打聽到自我的媽媽長得有什麼特點

過渡:於是,小蝌蚪告別了鯉魚媽媽和小鯉魚,繼續尋找自我的媽媽。

②學習第3段

引讀:它們遊哇遊,看見了一隻連忙叫

(1)爲什麼小蝌蚪會把烏龜誤認成他們的媽媽表現出怎樣的心境(急切)

(2)你從哪些詞看出很急切(連忙、追上去)

(3)爲什麼不用迎上去而用追上去了生自由說。

(4)看課件(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0張)理解,再說一說。請生上臺表演。

指導朗讀,讀出急切的語氣。(分組輪讀,師生接讀等)

這一次,小蝌蚪可認錯了。可是他們不灰心,因爲他們又從烏龜那明白了媽媽樣貌的更多特點,除了四條腿,寬嘴巴,還有

過渡:於是,他們充滿了信心,繼續找媽媽,他們相信這一次必須能找着自我的媽媽。

③學習第4段(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1—12張)

(1)引讀:小蝌蚪遊啊遊,游到荷花旁邊,看見荷葉上蹲着一隻

嘿,這一次可要仔細看看,是不是像鯉魚媽媽和烏龜說的那樣,可別再認錯了。他們仔細一看,那隻大青蛙披着

(2)教師引讀課件12中的句子必須是自我的媽媽,於是就不慌不忙地游過去,十分肯定地叫道

(3)這時,小蝌蚪的心境怎樣再有感情地讀一讀。

(4)這一次,不用迎上去、追上去,而用游過去呢生自由說。

④小青蛙都在幹什麼呢從文中找出來讀一讀。(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3—14張)

教師小結:

(1)它們可真是人類的好朋友,是莊稼的保護神,讓我們帶着讚賞的語氣再去讀一讀吧。

(2)作者用詞準確,我們在寫作的時候也要向他學習,這樣才能把句子寫得準確形象又生動。我們也要向小蝌蚪學習,僅有不斷去發現,不斷去探究,堅持到底,終會有成功的一天。

(3)教師引讀:青蛙媽媽見到了自我的小寶寶也十分高興,笑着說

小青蛙聽到媽媽的召喚是怎樣做的齊讀第4段最終一句話(指導讀好蹬、跳、蹦,突出青蛙動作的敏捷),做動作讀一讀。

四、演演畫面(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5—20張)

教師請學生上臺看課件表演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其他同學讀課件中的句子配音。

(1)教師播放課件學生讀指名學生演小蝌蚪的的樣貌(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5—張)

(2)同學們讀得不錯,小朋友表演不錯,下頭誰能到前面,把小蝌蚪遇到鯉魚阿姨的情景表演給大家看(選出主角演員,配戴好頭飾,提醒演員迎上去的蝌蚪和鯉魚阿姨各自該站在什麼位置,該向什麼方向遊)(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6張)

(3)教師引導:小蝌蚪的身體在漸漸長大,它又去找媽媽,我們來看一看,烏龜是怎樣說的(過程同上,情景表演時提示演員追上去的蝌蚪和烏龜該站在什麼位置,各自向什麼方向遊。)(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7張)

(4)教師引語:在鯉魚阿姨和烏龜的幫忙下,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下頭來看第四自然段,聽教師讀這一自然段,請同學根據教師的朗讀上臺表演。(教師出示幻燈片第18—20張範讀)

教師小結:小蝌蚪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找到了媽媽,該多高興啊!如果你是小蝌蚪,你會對媽媽說些什麼把它找到媽媽後高興的心境表達出來。

五、分主角朗讀:教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小蝌蚪和媽媽的對話。

六、拓展延伸

教師指導學生用首先之後然後最終說話。(教師出示幻燈片第21張引導)

七、總結全文

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麼爲了讓我們的青蛙朋友生活地更舒適安全,我們應當做些什麼呢(教師出示幻燈片第22張)

八、課後作業(教師出示幻燈片第23張)

1、回家有感情地背誦自我喜歡的段落。

2、給爸爸媽媽講演故事。

板書設計: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變→青蛙

大腦袋→長了兩→長了兩→尾巴→不見

黑灰的身子條後腿條前腿變短尾巴

長尾巴↓↓↓

找媽媽→鯉魚→烏龜→大青蛙→捉害蟲

教學反思:

《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情節生動趣味,以對話爲主,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材料。在課後,反思自我的教學,當然還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但自我感覺也有成功的地方,就上我能充分利用教材特點,以讀爲本,課堂上充滿了朗朗書聲。

一、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

根據低年級孩子特有的年齡特點及他們愛思考,樂於探索新鮮事物的特點。我以興趣爲前提,讓學生主動進取地去讀書,去預習,去尋找問題的答案,再輔助提一些讀書的具體要求,收到的效果十分明顯。孩子們經過自已的朗讀找到了問題的答案,都會興奮不已,這種自我激勵的效用是無限的。在獲得成功發現的同時,孩子們往往又會發現新的問題,培養了他們的探索與創新精神。

二、以讀悟情。

讀出感情是朗讀要求中的難點,而要讀出情必須先悟出情,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講解代替。在朗讀指導中,我不拿自已的標準去要求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已去理解,去感悟,去體會讀。例如在學習《小蝌蚪找媽媽》這課時,有許多對話,如:當小蝌蚪錯把烏龜當成了媽媽時,烏龜笑着說了這樣一段話: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的媽媽四條腿,寬嘴巴,到那邊去找吧。孩子們在讀時出現了不一樣的爭議。有的孩子認爲應讀得慢一點,因爲他認爲烏龜是個慢性子,說話肯定速度很慢的。有的孩子認爲烏龜是一種溫和的動物,說話時親切一些,語氣要和藹一些,溫柔可親一些。有的孩子認爲這兒烏龜是笑着說的,他覺得小蝌蚪居然會把自我當成了他們的媽媽,有點好笑,但烏龜也肯定沒有嘲笑小蝌蚪的意思。這些讀書體驗都反映了孩子們對文本的不一樣理解,並且也都是能夠成立的,有什麼比獨特的情感體驗更寶貴的呢!

三、爲學生搭建展示的舞臺,讓學生在教師課件的引導下帶着頭飾表演讀

教師正視孩子們水平的差異,採取多鼓勵、少批評的原則,多一些欣賞的目光,少一些苛刻的指責,教師讓學生在個性展示讀中表演情景故事。

四、同座分主角朗讀,教師爲全班學生搭建朗讀展示的舞臺。

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多種形式爲學生創設朗讀的機會,讓他們享受成功的愉悅。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個別讀,分主角朗讀,這樣一來,讀中感悟、悟中活力,這些生動、活潑的形式都會令孩子興致盎然。

總之,教師僅有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憑藉教材的優勢,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才能爲學生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相信,只要我們在閱讀教學中用心去引導,孩子們必須會喜歡閱讀。

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設計背景

本班幼兒由大班和中班幼兒組成,幼兒們來班前不懂任何漢語話,也沒有任何語言環境,在這種情景下僅有在班裏能與漢語言接觸,所以我在班裏讓幼兒們多聽,多說。

活動目標

1、經過多種形式的看圖講述,激發幼兒大膽說漢語的興趣。

2、經過多便講述,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本事。

3、經過看圖講述,引導幼兒理解並記住小蝌蚪找媽媽的主要資料。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激發幼兒大膽說漢語的興趣,記住,理解故事資料,發展口語表的本事。

難點:記住故事資料。

活動準備

小蝌蚪找媽媽故事圖片

小蝌蚪找媽媽故事教學光盤,DVD機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以提問的方式導入課文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見過蝌蚪嗎?他的媽媽是誰?今日呀有一羣小蝌蚪找不到媽媽了,我們一齊看看是怎樣回事。

(二)基本環節

教師出示圖片一,請幼兒猜一猜,說一說上頭的資料,

用同樣的方法出示其它圖片讓幼兒大膽的說。

教師完整的,慢速把故事講一遍,放光盤再聽一遍。

教師根據故事資料向幼兒提出問題,並及時給於鼓勵。

教師請全體幼兒跟讀故事。

教師指圖,請全體幼兒飾演小蝌蚪,其他主角由教師擔任,一邊看圖,一邊講述,第二次替換主角。

(一)結束環節

請幼兒先自由結合看圖講述,然後交換主角再講述。

(二)延伸環節

請幼兒自由結合,邊表演邊講述。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語言活動,講了一則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故事資料簡單,容易讓幼兒理解,易懂,採用的是鼓勵,引導學習方式。

在過程中大部分幼兒基本上理解了故事資料,並很進取的回答了教師提出的問題,大膽的表達了自我的想法,對故事的興趣也很高,在回答問題時教師不光讓舉手的幼兒回答,還向沒有舉手,表達本事不太好的幼兒提出了一些很簡單的問題,只要說對一半也進行了鼓勵。

如果讓我再一次上的話,我會加關於故事的動畫片,光盤上只講了故事,沒有畫面。

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體驗遊戲的歡樂及表演的樂趣。

2、培養幼兒動作的創造性。

活動準備:

青蛙媽媽、鯉魚媽媽、鴨媽媽、烏龜媽媽頭飾各一個;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重難點:

重點:體驗表演的樂趣。難點:鼓勵幼兒創造蝌蚪遊的動作,學說各主角的話。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學蝌蚪遊。

1、師:小朋友,教師帶來一段很好聽的音樂,《小蝌蚪找媽媽》的音樂。你們想聽嗎?(彈奏唱)

2、提問:小蝌蚪長什麼樣貌?小蝌蚪在水裏怎樣遊?誰來學小蝌蚪游泳?有誰想出的小蝌蚪遊的動作是不一樣的?(請幼兒來學一學小蝌蚪游泳)

3、教師示範遊。師:小蝌蚪遊得真好看,看蝌蚪姐姐是怎樣在水裏遊的。

二、在音樂伴奏下學蝌蚪遊,吃食。

(1)[1~8]小節:在音樂伴奏下重複三遍。師:蝌蚪姐姐請蝌蚪弟弟妹妹一塊兒來水裏遊。

(2)[9~12]小節:教師帶領在xxx處咂嘴表示吃東西。師:蝌蚪弟弟妹妹遊了那麼久肚子餓了,我們來吃點東西吧。

(3)重複[1~8]小節兩遍:師:吃飽了,小蝌蚪一齊游來游去做遊戲吧。

(4)[9~12]小節:師:吃飽了,姐姐帶你們去找媽媽吧。(音樂[13~16]上)

三、蝌蚪姐姐帶小蝌蚪找媽媽。

(1)音樂[13~16]結束,鴨媽媽出現,蝌蚪姐姐帶小蝌蚪上前問:你是不是我們的媽媽?鴨媽媽{配班教師扮}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2)音樂再起,蝌蚪繼續遊,到最終一句媽媽,媽媽在哪裏時鯉魚出現,蝌蚪上前問:你是我們的媽媽嗎?鯉魚說:我不是你們的媽媽,你們到別的地方去找找吧。

(3)音樂起,蝌蚪遊。音樂結束,烏龜出現,蝌蚪上前問,烏龜回答,同上。

(4)音樂起,蝌蚪遊。音樂結束,青蛙媽媽出現,叫呱呱,我就是你們的媽媽。小蝌蚪快速游到媽媽身邊,一齊拍手說:媽媽找到了!媽媽找到了!

四、學說主角的話。

1、學說蝌蚪的話及其他主角的話。提問:剛纔去找媽媽時第一個遇到誰?小蝌蚪是怎樣問的?(學說小蝌蚪的話)它是怎樣回答的?(學說鴨媽媽的話)

2、學說鯉魚、烏龜的話同上。

五、遊戲重新開始。

請四位幼兒來做鴨媽媽、鯉魚媽媽、烏龜媽媽和青蛙媽媽(配班教師在一旁幫忙)其他幼兒做小蝌蚪,教師做蝌蚪姐姐。

六、結束。

師:小蝌蚪們,我們在小河裏歡樂地游泳、找東西吃、做遊戲,還找到了媽媽,你們高興嗎?那我們下次再來玩小蝌蚪找媽媽的遊戲,好嗎?

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園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增強對科學童話的興趣。

2、識字目標。

要認識的字:灰、迎、阿、姨、追、頂、披、鼓。

要會寫的字:河、借、姐、呢、呀、哪。

3、讀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中的不一樣人物、不一樣語氣,儘可能體會、表演課文某一個片段。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

(1)生字製作卡、表演童話劇所需頭飾(幾隻蝌蚪、大鯉魚、小鯉魚、烏龜、青蛙)。

(2)有關蝌蚪的科普片段或把實物帶進課堂。

2、學生準備:

(1)有條件的到河邊觀察一下蝌蚪。

(2)瞭解蝌蚪或其他小動物的生長過程(以圖片或文字形式展示)。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彙報課前預習

師:同學們,學習這篇課文前,我們佈置了預習任務,此刻請同學們來彙報:經過讀課文,你發現了什麼?經過觀察小蝌蚪(或查閱有關小蝌蚪的知識),你又發現了什麼?

師生交流。(略)

[設計理念]

此處提前佈置的預習體現了兩個任務:一個是讀書,另一個是讀自然這本大書。旨在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鼓勵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多瞭解課外知識,進而愛小動物,愛大自然。

二、初讀課文,簡述梗概

1、師:同學們,大自然中生活着我們人類的許多好朋友,它們和我們一樣,以自我獨特的方式生活着,所以大自然中每一天都會發生數不清的故事。今日,我們就來看一個《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請大家快來看一看吧!

學生自由讀課文幾遍(要讀充分)。

2、出示6幅圖畫於黑板,引導幫忙學生簡述課文。

[設計理念]

一年級複述難不難?簡述顯然降低了要求。藉助圖畫,再加上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能夠說出課文大概(真正的課堂上學生還時有發揮呢!),此時的複述,使學生對課文有了全面的瞭解,有了整體的印象,同時又激發了他們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看、說、記的本事!

這個環節出現早不早?實際教學證明效果很好。前提是課前的預習及複述前的讀書要充分。充分不是毫無問題,而是有足夠的遍數,使學生能夠對課文留下印象,這時的複述,就是建立在這個印象的基礎上完成的。

三、玩中學字詞

1、師:同學們,讀了幾遍課文,你們就講得這麼好,真不簡單啊!有幾個小淘氣想和大家捉迷藏,你們敢不敢?好,請看黑板上這些字――(出示14個生字)――已經藏進課文中了,我喊預備――開始,你們拿起筆,開始找,找到一個,叫三聲它的名字,立刻用筆把它圈起來,別讓它跑了!

學生圈、讀生字詞。(要給學生必須的時間,個別稍慢的學生要適當幫忙指導)教師出示卡片,進行讀詞大賽!

2、謎語大比拼。

(1)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2)學生給每個生字編個謎語(可從音、形、義各方面充分發揮想象),形式應多樣活潑,用說出來、畫出來動作表演出來等形式都能夠。

(3)個別競猜:編謎語的同學單挑同學猜謎語。

(4)分組打擂競猜。

3、詞語接龍。

規則:用生字組詞,分組在必須時間內說得多而對的爲勝。

(1)各組成員分頭準備,在集中到組裏,確定發言同學,其他同學可準備補充。

(2)各組比賽,教師相機調控。

4、句子選美

教師出詞語,分組派代表說句子,最終全體參與評出最美的句子。

[設計意圖]

這個環節的設計有兩個特點:一是體現了識字、學詞、說句的層次性,步步爲營,比較紮實。學生如何認識字?其實正如認識人,見面多了自然就熟了。在這個環節中,字單獨出現過,在詞中出現過,又在句中出現,反覆出現,使學生和它漸漸熟悉;二是靈活多樣的形式。自始至終,學生們既在玩,又在學,並且是在愉悅地、自主地學。在玩中發展思維,在玩中發展學生聽說的本事,開發他們創造記憶字詞的綜合學習本事,在玩中又培養了他們與人合作的本事,激發他們的團體榮譽感!

四、生字書寫

1、出示偏旁:氵、女、亻、口。

師生交流:它們美在哪裏?

附參考:女:一個美麗的女孩,跳完舞后做優雅的謝幕動作。

亻:一個身子挺拔的同學,昂首挺胸,站得筆直。

口:一張漂亮的小嘴巴!

氵:像浪花一樣漂亮、奔涌,但每一朵都在自我特定的泳道上,不犯規!

2、師生觀察交流偏旁書寫的規律。

3、教師示範書寫。

4、學生練習書寫,小組內評比出優勝者,進行鼓勵表揚!

5、出示生字:河、姐、借、呢、呀、哪。

(1)先觀察交流:怎樣寫,它們看起來才最美?

提示:河――小河不能太寬,它(氵)太寬了可就過不去了。

姐――姐是個美麗的女孩,所以要把女字旁寫美麗。

呢、呀、哪――注意那張美麗的小嘴(口)。

此處宜採取形象生動的教學方法,這樣使許學生對難點、重點更易理解,更直觀。

如河、借――左右兩部分,好比兩個朋友照相,誰胖些,誰瘦些?(氵、亻瘦;可、昔胖)那麼田字格好比像框,怎樣照?(瘦的略讓,胖的略出。)

(2)教師示範,學生練習書寫。

(3)小小書法家評選。

①小組內評選出優秀者。

②優秀者的字貼於教室《書法家》展框。

③請獲勝者上臺介紹經驗。

[設計理念]

靈活、新鮮的語言設計,力求把死的變成活的,枯的變榮!每個字都是一個生命,或活潑,或俏麗,能靜會動!漢字有魅力,更應當有魔力!讓每個孩子從心裏愛它,看它時怦然心動,寫它時心曠神怡!

第二課時

一、啓發談話,激趣促讀

師:同學們,《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假如被拍成動畫片,你們願意看嗎?好!下頭我宣佈:《小蝌蚪找媽媽》演員選拔賽此刻開始了!請各位參加預選的選手先做好以下準備:

熟悉一下故事的情節和臺詞,此刻開始!

1、學生自我先進一步熟悉課文,故事情節和對話部分要反覆讀、揣摩、記憶。

2、學生自由結合對臺詞。

[設計意圖]

此環節以學生最感興趣的動畫片抓住學生的心,以選拔演員的形式激發學生讀的慾望。這一環節的目的是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如飢似渴地主動記憶、消化課文資料。時間要充分,教師可相機巡視。這一環節下來,學生可把情節熟記於心,臺詞出口可誦!

二、自主合作,交流探究

1、學生按自我想扮演的主角分開來坐。

蝌蚪坐在一處;鯉魚坐在一處;烏龜坐在一處;青蛙坐在一處。座位的擺放可方可圓。

2、師:各位選手已經準備好了!下頭將對大家進行一些測試,僅有最終經過測試的演員才能出演你想演的主角。

請聽題。第一道:請你評價一下自我想扮演的主角!

3、彙報交流對主角的理解。

[設計意圖]

對主角的理解也就是對課文的理解,關鍵是啓發學生說出自我心中的理解。比如有的孩子說喜歡鯉魚媽媽,因爲她漂亮,愛自我的孩子(教小鯉魚捕食),還有的孩子會認爲鯉魚媽媽有缺點,因爲她沒有像小蝌蚪說清楚青蛙媽媽的樣貌,害得小青蛙誤認了烏龜叫媽媽!還有的孩子會說不喜歡青蛙媽媽,因爲她扔下自我的孩子,讓寶寶好難找!還有的孩子會說小蝌蚪認識鯉魚怎樣不認識烏龜啊!在這一環節彙報交流中,既有孩子們的想象,又有許多疑惑,關鍵是既要充分發揮想象,組織語言,又要幫孩子們瞭解一些科普知識,但更重要的是堅持和滋潤孩子多彩的童心。比如在瞭解青蛙媽媽產卵後丟下孩子這一自然現象後,是不是要補充一點,問問孩子:青蛙媽媽爲什麼要這麼做?必須是她要讓寶寶從小就堅強,必須是她讓寶寶自我學游泳,多運動,這樣前腿和後腿才能長的快!身體才棒!總之,要發展語言,發展想象,更要發展心靈!

三、讀

1、師:好!下頭進行第二題測試――語言測試,主要測試旁白朗讀和對話。先從小蝌蚪開始。在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有一句話出現了三次,你能找到嗎?(小蝌蚪遊哇遊)哪個小蝌蚪來說一說這三處遊得一樣嗎?

2、彙報總結。

3、(第一次:高興,快活。第二次:比第一次用力,着急。第三次:更艱難,遊的時間更長。)

4、出示第二幅圖(試讀第二段)

(1)一位同學讀旁白,一位同學讀小蝌蚪的話,一位同學讀鯉魚阿姨的話。

(2)分主角讀後,學生評價優缺點,師生總結後提示下一組注意:讀出小蝌蚪的禮貌和鯉魚阿姨的熱情。

(3)分組反覆讀。

(4)多種形式讀,齊讀,多人讀,最終脫離課本帶表情誦讀。

(5)表揚和評選演、讀最形象的兩組

5、出示第三幅圖(讀課文第三段)。

(1)自由結合,分主角練讀。

(2)輪流彙報讀,師生共同評讀,試讀。

(3)評選最佳組合:誰讀出了小蝌蚪奮力遊的樣貌和它的着急?誰讀出了烏龜的擺動、悠閒、趣味和被小蝌蚪誤叫媽媽後的笑?

6、出示第四、五幅圖。

(1)師:小蝌蚪人錯媽媽,它很不好意思,所以這一次它要看清楚呦!請各組練習一下。學生練讀第四、五段。

(2)彙報演讀,重點指導:

第四段中讀出小蝌蚪看到青蛙的樣貌時心裏的確定(把這種又高興有肯定的感覺讀出來)。

第五段中媽媽!媽媽!的叫喊的興奮應比前一次更強烈。

7、出示第六幅圖(讀最終一段)。

指導讀出小蝌蚪的開心、幸福、自豪。

[設計意圖]

用多樣的形式朗讀、體會。讀出語氣,讀出主角的內心境感,讀出孩子自我的理解,讀出表情、動作,讓孩子感受到讀書的歡樂,語言的美妙。

小蝌蚪找媽媽幼兒園教案 篇10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低年級閱讀教學提出瞭如下教學目標: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藉助讀物中的圖畫和音像材料閱讀;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本課的教學就是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藉助插圖、音像等手段,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角色,從而感知青蛙的變化過程。在教學時,教師應少講、精講,留給學生充足的學習時間、獨立思考的時間。

二、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通過朗讀了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形體上的幾次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及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藉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不斷提高自主識字、自主閱讀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蝌蚪到青蛙的生長過程。

2、哪幾個自然段講小蝌蚪在找媽媽。

四、教學準備

課件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灰、迎”等8個生字。會寫“河、姐”等6個字。

2、通過看圖學文了解青蛙在成長過程中形體上的變化,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和想象、表達能力。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一)、激趣引入

1、猜謎語。

⑴ 小黑魚,滑溜溜,圓圓腦袋長尾巴,池塘裏面遊啊遊。(小蝌蚪)

⑵ 綠衣小英雄,田裏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蟲。(青蛙)

2、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覺得他們是一家人嗎?爲什麼長相相差這麼大呢?難怪小蝌蚪連自己的媽媽都不認識。今天我們就一起隨着小蝌蚪去找媽媽吧!

3、板書課題。

(這樣精心設計導言,調動學生視覺聽覺交叉參與活動,有效激發他們的探究慾望,使學生能夠主動、充滿激情地參與學習活動。)

(二)、自學課文

揭示自學要點:

1、自學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筆畫結構、試着給生字編碼,若不會的作記號提出來。

2、你認識畫面上哪些動物?哪些動物不是小蝌蚪的媽媽?小蝌蚪爲了找媽媽,向誰去打聽的?

3、最後小蝌蚪在哪兒找到了媽媽?它們的媽媽是什麼樣兒的?

(上述學生通過觀察、朗讀、動手操作,自學和理解的過程中,主體意識、主動精神、探索興趣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相應培養。當然,低年級學生自學活動中會有一定難度,可採取由扶到放的方法指導。)

(三)、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詞

1、學生讀課文。

2、教師範讀。

3、再次讀文,自查朗讀情況。

4、出示詞語,檢查識字情況。(見課件)

(1)你會讀哪個詞語就大聲的讀出來。

(2)誰願意當小老師你認識的字詞教給同學們?

5、識記生字。

學生說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教師可適時引導用實物或動作來識記。

灰:出示灰色的帽子或引導學生說出自己見到的灰色的東西。

追(或迎):誰願意把追(迎)的動作表演給大家看?

披:我這有件衣服,誰能把它披在身上?

阿姨:你把什麼樣的人叫阿姨?

7、指導寫字

(1)請大家先認真觀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後獨立寫一個。(書上田格中的字)

(2)學生提出認爲難寫的字,師問:你們認爲哪個字難寫?教師電腦出示帶田格的生字,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請同學說一說佔格位置。

(3)請學生書寫田格中的其他字。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

(4)展示學生書寫情況,說說哪些字寫的好,哪些字寫的不夠理想。

(學生朗讀不注音課文遇到生字可能無從下手,所以在讀文之前老師就引導學生自己想辦法,自主探索、認識生字,這也是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對於低年級學生,聯繫實物或動作來識記生字效果要遠遠好於部件記憶法。)

(四)、圖文結合,讀中感悟

1、 指名分段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 找出與插圖對應的自然段,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練習讀課文。

3、 自由讀全文,想一想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

(給學生自主選擇讀內容的權力,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權,能促進學生更好的讀書。)

4、小蝌蚪在找青蛙媽媽的過程中,碰到了許多有趣的事,而且身體也發生了很多變化呢!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大聲地讀讀課文,用波浪線劃出小蝌蚪的身體變化的句子。

5、小蝌蚪在找青蛙媽媽的過程中,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6、你能用上“先…再…接着…最後…”來介紹一下嗎?

(讓學生在反覆讀文中搞清小蝌蚪變成青蛙的身體變化,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介紹,既訓練了語言,又解決了文章的重點問題,一箭雙鵰,紮實而有效地把語言訓練落到實處。)

(五)、拓展學習(作業)

1、課後進一步瞭解有關青蛙的知識,在日常生活中做保護青蛙的小衛士。

2、通過查找資料或網絡資源,瞭解一種動物從小到大的變化過程,以後在班上交流。

(六)、課堂檢測題

1、讀一讀,說一說。

碧綠的衣裳 碧綠的(  )  雪白的肚皮 雪白的(  )

長長的尾巴 長長的(  )  大大的腦袋 大大的(  )

2、填空。   (  )裏有(  )小蝌蚪,大(  ),(  )的身子,(  )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此題設計意在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也滲透了一些仿寫的方法。)

第二課時

(在閱讀中理解動詞“迎”、“追”,瞭解表示顏色的詞語“碧綠”、“雪白”的意思和構詞特點;運用多種方法引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愉快的學習中知道小蝌蚪的生長過程,思維有所開拓,口語有所發展。)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課文的生字寶寶想跟小朋友玩一個捉迷藏的遊戲,小朋友願意嗎?他們一個個躲到句子裏了,看小朋友還能不能叫出他們的名字?

1、今天,阿姨給我講了《灰姑娘》的故事。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2、清早,我們一家人披着晨露,迎着朝霞去爬山。一開始,我被遠遠地甩在後面,但我使勁追趕,終於爬上了山頂。爸爸媽媽都爲我鼓掌,連連說:“你真行!”

(設計意圖:生字的鞏固努力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之中複習本課的生字,從而提高閱讀水平,於自然中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浸染。)

(二)、學習“小蝌蚪樣子”的部分

池塘裏,水草邊,生活着一羣小蝌蚪。小蝌蚪長什麼樣?

1、小朋友能從課文中找到有關的句子嗎?

2、你覺得這是一羣怎樣的小蝌蚪?根據你的體會來讀一讀。

(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游來游去。)

(設計意圖:雖然是一年級的孩子,可他們也是有個性的生命體,所以在閱讀時,我儘量讓學生自己去體會,自己去感知,再以這種體會與感知去指導自己的朗讀。)

(三)、學習“青蛙媽媽樣子”的部分

多麼可愛、快樂的小蝌蚪啊!可是小朋友知道嗎?小蝌蚪常常會不快樂,因爲他們一出生就沒有見過自己的媽媽,你知道他們的媽媽叫什麼名字?長什麼樣嗎?請小朋友到文中去找到有關的句子來告訴小蝌蚪。

1、指名說。出示句子:

(荷葉上蹲着一隻大青蛙,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

2、教師貼出青蛙的圖片。老師這裏有一張青蛙媽媽的照片。如果你們是小蝌蚪,媽媽給你們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呀?圈出“碧綠”、“雪白”、“大”。

3、你見過“碧綠”的什麼?“雪白”是怎樣的白?那麼,像金子一樣的黃?像火一樣的紅?像天一樣的藍呢?

(設計意圖:語文重在點點滴滴地積累,在這裏,教師就很淺顯地使學生掌握了顏色詞的構詞特點,並能靈活地遷移。)

4、青蛙媽媽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多美呀!你能通過朗讀把她的美表現出來嗎?指名讀。

5、青蛙還會捉蟲呢!小朋友知道嗎?課前我們已經去收集青蛙捉蟲的有關資料,誰來介紹一下?

6、聽了青蛙捉蟲的有關資料,你對青蛙媽媽一定有了更深的瞭解。帶着這份瞭解再來讀讀這句話。

(設計意圖:擴大學生知識面,對於學生深入瞭解青蛙,保護青蛙是十分有益的。)

(四)、研讀“找媽媽”的經過

看了媽媽漂亮的照片,知道媽媽那麼能幹,小蝌蚪更加急切地想見到媽媽了。然而媽媽在哪裏,怎樣才能找到她呢?小蝌蚪開始了他們人生中一段特殊的經歷。請小朋友去讀讀課文的2——6自然段,看看小蝌蚪是怎樣找媽媽的?

1、學生自由讀2——6自然段。

2、問:小蝌蚪找到媽媽了嗎?在誰的幫助下找到媽媽的?

第二自然段:

(1)這一段中有一個表示動作的生字“迎”。誰能給它擴詞?“迎”的偏旁是什麼?“走之”與什麼有關?看圖片,“迎”是怎樣走?

(2)師生分角色朗讀。

第三自然段:

(1)這一段中,也有一個表示動作的生字“追”。你追過別人嗎?找個小夥伴追給大家看看?現在,你覺得“追”是怎樣走呢?

(2)引讀。小蝌蚪看見一隻烏龜擺動着四條腿在水裏遊,以爲是自己的媽媽,連忙追上去,叫着——烏龜笑着說——

(3)在人物、動物的語言前面或後面,一般有一些表示動作、心情、神態、語氣的詞,這些詞叫提示語。這些提示語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朗讀語言。看,小蝌蚪的話前有“叫着”,你能像他們那樣叫叫嗎?烏龜的話前是“笑着說”,你能笑着說說這番話嗎?

(設計意圖:朗讀與理解都要講究一定的方法。這一階段的教學,主要是鼓勵學生用看插圖、做動作等直觀的方法來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迎”、“追”。提示學生在朗讀角色的對話時,留意角色語言前後的提示語,使學生在讀中理解,在理解中讀。)

第五自然段:

(1)小蝌蚪在鯉魚阿姨、烏龜的指引下,終於見到了自己的媽媽。這時候,他們的心情怎樣?誰來讀一讀?

(2)媽媽見到自己的心肝寶貝,心情又是如何呢?誰來讀一讀?

(3)就近找夥伴分角色讀。

(五)、演一演

現在我們把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來演一演。在演之前,老師有兩個建議:1、儘量把小蝌蚪身體的變化表現出來。2、在扮演角色時,好好地想象一下角色當時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怎麼說的。

1、學生自由組合成小組試演。

2、指定一小組在班上展示。

3、學生與老師評議。

(設計意圖:這是一篇介紹科學知識的童話故事,如何在文學性中凸現其科學性,是相當重要也是相當不易的。運用演童話劇的方式讓孩子進一步瞭解蝌蚪的成長過程,又不露痕跡。)

(六)、說話練習

小青蛙長大後也結婚生子了,可莊稼一天也缺少不了她,所以她不得不離開心愛的孩子。青蛙忘不了小時候尋找媽媽的經歷,爲了使自己的孩子能順利地找到自己,她決定在臨走前給孩子寫下一張留言條。請你幫她想想,她該寫些什麼?

(1)指名說。

(2)評議。

課堂檢測:

1.說一說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池塘裏有一羣小蝌蚪,他們遊哇遊,過了幾天,長出兩條( ),又過了幾天,長出兩條( ),沒過多久,( )不見了,變成了一隻只能捉害蟲的( )。

2.我會說

你們已經長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經不見了。

______________已經_______________。

青蛙的品種繁多,據統計,全世界有1900多種,我國就有150種左右。著名的彈琴蛙,是我國的特產,它鳴聲婉轉,彷彿古代仕女於花前月下操琴。而生活在北美洲的牛蛙,則鳴聲低沉粗獷,好像男低音在歌唱。

蛙聲除了給人以“音樂”的欣賞外,它還能預報天氣。唐詩中有“水旱卜蛙聲”的詩句,元代的《田家五行》一書中也有“三月初三聽蛙聲,卜水旱”的記載。近代,我國有不少農諺也是反映蛙鳴與天氣的關係的,如“雨後蟾蜍叫,不久大雨到”,“八月青蛙叫,幹得犁頭翹”,等等。

青蛙還是捕食昆蟲的健將。當青蛙尚處於幼蟲(蝌蚪)時,它一天就能吃掉100多隻孑孓;而到成蛙時,用它靈巧的舌頭,平均每天可吃掉70只左右的害蟲。

青蛙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特別是我國特有的中華大蟾蜍,經處理曬乾成幹蟾,可治療小兒疳積。從它的耳後腺、皮膚腺中提取的分泌物,經處理後製成的六神丸、蟾酥丸以及消化解毒丸等藥品,具有強心、鎮痛、止血和治療疔瘡等作用。青蛙是益蟲,所以必須加以保護,不準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