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10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教案集合[10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一、活動準備:

場地準備:用塑料繩在地面上圍一個大圓、一個大三角形、一個大正方形。

物質準備:

1、半圓的桌子、長方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

2、各種不同的大型組合積木若干。3、幾何圖形拼組成的一幅畫。

二、活動流程:

三、活動過程:

1、遊戲:找朋友。教師出示用幾何圖形拼組的畫,引起幼兒興趣。請幼兒找一找畫面中有哪些幾何圖形娃娃?它們是什麼樣子的?引導幼兒逐一觀察、比較、講述,加深認識幾何圖形的基本特徵。

2、遊戲:作客。教師以圖形娃娃的身份與幼兒做遊戲。邀請幼兒去各個圖形娃娃家作客。教師:“現在我們一起到圖形娃娃家去作客吧!來,先讓我們一起學袋鼠跳到圓形娃娃家去吧!(幼兒一起跳到已劃好的圓形中去)再讓我們一起學小狗爬爬到三角形娃娃家去吧!(幼兒一起爬到已劃好的三角形中去)最後我們一起跑到正方形娃娃家去,看一看是誰先到正方形娃娃家。(幼兒一起跑到正方形)

3、遊戲:娃娃請客教師創設遊戲情節:圖形娃娃邀請小朋友吃飯,把幼兒帶到有半圓形的桌子、正方形的桌子、長方形的桌子的地方。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圖形娃娃家吃飯的桌子有哪些形狀呀?(幼兒回答)對。圖形娃娃說,一下子來了這麼多朋友,小桌子已經坐不下了,它們要把小桌子變成大桌子,你們有辦法嗎?(幼兒分組合作拼擺桌子,培養幼兒互助的能力。)教師:“桌子有了,椅子還沒有,我們就用積木來拼做椅子吧!不過,圓形的桌子旁要放圓形的椅子。三角形的桌子旁放三角形的椅子,正方形的桌子旁放正方形的椅子。讓我們一起來動手吧!(幼兒動手來擺放積木,把它們進行拼組成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分別放在所對應的桌子四周。)

4、遊戲:送禮物教師:“圖形娃娃邀請我們來做客,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我們先送一個大蛋糕給它們,不過,圓形娃娃喜歡吃圓形的蛋糕,正方形娃娃喜歡吃正方形的'蛋糕,三角形娃娃喜歡吃三角形的蛋糕,如果送錯了,娃娃會不高興的。幼兒在“生日快樂”的樂曲中將積木一層層的進行拼搭,體驗歡快的情緒。

5、和圖形娃娃告別,結束活動。

四、 活動目標

1、 通過拼擺圖形,鞏固對圓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徵的掌握,能夠區分三種幾何圖形。

2、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相互合作的意識。

3、 通過創設愉悅的遊戲情節,來發展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4、 激發幼兒探索的慾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站立由25--30cm高處往下跳,懂得從高處跳落的自我保護方法。

2、發展腿部力量和彈跳能力。

3、能夠聽清指令行動,初步養成勇於挑戰困難的品質。

活動準備:

1、小椅子若干張、動物玩具若干

2、場地佈置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小朋友到老師身邊來,找個合適的位置,讓我們一起來活動活動身體吧。

2、和老師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動作:小小探險家(上肢運動),本領非常大(體側運動),努力爬呀爬(下蹲運動),快樂向前進(跳躍運動)。

二、野外探險

今天,我們來做小小探險家,到野外去探險好不好?有一個非常困難的探險任務等着探險家們去完成,你們有沒有信心?好,到探險任務的地方還有一段距離,需要小探險家們走過長長的獨木橋才能到,你們要加油哦!

1、走獨木橋,初步練習從高處跳下。

小椅子並排連接成小橋。

小探險家們,獨木橋到了,大家排好隊一個一個走過獨木橋,獨木橋很窄要小心哦。走的時候,手臂可以伸開保持平衡,要一步一步慢慢走。

走完回到隊尾繼續走獨木橋:這條河好寬啊,大家走獨木橋的時候一定要跟緊,可以稍微走快一點,但是一定要小心不要掉下去。

天上好像有一羣老鷹在向我們衝過來,我們趕緊跳到河裏躲一下吧。大家跟我一起跳。幼兒自由跳下,教師注意觀察。

老鷹飛走了,我們可以起來了。教師回到獨木橋上,示範講解從椅子上跳下的動作要領:站在椅子上,雙腳併攏,兩手前後自然擺動,身體向下稍蹲下,往下跳。落地時前腳掌先着地,輕輕落地,膝蓋稍彎曲。

幼兒回到獨木橋上,老鷹又來啦!跳進河裏,練習2—3次。繼續走獨木橋。

我們終於越過了這條大河,有點累了吧,大家可以坐下來休息一下,放鬆一下身體。

2、挑戰懸崖,鞏固練習。

我們終於到達目的地啦!這裏就是我們今天要挑戰的任務——懸崖。懸崖下有什麼奇妙的東西在等着大家呢?我們一起想辦法安全的.到下面去看一看。我們怎麼下去才安全呢?請探險家們想想辦法。對,可以背上降落傘。接下來,老師背好降落傘先嚐試跳一下。

(1)教師再次講解動作要領,並示範跳下。

(2)幼兒自由練習,教師觀察指導。

那小探險家們背好降落傘,走到懸崖邊上,自己嘗試跳一下吧。

糾正幼兒不正確的動作。

(3)越過了第一個懸崖,現在我們來到了深谷,我們只有跳過這個深谷,才能到達最後一個懸崖。這個深谷有的地方寬有的地方窄,小探險家們注意找一個合適的地方起跳哦。鼓勵幼兒用正確的姿勢跳過地上的線。幼兒排隊登上小椅子,跳過深谷,成功的幼兒進入下一關,失敗的幼兒再到小椅子上挑戰。

(4)大家都到了最後一個懸崖,原來這個懸崖下面有許多小動物在等着大家把它們救

上來呢!大家背好降落傘,跳下去找你一個小動物把它救上來吧。

和小動物一起玩一會吧!

3、翻越小山

小椅子背對背靠在一起,排成一排。

大家把小動物帶回家吧,我們繼續向前走,翻過這些小山就回到家了。大家排好隊,一個接一個地翻越小山。爬山的時候,要先爬到半山腰,跨過山頂,然後跨下來。注意把腳步邁大一點,不要絆到。

三、結束活動

剛纔我們和小動物玩的很累了,現在我們帶着小動物來做做放鬆運動,甩甩手,踢踢腿,扭扭腰。

小結:今天我們一起做了探險家,小朋友們都很勇敢,也完成了探險任務。但是探險活動有點危險,只有在大人的幫助下才可以探險。平時在教室裏和在家裏,你要注意保護自己,不能隨意做今天的探險活動哦。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引導幼兒點數4以內的物品,知道總數。

2、鼓勵幼兒積極參與點數遊戲,體驗快樂。

活動準備:

4名蟲蟲衛兵、蟲寶寶若干、蟲蟲的家、聖誕情景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

聖誕節快到了,蟲蟲王國要開一個聖誕宴會。蟲蟲王國的蟲蟲們可熱情了,也邀請了小朋友去參加。

衛兵:“歡迎光臨。”

老師:“這四個衛兵長的一樣嗎?”

二、歡慶聖誕 ―― 遊戲:我的朋友在哪裏

衛兵發給每個幼兒一個蟲蟲朋友進入聖誕宴會做遊戲。

唱玩歌曲後,教師出示蟲蟲,請和老師一樣的蟲蟲將蟲蟲舉起來,一起點數。(4次)

三、宴會結束

衛兵:“天黑了,月亮升起來了,我們要回家了。”

老師:“謝謝你們的邀請,我們一起送你們回家吧!”

步驟:

1、送小朋友手中的蟲子

教師:“天黑了,我們一定要數清蟲子的節數,不要把他送錯家了。”

2、糾正送錯家的蟲蟲

3、將剩下的蟲蟲送回家

四、自然結束

和蟲蟲們說再見!

幼兒園小班科學活動設計――奇妙的海底世界

幼兒園小班科學教案――奇妙的海底世界

有益的.學習經驗:

認識常見、常吃的水產品,井能說出它們的名稱。

準備:

帶幼兒參觀水族宮或海底世界。如果本地區沒有這樣的場所,可以帶幼兒參觀水產市場。

活動與指導:

1、帶幼兒去參觀水族宮或水產市場(條件不具備,可找―些錄像帶或圖片)。

2、邊看邊給幼兒介紹,並告訴他們這些水產品的名稱,如魚、蝦、螃蟹、海帶。

3、請幼兒仔細觀察,並說出這些水產品的形狀及簡單的特點。

4、小結:水產品的種類有許多,如魚、蝦、螃蟹、海帶,它們都生長在海里或湖泊裏,這些水產品都可以加工成美味的食品。它們是我們的好朋友。

建議:

可以事先採好參觀點.請講解員爲孩子們講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能猜想蝌蚪的五官並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2、利用放大鏡觀察蝌蚪的五官,驗證猜想。

3、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能用較清楚的語言講述自己的觀察和發現。

活動重難點:

能猜想蝌蚪的五官並大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

初步嘗試運用猜想——驗證的科學方法。

活動準備:

1、教師教具:蝌蚪透視圖、觀察記錄表

2、幼兒材料:蝌蚪、放大鏡

3、預知經驗:活動前觀察過蝌蚪

情景設置:

遊戲指認五官,讓幼兒可依據人體的五官位置去推理蝌蚪的五官。

活動過程:

一、遊戲:眼睛在哪裏?

音樂遊戲《小手拍拍》幼兒跟着音樂唱五官,指認五官的位置。

二、猜想蝌蚪的五官在那兒?

孩子們,小蝌蚪有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嗎?在那兒呢?請幼兒表述自己的猜想,師幼共同記錄觀察記錄表。

三、分組觀察蝌蚪,驗證猜想

每組分發一盆蝌蚪、一個放大鏡,請幼兒觀察蝌蚪,驗證猜想。

四、小結:

蝌蚪是兩棲類個體發育的一個初級階段,早期的小蝌蚪,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外形似魚,具有側線器官。由於口內尚未出現孔道,不能攝取食物;以後眼與鼻孔相繼出現;頭下有吸盤,可用來吸附在水草上。頭兩側具有外鰓,有呼吸功能。尾大而扁,內有分節尾肌,肌節的上下方有薄膜狀的上下尾鰭,能幫助蝌蚪在水中游泳。口出現後,以脣部的角質齒刮吃藻類,開始在水中獨立生活。大多數蝌蚪爲草食,有些種爲肉食,甚或食其同類。其變態順序是∶前後肢發育尾消失腸縮短鰓消滅肺發育。變態完成後便成爲小蛙離水登陸。

活動反思:

較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在設計活動時我注意使用了多種教學方法:演示法、遊戲法及情景教學法,能夠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多通道參與法及體驗法。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學一學、玩一玩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幼兒不知不覺對小蝌蚪的成長變化產生了興趣。而遊戲體驗法,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小蝌蚪慢慢長大的快樂心情,進一步產生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小百科:蝌蚪古時寫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體,又稱蛤蟆蛋蛋。剛孵化出來的蝌蚪,身體呈紡錘形,無四肢、口和內鰓,生有側扁的長尾,頭部兩側生有分枝的外鰓,吸附在水草上,靠體內殘存的卵黃供給營養。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一、活動目標:

1、練習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跑交替,發展動作的協調性。

2、 在與同伴一起的遊戲過程中,提高避讓、控制身體的.能力。

二、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難點: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跑交替。

2、指導要點:在遊戲場景中,以幼兒扮演動物形象、以教師示範講解和幼兒練習的方式引

導幼兒能根據信號走、跑交替。

三、活動準備:

1、小兔、小貓、小狗頭飾各一個、小動物家場景3個;

2、平衡木、體操墊、木樁2~3個,積木若干個;

四、活動過程:

1、準備部分

(1)、幼兒跟隨教師,走跑進場。

(2)小鴨模仿操

小鴨小鴨走走(左右搖擺);小鴨小鴨嘎嘎(點頭);小鴨小鴨遊遊(扭屁股);小鴨小鴨

吃蟲(前後跳躍)。

(模仿操重複2遍)

2、教學與練習部分

(1)開展“小鴨去做客”的遊戲,練習按照指令走或跑

1)(教師首先邊示範邊講解動作),指導語:今天,我們要去小動物家做客,輕輕走

(跑),輕輕走(跑),我的小鴨輕輕走(跑),走(跑)到XX家做客,看看哪隻是聰明

的小鴨,能跟着媽媽一起有禮貌的去做客 。

2)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聽信號向指定方向走跑交替遊戲

3)針對遊戲中的問題,進行討論(特別是聽信號、避讓及禮貌問題)

4)請個別幼兒再次進行示範,幼兒集體活動2次。

3、開展“小鴨蓋房子”的遊戲

指導語:小動物的家很漂亮,小鴨也要蓋新房子,小鴨寶寶們我們一起去運積木蓋房子吧。

(1) 教師交待遊戲玩法,邊講解邊領着一名幼兒示範

指導語:我們要蓋新房子,需要走過小橋,爬過草地,跨過小木樁,然後搬一塊積木,從兩

邊跑回來,把積木送到筐裏。

(2)幼兒進行遊戲,教師指導。

4、結束部分

(1)放鬆活動,甩手、拉伸、拍拍手。

(2)小結活動,師生共同離場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真觀察畫面,通過畫面理解故事內容。

2、嘗試用較完整的話教書故事中的主要情節。

3、理解“鄰居”的含義,用簡單的語句介紹自己的鄰居。

活動準備:

1、故事畫面

2、指偶——小蘋果

活動過程:

一、 說說我們的鄰居

1、小朋友,你們知道“鄰居”是意思嗎?(鄰居:住在自己家附近的

人)

2、誰能說說你家周圍的鄰居都有誰?住在哪裏?是什麼樣子?

3、教師小結幼兒談話內容:剛纔許多小朋友介紹了自己的鄰居,有叔

叔、有阿姨、有爺爺還有奶奶……那你們知道你們的鄰居都有些什麼本領嗎?

二、小蘋果的鄰居

1、出示小蘋果指偶:今天,我們班來了個小客人——小蘋果。(引導幼兒和客人打招呼)

2、小蘋果家附近也有許多鄰居,他們都有誰?有什麼本領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3、出示小蘋果畫面:你看見了什麼?還有什麼東西?這些東西是誰的?小蘋果爲什麼要把這些東西拿出來?(介紹禮拜天的跳蚤市場)

4、出示阿姨做餅乾的畫面:小蘋果家樓上住着誰?(引導幼兒辨認穿藍色衣服的`是阿姨,粉紅色衣服的是小蘋果的媽媽?)這個阿姨有什麼本領?阿姨和媽媽在做餅乾,小蘋果在幹嗎?

5、出示哥哥的畫面:小蘋果家對面的巷子裏住着誰?這是阿宇哥哥,你們看出來他有什麼本領嗎?他做機器人要用那些材料?小朋友都喜歡阿宇哥哥做的機器人,他們都向阿宇哥哥訂購機器人,訂購時什麼意思?

6、星期天終於到了,我們一起到跳蚤市場看看?(出示市場畫面)你們看到了什麼?聽聽小蘋果是怎麼介紹跳蚤市場的?

三、完整傾聽故事

1、小蘋果和這些鄰居們都在忙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聽聽這個好聽的故事?

2、邊播放畫面、教師完整講述故事。

3、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

故事裏有誰?

小蘋果和他的鄰居在準備幹什麼?小蘋果準備了什麼?樓上的阿姨和阿宇哥哥準備了什麼?

四、延伸活動

請幼兒回到家去了解了解自己鄰居的本領。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知道不能隨便離開集體和老師。

遵守幼兒園的活動規則。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跟着老師走》故事視頻。

活動過程

播放故事視頻《跟着老師走》,引導幼兒瞭解外出時要跟着老師走。

——小夥伴們出發之前,美美老師對他們說了什麼?

——小猴鬧鬧爲什麼需要警察叔叔的幫助?

——鬧鬧爲什麼說:“再也不亂跑了”?

組織幼兒討論,引導幼兒聯繫實際回答。

1.引導幼兒討論外出時離開老師會遇到的.危險。

——小朋友外出時能不能離開老師?

——如果離開老師容易遇到什麼危險?(走失、被車輛撞傷、被壞人拐走等)

2.引導幼兒瞭解在幼兒園裏也不能隨便離開老師。

——在幼兒園裏,小朋友能不能隨便離開老師?

——如果離開老師容易發生什麼危險?(跌倒、有困難時不能及時得到幫助)

小結:在幼兒園裏,小朋友們不能走到老師看不見的地方,要遵守活動規則。外出時,小朋

友們不能到處亂跑,要跟着老師走。

帶領幼兒進行戶外演練活動“我要跟着老師走”。

1.教師說明演練內容。

1)幼兒四散在操場上,教師喊口令“來來來,大家來排隊,快快快,看誰排的對”。

2)幼兒快速排在老師後面,一個接着一個排成一路縱隊。

3)教師帶領幼兒在操場上走1-2圈。

2.師幼進行演練活動。

活動延伸

注意觀察幼兒在日常活動中遵守規則的情況,及時發現錯誤行爲,引導其糾正;多鼓勵、讚揚幼兒的正確行爲。

附【故事】

美美老師帶着小朋友們去秋遊。出發前,美美老師說:“出去玩時,小朋友們要排好隊,一個跟着一個走,千萬不能離開老師和小夥伴們。不然,遇到危險就糟糕啦。”

小朋友們排着隊出發了,美美老師走在最前面,奇奇、妙妙,兔一一、小福、壯壯、鬧鬧一個跟着一個走在後面。走着走着,鬧鬧看見了一隻蝴蝶,跑去捉。蝴蝶飛來飛去,鬧鬧追來追去。蝴蝶越飛越遠,鬧鬧越追越遠,鬧鬧離開了老師和小夥伴們。

蝴蝶飛走了,這時鬧鬧猛地發現自己和老師小夥伴們走散了,害怕地哭了起來。哭聲吸引了公園裏的保安叔叔,在叔叔的幫助下,美美老師找到了鬧鬧。

鬧鬧撲到美美老師的懷裏說:“以後外出時,我一定跟着老師,再也不亂跑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閱讀內容:

小熊戴着粉紅色的帽子出去玩,一陣風吹來,把小熊的帽子吹 跑了。小熊要去找帽子,正巧遇到小青蛙。

小熊說:“風把我的帽子吹跑了,你願意幫我去找帽子嗎?”

小青蛙說:“行啊,母雞在孵小雞,我正想給她送蘑菇去當點心,我們邊走邊找吧。”走啊走啊,他們遇見了小松鼠。

小熊說:“風把我的帽子吹走了,你願意陪我去找帽子嗎?

小松鼠說:“好啊,母雞在孵小雞,我正想給她送傘去呢,我們邊走邊找吧!”他們走啊走,突然小熊發現了粉紅色的帽子。帽子在地上,兩隻小雞住在帽子裏。

雞媽媽說:“多虧了這頂帽子,要不然,我的寶寶們會着涼的。

小熊採了一片葉子戴在頭上。呵呵,小熊又有新帽子了。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理解小熊尋找帽子的有關情節,知道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2、能正確的翻閱圖書,並願意大膽的講講、演演故事中有趣的情節。評價:

第一條目標定位單獨看比較的合理,既有故事情節的認知也有情感態度,比較的整合。但是從教師還想融合翻閱的學習和講述表演的能力,那還需要上下調整。

第二條目標中“能正確的翻閱圖書”在過程中涉及的不多,因爲以大圖書閱讀爲主,而且“正確”是指什麼,不太明確。

調整:1、學習有序翻閱圖書,瞭解小熊尋找帽子的有關情節。2、願意在集體面前大膽的扮演角色,表演情節感知幫助別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活動準備:大圖書一本、幼兒人手一本小圖書、角色頭飾、錄音故事比較的充足,也都是能爲目標達成服務的。

錄音:在孩子還沒有能比較熟練的有序翻閱期老師可以調整爲教師當場講述故事,根據孩子的行爲來調整翻閱的間隔速度。如果孩子能比較熟練的有序翻閱了,那麼可以用錄音來統一翻閱速度,這是個別的能力弱的孩子老師可以正對性的幫助了。

活動現場記錄:

一、大圖書閱讀

(一) 翻開第一幅:

師:你看到了什麼?

幼1:小熊,小熊好像拿着帽子。

師:那帽子怎麼了?

幼2:被風吹了。

幼3:他的帽子被風吹走了。

師:那怎麼辦?

幼4:買一個。

幼2:浪費錢的。

師:對,買一個浪費錢,那怎麼辦?

幼1:去找。

師:小熊的想法和你一樣,他要卻找帽子。

(二)翻開第二、三幅

師:小熊遇到了誰?會說什麼呢?

幼:小青蛙。

師:會對小青蛙說什麼?

幼1:你看到我的帽子了嗎?

幼2:沒有

師:小熊還會怎麼說?(是自己接着說)你能幫我一起找嗎?

幼:好的。

師拿出角色頭飾,一個戴在自己頭上,一個呆在幼兒頭上,兩人模仿對話。其他幼兒聽、看。

(三)再翻開一頁

師:小熊又遇到了誰?會怎麼說?(接着直接請兩名幼兒戴上頭飾進行對話)

幼1:你看到我的帽子了嗎? 幼2:沒有

幼:你願意幫我一起找嗎? 幼2:好的

(四)再翻開一頁

幼:在小雞的腳下

師:對,原來帽子肥仔在小雞腳下呢。

(五)在翻開一頁

師:雞媽媽來了,會對小熊說什麼?

幼:不知道

師:雞媽媽說:小熊謝謝你的帽子,如果沒有你的帽子我的小雞會着涼的,現在有了你的帽子我的小雞在你的帽子裏很暖和。

師:雞媽媽是怎麼說的?

幼2:我不會說

幼1:忘記了

師:雞媽媽說:謝謝小熊。小熊沒了帽子該怎麼辦呢?

幼:買一個……做一個

(六) 再翻開一頁

幼:拿片葉子

師:對,那片葉子當什麼呀?

幼:帽子

二、隨錄音聽故事翻閱

播放錄音故事,幼兒人手一本書按錄音逐頁翻閱。

三、延伸:你有沒有幫助過別人,是怎麼幫的?

即時感受和反思:

1、開頭太直接了。

調整:(封面的閱讀,介紹主要的角色和情節中關鍵的事物)有一隻小熊,頭上戴了一頂漂亮的帽子,有一天他高高興興的帶着他漂亮的帽子外出散步了,多神氣呀!

價值:雖然這段話故事中沒有,老師需要去創編,突出:帽子的漂亮、小熊對帽子的喜歡。價值:和接下來帽子被風吹走了,小熊應爲喜歡捨不得,纔會去找;最後它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送給了別人,給孩子放大幫助別人的珍重好品質的情感。

2、 老師和孩子的對話,邀請孩子參與的人數

(1)一對一的個別問答太多,參與的`人數少

(2)老師的迴應過於去重複孩子的回答,應該追問一些有特別別想法的孩子。

調整:即是個別孩子的回答已經是老師需要的回答,還應該給其他孩子觀察和表達的機會。鼓勵孩子再來說說;不要過多的去重複孩子的回答,在她們的表達上老師要自然的提升一些東西。如:一個孩子說再買一個浪費錢,老師應該:你可真是個節約用錢的好孩子,那你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呢?

1、從老師和孩子的互動裏看出,老師在聽到孩子的回答已經符合文本規定的內容時,老師就不再爲孩子提出再想一想,在猜一猜的平臺了。尤其是在(五),孩子們出現了不知道。忘記了的語言表達。說明孩子太過於依賴老師先說而他們來模仿,老師一旦不說了,他們就自己也不想了,不會說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設計思路:

小班幼兒的思維具體形象,在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物的判斷常會出現差錯。但這個年齡階段又是感知覺發展比較敏感的時期,因此,我結合主題活動《過年啦》,以“找新年禮物”爲主線,讓幼兒運用感官看一看、摸一摸、搖一搖等方法去感知、體驗,辨別“有”和“沒有”。

在材料的提供上,我力求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因此投放了不同特性的材料。有的是透明的,可以直接看到的,有的是不透明的,其中布袋類的'是可以用手摸的,盒子類的禮物是可以搖一搖聽聲音的。這也同時在難度上體現了層次性,前面說到的幾種都是比較簡單的,大部分孩子都能感知到。但有的需要在感知的同時加上幼兒的經驗和一個再思索的過程,比如看不出又摸不到也聽不到聲音的那些禮物,需要孩子通過比較並感知輕重;最難的是既不發出聲音,在輕重上也幾乎無法感知的,讓幼兒在思考問題時有初步的辨證意識。在最後拆禮物這個環節中其實還有我一個隱性的目標,就是讓幼兒嘗試打開不同包裝的禮物。有的只要撕開包裝紙就可以得到禮物,有的是解開蝴蝶結、打開小機關、轉一轉蓋子等等。我主要是想了解幼兒這方面的經驗,爲以後設計活動做好鋪墊。

活動名稱:猜猜有沒有(小班)活動目標:

1、嘗試用多種方法感知、辨別“有”和“沒有”。

2、願意將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體驗發現的樂趣。

活動準備:各種形狀、大小的禮物若干份,有一部分是空的,一部分是有禮物的。垃圾筒、剪刀等。

活動過程:

一、猜禮物

1、新年快要到了,新年老爺爺爲寶寶們送禮物來啦!可是,新年老爺爺說今年裝禮物的小精靈是個小馬虎,有些盒子裏他忘記裝禮物了。寶寶們來猜猜看,這裏面是不是有禮物啊?

2、幼兒猜禮物。

3、新年老爺爺說寶寶們本領真大,原來找禮物是有好辦法的,我們可以用眼睛去看一看、用小手來掂一掂它的重量,還可以搖一搖,用小耳朵去聽一聽呢!

二、找禮物

1、寶寶們看看旁邊,這些都是新年老爺爺爲我們準備的禮物,現在我們就動動小手,動動小腦筋,用好辦法去找一件已經裝好的禮物。

2、觀察要點:孩子用什麼方法進行感知、辨別,有沒有遇到困難。

詢問個別幼兒:裏面有東西嗎?你是用什麼辦法知道的?

3、交流小結你怎麼知道這裏是有禮物的?你用了什麼好方法?(看、搖、掂、摸)哦,小朋友除了用剛纔的好辦法找禮物,還發現了新辦法,可以用小手捏一捏,摸一摸。

三、拆禮物1、新年老爺爺覺得我們真了不起,所以他決定把你們找到的禮物都送給你們,趕快拆開來,看一看吧!

2、幼兒拆禮物,指導個別幼兒拆禮物。

3、與朋友分享。

活動反思:

首先我覺得這次活動的目標達成得比較好,孩子完全沉浸在情境中,很投入地找禮物,他們嘗試用多種方法感知、體驗、辨別……由於是孩子感興趣的、喜歡的,孩子們非常願意將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也體驗到了發現的樂趣。其次由於我提供了充足的不同種類、不同層次的材料,孩子與材料的互動很好。然後在觀察幼兒時我儘量做到細緻、敏銳,努力觀察每個孩子的不同表現,並做出相應的指導。同時也有許多不足之處,臨場對個別孩子的迴應還不夠及時、有效。另外我覺得在環節的安排上,第二次猜禮物是否放在最後會更加妥當,讓幼兒猜並激發幼兒去檢驗其它禮物的興趣,作爲這次活動的延伸。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0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師:小雞和小羊在麥田裏跑來跑去,在吃剛長出來的麥苗。小朋友,你們給想個辦法,怎樣才能不讓小雞、小羊吃麥苗呢?幼兒討論後老師對合理的設想都給予讚揚,有意識地突出“籬笆”,並出示畫有籬笆的大幅畫。師:我們在房屋邊上插上一道籬笆,圈住小雞、小羊,它們就不能到麥田裏去了。

二、示範講解。

老師在小黑板上用筆邊示範邊反覆地說:“小棍棍,細又長,把它插在屋邊上,一根一根排好隊,擋住小雞和小羊。”並提示幼兒籬笆怎樣畫。同時告訴幼兒,同一方向斜線要平行,相互間的距離要相等。老師畫出幾條符合要求的斜線後,再有意識地畫幾條不符合要求的'斜線,讓幼兒比較,加深篤正確畫法的印象。

三、佈置作業。

提醒幼兒畫時注意籬笆在畫面的位置。讓幼兒唸完兒歌“上留天,下留地,左邊右邊留空餘”後再畫。要求幼兒畫籬笆時要由左到右畫。

四、指導。

重點指導個別能力較差的小朋友,繼續糾正他們的握筆方法和繪畫姿勢,鼓勵他們獨立完成作業。

活動結束:

小朋友一起欣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