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9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9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3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幼兒園小班教案集錦(9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活動目的:

1.感知物體的冷、熱。

2.能分辨冷的東西和熱的東西。

3.幼兒能積極的回答問題,增強幼兒的口頭表達能力。

4.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瓶白色的冷水,一瓶紅色的熱水。

2.冷水袋和熱水袋各若干個。

活動過程:

1.引發興趣,感知水的冷、熱。

教師指着桌上一紅一白兩瓶水提問:這裏有幾瓶水?這兩瓶水有什麼不一樣?我把裝水的瓶子發給你們,請小朋友摸摸看看有什麼不同。教師給每個孩子一冷一熱兩個裝水的瓶子,請家長指導孩子摸摸看看講講兩瓶水不同的地方(顏色、冷熱)。

2.說說冷的感覺和熱的感覺。

教師說,我們來摸摸紅色的水。啓發孩子說水是熱的,讓孩子想想,還有什麼東西是熱的,家長幫助孩子一起回想曾經摸過的或吃過的熱的東西,啓發孩子說出來。

教師再請孩子摸白色的.冷水,過程同上。

3.分辨冷的、熱的水袋。

在孩於面前放上許多冷的和熱的水袋,請孩子去摸一摸,按教師指令拿一個冷水袋給爸爸,拿一個熱水袋給媽媽,下一次遊戲時,可把熱水袋給爸爸,把冷水袋送給媽媽,可反覆遊戲2——3次。

注意事項:

要防止水袋裏的熱水變冷,遊戲時間不宜過長。

活動結束:

讓孩子觸摸水袋,從而感知冷和熱。

活動反思:

在教學時,我由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冷與熱現象引導學生髮現自然界中的冷熱現象,再通過實驗判斷水的冷與熱,讓學生明白人們可以通過手、眼等的感覺器官來感覺物體的冷與熱,鼓勵嘗試其他方法,培養髮散思維。再讓學生自己做實驗,體驗不同環境下感覺的差異,讓他們知道人們經常憑感覺判斷物體的冷與熱,這些感覺不可靠,激發學生對科學研究的興趣,將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貫穿在課堂中。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通過感受和表現音樂的美感,培養幼兒的審美觀念。

2、分辨高音和低音。

3、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5、初步瞭解預防蛀牙的小常識。

教學重點、難點

1、通過感受和表現音樂的美感,培養幼兒的審美觀念。

2、分辨高低音,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畫好有牙齒的卡片。

2、八音琴,鼓。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複習:《哈巴狗》新增互動遊戲,請兩個小朋友面對面坐好,中間放數根琴錘當肉骨頭,放音樂聽見汪汪兩聲就搶骨頭,最後看誰搶的骨頭多則誰獲勝。

2、遊戲:聽鼓聲拍手(也可改成跺腳,點頭),鼓敲得慢則拍手也慢,鼓敲得快則拍手也快,鼓敲得重則拍手也重,鼓敲得輕則拍手也輕。

二、基本環節

1、談話,故事講述:

小朋友們愛吃糖嗎?小朋友們早上起牀後會刷牙嗎?

老師認識的`一個小朋友可喜歡吃糖了,而且經常不刷牙。有一天他牙痛,媽媽帶他去醫院看病,醫生對小朋友說:“小朋友乖乖,小蟲子壞壞,把嘴巴張開,啊——”小朋友有點害怕,就把嘴巴張開一點點:“啊——”醫生看不見小朋友的牙齒,於是又鼓勵小朋友說:“小朋友乖乖,小蟲子壞壞,把嘴巴張開,啊——”這一次小朋友有把嘴巴張得大大的:“啊——”醫生髮現有一顆大蛀牙:“原來你沒刷牙!”接着醫生又發現了好幾顆大蛀牙。

2、小朋友,我們來數數看這位小朋友共有幾顆大蛀牙?

放音樂,幼兒聽音樂,老師拿出牙齒卡片,聽到大蛀牙就畫黑一顆牙齒,最後讓小朋友數數又幾顆大蛀牙。

3、拿出八音琴,讓小朋友聽聽是第一個音高還是的二個音高。

 三、結束部分

遊戲:小朋友用自己的手當牙齒,嘴巴開得小的時候就把手舉到與胸一樣高,嘴巴張得大時就把手舉到頭上去。

小朋友站成以一排當牙齒,老師拍到哪個小朋友的頭哪個小朋友就趕快蹲下。

小朋友站成兩排當上下兩排牙齒,分段唱,互換當牙齒。

四、延伸

說說你會怎樣對你的牙齒,回家也和媽媽說說。

教學反思

幼兒的年齡特徵決定了幼兒對單一的教學缺乏興趣,同時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比較短,因此,我採用幼兒熟悉的歌曲及遊戲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由於幼兒對音樂的把握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音樂中的高音和低音,我們不好向她們直接枯燥的講述,這樣他們既沒有興趣,也不會懂,也不符合大綱要求,那麼,究竟如何讓他們理解呢?我就設計了這個活動,使幼兒在音樂中結合遊戲,結合肢體語言,去感受,去表達。效果還不錯。

不過,在活動中我感覺當孩子做蛀牙遊戲時,有點流於形式,過於模仿老師的動作,缺乏創造性,這方面在教學中還需注意。

小百科:蛀牙有時也有人叫它蟲牙,學名齲齒,是細菌性疾病,因此它可以繼發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甚至能引起牙槽骨和頜骨炎症。如不及時治療,病變繼續發展,形成齲洞,終至牙冠完全破壞消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區分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

2、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轉換關係,嘗試拼合圖形。

3、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活動準備:

1、用硬紙板製成一條“小路”,上面鏤刻大小不同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土坑”

鏤刻下來的圖形塗上顏色即成“石塊”。(將個別圓形、正方形兩等分)

2、兔媽媽胸飾。

三、活動過程:

1、遊戲“做夾心餅乾”,複習對圓形、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認識。

教師扮成兔媽媽,幼兒扮成小兔。

教師:“天氣太冷了,兔奶奶生病了,我們去看望她好嗎?”

教師:“我們帶點什麼去好呢?”

遊戲“做夾心餅乾”,要求將圖形標記貼在胸口,找一個貼相同圖形的`幼兒做朋友,最後要說出做的是什麼形狀的夾心餅乾。

2、引起幼兒玩“修路”遊戲的興趣。

教師:“做好了夾心餅乾,我們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到兔奶奶家要經過一條小路,可是這條小路壞了,怎麼辦呢?”

3、幼兒“修路”,辨知圖形。

教師先帶領幼兒觀察一下小路有哪些圖形,然後請幼兒拿“石塊”一一對應地嵌入小路的“土坑”中。

4、嘗試組合圖形。

啓發幼兒想辦法把兩塊半圓形的“石塊”和兩塊長方形的“石塊”嵌入“土坑”中。

5、遊戲“踩石頭”。

教師:“小路修好了,我們一起到兔奶奶家去吧,不過在過小路的時候我們一起來玩個踩石頭的遊戲

我拿出什麼形狀的圖形,你們就去踩什麼形狀的“石頭”並說出這是什麼形狀。“

6、到兔奶奶家,結束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學習安靜的聽故事,瞭解小雞中毒的原因。

知道不能隨便吃東西,防止中毒。

能學會用輪流的方式談話,體會與同伴交流、討論的樂趣。

發展幼兒的觀察、動手能力。

活動準備

洗潔精瓶、洗髮精瓶、消毒液瓶;各種飲料瓶。

活動過程

(一)聽一聽

教師講述故事。

(二)說一說

1、小雞喜歡在哪裏找東西吃?

2、一天,小雞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瓶子?那裏面裝的是什麼?

3、小雞把它當成什麼?吃下去以後結果怎麼樣?

4、醫生是怎麼說的`?

(三)認一認

1、出示各種瓶子,這些是什麼?

2、哪些瓶子裏裝的東西是可以喝的,哪些是不能喝的?

3、小結:大人們有時候會利用喝過的飲料瓶裝一些其它的東西,我們不能隨拿來就喝,應該先問一下大人。

活動反思:

整個活動環節緊扣,孩子們在情景表演中感受到了童趣的同時,也收穫了應有的情感。懂得了做事情要三思,做錯事要敢於承認,這樣纔不會導致更大的錯誤出現。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用看一看,聞一聞,嘗一嘗等方法辨別不同食品的味道。

2、喜歡觀察,大膽表述,樂意與老師同伴交流分享。

3、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知道好吃的食物不能多吃。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幼兒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話進行交流。

活動重難點:

運用多種感官感知食物的不同味道。

正確辨別不同食物的不同味道,並能正確表述。

活動準備:

1、山楂 冰糖 苦瓜 辣條 鹹菜

2、果盤 小勺 手偶

3、有吃東西前洗手擦手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興趣

師:“小魔術變變,變出一隻小熊來。小熊今天給小朋友帶來了許多好吃的東西,你們想嘗一嘗嗎?小朋友要仔細品嚐,說一說你嘗的東西是什麼味道。”

二、品嚐食物,感知不同的味道

1、幼兒品嚐山楂。提問:“你們嘗的是什麼?”“它是什麼味道?”你還吃過什哪些酸的東西?教師引導幼兒表述食物的味道。

同樣方法依次出示冰糖、苦瓜、辣條、鹹菜,請幼兒品嚐嘗,引導幼兒表述食物的味道。

2、說一說自己品嚐的食物的味道。

會使用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鹹鹹的、辣辣的、等形容詞描述不同的味道。

三、選擇食品,看看自己喜歡吃哪種食物。

出示圖片,幼兒選出自己喜愛吃的'食物。

四、教育幼兒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1、師:“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歡吃的食物,好吃的東西吃多了好不好?”

引導幼兒大膽討論,瞭解糖果、山楂等食品對身體的利與弊,知道好吃的東西不能多吃。

小結:許多食物小朋友雖然喜歡吃,但是吃多了對身體會有傷害。苦瓜味道雖然很苦,但是吃些苦瓜對身體有好處。小朋友要吃各種蔬菜、水果,做個不挑食的好孩子,這樣我們的身體纔會長得更棒!

2、滲透吃過甜食後保護牙齒的方法。

活動延伸:談話活動《寶寶不挑食》

活動反思:

1、活動整體效果很好,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幼兒通過品嚐都能講出食品的味道並豐富了幼兒的詞彙。

如:酸酸的、甜甜的、苦苦的、辣辣的、鹹鹹的。

2、食品都是孩子們熟悉的,並且孩子們親自感受參與性強,課堂討論氣氛熱烈,幼兒能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擴展回答問題,

3、在選擇食物的過程中,多數幼兒能選擇更多的食品,可見幼兒的挑食只存在於個別,孩子們在老師的教育下,孩子能選擇更多的食品,值得欣慰。

4、延伸活動設計合理,能更進一步促進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這首詩的作者是高適,這是詩人與董大重逢又別時的送別之作,全詩寫了離愁別緒,表達了詩人開闊、豪邁的胸懷。

教學要求:

1. 理解重點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2. 品味語言,讀中悟情。掌握學習古詩詞的方法,學以致 用。

3.有感情的朗讀,並能背誦。

 重點難點:

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教法學法:

三疑三探

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質疑

1.同學們,課前大家收集了我們以前學過的哪些離別的詩句 ?(學生交流)

2.是啊,“相見時難別亦難”。離別是韻味悠長的詩,離別是不想說再見的歌,離別是難分難捨的情。從這千古流傳的送別佳句中,我們讀出的是古人那濃濃的友情、親情。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送別詩。

3.板書課題,介紹作者。

4.學習這首古詩,你認爲應該主要解決哪些問題?

二、潛心批讀,自主探究---古詩意思

1.出示探究提示一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把古詩讀通順;採用結合註釋,聯繫詩句,觀察插圖等方法理解題目,詞語,詩句的意思;把自己的理解用鉛筆批註在旁邊。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根據學情,留足時間。

三、多元對話,合探解疑---古詩意思

1.指名讀古詩。

2.通過自學,你明白了哪些詞語,詩句的意思?

3.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4.輕聲讀全詩,在腦海中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說說自己想到的畫面。

5.結合想象的畫面,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四、潛心批讀,自主探究---體會情感

1.出示探究提示二

帶着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品味全詩:前兩句和後兩句分別寫了什麼?你從中分別體會到了什麼?是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把自己的體會批註下來;你認爲這首詩該怎樣讀?試着讀一讀,讀出自己的韻味來。

2.學生自讀體會,教師照顧學困生自學。

 五、多元對話,合探解疑---體會情感

1.談談自己從詩句中的體會,引導學生抓關鍵詞體會情感。

預設:

前兩句寫了哪幾種景物?從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後兩句寫了什麼?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2. 練習朗讀。

我們應該怎樣朗讀全詩?

小結:詩人高適懷才不遇,將近30年,但他在困境面前是多麼自信,多麼樂觀,積極面對人生,並以此來影響他的朋友。我想這就是高適的人格魅力所在,也正是這首詩廣爲傳誦的原因所在吧!

六、拓展練習,昇華認識

1.自讀古詩《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你認爲這首詩和《別董大》相比較,有什麼異同。

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

【南宋】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2.交流自己的看法。

3.教師總結:同樣是寫送別的詩,可是表現方法卻不一相同。《別董大》刻畫詩人在寒冷、空曠、淒涼的`環境中用開朗、樂觀的語言勸慰朋友。後一首詩通過對西湖景色的讚美,曲折表達出對友人的眷戀,刻畫了一個明朗,輕鬆的送別環境。

七、審視文本,放膽質疑

1. 齊聲讀古詩。

2. 古詩學到這裏,詩句的意思讀懂了嗎?詩人表達的情感明白了嗎?自己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嗎?大膽提出來。

八、自主編題,拓展運用

你想設計什麼題來鞏固本節課的內容?

結課:

是啊,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情!在今天的課堂留給我們的也許不僅僅如此,千年以來,人們也許不會更多瞭解董大是誰,高適是誰,但卻永遠記住了這激勵人生的千古佳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培養對顏色的興趣,認識紅、黃、藍三原色。

2、初步培養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能力。

3、初步在探索中懂得將兩種顏色混在一起可以變成另外的一種顏色,產生探索周圍事物顏色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紅、黃、藍顏料、棉籤若干、顏料盒若干。

2、透明玻璃板若干。

3、顏色小精靈的圖片一張。

4、繪畫紙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活動導入:引出主題,通過教師指導讓幼兒認識三原色。

師:寶貝們,今天

老師在來的路上,碰到了一位好朋友,小朋友猜猜他是誰?(教師出示小精靈的圖片)

師:瞧,他是顏色小精靈,他告訴

老師不知道爲什麼,他走着走着居然迷路了,所以想請

老師幫他找到他家的房子。

師:可是

老師也很長時間沒有去過他的家了,所以就吧顏色小精靈帶到學校來讓我們一起幫他找到他的家。

“小精靈”說:我家的房子是紅色的,門是藍色的,窗戶是黃色的,請你們大家幫我找一找吧!

2、擴散思維活動:讓幼兒發揮想象力,充分感知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顏色寶寶。讓幼兒在教室裏到處尋找顏色精靈的小房子,最後,大家通過不斷地努力終於幫助小精靈找到了家。通過這個過程加深幼兒對三原色的認識。

3、教師示範實驗過程:

(1)教師以魔術師的身份出現,使幼兒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來,進入了一種安靜、急於求智的狀態。(教師依次出示各種實驗道具)。

(2)請幼兒觀察杯中的顏色,並提出活動的要求

出示紅、黃兩種顏色的杯,讓幼兒看清後,把兩色混合,仔細觀察它們的變化結果。

師:小朋友們觀察一下,杯子裏的顏色變成什麼了什麼顏色?

幼:和橘子一個顏色的(橙色的)

師:那麼剛纔的紅色和黃色去哪兒了呢?

幼:他們在一起變成了橙色。

依次實驗如何讓黃色和藍色變成綠色的,藍色和紅色變成了紫色的;

4、鼓勵幼兒動手操作:

(1)現在請小朋友們也來當一回小魔術師,把漂亮的顏色變一變。

將幼兒分成若干組,每組一套紅黃藍顏料、一個調色板、一包棉籤、一個玻璃杯、每人一張記錄表(教師幫助填寫)

師:“小朋友,下面就可以用你桌上的紅黃藍三種顏色變魔術了,咱們比比看誰變出來的顏色寶寶最多,好不好?”

幼兒大膽操作,教師從旁指點,幼兒互相討論。當把黃色和紅色編出橙色時,也可以將橙色再與其它顏色混合,看看有什麼結果,教師幫助幼兒作好記錄。

本環節教師讓幼兒觀察三種顏色的'變化,使幼兒不侷限於兩種顏色,多種顏色也可以變,而且混合時顏色的多少,決定了變化的結果。激發了幼兒的求智、探索的慾望。

師:小魔術師的本領真大,把紅、黃、藍三種顏色放在一起,有的變成了黑色,有的變成了棕色。在混合時,各種顏色的多少變出來的顏色也不一樣。

(2)現在每個小魔術師都很棒了,那接下來動一動手,給水果寶寶穿上漂亮的衣服,咱們再來比一比,看看誰的本領最大。

幼兒動手操作:塗色(漂亮的水果娃娃服);幼兒人人動手,運用活動中取得的調色經驗,給各種水果圖上相應的顏色。(蘋果綠色)(橘子橙色)(茄子紫色)

【教師反思】

本次活動,通過認識、感知、實驗、操作等多種渠道,激發了幼兒的創作興趣;由於活動中幼兒的自主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幼兒積極思維,大膽操作,整個活動過程不僅發展了幼兒的審美情趣,還激發了幼兒對顏色的喜 愛,對於幼兒的觀察力、創造力、操作能力等都有促進和提高;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了預設的目標,但也有不足之處’在最後一個環節讓幼兒進行嘗試配色,體驗配色的變化時沒有照顧到大多數幼兒,使得配色環節中一部分幼兒不能很好的體會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雙手,瞭解手有很多用處。

2、用手感知物體,一會“我的小手真靈”。

3、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4、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手的用處,學會如何去保護自己的手。

教學難點:體會手的“靈巧”。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我的小手真靈》、《摸一摸》。

2、“百寶箱”(糖果、玩具、水果)、矇眼布兩塊。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談話引入,教師說謎語,請幼兒猜猜是什麼。教師:十兄弟,兩邊分,長長短短不分離,握鉛筆,拿勺子,樣樣事情不離它,長在我們身體上。

二、基本環節

Ⅰ、看一看。觀察一下自己的'小手,看一看小手包括哪些部分?引導幼兒說出手有手指、指甲、手心、手背等。

2、說一說。教師提問:“手有什麼用處呢?”幼兒思考後會說出多種用處。比如繫鞋帶、拿鉛筆、背書包、拿勺子......

3、用手變魔術。教師朗誦《手指謠》兒歌,問:兒歌裏小手變成了什麼?它在幹什麼?能跟着老師一邊念兒歌,一邊根據歌詞變出各種東西嗎?

4、摸一摸,猜一猜。請幼兒翻看幼兒用書《我的小手真靈》,並說一說圖上的小朋友摸到了什麼。接着翻看幼兒用書《摸一摸》,提問:這些東西大家都認識嗎?摸過嗎?摸過之後有什麼感覺?之後,教師出示“百寶箱”,請幼兒通過觸摸來判斷箱子裏的物體,猜中的給予一定的獎勵,並帶領全體幼兒一起說:“ⅩⅩⅩ的小手真靈。”

三、結束環節

師幼互動,總結這節課我們學會了什麼?體會了什麼?

四、延伸部分

做穿珠子、撿豆子等活動,讓幼兒繼續體驗小手的本領.

教學反思

我進幼兒園工作剛滿一年,教學經驗不足,說實在的,心裏壓力很大。在這節課的施教中,我首先用猜謎語的方式激發幼兒的好奇心,使幼兒處於積極主動的狀態,促進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接着讓幼兒用手感知物體,朗誦兒歌,使幼兒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體會到了“我的小手真靈”。當然,我也有做得不夠的地方,比如讓幼兒思考的空間不夠,幼兒之間的互動太少,活動過程中的創造性方面也不是很好。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感知圓形物體的趣味性。

2.知道圓形物體可以轉動。

3.能用語言描述圓形物體的特徵。

重、難點

重點:知道圓形的物體可以滾動。

難點:能描述圓形物體的特徵。

活動準備

1.課件《車輪轉轉轉》。

2.圓形物品若干(和幼兒人數相等)分別放到兩個筐裏。

3.方形物品一個。

4.《找圓形》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一、滾滾玩玩,初步感知圓形。

出示圓形物品,幼兒玩一玩,嘗試滾動。

1.指導語:看看,宿老師給你們帶來什麼啦?想知道嗎?哇,好多好玩的玩具(出示圓形玩具)。想不想玩?好,請大家來拿玩具,試試可以怎麼玩?我看誰的玩法最多。(讓幼兒自由探索玩)

2.提問:請一個小朋友說一說剛纔是怎麼玩的?(滾着玩的)

小結:噢,原來可以在地下滾動着玩(教師示範)。來,孩子們,試試你們的玩具,看看能不能在地下滾着玩。來,拿到手裏看看能滾動嗎?

3.出示方形物品,瞭解方形物品和圓形物品的區別。

指導語:快看快看,宿老師這裏也有一個玩具,誰來試一下,它能不能滾動起來?請一位小朋友上來試一試。(不能滾動)剛纔的玩具能滾動起來,爲什麼這個玩具滾不起來呢?

小結:因爲這個玩具是圓圓的.,沒有角,可以滾動;這個玩具是方方的,有角,不可以滾動。

噢!孩子們聽,是誰的聲音?(熊媽媽的聲音:快來幫幫我呀!)原來是熊媽媽呀!(出示熊媽媽圖片)熊媽媽到底怎麼了,我們來看看。

二、講述故事,感知圓形。

1.演示課件。

提問;車子爲什麼轉不起來?(輪子是方形的)那方形是什麼樣子的?(有角)

小結:輪子是方形的,有角,所以不能轉動。

師:那怎麼辦呢?小朋友們幫他想想辦法。咱們讓熊爸爸幫着換個輪子吧!來,咱們一起喊出熊爸爸吧!“熊爸爸快快來,熊爸爸快快來,快快幫我們換輪子。”

2.繼續故事。

小結:剛開始車輪是方形的,有角,所以轉不起來。後來換成圓形輪子,圓圓的,沒有角,所以就轉起來了。現在,我請一個小朋友來說一說,一開始爲什麼走不動,後來又爲什麼走動了呢?

4. 提問: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可以滾動的物體?(請兩到三名幼兒回答)

三、遊戲“分類”,進一步感知圓形物體特徵。

指導語:熊爸爸熊媽媽邀請咱們班小朋友到他家裏去做客,你們想不想去?好,那我們要給熊爸爸和熊媽媽準備一份禮物。現在請小朋友們從筐子裏挑一件圓形的,可以滾動的玩具作爲禮物送給他們。來,拿着你們的禮物來宿老師這裏排隊了,拿出你們的圓形的、會滾動的禮物,讓我看看。哇,你們好厲害,都找對了。好了,孩子們,跟客人老師再見吧!我們要出發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