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彙編七篇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彙編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麼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篇,歡迎大家分享。

【必備】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彙編七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1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與反思:電話

教學意圖:

隨着電話號碼的普及,電話號碼在幼兒生活中隨處可見,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因此設計了此次活動《電話》。旨在滿足孩子對電話的興趣和用途。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與反思:電話

1、通過活動,使幼兒初步瞭解電話的外形構造和功能以及電話與人們日常生活對的密切關係。

2、知道如何使用110、120、119等急救電話,明白這些電話的重要性,平時不能隨便亂打。

活動準備:

1、電話2部,手機1部。

2、110、120、119電話號碼卡片各1張;警車、救護車、火警車圖片各1張。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叮鈴鈴,叮鈴鈴,這兒說話哪兒聽,兩人不見面,說話聽得清”小朋友動腦筋猜一猜,這是什麼?(電話)2、出示電話、手機引導幼兒觀察電話的外形構造,學會正確使用電話。

師:電話是什麼樣子的呢?(有數字、聽筒、話筒、電線)手機沒有電線。

小結:電話有不同的顏色,不同的'形狀,但都有數字、聽筒、話筒、電線等組成,這樣才能相互通話。

3、電話在生活中的用途。

師:你們家有電話嗎?(有)你打過電話嗎?(有)師:你給誰打電話?是爲什麼事打電話?(問候、祝賀、詢問、聯繫、請求幫助)4、遇到危急時你會打什麼電話求救。

(1)當你走失了,迷路了,或者遇上壞人,你會打什麼電話求救(110出示)(2)當你發現失火了,要打什麼求救電話?(119)(3)當家裏有人病了,暈倒時,要打什麼電話求救?(120)5、玩配對的遊戲:應該打什麼電話(發給幼兒人手一份卡片)。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看圖片裏發生了什麼事,然後應該打什麼電話求救,幫他們正確連線。

6、模擬急救現場打電話求救,初步學會說出自己的家庭地址。

(1)首先會正確撥打求救電話110、120、119(2)會簡單明確地回答現場的問題,會完整的表達事情7、知道不能隨便亂打急救電話。

8、小結: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電話,今天我們學會了打求救電話110、120、119,也知道這三種求救電話是在危急的時候才能打,沒有危急時是不能隨便亂打的,希望小朋友一定要記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探索發現玩具汽車在不同材質的橋面上跑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

2.通過實驗驗證預測,能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結果。

3.體驗合作探索的快樂。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願意與同伴、老師互動,喜歡錶達自己的想法。

活動重難點

探索發現玩具汽車在不同材質的橋面上跑動的速度是不一樣的。

通過實驗驗證預測,能用記錄表記錄實驗結果。

活動準備

1.反映光滑—粗糙、軟—硬的橋面各若干組(每組橋面上都貼上號),玩具汽車若干輛。

2.幼兒用的實驗記錄表人手一份,全班實驗統計表兩張。

3.已經探索過在相同材料,不同坡度的橋面上,汽車跑下來的速度不同。

活動過程

一、回憶做過的實驗:汽車從不同坡度的橋面上跑下的速度。

引導幼兒回憶:汽車從不同坡度的橋面上跑下的速度是怎樣的?在坡度越大的橋面上跑,汽車跑得怎樣?在坡度越小的橋面上跑,又是怎樣?

二、出示橋面,比較橋面材料的不同。

1.讓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較橋面材料的不同。

2.激發幼兒思考:橋面材料不一樣,那汽車在上面跑,哪輛汽車跑得快呢?

三、幼兒進行預測,並記錄。(先預測一號橋和二號橋,然後預測三號橋和四號橋。)

1.請幼兒猜測並說出理由。

2.幼兒把自己的預測記錄下來。

3.教師記錄幼兒的預測情況

四、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

1.幼兒兩兩合作進行比較實驗,並對實驗結果客觀記錄。

2.交流實驗情況,教師記錄幼兒實驗結果。

教師:“你是怎麼做的實驗?在實驗時你有什麼發現?你的實驗與你的預測一樣嗎?”

3.討論:爲什麼有的橋面上的汽車跑得快?有的橋面上的汽車跑得慢?這是什麼原因?

4.教師小結:原來汽車在橋面上跑得快慢與橋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在比較粗糙的橋面上跑得慢,在比較光滑的橋面上跑得快。它還與橋面的軟硬有關,在比較軟的橋面上跑得慢,在比較硬的橋面上跑得快。

五、結束部分,帶幼兒再次玩玩具汽車,尋找新的發現。

過程描述

第一環節:回憶做過的實驗。

本次活動之前,幼兒已經探究過汽車從不同坡度的橋面上跑下的速度,所以,活動一開始,我就引導幼兒回憶上次的實驗結果。引導幼兒說出汽車在不同坡度的橋面上跑下的速度是不一樣的,在坡度越大的橋面上跑得越快,在坡度越小的橋面上跑得越慢。

第二環節:出示橋面,比較橋面材料的不同。

在回憶的基礎上,我向幼兒展示新的橋面,告訴幼兒:今天老師又準備了一些橋面,要請小朋友來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並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小夥伴。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發現這些橋面的坡度是一樣的,但橋面的材料不一樣。1號橋面比較粗糙,2號橋面比較光滑,3號橋面比較軟,4號橋面比較硬。在幼兒發現的基礎上,我又適時提出問題:這些橋面的材料不一樣,那汽車在上面跑,快慢一不一樣呢?激發幼兒動腦思考。

第三環節:幼兒先進行預測,並記錄。

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請幼兒預測兩輛汽車同時在1號橋和2號橋上跑,哪輛汽車跑得快?爲什麼?然後請幼兒把自己的預測記錄下來,認爲汽車在橋上跑得快的,打個“√”,認爲汽車在橋上跑得慢的,打個“×”。幼兒記錄完後,教師統計幼兒的預測結果。接着再請幼兒預測兩輛汽車同時在3號橋和4號橋上跑,哪輛汽車跑得快?爲什麼?預測結束後讓幼兒記錄,最後教師進行統計。按照這樣的順序,讓幼兒感覺條理清楚,做事要有一定的順序。

第四環節:幼兒兩兩合作進行實驗。

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首先,我對幼兒提出要求:找自己的好朋友,兩個人合作,可以先到1號、2號橋上試,再到3號、4號橋上試;也可以先到3號、4號橋上試,再到1號、2號橋上試,試完後,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幼兒實驗時,我針對幼兒的實驗情況,及時給予指導。當發現有的組幼兒一人拿一輛汽車實驗,放手的時間有先後,影響實驗結果時,我就引導他們可以讓一個人拿,另一個人觀察,然後交換;當發現有的組只實驗一次時,我就引導孩子多實驗幾次。實驗結束後,組織幼兒交流實驗情況,引導幼兒說出自己是怎樣做的實驗,在實驗中發現了什麼,和自己的預測是否一樣,並對幼兒的實驗結果進行統計。在統計的基礎上引導幼兒討論:爲什麼有的橋面上的汽車跑得快?有的橋面上的汽車跑得慢?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後,我及時爲幼兒梳理經驗,進行小結:原來汽車在橋面上開得快慢與橋面的光滑程度有關,在比較粗糙的橋面上開得慢,在比較光滑的橋面上開得快。它還與橋面的軟硬有關,在比較軟的橋面上開得慢,在比較硬的橋面上開得快。

第五環節:結束部分,帶幼兒再次玩玩具汽車,尋找新的發現。

在這一環節中,我關注到孩子玩汽車意猶未盡,所以帶他們到活動場地上自由玩一玩,尋找新的發現。

活動反思

反思本次活動,我認爲有以下的亮點:

1、教材的選擇符合新《綱要》的精神。

小汽車是幼兒經常見到的玩具,也是他們喜歡的玩具。利用常見的玩具開展科學活動,會使幼兒體驗到自己探究的.內容比較有意義,會使他們發現和感受到周圍世界的神奇,領悟到科學就在自己的身邊,從而產生對周圍世界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新《綱要》也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所以,利用玩具汽車開展科學活動是必要的。根據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我爲幼兒準備了漂亮的玩具汽車,橋面上還標上號數,打上起跑線,更加激發了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

2、讓幼兒充分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對於幼兒來說,科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觀察、思考、操作的過程;科學是一種態度,一種對世界的好奇、探究的態度。因此,我在活動中儘可能的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如:在感受橋面材料的環節,我鼓勵幼兒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來感受橋面材料的不同。在預測環節,我鼓勵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預測並做好記錄。在實驗環節,我針對幼兒的實驗情況,及時給予指導。當發現有的組幼兒一人拿一輛汽車實驗,放手的時間有先後,影響實驗結果時,我就引導他們可以讓一個人拿,另一個人觀察,然後交換;當發現有的組只實驗一次時,我就引導孩子多實驗幾次,然後再做好記錄,處處讓幼兒感受到自己就是一位小科學家。

3、注重讓幼兒在操作中學習。

幼兒的具體形象思維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方式應該以操作性學習爲主。本次活動中我注意引導幼兒在玩中學、在操作中學、在與材料的互動中學,通過手動、心動、人動獲取相應的科學知識,掌握科學的方法與技能,發展科學的態度與精神。如:在感受橋面材料的環節,在驗證預測的實驗環節,幼兒都積極的動手操作,獲取經驗;在預測環節,幼兒積極動腦,認真思考,爲自己的預測尋找知識支撐;在和夥伴的合作中,在和教師的交流中,幼兒都積極參與討論,發表自己的觀點,解決自己的認知衝突,發展自己的科學概念。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通過故事進一步比較四季的明顯不同。

2、感受季節的不斷漸變以及它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活動準備:兒歌掛圖,大字紙;故事書《魔法奶奶的電話》;寫有四季字卡的紙條,後面有雙面膠(人手一套);魔法電話教具

活動過程:

複習兒歌“春夏秋冬轉圈圈”,及四季排列,月份分配

1.觀察魔法電話:魔法電話有什麼特別的地方?它能撥通春姐姐、夏大哥、秋姑姑和冬爺爺,找找四個鍵分別在哪裏?

2.邊聽故事邊通過觀察圖片,猜想小朋友喜歡某個季節的`理由。

3.提問:故事裏誰喜歡夏天?她爲什麼喜歡夏天?你喜歡夏天嗎?爲什麼?老師用簡畫記錄,從而補充故事內容。(其他季節按同樣方法提問)

遊戲四季輪換拍

1.幼兒每人一套寫有春夏秋冬的紙條,分別畫上四季簡易圖,將畫好的紙用雙面膠貼在衣服雙手易拍到的地方,化裝成季節娃娃。

2.聽遊戲帶領着發出的語言指令迅速做出反應,即用手拍貼在身上的圖畫

*單手拍:如聽到“吃火鍋是什麼季節?”邊答邊拍身上圖片。

*雙手拍:如聽到“夏天過去是什麼季節?再過去又是什麼季節?”兩手分別拍在相應圖上,並回答“夏天…….”

*連續拍:如從春天到冬天

*結伴拍他人

*邊拍圖畫邊念兒歌“春夏秋冬轉圈圈”。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4

一、活動題目

紙花兒開了

二、活動目標

1.通過對不同質地紙的觀察和比較,使幼兒感知紙的特徵及吸水性的強弱。

2.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和實驗能力。

三、適用對象

3~5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面巾紙、圖畫紙、包裝紙、手工紙、白紙、報紙、宣紙、糖紙、錫紙、盆、水、沙土。

五、活動過程

探究活動一

探究的問題:用紙做的紙花能開嗎?

幼兒討論。

(1)不能開,紙花是假花,它不可能開花。

(2)能開,因爲我們給花澆水,花就能開了

試一試:紙花在哪裏能開花?

幼兒分別把紙花放在土裏、水裏進行觀察。

(1)把紙花放在土裏。

(2)把紙花放在水裏。

說一說我的發現。

(1)紙花在水裏開了。

(2)小紙花太乾了就不開花;真花在土裏能開,假花在土裏開不了。

探究活動二

探究的問題:將不同質地的紙花(包裝紙、手工紙、圖畫紙、報紙、面巾紙、宣紙、糖紙、錫紙)放入水中,哪朵開得快?

幼兒討論。

(1)厚的紙花開得快。

(2)報紙、面巾紙、宣紙做的紙花開得快。

試一試:放進去的紙花哪朵開得快?哪朵開得慢?

幼兒把各種材料的紙花同時放入水中並認真觀察。

說一說我的發現。

(1)包裝紙、手工紙、圖畫紙做的花開得慢。

(2)報紙、面巾紙、宣紙做的花開得快。

(3)開得最快的花是用面巾紙做的,包裝紙做的花開得最慢。

(4)糖紙、錫紙做的花沒有開。

(5)面巾紙吸水最快,包裝紙吸水最慢。

玩一玩,我做的花兒開了。

將不同顏色的紙花放到花叢中,帶領小朋友用噴壺澆花,紙花逐漸開放,體驗花開的快樂。

六、注意事項

1.教師在實驗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2.如幼兒園的條件較好,幼兒可分組進行活動,讓幼兒在充分玩的過程中感知體驗並得出結論,同時它還能便於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指導。

3.活動中最好讓孩子卷好袖子,帶上圍裙,以免弄溼衣服。

七、拓展思路

1.彩色水會不會順着小棒爬上來?

在兩個燒杯中分別放入顏色水(約2釐米高即可),將卷好的紙棒和塑料棒(或玻璃棒)的一端分別放在兩個燒杯的顏色水裏,觀察結果。

2.雨衣、雨傘、窗戶、皮鞋、杯子、毛巾、衣服、抹布等物品中,哪些吸水哪些不吸水,它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什麼作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運用感官感知柿子的主要特徵。

2.初步學會兒歌,注意正確地發shi的音。

【活動準備】

1.紅、黃柿子各一個。(有條件的每人一個)

2.幼兒每人一把調羹。

【活動過程】

1.觀看PPT,觀察柿子提問:這是什麼樹?樹上結了些什麼?(練習shi的發音)摘幾個成熟的柿子帶回活動室。

2.感知柿子的基本特徵。

看一看:柿子的形狀有點圓、有點扁,柿子的顏色有點黃、有點紅,柿子頂上有一個小蓋子(柿蒂)。

摸一摸:柿子的.皮是光滑的。

捏一捏:成熟的柿子是軟軟的。

嘗一嘗:柿子的味道是甜甜的。(用調羹舀着吃)

3.欣賞兒歌。

柿子紅,柿子黃,柿子長在柿樹上,揭開蓋子嘗一嘗,柿子是柿科植物漿果類水果,成熟季節在十月左右,果實形狀較多,如球形、扁圓、近似錐形方形等,不同的品種顏色從淺桔黃色到深桔紅色不等,大小從2釐米到10釐米,重量從100克到350克。

原產地在中國,栽培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感知物體的彎曲性,瞭解常見物體彎曲的必要性。

2、學習觀察彎曲形狀物體的方法,提高觀察能力。

3、體驗彎曲的物體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便利。

活動準備

1、自制眼鏡一副,真正的眼鏡一副。

2、兩部電話線不一樣的'電話機。第一部的電話線是彎彎繞繞的;第二部的電話線是直的。

3、課件。

活動過程

一、實驗一:鏡腿直直。

1、教師出示兩副眼鏡,請兩個幼兒分別戴上然後與教師一起做遊戲。

(1)咦,這個小朋友的眼鏡爲什麼一直掉下來?你們知道這是爲什麼嗎?

(2)這個小朋友的眼鏡爲什麼不掉下來?爲什麼?(引導幼兒發現彎腿跟直腿的區別)

教師:哦,原來直直的鏡腿不能勾住耳朵,容易掉下來;真正的眼鏡有彎彎的鏡腿,能勾住耳朵,不容易掉下來。

二、實驗二:電話線直直。

1、教師出示兩部電話機,拿起第一部電話機聽筒,邊做接電話狀,邊走動幾步,使彎繞的電話線伸長。

2、教師拿起第二部電話機聽筒,邊做接電話狀,邊走動幾步,由於直的電話線不能伸長,把電話機拖過來掉到地下。

提問:你們發現什麼了?爲什麼呢?(引導幼兒發現彎彎繞繞的電話線和直直的電話線的區別)

教師:哦,原來彎彎繞繞的電話線可以伸長,所以我們可以走來走去接電話,用起來很方便;直直的電話線不能伸長,只能在原地接電話,很不方便。

三、討論:假如它是直的

1、出示有山、汽車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畫面,討論:這輛汽車能上山嗎?爲什麼?

2、出示圖片(衣架、躺椅……)提問:它是什麼形狀的?

討論:假如它是直的會怎麼樣?

教學反思

活動中發現孩子們對科學探索活動很感興趣。但是在假設環節中,如“假如蚊香是直的”,我覺得如果有可操作的模型蚊香,幼兒就體會更深了,現在光憑想象效果不佳。但儘管如此,孩子們還是很積極,都能參與到討論中。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和顏色的異同等。

2.知道雞、鴨、鳥全都會生蛋,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

活動準備

1.ppt-各種各樣的蛋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活動過程

一、認識各種蛋

1.出示蛋,引起幼兒興趣。教師:你們知道這是誰的蛋嗎?你們還認識什麼蛋?

2.ppt課件:各種各樣的蛋。引導幼兒將動物圖片與蛋一一對應。

3.你還知道什麼動物也會生蛋?

二、引導幼兒運用比較的方法觀察蛋。

1.教師:這些蛋一樣嗎?有什麼不同?引導幼兒從蛋的大小、重量、顏色來比較。

2.教師小結: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輕。有的蛋是深黃色的`,有的蛋是白色的,還有的蛋是青色的活帶斑點的。

三、由表及裏觀察,產生探索的興趣。

1.教師:雞蛋裏面是什麼樣的呢?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經驗,並將雞蛋打開觀察。

2.觀察:是不是每種蛋都有蛋白、蛋清呢?每種蛋的蛋白、蛋清都一樣嗎?(逐一打開蛋。)

3.教師小結:每種蛋外面都有很薄的蛋殼,敲碎蛋殼,裏面都有蛋黃、蛋清。

四、活動結束

教師講述有關蛋的故事,引導幼兒進一步討論有關蛋的話題。如:蛋黃怎麼會變成動物寶寶的?爲什麼蛋有大有小?結合主題活動,引導幼兒探索如何使蛋站立起來的各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