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編七篇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編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1W 次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案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幼兒園小班教案模板彙編七篇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1

教學意圖:

餅乾是小朋友非常熟悉的,也非常的喜歡吃。的休閒食品,其香香甜甜的味道、鬆鬆脆脆的口感以及可愛多變的形狀讓孩子們愛不釋手。爲此設計了此次活動《朋友夾心餅乾》。讓孩子們在做一做、玩一玩、嘗一嘗的過程中,豐富對餅乾特點、口感的認知經驗,獲得直接的感受和體驗,利用“朋友夾心餅乾”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良好的品質。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的觀察力。

2、通過肢體動作體驗與好朋友的親密互動。

教學準備:

小花 麪包 果醬 勺子 小盤 餐巾紙。

教學過程:

一、導入活動——花朵找朋友師:出示一朵哭的小花圖片,讓幼兒觀察,小花爲什麼哭了?

幼兒:他沒有好朋友師:讓小朋友給小花找朋友——和他一模一樣的小花纔是他的好朋友

二、請小朋友一人找一朵自己喜歡的小花放音樂:讓幼兒在音樂聲中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模一樣兩個花朵是好朋友)

三、讓孩子把花朵送回家

四、請小朋友說一說自己有沒有好朋友?(有)最喜歡和好朋友做什麼?

1、喜歡和好朋友一起玩玩具。

2、喜歡和好朋友一起看書。

3、喜歡和好朋友一起跳繩 。

五、遊戲:

好朋友我喜歡你

1、讓幼兒想一句真心話去對自己的好朋友說。

2、讓幼兒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去做一個親密的的動作(擁抱)。

六、小朋友吃過

夾心餅乾吃過——有奶油的——有夾心的。

吃起來甜甜的。

七、讓幼兒欣賞兒歌:

小小餅乾準備好,中間夾層甜甜醬。

點點頭,貼貼臉,輕輕合攏真開心。

好朋友夾心餅乾做好了。

八、遊戲:

讓幼兒去找自己的好朋友面對面做餅乾聽音樂,老師和幼兒一起唱兒歌做餅乾。

活動延伸:

讓幼兒自己動手製作夾心餅乾,結束活動。

教學反思:

設計比較合理,進行也比較順利。活動中,幼兒都能積極參與,活動預設的目標基本達成。讓幼兒充分感受與好朋友交換、分享的快樂。體會與朋友互贈禮物並一同品嚐的樂趣。

不足之處:

餅乾與醬料的品種如果能再豐富一些,這樣,活動一定會更加吸引幼兒。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2

活動目的:

1、知道太陽的光芒有七種顏色,願意在集體中大膽表述。

2、體驗傳話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環境創設、錄音、七種顏色的太陽寶寶圖片等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

1、 師:今天天氣真好,讓我們一起到花園裏逛逛吧,多美麗

的景色呀!咦?這是誰啊?(幼兒和太陽媽媽打招呼)

2、(放錄音)我是太陽媽媽,天空是我的家,美麗的地球是我生活的地方,我有七個寶寶,它們是紅寶寶、橙寶寶、黃寶寶、綠寶寶、青寶寶、藍寶寶、紫寶寶,這些寶寶天天和我在一起,哎呀,今天我的這些寶寶不知跑到哪裏去了,小朋友,你們願意幫我找找嗎?

二、遊戲:找寶寶

1、哎呦,太陽媽媽有這麼多的寶寶需要找,那你有沒有聽見太陽媽媽有哪些寶寶呢?

小結:太陽媽媽有七個寶寶,它們是紅寶寶、橙寶寶、黃寶寶、綠寶寶、青寶寶、藍寶寶、紫寶寶。

2、誰先去幫太陽媽媽找個寶寶呢?找到後要告訴太陽媽媽:你 給太陽媽媽找到了什麼寶寶。

3、集體找

師:這麼多人要去找。那這樣吧,這次我們就一起去找,每個人找一個寶寶,找到了你可以告訴太陽媽媽,也可以告訴你的朋友:你找到了什麼顏色的寶寶。

三、送寶寶回家

太陽媽媽真高興,一下字找到了這麼多寶寶,那我們快把寶寶送回家吧!

1、送寶寶

2、檢查(快瞧瞧,寶寶有沒有走錯家,是不是都回來了)

四、傳話遊戲

讓我來看看寶寶們是不是都到齊了,(邊說邊拿掉三個寶寶)好象還少了一些,哦,我知道了,寶寶說他們想和小朋友做遊戲,我呀只能把要找的寶寶的名字告訴第一個小朋友,但是得請最後一個小朋友去找,你們有什麼辦法嗎?

1、自由結伴,找五個好朋友。

2、傳話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3

1、初步理解畫面的內容,依故事情節發展順序讀懂故事表達的意思。

2、喜歡閱讀活動,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正確翻書閱讀。

3、知道怎樣纔可以睡個安穩覺。

4、領會故事蘊含的寓意和哲理。

5、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活動準備:

玩偶小熊、準備幼兒用書人手一套、投影儀

活動過程:

(一)創造安靜閱讀的氛圍,教師與幼兒一起表演《睡吧,小寶貝》引入活動。

(二)出示玩偶小熊,以小熊給大家帶來好聽的故事,引導幼兒完整傾聽一遍故事。

提問:故事的名字叫什麼?故事中有誰?在幹嘛?

(三)出示幼兒用書,教師運用投影儀與幼兒觀看圖書,初步理解畫面內容,引導幼兒依據故事情節發展順序讀懂故事表達的意思,結合正確閱讀方法的引導。

引導幼兒討論:小熊爲什麼翻來翻去睡不着,小熊睡不着覺想到什麼小動物?幾隻小老鼠穿着漂亮的絨布鞋出來對小熊說了什麼?兩隻貓頭鷹對小熊說什麼?最後小熊睡着了嗎?怎樣才能睡個安穩覺?

(四)幼兒人手一本幼兒用書,在教師指導下用正確的閱讀方法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認識蜻蜓。

培養學生愛護益蟲的情感。

培養學生留意周圍事物,培養探究精神。

激發了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究慾望。

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的相互配合。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蜻蜓,培養探究精神。

活動準備

蜻蜓,相關知識。

活動過程

這一天,我正在給孩子們組織主題活動,“吳老師,有一隻蜻蜓。”寶寶稚嫩的聲音吸引了我們每個人的目光,安靜的教室頓時熱鬧起來了。動作靈活的劉曉敏捷地捉住了站在玩具架上的蜻蜓,跑來交給我,孩子們立刻圍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着蜻蜓。我沒有像過去那樣,爲了完成預定的目標繼續上課,而是請孩子們圍着我席地而坐,引導孩子們觀察起蜻蜓來。

“這是什麼?”我指着蜻蜓的頭部問,“蜻蜓的頭。”陳嘯文搶着說。“你們看蜻蜓的頭都有什麼?”我指着問。“有眼睛。”汪芷菱小聲地說。“眼睛好大呵!”李明宇大聲地說。“它的眼睛像什麼?”我又問,“像皮球。”“像燈籠。”“像鈕釦。”……孩子們紛紛搶着回答。我簡單地向孩子們講了蜻蜓的眼睛是複眼,可以看到上、下、左、右和前方的各個地方及後面的大部分等知識,孩子們聽得可入神了。接着,我又請孩子們觀察其胸部、腹部、腿和翅膀,糾正了孩子們把腹部誤認爲是尾巴的錯誤。

“吳老師,蜻蜓是吃什麼的?”好問的陳嘯文問道。“蜻蜓最愛吃蒼蠅和蚊子了,蒼蠅飛得雖然快,但蜻蜓飛得比他們還要快。蜻蜓能在1小時內吃掉40只蒼蠅或者840只蚊子呢,是了不起的捕蟲‘飛將軍’呢。”我把我知道的都告訴了孩子們。“噢,蜻蜓幫我們抓蟲子嘍。”平時不多話的曉宇拍着小手說,“對啊,蜻蜓是我們的好朋友呢,幫我們捉害蟲,我們要愛護它啊。哦,現在蜻蜓的肚子餓了,我們把它放了,讓它去吃害蟲,好嗎?”我提議道,“好!”孩子們齊聲回答。我一放手,蜻蜓展開翅膀,圍着活動室優美地畫了一個圈,好像在和我們說再見,然後呼地一下,飛出了活動室,孩子們跳起來,拍着小手追出活動室歡呼道:“噢!小蜻蜓飛走了。”“小蜻蜓去捉蟲子了咯。”······活動後,我請孩子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查看有關蜻蜓的資料和圖書,鞏固所學的知識。

教學反思

我們的孩子是新入園的'小班孩子,年齡小,注意力和自控能力較弱,易受外界影響。小班的孩子特別喜歡小昆蟲、寵物等小動物。因此,我組織活動時,小蜻蜓的突然來訪,轉移了孩子們的注意力,引發其探究小蜻蜓的興趣。我及時抓住這教育契機,生成《認識蜻蜓》的科學探究活動,小蜻蜓客串了一回活教材,既形象又生動,比看圖片和說教更加深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綱要》中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實作爲科學探索對象。”我們幼兒教師,在設計教育活動時,要以孩子年齡特點和實際出發,教育內容與幼兒興趣相結合,及時抓住教育契機,注重啓發幼兒探究科學的興趣,培養幼兒愛護小動物,保護益蟲的情感,使幼兒獲得相關的知識與經驗,並伴隨他們的一生。當然,並不是說每個突發事件都象以上那樣做,要根據實際情況、知識性、幼兒的年齡特點和需要等等,不能因爲一次成功的教學活動而沿用下去,這樣會適得其反。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練習穿鞋與脫鞋、和幼兒的動作協調性以及靈活性、還有自信心。

2、體會集體合作遊戲。

3、提高幼兒的競爭能力,促進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調性。

4、培養幼兒與同伴之間和睦相處並珍惜這份友情。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在活動中感受到的集體生活以及動作協調性靈活性和自信心。

難點:幼兒對活動的積極參與和幼兒的勇氣以及自信心。

活動準備

地膠 小板凳 音樂

活動過程

1.開始:

老師帶幼兒進入地膠場,帶領幼兒做準備,一起律動。

2.遊戲:

(1)鞋與脫鞋:

教師出示鞋,引導幼兒將鞋脫掉。幼兒分別站成兩排,根據教師的遊戲指令做遊戲。

(2) 比賽: 老師將音樂放好,然後跟着幼兒坐在地膠上,引導幼兒怎麼把鞋穿上,在觀察他們會不會穿鞋。

(3)遊戲進行到最後:

音樂停止引導幼兒提出穿鞋的辦法。引導幼兒將鞋穿好。

(4)遊戲結束

教學反思

教師教學反思的過程,是教師藉助行動研究,不斷探討與解決教學目的、教學工具和自身方面的問題,不斷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不斷提高教學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的過程。也是教師直接探究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不斷追求教學實踐合理性,全面發展的過程。

小百科:鞋子有着悠久的發展史。大約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就出現了獸皮縫製的最原始的鞋。鞋子是人們保護腳不受傷的一種工具。最早人們爲了克服特殊情況,不讓腳難受或者受傷,就發明了毛皮鞋子。鞋子發展到現在,就形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各種樣式功能的鞋子隨處可見。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觀察圖片,理解圖片的內容,能大膽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2、懂得不能隨便離開大人世或集體。

活動準備:

1、圖片

2、立體小雞

活動過程:

(一)出示圖一,幼兒仔細觀察,提問

1。這是什麼地方?草地下有誰?

2。雞媽媽帶着小雞在做什麼?

3。雞媽媽對小雞們怎麼說?

4。小雞們跟着媽媽,小黃雞怎麼做?

(二)出示圖二

1。小黃雞走致電了什麼地方?誰來了?

2。野貓想幹什麼?

3。小黃雞怎麼做?

(三)出示圖三

1。誰趕來救小黃雞

2。雞媽媽是怎樣救小黃雞的?

(四)出示圖四

1。雞媽媽對小黃雞說什麼?小黃雞是怎麼說的?

2。以後小黃雞會怎麼做呢?

二、教師把四幅圖片連起來講一遍,問:

1。小黃雞爲什麼會差點被野貓捉住?

2。離開大家的小雞還可能會遇到什麼危險的事?

三、遊戲:母雞和小雞

教師小母雞,幼兒當小雞,母雞帶着小雞到草地上捉蟲吃,教師隨時變換位置,看幼兒是否會主動跟隨隨,並招呼及時跟隨的幼兒,媽媽在這兒,寶寶快過來。

幼兒園小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能較細緻地觀察圖片,並用語言描述圖片的主要內容。

2.會運用方位詞“上”、“下”、“裏”、“旁”;會運用短句:“小老鼠躲在xx地方”。

3.敢於在集體面前大聲地說話。

4.能簡單複述故事內容,並進行角色表演。

5.萌發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教學重點與難點:

運用方位詞“上”、“下”、“裏”、“旁”;運用短句:“小老鼠躲在xx地方”。

活動準備:

《幼兒畫冊》P22。

活動過程:

一、觀看圖畫。

請小朋友將《幼兒畫冊》輕輕翻到22頁,看一看圖畫上是什麼地方?有誰?小老鼠都躲在哪裏?(根據幼兒回答,提醒幼兒正確使用方位詞,並用“小老鼠躲在xx(地方)”或“我在xx下面找到了一隻小老鼠”等句式。

二、講述圖片內容。

1. 這幅圖畫裏有8只調皮的小老鼠,你能不能把它們全部找到?請你和你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說一說找一找。

2. 誰能大膽地說出他找到的小老鼠?

(在幼兒的回答中,繼續強調幼兒正確使用方位詞,並用“小老鼠躲在xx(地方)”或“我在xx下面找到了一隻小老鼠”等句式。)

3. 教師總結。

原來,一羣淘氣的小老鼠在家和媽媽捉迷藏。媽媽找呀找呀,看見一隻小老鼠躲在枕頭底下,一隻小老鼠躲在抽屜裏面,一隻小老鼠躲在書後面,一隻小老鼠躲在臺燈裏面,一隻小老鼠躲在窗簾裏面,一隻小老鼠躲在牀底下,一隻小老鼠躲在衣服口袋裏,還有一隻小老鼠躲在大拖鞋裏面。媽媽說:“我的寶寶真調皮。”(教師引導幼兒一起說。)

三、遊戲:找老鼠。

你們想不想玩一玩找老鼠的遊戲。被找到的小老鼠要說出“我躲在xx地方”。

活動延伸:

完成《幼兒畫冊》P22的內容。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的是幼兒能較細緻地觀察圖片,並用語言描述圖片的主要內容。會用方位詞“上”“下”“裏”“旁”,用短句“小老鼠躲在xx地方”。《指南》中提出:爲幼兒創造說話的機會並體驗語言交往的樂趣。基於遊戲是孩子們最感興趣的學習方式,所以整個活動我都以遊戲爲主體,加以引導性語言的提問,如活動一開始以小老鼠和小朋友玩捉迷藏遊戲導入,讓孩子找找圖片中小老鼠躲在哪裏。孩子的視覺很靈敏,一下子把躲着的老鼠找了出來。孩子們紛紛七嘴八舌,搶着說,幫助幼兒在自主探索的中獲得新知。整個活動由於基於幼兒的興趣開展,因而自始至終幼兒都在主動參與,最後玩“找老鼠”的遊戲,孩子們玩得十分帶勁,活動結束了還意猶未盡呢!但是活動中由於小班孩子控制能力差,遊戲的興奮也給活動帶來了干擾。遇到這樣的情況,我沒有呵斥孩子,而是輕輕地說:“太吵了,一個一個說,不然小老鼠會被嚇走的。”孩子們頓時安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