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必備】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彙編七篇

【必備】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彙編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備】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模板彙編七篇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早睡早起和午休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2.學習制定起居計劃,養成按時起居的好習慣。

3.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爲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1.自制故事動畫《淘氣的小黃鶯》。

2.圖片兩幅,內容爲:(1)一個長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的女孩;(2)一個長得瘦弱矮小的男孩。

3.投影儀一臺,自制鐘錶。

4.“我的作息時間表”上有姓名、睡覺時間和起牀時間三欄。

活動過程:

一、幼兒觀看動畫故事《淘氣的小黃鶯》,理解故事內涵。

師:小黃鶯的歌唱得怎麼樣?它爲什麼沒得到大獎?(引導幼兒明白小黃鶯沒得大獎是因爲它遲到了。)

師:小黃鶯心裏怎麼樣?第二次小黃鶯參加比賽有沒有得到大獎?爲什麼?

二、幼兒對比觀察圖片,感受按時起居和不按時起居對身體健康的不同影響。

師出示圖片一):這個男孩長得怎麼樣?爲什麼長得又矮又瘦?

師:(出示圖片二):這個小女孩長得怎麼樣?爲什麼小女孩長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

師:你喜歡哪個小朋友?爲什麼?

師小結):按時起居的好習慣有利於身體健康。

三、討論入睡和起牀的合適時間。

師:(出示自制鐘錶):你們覺得晚上什麼時間睡覺、早上什麼時間起牀合適呢?

師:(小結):晚上大約8點上牀睡覺,早上大約7點起牀,這樣比較合適。

四、幼兒學習制訂自己的起居時間表

師:以後你打算什麼時間睡覺、什麼時間起牀呢?請在表格中的鐘表圖畫上指針表示時間。(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瞭解幼兒的制定情況。)

五、延伸活動

要求幼兒將制定好的作息時間表貼在牀邊,請家長督促幼兒按作息時間表睡覺和起牀,用笑臉圖譜和哭臉圖譜對幼兒能否按時睡覺和起牀進行評價,鼓勵幼兒做按時起居的好孩子。

活動反思:

開展這一活動以來,我班孩子遲到現象逐漸減少,幼兒遊戲時也非常活潑,專注。部分家長和我進行了溝通,說孩子基本能按作息時間表進行起居和休息,同時,家長們表示深受教育,自己平時不太注重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習慣,要好好的反省自己。其實,幼兒園的工作離不開家長的配合,只有引起家長的重視,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才能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初步瞭解合理的飲食結構,培養科學進餐的好習慣。

2、嘗試自己設計一份營養餐,對食物搭配感興趣。

3、主動和同伴交流,並能對自己和同伴的設計進行恰當的評價。

4、喜愛參加體育鍛煉,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5、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活動準備】

各種食物圖片、盤子,健康金字塔範圖、營養師標誌、肥胖及營養不良兒圖片。

【活動過程】

一、幼兒嘗試第一次挑選自助餐。

1、導入。以營養師的角色將幼兒帶入遊戲情境。

師:小朋友,這裏是哈哈餐廳,我是哈哈餐廳的營養師。

2、談吃自助餐的經驗:挑選食物的注意點。(教師加以總結)

3、幼兒爲自己挑選一份自助餐。(把食物圖片貼在盤子裏)

4、和身邊的夥伴交流所選的食物。

5、挑選幾個選擇菜餚具有代表性的幼兒,請幼兒討論他們的自助餐搭配是否合理。

6、營養師針對幼兒挑選食物的情況進行小結。

二、藉助範圖,逐層介紹“健康飲食金字塔”。

1、營養師介紹“健康飲食金字塔”:(分五層)

A、介紹第一層

在金字塔的底層是我們平時進餐中最重要、也是吃的最多的食物,想一想幼兒園家裏平時吃的,你們覺得會是什麼呢?(分別出示最底層圖片)穀類食物有哪些?爲什麼要吃穀類食物?

小結:穀類食物能爲我們提供人體所需要的能量,讓我們有足夠的精神和力氣來生活和運動,所以我們離不開穀類食物。

歸納兒歌:“寶塔底層最重要,穀類食物營養好”。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知道豆製品主要是用黃豆加工製成的,是物美價廉、營養豐富的食品。

2.認識黃豆及豆製品,樂意吃各種豆製品。

3.能積極參與討論,大膽地說己的認識。

活動準備:

1.請家長幫助幼兒準備1—2種豆製品帶到幼兒園,並向幼兒介紹其名稱及食用方法。

2.豆腐一塊,黃豆一把,黃豆爺爺頭飾一個。

3.請幼兒收集各種豆製品帶到幼兒園來,請食堂人員中午爲幼兒安排一份豆製品的菜餚。

4.幼兒用書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猜謎語,引起幼兒興趣。

謎語:四四方方,白白胖胖,一碰就碎,又嫩又香,營養很好,做菜做湯。

教師出示豆腐,引導幼兒討論豆腐是用什麼做成的。

教師出示黃豆,讓幼兒知道用黃豆或其他豆子做成的食品叫豆製品。

2.引導幼兒閱讀幼兒用書《黃豆爺爺找寶寶》。

教師:圖片上的這些豆製品你見過嗎?你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

教師:豆製品要怎麼吃才更有營養呢?

3.遊戲“黃豆爺爺找寶寶”,幫助幼兒認識多種豆製品。

教師戴上“黃豆爺爺”的頭飾,引導幼兒討論。

教師:我的寶寶在哪裏?

幼兒:你的寶寶在哪裏?

請幼兒相互介紹桌上的豆製品的名字,並說說自己是在哪裏吃過的。

4.幫助幼兒認識豆製品的價值。

教師:豆製品雖然不是肉做的,但是它的營養卻和動物的肉一樣豐富,而且只要花很少的錢就能買到,比如小朋友的豆漿。

請幼兒現場觀看用豆漿機制作豆漿的過程。

5.引導幼兒討論豆製品的吃法並品嚐豆製品。

教師:請小朋友說說看,你吃到的豆製品是怎樣燒的?爲什麼要這樣燒?

:我們小朋友要經常吃豆製品,不挑食,這樣我們的身體纔會更棒,更健康。

活動延伸:

黃豆爺爺找到了它的寶寶,真開心呀,讓我們一起去幫黃豆爺爺過生日吧。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4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看課件(一):《獅子拔牙》的故事,引出課題。

①.師提問:孩子們,看完這個故事,誰來說一說,獅子爲什麼會牙疼?

幼兒:因爲它吃了很多糖,糖會損壞牙齒,所以它的牙會疼。

幼兒:吃完糖不刷牙,它的牙就會痛。

②.師提問:那我們的牙齒是什麼樣的呢?

(請小朋友對着小鏡子笑一笑,露出牙齒,並用手指敲一敲感受牙齒的硬度)幼兒:牙齒是白顏色的。

幼兒:牙齒敲起來感覺很硬。

2.請幼兒品嚐食物體驗牙齒的作用。

①.利用生活經驗講述牙齒的作用。

●師提問:你們知道自己有多少顆牙齒呢?小朋友可以對着鏡子數一數。(幼兒對着鏡子數牙齒,並將結果告訴老師)●師導語:這麼多牙齒能幫我們做什麼呢?

幼兒:幫我們吃東西。

●師提問:怎樣幫我們吃東西?

幼兒:牙齒可以將食物嚼碎,嚼碎了我們才能將吃的嚥進肚子裏。

●師提問:每顆牙齒都能將食物嚼碎嗎?

②.爲幼兒提供食物,通過親身實踐體驗不同牙齒的作用。

體驗活動:請幼兒對照鏡子仔細觀察,咀嚼食物時,哪些牙齒作用最大?食物是怎樣被一點點嚼碎的?

(教師巡迴指導幼兒觀察和體驗食物嚼碎的整個過程。)●師提問:哪位小朋友介紹一下你吃的是什麼?它是怎樣被嚼碎的?

幼兒:我吃的黃瓜、餅乾,是先用前面的兩顆門牙咬斷,再用後面的牙齒一點點嚼碎的。

●師提問:前面的兩顆門牙長什麼樣子?

幼兒:扁扁的、直直的、平平的。

●師提問:還有誰來講講你吃的食物是怎樣被嚼碎的?

幼兒:牛肉不好咬,我先用尖尖的牙齒使勁扯斷後,用後面的牙齒使勁才嚼碎的。

●師提問:尖尖的牙齒長在什麼位置?它挨着誰?

幼兒:(幼兒露出牙齒指給老師和小朋友看)它挨着門牙。

●師提問:你們是用哪顆牙齒嚼碎食物的?

幼兒紛紛說:最後面的牙齒。

3.結合牙齒的作用認識牙齒的名稱。

①.觀看課件,掌握牙齒名稱和作用。

師導語:剛纔小朋友說的門牙、尖尖的牙齒和最後面嚼碎食物的牙齒都有屬於它們自己的名字。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

(演示課件(二)的第一部分:牙齒的自我介紹)知識儲備:上、下牙齒由中間依次向兩側爲切牙、尖牙、磨牙。切牙的作用是將食物切斷、尖牙的作用是將食物撕裂,而磨牙的作用是將食物磨碎。

②.幼兒分組觀察牙齒模型,找出上下牙齒中切牙、尖牙、磨牙的具體位置。

③.幼兒對照鏡子觀察自己的牙齒、與小朋友互相觀察,再次確認三種牙齒的具體位置和名稱。

(教師分組指導,鞏固認識牙齒的作用。孩子們非常有興趣的在牙齒模型、自己的牙齒和小朋友的牙齒中比較着尋找着。)4.通過實踐,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知道保護牙齒的方法。

①.發現問題:食物殘渣留在牙齒上。

●師導語:剛纔小朋友照鏡子的時候發現牙齒上有好多東西,那是什麼呀?

幼兒:是剛纔吃東西時留下的。(幼兒邊照鏡子邊回答)●師導語:食物爲什麼會留在牙齒上?

幼兒:因爲牙齒和牙齒之間有縫。

幼兒:因爲餅乾有點粘。

②.查找原因:牙齒上有食物會怎樣

幼兒:太髒了!

幼兒:會變臭的,有的人嘴裏有口臭就是因爲這樣!

幼兒:我的牙齒變黑了,媽媽說是因爲吃完東西不刷牙纔會變黑的!

●教師小結:牙齒上殘留的食物殘渣,如不及時清除,會引起蛀牙,牙齒變黑、變爛。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嘗試跳皮筋的簡單方法,學會基本動作,發展動作的'靈活性。

2.提高腳的控制能力和跳躍能力。

3.鍛鍊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

1.簡單裝飾的皮筋若干。

2.學會遊戲兒歌《小皮球》。

活動過程:

1.教師示範指導幼兒跳皮筋的簡單方法。

2.引導幼兒嘗試跳皮筋基本動作:踩線跳、跨跳、單腳跳、雙腳跳等。

活動反思:

跳皮筋是一項民間傳統的遊戲活動,較爲普及。經常參加跳皮筋遊戲活動,不但能夠提高跳躍能力,同時也能發展協調性和靈敏性,跳皮筋的方法很多,有單人跳、雙人跳、多人跳,以及單腳跳、雙腳跳.花式跳等。還可以自己創編一些跳躍方法來跳皮筋。

本課教學主要是學生自編的跳躍方法的跳皮筋,學會基本的雙起雙落動作,加強同伴間的合作。在練習前的準備活動中,引導學生模仿動物的跳,充分活動學生的各關節部位,避免因活動不充分,導致跳躍時扭傷踝關節等意外事故的發生。本課主要以小組形式進行,分組時特別注意了學困生,儘量將不同素質的學生分佈到各個小組,達到互幫互學的教學效果。

但在練習中,還是有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與同伴交流合作,表現出排斥同伴、強佔練習次數、不架皮筋等不良行爲,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細心做工作,多教育鼓勵學生,更要正確的引導學生,同學之間要和睦相處,友好合作,共同進步,體驗關心幫助他人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6

目標:

1.雙人配合控制繩子和方形小框,把框內的小球安全送到規定的圓點上,鍛鍊手眼協調能力及腕部的靈活性。

2.通過與同伴的協商溝通完成遊戲任務,體驗到合作的樂趣。

準備:

1.在方桌上放置自制的箱體式鏤洞底板(也可用泡沫板製作,在泡沫板上鏤出若干大小不同的圓洞),底板的四個角上分別畫上黃、藍、紅、綠色圓點,底板中央爲出發點,如圖。

2.塑料方形小框一個,繩子四根(每根繩子的一端固定在底板的一角,另一端系在方形塑料小框的一角,如圖)。

3.骰子一個,每一面畫有不同顏色圓點序列的提示,例如,可以分別是綠一黃、紅一綠、綠一藍一黃、黃一紅一綠、藍一紅一綠一黃、黃一藍一綠一紅;不同材質和規格的球若干,如紙球、塑料球、木珠、玻璃球等,如圖。

玩法:

1.遊戲前,幼兒把底板放在桌上。兩名幼兒對面而坐,雙手各執一根繩子的末端。

2.遊戲時,幼兒先將塑料方形小框移至底板中央的出發點,再將小球置於塑料方形小框內。

3.幼兒擲骰子,觀察並記住骰子所示的顏色圓點序列,例如“黃一藍—紅一綠”。

4.幼兒兩人合作,雙手各控制兩根繩子的伸縮,根據骰子所示顏色圓點序列,讓方形小框帶動小球避開底板上的圓洞,依次經過對應顏色的圓點(如圖)。

規則:

1.若小球在行進過程中落人洞中,則表示遊戲失敗,需將小球移回至底板中央的出發點,重新開始遊戲。

2.不能用手觸碰小球或移動塑料方形小框,只能通過控制繩子和塑料方形小框來帶動小球行進。

3.遊戲成功後,可以通過重擲骰子或更換小球繼續遊戲。

評析:

桌面遊戲“小球去哪兒”,取材簡單,玩法有趣,幼兒通過兩兩合作。控制四根繩子的伸縮,移動小球按選定的路線行進,這對培養幼兒動作的準確性、手眼協調能力和專注、耐心等學習品質有很大的作用。

該遊戲的設計亮點在於:兩個幼兒必須協同操作才能成功移動小球,過程中幼兒還需要通過與同伴的不斷溝通、協商,確定最便捷的路線、判斷行進狀況、調控雙方手腕的力度等。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既要控制小球,又要目測球的大小和圓洞大小之間的關係,避免小球落入圓洞。因此該遊戲極具挑戰性。當小球順利到達終點時,幼兒將體驗到合作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大班健康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知道海帶是一種海產品。海帶中含有豐富的營養。

2.瞭解烹飪海帶的不同方法,願意嘗試自己動手剪海帶絲和打海帶結。

3.學習查閱關於海帶的資料,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發現。

4.初步瞭解健康的小常識。

5.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活動準備:

1.幹海帶、泡過的海帶若干,涼拌菜用的調料、剪刀若干。

2.準備有關介紹海帶生長及其營養知識的錄像,製作成ppt的海帶菜餚。

3.幼兒已經看過《長長的海帶》用書。

4 . 水族館音樂。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一起用各種感官認識海帶。

1.教師出示幹海帶和泡過的海帶,啓發幼兒比較兩者的不同。

教師:教師在你們桌上準備了兩盆東西,是什麼呀?請你看一看,摸一摸,然後把你的發現告訴大家。

教師:誰來說說看,你發現這是什麼呢?海帶是什麼樣子的呢?

2.教師啓發幼兒用身體動作表現生長在海里的海帶。

教師:你曾經在哪裏見過海帶呢?海帶生長在哪裏?它在海里是什麼樣的?你能用動作表現出來嗎?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吧!

教師播放水族館音樂,啓發幼兒用各種身體的扭動、手臂的擺動表現海帶的柔軟與動感。

教師:注意哦,在模仿海帶的時候不要把你的手臂等部位撞到別的小朋友哦!

二、教師和幼兒一同觀看錄像,組織幼兒討論海帶的營養。

1.教師:你們喜歡吃海帶嗎?海帶有什麼營養?對我們對身體有什麼好處?你吃過用海帶做的什麼菜呢?幼兒自由發言。

2.教師組織幼兒看錄像。從中瞭解海帶的營養價值。(播放錄像)

3.教師請幼兒說說自己瞭解到的消息。

教師:剛剛我們看了關於海帶的營養價值,現在誰來說說看呢?誰的小耳朵最靈呢?

4.教師小結:海帶含有豐富的營養,碘和鈣的含量很高,多吃海帶能預防“大脖子”病,還能讓我們長得更高。

三、教師和幼兒現場製作海帶製品。

1.教師組織幼兒討論海帶的不同烹飪方法。

教師:你曾經吃過什麼樣的海帶做的菜呢?是什麼樣的味道呢?海帶可以怎麼吃?(涼拌、紅燒、做湯)

2.播放菜餚ppt,引起幼兒的食慾。

教師:老師這裏也有許多海帶做的菜,我們一起來飽飽眼福吧。

教師:看了這些菜,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呢?誰來說說看?

3.教師組織幼兒分組進行操作。一半幼兒剪海帶絲(教師把剪刀和海帶片出示,請幼兒來說一說製作方法),一半幼兒學習製作海帶結(教師出示一個做好的海帶結,請幼兒來講講怎樣做海帶結。先剪成長方形,再打結,小組可以商量分工合作。)

4.教師現場拌海帶。

活動延伸:

1.日常生活:教師還可以向幼兒介紹其他的海產品,如海魚、海蝦等,讓幼兒知道這些海產品同樣也有豐富的營養。

2.區域活動:在閱讀區中,欣賞幼兒用書《長長的海帶》。在生活區中,請幼兒嘗試清洗海帶,洗好後用花剪刀剪成小段或海帶絲,送到廚房做成海帶湯。

3.家園共育:日常生活中,家長可經常做一些海產品給幼兒吃。尤其對一些不願吃海產品的幼兒,應注意找出其中的原因,鼓勵幼兒試着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