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小班藝術課教案

幼兒園小班藝術課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3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藝術課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園小班藝術課教案

幼兒園小班藝術課教案1

活動目標

1、能夠根據歌詞內容做動作。

2、知道遵守遊戲規則。

3、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找小貓》歌曲音樂,幼兒能夠熟練的演唱歌曲。

2、貓媽媽頭飾、小貓頭飾若干。

3、佈置“貓咪快樂之家”的場景。

活動過程

一、直入主題,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

在音樂中帶領幼兒做各種動作進入活動場地。(跑、走、爬等,活動身體,烘托氣氛)教師提問:

1、還記得《找小貓》這首歌曲嗎?歌曲裏都有誰?他們在幹什麼?(通過提問,幫助幼兒回憶歌曲)

2、師幼一起演唱歌曲,爲遊戲做準備。

今天,貓媽媽和小貓咪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吧!(通過扮演小貓,激發幼兒參與遊戲的興趣)

二、圓圈遊戲,介紹遊戲規則,並要求幼兒能夠遵守,初步體驗遊戲的快樂。

1、小貓藏,媽媽來找。介紹遊戲規則:當唱到“找個地方躲躲好”時,小貓躲好後不能亂動。

2、教師清唱歌曲引導幼兒玩遊戲。(教育幼兒知道遵守遊戲規則)

3、伴隨音樂玩遊戲。(進一步熟悉遊戲規則,併爲下一步情境遊戲做鋪墊)

三、在“貓咪快樂之家”玩情境遊戲,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做動作,充分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

1、教師清唱歌曲,引導幼兒根據歌詞內容做動作、玩遊戲。

唱到哪一句開始躲?躲好後怎麼辦?(通過提問強化遊戲規則)媽媽找到幾隻小貓?找到小貓後引導幼兒進行點數,並說出總數。

2、伴隨音樂玩遊戲,進一步體驗與同伴遊戲的快樂。(再次爲提高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空間智能提供了機會。)

3、教師和1名幼兒來找小貓,增添遊戲趣味性。你在哪兒找到小貓的?小貓咪你們藏哪兒了?和小夥伴們說一說!(鼓勵幼兒之間互相交流,初步學習使用方位詞,用完整的語言說出藏的具體空間方位。)

四、教師小結:大家在一起玩遊戲真開心,媽媽最喜歡和你們玩遊戲了,因爲媽媽最愛你們!你們愛媽媽嗎?(激發幼兒愛媽媽的情感)遊戲玩累了,一起伸伸懶腰,我們到外面曬太陽吧!活動結束。

活動延伸:

教師將音樂磁帶投放在“娃娃家”,鼓勵幼兒自由隨音樂進行遊戲。

幼兒園小班藝術課教案2

教學準備:

1、音樂磁帶《我愛洗澡》、《江南sty》、洗澡錄像。

2、各類洗澡用品。

教學過程:

一、引起幼兒洗澡興趣。

1、幼兒隨《喜唰唰》音樂做律動。跳一跳。

2、熱了怎樣纔會舒服?

3、看一看媽媽是怎麼給寶寶洗澡的。嘩啦啦,嘩啦啦……水龍頭快活地唱起歌。媽媽說:寶寶,該洗澡了!”媽媽把寶寶放進浴盆。“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脖子搓搓背,滑溜溜的泡泡滿身跑。“嚓嚓嚓,嚓嚓嚓。”搓搓胳膊搓搓腳,亮晶晶的泡泡滿屋飛。“撲騰撲騰!”寶寶樂得玩起水來了。

二、介紹洗澡的步驟。

娃娃是怎樣洗澡的?請幼兒用語言或動作來表達。教師引導幼兒洗澡的步驟和方法:

第一步:打開水龍頭,試試水溫。

第二步:用水沖沖身,溼潤身體。

第三步:打上肥皂,洗洗身體,洗洗頭,搓一搓。提示:洗澡的時候注意不要讓泡泡水流到眼睛裏,耳朵裏和嘴巴里哦!

第四步:衝乾淨,用毛巾擦身體,換上乾淨衣服。

師:洗好之後,還可以抹上香香,這樣就更加舒服啦!

三、聽音樂表演。

1、教師邊喊:“寶寶們,洗澡啦”,一邊做擰水龍頭的動作,然後給每個幼兒“抹香皂”,幼兒跟音樂做洗澡,教師觀察,及時給予肯定。

2、幼兒跟着音樂有節奏地扭動,用引導語帶動幼兒。

3、注意洗澡時保護好眼睛、耳朵、嘴巴不讓髒水進入。

四、跟音樂做律動,並總結。

1、洗澡都會用到什麼?(幼兒自由發言“毛巾、浴花、沐浴露、洗頭膏、肥皂”後老師分別出示實物)

2、爲每個小朋友準備禮物。看!是浴花,那我們跟着音樂一起來洗洗澡吧!

3、表演結束,教師給幼兒“抹爽身粉”,聞一聞,告訴幼兒“香極了”。

4、教師總結:天氣熱了,容易出汗。我們要勤洗澡、勤換衣,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小朋友都要做一個愛乾淨的好孩子。

教學反思:

洗澡是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整個活動以遊戲貫穿,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創編各種洗澡的動作,幼兒參與性高,對音樂的行進和停止掌握得很好,達到了預設目標。但有部分幼兒不能較好的跟着節奏做洗澡的動作,在節奏把握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可以採用趣味節奏語言來幫助孩子更好地壓準節奏。活動中,應以幼兒爲主體,教師適時引導與提示,讓幼兒在活動中保持積極主動的狀態,形成良好的師幼互動,讓幼兒在活動中大膽的表現自我。

總之,在小班韻律活動的組織中應以培養完整兒童爲目標,在發展幼兒音樂能力的同時,注重幼兒情感能力的培養,鼓勵幼兒大膽、創造的表演,充分感受韻律的美和快樂。通過此活動使幼兒喜歡洗澡,養成講衛生的良好習慣。

幼兒園小班藝術課教案3

活動目標:

1.觀察畫面中媽媽和寶寶的動作,感受母愛的溫柔。

2.嘗試表達自己對圖畫色彩的感受。

重點難點:

觀察畫面中媽媽和寶寶的動作,感受母愛的溫柔。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清潔寶寶》。

2.畫者簡介與作品簡介。

活動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教師引導幼兒回憶媽媽的溫柔。

1.每個媽媽都愛自己的寶寶,你的媽媽做過一些什麼事情讓你覺得媽媽很愛你呢?

2.每個孩子都是媽媽的寶貝,媽媽總是溫柔地愛寶寶。

三、引導幼兒欣賞封底的名畫《洗澡》。

1.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畫面的內容。

----美國的一位畫家卡薩特,畫了一幅《洗澡》的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畫面都有誰?她們在幹什麼?

----畫面中媽媽和小女孩的眼睛在看什麼地方?

----你覺得這位媽媽怎麼樣?你覺得這時的寶寶在想什麼?

----你喜歡這幅畫嗎?喜歡這幅畫的什麼地方?

2.請幼兒觀察並感受畫面的色彩。

----這幅畫面中都有一些什麼顏色。

----媽媽裙子上的.條紋和洗腳盆哪裏的條紋的顏色是一樣的?

----能說說是什麼顏色嗎?

----想象一下,如果畫面沒有白色,你會喜歡這幅畫嗎?(讓幼兒感受到這幅畫中白色也是一種重要的顏色)

四、欣賞封底小朋友的作品。

1.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小朋友的“洗澡”和“刷牙”的作品。

2.這是用什麼筆畫的?

3.你覺得畫面中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五、小結。

活動反思:

在每次名畫欣賞中,效果總是不太理想,分析原因,估計主要是因爲這樣的畫作他們不喜歡,不像卡通圖片這些顏色鮮豔、淺顯易懂;還有就是小班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前一個問題不感興趣,第二個問題就不聽了,就玩別的去了。這幅畫反應的是媽媽愛寶寶的情感,只有幾個孩子感受到了畫面傳遞出的母愛親情,表示要永遠愛自己的媽媽。在以後的名畫欣賞中,還要加強反思,如何讓幼兒認真聽、仔細看。

幼兒園小班藝術課教案4

課題:風兒找媽媽

活動目標:

1、通過演唱歌曲,使幼兒能夠體驗、表達歌曲中思念媽媽的情感。

2、引導幼兒唱準休止符與弱起旋律。

3、在教師的指揮下練習雙聲部合唱,體驗與別人協作的快樂。

活動準備:

課件、風琴、散文錄音、《世上只有媽媽好》的磁帶、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師聲問好。師:歡快的音樂響起來了,讓我們也快樂的動起來吧!讓幼兒隨音樂進教室。

2、幼兒演唱《世上只有媽媽好》,進行律動活動。

二、新授部分

1、情景導入

師:小朋友,你們愛你們的媽媽嗎?假若你與你媽媽走散了,你會怎麼樣呢?講述故事

提問:風兒問過誰?風兒捎給媽媽什麼話?風兒是怎樣找媽媽的?

2、發聲訓練

3、學習新歌

(1)、教師範唱,讓幼兒聽後談談自己的感受。

(2)、讓幼兒聽錄音範唱。

小朋友請閉上你們的小眼睛,靜靜的聆聽,看看你們的腦海中會出現什麼樣的畫面,聽時可用手隨音樂輕輕拍。

(3)、幼兒跟教師朗誦歌詞,體驗風兒思念媽媽的情感。

(4)、幼兒跟唱,可採用多種形式演唱,教師隨時進行評價。

(5)、幼兒隨琴有表情的演唱。

風兒問過誰?(讓幼兒重點學習休止符與弱起拍的唱法)

風兒捎給媽媽什麼話?(重點:最後一句漸慢結束)

(6)、用樂器爲歌曲伴奏,提高幼兒的學習興趣。

4、練習雙聲部合唱(一組哼唱,一組唱歌詞)

5、延伸:編寫第三段歌詞

(1)、風兒找到它的媽媽了嗎?你們願意幫幫風兒嗎/小朋友們想想風兒的媽媽會在哪裏?如果你找不到媽媽時,你會怎麼做?教師引導幼兒爲歌曲編寫第三段歌詞。

(2)、請小朋友演唱所編歌曲(太陽回家了,月亮回家了,風兒風兒還在刮,他在找媽媽。問過小朋友,問過老師,請你幫我找媽媽,風兒想回家。)

三、結束部分

今天小朋友們不但學會了一首好聽的歌曲,還會爲歌曲伴奏,並會編寫歌曲。用兩個聲部合唱。真是讓老師高興極了!你們高興嗎?

聆聽散文(風兒和我),安靜休息。自然結束!

教育反思:

通過演唱歌曲《風兒找媽媽》,使幼兒能夠體驗,表達歌曲中思念媽媽的情感。也能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知道媽媽的把我們養大不容易,知道母愛的偉大,長大後要好好孝敬父母。同時幼兒學會了創編歌曲,知道了休止符的唱法,在練習雙聲部合唱的基礎上,體驗了與別人協作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藝術課教案5

活動

幼兒在入園有一段時間後,彼此已經熟悉了,因此老師和小朋友間以及小朋友和小朋友相互間,都經常會出現身體上的,諸如拉拉手、抱一抱等接觸性的親熱動作,說明孩子有這方面的需要。在此基礎上我設計了音樂遊戲“碰一碰”。本次活動我以幼兒熟悉的小豬音樂爲背景,用即將到來的豬年爲切入點,以幼兒熟悉的小豬爲遊戲角色,增加了活動的遊戲性、情節性、趣味性。

活動目標:

1、喜歡參與音樂活動,在活動中感到快樂和滿足。

2、學唱歌曲,初步理解其內容。

3、啓發幼兒能隨着音樂創編相互觸摸的不同動作,並初步體驗自我表現及與他人合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豬媽媽頭飾一個,小豬頭飾若干。

2、活動前教師和幼兒分別先戴好豬媽媽和小豬的頭飾,準備幼兒較熟悉的小豬樂曲,用aba的表現方法,幫助幼兒熟悉遊戲。

活動過程:

1、“新年要到了,我們的新年是豬年。今天我們就是小豬寶寶,我是誰呀?(豬媽媽)今天陽光特別好,媽媽帶你們到外面去鍛鍊一下身體,好不好?”

2、放小豬遊戲樂曲:a段,幼兒自由在活動室中間走動;b段,幼兒邊聽音樂邊做伸腰、甩臂以及蹦跳等動作;a段,幼兒身體暖和了,特別舒服,高興地玩耍着,曲終幼兒回到座位處。

3、摸摸你們的小手,暖和了沒有?(暖和了)我們來玩個好玩的遊戲,名字叫“碰一碰”。

4、欣賞一遍歌曲,幼兒熟悉內容。

5“先看媽媽做一遍,請你們給媽媽打節奏,媽媽找到誰,誰就站起來和媽媽一起做,好不好?”(教師邊清唱邊找一幼兒做碰手,幼兒小聲跟唱。)

5、“媽媽和××寶寶一起再來找朋友,碰一碰,你們繼續給我們拍手,跟媽媽唱這首歌。”

6、“你們是不是都想找朋友碰一碰呀?好!我們一起來做這個遊戲吧。”(全體幼兒隨意找朋友做。可2人,也可3人。)

7、“我的小豬寶寶真能幹。我想問問你們,除了碰手,還可以碰哪裏呀?”(啓發幼兒創編出不同的動作,如頭、鼻子、臉蛋、膝蓋、小屁股等。)

8、幼兒說一個動作,就請他找一個好朋友上來示範一次。

9、“我的寶寶可真棒,想出了這麼多不一樣的動作,現在我們把大家想出來的動作,做一遍好嗎?”(全體幼兒站入場地,把剛纔創編的動作做一遍。由幼兒問“碰哪裏”,教師回答,如:膝蓋碰膝蓋,集體做相應的動作。)最後,豬媽媽說:“屁股碰屁股”,小豬寶寶們立刻四散站開。

10、幼兒在《小司機》音樂聲中,模仿小司機愉快地走出活動室,結束活動。

延伸:

1、可根據年份的不同或幼兒的需要及時變化動物“媽媽”與“寶寶”的名稱,如鼠媽媽與鼠寶寶、鴨媽媽與鴨寶寶等。

2、遊戲範圍可進一步拓展,如:請家長們也參與到活動中,與自己的孩子玩“碰一碰”的遊戲;同年齡班小朋友之間、與哥哥和姐姐們一起等共同活動,使遊戲增加了挑戰性,同時也使幼兒在遊戲中增強了的交往能力。

建議:

1、本班幼兒人數如果偏多,可請幼兒自願分成兩組,先後進行。

2、、此音樂遊戲也可作爲幼兒一日生活中運動量不大的過渡環節使用,如餐前、戶外活動前入廁飲水等。

3、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如不善於或不敢主動和他人交往的幼兒,教師就要積極地先去找他們“碰一碰”。

幼兒園小班藝術課教案6

設計意圖:

又一次我和幾個孩子在玩“藏小手”遊戲,孩子們都特別興奮,並有意猶未盡的感覺。於是我針對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找到了貼近生活的音樂遊戲——《躲貓貓》,其歌曲《躲貓貓》旋律、節奏、歌詞、情節及遊戲規則都非常簡單,而且有較多的重複,幼兒能夠比較容易的感受到歌曲所表達的情節內容,從而喜愛它。活動內容的設計具備有趣的情節和幼兒喜歡的動物形象。創設適合的遊戲情景,組織幼兒開展遊戲活動,培養幼兒喜歡參與音樂遊戲的樂趣。

課時建議:兩課時

活動目標:

1.願意跟隨音樂,用肢體和道具玩“躲貓貓”的遊戲。

2.喜歡參與音樂遊戲,體驗躲藏和尋找的快樂。

活動準備:

動物手偶:小熊、蜜蜂、大象、老鼠;兒搖。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小動物躲貓貓。

小朋友們,你們好。今天,劉老師請來了幾隻小動物,看看他們是誰?

老師出示:小熊。

小熊和小朋友互相打招呼。

1.教師:注意哦,小熊要躲貓貓了,哦。

語詞:小熊藏在哪裏小熊藏在哪裏?大家快來找一找。

教師:哈哈!小熊在這裏

2.出示小蜜蜂

教師:這是誰啊?小蜜蜂要躲貓貓了,請小朋友閉眼睛。1、2、3睜開眼。

語詞:蜜蜂藏在哪蜜蜂藏在哪?大家快來找一找。

教師:哈哈!蜜蜂找到了。

二、肢體躲貓貓

小蜜蜂和小熊都找到了你們高興麼?現在他們說:“小朋友小動物要來休息一會,一會再和你們玩。現在看看劉老師,我的小收藏起來了,眼睛閉起來,不能偷看哦,1、2、3。”

語詞:小手藏在哪小手藏在哪?快來找一找?

教師:哈哈!小手找到啦!

提問:小朋友剛纔劉老師把小手藏起來了,你們想把什麼藏起來?

幼兒:(小手、小腳、眼睛、耳朵)

三、集體拉圓圈玩躲貓貓的遊戲

提問:你們還想和小動物玩遊戲麼?

1.你們叫他們出來:

教師“小動物小動物在哪裏?”

幼兒“小動物小動物在這裏。”

2.藏手偶的遊戲

語詞:大象藏在哪裏?大象藏在哪裏?大家快來找一找。

小朋友:哈哈哈,蜜蜂找到了。

3.人手一個小動物手偶,老師閉上眼睛,請小朋友把他們藏在自己身上。老師來尋找。

四、小朋友躲貓貓。

教師:你們小朋友想不想把自己藏起來,讓劉老師來找?

提問:你們認識他們麼?他們怎麼叫?教室裏有蘑菇房子大樹等。你們想把自己藏在哪裏?一定要隱蔽哦。

方法:比如:小貓藏哪裏?小貓藏哪裏?大家快來找一找。

小貓就“喵喵的”教。我們就是來找你了。接着老師和小貓一起去找更多的小動物。

活動延伸

在家和家人玩躲貓貓的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