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彙編15篇)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94W 次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保證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條件。快來參考教案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彙編15篇)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初步感受磁鐵相斥、相吸的特性。

2、能運用磁鐵相斥、相吸的特性進行遊戲活動。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知道一些保持身體各部位整潔衛生的方法。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幼兒從上課伊始就表現出強烈的興趣。由於事先準備的操作材料比較多,所以幼兒一直在動手操作中觀察、發現、比較,整節課情緒高漲。幼兒樂於通過自己動手操作來發現事物規律的活動形式。在總結磁鐵特性這一環節,做的還不到位,有點急於求成,要先讓幼兒來講出他發現的規律,教師再進行引導,做最後的總結。在活動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教師在講述表格填寫規範時語言不夠清晰,目標不夠明確,仍然有些幼兒將猜測和驗證環節混淆起來,不會填寫表格。此外,應將遊戲探索磁鐵特性這一方式延伸到今後的玩磁鐵的活動中。

對磁鐵相斥、相吸的現象感興趣,體驗探索的樂趣。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磁性水果拼圖、磁鐵小推車、水果圖卡、磁懸浮應用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拼圖"遊戲,初步感知"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

1、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套磁性的水果拼圖,看看能拼出什麼水果。

2、教師操作。

3、師小結:原來磁與磁鐵之間,有時可以像一對好朋友一樣緊緊吸在一起,有時卻會互相推開。

4、討論。

師:如果要讓這套無法吸在一起的水果拼圖也能拼成一個完整的水果,該怎麼辦?接下來老師要請小朋友上來試試,看看怎樣讓這套無法吸在一起的水果拼圖拼成一個完整的水果。

5、教師小結。

師:原來只要把兩個無法吸在一起的磁鐵,改變其中一塊磁鐵的方向,它們就能吸在一起了。

(二)遊戲"請你和我碰一碰",進一步感受磁鐵兩極的特性。

1、教師手持磁鐵和幼兒的磁鐵碰一碰,遇上相互排斥的.現象時隨時啓發,怎樣讓你的磁鐵和我的磁鐵交朋友?

(1)師:等一下請小朋友玩遊戲"請你和我碰一碰",用自己手中的磁鐵和同伴手中的磁鐵碰一碰,看看要怎樣讓這兩個磁鐵會吸在一起。

2、幼兒雙雙合作玩磁鐵。

師:接下來請小朋友兩個人合作玩遊戲"請你和我碰一碰"。

師:接下來請一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讓兩塊磁鐵吸在一起的。

3、師小結:小朋友都玩了遊戲"請你和我碰一碰",知道了讓兩個磁鐵吸在一起的方法。有的兩塊磁鐵會吸在一起,有的不會吸在一起,因爲磁鐵有正負極,只要改變其中一個磁鐵的方向就能吸在一起。

(三)觀看圖片,瞭解磁性原理在生活中的應用。

師:磁鐵在我們的生活當中還有很大的用處,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教師介紹磁鐵在生活中的運用)

(四)經驗遷移。

師:磁鐵的作用可大了,生活中有許多東西也用了磁鐵,你知道哪些東西是請磁鐵幫忙的嗎?小朋友們回家後還可以繼續探索磁鐵的奧祕。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2

一、活動題目

大班科學活動設計:槓桿

二、活動目標

通過動手操作,使幼兒初步感知槓桿省力的原理,激發幼兒探究的興趣,培養幼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動物頭飾、木棒、積木、重物、記錄卡、水彩筆、漿糊、抹布、用力標誌(大小不等的圓片)。

五、活動過程

導語:小熊要蓋新房子,它買了許多材料,有些材料很重,它搬不動,我們去幫助它吧!

說一說,用什麼辦法來運材料。

(1)我用雙手抱。

(2)我用手推。

(3)我用棒棒撬。

(4)我用手拉。

試一試,哪種方法用的力氣小。

幼兒使用各種方法,把重物搬到指定地點。

(1)使勁用雙手抱重物。

(2)彎下腰用手推重物。

(3)用棒棒撬重物。

(4)用手拉重物。

說一說我的發現。

(1)抱最費勁,汗都流出來了,拉有一點費勁,推只有一點點費勁,撬很輕鬆。

(2)抱要流汗,拉要流一點點汗,推不費力,撬更不費力。

(3)抱要費力氣一些,拉要稍微費力氣一些,推費力要稍微好一些,撬不費力氣,輕輕一下就行了。

我的實驗過程。

讓幼兒用省力的辦法幫小熊把材料全部運過去。

六、注意事項

1.使用木棒時要提醒幼兒注意安全。

2.給幼兒提供的重物以不超過三名幼兒擡起的重量爲宜。

3.提供作支點的積木高度要適宜。

4.在用木棒撬重物時,支點應隨重物一起移動。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3

有益的學習經驗:

區別裏外,增加空間知識。

準備:

1.1個菜盤,7個茶杯。

2.紙盒1個,裏面裝一個玩具小狗。

3.地上畫圓圈、梯形各一個。

活動與指導:

1.出示紙盒,把盒蓋打開,拿起盒子使幼兒能看到裏面的小狗,啓發幼兒說出小狗在盒子裏,把小狗拿出來,放在紙盒的`旁邊,啓發幼兒說出小狗在盒子外面。告訴幼兒紙盒裏也叫紙盒內。幼兒跟着說:小狗在盒子(外)面。

2.出示盤子和杯子,盤子裏擺4個杯子,盤子外面擺3個杯子,讓幼兒說出盤子裏外各有幾個杯子。

3.指地上的圓圈,向幼兒解釋,圓把地面分成三部分:圓內、圓外和圓上。請5、6、7個幼兒分別站到圓內、圓外和圓上,讓幼兒說出圓內、圓外和圓上各有幾個人。注意說出裏外。按口令,幼兒站到梯形內、梯形外和邊上。讓幼兒說出梯形內、梯形外和邊上各有幾個人。

4.關上房門,引導幼兒說出我們在房子裏面玩,讓3個幼兒站到外面,啓發幼兒說出房子外面有3個小朋友。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能自己探索製作“小鳥進籠”遊戲,能正確把握小鳥身體的比例。

2.會玩小鳥進籠遊戲,發現轉動速度與小鳥入籠的關係。

3.體驗自制玩具的`快樂,感受視覺暫留現象的奇妙。

【活動準備】

白色硬卡紙、小木棍、水彩筆、雙面膠、剪刀

【活動重點】

掌握自制遊戲的做法。

【活動難點】

知道“視覺暫留”現象的原理。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教師給小朋友變個魔術,吸引幼兒探索製作興趣。

二、基本部分:

1.教師展示“小鳥進籠”遊戲用具,請幼兒自由探索製作方法。

(1)在一張硬卡紙上畫上小鳥,重點指導幼兒畫小鳥時要掌握身體的比例。提醒幼兒給小鳥圖上漂亮的顏色。

(2)在另一張紙上畫鳥籠,在兩張紙的中間夾上小木棍粘貼在一起即可。

2.引導幼兒玩遊戲,雙手來回搓動小木棍,即會出現小鳥入籠現象。

三、結束部分:

在玩的過程中發現手的轉動速度與小鳥入籠的關係,體驗視覺暫留現象的奇妙感受。

【活動延伸】

鼓勵幼兒在美工區尋找材料,製作更多的同原理遊戲,投放到益智區,探索不同遊戲轉動的祕密。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5

一、活動目標

1、認識紅、黃、藍三原色,知道紅、黃、藍兩兩混合分別變成橙色、紫色和綠色。

2、探究紅、黃、藍三種顏色兩兩混合的變化,並嘗試實驗。

3、喜歡探究顏色的變化,感受探究顏色奧祕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兔子圖片、染缸圖片、顏料、瓶子、宣紙、盤子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故事《會變色的兔子》

小兔媽媽有三個孩子,一個叫小紅、一個叫小黃,還有一個叫小藍,這三個孩子都非常淘氣,有一天,他們和媽媽一起去熊貓大叔的染坊裏去玩,小紅不小心摔倒了黃色的染缸裏去了,當他爬出來的時候,兔媽媽問小紅,“你是誰呀”,“我是小紅呀”小紅說,可是媽媽不相信,小黃摔倒了藍色的染缸裏去了,當他爬出來的時候,媽媽問“你是誰呀”“我是小黃呀”,可是媽媽不相信,小藍掉在紅色的染缸裏去了,當他爬出來的時候,媽媽問“你是誰呀”小藍着急的說“我是小藍呀”,可是媽媽也不相信。

2、教師提問:爲什麼媽媽認不出小紅、小黃和小藍了呢?讓我們做一個小實驗吧!

二:基本部分

1、小實驗:顏色變變變

給幼兒提供紅、黃、藍三種顏料瓶,讓幼兒進行實驗

紅色顏料和黃色顏料混合,有變化嗎?(橙色)

黃色顏料和藍色顏料混合,有變化嗎?(綠色)

藍色顏料和紅色顏料混合,有變化嗎?(紫色)

2、製作花手帕

教師演示:將三角形宣紙的三個角放入三種不同的顏料盤裏,渲染一會兒,兩種顏料的交界處形成另一種顏料,即橙、綠、紫色,然後就變成漂亮的'花手帕了。

幼兒操作,教師適當指導

三、結束部分

作品展示

教師小結:今天小朋友認識了紅、黃、藍三種顏色,這三種顏色是色彩中的三原色,由它們可以變化出很多漂亮的顏色來,我們還製作了小手帕,回家後,教爸爸媽媽來做好嗎?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中,幼兒的積極性都非常高,激發了幼兒對顏色的探索慾望,讓幼兒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發現顏色變化的規律。在幼兒動手操作顏料瓶時,顏料準備的不夠合理,導致顏色有的深有的淺,在結束環節,由於幼兒存在個別差異,個別幼兒不能主動地參加到展示中去,有了這次的經驗,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表現的更好!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6

一、活動目標:

1、樂於探究和麪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初步感知比例關係。

2、能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意見。

二、活動準備:

1、人手一套圍兜、袖筒。

2、足夠的麪粉。

3、各種顏料水。

三、活動過程:

1、出示麪粉,引出活動。

師:這是什麼?它可以做什麼?(加工麪條、製作餃子皮、扁食皮……)

今天我們要用麪粉來製作五顏六色的彩泥。

(孩子們很興奮,紛紛議論:這能做嗎?怎麼做呀?)

2、出示橡皮泥,師:要把麪粉變成象老師手裏的橡皮泥一樣軟,你們想想看有什麼辦法?

(相當一部分孩子能說出應給麪粉加水。)

3、師生一同探究和麪的方法和技巧。

(1)怎樣合理地給麪粉加水呢?如果一下子加進很多水,會發生什麼事?

(在幼兒討論的基礎上,師演示給幼兒看,從而得出結論:一下子加太多水,會使彩泥太溼,如果沒有備用的麪粉添加,那麼彩泥就做不成了,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一次加一點點水,不夠時再加。)

(2)彩泥太溼了會怎樣?太乾了會怎樣?

(本來我想圍繞這個問題讓幼兒繼續討論,之後再驗證給幼兒看,但我發現孩子的注意力已經完全不在我提的.問題上,而是急着想動手和麪,於是我及時進行調整,讓幼兒帶着問題,先動手實踐,在實踐中找到問題的答案。)

4、幼兒動手和麪。

(孩子們很喜歡和麪這個環節,他們有的搓、有的捏、有的揉,幹得熱火朝天的。由於臉盆不夠,一桌只有一個,所以我們希望孩子能通過分工合作,如:有的負責加水,有的負責和麪等,共同來完成自己小組的一團彩泥,但顯然孩子的合作意識較差,有的孩子說要再加水,有的孩子說不能再加水,在意見不能統一的情況下,他們開始吵起來,結果只好由老師負責加水,才緩和了局面。)

5、評價自己製作的彩泥,並回答製作前老師提出的問題。

(孩子能客觀地評價自己製作的彩泥,有的說我做的太溼了,會沾手;有的說我做的太乾了,容易碎,最後得出結論:只有水分加的剛剛好,這樣彩泥才容易塑造。)

反思調整:應該爲幼兒提供人手一個臉盆,讓幼兒獨立地完成彩泥製作。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7

設計思路:

《綱要》中指出科學領域教育要通過身邊熟悉的事物,讓孩子們充分接觸世界。水是孩子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用孩子們熟悉的物質設計組織科學活動,更易吸引孩子們去注意、去探索,萌發他們對科學的關心和熱愛之情。本次活動中所用的材料貼近中班幼兒生活,幼兒可隨手拿來進行嘗試操作,充分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科學的.興趣。

活動目標:

1、對探索活動有興趣,樂於在活動中動手操作。

2、通過動手操作發現日常生活中吸水物品的共同特性。

3、能用符號以表格的形式將試驗結果記錄下來。

活動準備:

教具:飲料瓶一個、八寶粥瓶子、毛巾一條、記錄單一份

幼兒試驗物品:海綿、棉花、泡沫、毛線團、木板、石頭、塑料、硬紙板、記錄單、筆等等

活動過程:

一、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

二、以變魔術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1、教師:今天我要給你們變個魔術,想看嗎?

(出示一個飲料瓶和一個八寶粥瓶子〈裏面放有一條幹毛巾〉,將飲料瓶裏的水倒進八寶粥瓶子,請幼兒猜猜水還能倒回杯子嗎)

2、請幼兒進行猜測

教師:爲什麼水倒不來了,水去那裏了?

3、揭曉謎底,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教師:你想不想變這個魔術,還有什麼樣的材料能變這樣的魔術?

三、幼兒猜測

1、出示幼兒實驗用品,請幼兒猜測都有哪物品吸水

2、出示記錄單,請幼兒進行猜測記錄

教師:你認爲這些材料,哪些能吸水,哪些不能,請在記錄單上記錄

3、個別幼兒和大家分享自己的猜測結果,教師記錄

四、幼兒實驗探索,驗證猜想結果。

1、教師:如何證明你的猜測是正確的呢?

2、幼兒討論做實驗的方法

3、幼兒進行實驗,教師觀察指導幼兒的操作方法

五、交流討論

1、教師:在做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哪些材料能吸水,哪些不能?

2、教師與幼兒共同記錄統計實驗情況

3、有爭議的結果引導幼兒再次嘗試。

4、教師小結。

六、吸水的物品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用處,不吸水的物品對我們的生活有什麼幫助?

七、延伸活動:

請幼兒想一想在我們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容易吸水?請幼兒回家以後選擇合適的材料給家長表演〈水到哪裏去了?〉魔術。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8

活動目標:

1.樂於探索生活中的現象,體驗操作的樂趣,小球站穩了(中班科學)。

2.探索發現利用一張紙使小球穩定的方法。

3.能積極動腦筋想辦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材料準備:乒乓球和紙。

知識經驗準備:幼兒有玩球的經驗,知道球滾動的特性。

環境準備:體育區角投放的`兵乓球。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發現現象。

1. 幼兒自由玩球.

2.幼兒將球放在櫃子上,引導幼兒發現小球在桌面容易滾落的現象。

二、提出問題,幼兒設想,幼兒教案《小球站穩了(中班科學)》。

1.提出問題:怎樣讓小球站穩 ?

2.鼓勵幼兒大膽設想,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再次提出問題:能不能想辦法就用一張紙讓小球站穩?

4. 鼓勵幼兒動腦筋.再次大膽設想,並表述自己的想法。

三、動手嘗試,實踐想法。

1.幼兒每人一張紙,嘗試用紙幫助小球站穩 .

2.教師觀察,引導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

四、交流。

1.引導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做法.

2.個別幼兒講述自己的做法,展示成果.

3.將作品陳列在櫃子上,幼兒集體欣賞大家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悅。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9

【教案目的】

1.讓幼兒通過自己的嘗試活動,正確地說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的名稱,知道它們的數目和用途,瞭解它們在頭上的位置。

2.教育幼兒要保護好這些器官。

【教案准備】

幼兒頭像一幅,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

【教案過程】

一、利用頭像向幼兒介紹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的名稱、數目、位置

師:昨天,有一位大哥哥到照相館照了一張像,他想請我們班上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頭像)瞧,大哥哥的樣子多神氣呀,他好像在跟我們說話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題考考你們,誰能知道我這圓圓的腦袋上到底長了些什麼?”

1.幼兒看頭像正確說出眼睛、耳朵、鼻子和嘴巴的名稱及其數量。

2.告訴幼兒眼、耳、鼻、嘴在頭上的位置。

二、發給幼兒一面小鏡子,要求幼兒從鏡子裏看清自己臉上的`器官幼兒第一次嘗試。

1.幼兒人手一面小鏡子,自己觀察。

2.教師提出問題:看看你的腦袋上長了些什麼?和前面的大哥哥是不是一樣的?

教師小結:眼睛裏有眼珠,鼻子裏有兩處鼻孔,嘴巴里有牙齒和舌頭,耳朵裏有耳孔,眉毛在眼睛上面,彎彎的。

嘗試前提問: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到底有什麼作用?

三、用做實驗的方法,讓幼兒知道眼、耳、鼻、嘴的作用

1.幼兒第二次嘗試:通過嘗試,知道了鼻子可以用來呼吸,還可以聞氣味;眼睛可以用來看所有的東西;耳朵可以用來聽聲音;嘴巴可以用來吃東西、說話……

2.教師小結:我們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身體上的重要器官,缺少了哪一樣都不行。如果沒有眼睛就什麼東西都看不見;如果沒有嘴巴就……所以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教育幼兒如何保護好自己的眼、耳、鼻、嘴。

四、幼兒第三次嘗試:找眼、耳、鼻、嘴

教師說眼睛,幼兒馬上用右手指到眼睛,……看誰指得又快又準確。

五、幼兒第四次嘗試:改錯

教師發給每個幼兒一張眼、耳、鼻、嘴不完整的頭像,讓他們自己動手把它改正過來。

幼兒聽音樂做小鳥飛出教室。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10

[活動目標]

1.體驗法庭上原告與被告的角色,簡單瞭解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初步感知動植物與環境的密切關係。

2.能在辯論過程中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初步學習用辯證的思維看待問題,

3.激發自我保護意識,提升躲避危險的能力

[活動重點]

體驗法庭上原告與被告的角色,簡單瞭解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初步感知動植物與環境的密切關係。

[活動難點]

能在辯論過程中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能初步學習用辯證的思維看待問題。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課件:原告與被告圖片及代表牌:各種角色的語音:動物世界、豹子捕食動物,獅子摘食豹子的視頻。

經驗準備:初步瞭解法庭中的角色以及自然界中動植物之間生存關係的知識。

[活動過程]

1.觀看視頻。初步瞭解自然界存在殘酷的.捕食關係。

提間:你看到什麼?它們在幹什麼?

小結:各種各樣的動物給大自然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但是它們之間存在着像豹子捕食羚羊這樣殘醋的自然現象。

2.走進法庭,瞭解法庭中原告與被告的角色。

提問:法庭上都有哪幾方?什麼是原告?什麼是被告?法官的職責是什麼?

小結:法庭上有法官,原告和被告,原告就是維護自己權益向法院告狀的一方,被告就足被原告告狀的一方,法官是作出最後審判的人。

3.模擬法庭分組辯論,瞭解生物之間的捕食關係以及動植物與環境的密切關係,在辯論過程中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1)組織辯論,大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觀點。

①播放羚羊,豹子的陳述。提問:羚羊、豹子分別說了什麼?你支持誰?各自討論。同伴之間說說自己的理由。

②雙發辯論,原告、被告各推薦一名幼兒發育,其餘幼兒可進行補充。

根據幼兒辯論內容,教師提供相關視頻資料:豹子被更高-級的獅子捕殺,羚羊成災的短片等等。

③提示幼兒根據剛纔的辯論,你的觀點如果有所改變,可以調整自己的支持團隊。

小結:弱小的羚羊遭遇豹子的捕殺確實非常殘忍。但是豹子吃掉玲羊也確實是爲了生存需要,這個案子很難判決。暫時休庭,請雙方辯論團再次蒐集證據,稍後繼續辯論。

(2)幼兒相互討論、分組操作。根據動植物之間的舶食關係拼擺生物鏈,瞭解動植物與環境的密切關係。

提問:如果自然界中某一種物種消失或者過多過少。會發生什麼?

(提供個別物種氾濫成災視頻)

小結:自然界中存在太多像豹子捕食羚羊這樣強大物種捕食弱小物種的現象。也正因爲這些相互捕食現象的存在,纔有了我們非常平衡的生態系統。否則。任何一個物種過常過少都會影響生態環境。

4.宜判庭審結果,引導幼幾用辯證地思維看待問題。井學會躲避危險自我保護,提間:豹子捕殺羚羊應該判它有罪嗎?

面對像豹子這種強大的敵人,羚羊怎樣盡最大努力的保護自已?

小結:豹子捕食羚羊雖然很殘局,但確實是自然界中一種正常的生態現象,所以沒法判豹子有罪。當遇到而對像豹子這種強大的我們沒有力量與它抗衡的敵人,最好的保護自己的方法一是躲得遠遠的,二是當豹子來的時候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離開。

[活動延伸]

將有關動物的光盤。書和圖片投放到圖書區。益智區等區域中,激發幼兒繼續深入探究的興趣。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11

【活動目標】

1.在感知上下的過程中,樂意參與操作活動,體驗遊戲的快樂。

2.通過找一找、說一說物體的上下位置,使自身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得到發展。

3.學習以一物體作爲參照物區別上下,判斷物體之間的上下方位關係。

【活動準備】

PPT、房子、小動物圖片、毛絨玩具

【活動重點】

能夠以一物體作爲參照物,區分物體所在位置的上下關係。

【活動難點】

培養幼兒的空間思維能力。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去小貓家做客”,初步感知上下。

(以開放性的語言提出問題,充分發揮了幼兒的想象力,給幼兒創造想說、敢說、樂說的空間;並通過讓幼兒觀察,使幼兒自己找線索,發現是小貓的家,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

1.請你說說這是誰家?(利用生活和遊戲的實際情境,引導幼兒理解方位概念,同時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觀察的`能力。)

2.貓媽媽家有什麼?牀上有什麼,牀下有什麼;桌子上有什麼……

二、 出示PPT,引導幼兒觀察,進一步感知上下。

以情境貫徹其中能夠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的思維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本環節以畫面形式形象的展示在幼兒面前,便於幼兒理解和接受。

1.以“小貓捉迷藏”的形式,引導幼兒說說小貓分別藏在哪裏?

2.再次以其他動物“捉迷藏”形式,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們在哪裏?

遊戲是幼兒的主要活動方式,通過送“小動物回家”不僅讓孩子們再次感知“上下”同時培養了幼兒的愛心與責任心。

3.以遊戲“小動物回家”形式,請幼兒按照老師的指令把小動物送回家。

三、幼兒操作,鞏固上下方位。

數學既來源於現實生活,又是對現實生活的抽象。數學概念本身是抽象的,如果不借助具體的事物,兒童就很難理解。在本環節教師爲幼兒提供了幼兒比較喜歡的貼近幼兒生活的各種毛絨玩具供幼兒操作,全體幼兒能夠在老師的指令下鞏固方位“上下”,通過操作可以看出所有的孩子已經充分感知並理解了方位“上下”。)

幼兒每人分一個毛絨玩具,教師發出指令,幼兒完成,分別把玩具放在桌子上面,椅子下面,手心上面,桌子下面,頭頂上面等。(

【活動反思】

優點:

1.在情境創設中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由於數學具有抽象概括的特點,而幼兒的思維又具有形象性,所以本次活動我給幼兒創設適宜的情境來激發幼兒的興趣,幼兒在情境中學習數學,提高了幼兒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讓數學活動不再枯燥無味、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學習上下,並能夠區分上下。

2.環節的設計層層遞進,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徵。

能夠抓住幼兒的年齡特徵,讓幼兒在操作中獲得經驗。操作活動,不僅是讓幼兒觀看教師的演示和直觀的圖像以及聽老師講解,更要把內容設計成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讓幼兒自己探索發現數學的關係,獲得數學經驗。爲了讓每個孩子能夠充分操作,我給每位幼兒發一個毛絨玩具,聽老師發出指令,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再次鞏固方位“上下”。如:“把玩具放在頭頂上面;放在桌子下面;放在手心裏;放在頭頂上……”這樣的教學思路是:通過尋找、操作等活動,讓幼兒體會物體與自己的方位關係。這就是運用遊戲提升學習難度和要求,在做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達到了學習的目的。

不足及改進措施:

在第三環節以小動物找家時,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在……的上面, ……在……的下面,而不只是說:“下面、上面”等。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12

活動目標:

1、學會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

2、探索按標記圖要求在圈裏擺放相應數量的物體。

3、喜歡參加科學活動,感受解決問題的成功感和樂趣。

活動準備:

1、白板課件

2、操作卡,貼紙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通過情景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引出本節課的內容。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幅圖片上的小動物都在幹什麼啊?小猴子個小熊在參加套圈的比賽,但是他們缺少一個裁判,你們來給他們當裁判好嗎?

二、學習計數圈內物體的數量

1、認識套圈遊戲的玩法,並能夠正確的數出圈內物體的數量。

教師:你們都知道套圈怎麼玩吧,如果你們來當裁判,怎麼樣來判斷誰輸誰贏?你們能夠正確的數出每個小動物圈裏的數量嗎?那我們就來試一試吧!

2.學習計數兩圈交叉情況下圈內物體的`數量。

教師:剛剛我們幫助小猴他們評判了幾場比賽,下面這一場有一點不一樣,哪裏不一樣?(圈重疊了)那麼圈重疊我們怎麼來算出來他們分別套中了幾個呢?

3.知道兩圈交叉部分是公共區域,這裏的物體即屬於藍圈,也屬於紅圈。

教師:當兩個圈交叉的時候,我們發現這裏的物體即屬於小猴的,也屬於小熊的。

三、幼兒動手操作練習

1.幼兒根據要求上白板課件動手操作練習,運用交集的概念。

2.發放操作材料,幼兒觀察討論物體的擺放順序。

3.講解幼兒的操作材料。

四、結束活動

總結本節課的教學知識,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13

活動目標:

1.樂意交往、交流,學習用簡單採訪的方式來收集信息。

2.知道科學家對恐龍滅絕原因的主要猜測。

重點難點:

1.樂意交往、交流,學習用簡單採訪的方式來收集信息。

2.知道科學家對恐龍滅絕原因的主要猜測。

活動準備:

1.調查訪問用的記錄紙和筆。

2.活動前,請幼兒園中部分受訪者溝通,請他們去了解相關的內容。

3.請部分家長作爲志願者在相應時間來幼兒與活動。

4.恐龍滅亡的假說。

活動過程:

一、教師請幼兒在幼兒園隨機進行採訪,瞭解其他人對於恐龍消失得原因的看法,帶領幼兒學習簡單的採訪方式。

1.我們可以無問問幼兒園的人,也許他們能告訴我們答案。我們可以問誰?

2.問他們什麼問題,怎麼問?

3.三個小朋友爲一組,去採訪三個人。

4.使用紙和筆把他們的回答記錄下來。

二、幼兒自行出去進行採訪,教師和家長志願者隨後觀察。

三、幼兒回來後,可以在其他的時間來交流採訪結果。

1.你們喜歡採訪嗎?有沒有遇到困難?

2.分享一下你們採訪到的答案。

活動反思:

對探索的話題,我們班幼兒是比較積極的.,在請幼兒自由的探索說出他們自己的觀點,他們有些說恐龍是走丟了,等等···最後我做了卡片讓幼兒自己回家與爸爸媽媽談論後再交來分享他們猜的恐龍消失的原因,達到了家長與老師共同教育的原則。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驗操作,知道有的物體有被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體的溶解速度與水的溫度,物體的形狀大小有關。

3.通過試驗活動,激發幼兒觀察事物溶解的興趣,訓練幼兒手腦並用的能力。

活動準備:面糖、砂糖、方糖、玻璃杯、碟子、熱水、涼水、記錄表、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回顧

上節課我們做了實驗,我們再來說一說,哪些物品放進水裏能溶解,哪些物品放進水裏不能溶解?幼兒自由交流討論後回答。

出示課件提出問題:老師帶來了三種糖,編糖、砂糖、方糖。放到水裏,哪些溶解得快、哪些溶解得慢?怎樣做能讓它溶解得快一些呢?導入課題。

二、第一項探索活動:

什麼樣的物品溶解的快?什麼樣的物品溶解得慢?(幼兒帶着問題,在求知慾的驅動下通過操作、記錄、討論、分析來理解物體的溶解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有關係)

1.請幼兒觀察桌上的各種試驗用具(三種糖:綿糖、砂糖、方糖,杯子、攪拌棒、水、一份調查表、一支彩筆)

2.引導幼兒猜測:如果我們把這三種糖分別放進水裏,哪種糖會先溶解完呢?幼兒分小組討論,討論後記錄。請每個小組長說一說討論記錄的結果。

3.幼兒操作實驗,在老師發出指令後同時把糖倒入杯子並開始攪拌,比比哪種糖先溶解完。請幼兒在確定杯子裏的糖全部溶解完後在表格中用相應的`符號做記錄。在小組內交流實驗結果。

4.教師引導全體幼兒一起看錶格分析記錄結果,明確三種糖的溶解速度排序。並請幼兒思考:什麼樣的物品溶解得快?什麼樣的物品溶解得慢?

教師小結:物體的溶解速度與物體的形狀、大小有關係。

三、第二項探索活動:

1.老師準備了同樣大小的方糖,一杯冷水一杯熱水。請小朋友們想一想動腦筋、想辦法,看看誰能讓糖最先溶解完?引導幼兒討論,並把討論結果記在記錄表上,記錄完分別請小朋友講一講。

2.幼兒操作實驗,教師發出口令請幼兒同時將方糖放進杯子裏,然後進行攪拌操作,比一比誰的糖先溶解。並用相應的符號作好記錄。

3.交流實驗結果:教師請幼兒講述一下自己小組實驗記錄的結果。

是怎樣做的,用的是熱水還是涼水,是否攪拌,幼兒進行對比。

4.教師小結:物體的溶解速度也與水的溫度、是否攪拌有關係。

鼓勵幼兒在生活中繼續探索關於溶解的知識

活動延伸

老師還準備了很多材料放在活動區,請小朋友一起再去探討溶解的祕密吧!

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15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一組物品的色彩、圖案等細節發現相同的物品,並將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2、能按教師的指令操作,並願意邊操作邊講述。

3、樂意參與科學活動。

4、發展幼兒的觀察、分析能力、動手能力。

5、養成敢想敢做、勤學、樂學的良好素質。

活動準備:

教具:5張小熊的圖卡(顏色和裝扮各不一樣)貼在教師身體的各個部位,有口袋的圍裙(當作一個小熊的家),透明文件袋4個(分別當作其他小熊的家)貼在4張大椅子,幼兒操作大圖。

學具:每人2張小熊圖卡(1張是大家和教師一樣的小熊,還有一張分別和教師的其他小熊圖片是一樣的),幼兒用書,彩筆一支,人手一個小簍子。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遊戲:找小熊

1、教師:"我身上藏了許多小熊,請你們把它們找出來好嗎?"

2、教師念兒歌:"找小熊,找小熊,我的小熊在哪裏?"請個別幼兒找出來。

3、教師將找到的小熊圖卡展示在展板上,請大家向小熊們問好。

二、問題解決

1、教師戴上貼有小熊標記的圍裙,請幼兒找出和圍裙上一樣的小熊。

教師:"這是小熊的家,請你們找出一隻和它一模一樣的小熊。仔細看一看,比一比,它們什麼地方是相同的?"

2、教師引導幼兒邊送邊說:"小熊,我送你回家。"

3、請幼兒在自己的簍子中找出和圍裙上相同的小熊並將小熊送回家,教師提醒幼兒邊送邊說"小熊,我送你回家"

4、出示另外的4只小熊的家,請幼兒仔細看一看小熊家的標記,並將自己的小熊送到和標記相同的家裏,教師提醒幼兒邊送邊說:"小熊,我送你回家"。

5、集體檢查:看一看每個家裏的.小熊是不是相同的。

三、操作練習

1、出示掛圖,介紹操作內容與方法。

教師:"麥斯一家都有自己愛吃的東西,看一看他們手上拿的,再看看桌子上有些什麼食物?""請找出和她們手上一樣的東西,然後用一條直直的線把它們連起來"。(教師先示範將相同的兩個物品旁的點點用直線連起來,然後請幼兒徒手練習)。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觀察與指導,提醒幼兒從點點開始到連線。

3、師幼一起檢查操作結果。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的內容還需要創新,提高難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動的梯次性,要有層層遞進的過程,教師要挖掘新的內容,填充活動,使活動變得有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