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總十篇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總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3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10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幼兒園大班教案彙總十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概要:

1.藉助用不同的樂器聲音去表現不同線條的特點;

2.幼兒依據對線條的理解,在繪畫時將它表現出來,訓練了運筆的能力。

關鍵詞:線條想象畫。

情況分析:

針對幼兒作畫時畫面內容比較單一的情況,我設計了線條想象畫,以此引導幼兒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和創作,鍛鍊他們的表現能力。

一、教學名稱:美術《線條想象畫》

二、教學目的:

1.要求幼兒知道什麼是線條想象畫;

2.要求幼兒正確說出四邊種線條的名稱,並知道各種線條所表示的意義;

3.讓幼兒想象構思隨意畫出來的亂線,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及想象力;

4.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緒。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知道什麼是線條想像畫,根據各種線條所表示的意義聽音樂用線條作畫

難點:根據自己的線條想象構思,使它變成一個或多個物體的的形象

四、教學準備:

錄相帶、錄相機、投影機、幻燈片、錄音機、磁帶、龍頭飾一個,紙、筆、油畫棒若干,各種小樂器,四個線條娃娃,兩幅幻燈範畫。

五、教學過程:

(1)看錄相引出舞龍燈,引起幼兒的興趣

“今天,老師讓小朋友看一段非常好看的錄相,請看吧!”

幼兒看過錄相後,引導幼兒說出錄相里人們舞龍,老師講一些關於舞龍方面的知識,然後帶領幼兒根據錄相也來舞龍。

(2)線條娃娃舞龍燈,教師示範強調

“剛纔,小朋友舞龍燈時無意中已經走成了許多美麗的線條,你們想認識他們嗎?”

(1)利用不同小樂器的聲音引出四位線條娃娃,使幼兒知道各種線條的名稱及所代表的意義。例如:聽到大鼓的聲音,折線娃娃走出來,表示折線和鼓聲一樣粗壯有力。聽到小鈴聲的聲音波浪線,娃娃走出來,表示波浪線和鈴聲一樣優美、婉轉。

(2)利用線條娃娃也想和小朋友舞龍的形式引出教師聽音樂示範講解,並強調:a 線條娃娃舞龍的時候,要不斷地改變它的位置和方向,不能停留在一個地方不動;b線條不允許斷;c根據音樂的不同用不同的線條作畫。

(3)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想象

1.引導幼兒看一看,想一想,線條娃娃舞龍走的路線,看它能變出一個什麼有趣的圖案,並用完整的語言講出來。

2.老師總結:象這幅畫一樣,由各種線條組成並且又經過小朋友的想象,把它變成許多種有趣的圖案,這樣的畫叫做線和條想象畫,明確線條想象畫的定義。

3.引導幼兒欣賞兩幅線條想象畫,從而總結出線條想象畫有的可以從整體來想象,有的可以從其中一部分來想象。

(4)幼兒進行線條想象畫的創作活動

1.幼兒聽音樂作畫,要求幼兒根據音樂的變化而運用各種線條來作畫。

2.幼兒繪畫塗顏色。

(5)評講作品,遊戲結束

1.老師自評

2.幼兒自評

3.幼兒互評

4.和四位線條娃娃一起舞龍出教室。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遊戲活動,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動作的靈敏性及彈跳能力。

2.鼓勵幼兒積極主動、愉快地參與遊戲活動,並能體驗與同伴合作遊戲帶來的快樂。

3.培養競爭意識,體驗遊戲帶來的挑戰與快樂。

4.培養幼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

教學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我們傳統的民間器械-竹竿、觀看竹竿舞錄像;

物質準備:竹竿若干根、跳圈若干個。

教學重點:

通過遊戲活動,發展幼兒身體的協調性和動作的靈敏性及彈跳能力。

教學方法:

一、激情引趣、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前幾天老師給你們看了我們傳統民間遊戲《竹竿舞》,他們是怎麼跳竹竿舞的呢?

師: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竹竿,你們想不想玩啊?這個遊戲可以三個或四個小朋友一起玩,其中兩個小朋友手拿竹竿面對面蹲下,用竹竿同時分合敲擊,另一個小朋友在中間看準竹竿的分合跳進或跳出。

幼兒活動:

幼兒知道是有些人在地上敲竹竿,有些人在竹竿上跳來跳去。

幼兒產生想要學習跳竹竿的慾望。

設計意圖:

通過先前的視頻觀賞,知道跳竹竿的大致方法,爲下面的跳竹竿環節做準備,同時又激發了幼兒想要做遊戲的興趣。

二、幼兒學習跳竹竿的方法。

師:學竹竿舞,首先要學會怎麼敲竹竿,敲竹竿啊,需要我們兩個小朋友一組,手拿竹竿對面蹲下,用竹竿同時分開、合攏有節奏的敲打。需要兩個小朋友相互配合。

師:看老師先示範一遍,我需要請一位小朋友跟我搭檔,看我在敲的時候嘴巴里說了什麼,手裏又是怎麼敲的。

師: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啊?好,現在請你們找到自己的好朋友,4個人一組,每組2個小朋友先敲打,另外兩個觀看,然後再交換?

師:好,我們一起來試試看。

師:好,真棒!請小朋友吧竹竿放在地上,

幼兒活動:

幼兒知道跳竹竿需要兩個人來敲竹竿。

一名幼兒配合教師,以“分分合合”的形式邊念邊敲竹竿。

幼兒分組練習敲竹竿。

設計意圖:

教師將敲竹竿和跳竹竿分開來演示教學,能夠幫助幼兒理解和學習,符合幼兒的學習特點。

以4人爲一組,既有敲竹竿的人,又有跳竹竿的人,而且在交換練習的時候

手上功夫練好了,現在要請我們的小朋友來練習腳上的功夫類。

老師先示範一遍。用兩根竹竿放成如圖位置"//",邀請兩位小朋友幫忙以"分分、合合"的節奏邊念邊打竹竿,教師示範跳竹竿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動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間的關係。

師:老師在跳竹竿的時候,你們覺得在打竹竿的人,和跳竹竿的人,之間有什麼關係?

師: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啊?

師:在跳的時候要注意你們之間合作,並注意安全。現在請小朋友根據剛纔找的好朋友,四個人一組,我們來試試看。

幼兒觀察教師如何跳竹竿,發現動作技巧以及打竹竿和跳竹竿之間的關係。

兩位幼兒敲竹竿,配合教師示範。

回答教師問題。

幼兒分組練習跳竹竿。

能夠節省部分等待的時間。

請幼兒自己觀察並發現跳竹竿與敲竹竿之間的關係,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結束活動。

師:我們學會了跳竹竿,在下次的體育遊戲時,我們可以加入手部舞蹈的部分和音樂結合,跳一跳黎族小朋友們的竹竿舞,好嗎?

師:接下來跟老師做一做放鬆運動,回教室吧!

跟着老師一起做放鬆運動,並回到教室。

激發幼兒跳竹竿舞的興趣。

教學反思:

跳竹竿是海南黎族的傳統民間藝術,它能夠增強幼兒之間的配合和協調能力,鍛鍊幼兒的彈跳能力。在整個活動中,孩子們的興趣都非常的高,但是在教師的演示部分,講解的還不夠完整和透徹,導致在橋竹竿的時候,有的幼兒將竹竿托起,離開了地面;在講解跳竹竿的時候,我只是演示了一遍,請幼兒觀察並說說跳的方法,形式比較單一,孩子們理解得不徹底,可以加入圖譜的形式,幫助幼兒更好的理解。最後漏掉了一個放鬆運動。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過程

(一) 引出主題,認識大於號 “” 和小於號 “”。

1. 教師邊出示 “” 和 “” 的卡片,邊說:“今天老師帶來兩個好夥伴給你們認識,你們認識他們嗎?”

2. 教師出示大於號 “”

(1) 教師:它叫大於號,開口向左,跟着老師念:大於號,開口向着大數笑。

(2) 教師舉例,在黑板上寫出3 1,讀作三大於一,跟着老師再念一遍,大於號,開口向着大數笑。

3. 教師出示小於號 “”

(1) 教師:它叫小於號,開口向右,跟着老師念:小於號,尾巴對着小數翹。

(2) 教師舉例:在黑板上寫出24,讀作二小於四,跟着老師再念一遍,小於號,尾巴對着小數翹。

(二) 學習 “” 和 “”的實際運用並進行可逆聯想.

1. 出示圖片,教師引導幼兒說出比較結果。

蘋果是三個,桃子是兩個,3比2大,所以32

桃子是兩個,蘋果是三個,2比3小,所以23

2. 出示3支粉筆,一支鉛筆進行比較。

粉筆是三支,鉛筆是一支,3比1大,所以31

鉛筆是一支,粉筆是三支,1比3小,所以13

(三) 練習題每人三張,一張填物體的數量,兩張填上數量並填“”和“”,鞏固對“”、“”的認識和運用。

(四) 教師在黑板上出示數字卡片,請幼兒填“”和“”。(從實物之間的比較過渡到數目之間的比較,幼兒逐步理解大於和小於的實際意義並學會正確使用)

活動目標

1. 認識大於號和小於號。

2. 懂得運用大於號和小於號。

3. 培養思維的靈活性和可逆性。

活動準備

畫有“〈”“〉”符號卡片兩張、1—10數字卡一套、蘋果卡片三張、桃子卡片兩張、粉筆三支、鉛筆一支、練習題每人三張。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掌握詩歌內容,能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2、會用簡潔的語言,形象生動的仿編詩歌

3、理解詩歌優美的意境,感受幫助他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知識經驗準備:教師在活動前多引導幼兒多欣賞有關的文學作品。

物質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下雨錄音、音樂《動物狂想曲》

2、創設詩歌的情境:提供荷花頭飾、青蛙頭飾、大荷葉、荷葉傘等

活動過程:

一、創設遊戲情境,激發幼兒興趣教師扮荷花姐姐,幼兒扮演小青蛙。

導語:

1)“下雨了,青蛙們快到我的綠傘下躲雨吧!”

2)“青蛙們,雨停了,讓我們坐下來休息一下吧”

二、談話導入主題

提問:剛纔發生了什麼事?

荷花姐姐把什麼當作傘送給了小青蛙?

三、出示課件,引導理解詩歌內容

1、播放課件畫面,幼兒觀看。

2、分析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

1)“剛纔畫面上是什麼地方?天氣是怎樣的?”

2)小雨點落在地上的聲音是怎樣的?

3)小青蛙用什麼躲雨?誰的綠傘借給了青蛙?

4)得到幫助的青蛙心情怎麼樣?用什麼詞來形容歡快的心情?

四、欣賞詩歌,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1、教師朗誦詩歌。

2、提問:

1)想一想青蛙“呱呱”的唱歌聲好像在說什麼?

2)小雨點的“滴嗒嘀嗒”好聽的伴奏聲是送給誰的?

3)爲什麼要送給荷花姐姐?

五、學習詩歌

1、整體朗誦,提出要求:聲音自然、好聽,有感情。

2、再次朗誦,討論:“你最喜歡詩歌裏的哪一句,爲什麼?”

3、分組朗誦,啓發幼兒用動作表演。

六、編詩歌1、提問:下雨時荷花姐姐還會把綠傘借誰?

2、出示動物圖片及背景,引導幼兒仿編。

3、分組仿編,鼓勵幼兒與同伴討論交流。

4、分享創編內容。

5、討論:“平日生活中你幫助過誰,心情怎樣?”

七、延伸活動

鼓勵幼兒將創編的詩歌畫下來,在區角活動時,說一說,演一演。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一)活動主持者:教師

(二)活動對象:大班幼兒及家長、教師

(三)活動時間:xx月xx日

(四)活動地點:xxx

(五)活動目標

1、教幼兒練習用皮子雙手包餛飩的技能。

2、感受勞動的樂趣,進一步培養幼兒動手能力。

3、增強幼兒自我服務和爲他人服務的能力。

4、讓家長有進一步瞭解自己孩子的機會,加深家園情,師生情、親子情。

(六)活動準備

1、皮子、肉、菜、

2、碗、筷子、勺子、鍋等

3、各種圖片(並儲存於電腦中)

4、教師提前發放邀請函把活動安排告訴家長。

(七)活動的具體步驟與過程

1、7:30―8:10觀摩幼兒做操

2、8:10―9:00觀摩幼兒區域活動

3、9:00―9:20幼兒吃牛奶、點心

4、9:20―10:00幼兒包餛飩活動

a、出示圖片,讓幼兒瞭解包餛飩前還有很多準備工作:如買菜,買肉,搖肉,洗菜,切菜,和餡等。並瞭解每個步驟的要求和注意點(切菜和和餡教師可以當場操作演示給幼兒看)

b、幼兒學習包餛飩

(1)教師詢問幼兒如何包餛飩

(2)幼兒個別講述自己包餛飩的方法。

教師進行小結,邊演示邊講解方法:先將皮子平放,放上餡,然後對摺成長方形,把邊捏緊,以防漏餡,最後轉個身把兩個角粘牢。

(3)幼兒嘗試製作,比一比誰在半小時內包的最好、最多,滿足幼兒自己嘗試的願望,在活動中感受包餛飩的樂趣。

5、10:00―10:20參觀、評獎、頒獎

a、組織幼兒、家長相互參觀彼此的作品。

b、班級自行組織評獎

c、集體頒獎(每班評出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三名,三等獎五名,)

6、10:20―10:40幼兒觀看下餛飩,和家長一起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教學設計理念:

《小黑魚》是一個有關生存的故事,透過勇氣與智慧,小黑魚戰勝了入侵者,這個故事也讓小讀者們瞭解到“團結就是力量”的真諦。作者李歐.李奧尼,一位色彩的魔術大師,展現給我們的是一場美不勝收的視覺盛宴。它的主題,看似是“團結起來就是力量”,可實際上,透過這個簡單的故事,作者想傳遞給我們另外一層意思。這本書一共十四個場景,其中小黑魚一個人在海里徘徊的場景竟然佔到七個。這七個場景作者畫得嘔心瀝血,深海、水母、大龍蝦、怪魚、海草、鰻魚以及海葵,一個個被畫得美輪美奐。這纔是全書的高潮,作者想對我們說的這個話,全潛伏在七個場景裏了。因爲直到這時,小黑魚纔開始去發現自己生活的世界是怎樣的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自己又是怎樣一種存在。小黑魚開始學會了想了,學會想的小黑魚成長了。小黑魚自己的發現,纔是這本書的一個深刻主題。

● 教學目標:

1、這世界很大,我有過孤獨;這世界很精彩,我仍然存在。認識自我,獨立堅強,團結合作使我機智彰顯,使我學習成長。

2、透過文字賞析,豐富想象,練習比喻修辭技巧的運用。

3、欣賞與衆不同的水彩拓畫技法、出乎意料的創意呈現。

●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入課題。

(一)學生介紹自己的海洋作品,對教師畫的“小黑魚”提出疑問。

1、生介紹海洋生物,展示自己的作品。

2、教師出示自己畫的小黑魚。

3、生髮表自己對老師作品的看法。

(二)導入課題

1、說明畫小黑魚的原因。

2、出示繪本題目,簡單提出作家。

二:閱讀故事,體驗歷練。

(一)講授感受小黑魚的快樂。

1、師:故事開始了,在大海的一個角落裏,住着一羣快樂的小魚。他們都是紅色的。只有一條是黑色的。他黑得就像淡菜殼。

師生討論小黑魚和淡菜的模樣的相同點。

2、師:他比他的兄弟姐妹遊得快。

學生想象他們的遊戲,體會這時的小黑魚無憂無慮 。

(二)音樂體驗小黑魚的孤獨心境。

1、師:一個可怕的日子,從海浪裏突然衝出一條又快、又兇、又餓的金槍魚。他一口就把所有的小紅魚都吞到肚子裏,只有小黑魚逃走了。他逃到了大海深處。

2、讓背景音樂襯托小黑魚當時的心境,討論小黑魚的心境。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板書:害怕、孤獨、傷心、難受

(三)師生共同演繹小黑魚的經歷。

1、水母像彩虹果凍?

師生討論水母的樣子。指導學生表演水母。

2、大龍蝦——大龍蝦走起路來像水下行走的.機器?

老師和學生玩大龍蝦捉小黑魚的遊戲。

討論大龍蝦像什麼?

用學生動作形體比較學生比喻與小黑魚比喻的區別。

3、怪魚像被一根看不見的線牽着??

三個學生同學扮演這三條被線牽着的怪魚。

學生根據扮演情形記住這句話。

4、森林似的海草長在糖果般的礁石上??

討論海草和礁石的樣子。

討論小黑魚在森林似的海草和糖果般的礁石上可能會發生什麼事。

5、海鰻的尾巴有多長連他自己都搞不清到底??

學生討論利用海鰻的特點可以在海鰻身上玩什麼遊戲。

6、海葵像粉紅色的棕櫚樹,在風中起舞。

師扮演小黑魚,碰一下學生,學生就在風中起舞。

7、師生小結,感悟深意。

師:這真是一個奇妙的世界,一個又一個的奇蹟展現在小黑魚的生命中。他見識到了什麼?根據學生回答板書:奇妙、有趣、奇怪、魔幻、瑰麗??

(四)欣賞錄像,學習語言。

1、欣賞動畫錄像,師生回憶小黑魚一路的經歷。

2、學生扮演小黑魚,向小紅魚講述自己的經歷。

(五)開動智慧,體會合作力量。

1、學生討論辦法,幫助小黑魚和小紅魚。

2、看圖,欣賞小黑魚的辦法。

(六)創意板書,完成成長真諦。

1、師把板書圈成一條魚形。

2、經過歷練的小黑魚終於成長了,他明白生命的真諦。

三:認識作者,討論畫法。

1、畫外音:我叫李歐.李尼奧,我出生在荷蘭,爸爸是猶太商人,媽媽是荷蘭的歌唱家。舅舅是收藏家。我家附近有很多博物館、美術館,我常常去那裏參觀。我特別喜歡畫畫,後來,我來到美國、意大利,創作了很多的繪本。我的《一寸魚》、《小蘭和小黃》等四本書還獲得凱迪克銀獎呢?你們發現《小黑魚》這本書的繪畫有什麼特別之處嗎?

2、學生討論畫法。

四:學習語言,創作繪本。

1、提出要求:學習李歐.李尼奧這個樣的句子給自己的畫配上插圖。

2、寫話訓練。展示作品。

3、現場製作成一本繪本作品。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通過情景演示、分角色表演感受壞習慣帶來的惡果,培養幼兒正確的衛生觀,學會刷牙,體驗遊戲的樂趣。

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遊戲活動讓幼兒掌握正確刷牙的方法,明白不刷牙的害處,要從小養成刷牙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老虎、狐狸、小猴子、小兔子、獅子的頭飾 ,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1、導入 :展示多媒體課件,有一隻老虎又瘦又沒牙,一點也不歷害,老師用肢體語言表現老虎癟嘴的樣子,它這是怎麼了?引出故事。

2、教師有表情地講述故事。老虎的牙齒很歷害,小兔子、小猴是怎麼說的?請幼兒表演。

教師表演狐狸:你們都怕大老虎,但我不怕,我還要把它的牙齒拔下來呢。出示課件。

(1)狐狸想到了什麼辦法? (請個別幼兒說,集體模仿狐狸的樣子:啊!尊敬的大王,我給你帶來了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糖)

(2)老虎是怎麼做的?

老虎吃了一粒又一粒,連睡覺的時候,嘴裏還含着糖呢。

(3)誰又去勸的?

請一名幼兒扮演老虎,其餘幼兒模仿獅子:哎呦呦,糖吃得太多,又不刷牙,牙齒會爛掉的。狐狸最狡猾,你可別上他的當呀。

(4)狐狸是怎樣騙老虎的?

集體模仿狐狸:啊,你把牙齒上的糖全刷掉了,多可惜呀;別人的牙怕糖,你大老虎的牙齒這麼厲害,鐵條都能咬斷,還會怕糖!

(5)討論:大老虎的牙齒是不是真的不怕糖呢?

(6)老虎牙疼的時候找過誰?它們是怎麼做的?最後誰來了(狐狸),狐狸是怎麼做的?(拔牙)

最後老虎一顆牙也沒了,很多東西都吃不了,變成了一隻癟嘴的瘦老虎。

3、教師總結:不刷牙,牙齒就會得齲齒,會爛掉。教小朋友正確刷牙,還要堅持天天刷。檢查幼兒看誰的牙長了齲齒,誰的牙又白又亮,請他們說說自己是怎麼愛護牙齒的。做得好的要堅持,做得不好的要改正。

教學反思

活動能根據幼兒的年齡特徵,以刷牙爲線索,圍繞老虎不刷牙帶來的後果告訴幼兒要堅持天天刷牙,在遊戲活動中得出結論,活動層層遞進,環環相扣,但在活動中老師說得太多了,還可以更開放些,讓幼兒自己探索,師幼互動更強。

活動設計背景

在幼兒期就要養成講衛生,每天刷牙的好習慣,而農村的低齡兒童多由老人照顧,大多沒有養成刷牙的好習慣,所以要加強衛生保健,教育孩子愛護牙齒。

小百科:老虎是典型的山地林棲動物。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感知薯片桶、易拉罐、紙杯、塑料杯等物體,知道形狀不同滾球路線也不同。

2.能利用提供的材料積極探索讓弧線滾動的物體變爲直線滾動的方法。

活動準備

1.薯片桶、紙筒、紙杯、塑料杯、八寶粥筒、斜坡、球門等若干。

2.綵線繩、雙面膠、橡皮泥等輔助材料若干。

活動過程

一、初次探索,激發興趣。

1.引導幼兒探索不同物體的滾動路線,並將其分類。

2.出示薯片桶、塑料杯等不同的材料,初次探索它們滾動的路線。

3.教師出示斜坡,球門,讓幼兒觀察各種材料的滾動路線。

教師小結:有的物體能滾進球門,有的滾不進去,不同的物體滾動的路線不同,兩頭一樣粗的能直線滾動,而一頭粗一頭細的則會拐彎。

二、再次探索,發現不同的滾動方向。

1.提問:不能直線滾動的物體,它是向哪邊拐彎的呢?

2.幼兒再次探索,關注物體向哪個方向拐彎。

小結:不能直線滾動的物體總是朝向細的一端拐彎,這種滾動路線叫弧線滾動。

三、三次探索,嘗試讓物體的弧線滾動變爲直線滾動。

1.提問:小朋友怎樣讓紙杯、塑料杯不拐彎,直接就回家呢?

2.出示綵線繩、雙面膠等材料,請幼兒利用各種輔助材料讓弧線滾動的物體變爲直線滾動。

3.展示幼兒成功的作品,鼓勵幼兒大膽交流討論,分享探索經驗。

小結:只有讓物體兩端變得一樣粗細才能滾進球門。

活動延伸

師:今天,我們玩了這麼多會滾動的玩具,還發現了一個祕密,就是他們有不同的滾動路線。平時在家,你們還看到哪些會滾動的東西?那他們的滾動路線一樣嗎?請你們回去後把他們也找出來玩一玩,試一試,然後把他們的滾動路線記錄下來,帶到幼兒園和給大家一起分享。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鞏固認識10以內的人民幣,瞭解並能清楚地說出不同幣值之間的簡單換算關係

2.練習使用人民幣買賣文具。

3.要養成愛護文具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0以內的人民幣、黑板畫《文具超市》

活動過程

1.複習10以內的人民幣。教師出示面值10以內的人民幣若干,引導幼兒複習人民幣的不同面值及簡單的換算關係。

2.連一連。

(1)把幼兒用書《文具超市》畫在黑板上,觀察各種文具上的價格,找到手持相應數額人民幣的孩子,並連線。

(2)引導幼兒想一想10元最多可以買幾種文具?

延伸:結合慶“六一”玩具義賣活動,幼兒扮顧客,教師扮售貨員,幼兒拿錢買玩具,並告訴其他幼兒自己用多少錢買了什麼?它有什麼用?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通過活動,使幼兒瞭解嘴巴的用處。

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培養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意識。

初步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重難點:

讓幼兒瞭解嘴巴的用處。

讓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活動準備:

嘴巴模具、多媒體、遊戲道具(如氣球、吹泡泡用具、糖果、食品、玩具等)

活動過程:

導入(1分鐘)

(老師拿嘴巴模具,以“嘴巴”的吃導入)

小朋友們,我是嘴巴,我想和你們成爲朋友,你們想不想和我成爲朋友呢?(幼兒回答)好,今天,我就帶領小朋友們去參觀我的家,到我家去做客,你們願意麼?(幼兒回答)

(“嘴巴”以主人的身體邀請小朋友們去他家做客,引起幼兒的興趣,直接進入主題)

基本部分(18分鐘)(通過親身體驗,瞭解嘴巴的用處)

(一)

1、“嘴巴”帶領幼兒參觀他的家,並向幼兒介紹他的家,有食品、玩具屋。

2、幼兒自由去各個屋子玩耍,嘗試用自己的嘴巴進行遊戲。

3、幼兒遊戲後,“嘴巴”向幼兒提問。

你們都去哪個屋子玩了?你是怎樣玩的(幼兒可以邊示範邊玩,老師引導幼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

你還看到別人用嘴巴幹什麼?

小結:我“嘴巴”真能幹,又能吃來又能說,又能唱來,又能吹,所以你們要愛護我。

(此環節通過參觀“嘴巴”的家,讓小朋友們在愉悅的氣氛中知道“嘴巴”的作用,並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比如,我用“嘴巴”吹泡泡等)

(二)“嘴巴”的哭引起幼兒的注意,我剛看到有好多小朋友把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放進我的“嘴巴”裏,我好難受呀。

(播放多媒體,都是平時拍到的幼兒一些不良習慣的照片,如把手指、鉛筆、尖東西等放進嘴裏)

(通過看多媒體,讓幼兒更直觀,更真實的瞭解一些不良習慣,對嘴巴造成的傷害,從而讓幼兒知道保護嘴巴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討論(7分鐘)(通過討論懂得要愛護自己的嘴巴)

1、“嘴巴”和幼兒一起討論如何讓幼兒愛護自己?

2、“嘴巴”提問:什麼東西不能放進我的“嘴巴”裏?

⑴壞的東西,髒的東西,(如:發黴的食物,壞的蘋果)還有小髒手指等等;

⑵尖的東西。(如:小刀、剪子等)會劃傷我的“嘴巴”

小結:“嘴巴”是小朋友身體的一部分,你們應該好好愛護“我”,一旦把“我”傷着,小朋友會很痛苦的。

活動延伸(2分鐘)

讓小朋友和家長一起收集更多有關口腔衛生的圖片,佈置有關口腔衛生欄目,讓幼兒進一步知道嘴巴的重要性。?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中第一個環節,通過嘴巴的模具導入活動,孩子們感覺很新鮮,一下就提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在第二個環節,通過參觀“嘴巴”的家,讓小朋友們在愉悅的氣氛中知道“嘴巴”的作用,並在教師的引導下,用完整的語言表達,比如,我用“嘴巴”吹泡泡等,播放多媒體,都是平時拍到的幼兒一些不良習慣的照片,如把手指、鉛筆、尖東西等放進嘴裏。在第三個環節,通過看多媒體,讓幼兒更直觀,更真實的瞭解一些不良習慣,對嘴巴造成的傷害,從而讓幼兒知道保護嘴巴的重要性,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最後一個環節,幼兒通過討論不僅懂得了如何保護自己的嘴巴,而且提高了幼兒語言表達能力,所以整個教學過程秩序良好,每個孩子都集中精力在參與中獲取了知識,發展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