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七篇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七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W 次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藉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教案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門】幼兒園大班教案集合七篇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1

活動性質:

學科帶頭人展示研討課

活動班級:

大(2)班

執教者:

香花幼兒園陸美華

教學名稱:

繪畫———畫味道

教學要求:

1、感受區分冷暖色調。

2、聯繫生活,發揮想象,並能正確運用冷色、暖色。

教學準備:

圖畫兩張(一張爲冷色圖畫,一張爲暖色圖畫)

調味(分爲甜,辣、苦、冰四種味道)

油畫棒繪畫紙記號筆

教學流程:

欣賞與感受——區分兩種色調——嘗味道————畫味道———展示作品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畫,感受區分冷暖色調。

1.出示兩張圖畫

師:小朋友們,老師今天帶來兩張美麗的圖畫,你們想不想欣賞一下?

你們看了這兩張畫有什麼感覺?

2.幼兒回答。

3.師:爲什麼會有這樣的感覺?(引導幼兒發現這兩張畫運用了不同的色調)

哪些顏色給人暖洋洋的,是暖色調?

哪些顏色給人的感覺冷冷的,是冷色調?

4.小結:運用不同的色調繪畫,會給人不同的感覺,不同的繪畫效果。

二、嘗味道

師:老師有幾個調味瓶,請你嚐嚐它是什麼味道,給你怎樣的感覺?如果讓你把這種味道的畫出來,你覺得應該用冷色調還是暖色調?

1.幼兒嘗味道。

2.幼兒交流。(引導幼兒說出甜、辣的味道給人的感覺快樂的興奮的,應該用暖色,另兩相反)

三.幼兒畫味道,教師指導。

1.師:那我們生活中有許許多多開心的事,也有許許多多傷心難過的事,他們也有各自的味道,你們能不能用冷色調或者暖色調把他們畫出來呢?

2.幼兒作畫。

3.指導幼兒色調正確運用,以及同一色調的漸變運用。

四.展示作品,共同分享。

設計思路:

大班年齡的幼兒對色彩有強烈的敏感度,他們喜歡運用各種顏色進行作畫,然而如何運用色彩表現一定的含義,這方面的意識與概念還不明顯。於是就通過兩副欣賞性的圖畫讓幼兒感知感受,不同的色彩會產生不同的效果,從而進一步區分冷暖色調。(以前對冷暖色調有初步的認識)然後讓幼兒嘗味道,用味覺來體驗出什麼味道用什麼色調錶現比較合理,當幼兒創作時讓孩子們畫單純的味道當然過於的抽象,孩子們難以想象,於是就根據大班幼兒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與繪畫基礎的特點,讓孩子們想想自己生活中的各種事情帶給自己什麼滋味,應該如何用色調進行表現。這樣既提供了幼兒自由想象的空間,又達到了色調的運用的效果。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感受音樂三段體的變化過程,能根據音樂節奏和樂曲創編動作。

2、瞭解肥胖的危害和保持健康體型的好方法。

3、能大膽表現歌曲的內容、情感。

4、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爲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重點難點

1、難以明顯分清《瑞典狂想曲》三段體變化。

2、創編較完整的動作。

活動準備

1、樂曲《瑞典狂想曲》。

2、胖、瘦鴨媽媽的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說一說

1、出示胖鴨媽媽的圖片並且以鴨媽媽變胖的故事導入。

2、引導孩子們想辦法給鴨媽媽減肥。

二、分段欣賞《瑞典狂想曲》

1、播放曲目A段,幼兒邊聽音樂邊想象並且模仿胖鴨媽媽的樣子。

2、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自由地跟隨音樂節奏表現鴨媽媽可能做的各種健身運動。

3、播放曲目B段,鴨媽媽胖得走不動了,怎麼辦?模仿並且給它想辦法減肥。

4、播放曲目C段,出示瘦鴨媽媽的圖片,運動堅持下來了,最後鴨媽媽變瘦了,幼兒根據最後一段節奏表現瘦鴨媽媽輕快的動作。

三、交流討論

1、通過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2、啓發幼兒相互交流:肥胖有哪些危害?小朋友應該怎樣保持健康體形。

四、延伸活動

自行分組根據音樂創編舞曲。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有情節的兒歌內容,感受兒歌中幽默,詼諧的語句。

2.嘗試用不同的形式朗讀兒歌。

3.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體驗參與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打呼嚕、模特步、交誼舞、蹦迪的音樂、《叔叔睡覺打呼嚕》圖片。

活動過程:

一、聽“呼嚕”聲導入活動。

放“呼嚕”聲,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這是什麼聲音呀?你們家有誰會打呼嚕?呼嚕聲好聽嗎?你們喜歡聽嗎?爲什麼?有一隻小老鼠卻覺得這個呼嚕聲好聽極了,像優美的音樂呢!這是怎麼回事?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二、欣賞圖片學習兒歌,感受兒歌中幽默,詼諧的語句。

1.完整圖片。

教師:請你一邊看一邊和旁邊的好朋友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2.根據幼兒回答出示圖譜分段理解兒歌。

(1)是誰在打呼嚕呀?叔叔的呼嚕樂壞了誰?爲什麼它們會這麼高興?那他們想幹什麼?

(2)大灰鼠的全家都有誰?鼠家小姐聽着美妙的音樂做了什麼事情呢?請一個小朋友表演貓步,我們一起來學學鼠家小姐的模特步。

(3)鼠家兄弟真有趣,他們準備幹什麼了?猜猜看爲什麼要編貓怕鼠呢?

(4)現在該輪到誰出來了?鼠爸鼠媽穿了什麼?你們會跳交誼舞嗎?我們一起來跳一跳(放音樂)。

(5)聽:叔叔的呼嚕聲有變化了,這麼活力四射的音樂,你想跳什麼舞呢,我們一起來跳吧?

(6)播放叔叔睡醒錄音:咦這是什麼聲音?大灰鼠做了一個什麼動作?猜猜它們會對叔叔說些什麼呢?爲什麼叫叔叔明晚還要打呼嚕呢?

3.感受兒歌詼諧、幽默的風格,併爲兒歌命名。

師:這個兒歌有趣嗎?那你覺得哪幾句特別有趣。(用兒歌句式說一說。)

我們一起看着圖譜說說這個有趣的兒歌。

4.給兒歌取名字。

5.完整朗誦兒歌。

三、提供相關材料,幼兒分組練習鞏固兒歌。

1.討論: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念兒歌,使兒歌讀起來更好聽,更有趣呢?

教師:老師在這兒準備了2組物品 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

2.幼兒分組自行選擇材料,嘗試不同形式的兒歌讀法。

3.請幼兒表演不同的兒歌讀法。

四、創編。

教師:鼠大小姐的身材這麼好,除了走貓步以外,還會幹什麼呢?鼠家兄弟呢?鼠爸鼠媽呢?把我們編的兒歌也一起來朗誦一下吧。

五、小結。

教師:叔叔的呼嚕聲給大灰鼠一家帶來了快樂,他們一家是這樣的幸福。有時候、我們的生活中也會遇到不喜歡、不開心的事情,我們把不開心不快樂的事情換個角度想一想、做一做,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情,這樣我們的生活會充滿幸福。

活動延伸:

活動區域:把兒歌圖譜投放入語言區,讓幼兒讀一讀,學一學,鞏固複習。

遊戲區域:讓幼兒在小舞臺分角色表演這首兒歌。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並列出相應的分解式,從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係。

2、引導小朋友積極探索數學活動。

3、喜歡數學活動,樂意參與各種操作遊戲,培養思維的逆反性。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活動準備:

1、教具:課件、1———10的數字卡。

2、學具:兒童用書,幼兒自帶10根小棒。

活動過程:

一、複習數字10

1、教師:伸出小手,數數自己有幾個手指頭?(10個)

2、教師:數字10怎麼寫?

3、請孩子說一說,寫一寫。

二、學習10的組成(標題)

1、出示10張蘋果圖讓學生數一數(課件演示)。

2、教師:請你嘗試着把10根小棒分成兩組,有幾種分法呢?引導學生自己動手操作。

3、請孩子想一想,說一說自己的分法。

4、(演示課件)教師根據交換規律和左邊多1,右邊少1的規律在黑板上寫出10的分解式。(教師板書)

5、教師總結,請學生分組讀一讀10的組成。

三、情境感知——看圖學習加法應用題

1、出示蘋果圖。

看看這幅圖,根據這幅圖編出一道加法應用題出來?

2、引導小朋友用三句話表達圖片的意思。(圖上有4個紅蘋果,6個綠蘋果,問:圖上共有幾個蘋果?)

3、小朋友口述圖意並說出算式,老師記錄。

4+6=10(個)

四、做遊戲"找朋友"

1、教師提供每個孩子一張數字卡,組織孩子圍成一個圓圈。

2、教師:音樂開始,當唱到"找到一個好朋友"時,請你找到和你的數字卡合起來是10的同伴做好朋友。

3、遊戲開始,可以讓孩子互換數字卡反覆遊戲。

五、請孩子結合兒童用書練習。

教學反思:

在執教的過程中缺少激情,數學本身就是枯燥的,那在教孩子新知識的時候,就需要老師以自己的激情帶動孩子的學習,在今後的教學中這方面也要注意。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運用不同的聲音表現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聲。

2.初步體驗同聲合唱的樂趣。

3.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4.能根據音樂的速度,變換動作速度。

教學重點、難點

運用不同的聲音表現小青蛙和老青蛙的叫聲,初步體驗同聲合唱的樂趣。

活動準備

1.錄音磁帶《我是一隻小青蛙》。

2.大荷葉道具數張。

3.小雞、小鴨、青蛙小圖片各一張。

活動過程

一、學唱小青蛙和老青蛙的歌。

1、引出荷葉和青蛙。

師描述:清清的湖面上立着許多碧綠的荷葉,荷葉隨風擺呀擺。(請幼兒和老師一齊打開荷葉),起風了(一起抖動荷葉),風停了(一起停下);

師:這麼美的荷葉,誰喜歡跳到上面玩耍呀?(師模仿青蛙動作,引導幼兒說出“青蛙”)

2、想象青蛙的叫聲

師小結:青蛙叫的聲音高低和節奏不一樣,表達的意思是不一樣的。

3、傾聽兩段高低不同的歌曲,感受老青蛙和小青蛙不同和聲音。(播放或彈唱《我是一隻小青蛙》,請幼兒聽一遍,跟唱一遍)。

(1)有一隻老青蛙和小青蛙正在荷葉上呢?聽!哪段是老青蛙唱的?哪段是小青蛙唱的。(播放歌曲)

(2)請若干幼兒模仿小青蛙和老青蛙叫。(據回答把幼兒分組)

(3)師小結:小青蛙的聲音清脆—比較尖;老青蛙的聲音低沉—比較粗。

4、請幼兒唱老青蛙和小青蛙的歌。

(1)師範唱

師:在平靜的河面上,一隻小青蛙和一隻老青蛙跳上了荷葉(示意各一名幼兒上荷葉)小青蛙向老青蛙打招呼說“ 呱呱 ”,老青蛙也連忙回答“ 呱呱 ”.小青蛙很想和老青蛙交朋友,它用清脆的聲音介紹自己“我是一隻小青蛙”,老青蛙覺得一個人很孤單,也想和小青蛙交朋友,它就用低沉的聲音介紹自己“我是一隻老青蛙”,說着說着,它們就唱起來了。

(2)幼兒學唱。(師示意小青蛙組和琴聲學唱,再換老青蛙組唱)。

5、嘗試同聲合唱

師:雖然小青蛙和老青蛙的聲音不同,一個尖,一個粗,但它們很喜歡在一起唱歌,它們覺得那樣很快樂,你們想試試嗎?(請幼兒用兩種不同的聲音唱歌,合唱一遍後再換角色唱)。

二、動物音樂會(創編情境,進行表演)

1、師:想想還有哪些動物會唱歌?(請幼兒個別模仿;師隨機出示動物小圖片(小雞、小鴨等)貼在黑板上的歌譜下面)。

2、請幼兒根據自己的喜歡選擇黑板上的動物模仿唱歌。(先個別唱-----再合唱)

三、結束

師:今天,我們都是大一班“小青蛙合唱團”的小演員了,現在我們要去準備一下,要參加合唱比賽去囉。

教學反思

1.活動過程對幼兒探索精神,合作能力得到了發展,充分做到了以幼兒爲主體。幼兒通過美麗的荷葉展開想象,聯想到青蛙以及青蛙的各種叫聲並向同伴表現。

2.幼兒在師幼、同伴之間的的互動中感受音樂的樂趣,從而對音樂感興趣、能充分體驗、展開豐富想象和極力表現。感受平時也應該用合適的`聲音表現歌曲,不能喊唱、亂唱。

3.存在不足:在進行同聲合唱時,分聲部站位不明顯,幼兒唱歌時容易跑調。

4.改進措施:

(1)加強單聲部練習,練習好單聲部再明顯安排站位進行合唱。

(2)在活動中,教師可視幼兒的興趣在區角活動進行延伸,提供更多的動物圖片,引發幼兒想象更豐富的聲音和節奏表現不同動物的叫聲,以便豐富合唱內容。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6

設計意圖:

現在的孩子常常依賴別人,所以我們需要培養孩子關心人、愛護人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意識。《小松鼠訪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很多事情只是道聽途說,並不一定是真實的,只有通過自己的實踐才能得到證實。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及情節發展,掌握作品主要人物小松鼠的性格特點;

2、感受與體驗作品中人物產生的疑惑“水真的很深嗎”,思考從不同角度看事情的差異;

3、理解圖畫中的主要情節,初步認讀漢字:深、淺、遠、近,並理解相對關係概念。

活動重點:

1、鍛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用完整連貫的語言講述故事。

2、讓幼兒知道深,淺,遠,近是相對的並不是固定不變的。

活動難點:

讓幼兒知道深,淺,遠,近是相對的。

活動準備:

1、與故事情節相符的掛圖

2、動物指偶

活動流程:

1、活動導入:

謎語開頭:“尖尖尾巴象老鼠,一身絨毛尾巴粗,愛在森林裏面住,愛吃松子愛上樹。”

師:我們今天來講一個關於小松鼠的故事,小朋友可要認真聽了!聽完之後老師可是有問題要問你們的!看看哪個www。chinajiaoan。cn小朋友的小耳朵最靈?

2、按照掛圖,講述故事。

3、現在我問問小朋友,小馬和小螞蟻到底有沒有騙它啊?

幼:沒有

師:爲什麼我們說他們沒有騙它啊?好!現在呢老師做小松鼠,你們來做山羊伯伯好不好?(好)

(1)老師學小松鼠的聲音問:“山羊伯伯,小馬騙我,跟我說河水一點也不深,可是我差點淹死!”請幼兒扮演山羊伯伯回答小松鼠的問題。然後老師做一下總結。

(告訴幼兒深淺並不是固定不變的,是相對的,隨事物的本身而有所變化)

(2)老師再學小松鼠問:“那山羊伯伯小螞蟻跟我說到你家很遠,可是我剛剛跨過一個小土坡就到了!您說它有沒有騙我啊?”請幼兒回答。老師做點評並做總結!

{遠近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也是相對的!}

4、教師做最後的總結:深淺遠近是相對的概念,並不是說一成不變的!所以,以後小朋友在說深淺遠近的時候要說上比較對象!比如,這麼長的路對我來說有點遠,這樣的小河對他來說並不深!

5、老師問:“你們覺得小松鼠是一個怎樣的小朋友啊?”孩子自由回答。老師:“小松鼠是一個不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只會聽別人說,自己不會考慮事情的小朋友!他不懂得說話做事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小朋友啊,我們能不能學小松鼠啊?(不能)所以我們的小朋友做事情要學會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做一個愛思考既聰明又智慧的好孩子!”

6、拿出動物指偶,分角色扮演!

活動反思:

幼兒園課程中,導入環節非常重要,不但可以引導幼兒把將要學習的內容和自己的生活經驗掛鉤還可以引發孩子求知的興趣和慾望,而在本次的教學活動中我運用了一個謎語來進行導入,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教學活動的進行中以:理解故事——學習新字——學習用新學的字造句結構進行教學,其實這次活動很多時候感覺就是老師在說教灌輸,幼兒沒有主動探索學習的機會。

幼兒園大班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對骨骼有初步的認識,產生探索身體奧祕的興趣。

2、小組合作制用骨架,有保護骨骼的初步意識。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4、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5、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活動準備

1、人體骨架模型,廢棄的X光片;

2、大白紙,雙面膠,小娃娃若干。

活動過程

一、DODO問小朋友,它爲什麼東歪西倒不能站起來與你們一起玩?

二、捏捏你的骨頭。

1、請你用手捏一捏自己的手臂和手指,捏到什麼?

2、你們還能在身體的其它哪些地方摸到硬硬的骨頭?和好朋友一起說說。

3、原來骨頭支撐着我們身體的每一個部位,要是沒有了骨骼,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呢?

三、骨頭有哪些?

1、出示人體骨骼圖:

師小結:人身上一共有200多塊骨頭,正是由於它們連接在一起,頭上有頭骨,我們小朋友張開嘴巴靠的是頜骨,還有手骨、腿骨,我們做事走路都要靠它們,彎彎腰,那一節一節的是脊椎,摸摸我們的胸口,那一排一排的是肋骨,腳上手上還有手骨、腳骨,正是由於這麼多骨頭在加上骨關節連在一起,讓我們變成了一個能動、能跳、能講話、能做許多事的本領很大的人。

2、骨頭這麼重要,那我們怎麼保護它呀?

不能劇烈撞擊,不然會骨折斷裂。多吃含鈣的東西,像牛奶、骨頭湯……多運動,這樣小朋友骨頭的本領會越來越大……

四、我的骨頭這模樣。

1、觀看X光照片,找出是人身體上啊一部位的骨頭

如果不小心骨頭受傷了,那我們要到醫院裏去X光照,看這就是骨頭的照片,能找得到哪裏是骨頭嗎?我這裏有許多張骨頭的照片,你們能猜猜看,這是人身上哪個地方的骨頭?可以和好朋友一起猜猜看。

2、師示拍手臂的骨頭照片。

我現在也來給這個娃娃的骨頭拍張照,我想給他手臂的骨頭照相,看我把白紙剪成一條後放在娃娃手臂上貼在胸口,哇,照片拍好了,你們想不想也給骨頭拍照呀?

3、引導幼兒用剪貼並測量長短的方法,給娃娃身體上照相不過和好朋友一起給娃娃骨頭拍照的時候要當心,別剪到手上噢。

4、幼兒展示自己貼出來的骨架,並講講貼了哪些骨頭。

活動反思

大班幼兒對於自己的身體一直充滿認識的興趣,爲此我們產生了“有用的身體”這一主題活動,爲幼兒創造了一個學習一情境,幫助他們瞭解身體。本次活動是這一主題背景下的一個子活動:骨骼啥模樣。通過活動使幼兒對骨骼有初步的認識,產生探索身體奧祕的興趣。在小組合作制用骨架中產生保護骨骼的初步意識。

那如何將內隱的骨骼以直觀的方式巧妙地外顯出來。首先,我請幼兒摸一摸,捏一捏自己身上的骨頭,感覺到骨頭是硬硬的的東西。在此基礎上出示骨骼分佈圖,將看不見的東西更直觀形象的顯現在幼兒面前,並請幼兒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骨頭。其次,我以小組爲單位,讓幼兒看X光片,他們互相爭議、探討最後猜出這是身體上哪部分的骨頭。最後,二二合作,用剪貼白紙條的方法給娃娃照張“X”光片,在照“X”光片的時候,幼兒通過在娃娃身上測量確定骨頭的長度;骨頭間的相互比較,確定哪塊骨頭是要粗一些的,並用一個圓圈作爲骨關節將骨頭連接起來。幼兒在剪貼中一方面獲得了成功感,另一方面也激起了他們探索骨骼的興趣。

本次活動過程中,幼兒的興趣一直是高漲的,但如果能在保護骨骼這一環節採用多媒體的形式,將一些易使骨骼受傷的現象用動畫的形式呈現出來,將更易激起幼兒保護骨骼的情感。

小百科:骨頭骨組織由活細胞和礦物質(主要是鈣和磷)混合構成,正是這些礦物質使骨頭具有堅實的物性。骨頭有不同的形狀和大小,例如臂骨是長骨,腕骨是短骨,胸骨和顱骨是扁骨,椎骨是不規則骨。成年人的骨主要由兩種組織構成:堅硬的密質骨在外,多孔的鬆質骨又稱海綿骨在內。長骨中的大腿骨,或稱股骨,中間填滿稱爲黃骨髓的脂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