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優秀教案集錦十篇

關於幼兒園優秀教案集錦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1W 次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幼兒園優秀教案集錦十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內容與要求:

1、感受自制火鍋的樂趣,品味和朋友一起吃火鍋的溫馨。

2、對方形塗鴉感興趣並樂意嘗試表現。

活動準備:

1、環境佈置(火鍋包裝袋和吃火鍋的照片等)。

2、材料準備(紙質火鍋爐一個,幼兒操作材料:記號筆、選材棒,紙巾,黏貼材料若干)。

指導要點:

一、說火鍋(談話引起興趣)

師:冬天到了,天氣真冷,我們可以吃些什麼好東西讓自己變的暖和起來?

師:吃火鍋會讓我們暖和起來。你們吃過火鍋嗎?和誰一起去吃火鍋的?

二、涮火鍋(討論繪畫步驟)

1、師:火鍋裏可以放些什麼?(幼兒自由表達)這些涮火鍋的料子是什麼形狀的?(如:粉條是長長的、丸子是圓圓的)。

2、師生共同討論涮火鍋的步驟。先放好吃的丸子,丸子是什麼樣子的?圓圓的。(教師示範繪畫)再放粉條,粉條是什麼樣子的?長長的。(教師示範繪畫)如果放豆腐乾,豆腐乾是什麼樣子的?(方方的)還有哪些方方的食物可以涮火鍋呢?方方的食物怎麼畫呢?

重點討論:方形食物的表現方法:上面平平平,兩邊直直直,下面平平平。

3、幼兒一份材料模擬添畫各種好吃的食物。

觀察:遷移已有畫封閉的經驗——表現圖形要封口。

重點觀察:幼兒表現方形的方法。

三、嘗火鍋

幼兒模擬吃火鍋:說說什麼東西最好吃?好東西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在遊戲中,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

2、在猜測中,學習推理、提問的方法。

活動準備

立體圖形的盒子(正方體、長方體[有兩個正方形]、長方體[全部是長方形]三棱柱),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小禮物若干,墊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遊戲《幾何圖形找朋友》

1、複習幾何圖形名稱

2、遊戲《幾何圖形找朋友》

玩法:一個立體圖形找一個平面圖形做朋友,它們之間要有關係。找到朋友放在墊子上回到座位上。

●第一次遊戲

----提問:誰和誰是好朋友,它們有什麼關係?

●第二次遊戲

---提問:一個立體圖形只能有一個平面圖形做朋友嗎?

:這些幾何圖形中,有的立體圖形可以找到一個平面圖形做朋友,有的立體圖形可以找到兩個平面圖形做朋友。

二、遊戲《猜禮物》

玩法:禮物藏在幾個盒子中的某一個裏,不能走上來看,不能用手觸摸。但是你可以問我問題,我只能回答你“是或者不是”。猜對了禮物就歸你。

規則:

1、不能上來看,也不能摸盒子,只能問問題。

2、我只能回答你“是或者不是”

●第一、二次遊戲:教師藏禮物

----提問:可以怎麼問呢?(引導幼兒問:禮物是藏在XXX的盒子裏嗎?)

●第三、四次遊戲

師:這次請一個小朋友來藏,誰願意來猜?

-----提問:哪一個肯定不是的?

:立體圖形的罐子上面有平面圖形,只要問問上面有什麼平面圖形,就能夠猜到禮物藏在那個罐子裏。

●延伸:今天我們試着在三(四)個罐子中間猜糖果藏在哪?我還有一些禮物,如果藏在更多的罐子裏,你能夠用今天的方法猜出它藏在哪裏嗎?

教師通過“猜禮物”這樣一個遊戲設計,主要將目標定位在圖形的認知上。我們知道大班幼兒對於大多數平面圖形或立體圖形基本上都是能夠認知和說出圖形名稱的,是不是兒童能夠叫得出這個幾何圖形的名稱就表明兒童對這個圖形的特徵就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呢?老師們,讓我們帶着以下兩個問題,一起來探討吧!

拋問:

1、你認爲教師要幫助兒童對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之間關係,加強認知重點應關注什麼?

2、如果第二環節,不用“猜禮物”的提問方式表徵圖形之間的關係,還可以採用怎樣的活動形式進一步體驗圖形之間的關係?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目的

1、認識大大小小的蛋,知道蛋有蛋清、蛋黃、蛋殼組成。

2、能按照蛋的大小進行排列。

3、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喜歡參與遊戲,體驗。

活動準備

1、圖片:雞、鴨、鵝、鵪鶉的圖片。

2、實物:雞蛋、鴨蛋、鵝蛋、鵪鶉蛋。

3、透明玻璃碗4個。

活動過程

1、出示一個鴨蛋,請幼兒觀察,說說是什麼動物的蛋。

2、出示大大小小的各種蛋,引導幼兒用比較的方法發現蛋寶寶的特點

(1)鼓勵幼兒比比、看看、掂掂,從蛋的大小、顏色等來比較不同。

(2)請幼兒將蛋寶寶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排排隊。

(3)猜猜他們是誰的蛋,請幼兒將蛋寶寶與禽類圖片一一對應。

3、教師和幼兒共同小結:有的蛋大,有的蛋小;有的蛋輕,有的蛋重;有的蛋顏色偏紅,有的蛋是淺藍色的;還有的蛋帶有斑點……不同動物生的蛋也不一樣。

4、看看蛋的內部結構。

(1)教師提出問題:雞蛋的裏面會是什麼樣子?激發幼兒想要打開蛋看看裏面是什麼的慾望。

(2)教師將蛋逐一打開,倒進玻璃碗中,請幼兒仔細觀察蛋殼、蛋輕、蛋黃。

(3)知道所有的蛋都有外殼,蛋殼比較脆、薄、容易碎。蛋殼裏面有蛋清和蛋黃。

5、蛋的營養價值。讓幼兒知道蛋有營養,吃了對身體有好處。

活動延伸

1、欣賞各種各樣的蛋寶寶和蛋殼工藝品。

2、教師(或請食堂工作人員)將蛋煎熟,請幼兒品嚐。

教學反思

本次科學課主要是要讓幼兒通過觀察認識各種各樣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顏色的異同等。幼兒對雞蛋、鴨蛋、鵪鶉蛋都挺熟悉,對鵝蛋不是很熟悉。孩子們通過比較各種各樣的蛋寶寶,無形中瞭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對的道理。每個幼兒也都從不同中找到了相同,知道蛋是有蛋殼、蛋清、蛋黃三部分組成的。在延伸活動中,我們鍛鍊了幼兒自己動手的能力,用碎蛋殼粘貼自己喜歡的圖案;分享了美味蛋羹,孩子們津津有味的吃着,我相信這應該是他們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了吧?

通過這節課,我瞭解到給孩子們充分的自主權是很重要的,特別是科學課,在保證孩子們探索興趣和積極性的前提下給孩子們充分的自主權,讓她們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寫出相應的合成式。

2、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

3、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4、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重點難點:

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大骰子兩個;小骰子,筆,記錄紙,五角星若干.

活動流程:

一、看骰子

1、小朋友看一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東西?(小骰子)在哪裏看到

2、我們一起來看看骰子由幾個面組成?每個面上的圓點都一樣嗎?(每人一個)

二、玩骰子

1、老師拿出一個大骰子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怎麼看的?

2、老師把兩個大骰子一起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多少點?(是把兩個骰面上的圓點合在一起數出來)

3、老師示範寫出合成式。並告訴幼兒幾和幾合在一起是多少。

4、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象剛纔老師一樣擲骰子並寫出合成式

5、老師交代操作要求後幼兒進行操作,老師巡迴指導。(操作要求:兩個人一組,其中一個小朋友把兩個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後輕輕的擲在桌子上,請另一個小朋友寫出合成式。擲骰子的小朋友檢查他寫得是否正確,正確的話就獎一顆五角星。然後換一個人擲骰子,繼續操作。)

6、請小朋友把他們的記錄紙拿上來,老師把它貼在黑板上看看誰獎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遊戲:擲骰抱團老師擲大骰子,小朋友根據骰面上的點數幾個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目標:

1.初步熟悉小學生活。瞭解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內容。

2.嘗試合理安排自己的課間活動,並在與同伴、小學生的互動中大膽表達。

3.嚮往小學生活,渴望成爲一名小學生。

準備:

I.參觀小學並與小學生對話.對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活動有所瞭解。

2.錄像《課間十分鐘》,邀請一位小學一年級學生。

過程:

1.認識小學生,產生參與活動的興趣。

(1)今天有一位客人要和我們一起活動。你們看,他是幼兒園的小朋友還是小學生?你們是怎麼看出來的?(教師請出小學生,鼓勵幼兒仔細觀察.並通過小學生的書包、紅領巾等特徵進行判斷。)

(2)請小學生自我介紹,師幼共同歡迎小學生。

2.遷移參觀經驗,理解“下課”的意思。

(1)小學生哥哥在××小學上學。你們還記得去這所小學參觀的事情嗎?那天.你們在小學裏看到了什麼?(師幼共同回憶參觀小學的情形,鼓勵幼兒交流在小學校園內的所見所聞。)

(2)小學生上課的時候和我們一樣嗎?哪兒不一樣呢?(先請幼兒根據自己的理解講述,再請小學生介紹.幫助幼兒瞭解小學生每天上午要上四節不同的課。每節課都是四十五分鐘,每上完一節課就有十分鐘的休息時間,這十分鐘就是下課時間。學校裏會有鈴聲或音樂提醒大家上課和下課。)

一3.觀看錄像《課間十分鐘》,瞭解課間十分鐘的作用。

(I)課間十分鐘有什麼用呢?你看到小學生在下課的十分鐘裏會做些什麼事情?(引導幼兒積極回憶,大膽想象,主動表述。)

(2)小學生哥哥給我們帶來了《課間十分鐘》的錄像,我們來看看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裏都做了些什麼,想想他們爲什麼要做這些事。(播放錄像,師幼共同觀看。)

(3)幼兒自由結伴討論、交流小學生在課間十分鐘做些什麼事,爲什麼要做這些事。教師鼓勵幼兒有疑問時去問問小學生。初步引導幼兒理解課間十分鐘是小學生入廁、喝水.、換課本和遊戲的時間。

4.實踐活動。學習安排課間十分鐘。

(1)如果你是小學生,你會在課間十分鐘做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試着安排“課間十分鐘”.請小學生哥哥當評委。看看誰安排得合理。

(2)幼兒安排課間十分鐘,請小學生哥哥瞭解幼JL的課間活動內容。

5.交流、討論,知道要合理安排課間十分鐘。

(1)誰願意來介紹自己在課間十分鐘做了些什麼?(請幼兒互相交流,大膽介紹自己課間十分鐘做了哪些事。鼓勵幼兒主動了解同伴對課間十分鐘的安排。)

(2)我們來聽小學生哥哥說說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小學生說說哪些小朋友安排得合理,讓幼兒知道課間首先要解決入廁和喝水的事、學習上的事,如果有時間再和同伴遊戲。)

評析,賈宗萍

課間十分鐘活動是小學生活中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然而幼兒園的孩子對此卻比較陌生.因此教師在進行幼小銜接教育時有意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在活動中,教師從幼兒的參觀經驗談起,避免了說教。這樣的討論交流既是參觀活動的延伸,又能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有利於幼兒理解課間十分鐘的內涵。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錄像短片有重點地引導幼兒觀察小學生課間十分鐘的安排。觀看後.教師有意識地提供機會與條件鼓勵幼兒交流討論.再與小學生互動,並及時小結。這樣的設計使幼兒主動地提出“爲什麼要有課問十分鐘。怎樣安排課間十分鐘纔是合理的”等問題,並積極商討解決的方法,真正成爲活動的主人。邀請小學生來“點評”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一年級的小學生能與幼兒平等溝通,孩子們也更樂於接受並模仿,因而活動效果較好。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活動目標:

1、能說出自己喜歡的食物,知道冬天吃火鍋可以暖和身體。

2、體驗大家一起“吃火鍋”的快樂。

3、大膽說出自己的理解。

4、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活動前:牆面和語言角張貼“火鍋”的圖片;幼兒回家品嚐“火鍋”;

2。故事錄音;

3。操作材料(玩具鍋子、爐子、餐具、玩具菜等)

活動過程:

一。語言導入:

1。冬天真冷啊,你們感到身體哪裏冷啊?

2。小動物們也感覺很冷,你們快幫他們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讓身體暖和起來?

二。吃火鍋

1。聽故事“吃火鍋”。

2。故事後提問:

(1)現在你知道小動物們是怎麼讓身體暖和起來的?(吃火鍋)

(2)火鍋裏都放了些什麼呀?爲什麼?(重點:各動物喜歡的食物對應起來)(3)你們有誰家裏也吃過火鍋?你喜歡吃的是什麼呢?大家一起吃火鍋,感覺怎樣?

小結:冬天吃火鍋,大家圍一桌,又暖和,又開心。

3。操作體驗:

(1)我們也來“吃火鍋”。(重點演示用具、“涮”菜的過程)

(2)請你選一樣自己最喜歡吃的菜,和你的朋友坐到桌子邊一起吃火鍋。

(3)指導:a。幼兒互相講講說說自己喜歡的菜名稱,交換;

b。引導體驗吃火鍋圍坐在一起開心又暖和的感覺。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教學目的:暖色調的認識與運用。

教學要點:以棒棒糖的形態讓孩子練習圓形的排列組合、互疊重複,同時認識、區分冷暖色彩,及掌握暖色的運用。

教學材料:水粉顏料、水粉畫工具、8開水粉紙。

教學過程:

1、觀察與思考:觀察圖片中的樹,樹有哪些主要特點?(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樹的特點,樹幹與樹枝的關係)

2、認識暖色調:認識與發現暖色調的特點?暖色調有哪些顏色(紅、黃、橙等)

3、作畫提示:選擇暖色調進行繪畫,選用白色畫樹幹,暖色畫圓形練習,表現一顆很多棒棒糖的.樹。提示兒童注意圓的大小、疏密變化。

4、作業評賞:對主題突出,構思飽滿,色彩對比強烈的作業給予表揚及鼓勵。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熟悉旋律,嘗試隨音樂邀請同伴和自己共同舞蹈。

2、愉快地參與創編、表演等活動。

活動準備:

幼兒會跳《找朋友》舞,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引題。

指:"爺爺奶奶幹活累了,要休息一下了,你可以爲他做什麼?(揉揉肩、捶捶背)請幾個孩子來做做看。"

二、學習邀請舞《找爺爺(奶奶)》。

1、聽音樂《找朋友》,邀請同伴跳邀請舞。

2、學習邀請舞《找爺爺(奶奶)》。

(1)學習歌曲《找爺爺(奶奶)》。

歌詞:找呀找呀找爺爺(奶奶),找到一個好爺爺(奶奶)。揉揉肩,敲敲背,你是我的好爺爺(奶奶)。

(2)學習舞蹈動作,引導幼兒按歌詞內容表演,找到爺爺或奶奶後做捶背、揉肩等動作。

三、師生共同演唱和表演。

歌曲:《找朋友》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9

活動目標:

1.學習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2.能積極參與討論和交流。

活動準備:

1.圖片:《我會上廁所》。

2.故事:《皮皮生活劇》、布偶、海報紙、筆。

3.掛圖:《我會上廁所,我會洗手》。

活動過程:

1.演一場皮皮遇到問題就哭的生活劇。

2.準備一個布偶,告訴幼兒,他叫做“皮皮”,今天皮皮有一些問題不懂,想要請班上的小朋友告訴他該怎麼辦。

3.觀看後,皮皮要提出問題啦,請知道的小朋友幫幫他的忙。

――我想上廁所時,該怎麼辦?

――別人都不和我玩,怎麼辦?

――我想找媽媽,媽媽什麼時候纔會來?

――吃飯時有我不喜歡吃的菜,怎麼辦?

――褲子尿溼了,怎麼辦?

――如果把別人的東西弄壞了,怎麼辦?

――有人打我,怎麼辦?

4.當皮皮提出問題後,請幼兒自願爲皮皮解答;若幼兒也不知道,可一起討論,共同想想有哪些解決問題的辦法,再告訴皮皮。

5.展示掛圖,並請幼兒看圖片《我會上廁所》,討論正確的上廁所方法。

6.活動結束後,可在每天活動的某時段中設立“我該怎麼辦”時間,讓幼兒討論每個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活動建議:

1.問題不宜一次過多,可根據開學初最常碰到的問題發問。

2.教師可利用海報紙,將幼兒的討論記錄在海報紙上;可能的話,以圖畫輔助說明,放在教室或語言區,作爲情境佈置。

[附]故事:皮皮生活劇

皮皮是幼兒園小班的小朋友,因爲皮皮沒有兄弟姐妹,而幼兒園裏有很多小朋友,所以皮皮很喜歡上幼兒園。

可是,幼兒園裏的小朋友都不喜歡和皮皮一起玩,因爲皮皮很愛哭。想上廁所時,皮皮就哭;聽故事時,皮皮哭着要找媽媽;尿褲子時,皮皮也哭;吃飯時,皮皮哭着說不想吃青菜;午睡時,皮皮又哭了,把所有的小朋友都吵醒了。

皮皮自己也很難過,他也希望小朋友喜歡他,皮皮該怎麼辦呢?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0

活動目標:

1. 樂於用肢體動作表現雨點歡快地落下、跳躍的情形。

2. 區別類似雨聲的材料發出的不同聲音,能作出反應。

準備:

塑料紙、聽雨盒、手指遊戲、一段節奏感較強的音樂、一段抒情的音樂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小雨滴。老師:我們一起來做個小雨滴的遊戲。(手指遊戲)

二、看動畫:

1、老師帶來了兩段動畫,幼兒觀看。你看到了什麼?你怎麼看出是大雨還是小雨呢?

2、動畫裏的雨在下,可他們沒有好聽的聲音,你們想個辦法給他們配上好聽的聲音,出示聽雨盒和塑料紙。

1) 分發給每個幼兒一個道具,當我們看到下小雨的動畫,就讓你手裏的東西發出下小雨的聲音,看到下大雨的動畫就發出下大雨的聲音。

2) 你是怎麼發出下大雨的聲音的?怎麼來表示下小雨呢?

3) 請個別幼兒演示大雨和小雨不同的不同聲音,讓其他幼兒猜。

3、教師不斷更換FLASH畫面,幼兒配合發出不同大小的聲音。

三、情景表演:下雨啦

1、我們小朋友也來做雨點寶寶,想想,下大雨的時候雨點寶寶是怎麼跳的,到地面上怎麼樣的?播放強烈的音樂。你這個雨點寶寶是怎麼跳的?爲什麼要這樣跳?請小朋友模仿他的動作。

2、雨慢慢得下得小了,現在雨點寶寶怎麼跳舞了?幼兒跳,教師播放柔和的音樂。你是怎麼跳的?爲什麼要這樣跳?請個別幼兒示範,其他幼兒模仿。教師切換不同的音樂,幼兒用肢體語言來表現。

3、雨點寶寶跳舞跳得累了,要回去休息了,和大家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