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關於幼兒園優秀教案集錦八篇

關於幼兒園優秀教案集錦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75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綱與課堂教學的紐帶和橋樑。教案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幼兒園優秀教案集錦八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瞭解耳朵的功能,對人體的作用。

2、知道如何保護耳朵。

3、發展幼兒空間辨別能力和空間想象力。

4、樂意參與遊戲,體驗遊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錄音機、磁帶、圖片

幼兒已有相關知識經驗分析幼兒知道耳朵的重要性,是我們瞭解外界環境的重要器官,但對於如何保護耳朵瞭解較少。

教學活動:

--教師帶領幼兒以開火車形式進入活動室。

--教師出示謎語"左一片、右一片,隔座山頭不見面"。請小朋友們猜一猜。

--幼兒相互觀察耳朵說一說耳朵是什麼樣子的?(前面凹進去,後面凸出來,這樣的耳朵才能聽得更遠更清楚)。

--請幼兒說一說自己都聽到過哪些聲音,從而瞭解耳朵的重要性。

--放錄音、聽故事。想: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耳朵?

--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結合圖片學習怎樣保護耳朵。

--教師引導幼兒說出,除了保護自己的耳朵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還要注意不傷害別人的耳朵。

--教師帶領幼兒學小花貓走路離開活動室。

教師自我評析

聽故事是幼兒很易於接受的教學形式,通過聽故事,加深了對耳朵的重要性的認識,有了保護耳朵的意識。

幼兒根據自身已有的經驗和老師出示的圖片的引導,很輕鬆的掌握了保護耳朵的方法。

教學內容附錄傷心的小耳朵夜深了,大樹公寓裏安靜極了,玩了一天的樂樂,歡歡,鼠標娃娃也都躺在自己的小牀上發出了呼嚕,呼嚕的鼻鼾聲。

"咳、咳、咳"咦?是誰在咳嗽啊!噢原來是樂樂的小耳朵。歡歡和鼠標娃娃的小耳朵趕緊關切地問:"你怎麼了?是生病了嗎?"樂樂的耳朵生氣的說:"都怪樂樂,他今天遊了一天的泳,把水都灌到我的身體裏了,它也不管,害得我渾身溼淋淋的,都生病了。"說完樂樂的小耳朵委屈的哭了起來。看到樂樂的小耳朵哭了,歡歡的小耳朵也生氣的說:"歡歡也不知道保護我經常帶我到有很大噪音的地方去,今天歡歡在家裏聽音樂時,把音響的聲音調的大大的,震得我嗡嗡直響,什麼也聽不見了。"說完歡歡的耳朵扭了扭身子難過的趴在一邊。

"唉"鼠標娃娃的耳朵嘆了一口氣說:"鼠標娃娃也是個粗心的孩子,他根本就不知道保護好我,每年冬天我都被凍得青一塊紫一塊的,可難受了。這不前幾天鼠標娃娃還把一粒小豆子塞進了我的身體裏,多虧醫生把小豆子取出來了,不然我可受罪了。"小耳朵們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語越說越生氣,最後它們決定要離家出走了。

第二天早上醒來,樂樂、歡歡、鼠標娃娃什麼也聽不見了,因爲他們的小耳朵不見了,他們急得到處去找,可小耳朵們卻說,只有等樂樂、歡歡、鼠標娃娃知道怎樣保護他們了,它們纔回來呢!小朋友們請你們幫他們想一想應該怎樣保護自己的小耳朵呢?

教學反思:

教學過程中,幼兒積極配合,認真嘗試,在自主練習裏獲取了經驗,又在集體練習裏感受到了快樂和喜悅,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教學目標也得到了圓滿的完成。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認識雷雨這一自然現象。

2.進一步感知夏季的季節特徵。

3.體驗唱歌的樂趣。

4. 初步瞭解雷雨的常識。

5. 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感受雷雨。

活動準備:

1.準備錄音機,歌風《夏天的雷雨》的音樂磁帶。

2.準備有關雷雨現象的圖片,錄音。

3.準備手電筒,樂器若干。

活動過程:

一、教師播放錄音,引出活動主題。

1.播放雷雨錄音,讓幼兒傾聽。

2.引導幼兒猜一猜;聽到的是什麼聲音?什麼時候聽這種聲音?

二、引導幼兒討論。

誰看見過夏天的雷雨?它是什麼樣的?

三、組織幼兒觀賞有關雷雨現象的圖片。

1.請幼兒說說圖片的內容:例如:閃電的畫面,閃電過後下雨的畫面。

2.啓發幼兒說說看到雷雨的感受。

3.引導幼兒討論:打雷和閃電時應該怎麼做?例如:用雙手掩着耳朵,張開嘴,不能站在樹下,要留在安全的地方等。

四、學習歌曲《夏天的雷雨》。

1.教師播放歌曲《夏天的雷雨》,引導幼兒傾聽,欣賞。

2.引導幼兒說說從歌曲裏聽到了什麼,幫助幼兒理解歌曲的內容。

3.教師朗誦幾遍歌詞後,與幼兒一起隨着音樂學唱歌曲。

五、幼兒表演歌曲《夏天的雷雨》。

1.引導幼兒自選取扮演打雷公公和閃電婆婆的角色,分別拿着手電筒和樂器演唱歌曲。

2.指導幼兒分角色扮演,如唱到“一閃閃”時,閃電婆婆便把手電筒開關數次,唱到“轟隆隆”時,打雷先生便要敲打樂器。

3.根據幼兒的興趣交換角色重複表演。

小百科:

一般是指自然界中的雷電,雷是由於大氣中的雲體之間、雲地之間正負電荷互相摩擦產生劇烈的放電,產生高溫、使大氣急劇膨脹,產生震耳欲聾的巨響,這就是閃電雷鳴。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背景:

兒歌《蟲蟲蟲蟲爬》簡單、有趣,每一幅圖畫聯結起來就像是一幅慢慢展開的分格漫畫,陸續出場的角色將兒歌內容一波一波地推進。採用了循環兒歌的形式,有很強的節奏感。每一句的末尾和下一句的開頭呼應,非常有利於幼兒進行預測。同時在知識經驗方面,還展現了不同動物的生活習性特徵,用“爬、飛、跳、遊”等動態詞描繪了小動物的活動方式。

針對同一教學內容,讓教師根據不同的年齡層次調整活動的設計,重新組織重、難點,這對於幼兒教師來說也是一次不同尋常的“經歷”。這一活動設計我們根據兒歌的節奏框架,在難度和重點方面進行了調整,使它更適合中班幼兒的學習特點並根據語言學習領域裏提倡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因此,將這個學習活動的目標定位在:

1.通過遊戲和表演的形式,感知圖片的內容,體驗兒歌的韻律和節奏。

2.感受圖片分格線的格式,以此猜測兒歌的內容並學習仿編兒歌。

3.體驗參與遊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圖片、伴奏旋律、動物卡片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模仿小動物

老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很好聽的音樂,咦,我們一起聽聽這段音樂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動物,這些小動物又是怎樣走路的?(老師提醒幼兒用節奏來念)帶領幼兒聽音樂模仿小動物的“爬、飛、跳、遊”4種走路方式。

(首先,創設情境,以一首聽上去輕鬆而且節奏感很強的旋律導入,並藉助於問題:這段音樂中可能藏了哪些小動物,他們又是怎樣走路的,來調動幼兒最直接的經驗回憶。帶領幼兒模仿小動物,雖然這個環節比較簡單,但需要幼兒不斷適應新的動作模式,因此老師的示範、鼓勵等策略由而此介入:看,誰來了,它是怎樣走路的呀?等等,幫助幼兒初步感知了兒歌的節奏型,爲後面的活動做了很好的經驗準備。)

(二)看圖學兒歌,瞭解分格線的格式

老師:“剛纔你學了哪些小動物,它是怎樣走路的?”

老師:“我們還可以把這個好玩的遊戲變成一首很有趣的兒歌呢?這首兒歌在哪兒呢?就藏在老師帶來的圖片裏,我們一起來看看。”

1、出示第一張圖片:

老師:“圖片上有誰?它在幹什麼?它爬到誰的家?”

(這張圖片可以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蟲蟲蟲爬,爬到蝴蝶家。”老師帶領幼兒集體學說。)

2、出示第二張圖片:

“蝴蝶是怎樣走路的?它又會飛到誰的家呢?”

(這張圖片也可以像第一張圖片一樣用一句好聽的話來說,誰來說說,請幼兒個別講述——“蝴蝶蝴蝶飛,飛到青蛙家。”)

(將第一幅和第二幅圖片放在一起講述因爲這兩幅圖片的內容、畫面、句式有着許多相似之處。問題簡單明瞭,對幼兒來說,圖片兒歌的內容是簡單的,富有節奏的句式是有趣的。因此,這個環節我不斷地提醒幼兒將注意力集中在兒歌的句式節奏上。通過這一環節,幼兒也會初步感知到這種首尾呼應的句式。)

3.瞭解分格線的格式

(1)請幼兒比較第一、二張圖片:“這兩張圖片和我們平時看的圖片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你能發現其中的小祕密嗎?”

(2)向幼兒介紹分格線。

老師:“這個分格線有什麼用呢?”

小結:當我們把幾幅小圖片放在一起,用分格線隔開,我們就可以看出這些小動物在做這些事情的連續過程了。

(3)出示第三幅圖片:

老師:“這幅圖片上也有分格線,誰來用一句好聽的話把這幅圖片的內容像前兩幅圖片一樣說出來呢?”

——“青蛙青蛙跳,跳到小魚家。”

(這個環節重點是解決分格線這個難點。分格線對於幼兒來說知識性含量大,所以我把它放在第一個大環節中單獨解決掉,同時也是想讓幼兒帶着初步掌握的知識經驗潛移默化地在後面的環節中慢慢地消化理解。)

4.第四、五張圖片:

老師:“咦,小青蛙跳到小魚家,它找小魚乾什麼呢?”原來,青蛙要告訴小魚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我們一起來看看。

老師:“在小魚的身邊出現了什麼呀?”———魚網要來網小魚了。

“小青蛙會對小魚說什麼?”

“小魚會害怕嗎?”

“小魚小魚遊,游到誰的家呢?魚網是它的家嗎?它的家又在哪兒?”

“小魚究竟有沒有被抓走?我們一起看看”

“小朋友在幹什麼?哦,小朋友跑呀跑,跑回了自己的家。”

(這兩張圖片的內容和前面圖片的內容相比略有不同,因此一系列的提問採用了遞進的形式讓幼兒在聯繫自己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猜測、推斷。建構了有效的師生互動。)

5.完整地學說兒歌一遍。

老師:“我們一起來聽着好聽的音樂把兒歌完整地說一說。”

(形象生動的圖片配上韻味十足地旋律,能在瞬間調動起幼兒的視聽感官,培養了幼兒欣賞性的傾聽能力,促使幼兒在傾聽和欣賞畫面過程中油然而生一種愉悅感。給了後面創編活動帶來無限想象的空間。)

(三)創編兒歌

1.集體創編。

老師:“在這首兒歌中講了4種小動物不同的走路方式,在一開始的遊戲中我們已經知道了很多小動物的走路方式。咦,我們能不能把這些會爬的、會跳的、會走的小動物編進兒歌中,讓它變成一首會變化的兒歌。我們來試試,好嗎”

“好,我們先來看第一張圖片,除了毛毛蟲會爬,還有誰會爬?”

(幼兒說出小動物的名稱,老師相應地貼上圖片。)

幼兒一起把新創編出的兒歌說一說。

2.個別創編

老師:“大家想不想自己來試一試,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圖片,大家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放在圖卡上來創編新的兒歌。

要求:

(1)新兒歌中幾種小動物走路方式要不一樣。

(2)貼圖片的時候,想一想,前一幅分格線後面的圖片應該和後一幅分格線前面的圖片怎麼樣?你的新兒歌能不能連貫地講下去。

幼兒分別操作。

3. 幼兒展示自己的兒歌

(這個大環節應該是整個活動的高潮部分,由集體創編——小組展示幫助孩子更好地遷移作品經驗。這也是實現教育活動目標的一個重要手段。這種講述遷移更好地幫助幼兒把書本經驗轉化爲實踐生活經驗。同伴之間的合作,創編出一個個有趣的兒歌。一個幼兒的表述,有啓發了其他幼兒的想象,開拓了思路,從而引發更多的新組合。)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意圖】

列寧說:"幽默是一種優美的,健康的品質。"幽默屬於那些心胸寬廣、對生活滿懷熱情的人。而一個心胸狹窄、思想消極的人是不會有幽默感的。良好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善於運用聯想和比喻的能力,是一個人具有幽默素質的前提。因而在一日活動中我特別注意這幾方面的培養,努力使幼兒的幽默感不斷增強,使幼兒的生活更富於樂趣,爲幼兒今後成爲一個具有高尚情趣和樂觀信念的人打好基礎。活動"這個地方可真妙"就是在此理念基礎上選擇並設計的。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能用詼諧幽默的情感完整朗誦。

2.能跟據詩歌仿編,並體驗創編的樂趣。

3.提高幼兒的想象力及幽默感。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5.通過教師大聲讀,幼兒動情讀、參與演,讓幼兒感知故事。

【活動準備】

1.大圖片(與詩歌內容相符,詩歌附後)

2.錄音機

3.爲幼兒提供玩具、衣物、生活用品等用來創編詩歌的道具。

【活動過程】

1.趣味談話引出活動。①教師:我有個朋友名字叫妙妙,他住在妙妙國。妙妙國的人特別可笑,他們做事總和我們不一樣。他們會把手套穿在腳丫上,把鉛筆養在魚缸裏,牽着笤帚去逛街,爸爸穿着高跟鞋,大晴天穿着小雨衣。您們覺得可笑不可笑?(說到這裏孩子們已經笑得前仰後合了)②教師:前幾天,我的朋友妙妙請我到他們妙妙國去旅遊,到了妙妙國一看,呀!這個地方可真妙!你們知道我都看到了什麼嗎?(幼兒自由回答)我把一些有趣的事情拍了下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2.出示大圖片。觀察講解並學習詩歌(詩歌附後)。①你們發現了哪些有趣的事情?②大家說的太棒了,觀察的都很仔細。(老師舉例並引導幼兒用簡短的語言概括詩歌)③教師用簡單的語言、幽默的語氣(即詩歌內容)朗誦詩歌兩遍,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④老師指圖片與幼兒一起朗誦兩遍。第一遍老師聲音大些,第二遍老師聲音小些,鼓勵幼兒大聲、開心的朗誦,朗誦的同時可自加幽默誇張動作,增加朗誦的趣味性。⑤幼兒集體朗誦,並給幼兒錄音。(把妙妙國有趣的事講給更多的人聽一聽,錄完音後再放給幼兒聽聽,引起幼兒朗誦的興趣)⑥分組自由朗誦,看看誰朗誦的最有特點、最有趣。

⑦每組推薦一名幼兒上前朗誦,大家一起點評出最有特點、最有趣的朗誦者。

3.引導幼兒創編詩歌。①教師:剛纔那些只是我剛到妙妙國時看到的趣事,後來我又到了他們的商店、遊樂場、幼兒園、公園、飯店,看到了更多有趣的事。每到一個地方我都會驚奇的說:"呀!這個地方可真妙!"你們猜猜我又看到了哪些奇妙的事?(幼兒根據想想自由回答)②引導幼兒用簡單的語言概括,提醒幼兒就像我們剛纔朗誦的詩歌那樣。(幼兒的`想象真的是太豐富了!例如)③根據幼兒創編,幼兒分組將想象的內容組合成新的詩歌。大家一起朗誦,比比哪組的詩歌更有創意,更能讓大家開懷大笑。

4.讓孩子感受到生活中的快樂是可以自己製造的。

①教師:你們想不想把我們班也變成開心妙妙國?好,給你們三分鐘時間,要求是,你做的事是幽默滑稽的,但絕對是要安全的、不會影響到別人的。琴聲響起時說明時間到,三分鐘倒計時開始。(幼兒開始手忙腳亂的製造快樂了)②教師彈琴,時間到。大家互看,這時教室裏簡直要笑翻了。扣錯釦子的、把鞋套在手上的、把襪子頂在頭上的、用腳丫畫畫的、倒着拿圖書的、把手套放在琴鍵上彈琴的……(大家都說太可笑了!太開心了!我們班比妙妙國還有趣!)

③引導幼兒創編詩歌"我們大班可真妙!"

5.知道幽默是令人開心的事,但要注意時間場合。

①教師:我們爲什麼會覺得這麼可笑?②教師:但有時你覺得可笑的事卻會影響別人,或讓別人傷心,所以幽默也需要動腦筋,你的幽默只有在時間、場合合適時,纔會給別人帶來快樂。

【活動延伸】

1.在一日生活中,教師要保持幽默的心態。例如,孩子不小心把飯撒在了鞋上,我會說:"彬彬,你的鞋子是餓了嗎?不過再吃可就變成船了。你還怎麼穿它呀!下次小心了。"再例如嬌氣的婷婷不小心摔倒了,看她剛要哭我便說:"你趴在地上是和小螞蟻在說悄悄話嗎?你們說什麼了?"她頓時破涕爲笑。久而久之,孩子間出現了問題也會採用幽默的方式解決了。

2.每週開展一次幽默主題活動,內容主要有:發生在我們身邊的趣事、我的想象、趣味表演、幽默小品大家講等。目的是讓孩子在生活中能發現快樂,留意快樂、製造快樂,形成快樂心態。

3.隨機討論。每當遇到問題時,請大家一起來討論,怎樣解決會讓大家都開心。以提高幼兒用幽默的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反思】

1.活動開始運用趣味談話的形式,能很好的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儘快進入主題,併爲後來的詩歌學習及想象創編打下了基礎。

2.詩歌教授以整體教學爲主,這樣不會破壞整個詩歌的幽默氣氛。使幼兒在朗誦詩歌時能朗誦出詼諧的感覺。

3.在學習詩歌時採用了多種方法。讓幼兒分組自由朗誦,看看誰朗誦的最有特點、最有趣;引導幼兒給詩歌加動作;給幼兒錄音。這些都有效的增加了幼兒的朗誦興趣。

小百科:地方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是dì fāng,指地面的某一個特定地區,地點,各行政區、部分等。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卡片認讀:b p

2、拼讀:bā bá bǎ bà pā pá pǎ pà

3、指導用“前音輕短,後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的方法拼讀。

4、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並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的理解。

5、通過加入適當的擬聲詞去感受圖畫書的詼諧、幽默。

教學聲母m:

1、看投影說話引出m:

(1)圖上畫着誰和誰?

(2)鼕鼕在哪裏幹什麼?丁丁在幹什麼?

(3)連起來說。(說圖意:兩個孩子在捉迷藏,鼕鼕躲在兩扇門洞裏,丁丁蒙着眼睛去摸。)“摸”的聲母就是m,板書:m

2、教學m的發音,認清形。

(1)範讀,同學們應該→看口形,仔細聽。發音要領:嘴閉攏,聲音從鼻子裏出來。(教師範讀,跟讀,齊讀。)

(2)領讀,正音。

(3)記字形:圖中藏着一個m,誰能找得到?誰能給m起個名?叫它“兩個門”。教口訣:兩個門洞m m m

(4)指導書寫,一筆寫成。學生書空。

(5)教學m和單韻母的拼音。(用活動卡片,讓學生拼讀。)

教學聲母f:

1、看投影說話引出f:圖上畫了什麼?(說圖意:圖上畫了一位老爺爺右手拄着柺杖,遠遠地在看一尊佛像。)“佛”的聲母就是“f”,板書:f

2、課中操。念兒歌:

fó fó fó,

我有一尊大肚 fó,

圓圓腦門圓肚皮,

成天樂得笑呵呵。(邊做動作邊念。)

3、教學f的發音,認清形。

(1)聽示範,發音要領:上牙輕輕地放在下脣上,摩擦一下發出音。講解:一位小朋友手上紮了根小刺。媽媽把刺挑出來,吹着他的手說:“f f,不疼了!”f,f地吹就像聲音f的讀音。

(2)讀,學生跟讀,教師正音。

(3)記憶形:誰能記住f的字形。(傘柄、柺杖)教口訣:傘柄朝上 f f f

(4)指導書寫。兩筆寫成,學生書空。

鞏固練習:

1、卡片認讀b p m f。(指名讀,開小火車)

2、聽音取卡片,做摘星星的遊戲。

3、用順口溜幫助學生記住字母讀音。

4、小結:今天我們又學會了兩個聲母m f,小朋友真能幹,會拼讀四個音節,還能用拼音認圖。以後我們還要學更多的聲母和音節。

活動反思:

1、情境導入教學,我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看看圖上畫了什麼?並引導孩子們理解圖意,引出bpmf四個聲母,繼而一起讀一讀語境歌:“爸爸帶我爬山坡,爬上山坡看大佛。大喇叭里正廣播,愛護大佛不要摸。”通過這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識記,爲學生學習字母提供了一個語言背景和環境。

2、始終把準確拼讀、正確書寫字母作爲重點。引導學生用手掌感受b和p發聲時氣流的強弱,以便掌握正確的發聲方法。用廣播的“播”發音輕一點、短一點,引出聲母“b”;山坡的“坡”讀得輕一點、短一點,就是聲母p;不要摸的“摸”讀得輕一點、短一點,就是聲母m;大佛的“佛”讀得輕一些、短一些,就是聲母f。

3、指導學生書寫的重點在於寫字習慣的養成,寫字過程中,正確的坐姿、正確的握筆姿勢、寫字時觀察範字的習慣、按筆順寫的習慣、寫完後檢查的習慣、簿本的整潔等,這個過程的重要意義遠遠甚於字寫得好與壞。寫字時握筆姿勢:筆拿高,一關節;兩點靠,兩點捏;掌心空,立掌寫;“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邊一拳,手離筆尖一寸。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大班幼兒已經能夠感受到親人對自己的關愛,但對愛的認識較片面,並且中國式家庭教育習慣默默付出愛而不善於表達愛,因此幼兒樂於說出自己被愛的感受卻不知道如何正確的表達對他人的愛。《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良好的社會性的發展對幼兒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影響,應力求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和同伴關係。”因此,本課題結合幼兒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導幼兒換位思考,學習理解他人;從多種角度感受親人、同伴間的關愛;體會愛的不同方式,懂得被愛和愛別人都是幸福、快樂的;從而昇華幼兒情感,延伸到大愛,讓他們在感受中獲得愛的體驗。

活動目標

1.知道愛是相互的,懂得孝敬長輩、寬容分享、嚴格要求都是愛,從生活中的愛昇華到人間大愛。

2.能自信大方的交流自己對愛的理解,並用不同的方式大膽表達對他人的愛。

3.在愛的情感體驗中,懂得被愛和愛別人都是幸福快樂的。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視頻《給媽媽洗腳》公益廣告、動畫視頻《一起來分享》;課件《愛是什麼》;音樂片段《高緯度戰慄》、《祕密》、《讓愛傳出去》。

2.經驗準備:日常生活中感受周圍人對自己的愛,發現身邊的愛;有過擁抱的體驗。

活動過程

1.有初步感受愛的體驗,充分放鬆,感受愛的美好。

(1)結合課件中圖片“愛”與幼兒展開談話交流,大膽表述愛的美好感受。

提問: 我 們 在 生 活 中 都 感 受 到 了 誰 的 愛 ?

(2)出示課件: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幾種愛,和爸爸媽媽之間的愛、師生的愛、和爺爺奶奶的愛、同伴間的愛。

提問:有了這些人的愛你覺得我們的生活是什麼樣子的?

小結:有愛的生活是幸福快樂的,今天,我們一起尋找我們生活中的愛。

2.感受親人間的愛-----孝敬長輩是愛

(1)看公益廣告視頻《給媽媽洗腳》,大膽表述、感受對長輩的關愛; 提問:你找到愛了嗎?都有誰對誰的愛?

(2)結合課件“給老人讓座”,進一步體驗生活中孝敬長輩彼此之間的快樂心情。

提問:你在生活中是怎樣關心老人的?你覺得得到關心的老人心情怎樣?

小結: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敬長輩是一種愛,當你關心了

別人,別人是快樂的,我們是幸福的。

3.同伴間的愛-----寬容分享是愛

(1)結合課件“親熱擁抱的夥伴”,充分感受同伴間親親熱熱在一起的快樂。

提問:你看到的他們是怎樣表達愛的?你還和誰這樣親親熱熱的在一起?

小結:好朋友之間的愛就是那麼簡單,親親熱熱在一起非常的多麼幸福。

(2)出示課件“夥伴間爭搶玩具”,充分感受同伴間發生矛盾時的不愉快,並能真誠的表達自己的處理經驗;

提問:朋友間發生矛盾時該怎麼辦?

(3)觀看動畫視頻《一起來分享》,進一步理解分享、寬容也是愛。

提問:看完小動物之間的故事,你學到了什麼?小動物之間快樂嗎?他們爲什麼快樂?你感受過這種分享的快樂嗎?

小結:寬容分享也是一種愛,分享不單單是分享玩具分享吃的,還可以分享你的快樂,你的難過,你的祕密??

4.父母對孩子的愛----嚴格要求也是愛

(1)結合課件 “不可以的事情”,理解父母特殊的愛。

提問:爸爸媽媽爲什麼朝孩子大喊,不可以?他們不愛他嗎?

(2)出示課件“摔倒了父母鼓勵自己爬起來”、“爲了獨立和爸爸媽媽分房間睡”,引導幼兒觀察、感受生活中這種特殊的愛,理解嚴厲也是一種愛。

提問:你遇到過這樣的愛嗎?你覺得爸爸媽媽爲什麼要這樣做?

小結:嚴厲也是愛,這種愛是讓我們成長,讓我們進步,這種愛需要我們用心體會。

5.社會上無私奉獻的愛----人間大愛

出示課件“捐贈希望小學”、“義務支教”、“給環衛工人送水”等圖片,用心體會不熟悉的人之間的彼此關愛,情感昇華,懂得人間有大愛。

提問:你覺得不熟悉的人之間會有愛嗎?圖片上分別是什麼內容?我們小朋友怎樣爲社會奉獻愛心?

小結:當有人遇到困難的時候,素不相識的人也會奉獻自己的愛心,這是一種大愛。

6.愛心傳遞------讓世界充滿愛

結合課件 “讓世界充滿愛”,伴隨《讓愛傳出去》背景音樂,充分表達自己對愛的理解,勇敢的去表達愛,釋放愛。提問:你覺得愛是什麼,讓我們一起傾聽。

小結:我們是被愛呵護的,同樣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愛的。只要我們奉獻出自己的一份愛,世界就會充滿愛。

活動延伸:鼓勵幼兒主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伴隨歌曲的節奏演唱歌曲,並進行簡單的仿編。

2、知道蘋果很有營養,多吃蘋果對身體健康有好處。

3、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4、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活動準備:

立體“蘋果樹”(可隨時取放“蘋果”)、音樂。

活動過程:

一、在音樂律動中導入活動,激發幼兒興趣。

1、一起去看看果園裏熟了的果子。

2、幼兒跟隨律動音樂動一動、看一看。

二、引導幼兒觀察蘋果樹,在數蘋果的過程中積累相關的數經驗。

1、(出示立體樹)這是一棵什麼樹?

2、樹上有許多蘋果,數數有多少個?這些蘋果是什麼顏色的?

3、小結:有許多紅蘋果,數也數不清。

三、在模仿摘蘋果的過程中幫助幼兒熟悉歌詞、演唱歌曲。

1、你們想吃蘋果嗎?蘋果在樹上,我們怎麼才能吃到呢?(可以把它們從樹上摘下來)那我們一起來摘蘋果了。

2、聽音樂模仿摘蘋果的動作。(可以請個別能力強的幼兒來表現一下,引導其他幼兒摘蘋果時要轉動手腕,眼睛要看着蘋果。)

3、有節奏地念歌詞,再次模仿摘蘋果的動作。

4、重點提問:你喜歡吃蘋果嗎?爲什麼?

小結:蘋果不光好吃,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呢,它可是促進消化和生長的最佳水果。小朋友多吃蘋果還可以保持骨骼和牙齒的健康,身體就會棒棒的。

5、摘蘋果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我們可以一邊唱歌一邊摘蘋果。

(1)教師邊模仿摘蘋果,邊演唱歌曲。

(2)幼兒和老師一起邊唱邊模仿摘蘋果。

四、引導幼兒替換簡單的歌詞,進行仿編。

1、剛纔我們摘了許多紅蘋果,這裏還有一棵蘋果樹,看看,它上面的蘋果是什麼顏色的?(黃蘋果、青蘋果)黃蘋果、青蘋果也很有營養,現在我們去摘黃蘋果、青蘋果吧。

1、替換歌詞(黃蘋果、青蘋果)。

2、伴隨旋律,自由採摘不同顏色的蘋果。

活動結束:

今天摘了許多好吃的蘋果,大家開心嗎?下次我們再一起去摘其它的水果。

附歌曲:蘋果

1=C

5 5 3 6 | 5 5 3 - | 1 3 5 3 | 2 2 1 - | 5 5 3 6 | 5 5 3 - | 1 3 5 3 | 2

樹上許多 紅蘋果, 一個一個 摘下來。 我們喜歡 吃蘋果, 多吃蘋果 身

2 1 - ||

體好。

活動延伸:

用自己不同的動作表現各種水果寶寶,並做遊戲“摘水果”。

活動反思:

在本次音樂活動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經驗。如何以音樂活動爲主線,有機滲透其它各領域的教育因素,是我們在音樂創新活動中一直探索的一種模式。啓發幼兒在“摘蘋果”的動作中、仿編歌詞、活動中自然的融入了藝術、科學等領域,貫穿了整合教育的思想。幼兒在玩玩耍耍中獲得了發展,體驗到活動帶來的快樂感受。真正做到玩中樂,玩中學。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8

一、活動建議

◆圖譜

1、0 -10數字頭飾15個

◆演唱部分動作建議

1、幼兒隨音樂節奏做“騎馬”的動作。

2、圍圓圈按節奏跑,並在教師回頭時立即擺好造型定住。

3、扮演數字“0“的小朋友,歌曲結束時,能找到夥伴組成一個新數字。

◆遊戲玩法建議

遊戲一:木頭人。幼兒邊唱邊做騎馬的動作圍圓圈跑,並在“0”(教師或幼兒扮演)回頭時,擺好造型定住。

遊戲二:組數。在歌曲結束時,數字“0”找到任意數字,組成一個新數,幼兒大聲讀出數字。

遊戲三:變身。(提高難度階段)去掉頭飾,自由說出自己想變的數字,與0(偷偷指定的人選)組成新數。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感受歌曲的活潑歡快,嘗試用自然的聲音演唱歌曲,並唱準音階式的旋律上下行。

2、知道數字後面加0會組成更大數的神奇,能準確念出拼出的新數。

3、知道“0”回頭時保持不動,在教師偷偷指定0的時候,能夠不偷看,當O的小朋友能夠不說出自己是0。

【活動過程】

1、故事《快樂的數寶寶》,啓發幼兒興趣。

2、數字寶寶來排隊。教師範唱歌曲後半部分,幼兒熟悉歌曲,並進行數字排隊(橫排兩遍,豎排兩遍),幫助幼兒初步理解歌詞內容。

3、數字寶寶出門玩。幼兒隨音樂節奏原地做騎馬動作,完整演唱歌曲(1遍)。加入組數遊戲介紹,步建立數與0組合,可使數發生變化的有趣。(1遍)

4、數字寶寶做遊戲。

(1)幼兒隨音樂節奏圍圓圈小跑步跑,並在數字0(師扮)回頭時,幼兒嘗試隨音創編各種“木頭人’造型並靜止不動。(一遍)

(2)師帶1幼扮0,共同邊唱歌,邊玩組數遊戲。(一遍)

(3)幼兒扮演數字零,邊唱邊進行遊戲。(一遍)

5、數字寶寶變身了。

(1)去掉頭飾,提高難度,教師偷偷指定幼兒當數字0,歌唱結束時,找到一命朋友朋友說出一個數字,全體幼兒說出新數。

(2)幼兒偷偷指定數字0的扮演者,其他玩法同上。

6、數字寶寶回家了o師唱改編後的歌詞,與幼兒回家,客人老師再見。“滴個滴個滴個滴個滴個滴個滴,滴個滴個滴個滴個滴個滴個滴,數字小寶寶,我們回家了,跟客人老師再見,12345,前面排一排,678910,後面接着來。回到阿拉伯,特呀特別乖,客人老師再見,客人老師再見。

三、友情提示

在遊戲活動環節,教師有意識將0站在10後面,組成100,放在遊戲的高潮部分,激起幼兒的興趣。在尋找0的扮演者時,偷偷指定幼兒,幼兒隨機說出自己的數字時,要挖掘幼兒最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