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15篇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作爲一名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大蘋果》幼兒園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15篇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1

活動目標

1、通過分蘋果活動,學會分享和謙讓2、通過操作活動,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3、樂意與同伴,成人分享好吃的食物

活動準備:

1、奶奶、媽媽、小男孩、小女孩及1個盤子、3個大蘋果、1個小蘋果的圖片2、操作冊《大蘋果分給誰》

3、每組1個點心盤,放入比幼兒人數數量少1個的橘子,水彩筆人手1只

活動過程:

1、故事引入主題嘗試爲故事中的人物分蘋果,初步瞭解與別人分享東西的方法。

故事:一個星期天,奶奶帶着小妹妹到歡歡家做客,媽媽端出一盤水果,讓歡歡分給大家吃,歡歡最喜歡吃蘋果了,他看看盤子裏大小不一的蘋果,很快將蘋果分好了,小朋友你們看看歡歡分得合適嗎?

集體討論歡歡分得是否合適,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如需調整,並請個別幼兒上前調整。

教師小結:有好吃的東西時應互相謙讓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2、將學到的分享方法加以實踐,深入感知分享好吃的東西時要先想到客人、長輩、同伴和比自己小的人。

請幼兒坐在桌邊,打開幼兒操作冊《大蘋果分給準》

教師:請幼兒用連線的方式幫歡歡分蘋果教師巡迴觀察指導

3、遷移經驗,嘗試運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品嚐橘子教師:老師帶來了好吃的橘子,可是不夠每個小朋友分一個,怎麼辦?誰能想出好辦法?

引導幼兒用謙讓和分享的方法幼兒分組品嚐橘子,教師巡迴指導

4、欣賞歌曲《李小多分果果》

教師小結:

小一班的小朋友你們真棒,大家都學會了如何來幫助歡歡分蘋果吃。教師還發現了你們不僅學會了幫歡歡分蘋果,而且還學會了分享,教師希望你們回家也給你們家裏的人分蘋果吃,大的分給別人,小的留給自己。

活動反思:大蘋果分給誰《大蘋果分給誰》是一節小班社會領域的活動。這是一個培養幼兒學會謙讓和分享的活動。幼兒,尤其是小班的幼兒,由於他們主要是以自我爲中心,很少有與他人分享或謙讓的機會。本活動通過讓幼兒嘗試不同的分水果的方法,能夠培養幼兒形成好吃的東西與大家一起分享的意識和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以及與他人交往的方法。

通過這節活動的開展,使我班幼兒學會了與人分享,謙讓的行爲。讓他們知道了在我們的生活中,不僅僅是一味地索取,而是應該學會謙讓、學會付出。雖然通過這一節小小的活動還不能讓幼兒完全地明白這個道理,但是在我們的一日生活活動中,教師會不時地向幼兒滲透,使幼兒明白"分享,謙讓"這一美德。在這節活動中,我班大多的幼兒都能夠很情願地與同伴分享,但是有個別的幼兒由於年齡小的原因,他們對於與同伴分享這一主題比較抗拒。尤其是我班高紹喆小朋友,這名幼兒從小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加上爺爺、奶奶對孩子比較溺愛,什麼好吃、好喝的東西都給孩子。造成了孩子自私的性格,所以在組織的這節活動中,這名幼兒表現的很突出,十分不願意與同伴分享。針對這名幼兒的行爲,我和本班的另外一名教師一起討論想出解決方法。希望幼兒能學會分享,懂得謙讓這一美德。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2

活動目標

1、幼兒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水果;

2、學習認識蘋果的各種狀態(形狀、顏色、味道);

3、學習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

4、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幼兒講述圖片內容。

5、能簡單複述兒歌。

教學重點、難點

1、讓幼兒清晰地看到蘋果的內部結構(可以用簡單的截面圖來展示);

活動準備

1、活動音樂:《我是一個大蘋果》;

2、幼兒已有音樂活動的經驗;

3、蘋果若干;

4、蘋果的圖片(包括截面圖);

5、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

6、電視、音箱等。

活動過程

一、開始環節:

在幼兒已有〈我是一個大蘋果〉的音樂活動經驗之上,播放音樂,採用音樂表演的形式導入活動主題。

二、基本環節:

(一)、引入活動:

“小朋友們,剛纔我們一起表演了音樂〈我是一個大蘋果〉。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要問問小朋友?”

1、 蘋果它是什麼樣子的?(圓圓的、大大的)

2、 蘋果是什麼顏色的?(啓發幼兒回答:有紅色的、有綠色的、有黃色的)

3、 那麼,你能告訴老師,蘋果是什麼味道的嗎?(甜甜的、香香的)

(二)、開始活動:

教師用提問、實物展示和圖片展示的方式來引導幼兒學習蘋果的基本特徵。

(三)、重點環節:

幼兒學習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

附兒歌: 〈我是一個大蘋果〉

我是一個大蘋果,

小朋友們都愛我,

請你先去洗洗手,

要是手髒別碰我。

(四)、在幼兒學習兒歌時,配上音樂或者舞蹈動作加以學習和鞏固。

三、結束環節:

播放音樂,幼兒一邊朗誦兒歌,一邊表演舞蹈動作(可反覆兩遍)

四、延伸環節:

1 將帶來的蘋果洗乾淨、切片,請幼兒都來嘗一嘗蘋果的味道。

2 要求幼兒可以將這首兒歌表演給父母欣賞。

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我的誇張的動作營造愉快的情緒氛圍。小班幼兒喜歡充滿激情的張動作,這樣他們看老師會覺得特別的可愛,這樣的童趣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學習情緒,使之他們更願意融入到活動的氛圍中。在活動中的我是一個大蘋果,我採用了非常誇張的體態,突出一個“大”字,在我的引領下,孩子們也樂意用自己的動作來表演兒歌內容。

但是,小班的幼兒恰好是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可能沒有了解到孩子的這一心理特徵,而忽視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所以我覺得,對於兒歌中的語句提問讓幼兒回答後應該更加重點的提煉一下,這樣就能夠爲後面的改變兒歌環節打好紮實的基礎。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3

案例背景:

《大蘋果》是建構式教材主題活動“酸酸甜甜的水果”裏的一個美術活動,由於我們小班段的幼兒都是新入園的孩子,對於蠟筆雖然不算陌生但是多數孩子還沒有掌握正確的握法,更不用說怎樣用蠟筆作畫的技巧了,因此我們在原有的課程上做了相關的改動,從教幼兒學習畫前正確拿蠟筆的習慣,到初步嘗試用繞圈圈的方法由中間往外畫圓的方式作畫,來幫助幼兒打好美術繪畫活動的基礎。

案例描述:

活動目標定位:

1、學習蠟筆的正確握法。

2、嘗試用繞圈圈的方法由中間往外畫圓。

3、願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實物蘋果若干,自備一段輕快的音樂。

2、幼兒活動材料《美術》第六頁《大蘋果》,蠟筆。

活動過程:

一、圓圓的蘋果

1、出示實物:蘋果,引導幼兒看一看、說一說。

2、根據蘋果的實際情況進行描述:蘋果圓圓的,有的紅,有的綠,有的黃。

二、我會畫蘋果

1、示範蠟筆正確握法。

2、教師用繞圈圈的方法由中間往外示範畫圓:圓圓一個球。

3、提問:這個球是怎麼出來的?剛纔老師是怎麼畫的?(一圈一圈繞出來的)

4、示範畫上果柄:頭上扎小辮,變成一個紅蘋果。教師:“除了紅蘋果你還吃到過什麼顏色的蘋果?”(綠色)

5、請幼兒跟着老師一起空手練習畫綠蘋果, S引導幼兒要一圈一圈從中間往外畫圓:圓圓一個球,頭上扎小辮,變成一個綠蘋果。

6、請個別能幹的幼兒上前嘗試畫一個黃蘋果,鼓勵幼兒儘量畫得大一些,飽滿一些。

三、播放輕快的背景音樂,幼兒自由創作,教師巡迴指導。

1、適時指導並糾正幼兒握蠟筆的姿勢。

2、鼓勵幼兒大膽作畫。

四、作品欣賞。

互相欣賞同伴的作品,說說最喜歡誰的`作品。

案例分析與反思:

本次活動在環節設計上,我先讓孩子們認識了蘋果,知道蘋果是什麼形狀,有哪些顏色,有不同大小等等,使孩子們有了認識蘋果的經驗,孩子們對於繪畫《大蘋果》這個活動就更加感興趣了。在後面的示範環節我也採用了教師範畫、幼兒集體書空練習與個別練習三部曲的形式幫助幼兒逐步掌握用繞圈圈的方法由中間往外畫圓。但在教師範畫蘋果這一步,我在示範用繞圈圈的方法由中間往外畫圓時似乎有點心急了,動作太快,幼兒沒有看清楚,我也沒有強調一圈一圈繞着畫出圓圓的蘋果,在幼兒自由創作時有的孩子就不會畫,只是簡單的畫了一個封閉的圓,再在裏面塗上了顏色,沒有掌握繞圈圈畫圓的要領。從中我也認識到教師在組織活動的時候一定要抓好活動的重點慢慢引導,切不可操之過急。在幼兒創作環節中我也發現了我班孩子的繪畫常規有待培養,有的孩子連蠟筆的擺放都還不清楚,個別孩子的蠟筆握法也需要糾正,在今後的美術活動中還需要時時強調常規的培養。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4

活動目標: 1、喜歡聽音樂做動作。

2、感受一字一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蘋果實物一個、音樂磁帶、錄音機

活動過程: (一)以直觀的實物引入,激發幼兒的興趣。

提問:

(1)今天有一個水果寶寶要和我們小朋友一起學本領,請你們猜猜它是誰?

(2)它長什麼樣子?

(3)你們喜歡吃蘋果嗎?

(4)吃的時候要先去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是什麼事情呢?

(5)如果小手沒有洗乾淨蘋果寶寶回對你說什麼?

我是一個的大蘋果,小朋友們都愛我,請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髒別碰我。

(二)通過聽一聽的形式感受樂曲旋律和歌詞內容

(1)錄音機寶寶也有一個大蘋果,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和老師的是不是一樣,聽的時候可以拍拍手。

(2)你聽到了什麼?

:原來是一樣的。

(3)再來拍拍手聽一次(老師配動作)

(三)引導幼兒通過動一動、比一比學習動作

(1)教師"一字一動"的示範同時講解要領,幼兒隨即模仿。

(2)重點強調"一字一動"。

(3)跟着錄音機集體動一動。

(4)角色扮演式隨錄音機做動作,與同伴交流自己做的感受。

3、師 :蘋果寶寶今天很開心和你們認識,還和大家一起學了很好看的動作,現在有點累了,那我們請它回去休息一下,好嗎?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5

教學目的:

1、幼兒根據畫面想象故事情節,培養幼兒的發散思維。

2、能夠用語言清楚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養成良好的講述習慣。

3、幼兒樂於參與文學活動。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小豬、小鳥、狐狸指偶

教學過程:

一、師生談話引入話題。

二、幼兒想象故事情節。

1、教師講第一段故事,幼兒想象狐狸見到了紅通通的蘋果,心理想些什麼?狐狸好想吃蘋果,它會和小豬說些什麼呢?

2、聽老師講第二段故事。

3、你們說的辦法都很合理,但是這隻狐狸想的辦法和你們的有點不一樣,我們來看看吧。看課件,教師講述第三段。

幼兒想像:小豬想和狐狸換一個蘋果做種子,狐狸願不願意用它的假蘋果和換小豬的真蘋果呢?它會怎麼說呢?

4、看課件教師講述第四段故事。

想一想:狐狸的蘋果是假的,可是小豬還不知道呢,你們想不想讓善良的小豬上當嗎?你有什麼好辦法嗎?

5、聽老師講最後一段故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三、再次完整地欣賞一遍故事。

四、教師一邊出示指偶一邊講故事。

幼兒學習講述故事,學習小鳥、狐狸和小豬的語言,重點觀察老師語氣表情。

掌握詞語:珍貴、搖頭晃腦。

五、幼兒說一說自己最喜歡哪個小動物(小豬、狐狸、鳥)?爲什麼呢?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6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喜歡聽、念兒歌,嘗試改編兒歌。

2.使幼兒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3.感受樂曲歡快富有律動感的情緒。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1.食物卡片若干、籃子、盤子、大蘋果胸飾1個、實物(蘋果)若干個。

2.圖片(小朋友、小蘋果)各一個、小口袋一個。

重點:

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念兒歌,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難點:

嘗試改編兒歌。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教師出示小口袋(內裝有大蘋果一個),請幼兒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內是什麼?

二、初步理解,學習兒歌內容

1.教師模仿大蘋果的口氣:啊,我是一個大蘋果,誰喜歡歡我呀?爲什麼?

2.(出示圖片小朋友)“小朋友們都愛我,瞧,軍軍也喜歡我,伸出小手想碰我,哎呀,別碰我。”大蘋果爲什麼會這樣?大蘋果會對軍軍怎麼說?

3.老師帶軍軍洗洗手。

三、欣賞和學念兒歌

1.欣賞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

(1)老師帶上大蘋果胸飾:“看,我是誰?”

(2)大蘋果唱歌。

2.幼兒學念兒歌

(1)幼兒一起來唱一唱大蘋果的歌。

(2)請幼兒做做大蘋果的樣子,表演兒歌。

四、嘗試仿編兒歌

1.(出示傷心小蘋果)看,小蘋果怎麼啦?發生了什事?你們喜歡小蘋果嗎?(爲小蘋果編歌)小蘋果笑了。

2.蘋果的歌和小蘋果的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教師引導幼兒如何仿編兒歌)

3.請個別幼兒摸口袋內的食物,學習仿編兒歌。

4.你除了喜歡大蘋果、小蘋果,還喜歡哪些好吃的東西?

5通過請幼兒爲“大蘋果”的朋友編兒歌嘗試改編這首兒歌。

(1)今天,“大蘋果”還請來了許多好朋友呢,你們看:(出示背景圖片)“這麼多好吃的東西,快上來選一個吧。”

(2)請幼兒自己爲手裏拿的好吃的東西編兒歌。

6.個別幼兒仿編兒歌。

7.請幼兒把編好的兒歌說給客人們聽。

活動教學反思:

我在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這節教學活動中,從教材的選編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喜歡兒歌,朗朗上口;喜歡角色扮演)和心理特點(活潑、好動;對吃的東西較感興趣),讓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學念兒歌,並有興趣地嘗試仿編兒歌,在遷移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明白吃東西前要洗手。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7

  設計思路:

1、爲了培養幼兒良好的文明行爲習慣,結合我班開展的主題活動《長大了,學着做》,我班開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學活動。而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的教育題材。

2、幼兒時期,興趣是其學習活動中最強烈的心理因素,幼兒一旦有了學習興趣,就能自發地把心理活動指向學習對象,且能取得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動都應重視興趣的培養。而我在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這節教學活動中,從教材的選編到教法的設計,較多的考慮了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喜歡兒歌,朗朗上口;喜歡角色扮演)和心理特點(活潑、好動;對吃的東西較感興趣),讓幼兒在積極愉快的氣氛中自然地學念兒歌,並有興趣地嘗試仿編兒歌,在遷移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明白吃東西前要洗手。

3、在教具的製作上,我採用了“大蘋果”的胸飾,形象、生動的“大蘋果”讓幼兒更快的融入角色之中,彷彿自己就是一個大蘋果,更利於幼兒的學習和表演。而背景圖片(各種好吃的東西),是可以讓幼兒動手操作的,更增添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實物蘋果更滿足了幼兒喜歡吃蘋果的心理特點。

4、通過活動,培養了幼兒的創造性發散思維和社會性情感,讓幼兒不但喜歡吃大蘋果,而且也喜歡吃小蘋果。並且願意請客人先吃蘋果。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喜歡聽、念兒歌、並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嘗試改編兒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2、使幼兒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活動準備:

食物卡片若干、籃子、盤子、大蘋果胸飾1個、實物(蘋果)若干個、圖片(小朋友、小蘋果)各一個、小口袋一個。

重難點:

1、重點: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念兒歌,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2、難點:嘗試改編兒歌。

活動過程:

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教師出示小口袋(內裝有大蘋果一個),請幼兒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內是什麼?

初步理解

學習兒歌內容

1、教師模仿大蘋果的口氣:啊,我是一個大蘋果,誰喜歡歡我呀?爲什麼?

2、(出示圖片小朋友)“小朋友們都愛我,瞧,軍軍也喜歡我,伸出小手想碰我,哎呀,別碰我。”大蘋果爲什麼會這樣?大蘋果會對軍軍怎麼說?

3、老師帶軍軍洗洗手。

欣賞和學念兒歌

1、欣賞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

(1)老師帶上大蘋果胸飾:“看,我是誰?”

(2)大蘋果唱歌。

2、幼兒學念兒歌

(1)幼兒一起來唱一唱大蘋果的歌。

(2)請幼兒做做大蘋果的樣子,表演兒歌。

嘗試仿編兒歌

1、(出示傷心小蘋果)看,小蘋果怎麼啦?發生了什事?你們喜歡小蘋果嗎?(爲小蘋果編歌)小蘋果笑了。

2、蘋果的歌和小蘋果的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教師引導幼兒如何仿編兒歌)

3、請個別幼兒摸口袋內的食物,學習仿編兒歌。

4、你除了喜歡大蘋果、小蘋果,還喜歡哪些好吃的東西?

5、通過請幼兒爲“大蘋果”的朋友編兒歌嘗試改編這首兒歌。

(1)今天,“大蘋果”還請來了許多好朋友呢,你們看:(出示背景圖片)

“這麼多好吃的東西,快上來選一個吧。”

(2)請幼兒自己爲手裏拿的好吃的東西編兒歌。

6、個別幼兒仿編兒歌。

7、請幼兒把編好的兒歌說給客人們聽。

知識遷移

1、請幼兒吃蘋果:“誰想吃?”

2、引導幼兒吃東西前要洗手。

3、幼兒品嚐蘋果。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8

教學目標:

1、瞭解故事的主要內容並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理解並學習詞語:又×又×、滿頭大汗、氣喘吁吁。

3、知道當看到朋友遇到困難要主動幫助別人。

4、初步懂得自己長大了,遇到事情能夠試着面對。

5、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教學準備:

ppt製作的故事《大蘋果》。

教學過程:

一、引起興趣。

二、分段播放ppt,理解故事內容。

1、播放ppt1:

(1)小朋友你們看,在綠油油的草地上,誰來了?他看見了什麼?

(2)這是一隻怎樣的蘋果?(學習詞語:又×又×)

(3)看到這隻又紅又紅的大蘋果,你是從那裏發現的?(幼兒猜測)

2、播放ppt2、3:

(1)大家看,這麼大的蘋果,小老鼠用力的推,推得這麼樣了?(引導幼兒觀察小老鼠的表情、動作)

(2)豐富詞彙: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用動作學一學)

3、播放ppt4:

(1)大蘋果被推到了一條寬寬的小河邊,小老鼠會想什麼?

(2)小朋友想想,有什麼辦法幫小老鼠過河?

小朋友想了這麼多辦法,我們來看看小老鼠到底是怎樣過河的。(放ppt5、6)

4、播放ppt7:

烏龜伯伯揹着小老鼠和大蘋果遊過了河。小老鼠會說什麼?烏龜伯伯會怎麼回答呢?

三、完整的欣賞故事。

1、你喜歡故事裏的哪個動物?爲什麼?(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2、教師總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看到朋友有困難的時候,我們要主動幫助別人。

當我們得到別人的幫助要學會說'愛的甜甜話'。"

附故事:

大蘋果在綠油油草地上,小老鼠看見了一隻又紅又香的大蘋果,想把它推回家。

小老鼠用力的推,"哎喲-哎喲", 推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

大蘋果被推到了一條寬寬的小河邊:"我怎麼樣過河呢?"烏龜伯伯伸出了腦袋,說:"小老鼠,彆着急,我來幫助你!"烏龜伯伯揹着小老鼠和大蘋果遊過了河。

小老鼠高興的說:"謝謝烏龜伯伯!"烏龜伯伯說"不用謝!再見!"

小百科:蘋果是一種低熱量食物,每100克產生60千卡熱量。蘋果中營養成分可溶性大,易被人體吸收,故有“活水”之稱。其有利於溶解硫元素,使皮膚潤滑柔嫩。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9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喜歡聽、念兒歌、並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嘗試改編兒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2、使幼兒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念兒歌,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活動難點:嘗試改編兒歌。

活動準備:

食物卡片若干、籃子、盤子、大蘋果胸飾1個、實物(蘋果)若干個、圖片(小朋友、小蘋果)各一個、小口袋一個。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教師出示小口袋(內裝有大蘋果一個),請幼兒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內是什麼?

二、初步理解,學習兒歌內容

1、教師模仿大蘋果的口氣:啊,我是一個大蘋果,誰喜歡歡我呀?爲什麼?

2、(出示圖片小朋友)“小朋友們都愛我,瞧,軍軍也喜歡我,伸出小手想碰我,哎呀,別碰我。”大蘋果爲什麼會這樣?大蘋果會對軍軍怎麼說?

3、老師帶軍軍洗洗手。

三、欣賞和學念兒歌

1、欣賞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

(1)老師帶上大蘋果胸飾:“看,我是誰?”

(2)大蘋果唱歌。

2、幼兒學念兒歌

(1)幼兒一起來唱一唱大蘋果的歌。

(2)請幼兒做做大蘋果的樣子,表演兒歌。

四、嘗試仿編兒歌

1、(出示傷心小蘋果)看,小蘋果怎麼啦?發生了什事?你們喜歡小蘋果嗎?(爲小蘋果編歌)小蘋果笑了。

2、蘋果的歌和小蘋果的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教師引導幼兒如何仿編兒歌)

3、請個別幼兒摸口袋內的食物,學習仿編兒歌。

4、你除了喜歡大蘋果、小蘋果,還喜歡哪些好吃的東西?

5、通過請幼兒爲“大蘋果”的朋友編兒歌嘗試改編這首兒歌。

(1)今天,“大蘋果”還請來了許多好朋友呢,你們看:(出示背景圖片)

“這麼多好吃的東西,快上來選一個吧。”

(2)請幼兒自己爲手裏拿的好吃的東西編兒歌。

6、個別幼兒仿編兒歌。

7、請幼兒把編好的兒歌說給客人們聽。

五、知識遷移

1、請幼兒吃蘋果:“誰想吃?”

2、引導幼兒吃東西前要洗手。

3、幼兒品嚐蘋果。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10

  活動目標:

1、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念兒歌,嘗試改編兒歌。

2、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活動準備:大蘋果1個、各種水果的貼絨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美麗的秋天來到了,果園裏的果子都成熟拉!都有哪些果子呢?”

小結:秋天到了,果園裏的果子都成熟拉,有紅彤彤的蘋果,有黃澄澄的生梨,有紫色的葡萄,還有桔黃色的桔子,秋天真是一個豐收的季節。

  二、理解兒歌

1、學念兒歌第一、二句。(我是一個大蘋果,小朋友們都愛我)

出示小口袋(裝有大蘋果一個)請幼兒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內是什麼?

出示蘋果

小結:蘋果是圓圓的的,摸上去很光滑,上面有個柄,下面有個小小的坑。

“你們說對了,我是一個大蘋果。你們喜歡我們嗎?”

2、學念兒歌第三、四句。(出示大蘋果)

“小朋友們都愛我,瞧,軍軍也喜歡我,伸出小手想碰我,哎呀!別碰我。”

提問:“大蘋果爲什麼會這樣?我們快幫軍軍想想辦法吧!

小結:小朋友要講衛生,吃東西以前先要洗洗手,這樣食物開心,小朋友的身體也健康啦!”

師:“大蘋果聽到我們小朋友都是講衛生的好寶寶,高興地念起了兒歌,你們想聽嗎?”

3、完整欣賞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

師:“我們一起來念念大蘋果的兒歌吧!”

4、請幼兒做做大蘋果的樣子,表演兒歌。

  三、嘗試仿編兒歌

1、學習仿編兒歌。

師提問:“你們除了喜歡大蘋果,還喜歡哪些好吃的東西?今天,大蘋果還請來了許多好朋友呢,你們看:(出示水果貼絨)

2、請個別幼兒爲手裏拿的好吃的東西編兒歌。

“這麼多好吃的東西,快上來選一個吧。”

3、集體仿編兒歌。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11

內容與要求:

1.在創設情境的基礎上,激發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並能初步仿編兒歌。

2.通過活動了解吃東西前要洗手的衛生常識。

3.欣賞歌曲,感受歌曲活潑有趣的特點。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常見水果,並在水果上一面畫上眼睛和嘴。一面弄的比較髒。

過程與指導:

一、創設情景、理解內容

1.(出示蘋果)今天我請來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誰呀?(請小朋友與蘋果娃娃打招呼)

蘋果娃娃長的怎樣?(引導幼兒觀察交流蘋果的特徵,教師及時提煉)

2.讓幼兒摸一摸,聞一聞蘋果。同時教師念前兩句兒歌。

3.當幼兒摸完後馬上出示哭的蘋果,爲什麼蘋果娃娃哭了?(教師馬上以蘋果娃娃的口吻念後兩句)

4.爲什麼說髒手髒手別碰我?乾淨小手抱抱我?(檢查幼兒的小手,並讓幼兒知道吃東西前要洗手)

二、完整欣賞、瞭解兒歌

1.教師邊表演邊完整的朗誦兒歌。

完後提問:大蘋果是怎麼說的?你最喜歡哪一句?

2.鼓勵幼兒跟老師一起念兒歌。

三、提供機會、學習創編

1.(出示生梨)引導幼兒仔細觀察,並進行集體創編。(方法同上)

2.(出示許多常見水果)請個別幼兒洗手後選擇自己喜歡的水果觀察創編兒歌並品嚐。

3.全體幼兒洗手後觀察創編兒歌並品嚐。

大蘋果

附:兒歌:

我是一隻大蘋果,小朋友們都愛我。

髒手髒手別碰我,乾淨小手抱抱我。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12

活動目標

1、讓幼兒通過摸,看,聞的方法總結出蘋果的特徵。

2、訓練幼兒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3、培養幼兒從小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4、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5、知道人體需要各種不同的營養。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觀察掛圖讓幼兒自己洗手,洗蘋果。

活動準備

黑色袋子一個,蘋果若干,掛圖。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一個裝有蘋果的黑色袋子,請幼兒猜一猜裏面會是什麼?引起幼兒的好奇心。

2、請幾個幼兒把手伸進袋子裏面摸一摸感受一下,並說出他們摸到的東西會是什麼,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3、以變魔術的形式變出蘋果,激發幼兒的興趣。

4、引導幼兒觀察蘋果的形狀,顏色並聞一聞它的味道,總結出蘋果的特徵。

5、讓幼兒找一找教室裏什麼東西是圓的,什麼東西的顏色是紅色的。

6、教師變出另一個蘋果讓幼兒比較它們有什麼不同?(一個大,一個小)

7、誇獎幼兒,決定把蘋果分他們當獎勵,這時提問:“小朋友們在吃蘋果之前要做什麼?爲什麼呢?”

8、出示掛圖讓幼兒觀察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幹什麼?

提問:(1)蘋果讓手髒的小朋友碰它了嗎?

(2)哪些小朋友得到了蘋果?他們怎麼做纔得到的蘋果?

(3)如果不洗蘋果就吃了它會有怎樣的後果?

(4)平日裏我們在飯前便後應該怎麼做?

9、教讀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加強幼兒要養成講究衛生的好習慣。

10、帶領幼兒洗手,洗蘋果。

11、幼兒吃蘋果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做遊戲《我是一個大蘋果》

附兒歌:

《我是一個大蘋果》

我是一個大蘋果,

小朋友們都愛我。

如果想要吃掉我,

請你先去洗洗手,

要是手髒別碰我。

教學反思

在最後一個環節可以讓幼兒 把洗好的蘋果拿到大中班去,請大哥哥大姐姐嘗一嘗,並告訴他們是已經洗乾淨的。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13

  1.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教師出示小口袋(內裝有大蘋果一個),請幼兒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內是什麼?

 2.理解兒歌。

(1)教師模仿大蘋果的口氣:啊,我是一個大蘋果,誰喜歡歡我呀?爲什麼?

(2)出示圖片小朋友)“小朋友們都愛我,瞧,軍軍也喜歡我,伸出 小手想碰我,哎呀,別碰我。”大蘋果爲什麼會這樣?大蘋果會對軍軍怎麼說?

(3)老師帶軍軍洗洗手。

 3.欣賞和學念兒歌

(1)老師帶上大蘋果胸飾,示範念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

(2)幼兒學念兒歌

(3)請幼兒做做大蘋果的樣子,表演兒歌。

  4.嘗試仿編兒歌

(1)(出示傷心小蘋果)看,小蘋果怎麼啦?發生了什事?你們喜歡小蘋果嗎?(爲小蘋果編歌)小蘋果笑了。

(2)蘋果的歌和小蘋果的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教師引導幼兒如何仿編兒歌)

(3)請個別幼兒摸口袋內的食物,學習仿編兒歌。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培養幼兒喜歡聽、念兒歌、並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嘗試改編兒歌,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2、使幼兒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3、讓幼兒大膽表達自己對兒歌的猜測與想象。

4、引導幼兒細緻觀察畫面,積發幼兒的想象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念兒歌,懂得吃東西前要洗手。

2、難點:嘗試改編兒歌。

活動準備

食物卡片若干、籃子、盤子、大蘋果胸飾1個、實物(蘋果)若干個、圖片(小朋友、小蘋果)各一個、小口袋一個。

活動過程

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1、教師出示小口袋(內裝有大蘋果一個),請幼兒猜一猜、摸一摸口袋內是什麼?

初步理解

學習兒歌內容

1、教師模仿大蘋果的口氣:啊,我是一個大蘋果,誰喜歡歡我呀?爲什麼?

2、(出示圖片小朋友)“小朋友們都愛我,瞧,軍軍也喜歡我,伸出小手想碰我,哎呀,別碰我。”大蘋果爲什麼會這樣?大蘋果會對軍軍怎麼說?

3、老師帶軍軍洗洗手。

欣賞和學念兒歌

1、欣賞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

(1)老師帶上大蘋果胸飾:“看,我是誰?”

(2)大蘋果唱歌。

2、幼兒學念兒歌

(1)幼兒一起來唱一唱大蘋果的歌。

(2)請幼兒做做大蘋果的樣子,表演兒歌。

嘗試仿編兒歌

1、(出示傷心小蘋果)看,小蘋果怎麼啦?發生了什事?你們喜歡小蘋果嗎?(爲小蘋果編歌)小蘋果笑了。

2、蘋果的歌和小蘋果的歌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嗎?(教師引導幼兒如何仿編兒歌)

3、請個別幼兒摸口袋內的食物,學習仿編兒歌。

4、你除了喜歡大蘋果、小蘋果,還喜歡哪些好吃的東西?

5、通過請幼兒爲“大蘋果”的朋友編兒歌嘗試改編這首兒歌。

(1)今天,“大蘋果”還請來了許多好朋友呢,你們看:(出示背景圖片)

“這麼多好吃的東西,快上來選一個吧。”

(2)請幼兒自己爲手裏拿的好吃的東西編兒歌。

6、個別幼兒仿編兒歌。

7、請幼兒把編好的兒歌說給客人們聽。

知識遷移

1、請幼兒吃蘋果:“誰想吃?”

2、引導幼兒吃東西前要洗手。

3、幼兒品嚐蘋果。

教學反思

《我是一個大蘋果》是小班的一個語言活動,主要從孩子能聽懂兒歌和會念兒歌入手。幫助孩子很好的掌握兒歌的內容。

首先,在教學的設計上,我用了一個懸疑式的開頭,先出示一個神祕的口袋,讓孩子們猜猜裏面可能是什麼。大膽的發展了孩子的發散思維,使得孩子能自由想象。這樣的設計其實也激發了孩子的興趣。但是在課後一想,讓孩子胡亂的猜測只會導致孩子們盲目而不知選擇的瞎猜。因而,在開頭的環節設計上,我覺得可以給孩子一個範圍,讓孩子們都有目的有選擇的去猜測,這樣可以減少時間的浪費,才能符合有效課堂的原則。所以我覺得我的教學設計的開頭可能稍微改動下。

其次,我覺得我的教具的設計是一個亮點,一個蘋果兩面設計不同的表情,通過轉一圈讓幼兒都來摸一摸蘋果打開了教學活動的序幕,孩子們和大蘋果親密接觸後,發現其表情變化了,幼兒在好奇心的趨勢下猜測着是什麼原因而導致大蘋果生氣,和後面的活動銜接也就更加自然。成功的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也使得孩子們的對接下來的環節的興趣倍增。

再次,我的誇張的動作營造愉快的情緒氛圍。小班幼兒喜歡充滿激情的張動作,這樣他們看老師會覺得特別的可愛,這樣的童趣有效地激發了幼兒的學習情緒,使之他們更願意融入到活動的氛圍中。在活動中的我是一個大蘋果,我採用了非常誇張的體態,突出一個“大”字,在我的引領下,孩子們也樂意用自己的動作來表演兒歌內容。

但是,小班的幼兒恰好是語言表達能力發展的重要時期。我可能沒有了解到孩子的這一心理特徵,而忽視了孩子們的語言表達。所以我覺得,對於兒歌中的語句提問讓幼兒回答後應該更加重點的提煉一下,這樣就能夠爲後面的改變兒歌環節打好紮實的基礎。

《大蘋果》幼兒園教案15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橫塗、豎塗、圈塗的技能來塗染蘋果。(難點)

2、能將“小蟲蟲”粘貼到蘋果合適的位置。(重點)

3、體驗不同塗色方式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自制三幅“大蘋果和小蟲蟲”的範畫,分別由豎、橫、圓三種線條表現。

2、在日常活動中和幼兒塗畫、剪出“小蟲蟲”形象。

3、油畫棒、人手一張三隻蘋果的輪廓圖。

【活動過程】

一、引出話題,說明可以用不同方式給蘋果“穿衣服”。

1、請幼兒觀察三張大蘋果的範畫。(教師出示三幅範畫)。

2、引導幼兒發現三隻蘋果是用三種不同的方法“穿衣服”的:“你們覺得這三隻蘋果塗得有什麼不一樣嗎?”

3、教師總結:這三隻蘋果是用三種不同的方法來塗的,橫着朝一個方向塗色叫做橫塗;豎着朝一個方向塗叫豎塗,像畫圓圈一樣的塗叫做圈塗。

4、請幼兒書空練習三種塗蘋果的方法:豎着塗、橫着塗、圈塗(先穿外面的衣服、再穿裏面的衣服)。

二、給蘋果娃娃穿漂亮的衣服。

1、幼兒分別用橫着塗、豎着塗、圈塗的方式在圖畫紙上塗染出蘋果。

2、將自己的“小蟲蟲”貼在蘋果上:“你覺得小蟲蟲應該貼在什麼位置最合適呢?”(提醒幼兒將小蟲蟲貼在蘋果的身上)。

三、欣賞作品:大蘋果和小蟲蟲。

1、和幼兒共同欣賞同伴的作品,說一說:“你喜歡誰的“大蘋果和小蟲蟲”,問什麼喜歡?

2、將大家選擇的作品一一陳列在黑板上,供大家欣賞。

四、延伸活動:大蘋果和小蟲蟲

1、幼兒手拉手組成圓形“大蘋果”,幾位幼兒做小蟲蟲在“大蘋果”的裏裏外外、上上下下跑動。當教師說:啄木鳥來了!當蘋果的幼兒要拉着手蹲下。在“蘋果”裏的蟲蟲即被捉住。

2、“蟲蟲”與“蘋果”一一交換,遊戲繼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