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優秀教案錦集5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錦集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2W 次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優秀教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優秀教案錦集5篇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1

  目標

1通過香蕉遊戲認識數量遞增和遞減。

2通過猴子跳舞的表情扮演感應大小調。

活動準備:樂器:打棒、木魚棒

道具:紗巾、數字卡、香蕉數量卡

  活動過程

一、故事引導:小猴子的表演真好玩,可是肚子餓了,小猴子請大家來吃香蕉……

反思:通過故事引導出活動內容,簡單的故事引導可以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二、紗巾香蕉

1、練習一瓣一瓣剝開香蕉(紗巾中間包一隻打棒,紗巾四角往中間摺,從中心點抓起“紗巾香蕉”)

師:“小朋友自己會吃香蕉嗎?怎麼吃呢?”幼兒示範剝香蕉皮的動作“我們用紗巾和打棒來假裝香蕉試一試。”

2、吃香蕉遊戲

唱歌:依拍子剝紗巾香蕉皮

數字:依數字“假裝”吃香蕉

3、香蕉麥克風

唱歌:問句(拿香蕉麥克風唱歌)

數字:答句(拿麥克風請別人唱出數字)

反思:通過不同遊戲讓幼兒感應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幼兒邊聽音樂邊數出數量,有趣又生動,很認真的和着音樂進行着。

三、猴子跳舞

唱歌:猴子拍手 數字:造型

猴子擦汗

師:“小猴子吃飽了,它覺得要運動一下,請猴子來跳舞吧。”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詩,感受樹的用途。

2、萌發親近樹木、愛護樹木的情感。

3、感知故事中象聲詞運用的趣味性。

4、理解故事內容,大膽講述簡單的事情。

教材分析:

(一)在主題開展中的作用本教材是二期課改教參之中的內容,也是我班最近開展的主題《有用的植物》中"街心花園"線索下的一個活動內容。在整個主題實施的過程中,爲了讓幼兒體驗感受植物的用處,我們帶孩子在幼兒園內尋找各種樹木,引導幼兒在家長的配合下收集樹木的圖片等活動。同時我們還分析出在這個主題中也蘊含着豐富的語言活動的內容。例如《找一找幼兒園裏的樹》,幼兒學會用語言表述樹的種類、樹的形狀,甚至用比喻的方法形容有明顯特徵的樹(最高的和最矮的),又如《樹的用處大》,通過故事讓幼兒瞭解故事中小動物喜歡有樹的房子的原因,從而體會樹對我們人類的作用,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關係,離開了植物,人類將無法生存的道理。散文詩《樹真好》是這一系列活動的延伸,又是一次經驗提升的總結性的集體活動,通過理解、仿編詩歌使幼兒進一步體驗樹與人們的關係,感受樹木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並且懂得要愛護樹。

(二)在課題研究中的價值語言教育活動是實現語言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是組織和傳遞語言教育內容的實施環節,也是落實語言教育任務的具體手段。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幼兒園語言教育活動過程中,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與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標的必要條件。新的幼兒園語言教學觀,不再注重語音、詞彙、句子的訓練,而在於鼓勵幼兒與幼兒之間、幼兒與成人之間的'大量積極的言語交往。《綱要》也明確要求"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是其他人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與此同時,我們可以看到我園所確定的《幼兒語言創新教育的研究與實踐》的課題具有着重要的研究價值。然而我們也清楚地明白並不是每一個主題的內容都能與我們開展的語言創新活動的課題研究相結合,因此在選擇的過程中,我感到本次活動內容中有着不少可以挖掘的有價值的內容。

其一、活動是以語言表達來貫串,幼兒將前期獲得的對樹木經驗運用到活動中,暢談樹木的作用,對人類的重要性。談論中幼兒不僅要組織自己的語言,還會因同班的講述而及時開動思維,敏感主動地吸收、加工和輸出語言信息。

其二、散文詩給幼兒一種語言上的藝術美。在《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在當今我們更多關注幼兒語言能力的培養,卻忽視了對幼兒文學審美的體驗和教育,我們的孩子能說會道,卻沒有更多接受經典文學作品的薰陶,沒有對文學作品審美體驗的經驗,忽視了幼兒審美感知,獲得審美體驗的過程。散文詩《樹真好》雖不是經典的文學作品,但有利於豐富幼兒語言環境和經驗,使孩子們充分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

其三、幼兒仿編的過程就是語言創新的實踐過程。陶行知先生也曾說過:"天天是創造之時,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在我們的教育過程中,任何時候都可以培養孩子的創造力,更何況是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組織語言進行表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都能編構出不同的內容,這正體現了"創新能力是一種思維的智力活動,新穎獨特是它的本質特徵"的判斷。

(三)活動目標的定位根據孩子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和《綱要》及教材要求,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1、認知能力目標:瞭解樹木對我們人類的作用與用途,並在此基礎上樂於表達,敢於嘗試仿編散文詩。2、情感態度目標:知道我們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關係,從而懂得要愛護樹木。

第二部分:教法爲了有效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採用討論交流、環境創設的教學方法。活動的第一部分,需要幼兒在講述的基礎上,透徹地理解樹對人類的作用,經過大家的認同來完成,所以我採用"討論交流"的方法。講述的過程是幼兒創造性地運用語言,發展語言表達能力的過程,需要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老師、同伴間的積極交流,充分解放幼兒,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積極地應答、評價,師生間、幼兒間的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相互交流是完成這個創造過程的關鍵。活動的第二部分運用了"環境創設法",主要是使用ppt演示的方法,設計生動、活潑的畫面,將畫面與散文詩結合起來,圖文並茂、具體形象,使幼兒在欣賞的同時,活躍思維,愉快情緒,以提高濃厚的學習興趣,有利於探索精神的激發,促進語言思維的發展。

第三部分:學法《大綱》裏說:"語言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所以幼兒語言的發展在於使每一個幼兒都有"說"的機會,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能吸引幼兒在體驗的過程中主動建構知識體系,所以採用了"興趣導學法"、"互動感受法",讓幼兒在仿編的之前充分地感受樹的作用,並且以ppt激發編講的興趣;在編講過程中先是小朋友之間互相講述,有一個啓發、激勵、緩衝的過程,然後再請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運用"全體活動——全面活動——全程活動——主動活動"的方式來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和ppt課件的作用下,都能跟着一直完整地朗誦散文詩了,但其中我也發現了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雖然看似我給孩子創設了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讓幼兒自己看圖說一說,並引導幼兒用較完整地語言來表達,在活動中我並沒有真正地發揮幼兒的主動性,表現在幼兒對整個圖畫有了自己的解讀後,教師並沒有按照幼兒的意願對作品進行適當地調整,將幼兒的口頭語轉變書面語言,成爲幼兒自己的東西,還是回到了預設的活動設計中,導致孩子的學習興趣開始有了下降,雖然就學習本首散文詩內容而言,還是有一定的效果,但與《綱要》中對幼兒是學習主體的精神還有一定的差距。儘管這對教師本身的素質要求很高,但新課程要求我們引導幼兒創造性地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強調幼兒學習創造性和自主性,這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考驗,要求我們要不斷地研究與反思,對自己的知識與經驗進行重組,在不斷地實踐中學習、研究、探索、解決這樣的問題,以適應現代幼兒教育的發展的需要。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3

活動意圖

黃豆是怎樣變成豆漿的呢?稻穀外面毛毛的殼是怎樣去掉的呢?孩子們每天在品嚐豆漿或吃飯時,總會竊竊地討論着。然而,現代科技產品——豆漿機、碾米機那飛快的速度,導致我們只能向孩子們說教其中的原理,孩子們也只能似懂非懂地眨巴着小眼睛。沒有了探索、發現的過程,以致老師的說白顯得那麼無力和飄渺。於是,我組織了本次活動,旨在利用較“原始”的工具,讓孩子通過自己的探究和體驗,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的關係。

活動目標

1、通過探索、比較、找出最合適的使用工具。

2、能根據操作結果進行記錄,並能大膽表達自己的發現。

3、對探索活動感興趣,有良好的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

1、幹、溼黃豆、花生米、稻穀若干(幼兒參與浸泡)。

2、石臼、石磨和擀麪棒每組若干。全自動豆漿機一臺。

3、“種子變變變”記錄表人手一張。一張“種子變變變”操作結果彙總表。記號筆若干。

活動過程

一、看看、摸摸,比較幹、溼種子的不同

1、師:今天老師在你們的桌子上準備了兩盆種子,請你去看看是什麼?摸一摸,看一看,它們有什麼不一樣?

2、爲什麼種子會變得胖胖的?

二、第一次操作:使用工具後,發現種子的變化

1、分別介紹石臼、石磨和擀麪棒及其使用方法。

師:你認識這種工具嗎?你在哪裏看見過?你知道怎樣使用它嗎?

2、幼兒操作、發現、交流種子的變化。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發現各種工具給沒種子帶來不同的變化。

師:剛纔你用了什麼工具?你發現了什麼?

師:浸泡過的種子容易碎,所以磨豆漿及花生奶一定要浸泡,而爲稻穀膠皮應該先把稻穀曬乾,不然磨出來的米粒就不完整了。

三、幼兒第二次操作:按要求選擇合適的工具進行操作,並記錄操作結果

1、兔媽媽打電話來說,秋天到了,他們收穫了許多黃豆、花生米和稻穀,她想請朋友們到家裏來喝豆漿、喝花生奶、品嚐白白的大米飯,但不知使用什麼樣的工具才合適,請小朋友她。

2、幼兒猜測:你覺得兔媽媽使用什麼合適的工具,才能喝到香香的豆漿和花生奶?爲什麼?

你看兔媽媽使用什麼合適的工具,才能吃到白白的大米飯?爲什麼?

3、幼兒操作:

(1)講解記錄要求:

請小朋友用不同的工具進行操作,如果成功了就在相應的格子裏打√,如果使用的那種工具沒有取得成功,就在相應的格子裏打×。

(2)幼兒操作並記錄

4、彙總記錄結果,比較發現最合適的工具。

(1)幼兒相互講解自己操作的記錄結果。

(2)統計每樣工具操作成功的人數。

師:用石磨使黃豆變成豆漿,請取得成功的小朋友舉手。師幼一起數數後把總數記錄在彙總表上。

同樣的方法完成其他操作結果的彙總。

(3)根據統計數字的不同發現最合適的工具。

師:請小朋友比較一下,要使黃豆變成豆漿,用哪種工具成功的人多?

要使黃豆變成豆漿,你覺得用哪種工具最合適?

同樣方法比較花生及稻穀,找出最合適的使用工具。

(4)師:兔媽媽,這下你該知道使稻穀變成大米應該先把稻穀曬乾,然後再用石臼最合適;

而磨豆漿及花生奶用石磨最合適,但黃豆和花生米應該先浸泡,你可別忘了,磨好後還得煮熟了才能請客人喝!

四、認識全自動豆漿機

1、米飯、豆漿非常有營養,以前的人們就是利用石臼來使稻穀脫皮,變成大米的;用石磨來磨豆漿,然後把豆漿煮熟後再喝。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已經發明瞭碾米機和全自動豆漿機。人們想喝豆漿,只要把浸泡的黃豆放進去,一會兒就能喝到香香的豆漿。

2、示範磨豆漿,讓幼兒瞭解高科技產品的先進,從而知道要從小學好本領,長大發明更先進的科技產品,使人們的生活更方便。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聯繫個人想象,重現擺放冰箱食品的經驗。

2、嘗試將觀察對象基本部分歸納爲圖形的方法,大膽表現它們各不相同的特徵。

活動準備:

1、幼兒在家制作冰箱調查記錄表。

2、三角、圓、橢圓、方、長方等基本圖形。

3、冰箱食品,如小房子牛奶、棒棒糖、蛋筒、巧克力、麪包等食品的照片。

4、紙剪冰箱、記號筆、蠟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主題

1、根據冰箱經驗調查介紹:誰住在我們的冰箱裏。(教師:你家的冰箱裏面住了哪些好朋友?)

2、討論:它們爲什麼喜歡住在這麼冷的地方?

3、大家的冰箱裏面都住了許多好朋友,我們今天去小動物家做客,看看它們冰箱裏的好朋友在做什麼呢?

二、交流欣賞

1、欣賞小動物的冰箱:

(1)大嘴猴的冰箱:雞蛋弟弟在冰箱裏和好朋友玩(表演雜技)。

(2)魔術師貓的冰箱:蛋筒小姐在冰箱裏和好朋友玩(滑滑梯、滑板)。

2、交流:好朋友們在冰箱裏面玩什麼?

3、冰箱裏的好朋友真多啊,有沒有發現一個小祕密:圖形寶寶藏在它們身上跟我們捉迷藏呢,我們一起去把它們找出來吧(說一個,翻一個)!

:好朋友們都是由不同的圖形組合而成的。

三、繪畫

1、你們冰箱裏的好朋友又在做什麼呢?

2、繪畫:畫一畫各自冰箱裏的好朋友,讓它們手拉手。

3、想象它們拉起手來變成了什麼,還有哪些朋友也可以添上去拉手,拉起手來後是不是又變成了另一樣東西。

四、分享

1、爲自己的組合命名:說一說冰箱裏的好朋友是誰?

2、爲朋友冰箱裏的朋友命名:想象它們像什麼。

幼兒園優秀教案 篇5

設計思路

剛進入小班的孩子,從小家庭走向了大集體,要慢慢的學會基本的交往和溝通,與人“打招呼”則是孩子一日活動中最基本、最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對集體生活還不太適應的小班孩子,處於緊張、害怕、陌生的情緒中,和人主動打招呼的意識很薄弱。與此同時,我們的“娃娃家”主題正如火如荼的開展着,孩子們帶着各自的角色,在遊戲中交往,交流。但是生澀的孩子們對於“打招呼”卻並不那麼熱烈。因此通過本次集體活動,讓孩子們逐漸養成主動與人打招呼的意識,做個文明禮貌的受別人喜歡的孩子。

活動目標

1、能夠主動地和不同的人打招呼

2、體驗與人打招呼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情景表演(邀請大班孩子表演)

2、錄相

活動過程

(一)情景導入,和小動物打招呼

1、今天來了幾個新朋友,,他們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2、大班孩子情景表演,幼兒觀看。

3、你看見誰了?(逐一請出小動物)

4、誰願意來和小動物打招呼?

(二)和幼兒園裏的大朋友打招呼

1、來幼兒園的路上會遇見誰?你會和他有禮貌地打招呼嗎?

2、播放錄象(逐一和不同的大朋友打招呼,體驗相互打招呼的快樂)

3、小結:和人打招呼是一件快樂的事情,要做個有禮貌的別人喜歡的好孩子。

(三)分享打招呼的快樂——吃糖果

1、客人老師今天也帶來了甜甜的糖果,要給喜歡和人打招呼的寶寶嘗一嘗。

2、孩子們和客人老師打招呼,分享糖果,體驗相互打招呼的快樂。

幼兒園打招呼教案,幼兒年齡比較小,很多幼兒都還沒有見面打招呼的習慣,這是一種不好的現象,教師們要教會幼兒見到熟人打招呼問好,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禮貌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