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教案十篇

幼兒園教案十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4W 次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案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案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教案十篇

幼兒園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及意境美,體驗萬物生長的春意。

2、欣賞理解詩歌《春雨》,嘗試創編動作分角色進行詩歌表演。

3、幫助幼兒理解詩歌《春雨》的內容,欣賞優美的語言,體驗散文中所洋溢的樂觀精神。

4、初步理解故事情節,理解故事中語言的重複性特點。

  活動準備:

1、錄音機一臺、磁鐵若干、磁性黑板一個;雨聲、詩歌《春雨》及輕音樂磁帶。

2、與詩歌對應的4個場景,春雨姐姐頭飾一個,種子、桃樹、麥苗、小朋友的圖片和掛飾若干,春雨背景圖一幅。

  活動過程:

  一、播放雨聲錄音導入活動。

提問1:小朋友,現在是什麼季節?

提問2:花開了,樹葉也綠了,春天真美啊!你們聽聽,這是什麼聲音?(播放雨聲錄音)

  二、欣賞詩歌《春雨》。

1、欣賞詩歌錄音——教師:春天來了,春雨姐姐給我們帶來了一首好聽的詩歌,我們一起來欣賞吧!

2、教師有感情地配樂朗誦詩歌。

提問:詩歌的名字叫什麼?

引導語:詩歌裏有誰?它們是怎麼說的,我們一起再來聽一聽。

  三、理解詩歌內容。

提問1:詩歌裏有誰?它們是怎麼說的?(教師按照幼兒回答的順序逐一出示教具)

提問2:圖片按照詩歌的順序排對了嗎?應該怎樣調整?

  四、學習朗誦詩歌。

教師:春天裏種子發芽了、桃樹開花了,麥苗也漸漸地長大,真是太美了。帶着這種美好的心情,我們一起用好聽的聲音來朗誦這首詩歌。

  五、嘗試創編詩歌動作

——鼓勵幼兒創編動作表現種子發芽、桃樹開花、麥苗長大、孩子種瓜的情景。

  六、嘗試分角色表演詩歌

——教師講解表演要求,請幼兒自主選擇掛飾到相應的場景中,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詩歌表演。

  七、結束活動

——教師小結,培養幼兒愛護環境的意識,鼓勵幼兒關愛受旱災區的小朋友。

  延伸活動:

1、在活動區投放種子、桃樹、麥苗、小朋友的圖片和掛飾,繼續引導幼兒進行排圖講述及詩歌表演活動。

2、引導幼兒觀察春天的變化,鼓勵幼兒學習仿編詩歌《春雨》。

  活動評析:

這個活動設計總的來看很好,但是我覺得有些環節還是要親自試驗過才能知道行不行。比如:開始時問到幼兒現在是什麼季節?這個問題有時連中班或是大班部分幼兒都一時說不上,當然也要考慮孩子的個別差異。還有我覺得小班的孩子可能更易理解圖畫內容,爲何不事先製作關於春天信息的一個多媒體課件讓幼兒欣賞呢,他們會更感興趣。而且後面的表演,幼兒是非常感興趣的,但是要他們表演出來,就對他們詩歌的掌握要求很高了。最後我認爲或許帶領幼兒去外面參觀春天會讓幼兒感受更深。對目標的實現會更有幫助。

幼兒園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學習5以內數的組成,初步體驗發現“數越大,組合的方法越多”。

2、在活動中發展幼兒遷移整理已有經驗的能力,逐步促進幼兒思維深刻性的發展。

重點:認識表示數的分合的符號,初步理解組成的意義。

難點:概括5以內各數組成情況,初步體驗發現數越大,組合的方法越多。

活動準備:教具(大房子圖一間2層、數卡“1”3張,“2”2張、“3”一張,表示分合意思的符號四個)學具(操作分合學具出現不同結果的記錄紙、房子圖10張,人手2套1-5的數字卡、寶貼)活動過程:重點討論 --> 幼兒遷移運用 --> 集體交流 --> 結束活動1、 重點討論A、目標:在上次操作經驗的基礎上,認識表示數的分合的符號“ ”,理解組成的意義。

B、指導:

a、出示房子圖,引導幼兒將相應數字佈置上去,如屋頂上是2,下面2個房間裏分別是1和1;b、將房子拿掉,請幼兒講講2、1、1是什麼關係,該怎麼念,引出“ ”:分開、合起來的意思。

c、同法學習“3”的組成。重點是體會3有2種分法。

2、 幼兒遷移運用目標:在前一次操作經驗的基礎上,遷移整理5以內各數的組成的經驗,並用數字表示。

指導:a、教師介紹玩法b、幼兒在上次操作經驗的基礎上,在房子圖裏有數字表示3、 集體交流:

目標:整理有關5以內各數的組成經驗指導:(1)幼兒介紹,教師有序排放5以內各數的組成卡片。

重點指導幼兒體會把一個數分成2份,這2份合起來還是原來的數。

(2)在結果出來後,引導幼兒觀察,列出每一個數字分的方法記錄情況,問:記錄每個數字分的方法從2-5有些什麼變化?

(體驗:記錄越來越多 --> 分的方法越來越多)4、 結束活動(1)小結有關數的組成的一些經驗,激發幼兒下次活動的興趣;(2)肯定活動中有進步的幼兒。

幼兒園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能通過討論、嘗試與練習,逐步掌握遊戲的玩法和規則。

2、伴隨2/4拍音樂做遊戲,體驗音樂遊戲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小魚頭飾5個,紗巾若干,音樂《快快抓住它》、鋼琴

2、場地準備:隊形除6名幼兒扮演小魚、小蝦的在圈內外,其餘幼兒扮演貝殼圍坐成圓圈。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難點:能通過討論、嘗試與練習,逐步掌握遊戲的玩法和規則。

2、指導要點:能用食指順着圈逐個點每個小朋友的手心兩下,一拍一次。

四、活動過程:

1、熱身活動,激發遊戲興趣。

聽着《捉小魚》的音樂,模仿小魚遊的動作入場。

2、完整欣賞音樂初步熟悉音樂旋律。

導入語:

小魚在海里快樂地遊戲者,小貝殼看見了,趕緊游過來和它一起玩遊戲,它們玩得真開心……

3、肢體感應音樂節拍。

(1)、教師帶動幼兒運用拍手、拍肩等肢體動作感應音樂節拍。

(2)、手掌開合遊戲。

誰可以用小手當扇貝做夾小魚的動作?(張開五指、合攏握拳,表示扇貝一開一合的動作,用鋼琴音樂跟隨練習。)

4、集體討論,嘗試遊戲。

(1)、集體討論遊戲規則。

小魚和小貝殼是怎樣玩遊戲的?(師幼共同討論形成“小魚用食指在小貝殼手心點兩下,且一拍一次”的遊戲規則。)

小貝殼在什麼時候合上扇貝夾小魚呢?(引導幼兒討論形成“在音樂停止是合上”的規則。)

師:被貝殼夾住的小魚,又該怎樣?(引導幼兒討論形成“如果被夾,互換角色”的遊戲規則。)

(2)、師幼遊戲。(圍坐圓圈,配班教師扮演小魚站圈內,其他扮演貝殼的幼兒圍坐成圓圈。)

(3)、伴隨音樂,嘗試練習遊戲。

(4)、幼兒遊戲。請以幼兒扮演小魚站在圈內,其他扮演貝殼圍坐圓圈遊戲。(重點提醒扮演貝殼的幼兒遵守遊戲規則,音樂結束最後一個音“i”才能“抓魚”。)

5、道具扮演,再次遊戲。

(1)、自選角色,道具裝扮。

扮演小魚的幼兒戴頭飾,扮演貝殼的幼兒利用紗巾進行裝扮,並按遊戲隊形準備好。(圈上扮貝殼的幼兒可伴隨音樂節拍左右晃動。)

(2)、伴隨音樂,完整遊戲。

教學反思:

這節音樂遊戲活動的故事情境很強,將遊戲融入到故事情境中,又將音樂節拍的融入到音樂遊戲中,使孩子在玩中學,學而樂。整節課孩子們的活動興致很高漲,活動進行的很順利,孩子們對於這樣的學習方式比較容易接受,能較好的完成教學目標。許多孩子還不斷的要求老師在玩一次,不捨得過早結束呢!

幼兒園教案 篇4

  科學意圖:

開展“傳聲筒”活動。體驗自制玩具的樂趣,讓孩子初步感知紙筒的形態特徵、探索玩法,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適合班級:

小、中、大班

  材料準備:

PVC管、PVC彎頭、可以塞進PVC管的布條。

製作方法與步驟:

將PVC管用彎頭連接成不同的形狀,留出聽筒口與說話口。(見“傳聲筒圖”)

  實驗操作:

兩個小朋友一組,一個說話,一個傾聽,一起玩“打電話”的遊戲。

  教師指導建議:

● 引導小、中班幼兒拼出不同長短,不同形狀的傳聲筒,試一試傳出的聲音是否一樣。

● 引導大班幼兒拼出有多個聽筒的傳聲筒,組織幼兒玩多人“打電話”的遊戲。

● 引導幼兒在PVC管裏塞上布條,比較塞上布條和不塞布條的PVC管在傳聲上,有什麼不同。

  拓展與替代:

可在幼兒園走廊裏安裝較長的傳聲筒,有條件的幼兒園可在班級與班級之間、不同樓層之間的牆壁上安裝傳聲筒。

  小知識:

人發出的聲音在傳聲筒中由於筒壁的反射使聲波得到加強,傳聲筒的開口使聲波向一定方向傳播,在傳播時能量雖然會損失一部分,但由於聲波被加強了,所以聲音也會傳播得比較遠。

  活動反思:

科學教育活動中,應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活動中教師更多的是引導幼兒往最後目標進行,幼兒要多動手操作、多觀察,積極探索。

幼兒園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欣賞故事,感受圖形組合變化的神奇力量。

2. 能將不同圖形創意組合,並記錄數量。

3.體驗探索與合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幼兒操作卡。三角形、圓形、半圓形、長方形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出示故事人物,引起幼兒興趣。

你知道什麼叫魔法師嗎?介紹魔法師

二、初步鞏固圖形的特徵,嘗試探索圖形之間的轉換。

(一)看ppt講述畫面內容1—7:初次感受單一圖形的組合變化。

1.提問:哈哈阿姨跑出城堡後,她發現魔法師的城堡是飄在空中的,怎麼辦?她的口袋裏有圓圓的餅乾和半圓形的餅乾,可以拼成什麼逃離城堡呢?

2.教師用圓形、半圓形示範組合變成“小鳥”。

(三)講述畫面四內容,嘗試用三角形創意組合並記錄。

你會用三角形的樹葉拼出什麼工具幫助哈哈阿姨過河呢?用了幾片三角形?

1.幼兒操作,創意拼圖。

2.交流、驗證:用了幾個三角形?拼出了什麼?

三、幼兒交流討論,合作創意拼圖並記錄圖形數量。

1.激發幼兒想象力,說出打敗魔法師的辦法

先來看一看,哈哈阿姨身上有哪些材料?這些材料可以變出什麼打敗大灰狼呢?

2.交代任務:兩兩合作,商量好用現有的材料拼一些比大灰狼更厲害的東西。

3.幼兒兩兩合作,合作創意拼圖。

4.作品展示驗證,。

用了什麼圖形?拼出了什麼?用了哪些材料?交流、檢查。

四、講述故事結尾,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哈哈阿姨終於安全回到家了,爲了表示感謝,她也給小朋友準備了好吃的餅乾!我們一起去教室吃吧!

  故事內容:

從前有一個叫“萬事煩”的懶惰的魔法師。萬事煩的夢想就是什麼事都不做。所以他決定製作一種只要唸了咒語就什麼都能實現的魔法藥。但是一想到要做這個魔法藥,又覺得挺麻煩的。“天靈靈、地靈靈,給我一個手藝好的廚師,耶!”魔法師唸完咒語就出現了一個正在烤餅乾的哈哈阿姨。魔法師讓阿姨製作魔法藥。

青蛙腳指頭、玫瑰樹根、烏鴉尾毛……阿姨把這些東西放進大大的鐵鍋裏,倒立着用腳指頭攪了三百下。雖然製作魔法藥非常困難,但是想回家就必須得做。哈哈阿姨製作魔法藥的時候,萬事煩魔法師把阿姨的餅乾全吃沒了。又香又脆真好吃。

魔法藥製作完之後,阿姨想趕緊回家。但是魔法師還想吃餅乾。“現在開始你就住在這兒給我烤餅乾吧!”阿姨聽了非常生氣,把魔法藥全喝光了。

氣呼呼的魔法師把哈哈阿姨關進石頭監獄裏。阿姨哭得很傷心,但是沒有人能幫助她。阿姨看着地上的小石子兒自言自語,“圓圓的小石子兒,要是你們能變成老鼠聽我說話該多好啊。”忽然,這些圓圓的小石子兒竟然一個一個變成了老鼠。

逃出監獄的阿姨爲了不吵醒魔法師悄悄地向外走。這時在門前睡覺的貓突然睜開了眼睛。“喵!”貓豎起爪子想撲向阿姨。“方方正正的磚頭啊,變成勇敢的大狗吧,耶!”就這樣方方正正的磚頭飛過來變成勇敢的大狗把貓趕走了。

多虧磚頭大狗,阿姨才能安全到達出口。但是打開門後阿姨驚呆了。魔法師的城堡竟然飄在空中!怎麼才能下去呢?這時阿姨摸到了口袋裏的圓圓的餅乾。阿姨把圓圓的餅乾拿出來,把其中幾個掰成兩半。“圓圓的餅乾,半圓的餅乾啊,都聚在一起變成一隻大鳥吧,耶!”

唸完咒語,餅乾變得越來越大,真的變成了大鳥。

飛了一會兒,一羣烏鴉追着餅乾大鳥飛過來了。“是餅乾大鳥,嘎嘎嘎,吃了它吧,嘎嘎嘎。”“餅乾大鳥啊,咱們躲到下面的三角樹森林裏吧!”餅乾大鳥避開烏鴉羣躲到了三角樹森林裏。三角樹森林裏只有尖尖的三角形。樹也是三角形,岩石也是三角形,連湖水都是三角形,

“咱們避開烏鴉羣到湖對面去吧!”阿姨對着三角形唸了咒語。“長三角、寬三角、大三角、小三角,都聚在一起變成一個大帆船吧,耶!”阿姨的咒語剛唸完,這些三角形就開始移動,“砰”的一下變成了帥帥的大帆船。阿姨和夥伴們坐在三角形的帆船上漂啊漂,漂到了湖對面。

阿姨乘船往湖的對面駛去的時候,剛睡醒的魔法師還念念不忘餅乾的美味,魔法師跑到監獄。“讓阿姨開始給我做餅乾吧。”但是監獄裏空空的。魔法師趕緊騎着掃帚去追阿姨了。正好阿姨和餅乾大鳥、磚頭大狗從大帆船上下來的時候,變成大灰狼的魔法師出現了。阿姨又唸了咒語。“圓圈、三角形、方塊們,變成比大灰狼更厲害的獅子吧!”說完,餅乾大鳥、磚頭大狗還有從大帆船出來的圓圈、三角形和方塊變成了一隻兇猛的獅子。“啊啊啊!”

不怕火的機器人一拳就把龍打敗了。龍“砰”的一下又變回了魔法師。“圓圈、三角形、方塊們,變成火箭吧,耶!”阿姨唸完之後這些東西就變成了火箭,火箭載着討厭鬼魔法師飛得遠遠的。哈哈阿姨領着餅乾大鳥、磚頭大狗和小石子兒老鼠安全到家了。當然也像以前那樣烤好吃的哈哈阿姨領着餅乾大鳥、磚頭大狗和小石子兒老鼠安全到家了。

幼兒園教案 篇6

本主題的目標是體驗中秋節美滿團圓和喜慶豐收的快樂氣氛,加深對父母和親人的感情;在參與中秋節各種活動中能大膽自信地表現自己;在成人引導下,學習尋找、蒐集資料,並學習交往、合作與分享;簡單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祖國的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的節日有很多,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月到中秋分外明”,大班幼兒對其有深厚的興趣及探究慾望。由於幼兒對民間節日、習俗瞭解較少,開展這一主題活動時涉及到社會、語言、藝術、科學等領域,教師可採用參觀、討論、蒐集資料、展示成果、動手操作、文藝聯歡等活動形式來組織教育活動。

一、 幼兒發展目標與主要內容:

1、初步瞭解傳統節日中秋節、重陽節、春節的來歷及有關習俗,感受體驗傳統文化。

2、知道教師節、國慶節、國際勞動節等重要節日的名稱日期,進一步瞭解這些節日的社會意義。

3、積極參與各種節日的籌備及慶祝活動。學會用恰當的方式與人交往、溝通、合作,共享集體活動的快樂。

4、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勞動、愛親人的健康情感,鼓勵幼兒用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

二、教師指導建議

傳統節日 中秋節

1、環境: 教師和幼兒一起創設反映中秋節的環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製作月餅、水果;製作各種燈籠;張貼有關中秋節的故事掛圖、畫有觀賞月亮的圖片等。

2、遊戲:“月餅加工廠”。 教幼兒製作各種月餅,做好的月餅裝在盒子裏放在“超市”裏賣,也可放在小吃店裏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動:

(1)講述有關中秋節的故事、傳說,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兒瞭解中秋節的來歷和有關習俗

(2)引導幼兒根據故事,創編表演童話劇由幼兒自己分配角色,製作道具並進行表演。

4、觀察活動: 請幼兒在節前節後觀察月亮的變化,並做月亮變化日記(從小月牙開始觀察記錄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兒自己觀察並將結果畫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園共育:

(1)指導幼兒觀察月亮的大小變化。

(2)給幼兒講一個關於月亮的故事或教給幼兒一首有關月亮、中秋節的古詩。

(3)中秋節前夜,家長帶幼兒來幼兒園進行“慶中秋第七集,一定要去看啊!

幼兒園教案 篇7

活動目標:

1.欣賞樂曲,感受柔和、優美與輕快、活潑的不同音樂形象。

2.嘗試用身體各部分的扭動表現水草生長,用手臂不同方位動作表現小於遊動。

3.通過協作遊戲,體會與朋友共同遊戲的快樂。

4.願意參加對唱活動,體驗與老師和同伴對唱的樂趣。

5.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音樂帶

2.紙折 小魚,教師自制水草若干。

活動過程:

一、完整欣賞樂曲,瞭解樂曲名稱和主要內容,感受兩段不同性質的音樂。

1.安靜欣賞音樂。

提問:“小朋友,你聽了這個樂曲,你感覺自己到了一個什麼地方,看見了誰?

2.教師介紹樂曲名稱、主要內容。

師:剛纔小朋友的想象力真豐富,其實這首樂曲還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水族館》,它是法國的音樂家聖桑的作品,這首樂曲裏到底藏一個什麼樣故事呢?我們一邊來聽音樂,一邊來邊看動畫片,好嗎?

二、分段欣賞多媒體課件,請幼兒談談對音樂的感受,並嘗試用不同動作表現。

1.欣賞A段音樂和畫面。提問:在這段音樂裏你看見了什麼?(水草)水草是什麼樣子的?(綠綠的)水草怎麼長出來的?請你來做一做水草生長的樣子?(請幼兒自由創編),聽A段音樂並用不同動作表現。

2.欣賞B段音樂和畫面。提問:在這段音樂裏你看見了什麼?(小魚)小魚在幹什麼?小魚怎樣遊的?(請幼兒自由創編,引導幼兒的手臂在不同方位擺動。)

3.比較兩段音樂的不同。水草生長時的音樂和小魚遊的音樂你覺得有什麼不同?(慢和快,柔和、優美和輕快、活潑) 師小結。

4.欣賞A/音樂和畫面,引導幼兒想象小魚和水草遊戲的情景。提問:這段音樂裏你看見小魚和水草好象在幹什麼?想想它們還會做什麼遊戲?(捉迷藏,說說悄悄話)小魚和水草一起玩,心裏覺得怎樣?

5.欣賞B/音樂和畫面。提問:這段音樂你看見小魚和水草在幹什麼?爲什麼?請幼兒聽音樂做告別離開的動作。

6.聽錄音帶完整的欣賞音樂,邊用提示語幫助幼兒回憶情節和動作。

三、遊戲:“小魚和水草”

交代遊戲規則:分別帶上胸飾,女孩子扮演水草,男孩子扮演小魚,,待會遊戲時,聽見水草的音樂水草做動作,小魚不動。聽見小魚的音樂小魚做動作,水草不動。做遊戲時一起動,根據語言提示聽音樂進行表演。

幼兒園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遊戲中掌握節奏型。

2、通過嗓音造型、手指遊戲、圖譜識記、表演等形式體會《數青蛙》音樂的生動有趣。

3、認真傾聽並積極參與歌唱活動。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準備

錄音機一臺、磁帶一盒、節奏卡一張、圖譜一幅。

活動結構

1、聲勢活動練習(拍手、跺腳、拍腿……);

2、嗓音造型練習(節奏朗誦);

3、動作造型練習(表演手指遊戲);

4、圖譜識記練習;5、遊戲練習(個別、分組、集體表演)。

指導要點

1、聲勢活動練習(拍手、跺腳、拍腿……)。聽老師的鼓聲,請小朋友模仿拍節奏,通過拍身體的各部位(手、腿、肩等)及聲勢練習(跺左腳、右腳、雙腳等)鞏固節奏型。

2、嗓音造型練習(節奏朗誦)。引導幼兒創造性地運用小動物的叫聲或幼兒的名字進行節奏朗誦活動,進一步鞏固節奏型。

3、動作造型練習(表演手指遊戲)。通過談話的形式,引出童謠《數青蛙》,一邊一句句分析童謠一邊自然配合手指的表演,引導小朋友自己發明手指表演的方法,如四指併攏與拇指對碰表示呱呱叫,用拳頭表示青蛙的大眼睛,手腕帶動手掌,手心朝下上下翻表示青蛙跳等。在玩手指遊戲的過程中熟練歌謠和節奏型。引導幼兒在《數青蛙》的音樂中玩1-2遍手指遊戲。

4、圖譜識記練習。教師一邊朗誦節奏一邊用手指圖譜,幫助幼兒識記音樂所表達的樂句順序。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參與音樂,如讓幼兒一邊看圖譜一邊運用節奏朗誦和聲勢活動爲音樂配伴奏。

5、遊戲練習(個別、分組、集體表演)。讓幼兒扮演青蛙圍成“池塘”進行配樂表演。

6、結束活動:幼兒自音樂聲中隨教師跳出活動室。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獲得了較好的效果,我個人認爲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1、選材成功:沒有歌詞卻很有特色音響效果的律動。《數青蛙》配上一首幼兒較熟悉,且有琅琅上口有節奏的兒歌《數青蛙》,使音樂、語言與動作的`結合得到最充分的表達,形成一幅青蛙邊歌邊舞的熱鬧完美圖景。

2、程序設計:採用聲勢活動練習→嗓音造型練習→動作造型練習→圖譜識記練習→遊戲練習的方式引導幼兒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調動原有的經驗來學習新知識,使幼兒腦中的舊知識得到激活,進行重新組合與匹配形成新知識。

3、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始終遵循幼兒音樂活動設計的一個重要原則,即幼兒是音樂活動的主體,活動設計就須從幼兒的興趣和音樂作品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出發,體現活動設計的靈活性和自主性。

幼兒園教案 篇9

一、設計意圖:

中班幼兒的創造是多種多樣的,除了語言創造、思維創造等,在幼兒階段更多的是動作和體態的創造。因此,我們教師要及時發現孩子們在日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各種各樣的動作,然後根據孩子的需求來設計滿足他們興趣的活動。本班的幼兒活潑好動,在動作方面發展協調,尤其對新的活動材料經常表現出強烈的好奇心,想觸摸、想玩。

同時,在他們的活動過程中我們發現了一個問題,幼兒直線奔跑時,動作靈活、協調,然而每當他們拐彎時,就經常性發生兩名幼兒相撞的現象,拐彎的動作也不是很平衡、協調。爲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已爲幼兒設計了許多四散追逐跑的機會,“好玩的雪碧瓶”就是這一系列的活動之一。“雪碧瓶”是安全的材料,能廢物利用也是幼兒園教育所提倡的。

二、活動名稱:

好玩的雪碧瓶。

三、活動目標:

1、遊戲“騎自行車”將幼兒的情緒導入到活動中,複習聽信號走和跑的能力。

2、幼兒自由探索雪碧瓶的玩法,充分展示自己的創造潛能,體驗成功的快樂。

3、通過“給小動物找食物”的遊戲,練習繞着跑的技能。

四、活動準備:

空的雪碧瓶20只,音樂磁帶,獎章20枚。

五、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做“騎自行車”的遊戲,複習交通規則的知識,練習聽信號走。

師:小朋友們,我們一起騎上自行車到遊樂場去玩好嗎?(好)馬路上車很多,我們要注意遵守交通規則,紅燈停、綠燈行、黃燈慢慢走。在騎車的時候,可不能撞車呀,記住了嗎?那我們就騎上自行車出發吧。

2、幼兒和教師一起玩“騎自行車”的遊戲,複習聽信號走和跑的能力。

(二)激發情緒。

1、隨着音樂做瓶子的律動。

師:遊樂場到了。你們聽遊樂場裏傳來了好聽的音樂,我們一起跟着音樂來做做運動,好嗎?

2、放音樂,幼兒持瓶隨着音樂跟着老師或自己隨意創編各種動作。

(三)引導探索。

1、幼兒自由探索瓶子的多種玩法。

師:跳得可真累呀,小朋友們可以坐在瓶子上休息一下。剛纔,我們拿着雪碧瓶騎自行車、跳舞,好不好玩那我們再想一下其他的玩法,一起玩起來吧。

2、幼兒探索瓶子的多種玩法,活動中提醒幼兒可以和小夥伴一起合作遊戲。

3、重點練習繞過瓶子,“S”型跑的技能。

(1)師:剛纔,老師發現了一個很好的玩法,我們一起來試一下。(練習繞瓶原地轉圈)。

(2)師:請小朋友們想一下,把瓶子排成一排該怎麼繞。(幼兒討論並嘗試)。

4、遊戲“給小動物找食物”

(1)師:現在,老師要給你們佈置一個任務。小動物的糧食都不夠了,對面有許多食物,請小朋友們繞過障礙去幫小動物取一份食物好嗎?注意障礙很危險,小朋友分成四條路一個跟着一個小心的跑,誰完成任務我就給他發一枚獎章。(幼兒遊戲)

(2)師:小朋友們都拿到食物了嗎?那我們給小動物們送去吧。

六、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們努力爲孩子們創造條件,給他們提供了廣闊的活動空間,組織和幫助他們投入到活動中。孩子們不僅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體驗到成功的快樂,而且通過活動中的“給小動物運糧”的遊戲,我們也很好的解決了孩子們在奔跑拐彎時不協調的問題,讓他們學會了在面對面跑的過程中側身相讓的能力。

活動讓孩子們健康身心、活潑個性,給他們帶來了活動的快樂。

幼兒園教案 篇10

一、設計意圖

按照皮亞傑學派的觀點,對數的認識屬於兒童邏輯—數理經驗,這類經驗來源於動作,而非物體本身,具體來說幼兒對於書概念的認識來源於計數活動。

我們經常看到在平時幼兒能熟練地唱數,他們會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等兒歌,但會唱數並不等於他們已經理解數量,如數到“5”,報出的總數常常會是“6”,其實這是幼兒不明白數數時最後一個數詞所代表的是集合的總數,不理解數字表示的實際意義。

幼兒學習某些概念是在反覆練習的過程中逐步領悟和理解的,而不是靠老師教會的。所以我依據班級孩子的實際情況結合正在開展的“好吃的食物”主題,設計了“聽聲音數糖”的活動。爲了增加遊戲的趣味性,我採用的默數的方法,同時通過反覆練習讓孩子明白數數時最後一個數詞所代表的實際意義。

在活動中更添加了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環節——“多一”或“少一”,並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實際表現進行開展。這也是此活動中的一個創新點。

二、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提高幼兒對數的實際意義的認識,知道最後一個數詞代表集合的總數。

2、通過“聽聲音”默數10以內的數,並能找出相應的數字,嘗試着瞭解“多一”或“少一”的數概念。

3、鼓勵幼兒積極、大膽的參與遊戲活動。

重點:讓幼兒在遊戲中反覆感知最後一個數詞代表集合的總數。並能在遊戲中嘗試着瞭解“多一”或“少一”的數概念。

難點:對於孩子來說,第二個遊戲是有難度的,因爲要把默數的結果記在心裏然後再去站闆闆是有一個過程的,老師要注意觀察是否有孩子錯了,如果遇到有錯誤可以當場驗證,幫助孩子理解站闆闆的意思。

三、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

1、闆闆6——8塊,上面寫有數字;

2、糖罐子一隻(最好是鐵罐);糖果若干。

經驗準備:

在此次活動前孩子們要知道什麼是默數,並有過練習作爲基礎。

四、活動過程

玩法一: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糖罐和許多糖果,我們一起來玩“聽聲音數糖果”的遊戲。小朋友分成兩組:南南組和西西組,我們要比比看哪組的孩子最棒。

小朋友必須用手矇住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裏放了幾顆糖,聽完後不能馬上說出答案,待老師請到才能大聲站起來大聲告訴大家。(聽到放進的是幾顆糖,並要及時驗證)

五、遊戲規則

1、一定要矇住眼睛,不能看的哦。

2、聽完後不能馬上說出答案,待老師請到後才能大聲站起來回答

【此遊戲主要是讓孩子熟悉遊戲玩法和規則,學習默數,並在遊戲中通過檢驗,反覆感知和理解最後一個數詞是代表一個集合的總數】

玩法二:

“今天老師還帶來了許多的闆闆,上面有數字哦,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幾呀?”

(老師一邊放闆闆,一邊讓孩子認認闆闆上的數字)

“這次遊戲和剛纔的不一樣了,小朋友矇住眼睛,豎起耳朵仔細聽聽,老師往糖罐裏放了幾顆糖果。聽完後不能馬上說出答案,等老師說開始,小朋友就去踩有這個數字的闆闆。

遊戲規則:

1、一定要矇住眼睛,不能看的。

2、老師說“開始”,幼兒才能離開座位去踩闆闆。

3、踩闆闆時不能擁擠,用腳碰到就可以了。

【默數是中班上期孩子不常用的數數方法,但因爲其具有“神祕性”,所以幼兒非常喜歡這樣的方式。聽完數字後不能馬上報出答案,而是要捂住嘴巴等到命令後才能去踩相應數字的闆闆,小小的一個動作既幫助幼兒遵守遊戲規則,又讓他們沉浸在遊戲情節中。】

玩法三:

接下來我們再來玩一個更加有難度的遊戲,也要豎起耳朵仔細聽,老師往糖罐裏扔了幾顆糖,聽完後等老師說開始,小朋友要跑道比這個數字多一的闆闆上,站對的孩子老師要來抱一抱她哦。還有好吃的糖果獎勵。

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玩“少一”的遊戲。

遊戲規則:

1、一定要矇住眼睛,不能看的,用耳朵仔細聽聲音。

2、老師說“開始”,小朋友才能離開座位去踩闆闆。

【第一則玩法讓孩子熟悉了規則和玩法,第二則玩法讓孩子進一步理解數字的實際意義,那是否可以在第三種玩法中讓孩子嘗試體驗“多一”或“少一”的概念。整個活動貫穿着“形式不變內容變”的設計原則,讓孩子反覆練習卻不感到枯燥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