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幼兒園教案 >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

設計意圖

數學是抽象性、思維性很強的一門學科。指導幼兒粗淺的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創造精神和各種能力,促進其智力發展。通過指導幼兒初步感知時間這個概念,發展幼兒的“時間感”。建立幼兒的時間觀念,是在豐富的感性經驗基礎之上逐步形成的。

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幼兒識字較多,知道了昨天、今天、明天的時間概念,知道了一星期的形成。爲此,我在活動設計中,將“年月日”融入故事中,使數字和故事巧妙結合,使原本抽象、複雜的概念變得具體、簡明、易於理解,爲幼兒主動探究學習留下餘地。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年月日的概念,感知年月日之間的關係;運用不同的數數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月曆。月曆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別。

3.提高數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能力。

4.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運用不同的數數法探究:一年有12月個月,一個月30(28、31)天,一年有365天。

2、難點:大小月分別是哪幾個月?頂小月又是哪個月?

活動準備

1.大字卡“年、月、日、1、4、7、12、31、30、28、365”各一張;自制外形似房子狀的20xx年1月——12月的月曆(大月、小月、2月數房子大小有區分);小字卡(年、月、日)數字卡(12、30、31、28、365)幼兒人手一份。

2.各類掛曆、檯曆、月曆、月曆。

活動過程

1.幼兒觀察十二座“房子”,引起興趣。並提問有幾座房子?大的有幾座?小的有幾座?

2.出示數字卡(12、30、31、365、28),猜猜與“房子”有什麼聯繫,明確探索任務。

設疑:爲什麼老師把有的房子畫得大,有的畫得小呢?

請小朋友把自己椅子下的小本子拿起來,分別認這些字。再把小本子藏好。

3.講述故事,回答問題,幫助幼兒理解年月日的概念,瞭解數字之間的關係。

4.引導幼兒操作小字卡、數字卡,探究回答問題:很久以前的這個媽媽的名字叫什麼(年)?年媽媽的孩子叫什麼(日)?年媽媽爲日娃娃蓋了多少座房子(12座)?這些房子的名字叫什麼(月)?大月的房子有哪幾個月(1、3、5、7、8、10、12)?小月的房子有哪幾個月(4、6、9、11)?大月有多少日(31天)?小月有多少日(30天)?頂小的月是幾個(1個)?有多少日(28天)?年媽媽共有多少個日娃娃(365)?(用不同的數數法瞭解)。

5.猜謎。引導幼兒知道有記錄時間“年月日”的叫做月曆。瞭解月曆有年類之分,種類之別。

6.引導幼兒觀察展品是哪一年的,檯曆、掛曆、月曆的區別在哪裏,你會用嗎?

活動延伸:

1.引導幼兒學習查看月曆的方法。

2.組織幼兒觀察閏年掛曆,引導他們發現二月,從而瞭解到了“特殊”一年就會有366天,每4年就有一次。

附:

自編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媽媽,媽媽的名字叫年。她有365個孩子,他們的名字都叫日。一天這位媽媽爲孩子造了12座房子,大房子有7座,小房子有4座,最小的房子有1座,這12座房子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月。等房子造好了,這個年媽媽就讓孩子住在房子裏,爲了使房子不擠。年媽媽就在大房子裏住31個孩子,小房子裏住30個孩子,最小的房子裏住28個孩子。

自編謎語:一個小本子,天天掛牆上。一天撕一張,過年就撕完。

活動反思:

《綱要》指出幼兒數學活動的內容應從幼兒身邊取材,以幼兒身邊的月曆說起讓幼兒感受數學就在身邊,有利於激發幼兒的探索慾望和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的目的是讓幼兒初步認識月曆,在操作中瞭解一年有12個月,不同月份有不同的天數。對月曆感興趣,初步感知時間概念,懂得珍惜時間。發展推理能力。

這對於我們班孩子來說是一個還沒有接觸過的新知識,爲了能讓幼兒的還子們學的開心有趣於是我以今天是什麼年的問題引出主題。果然還子們的積極性一下了高起來了 。接着我以小兔子不明白的問題讓孩子們的幫助解決。你帶的月曆是那一年的?20xx年、20xx年、20xx年、虎年、兔年的孩子們爭先恐後回答着。你是怎麼知道的?孩子的小眼睛可亮了:我的月曆最上面有數字20xx的就是20xx年。我的月曆上有好多小兔子的我就知道是兔子年。一年有12個月這一點大多數小朋友知道,可是對於每個月有不同的天數、認識幾月幾日他們還從來沒有學習過。

於是我在黑板上掛了一個大年曆,請他們觀察一個月有多少天,是不是每個月的天數都是一樣的。孩子們的發現果然不出意外,他們問:老師,爲什麼有的30天,有的31天,還有這個2月怎麼是29天(28天)。在他們發現這個問題後, 我用“拳頭”形象地來區分大月小月,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性,孩子們在學中樂,玩中學,真正做到了“寓教於樂”。在尋找月曆祕密的過程中,孩子們的發現遠遠超過了我的預期。有的孩子說:“老師,我發現了月曆上的數字顏色。”“爲什麼不一樣呢?”,我把這個球又拋給了孩子,有的孩子就說:“紅色是休息天,我們可以不上課。”有的孩子說:“不對,有的紅色不是休息天,是節日,你看!”還用自己發現的事實給你證明

在接下來的“找節日”環節中,當我說出節日後,小朋友首先要反應是幾月幾日,接着在年曆中找出來。在找的過程中,孩子們找得都對的,而且迅速還很快!可是我發現這樣能力弱的小朋友得不到鍛鍊了,於是我說:請幾個孩子到老師的月曆上來找。這下,孩子們更積極了。

整個活動下來,給我感觸最深的是,要想小朋友學得開心,首先老師必須帶動學習氣氛,讓每個小朋友都在不自主地投入到活動中去,只有大家都參與了,老師教得開心,小朋友學得也開心。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用數的組成計算8的減法;

2、使學生掌握看圖列減法算式;

3、使學生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培養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正確計算8減幾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具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

二、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看動畫片嗎,喜歡動畫片中的巧虎嗎?(喜歡)

師:今天巧虎來到了我們的課堂上和小朋友們一起去學數學,好不好?

三、複習

首先巧虎帶我們來到開心樂園裏面,複習一下我們以前學習的知識。

1、開火車,算一算。

師出示數字卡片,開火車回答問題。

4+2=7-3=2+4=1+6=6-5=3+3=

2、複習8的分成

老師出示題目,讓學生回答,8可以分成()和()

3、揭題:剛剛我們複習了以前學習的知識,小朋友都表現的非常棒,下面我們一起來到聰明樂園裏學習新的知識,好不好?那麼,今天巧虎和小朋友們一起學習什麼呢?出示課題:8減幾。學生齊讀課題。

四、探索新知

1、吹氣球

師:看,這是什麼?有幾個氣球?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生:8個氣球

電腦出示動畫:氣球正慢慢的飄動起來

師:哎呀!氣球怎麼飛走了,飛走了幾個氣球?還剩下幾個?你能完整地說嗎?

生(嘗試說):原來有8個氣球,飛走了1個,還剩下7個

生(邊操作邊說)

師:氣球飛起來我們用虛線框起來,用什麼方法計算呢?(減法)應該怎麼列式呢?主要強調看見虛線就是用減法。

生(嘗試說):8-1=7

師:算式中8,1,7表示什麼呢?請學生回答

如果老師把右邊的七個氣球用虛線框起來,表示七個氣球飛走了,我們用什麼方法,怎麼列式呢?學生嘗試回答,然後列式:8-7=1

師:算式中8,7,1表示什麼呢?請學生回答。

2、吃糖果

師:巧虎還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生:糖果

師:圖上有幾個糖果呢?

生:8個

師:看一看吃掉了幾個?還剩下幾個?算式應該怎麼列呢?

師:我們用虛線把兩個糖果框起來,表示吃掉了,用什麼方法計算?應該怎麼列式呢?主要強調看見虛線就是用減法。

生(嘗試說):8-2=6

師:算式中8,2,6表示什麼呢?請學生回答

老師把這裏的6個糖果用虛線框起來,現在吃掉了幾個糖果?我們用什麼方法,怎麼列式呢?學生嘗試回答,然後列式:8-6=2

師:算式中8,6,2表示什麼呢?請學生回答

3.智慧果園

巧虎帶小朋友們來到了智慧果園,果園裏有哪些水果呢?有草莓,有葡萄,師在黑板上出示磁性教具草莓、葡萄

(1)師讓學生數一數黑板上有幾個草莓?

(2)現在師拿走一個草莓,放在虛線左邊,看到虛線用什麼方法?怎麼列式呢?。

(3)讓學生回答問題:8-1=7,同時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同樣的方法讓學生列式8-7=18-2=68-6=2

五、遊戲:摘蘋果

下面我們輕鬆一下,巧虎想和小朋友玩一個摘蘋果的遊戲,好不好?

大家一起數一數樹上一共有幾個蘋果,先看看老師摘了幾個蘋果,然後列式。請學生點擊鼠標——摘蘋果,提問:這位小朋友摘了幾個蘋果,樹上還有幾個?(齊數)我們把摘下的蘋果用虛線框起來,誰能列出數學算式?(指名學生回答)

四、鞏固新知:

師說:剛纔我們學習了八減幾的四個算式,你們都學會了嗎?下面讓我們帶着新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好不好?

1、看圖列式

課件出示各種生活中的圖片

(1)師引導學生說一說圖的意思

(2)學生列式。

(3)師評析,表揚回答問題好的學生。

師發給每個小朋友一張作業紙,師巡視指導。

(4)師讓學生上臺說一說圖的意思

(5)讓學生列式。

(6)師評析,表揚回答問題好的學生

六、小結:

今天我們和巧虎一起學習了8減幾,巧虎和我們玩的真開心,每個小朋友都非常聰明。最後我們一起和巧虎說再見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認識1~10的序數,學習確定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2、掌握序數詞,會用第幾準確地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認真聽清楚各項活動的規則,用過的物品能歸還原處。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材料準備

1、幼兒人手一本《幼兒園課程指導.數學》。

2、小黑板一塊,粉筆若干。投影儀

活動過程

1、發放《幼兒園課程指導.數學》,幼兒人手一本。

2、集體活動

(1)按數拍手。

“我們來聽數拍手,我報幾你們就拍幾下。”

(2)認識序數。

老師在投影儀上出示書畫面。“有幾張小椅子,椅子上有幾個小朋友?第幾張椅子是空着的?我們按順序說說空着的小椅子的位置。”教師手指第三張空椅子。“這是第幾張空椅子?誰會用一個數字來表示這張小椅子的位置?”“你在這裏寫上‘3’表示什麼意思呢?”“我們平時還可以用‘3’來表示什麼?”“現在你知道數字有幾個用處了嗎?”(表示物體的位置,表示物體的數量。)

“能在每張空椅子上都寫上一個數字來表示它們的位置嗎?”老師蓋着第三第六第九張空椅子。“誰能說說,哪幾張椅子不見了?你又是怎麼發現的呢?誰幫助你一看就知道第幾張椅子不見了?”

3、分組活動。

數數第幾張椅子是空的。

“說說範樣上每張椅子的位置,看看第幾張椅子沒人來,是空的,請你把能表示空椅子位置的數字寫在書上,邊做邊講,第幾張椅子是空的,做完後說說哪幾張椅子是空的。”

教師巡迴指導。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瞭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爲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後的數學活動中多加遊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4

活動目的:

1、學習用數學、圖畫等符號記錄自己操作的結果。

2、學習多角度地思考問題,能有計劃地進行活動。

活動準備:

1、每人一盆蠶豆、塑料花、瓶蓋。

2、每人一張紙、筆。

活動過程:

一、玩玩、記記

1、幾哦按時帶領幼兒觀察操作材料,引起幼兒的興趣。

2、明確操作要求:用一隻手用力往盆裏抓一把,把抓的出的物體,數一數,記下來,一共抓三次。

3、討論:怎麼樣記得牢,又記得清?(抓一次,記一次)

4、幼兒動手操作:師巡迴指導。

5、交流

(1)說說自己的操作結果,師幼共同檢查記得是否清楚。

(2)比一比,誰接的方法好?

二、猜一猜

1、帶領幼兒觀察桌上的三種物品:花生、塑料花、瓶蓋

2、猜猜看,用力抓一把,哪種物體抓得最多,哪種無意抓得最少?爲什麼?

三、說說發現

1、討論:如果抓桌上的三種物品,每種物品抓三次,怎樣記錄在一張紙上?

(用圖畫、數字等符號記錄)

(塑料花)

(瓶蓋)

(蠶豆)

2、幼兒動手操作;師提醒個別幼兒按要求操作。

3、展示熱別幼兒的記錄單,說說記錄單上的內容,嚴整記錄單上的句路是否清楚。

4、引導幼兒觀察記錄單,驗證自己剛纔的猜測是否正確。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5

教學目標:

1,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寫出相應的合成式。

2,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5,讓幼兒懂得簡單的數學道理。

教學準備:

大頭子兩個;小骰子,筆,記錄紙,五角星若干。

教學過程:

一 看骰子

———小朋友看一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東西?(小骰子)在哪裏看到過?

———我們一起來看看骰子由幾個面組成?每個面上的圓點都一樣嗎?(每人一個)

二 玩骰子

———老師拿出一個大骰子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怎麼看的?(看骰子

應該看最上面)

———老師把兩個大骰子一起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多少點?(是把兩個骰面上的

圓點合在一起數出來)

———老師示範寫出合成式。並告訴幼兒幾和幾合在一起是多少。

———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象剛纔老師一樣擲骰子並寫出合成式。

———老師交代操作要求後幼兒進行操作,老師巡迴指導。(操作要求:兩個人一組,其中一個小朋友把兩個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後輕輕的擲在桌子上,請另一個小朋友寫出合成式。擲骰子的小朋友檢查他寫得是否正確,正確的話就獎一顆五角星。然後換一個人擲骰子,繼續操作。)

———請小朋友把他們的記錄紙拿上來,老師把它貼在黑板上看看誰獎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 遊戲:擲骰抱團

———老師擲大骰子,小朋友根據骰面上的點數幾個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活動反思:

這個環節需要小朋友自己來觀察形狀和顏色,所以較上個環節來說難度又增強了,目的讓幼兒探索、比較翻出相對應的圖形。在讓幼兒在遊戲中接觸認識。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能在對稱圖形身上找出對稱軸。

2.通過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在操作中探索發現。

3.感受周圍事物的對稱美,提高審美意識、體驗創造操作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圖片:蝴蝶24,剪刀。

2.長方形,正方形紙若干。

活動過程

一、理解對稱概念,初步感受對稱美

1.出示圖片:蝴蝶,感知理解對稱。

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一些圖片給小朋友看,你們想看嗎?

你覺得這些圖片好看嗎?你發現這些圖片奇妙的地方了嗎?

(幼兒互相議論。)

2.教師小結:原來,這些圖案的左邊和右邊都是一模一樣的,像這種左右兩邊形狀、大小、顏色

都一樣的,我們就叫它“對稱”。

3.教師出示一張圖片,演示圖形對摺。

(1)教師:那麼把這些對稱的圖形對摺,會怎麼樣呢?對摺後一樣齊的,我們叫做“重合”--出示字卡"重合

(2)重合後,我們發現中間有一條折線,它也有一個好聽的名字,叫“對稱軸”

4.觀察生活中的實物圖片,感受對稱美

(1)出示蝴蝶風箏、、面具(臉譜)、飛機等感知對稱,尋找對稱軸。

提問:它們對稱嗎?你從什麼地方看出它們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裏?)

(2)爲什麼人們要把這些東西造成是對稱的呢?看起來對稱的東西怎麼樣?

(平衡感、整齊、美觀)

二、尋找身邊的對稱物品,鞏固理解對稱含義。

1.出示實物若干(望遠鏡、梳子、衣服、鏡子等)

提要求:選一件對稱的物品。

2.幼兒介紹自己的物品,說說爲什麼自己覺得它是對稱的?對稱軸在哪裏?

(引導幼兒發現對摺後能重合,即是對稱)

三、幼兒操作,創作表現對稱美。

1.出示作品(眼鏡)

教師:你們看這是什麼?它對稱嗎?你們知道還有什麼是對稱的嗎?

2.幼兒操作,探索用紙片摺疊對稱圖形。

四、結束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班裏的小朋友都很能幹,不但認識瞭解了對稱,還能自己動手摺疊對稱的圖形,

在我們身邊還有好多好多對稱的物品,今天我們也回家找一找,還有哪些東西是對稱的,明天來告訴老師好嗎?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通過嘗試性的操作活動,學習將一個整體分成相等的兩份,感知整體和部分的關係。

2、願意參與討論活動,探索不同材料的二等分方法。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分別在兩塊黑板上佈置小熊寶寶和小熊貝貝及它們的大盤子。

2、長方形、正方形、圓形、橢圓形彩色紙若干,剪刀人手一把。

3、每人一份食物:飲料、糖果、花生、方形麪包片、豆腐乾、乾果。

4、人手一套工具:兩個小盤子、兩個小量杯、紙條、線、尺、餐刀。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引起幼兒的興趣。

師:熊媽媽有兩個孩子,一個叫小熊寶寶,另外一個是小熊

貝貝,這一天熊媽媽買了一些各種口味的餅乾,小熊寶寶和小熊貝貝吵着要吃到每種口味的餅乾,這可難住了熊媽媽,怎麼辦呢?

二、第一次嘗試:二等分長方形

1、請幼兒嘗試將長方形分成一樣大的兩份。

師:現在請小朋友試一試,看能用什麼方法把長方形的餅乾

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好嗎?

2、幼兒嘗試操作,將長方形二等分,教師巡迴觀察幼兒

的操作,鼓勵幼兒想想有幾種分法。

3、嘗試操作後提問

(1)師:請xx小朋友告訴大家,你是怎麼分的?

怎麼知道分出來的兩份是一樣大的?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邊操作課件邊提問:原來長方形的餅乾和現在分出來的一份餅乾,誰大誰小?

(2)小結:像這樣把一件東西分成一樣大的兩份叫

做二等分,二等分後的每一份都是一樣大的。而且每一份都比原來的整體小,整體比部分大。

4、師:現在我們把二等分後的餅乾分別送給小熊寶寶和小熊貝貝吧!(幼兒把分好的餅乾分別放進寶寶和貝貝的大盤子)

三、第二次嘗試:二等分正方形、圓形、橢圓形

1、熊媽媽這裏還有許多各種形狀的餅乾要分給寶寶和

貝貝,你們願意再來幫熊媽媽分一分嗎?記住要二等分噢,不然寶寶和貝貝會不高興的。

2、幼兒自由選擇圖形進行二等分操作

3、幼兒將各種形狀二等分後,貼到寶寶和貝貝的盤中。

四、第三次嘗試:實物二等分

1、師:爲了感謝小朋友,熊媽媽爲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好吃

的東西,有、麪包、豆腐乾、花生、糖果、飲料……可以用什麼方法把它們分成相等的兩份呢?

2、師帶領幼兒集體觀察、交流:你分的是什麼?使用什

麼方法來分的?(用了什麼工具)分得對嗎?爲什麼?有不同的方法嗎?哪個方法更好?爲什麼?

五、師:現在讓我們拿着自己二等分後的食物一起回教室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分享吧!

活動反思:

在我園“園本教研”中,我有幸參加了“一課多研”活動,我把大班的“二等分”這一活動經過了“設計-教學-再設計-再教學”,其中自己也經歷了不斷的反思。

在數學活動中,幼兒是通過活動、通過與材料的相互作用,發現和建構數學關係的,教師設計的材料是否適宜直接關係到幼兒的操作興趣,探索效果也直接影響教育目標的達成。

1、緊扣活動目標,遵循數學知識內部的邏輯規律操作

材料的特點以及由這些特點規定的活動方式往往決定幼兒能獲得什麼樣的學習經驗,獲得哪些方面的發展,所以“操作材料應暗含幼兒通過操作能夠達到適宜的教育目標的內容。”在第一次設計的二等分圖形材料,請幼兒幫忙分窗紙,通過這樣的操作,幼兒能將材料分成兩份,但目的性很不強,對於相等的兩份概念不清,整體與部分也難搞懂,貼的窗花較爲凌亂,所以在設計操作材料時,教師要從目標出發,把教育意圖和要求融入到每一種材料中,充分挖掘材料的潛在價值,發揮其最大的功效,如在第三次設計的方案中,把圖形材料設計成餅乾及設置的給熊哥倆分餅乾的情境,幼兒把二等分的概念深入理解後,把餅乾整整齊齊的分別置於兩個盤中。

2、滿足不同發展水平幼兒的操作需要操作材料的難易度應適中,既不能讓幼兒輕而易舉地得到答案又不能使幼兒覺得太難,失去操作興趣。

在活動中,提供的材料難度應層層遞進,由簡到難,在“二等分”這一活動中由讓幼兒嘗試多種方法二等分一個圖形——用多種方法二等分其他圖形——二等分不同實物。

由於同一年齡班的幼兒的發展水平並不平衡,所以應從不同幼兒的發展水平及“最近發展區”出發,允許他們從不同的起點,按不同的發展速度選擇操作材料,逐步達到目標。

3、要多樣化

操作材料的多樣化有利於幼兒獨立思考,相互學習,獲得更多的信息,在活動中,我爲幼兒提供的實物,準備了顆粒狀態的、液體狀態的、固體形態的,這些材料難易程度不同,供不同幼兒選擇,幼兒也可選擇不同的材料。

另外,數學知識存在一定聯繫,在設計操作材料時,我提供幼兒的測量工具,以激發幼兒回憶先前的學習經驗,調動幼兒的操作經驗,促進了學習能力的遷移。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8

活動目標:

一、通過量一量,比多少的操作活動,初步感知物體體積。

二、培養幼兒的估計能力,空間感知和推理能力。

活動準備:

一、果凍殼(一樣大小)、水彩筆、記錄紙、人手一份。

二、操作材料:黃豆、白雲豆、蜜棗、玻璃球、小石子各若干份。

三、兩瓶一樣多的果汁,烏鴉喝水的圖片一張。

活動過程:

一、引題:

激發幼兒興趣,教師以客人身份進行招呼,並交代事情。

師:今天,老師第一次到大(3)班來,聽應老師和徐老師說,我們大(3)班小朋友個個很棒。所以,老師想考考大家,和大家來做個智力遊戲,大家說好嗎?

幼:好。

師:這個遊戲和我們桌子上的東西有關,大家看一看,桌子上放着三種果實或種子,它們是什麼呢?請小朋友舉手告訴我。

(引出黃豆、白雲豆、蜜棗、果凍殼、統計表)

二、開動腦筋猜一猜

1、師:(哇!小朋友們真棒!)好,我們這就進入遊戲第一環節――“開動腦筋猜一猜”,(幼兒跟念)“猜什麼呢?我們要把這三種果實或種子裝滿這隻杯子(示範)你們猜猜看可以放幾顆?大家可以獨自思考,也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輕輕討論,等一下就

請小朋友把答案寫到猜一猜下面的空格子裏,可是不能動桌子上的東西,要從小到大猜想,黃豆、白雲豆、蜜棗各能放幾顆並記錄下來,聽明白了嗎?

2、小朋友記錄猜想答案,由老師依次將數字填寫到黑板上的表格中,並簡單分析。

三、親手體驗做一做

1、師:那小朋友想不想知道到底真的可以放幾顆呢?

幼:(想)

師:好,我們現在就驗證一下,進入我們遊戲的第二環節,親手體驗做一做。(幼兒跟念)

2、師:我們還是按表格上排的順序來驗證,那怎麼做呢?要求是這樣的:(示範)把黃豆放滿杯子,壓一壓,讓它和杯口一樣平。數一數,一共有幾顆?馬上把答案寫在做一做的空格子裏。

3、幼兒實際操作,教師再次記錄幼兒所測結果,並分析幼兒測量出來的數據,根據差異給適當驗證。

四、仔細觀察找規律

1、師:小朋友們真能幹,不僅愛動腦筋、愛動手,而且記錄認真。下面,我們要進入遊戲的第三環節――仔細觀察找規律。(幼兒跟念)

2、這個規律就在表格裏,大家睜大眼睛,看誰把它先找到。(幼兒回答,老師適當引導,總結出同樣的杯子裏,身體越小的東西,放的顆粒數越多,身體越大的東西呢,放的顆粒數就越少)

五、生活遊戲――烏鴉喝水

師:我們大(3)班的小朋友真是太聰明瞭,下面我們再幫小烏鴉解決一個問題好不好?那麼小烏鴉遇到什麼問題了呢?原來呀小烏鴉今天去參加森林音樂會了,它唱呀、跳呀,很快口渴了。這時小烏鴉找到了一個瓶子,可瓶子裏只有半瓶水,而且瓶口太小,小烏鴉喝不到,這可把它急壞了,小朋友有什麼辦法能幫幫小烏鴉嗎?

六、活動延伸

如果小烏鴉面前有一堆玻璃球和一堆比玻璃球還要小的石頭,你們想一想,把哪個放進去,水會更快滿起來。那麼小烏鴉就可以更快喝到水了?

師:小朋友們意見各有不同,這樣吧,老師請大家回家後和爸爸媽媽去做個小實驗,你們像老師一樣,準備兩瓶一樣多的水,一瓶放20顆玻璃球,另一瓶放20顆小石子。看看,哪一瓶的水滿得快,明天回來告訴老師,好嗎?文 章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9

教學目標:

1、學會根據兩個骰面上的點數寫出相應的合成式.

2、發展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大頭子兩個;小骰子,筆,記錄紙,五角星若干.

教學過程:

一 看骰子

小朋友看一下老師手中拿的是什麼東西?(小骰子)在哪裏看到過?

我們一起來看看骰子由幾個面組成?每個面上的圓點都一樣嗎?(每人一個)

二 玩骰子

老師拿出一個大骰子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幾點?是怎麼看的?(看骰子應該看最上面)

老師把兩個大骰子一起輕輕的擲在地上請小朋友看看是多少點?;(是把兩個骰面上的圓點合在一起數出來)

老師示範寫出合成式.並告訴幼兒幾和幾合在一起是多少.

請一個小朋友上來象剛纔老師一樣擲骰子並寫出合成式.

老師交代操作要求後幼兒進行操作,老師巡迴指導.(操作要求:兩個人一組,其中一個小朋友把兩個小骰子拿在手上,然後輕輕的擲在桌子上,請另一個小朋友寫出合成式.擲骰子的小朋友檢查他寫得是否正確,正確的話就獎一顆五角星.然後換一個人擲骰子,繼續操作.)

請小朋友把他們的記錄紙拿上來,老師把它貼在黑板上看看誰獎到的五角星最多.

三 遊戲:擲骰抱團

老師擲大骰子,小朋友根據骰面上的點數幾個人手拉手站在一起。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初步學習以自身爲中心區分左右

2、體驗數學活動帶來的樂趣

  活動準備:

房子、小動物、簡易地圖、作業紙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

《身體律動歌》我伸出左手去,我收回左手來,我伸出左手擺一擺,左手收回來。我伸出右手去,我收回右手來,我伸出右手擺一擺,右手收回來。我伸出左腳去,我收回左腳來,我伸出左腳擺一擺,左腳收回來。我伸出右腳去,我收回右腳來,我伸出右腳擺一擺,右腳收回來

二、區分自己身體的左右

1、學習區分兩隻手的左右

小朋友說說兩隻小手能夠做什麼,哪隻是左手,把左手舉高轉一轉,哪隻是右手,把右手舉起來轉轉。

2、區分身體其他部位的左右

兩隻小手可以區分左右,我們的身體還有什麼是可以區分左右的呢?(眉毛、耳朵、眼睛、胳膊、肩膀等)

說說你的左邊和右邊的小朋友是誰,再說說教室裏什麼東西在你的左邊,什麼在你的右邊。

總結:小朋友現在知道了左和右,左手這邊就是左邊,右手這邊就是右邊。

三、《爲小動物找家》

是誰在哭呀?原來是森林中的小動物們。它們剛剛建好了新房子,這些房子長的一摸一樣,他們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們能幫幫他們嗎?

看看誰最聰明啊,小猴子最聰明瞭。它最先找到了自己的家,請幼兒在老師提示下爲每個小動物找到家。如:小兔子的家在小猴家的右邊……

四、分組操作活動

《區分左右手》《找找看》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現在學會了區分左右,那我們一起來玩個遊戲《聽口令做動作》

六、活動延伸

請幼兒站成一排,說說自己的左邊和右邊是哪位好朋友,請幼兒向後轉再看看自己的左右兩邊的的好朋友是誰,發現了什麼。知道左與右是相對的,當方向發生變化時左與右也會隨之改變,唯有自己身體的左右是不會變的。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常見平面圖形的認識,初步體驗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

2、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3、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分析:

重點:是感受平面圖形之間的聯繫。

難點:幼兒在感受過程中關鍵點是對於不同圖形中共用邊的感知與理解。

活動準備:

火柴棒若干根、記號筆、紙。

活動過程:

(一)變魔術,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要給小朋友變魔術,大家想不想學呀?

2、出示兩個三角形,提問:它是由幾根火柴棒拼搭成的?

3、教師變魔術

(二)教師啓發幼兒用火柴棍拼搭圖形,感知圖形邊的共用特徵。

1.請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兩個三角形。

2.請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

3.請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個長方形兩個正方形。

(三)幼兒操作活動,發展幼兒創造力和思維靈活性。

1.出示記錄表,提出拼搭的要求。

2.教師觀察幼兒操作情況,進行指導。

3.活動評價。

(1)幼兒評價:拼得是什麼圖形?誰拼得好?爲什麼?

(2)教師評價:表揚會應用公用邊的原理、注意用較少的火柴棍拼搭出較多圖形的幼兒。

活動延伸:

請小朋友回班級進入區域繼續利用我們的棒來繼續變魔術,好嗎?

活動反思:

1.讓數學變成好玩的,有意思的。

爲什麼學生喜歡這節活動課,因爲這節課直觀形象,滾一滾,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數一數,像玩遊戲一樣,有趣好玩。所以,數學教學中經常用到的數形結合,用動畫片中的人物創設情境,聯繫生活中的數學等就是讓數學變得好玩一點,學生積極性才高。數學教學應該向語文課學習,讓學生能感知數的靈動,讓數學教學變得豐富多彩。

2.數學要多讓學生操作。

數學教學中,儘量讓學生多操作,多動手。學生在操作中感受會更深。滾一滾,如果要對低年級的學生說是很難說清楚的,但學生動手滾一下,不言自明。包括數學教學中常用的剪一剪,折一折,畫一畫,比一比,就是讓學生多操作。

3.要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

有人說感覺器官用的越多,記得就會更牢固。這節課讓學生動手操作,用手去摸,動手去堆,用眼睛觀察,調動了學生的多種器官。

4.瞭解學生,讓學生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數學。

低年級學生在用語言表達數學問題時,有時候不太準確,這時候就不要強求學生記住一些難以理解的詞語,可以等一等,現階段只要讓學生有所感知就行了。如平面,曲面等。

5.放手讓學生討論。

不要小看這些小孩子,他們思維活躍,想法多樣,只要你給他們一個舞臺,他們就會精彩演繹。在搭一搭這個活動中,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可以搭出哪些物體,學生搭出了很多新奇的造型,我都給與了肯定和表揚。

小百科:趣味,漢語詞彙。意思是使人感到愉快,能引起興趣的特性;愛好。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2

明天我們幼兒園就要進行市級以上課堂教學獲獎教師的課堂展示活動了,作爲四名教師的其中一個,本次我選擇了我們大班現在進行的主題《黑夜祕語》中的一個數學活動《上月球》。

雖然針對本次活動我已經反覆修改了好幾次教案,還特別精心設計了自認爲很滿意的多媒體課件,可是經過昨天的試教,還是發現存在很多的問題。於是,就引發了我對數學教學的一些思考,相比平時每逢要上公開展示活動我首先會選擇語言活動,因爲對於我個人而言,語言活動相對比較擅長一點,可是這次我考慮到其他三個老師都選擇語言活動,如果自己再去選擇,這樣一個半天對於聽課的老師好象有點太過單調,再則是我想挑戰一下自己,讓自己向其他課程領域也發展一下,還信心滿滿地自認爲也許我在其他領域教學中也可能不錯也不一定。於是,考慮再三下了決定--大班數學活動,這個活動之前我們在訂計劃時把它定在科學領域,可是我覺得把它定在數學活動更精確與明朗一點。

經過了昨天的試教,我滿滿的信心有一點受到打擊了,課後我反覆思考這堂課我應該改進的一些地方:一、教學活動目標單一、不夠完善,對數學教育的目標缺乏全面的認識,僅以學習數學知識爲唯一目標。二、忽視了幼兒的思維特點。幼兒期思維發展和趨勢是從直覺行動思維向具體形象思維發展,抽象邏輯思維尚處於萌芽狀態。每一次數學活動都必須由具體到抽象、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由於設計本次教學活動時我考慮的只是我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掌握程度,沒有想到大四班是一個新大班,幼兒的學習存在着一定的差異,而沒有考慮有些幼兒基礎還不是很踏實,就這麼跳躍着教過去。幼兒階段的思維特點決定了這樣的教學是不合適的。三、教師的語言不嚴謹。在數學教學中,數學知識本身的特點和幼兒思維的特點決定了幼兒學習和理解數學概念是有困難的。因此,教師的語言表達對幼兒正確理解數學概念及有關知識是相當重要的。而我在其中一個環節講述時的語言不嚴瑾,造成了幼兒操作時的不理解,還應該再進一步推敲。

不過昨天的課也讓我同時又增加了信心,因爲幼兒對我的課件相當感興趣,學習積極性很高,雖然這是我設想到的,但是我還是很高興。畢竟他們是一羣只讀了一個學期半的新大班幼兒,明天我要開課的對象是大班其他三個班中的,相對而言應該他們知識經驗應該更豐富,思辨能力應該更強。

於是,修改教案成了我現在最要抓緊做的事,剛纔看到博友"藍天"的博文,一句話很有感觸"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

期待明天的活動能夠成功!

活動目標:

1.觀察材料,嘗試藉助材料上的提示發現可以數正確的方法。

2.喜歡數數遊戲,願意感受並學習同伴的數數方法。

3.瞭解數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字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4.能與同伴合作,並嘗試記錄結果。

活動過程:

一、瞭解孩子原有的數數經驗

經常聽到小朋友們數數,你最多能數到幾?和他一樣多的舉手。老師說一個數字,接着往下數4個數。

二、數數遊戲發現正確的數數方法

1.我知道你們能數很大的數字,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數正確,能數正確嗎?把桌子上的操作紙拿起來,看看圖上有什麼?接下來會有一幅圖片,讓你們數一數房子有幾幢?樹有幾棵?兔子有幾隻?花兒有幾朵?把答案記在下面的空格里。

2.現在開始對答案

你數到的兔子有幾隻?你在哪裏找到了6只兔子?前面的山裏有六隻兔子。蘑菇房的後面有兩隻兔子,第七隻兔子在哪裏?在蘑菇房的中間。

你用什麼辦法將兔子找出來的?從上往下。

要把東西數正確,其實有方法的,從上往下,從下往上,從左往右,從右往左,從前往後,從後往前。

只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就一定能把東西數好。

看看花有幾多?這麼多花這麼能數的快呢?三個三個數。對了,三個正好是一簇一簇的。

上面得花有幾多?6朵,下面的花有幾多?6多,六朵加六朵一共是十二朵。

3.看看第二張紙上寫了什麼?條是什麼意思?一條一條,對,數一數帶魚有幾條。第二個格子裏寫的什麼?數一數蛋有幾隻?什麼是種明白嗎?數數餅乾有幾種。把你看到的答案記錄在下面的空格里。

4.告訴我帶魚是幾條?有不同答案嗎?還有第三種答案嗎?你剛剛數帶魚什麼地方,數出是十一條的?爲什麼你要數帶魚的頭呢?頭比身體看的更清楚。你們也都是數頭的嗎?爲什麼要數眼睛?要把一堆東西數清楚,要數特徵非常明顯的地方。

有的數帶魚的頭,有的數帶魚的眼睛,有的數帶魚的身體,那個最明顯?眼睛,我們一起來數數帶魚的`眼睛。

小結:數一堆東西的時候,要數特徵非常明顯的地方。

遷移:用這種方法我們來數數這些香蕉有幾隻?你數了香蕉的哪裏?

5.蛋有幾隻?有六有八?你在哪裏數到六隻蛋的?他把所有看得見的蛋都數出來了,還有兩隻蛋在哪裏?在紙的後面也可能有蛋。你怎麼知道後面有兩隻蛋呢?他用了對應的方法,看到下面有多少蛋,來估算上面有多少蛋。

小結:這一盒蛋在放的整齊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嘗試用估算推理的方法,看第一排有幾個,算算推推後一排有幾個。

活動反思: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孩子的眼裏,月亮是個既熟悉又神祕的世界。本次活動就是從幼兒所感興趣的內容出發,設計登月球的遊戲,將數的組成結合到遊戲的各環節讓孩子在虛擬的遊戲中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它不但激發了幼兒的探索慾望,更讓幼兒就懂得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幫助幼兒理解基本的數學概念,發展思維能力,讓數學活動更遊戲化、趣味化,深受幼兒的歡迎。

活動第一環節給星星打電話。簡單的引出部分很快就集中了幼兒的注意力,爲順利地開展下面的環節做好了鋪墊。到月球上去,先要和星星打電話。(出示五顆星星)每顆星星上面都有一個數字,數字是幾就代表是幾號星星。要求從卡片中找出兩個數字,如果兩個數字合起來和其中一顆星星上的數字一樣大,就算撥通這顆星星的電話。這一環節中,我給幼兒充分展示的機會,目的在於調動每位幼兒的積極性,幼兒的參與性是十分強烈的,也許是孩子喜歡挑戰高難度的,多數孩子都選擇了撥通10號星星,不難發現他們對10的分合掌握的還是不錯的,能把已獲得的數學經驗運用於虛擬的遊戲中去。第二環節解密上月球。(出示登月球軌道圖)要上月球需要經過一個軌道,要進入軌道必須先解開密碼,密碼是由兩個數字組成的,這兩個數字合起來都必須等於10,而且密碼不能重複。幼兒在小圖上的方框內寫出10的各種組合數字。由於有了前面環節的鋪墊,幼兒對於解密碼的興趣還是很強的,由於操作之前我讓孩子已經找出10的分成的互補規律,所以大部分孩子都能按順序順利的寫出10的九種分成方法,但由於個體的差異,個別幼兒也出現了遺漏和重複的情況。第三環節領取“通行證”。給操作正確的幼兒發放“通行證”,爲了讓每位幼兒都得到愉悅的體驗,我邀請聽課老師幫助發放,“通行證”的發放使得幼兒的操作結果被得到認可,雖然有個別孩子做錯或者重複了,但老師給予的訂正機會讓他們從失落中走了出來重新煥發求知慾望,使每位孩子都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這是一堂教研組行爲跟進研討課,課後組內老師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1.第一環節孩子們打通最多的是是10號星星,還有幾個星星沒人打,應該把沒有撥打的星星以集體形式練習,如幾和幾打通的是幾號星星。2.幼兒在操作環節,我讓先操作完的孩子找聽課老師檢查是否正確,而後又讓聽課老師幫助發放“通行證”,兩次檢查顯得多餘,其實只要發“通行證”這一次就夠了。3.最後環節應該創設一個登月球的情景讓先領取通行證的孩子等候在起飛地點等待全體幼兒一起上月球。我將聽取聽課老師的建議重新修改教案,進行第二次執教,我想會收到更好的效果的。

小百科:月球,天體名稱,人類肉眼所見稱爲月亮,中國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玉盤,是地球的衛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地球唯一的衛星,其表面佈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萬千米,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3

活動目標:

1、學習按序將9分成不同的兩份,感知9的分合。

2、繼續感知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補關係。

3、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5、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活動準備:

教具:9朵大小、顏色不同的話,數字,分合號。

學具:幼兒操作材料。

活動重難點:

1、重點:引導幼兒學習按序將9分成不同的兩份,感知9的分合

2、難點:在上一節課的基礎上繼續感知兩個部分數之間的互補關係

活動過程:

1、 複習8的組成,學習9的組成。爲解決重點問題。

“小朋友們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8的分合,誰能夠運用互換的方式省略幾組相關的分合式。”“小朋友們你們看看黑板上都有什麼?有什麼不同?它們各有幾朵?”(引導幼兒從大小、顏色、方位上觀察和講述,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等)“誰誰能有順序的把剛纔講的事紀錄下來?”如(上面一朵花,下面8朵花,9可以分成1和8等)“我們檢查一下是否有序,是什麼樣的順序?”“請把分合式讀一遍。”繼續感知兩個較小數之間的互補關係。“請小朋友看看這並列的兩個數”如(9/1和8,2和7)“前面多出的1是哪裏的,後面少了的到1哪裏去了。”

2、 讓幼兒在記錄分合時只要記錄出4組分合就可以了。爲解決難點問題。 9〈1和8,2和7,3和6,4和5。

3、 在感知互補關係時,教師要引導幼兒觀察兩組並排的分合式,讓幼兒明確前面的數增加的部分,就是後面的數減少的部分。

4、 幼兒練習操作材料。教師進行點評。

課後反思:

一、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充分體現數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這一理念。

本節課我從幼兒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結合幼兒的生活實際和年齡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引導幼兒開展看一看、說一說、遊戲、擺一擺、填一填、猜一猜等生動有趣的活動,注重幼兒主動參與,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在數學活動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2、創設情境,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把思維過程“融”於情景中,幼兒就會對數學活動產生直接、強烈的興趣,而興趣是幼兒主動學習的源動力,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會成爲負擔,而會成爲一種執着的追求;有了興趣,幼兒纔會去積極探索,才能積極地提出問題,才能創造性地運用知識,變苦爲樂。要激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就要讓數學教學充滿魅力,就要求教師組織富有成效的教學活動,爲學幼兒創設積極思維的情景,這樣能使教學過程對學生始終有一種吸引力,這樣的課堂也才生動又味。從幼兒們在課堂上興趣盎然、積極投入的表現看出,他們是這麼喜歡這樣的課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的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創設教學情景也是激勵、喚醒、鼓舞的一種藝術。爲此我在課一開始就設計了“請歌星小企鵝爲大家唱歌,但必須學會9的組成”這樣一個有趣、又具有挑戰性的情景,(並將這一情景貫穿着節課的始終)緊緊“拴住了”幼兒的心,調動了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

3、以賽爲動力,引導幼兒動手操作、自主探究。

動手操作、自主探究是幼兒直接獲取經驗知識的最好的途徑,它可以啓發幼兒積極參與思考,激發對數學的興趣與探索慾望。在教學這一節課時,我讓幼兒拿出9根小棒,把9 根小棒分成兩份,要求兩人一組合作進行,一人分,另一人作好記錄,找一找一共有幾種分法,看一看哪一組完成的最棒。通過操作、合作交流活動,使幼兒親身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體驗學習的快樂,同時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不足之處。

1、在“擺一擺、填一填”這一環節,給了幼兒自主探究、動手操作的機會,教師引導不夠、組織不到位,沒有向幼兒講明要求,致使有幾組的活動未正常開展,沒有突破難點達成學習目標。幼兒的學習過程是圍在一個屋子裏進行的,通向這個屋子的路有許多,而老師不僅是幼兒前進路上的出謀劃策者,更是一個帶幼兒走向這個屋子的引路人。教師只有扮演好這樣的角色,才能讓幼兒走向成功。

2、在“看一看、說一說、填一填”這一環節,由於設置的內容較多,用時過長,影響了後面的教學。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操作活動讓幼兒感知許多物體(圖形)可以分成相同的二分,並知道整體大於部分,部分小於整體。

2、嘗試用目測,把實物分成一樣多的兩份,並在活動中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進一步提高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及動手操作能力。

4、培養幼兒的嘗試精神,發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體驗數學集體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教師示範用的蛋糕一隻及幼兒操作材料圖形一套。

2、人手一分不同顏色的各種圖形。

3、操作材料:紅棗、豆子、橡皮泥。

活動過程:

1、以兩隻“小松鼠分蛋糕”的故事,激發幼兒學習二等份的興趣。

師:“六一”這一天,是小松鼠花花和圓圓的生日,小夥伴們送了他倆一個蛋糕,兩隻小松鼠很開心,看了一會兒,花花說:“我們來分蛋糕吃吧,我們兩人吃一樣多好不好”圓圓說:“好”!可是兩之小松鼠的數學學的不好,不知道怎麼分才能分得均勻,小朋友說說看,兩隻小松鼠應該怎樣分才能吃到一樣大的蛋糕?

2、老師這裏也有一隻蛋糕,想把它分成相同的兩份,請小朋友幫老師想一想,應該怎樣分?

3、幼兒演示分法,教師幫忙。

4、蛋糕可以分成相同的兩份,那麼如果我們用圖形,可不可以也把它們分成相同的兩份?今天,老師給小朋友準備了好多各種各樣的圖形,而且,每種圖形有兩張,請你們把相同圖形中的一張先用折的方法,折成相同的兩份,然後,用剪刀剪開,看看剪下來的圖形和原來的圖形有什麼不同?在折、剪的時候,你想一想一種圖形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方法,都可以把它分成相同的兩份?

5、幼兒動手操作,老師巡迴指導,引導小朋友們相互討論。

師:小朋友在操作的時候。可以相互討論一下,應該怎樣分?

6、幼兒反饋嘗試的結果。

(1)提問內剛纔小朋友都動手把各種圖形分成了相同的兩份,請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分的?

(2)請幾個有不同分法的小朋友講述,並用老師的操作卡演示給小朋友們看。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通過操作、探索、觀察、比較,掌握二等分的方法,在學習和探索中引導幼兒由淺入深,學習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能通過觀察、比較、類推、遷移等方法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的開始部分,是以故事《松鼠分蛋糕》導入,一下子吸引住了孩子,把孩子帶進如何公平的分餅的情景中,使孩子們的興趣很自然的被調動起來。

在學習活動中,我本着以幼兒爲主體的原則,活動一開始,我就爲幼兒提供可操作材料,每人一個圓圓的餅(圓形卡片),讓幼兒親自動手去操作、去探索、去發現、去解決問題,老師在操作活動中充當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孩子們通過操作和探索,自己找出了圓形二等分的分法,建立等分的概念。接下來,對幼兒掌握的知識進行提升,探索、操作各種圖形二等分的方法,對二等分的概念有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

活動的結束部分,老師爲孩子提供了許多可操作實物:如飲料,讓幼兒知道生活中,許多東西都可以二等分,把學過的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進行生活中的實際操作,幼兒通過切食物、分飲料等實踐,拓展二等分的知識,同時激發了幼兒對等分的興趣,在操作中幼兒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在幼兒操作探索圖形等分的這個環節中,我應該只跟孩子說對摺,而剪的過程我應該在課前剪好,到這個環節直接演示就得了,把剪的過程放進來既浪費時間了,又沒有把重點突出來,這一點我覺得不夠完滿。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5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座標找到家,並有一定的空間位置對應能力。

2、能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感受數學活動的魅力。

3、培養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4、樂意參與活動,體驗成功後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能根據座標,找到對應的位置。

【活動準備】

平面樓房、動物卡片、數字卡片、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你家住在幾單元幾樓呢?請跟旁邊的小朋友說說。”

師:“小動物新建一棟樓房,要請小朋友去參觀(教師出示平面的樓房),這裏就是小動物新建的樓房,我們看看這棟樓房有幾個單元,幾層樓呢?”

(二)複習鞏固

1、教師與幼兒一起幫小動物認識自己的家住在幾單元幾樓

師:“剛纔小朋友都幫忙數了數這棟樓一共有4個單元,4層樓,現在我們來看看裏面都住了哪些小動物,看看這些小動物它們住在幾單元幾樓?”(寶寶兔的家住在1單元1樓(1,1);貝貝羊的家住在2單元3樓(2,3);胖胖豬的家住在3單元3樓,(3,3);嘟嘟牛的家住在3單元4樓(3,4)吱吱鼠的家住在4單元2樓(4,2))

師:請幼兒說說理由,幫助幼兒學會看座標,快速地找到房間。

2、教師帶領幼兒遊戲,找找自己的家住在幾單元幾樓

(1)教師與幼兒一起認識房子的結構,看看這棟樓有幾個單元幾層樓。

(2)發房間卡給幼兒,請幼兒說說自己拿到的房間卡是幾單元幾樓。

(3)請幼兒拿着自己的房間卡自由找到自己的房間,教師個別指導。

(4)請個別幼兒說說你是怎麼找到房間的。

(5)遊戲:幼兒站在房子外面,幼兒在音樂開始後,開始找房間,看誰又快又準確的找到自己的房間。

(6)請幼兒到好朋友家做客,跟好朋友交換房間卡,根據自己手裏的房間卡找到好朋友的家。

(三)幼兒操作練習

1、教師與幼兒一起看看還有哪些動物沒有住進新房子,它們分別住在幾單元幾樓。

2、幼兒根據教師提供的圖卡幫助小雞、小魚、小貓、小刺蝟、小烏龜找到家。

(四)交流與分享

教師請幼兒到前面來和其他小朋友說說你是怎樣幫助小動物們找到家的,先找到它住在幾單元,再找到她住在幾樓。

【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充分體現了數學教育生活化的理念,理念正確;設計程序生活化;教學形式生活化。教師自身專業素質很不錯,沉着、不慌張,親和力強。此次活動中教師的思路很清楚,教育目標達成很好,幼兒反應活躍,但是在遊戲環節幼兒等待時間過長,顯得拉雜。遊戲的環節一可以和環節三整合,環節二可以設計2座房子,避免幼兒的等待。在教師示範時,應進一步強化,先找幾單元,再找幾樓,可幫助幼兒思維清晰。幼兒自主操作練習中,可增加難度,如將房子增加爲5個單元5層樓,更能充分體現教學的坡度,層層遞進,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能挑戰自己。

推薦理由:

在幼兒已有的經驗基礎上選擇了“空間對應”這一內容,然後以“你家住在幾單元幾樓”爲切入點開始,讓孩子在遊戲中感知空間位置對應,以幫小動物找家的方式將數學活動生活化,情景化,能進一步的加深幼兒的空間位置對應能力,能夠幫助幼兒學會按房間卡找到自己的房間。

小百科:空間是與時間相對的一種物質客觀 存在形式,但兩者密不可分,按照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從奇點爆炸之後,宇宙的狀態由初始的“一”分裂開來,從而有了不同的存在形式、運動狀態等差異,物與物的位置差異度量稱之爲“空間”,位置的變化則由“時間”度量。空間由長度、寬度、高度、大小表現出來。通常指四方(方向)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