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1

一、說教材分析:

《貓》是九年義務教材第八冊第四組的精讀課文。它是著名作家老舍寫的一篇散文。本文就是通過對貓的古怪性格和滿月小貓特點的描寫,流露了對貓的喜愛之情。課文以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爲主線,貫穿了貓的古怪性格及滿月小貓的可愛形象,栩栩如生。

二、說設計理念:

在教學《貓》這篇文章時,爲了讓學生體會貓性格古怪的特點以及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字裏行間所蘊含的感情色彩,我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三、說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大花貓性格古怪和它小時候淘氣可愛。

2、抓重點詞句,進一步體會貓性格古怪的特點和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體會貓性格古怪的特點以及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4、學習作者細緻觀察,抓住特點的方法,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小動物興趣。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和字裏行間所蘊含的喜愛之情。

四、說教法:

教學的方法的選擇,既要考慮教師的教,也要考慮學生的學,既要注重學生的基礎知識的獲得,也要注意學生閱讀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我決定採用:識—讀—悟—說進行教學,同時配合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通過多媒體展示貓的圖片,來感受貓的可愛,同時又能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參與到學習課文的內容中來感悟作者愛貓、人與貓之間相互信任,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同時又能增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

五、說學法:

新課程把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作爲重要的着眼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本節課是學習是一篇狀物抒情的散文。文章條理晰,以風趣親切的語言,把大貓的古怪性格和小貓的淘氣可愛描述的栩栩如生,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加上農村小學生一些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我結合教材特點,分析學生心理特徵和認知基礎水平指導學生採用:讀—勾—說—議—讀—寫方法進行學習

六、教學程序:

(一)、複習引入

1、回憶上節課學習的內容:

⑴齊讀課題。

⑵自讀課文:

回想上節課我們通過學習已知道了些什麼?

2、回顧存留問題:

⑴這節課想要解決什麼問題?

⑵師生共同歸納問題:

①爲什麼說貓的性格古怪?

②爲什麼寫小貓很淘氣?

③寫貓的古怪和淘氣,想要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抓住重點,選擇學法自學

學習要求:

1、默讀課文寫貓古怪的段落勾畫相關句子讀一讀。想想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寫貓性格古怪的?

2、課文哪一段寫小貓的淘氣?

學習方法:

①選一選:一個方面。

②讀一讀:表現貓性格古怪的重點句子。

③抓一抓:重點詞語。

④說一說:主要原因。

⑤想一想:表達感情。

5、選擇你喜歡的學習方法,分組討論,交流,合作學習。

三、學生彙報交流

1、一組彙報:

⑴讀貓性格中“又老實又貪玩”的句子。

⑵抓住重點詞語“成天睡覺、無憂無慮、一天一夜、任憑、無論”體會貓性格的古怪。

⑶貓性格的古怪的原因是:

老實和貪玩的性格看似矛盾,又同時存在。

⑷作者想表達:

他對貓的喜愛之情,因爲它又老實又貪玩在作者眼裏很古怪,才更喜歡它。

⑸彙報朗讀。

⑹抽讀,指名讀,齊讀。

2、二組彙報:

⑴讀貓性格中“又貪玩又盡職”的句子。

⑵抓住重點詞語“屏息凝視、一連好幾個鐘頭、非等出來不可”體會貓性格的古怪。

⑶貓性格的古怪的原因是:

又貪玩又盡職的不同性格又同時存在。

⑷作者想表達:

他對花貓的疼愛之情,因爲它又貪玩又盡職在作者眼裏很古怪,於是更喜歡它。

⑸彙報朗讀。

⑹分組比賽讀:

①根據板書小結:

這隻貓的性格實在古怪!不同性格同時表現在它身上。

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一段。

②質疑:

還從那些方面體會到貓性格古怪?

3、三組彙報:

⑴讀貓“高興時和不高興時”表現的句子。

⑵抓住重點詞語“踩印幾朵小梅花、蹭、跳、叫喚、解悶、無論、好話、一聲不出”體會貓性格的古怪。

⑶貓性格的古怪的原因是:

不同性格又同時存在,情緒變化多端。

⑷作者想表達:

他對花貓的寵愛之情,因爲它情緒不同,表現也不同,很古怪,於是更喜歡它。

⑸彙報朗讀。

⑹個人練讀,比賽讀,齊讀。

4、四組彙報:

⑴讀貓“既膽小又勇猛”的句子。

⑵抓住重點詞語“什麼都怕、鬥一鬥”體會貓性格的古怪。

⑶貓性格的古怪的原因是:

相反性格又同時存在,讓人琢磨不透!

⑷作者想表達:

他對花貓的喜愛之情,因爲它既膽小又勇很古怪,惹人更喜愛它。

⑸代表彙報朗讀。

⑹個人練讀,齊讀。

5、五組彙報:

⑴讀小貓淘氣的句子。

⑵抓住重點詞語“已經、沒完沒了、馬上起來、撞疼了也不哭、膽子越來越大、花草遭了殃、枝折花落”體會出小貓的淘氣。

⑶作者想表達:

他對花貓的寵愛之情,因爲從“絕不會責打它、生氣勃勃、天真可愛”能感覺到。

⑷指導朗讀。

⑸齊讀,指名讀。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師生共同總結:

從老舍爺爺地描寫中,你體會到什麼樣的感情?

五、深化主題,學習寫法

1、找出表現老舍爺爺喜愛貓的語句,說說他是怎樣描寫地?

2、師點撥寫作方法。

六、自己設計一份有關課文內容的作業

【板書設計】

既老實又任性

大貓

既貪玩又盡職

既膽小又勇猛

屋裏:耍、摔、跌、撞

小貓淘氣可愛

院子裏:摔跤、抱、打

教後反思

多巴鎮羊圈小學

談秋玲

通過今天的教學使我深切感受到以下兩方面:

一、在學生和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注重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學習課文第一部分時,努力體現“教—扶—放”的思想。講讀第1自然段時,教給學生“抓住重點詞句”的閱讀方法;然後,歸納方法,指導學生學習第2自然段;最後,讓學生獨立閱讀第3自然段。教學中不平均使用力量,體現閱讀方法的遷移運用,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充分地與文本對話,讀出自己的理解,體會文本的情感,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感受閱讀的快樂。同時,鼓勵學生用表演、想象、聯繫生活實際、比較等多種方法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

二、注重講練結合,感悟和訓練並舉。

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在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本課教學力圖在閱讀的實踐中進行紮紮實實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如,讓學生根據填空“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的練習,滲透了用“串聯法”歸納主要內容的方法,旨在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又如,在學習“大貓性格古怪”這一部分時,三次出現“填一填,說一說”的練習,一方面提高了學生運用關聯詞語的能力和捕捉重點詞語的能力,促進了學生口頭語言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了理解文本的能力。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18課《頤和園》。

2、教材簡析: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遊記,作者按照遊覽的順序,移步換景,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彙、恰當的比喻、貼切的過渡,展現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讚美之情。《頤和園》作爲本組文的一篇精讀課文,其編排的意圖如下:一是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二是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學習按照遊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這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萬壽山、昆明湖。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學習作者按照觀察順序,抓住每處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審美愛美的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抓住課文中表示地點轉換的詞語,體會並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二、說教法、學法

(1)運用多媒體技術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增加學生的表象積累,拓寬學生視野。

(2)創設旅遊情境,讓學生扮演小導遊結合課文相關內容或課外內容進行演示講解,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3)加強朗讀訓練,培養語感,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反覆朗讀、比較品讀、展開想象是語感教學的主要策略。

(4)加強自主、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設計爲以下五步主要教學程序:

(一)、複習導入:

簡單回顧上節課所學的遊覽順序、長廊的特點,然後設置懸念:來到萬壽山腳下擡頭看,到底看到什麼呢?激發起學生的興趣,佈置閱讀任務:讀課文第3自然段。

(二)、領略“佛香閣”壯觀美

主要通過反覆朗讀來讓學生體會佛香閣和排雲殿的美。

1、佛香閣是什麼樣的?哪位同學能找出有關句子跟我們讀一讀?

2、幻燈片出示: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

指讀2、3個學生,使學生對佛香閣有個整體認識。

3、讓學生介紹佛香閣的特點。再一次熟悉課文。

佛香閣:

八角寶塔形三層建築很高的寶塔(聳立)閃閃發光

4、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5、學習排雲殿是怎麼樣的。

幻燈片出示: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6、排雲殿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麼?請自己再讀讀。

7、幻燈片出示: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雲殿。

佛香閣是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築,它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光。排雲殿是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

比較這兩段話在寫法上的不同之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8、師生合作讀第3段

(三)、對話文本,細品語言

1、老師配樂範讀課文第4自然段

2、請學生用“——”畫出來所看到的景色。

(樹叢,琉璃瓦屋頂、宮牆、昆明湖、遊船、畫舫、城樓和白塔。)

3、讓學生選最喜歡的一處的景色朗讀。重點品讀第2、3、4句。

4、幻燈片出示:

(1)、蔥鬱的樹叢,掩映着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硃紅的宮牆。

讓學生反覆朗讀、感受這兩句話。

(2)、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5、幻燈片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通過引導,讓學生找出另一句體現昆明湖靜的特點的句子:遊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在學生反覆朗讀、自悟的基礎上提問:“滑”字用得好,能把它改爲“劃”嗎?通過同桌討論來展開合作學習。

6、最後通過配樂指讀課文來結束這一段的學習。

7、用過渡語“從萬壽山下來,我們就來到了昆明湖,在湖上,我們看到了一座特別的石橋,這石橋是什麼樣的呢?請同學們同桌合作讀第5自然段,把有關句子用“——”畫出來。”轉入第5自然段的學習。

8、幻燈片出示: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獅子。這麼多的獅子,姿態不一,沒有哪兩隻是相同的。

把描寫十七孔橋的句子作爲重點,反覆朗讀,讀出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讚歎之情。

9、現在,讓我們欣賞一下各種姿態不一的獅子圖片吧。通過對獅子圖片的欣賞,讓學生髮散思維,自由想象各種獅子不同的形態。

10、用過渡語“‘同學們,在頤和園裏,除了精美的長廊、壯美的萬壽山、秀美的昆明湖外,還有許多的景色,正如作者所說的那樣:“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遊賞。’”引出最後一段,學生齊讀。

(四)、拓展延伸

現在,我們就一起去遊賞一下頤和園其他美麗的景色吧。(圖片欣賞)欣賞頤和園其他的美景,培養學生的愛美情趣。

1、看完頤和園這麼美的風景,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麼?(頤和園真是太美了,作爲中國人,我感到驕傲、自豪……)

2、小導遊展示。

這麼美的風景,我們要一起分享,誰願意做個小導遊,帶領大家欣賞美麗的景色並作介紹呢?你可以選書上的幾個景點:長廊、萬壽山、昆明湖或者是你自己在課後蒐集到的頤和園的景點。(請2位同學展示,一個講課內景點,一個講課外景點。)

各位遊客,你們好,歡迎來到北京頤和園遊覽。今天由我爲大家做導遊,希望大家玩得開心。

通過小導遊展示,來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總結:

今天,我們在頤和園裏作了一次免費旅遊。頤和園那絢麗多姿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小導遊們精彩美妙的解說更讓我們領略到了頤和園的無窮魅力。我們祖國有這樣秀麗的景色、瑰麗無比的歷史文化,真讓我們感到驕傲自豪。希望大家有機會,能真正去頤和園遊賞一番。這節課上到這裏,下課。

佈置作業,結束本課學習。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3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按“陳述現象—展示發現—希冀將來”的文路,揭示了科學家在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重大發現,同時,向學生開啓了一扇探索古生物的科學之門。文章脈絡清晰,文質兼美,和單元課文《呼風喚雨的世紀》、《電腦住宅》、《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等科普類課文聯繫緊密,主題突出,並與第七組學習專題“立志成長”互爲呼應,傳遞科技的神奇,歌頌人類的智慧,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新課程倡導簡簡單單教語文,紮紮實實學語文;倡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行開放的、有活力的學習。

根據課標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兼顧學生學情,我確定了“讀文識字學詞、品文積累語言、賞文提高認知”的教學目標,圍繞“恐龍飛向藍天”這條主線,走“談話導趣——析字導學——品句導讀——歸納導思”的教學思路。力求在閱讀的同時,淡化訓練的痕跡,達到春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具體的教學過程是:

一、談話導趣,悄然走進文本

完美的閱讀課堂絕非“江船火獨明”式的“教師一言堂”。她應該是:師生根據知識情感和生活閱歷對作品進行理解的過程。如何真正引導學生自主地進入文本,感受文字,進而推開一扇窗,品讀文本,感悟文理,看到更美的風景,是我們重點探索的課題。

我在教學中,一是根據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輕鬆開課:在共享了各自對恐龍的認識後,以趣啓思:“誰會想到,兇猛龐大的恐龍竟然會與靈活輕巧的飛鳥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呢?”不知不覺中把學生帶入探究的情境,這種情境不僅喚醒了學生的閱讀期待,也爲接下來的學習鋪墊了情感和認知的基礎。

二是引導學生隨老師板書課題,並讀題質疑:“讀課題,你產生了什麼問題?”學貴有“疑”!此時不失時機的導疑,讓學生思維“動”起來,讓課堂氣氛“活”起來,讓語文學習從“無疑”到“有疑”再到“釋疑”,也就是我教學的第二個環節——

二、析字導學,欣然感受文字

在這一環節中,我首先請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主識字後,展開生動活潑的鞏固訓練:演一演、寫一寫、看圖片說詞意、讀句子談理解。藉助這些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感受,孩子們當然在快樂中掌握方法,習得“描繪”、“輕盈”、“敏捷”等生詞,初步感受恐龍之奇和文字之妙。

字詞句段的學習應貫穿中年級的閱讀教學。因此,我接着引導學生把生字詞送回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在讀中鞏固字詞、品析語言;在讀中思考自己針對課題所提出的問題、感悟文本。

如此,引導學生潛心默讀,解答疑問。這是學生理解課文、運用新知、形成技能的一種方式,是溝通讀者與文本的橋樑。它使得學生興趣盎然地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三、品句導讀,怡然欣賞文采

葉聖陶先生指出,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這裏說的“相機誘導”,即“導讀”,是運用合理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深入思考,以求發掘問題,主動領悟,提高能力。

由此,我採取的教學策略是:

提煉主線——請學生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句話用心讀,讀後談感受,並通過朗讀來表達內心所想,爲聚焦主題導航;

抓住矛盾——課文有這樣一句話:“科學家們指出,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係,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句中的“很”表示強調肯定,“可能”表示猜測推斷,爲什麼這樣寫?引導學生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得出答案,再感情朗讀,爲理性分析護航;

探微究細——讀詞語 “點睛之筆”,讀詞組“漫長的演化”,讀句子“有一點毋庸置疑,原本不會飛的恐龍最終變成了天之嬌子——鳥類,它們飛向藍天,從此開闢了一個嶄新的生活天地。”來一番“咬文嚼字”:“什麼是點睛之筆,爲什麼這樣說?漫長的演化過程是怎樣的?毋庸置疑的是什麼?引導學生深入語言文字,爲剖析中心正航。

然後,鼓勵學生討論:如果你是科學家,如何重現恐龍的飛向藍天?要求小組交流,寫出思路,推舉代表發言。藉此聯繫已有認知,引發思考新知,爲提練方法奠基。

接着,回到課文,圖文結合,引讀美文,讓教師、學生、文本乃至編者融爲一體。

四、歸納導思,暢然讚美文意

在師生共創的美好境界裏,我憑藉兩段導語和學生往下讀文。

一是以“置身在這神奇的世界裏,科學家無比自豪,他們驕傲地告訴我們:( )”引讀:億萬年前,一種帶羽毛的恐龍脫離同類,飛向藍天,演化出今天的鳥類大家族。

一是以:“得出這些了不起的結論,科學家更加自信,他們有理由相信:( )”引讀:隨着越來越多精美化石的發現,他們離這一願望的實現已越來越近了。

並相機展示文末“資料袋”,鼓勵學生暢談體會,師生共同完成板書。

板書設計是課文內容的主線,是作品主題的昇華。本課板書利用學生收集的圖片,藉助所歸納的詞語,圖文並茂,再次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的奇妙和語言文字的美妙,繼而欣然地接受課外作業:查找關於恐龍的資料,讀一讀,在第二課時交流。

以上教學設計,將單元訓練重點融進課堂教學,把“讀課文,品詞句,悟感情”的學習方法春風化雨般地教給學生,使學生在自主閱讀中感知內容,在重點品讀中感悟內涵,在激發創造中昇華情感,從而真正達到掌握知識,激發潛能、彰顯個性的多維目標。正是:情由景生,我心飛翔!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4

一、說教學目的

(1)準確、流暢、有情感地朗讀課文,感覺鄉親們冷靜無聞、無私奉獻的精力,並使學生從中受到薰染、薰陶。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身邊事物的習慣。

二、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鄉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和一心爲他人着想的美好感情。

教學難點則是理解爲什麼說“搭石”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感情。

三、說教學方法、學法

在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至關重要。根據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以“讀”爲主線,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美好的情感。

四、說教學基本流程

對於本文教學,我設計的教學流程一共分爲四個部分:一、談話導入,創設情境;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三、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四、課外拓展,談自己身邊的事。

在談話導入、創設情境的環節中,針對孩子的情況,我提了最簡單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接着再板書課題,學生齊讀。

第二個環節是整體感知,初識搭石。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詞,讀通句子,並讓學生思考:什麼是搭石?

學生自由讀課文後,認讀生字詞,接着再交流問題“什麼是搭石?”讓學生從文中找出句子讀一讀,使學生理解“搭石”的特點及作用。

第三個環節是細讀課文,體會情感。在這一環節中,我重點圍繞“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這句話,抓住“與學生一起尋找美”展開教學,使學生理解搭石之美的真正含義。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重點引導:

在品讀第二自然段時,重在讓學生體會上了老人一心爲他人着想的品質。爲此,我採用想象說話的方法,使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促進朗讀能力的提高。比如引導學生體會老人的內心世界,提問:老人踩了不穩的搭石,心裏會怎麼想?老人不是急着趕路嗎,擺好搭石後,爲什麼還要踏上幾個來回呢?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老人呢?相信經過師生這部分的問答,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會更加深入,在此基礎上的朗讀也會更有深度。

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刻畫的是一幅人們和諧有序走搭石的景象。教學時,我重要捉住“行動是那麼和諧有序”、“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等,讓學生邊讀邊睜開想象,感覺人們走搭石的節拍,諦聽那走搭石時發出的輕而有力的踏踏聲,說出眼前目今表現的畫面,讓學生身臨其田地領會美,感覺美。文章的第四自然段,筆墨樸素,但是簡樸的事變中卻閃耀着優美的頭腦,散發出融融的暖意。在引導這一部門的朗讀時,我重點捉住“人們把這當作理所雖然的事”這句話,引導學生深入明白“理所雖然”這四個字所表達的情緒。

我捉住“溪邊讓路,背老人過溪”這兩個詳細事例的形貌,加深學生對“理所雖然”這個詞的明白同時,又使學生逼真地感覺到鄉親們無私奉獻的精力。

課文第五段的教學,重在點破文章主題,使學生明確本文看似寫石,實則寫人。使學生進一步領會作者借搭石所歌頌的無私奉獻,同心專心爲他人着想的人性美,並引導學生朗讀。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5

一、說教材

1、編者意圖

《秦兵馬俑》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第16課,編者將它和《圓明園的毀滅》、《別了,語文課》同編在一個單元,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祖國的歷史和燦爛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教材分析:

《秦兵馬俑》一課是一篇狀物類散文,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再現了中華民族一段強盛輝煌的歷史,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

整篇文章條理清楚,語言生動,而且展開了豐富而合理的想象,從而把秦兵馬俑的特點栩栩如生的描繪出來。因此,作者是如何寫出兵馬俑的規模宏大,怎樣表現兵馬俑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特點,便是本篇課文的教學重點。

3、設計理念:

始終堅持以學生爲主體,喚醒學生的主人翁意識,突出主體參與價值,體現語文學習實踐性與獨特體驗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以及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努力打造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

4、教學目標

以三維目標爲依據,結合教材的類型特點,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本課共分兩課時教學,我執教的是第二課時)。

(1)理解並體會秦兵馬俑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認識冒號、分號、省略號的用法。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和古代人民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

5、教學重點

⑴理解並體會秦兵馬俑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特點。

⑵認識冒號、分號、省略號的用法。

6、教學難點

五年級學生雖有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但秦兵馬俑畢竟是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學生對於它的理解與想象會有很大的難度。所以,本課時的教學難點是:感悟秦兵馬俑類型衆多,個性鮮明的特點,感受秦兵馬俑的精美,激發民族自豪感。

二、說教法

1、直觀演示法:

2、啓發式教學法:

三、說學法

1、讀中感悟法。

2、合作學習法。

四、說教學流程

根據我校提出的主動教育模式思路:質疑--學習--解疑--拓展--檢測。我將本節課設計爲以下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引導質疑,形成期待

上課伊始,我準備開門見山,直奔主題: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感受到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的特點。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這篇課文。那麼,根據上節課的學習方法,你們認爲我們這節課的任務是什麼呢?我想學生完全有能力一針見血地提出質疑:課文介紹了哪些類型的兵馬俑?他們都是什麼樣子?兵馬俑具有哪些個性?課文是怎樣描寫兵馬俑的神態的?學生的質疑肯定是零碎的,或表達不到位,我再會把學生提出的問題歸納整理成以下四個問題出示。這是學生的閱讀期待,也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提出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也是對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

第二環節:明確目標,主動學習

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帶着以上問題自由讀課文,併發給學生每人一份導學提示,我將導學提示設計成以下表格。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還可以三五成羣地交流。總之,課堂是開放的、自由的。

第三環節:朗讀感悟,解答疑問

以你能解決以上哪個問題爲導語,引導學生逐一解答疑問。說明一下:四個問題的解答沒有固定順序,完全根據學生的閱讀期待。我根據學生的回答適當進行調控、展開和朗讀指導。

問題一:課文介紹了哪些類型的兵馬俑?

這是四個問題中最淺顯的一個,學生的回答一定很踊躍、很正確。這樣學生有了成就感,課堂氣氛一下就活躍起來了。這時趁熱打鐵,解答第二個問題。

問題二:課文是怎樣描述兵馬俑的樣子的?

分別指名學生用朗讀、動作體驗、想象的方式彙報不同類型的兵馬俑的樣子,再用多媒體播放出各種類型的兵馬俑圖片,讓學生說說各是哪類兵馬俑,有何依據?抽象的兵馬俑一下子變得形象起來,學生興趣盎然,自然會暢所欲言,同時也達到了內化文本語言,積澱語感的作用。

問題三:兵馬俑具有哪些個性?

讓學生彙報自己體會到的不同類型兵馬俑的個性,並說說根據是什麼。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漢姆雷特。我們會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只要學生說得有道理,就給予肯定,說不上來的地方,我會進行點撥、啓發,並引導學生根據兵馬俑的個性有感情地朗讀相對應的段落。

問題四:課文是怎樣描寫兵馬俑的神態的?

首先指名彙報答案,課件展示兵馬俑各種神態的圖片,引導學生引用課文中的語言對其進行描述,以達到語言、形象同步積累的目的,能更真切地體會兵馬俑的精美。大家會發現:課文中描述的是4種不同神態的兵馬俑,而我提供的是6張圖片,目的在於開闊學生視野,開啓學生思維,爲後面的說話練習指引方向。然後指導學生朗讀第9自然段,並觀察第9自然段的標點符號,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冒號、分號、省略號的用法,用有的(),好像()的句式練習說話。有了前面的圖片做鋪墊,我想學生的思維一定得到了激活,話匣子一下就打開了。這樣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豐富了文本內容,還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積累了語感。

第四環節:迴歸整體,拓展延伸

課文學到這裏,引導學生再讀過渡句兵馬俑不僅規模宏大,而且類型衆多,個性鮮明,學生的感受就會更真切了,再引導迴歸文本的整體,學生對文本整體結構的感受自然就更明晰了,會達到與作者共鳴的效果。這時,引導讀中心句舉世無雙的兵馬俑是我國享譽世界的珍貴歷史文物,學生對舉世無雙的理解也就不言而喻了。是誰創造了這樣的奇蹟呢?以此爲導語引導學生來體會古代勞動人民那種舉世無雙的創造才能,並通過談感受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學生一定會讚歎道:我國古代勞動人民這了不起!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我們應該樹立一種大語文觀,把課內與課外聯繫起來,並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爲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拓展訓練:前不久,我們遊覽了夾山森林公園,請仿照課文的寫法,完成一篇習作,題目自擬。

第五環節:課堂檢測,學以致用

檢測題是對本節課內容的高度概括,以此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以下是我設計的檢測題。

一、用線將兵馬俑和它相應的特點連起來。

將軍俑配合默契

軍士俑利箭在弦

騎兵俑鬥志昂揚

車兵俑有膽有謀

二、加標點

每一件都是極爲精美的藝術珍品仔細端詳你會發現它們神態各異有的頷首凝神若有所思好像在考慮如何相互配合戰勝敵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爲秦國統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幹練好像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的親人走近兵馬俑的身旁似乎還能聽到輕細的呼吸聲

三、發揮想象,仿照課文第9自然段,填空:

仔細端詳,你會發現他們神態各異:有的(),好像();有的(),好像()……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文內容的縮影。板書這樣設計簡潔明瞭,既高度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又能幫助學生整體理清課文思路,抓住重點內容。

板書設計:

規模宏大

16、秦兵馬俑舉世無雙舉世無雙

個性鮮明

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真了不起!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6

一、說教材

這篇課文講得是在武器高度發達的今天,長城磚失去了自信,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低下,最無能、最可憐的磚,有一天它被運往美國一座大城市展覽,在人們的讚揚聲中,它重新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本文思想教育內涵豐富,融愛國主義教育與人生觀教育爲一體,有利於學生從中受到自尊自信的教育。

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進一步訓練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並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根據這一訓練重點,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一、引導學生初讀課文、理解詞句,在整體感知的基礎上,練習抓住課文主要內容;二、聯繫生活經驗理解課文內容,從文中受到自尊自信的教育。根據教學目標,我確定本文的重點是長城磚的思想轉變過程,難點則是讓學生明白課文所告訴人們的道理。

二、說教法、學法。

1、教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具有獨立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將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採取情境教學與探究性學習相結合的模式,教學思路如下:

創設情境,設疑——自讀自悟 ,質疑——小組合作 ,解疑——師生互動,釋疑——回顧內容,悟情。

2、學法

結合教法,根據本篇童話生動有趣,含義深刻,但不易理解的特點,在教學中我將運用我校語文創新教學改革所倡導的“串疑導學”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又適時地予以點撥指導,學習步驟如下:

初讀課文——發現提出問題——獨立探究——合作討論——彙報交流——反思領悟。

三、說課前準備和資源索引

遠程教育建設工程爲我縣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和普及增添了新的閃光點,而其中豐富的教師備課上課素材爲我們運用多媒體手段上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在教學適當合理的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對教學重點、難點的理解。在上《長城磚》一文前,我先從中央電教館資源服務系統中下載有關該課的備課資料和媒體素材,這些素材直觀形象,對於創設情境突破本課教學難點有較大的作用。同時上網查找有關長城磚的資料,將這些素材整合成本課的教學課件。還讓同學們在課外收集有關長城和長城磚的資料,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更深入理解。

四、說教學設計:

1、創設情境,設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首先播放一段從資源服務系統中下載的長城美景以創設情境,再出示長城磚和紅磚的對話。我適時地激發興趣:“這天發生了一件奇怪的事,自以爲最無能、最低下、最可憐的長城磚,居然被人們掀下來,送上飛機,來了一次奇妙的旅行,在旅行中,發生了什麼故事呢?”從而從有趣情境中順利地將學生導入新課的教學中。

2、自讀自悟,質疑

接着,我引導學生首先通讀閱讀提示,明確探究目標,然後讓學生自由地、快速讀課文,想想自己讀懂了什麼,並用筆劃出不懂的地方。讀完後,結合閱讀提示提出幾個有價值的問題。在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後,馬上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

3、小組合作,解疑

著名的教育家、文學家葉聖陶老先生曾經說過“教是爲了不教”,新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 “教會學生學習”是現代教育的潮流,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就是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體現。因此,我校語文創新教學所倡導的“串疑導學法”就是讓學生敢於提問,敢於自己解決問題,善於同學之間合作交流解決問題,在小組合作中同學們先交流自己讀懂了什麼,再合作探究自己不懂的問題。通過小組合作把一些基礎的問題,如自慚形穢、妄自菲薄、神采飛揚等詞語的理解在同學們的自主探究中迎刃而解,而那些不能理解的問題則請求同學老師幫助。這樣,在融洽而充滿鼓勵的合作氣氛中學習,學習效果無疑是最佳的,也更加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協作精神。

4、師生互動,釋疑

通過小組交流解疑,剩餘問題的焦點很自然地就集中在促使長城磚思想轉變的原因和如何認識到要自尊自信的道理上。這時我並不先直接解決問題,而是着重引導學生朗讀。因爲朗讀是語文教學最經常最主要的教學形式,作爲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努力爲學生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情感,還要通過朗讀讓學生釋放情感。在指導朗讀之前,爲激起學生的自豪之情,我先播放了一組長城美景圖片。在學生熱情高漲時,我讓學生注意一些最能體現人物思想感情的詞,試着讀給同桌聽,看能否表達自己的情感,然後放聲朗讀,讀給大家聽,要把熱愛、讚美之情在朗讀中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我還特別注重了指導學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懂得課文中人物的身份、心情和性格,體驗文中人物的心境,並以現場小記者採訪的形式讓學生以所讀角色身份談參觀後的感受,例如:大學教授激動的心情,華僑老夫婦的自豪與愛國等等……通過誦讀悟情與發散思維,答案就在同學們有感情的朗讀和有趣的語文實踐中自然而然地得出來了,從中既培養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與口語交際能力,更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語感,發展了想象力和個性化理解能力。

5、 聯繫實際,悟情

語文學習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求知、學會思考、學會做人。教學中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場景:小明連續兩個單元測驗都不及格,禁不住垂頭喪氣地說:我真沒用,肯定不是塊讀書的料。如果你是小明的同桌,你要怎麼勸服他呢?同學們紛紛舉手發言,爲小明出謀劃策,鼓勁加油,這時我因勢利導,佈置以下課外活動任務:

6、課外拓展,延伸

(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最後一句話的?你也有過“妄自菲薄”的經歷嗎?你當時是怎樣克服的?

(2)蒐集交流有關自尊、自信、自強的事例,以“朋友,你要自信”或“擡起頭來,前進!”爲題開一次演講會。

五、說板書設計

本文的板書圍繞長城磚的思想轉變過程即由“自慚形穢”到“自尊自信”的轉變,突出轉變的原因是讚美,點明瞭只有認識到自己的真正價值才能自尊自信自強的道理。

六、說教學預測

本文的教學,我始終以一個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的身份巧妙設疑,激趣導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探究課文內容和進行語文實踐的興趣,合作學習,朗讀妙悟,理解了課文內容,進而受到自尊自信的教育。但是由於本人的經驗和水平有限,本課教學設計還需要不斷改進,敬請各位評委和老師批評指正。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7

說課人:王海霞

一、說教材

《秦兵馬俑》是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一方面用詳盡的數據說明了兵馬俑宏大的規模,另一方面從身材體格、衣着披掛、動作神態等方面,準確、細膩地表現了兵馬俑的類型衆多、個性鮮明。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制定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與能力:認識8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和方法:會默讀課文,能結合自己的想象感受兵馬俑的神態與氣勢。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夠暢談自己的閱讀感受,激發民族自豪感。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

二、說教法與學法

我在進行教學時,選擇了以默讀爲主,同時穿插了瀏覽、自讀、齊讀、有選擇的讀、師生配合讀這些讀書形式。在這個充分接觸文本的基礎上,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去想象、感悟、交流。我在教學秦兵馬俑的兩個不同方面時分別採取了三種不同的學習形式:

規模宏大:默讀批劃—反饋—感悟

類型衆多:默讀—有重點的讀—感悟—感情朗讀—信息反饋

個性鮮明:默讀—感悟—想象擴展

三、說教學過程

(一) 介紹歷史背景,激趣導入

1、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祕感之外,也讓學生對於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因此我在開課時首先用一組兵馬俑的圖片導入,讓學生一下子感受到秦王的霸氣。然後讓學生對秦王朝以及兵馬俑做了簡單的歷史背景介紹(教師做了適當的補充)。在這個大的歷史背景下,爲學生接下來在閱讀中感悟文本打下伏筆。

2、在板書課題後,讓學生談談自己對秦兵馬俑的理解。《課標》對中年段的學生要求有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因些我在課前佈置學生去搜集相關資料。這個問題的提出一方面是瞭解學生蒐集資料的情況,另一方面是使學生對秦兵馬俑有初步的認識,爲後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初讀感知,直奔重點

1、自讀課文,重點是要求學生學會生字詞,讀通讀順課文。

2、檢查朗讀

(1)生字詞

讀生字並組詞,旨在讓學生增加詞語積累。

交流不理解的詞語,旨在讓學生提高合作學習的能力。

(2)課文

分自然段讀課文並及時評價。讓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讀書能力。

讀完後想一想從中感受到什麼?在學生初次接觸文本後,讓學生自由發表自己的感想,擴散學生的思維。

3、兵馬俑究竟有哪些特點,文中一句話概括的好,迅速瀏覽課文,找一找。課文第三自然段是對全文主要內容的概括,同時又起到了承上啓下的過渡作用。讓學生通過瀏覽課文的形式再次接觸文本,直奔重點,抓出兵馬俑的兩個特點: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個性鮮明。

4、根據兵馬俑的兩個特點,給課文分段。

課文分三段、四段,只要說出理由均予以肯定,激勵學生敢想敢說。

(三)體會兵馬俑的規模宏大

1、採用默讀批劃的形式,讓學生默讀相關部分,並劃出能感受到規模宏大的句子。

2、在反饋時,重點指導學生從“已發掘的三個俑坑,總面積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個籃球場那麼大,坑內有兵馬俑近八千個。”這句話中感悟兵馬俑的規模宏大。結合課文中的數據“五十個籃球場”“八千個兵馬俑”,用學生熟悉的事物作比較,使模糊的概念清晰化,同時引導學生注意文章所用的表達方法。

(四)書寫

1、觀察生字

2、交流難寫的字,提出記憶方法

3、教師範寫

4、描紅臨寫

四、說板書設計

恰當的運用板書,不僅能加強內容的直觀性,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本課板書,我是這樣設計的:

規模宏大

類型衆多舉世無雙

個性鮮明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8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語文第十二冊第19課的《秦兵馬俑》。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狀物類的散文,課文從兩方面詳盡而生動地描繪了秦兵馬俑規模宏大、類型衆多、形象鮮明的特點,反映了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表達了作者對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藝術的熱愛。文中既有說明、描述的文字,也有作者豐富的聯想與想象,使我們如臨其境,而且深深地體會到字裏行間洋溢着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學情分析。

編者選編這篇課文,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秦兵馬俑,感受其宏偉氣勢,激發民族自豪感,培養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通過閱讀課文,想象秦兵馬俑宏偉的氣勢和鮮明而豐富多樣的神態,激發民族自豪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教學中如果想僅僅通過課文的語言材料讓學生來感受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和古代人民的無窮智慧,似乎有點難度。因爲,雖然學生對秦兵馬俑本身非常感興趣,但它畢竟是離我們兩千多年前秦王朝的產物,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太遠,這除了給秦兵馬俑本身罩上了一層神祕感之外,也讓學生對於它的理解與想象產生了很大的難度。採用課件能拉近了時間與空間的距離,讓秦兵馬俑似乎一下子處在觸手可及的地方。因此本課的教學我就充分運用了課件來組織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進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教學目標。

本篇課文共分兩教時教學,我所執教的是第二課時。根據本篇課文的類型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教學的目標確定如下:

1、知識與技能。精讀課文第3——11小節,理解秦兵馬俑“類型衆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

2、過程與方法。利用課件資料,結合課文內容,組織、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解讀,理解秦兵馬俑“類型衆多、形象鮮明”的特點,感受中華民族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的智慧。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學重難點。

學習課文第二段,憑藉課文的語言材料,理解“舉世無雙”的含義,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民族文化和人民無窮無盡的智慧,激發民族自豪感。

五、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導入

在這一環節,我從整體入手,請學生回憶上節課學習的內容,加深學生對本篇課文的總體印象,然後再順理成章地導入今天的新課。

導入新課

1、在上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秦兵馬俑》,領略了世界第八大奇蹟的魅力,那麼你用一個詞語說說秦兵馬俑給你留下的印象嗎?(規模宏大)

2、“宏大”往往給我們的是一股蕩氣迴腸的氣勢,一種粗狂豪邁的氣概。作爲一項人間奇蹟,光有恢宏的氣勢還不夠,必然還有一些重要的元素,會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習3----10自然段。

(二)、精讀課文第3——10自然段。

課文的3——10小節是本課時教的重點,也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內容。但秦兵馬俑所處的時代畢竟離學生已經久遠,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的內容,並透過課文的語言文字去觸摸那段凝重的歷史,去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首先就要使學生進入課文所描繪的情境。所以,在這一環節,我首先播放了一段錄象,讓震撼人心的畫面及鏗鏘有力的音樂一下子抓住學生的心靈,帶領他們穿越時空的遂道,去親身感受秦兵馬俑的魅力。事實證明,在那撼人心魄的音樂中,學生全神貫注,一個個目不斜視,緊盯着大屏幕。此時無聲勝有聲,一下子將兩千年前的那段歷史拉到了學生的眼前。此時,對於課文學生已經是有些迫不及待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再讓學生翻開課本,去字裏行間細細品味,感受秦兵馬俑衆多的類型及鮮明的形象,無疑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賞完錄象之後,我首先請學生說說這幾小節主要寫了什麼?然後提供充裕的時間讓他們反覆地讀課文,找一找,秦兵馬俑以怎樣鮮明的形象吸引着中外的遊客,同時,老師以大屏幕爲學生提供相關的圖片,要求學生在自讀、理解的基礎上,圖文對照,選擇自己喜歡的、形象最鮮明的2——3種兵馬俑進行細細地研究,從字裏行間去品味它鮮明的個性。俗話說,不動筆墨不讀書,在這一環節,我還特意要求學生在書上圈圈畫畫,或者將自己的理解整理成一段通順的話寫下來。

在學生彙報交流的時候,我始終抓住一個評價原則——理解各種兵馬俑的類型特點,並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在此基礎上,相機指導學生朗讀,通過讀,把自己的理解表現出來。

引讀課文的第10小節,並追問學生:“你從中還讀懂了什麼?”讓學生用“有的……有的……”練習說話,讓學生張開想像的翅膀去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到秦兵馬俑的惟妙惟肖,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勤勞。

(三)、學習第11小節。

這一段,我以讀代講,讓學生讀後再說說自己的體會,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並進一步展示課件,着重理解“”這個詞,以此來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的那種舉世無雙的創造才能,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總結課文、課後延伸。

學生對於兵馬俑的探究興趣不能侷限於課堂,而應將這種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外。爲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拓展訓練:課後繼續上網收集有關兵馬俑的資料,繼續進行探究,增強民族自豪感。這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利用提供的網絡,積極爲自己提供更爲廣闊的學習資源背景,從而使學生不斷地完成新知的建構過程,自覺地養成信息的“獲取——內化——提升——再獲取”的習慣。

綜上所述,我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充分利用課件,集中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讓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激發學生的潛能和自主性,讓他們在主動、互動、創造性的語文實踐中培養學生收集、整理、交流信息的能力,最終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五)、教學媒體運用的說明

1、錄象音樂給學生提供直觀的感受,使他們對秦兵馬俑有個初步的印象。

2、將軍俑、武士俑等圖片、錄像能讓學生直觀瞭解不同兵馬俑的特徵。

3、提供一些兵馬俑網站,讓有條件的學生可以去網上查閱蒐集資料。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語文說課稿9

一、說教材

這是第七冊第三組教材的第二篇課文。通過本篇的教學,繼續練習給課文分段,揣摩作者的敘述順序,表達方法,理解課文內容,瞭解祖國河山的壯美秀麗。

這篇課文是按作者的遊覽順序,向讀者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上的景色特點。開頭結尾相呼應,銜接自然,渾然一體。主要部分則按照不同的觀察點,寫出了景物的不同特點。本文層次清楚,重點突出,語言生動優美,全文如同一幅展開的山水畫卷,在先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蘊涵着對建造頤和園的古代勞動人民的再沒,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民族自豪感。

本文是對學生進行美的薰陶,美的感悟的一篇好教材。本文語言表達流暢,生動優美,針對教材特點及單元訓練重點,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描寫頤和園景色優美的語句,透過語句認識景物的特點。學習體會作者的觀察和描述的方法。

二、說目標

針對本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認知實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增強民族自豪感。

2、基礎知識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詞,理解詞句,會用指定的詞造句。

3、基本技能目標:按課文所記敘的遊覽順序,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根據文章語言優美,描寫生動形象。

4、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培養愛美的情趣,受到美的薰陶,並能有所感悟。

三、說教法

根據教材的特點及學生的生活經驗,本課選用“以讀代講,整體感知,揣摩體會”爲主的教學方法。

爲什麼選這種教法?本課語言生動優美,猶如一幅美麗的山水畫,教材內容不難理解,不必細細分析,講解,破壞語言美感,引導學生細讀、精讀、品讀,有感情地讀,再現出這一幅美麗的畫卷,受到美的薰陶,培養愛美的情趣,增強語言感受力。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初讀課文,對全文與個大致的瞭解,讓學生自讀課文,想想每自然段講了什麼,哪些自然段聯繫比較緊密,給學生充分讀,整體感知的空間。

2、精讀課文,理解優美詞句,揣摩表達

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基礎上,再深入到描寫每一個景點的部分,引導學生讀,理解。結合課後思考練習,組織學生交流,品讀、感悟景的美,語言的美。並指導學生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和順序。結合課後練習3練習分段。

3、感情朗讀,體會感情。

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指導朗讀,引導學生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愛美情趣,遊覽時的愉悅,對古代建築的讚歎及蘊涵在字裏行間的民族自豪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

另外,教學中藉助錄象、圖片等現代教學手段,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更好地理解課文。

四、說學法

這節課,可指導學生掌握按遊覽順序分段的學習方法,還可指導掌握如何理解句子的學習方法,着重指導學生掌握以朗讀來理解,以朗讀來領悟觀察和表達的學習方法。

爲什麼選用這種學法?主要依據課文的特點,優美的語句,只有多讀多感悟來體會語言的魅力,體會可以如何表達,再現出頤和園的獨特、迷人的湖光山色。

1、初讀課文,細讀,初步感受頤和園的美。

2、細讀課文,理解內容,學習方法。

3、指導有感情朗讀。(品讀、賞讀)頤和園爲什麼這麼美?

五、說教程

本課語言優美,重在讀與感悟,並無生澀的詞句,不難理解,而且文章的篇幅也不長。

本課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查字典,重點字形的指導,初步感受頤和園的美。)

介紹頤和園,導入新課,自讀課文,初步瞭解順序,寫字。

第二課時:以朗讀爲主線,細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抓特點,按順序的觀察方法,激發情感。

着重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作者寫了頤和園的幾處景色?它們給你流下了什麼印象?

二、細讀課文

1、導讀第二段

①觀看錄象帶(圖片),你覺得長廊怎樣或你體會到長廊有什麼特點?

②引導學生自由讀課文,看看作者是如何觀察的?(體會觀察、表達方法)從整體上看,從裏看,從裏向外,向兩旁。

③再讀一讀,作者又是怎樣寫長廊的?

出示句子,比較:A:原句

B:這條長廊很長,分很多間。

(體會作者運用數字說明的好處。)

④自由練習讀,讀出長廊的美。

2、學習第3、4自然段

導:長廊美,還有比它更美的,更別有洞天的,我們一起再去看看。

3、引導學生按剛纔的學習方法自由讀。體會

4、在學生充分自由讀的情況下,交流彙報:萬壽山——登上萬壽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美

在哪?怎麼美?讀出來。(結合理解詞語)

這樣美,作者又是怎麼來寫的呢?(體會作者有順序、抓特點:建築物的特點;昆明湖

的綠、靜;十七孔橋的三多;運用比喻等方法。)

(先講佛香閣排雲殿,再講遠眺的景物。)

三、感情朗讀,激發情感。

1、讀你認爲最美最美的段落,邊讀邊想象。

2、指名讀,評議。

3、教師範讀。

4、頤和園爲什麼這麼美?(激發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

四、總結全文。

課文介紹的只是部分景點,“說也說不盡”更讓人嚮往了。

五、課外延伸。

暑假裏去過的地方,選一美景寫出來,學習作者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