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語文版四年級語文下冊《陳嘉庚辦學》課文

語文版四年級語文下冊《陳嘉庚辦學》課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陳嘉庚是我國傑出的愛國華僑(qiáo)領袖和著名的大實業家。

語文版四年級語文下冊《陳嘉庚辦學》課文

十七歲時,陳嘉庚遠涉(shè)重洋,到新加坡學做生意。憑着他辛勤的勞作和誠信的經營,生意漸漸興隆起來。但是,遠在異鄉的他,卻時時想念着自己的故鄉——福建省同安縣集美鎮。

幾年後,陳嘉庚回到了集美。故鄉的山,故鄉的水,在他看來,一切都是那麼親切。順着熟悉的巷子,他一邊慢慢地走着,一邊看着鎮裏的變化。

當走過小時候唸書的私塾(shú)門口時,他發現私塾已經關閉了。一打聽,原來是鎮裏窮,很多孩子交不起學費,私塾辦不下去了。陳嘉庚心裏很着急,他想:孩子是祖國的未來,要是上不了學,那怎麼行呢?

回到家裏,他拿出自己的積蓄,對妻子說:“我想用這些錢辦所學校。我們自己有吃有穿就行了,有錢多花,沒錢少花。”

“這些錢是你下南洋辛辛苦苦掙來的呀!怎麼能就這樣都用掉呢?”妻子有些猶豫。

“錢花掉可以再掙,孩子們學習的時間耽(dān)誤了,可就再也補不回來了!”在陳嘉庚的耐心勸說下,妻子被說服了。

學校辦起來了,孩子們琅(láng)琅的讀書聲又響起來了。陳嘉庚特別喜歡到學校走走。每次到學校,他總要站一會兒,靜靜地聆(líng)聽,彷彿在欣賞美妙的音樂。

從此,陳嘉庚一邊在海外打理生意,拼命工作,一邊把賺(zhuàn)來的錢源源不斷地寄回家鄉,興辦學校。他在集美先後辦起了小學、中學、師範(fàn),還辦起了水產學校、航海學校、農林學校、商科學校……1921年,他又用自己的全部積蓄,創辦了福建省第一所大學——廈(xià)門大學。這時的陳嘉庚已年近五旬,兩鬢(bìn)染上了斑斑白霜。他常常對人們說:“要想讓祖國立足世界,不受外國欺侮,必須從興辦教育開始。”

  教材簡說: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愛國華僑陳嘉庚回到故鄉,發現家鄉由於貧窮,連私塾都辦不下去了。他深爲家鄉的孩子們擔憂,於是幾十年如一日爲家鄉出資辦學,而他自己一直過着儉樸的生活,表現了一名華僑深切的愛國之情。

課文是圍繞陳嘉庚怎樣幫助家鄉辦學來組織材料的。

課文的第1、2自然段介紹陳嘉庚是我國近代傑出的華僑領袖和著名的大實業家,遠在異鄉的他,時時想念自己的故鄉。首先介紹了陳嘉庚的身份,然後簡單介紹了陳嘉庚是如何成爲企業家的。17歲的陳嘉庚就遠涉重洋,到新加坡學做生意,可見他少年時代受過不少苦。他的成功是憑着“辛苦的勞作和誠信的經營”才得來的,尤爲可貴的是這位實業家有着一顆熱忱的愛國之心,這從他“時時想念着自己的故鄉”以及下文介紹他對家鄉所做的貢獻可以看出來。

接下來課文的第3至第9自然段具體寫了陳嘉庚是如何爲家鄉辦學的。先講陳嘉庚辦學的原因:由於村裏窮,很多孩子交不起學費,私塾辦不下去了。陳嘉庚對孩子、對家鄉、對祖國的未來深深地擔憂。這從他的心理活動、行動、語言中可以看出來。“着急”表明看到孩子上不了學非常擔憂的心情。“孩子是國家的未來,要是上不了學,那怎麼行呢?”這是陳嘉庚心裏想的,表明了他非常愛國。“他拿出自己的積蓄”,說明他爲了孩子的未來、民族的振興,慷慨解囊,毫無保留地獻出自己辛辛苦苦掙來的錢。他與妻子的對話充分表現了他以國家利益爲重、願意犧牲個人利益的崇高精神。接着講開學後,陳嘉庚非常關注孩子們的學習情況,他“特別喜歡到學校邊上走走”“總要站一會兒”,聽孩子們的讀書聲,“彷彿在欣賞美妙的音樂”,這些行動表現了他對孩子們的愛,對他們的未來充滿信心。然後講陳嘉庚幾十年如一日地支援家鄉辦學。“拼命工作”“源源不斷”“又用自己的全部積蓄”等詞語,表現了陳嘉庚強烈的愛國精神,說明了他爲家鄉辦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要想讓祖國立足世界,不受外國欺侮,必須從興辦教育開始”,可以看出他這樣做的動機源於對祖國的愛,希望祖國強大起來,不受外國欺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