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去年的樹》評課稿【3篇】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去年的樹》評課稿【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2W 次

《去年的樹》評課稿一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去年的樹》評課稿【3篇】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7冊的課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裏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着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對話。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四次對話以及後來鳥兒的表現中逐步顯現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祝老師上本課時,充分體現了“以生爲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 新課標提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課文偏重於工具性,有的偏重於人文性。因此,我覺得語文老師要把握好側重點。而《去年的樹》則是側重於人文性的課文。因此,爲了體現這一點,祝老師運用了動畫《去年的樹》,目的是讓學生深深體會誠信,友情。

在課堂中祝老師試圖把學生帶入文本,帶入作者的心靈。因此,祝老師把指導學生朗讀作爲重點,讓學生帶着憂傷,帶着對大樹的同情深深的去體會,去感悟。雖然方法有了,但是渲染氣氛還不夠濃烈,課堂基本達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種境界,但還不是最佳。

“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在最後3個自然段的學習中,祝老師提出問題: 小鳥深情地注視着油燈的火苗,然後爲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麼歌,你能知道嗎? 有的學生說:“大樹啊,大樹,我們是好朋友。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我們之間的友誼天長地久。”有的學生唱:“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單過,一聲朋友你會懂。還有傷還有痛,還要走還有我。”……同學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有的唱,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從孩子們的眼睛裏可以看到學習的慾望和對友誼的嚮往,但是回味這節課,我感覺到教師語言的魅力的重要性,如果教師能加強語言的藝術性,那課堂會更加精彩。一節好的語文課給學生的就是一種享受,作爲一名教師都要爲之努力。

 《去年的樹》評課稿二

《去年的樹》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這篇童話情深意濃,帶着少許的傷感色彩,讚美高尚、令人蕩氣迴腸的友情。整篇童話故事內容簡單,語言樸實無華,用白描的手法,寫出了鳥兒對樹真摯情誼,略去了鳥兒在尋找朋友過程中以及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間,在平淡的語言中有一種深摯透明的美。

黃老師的這堂課就整體而言是比較成功的,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課件製作和細節處理方面,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和學習的地方。下面我就將自己在本次聽課中的一些感受作如下評議:

一、情感主線簡明,教學版塊清晰有層次

同樣一堂課,一百個老師可能有一百種上法,同樣一篇文章,一百個老師可能有一百種解讀。黃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把本文的情感定位在讚頌鳥兒珍惜友情和信守誠諾的品質上,以此作爲課堂教學的情感主線。通過整體感知、感情朗讀、引導想象、”三步來體會。內容線索定爲:相處——分別——追尋——相會,層層深入,步步遞進,讓學生在充分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內容,明白其中的道理,感受鳥兒誠信。而且黃老師很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鼓勵他們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真實體會,只要不脫離文本的本意都加以肯定,這很好。比如:理解“鳥兒與樹天天在一起”的情景,讓學生說出了不同的相依場景。這樣的設計體現了學生是課堂的主人,讓語文課堂成爲學生思維的自由王國。

二、在多種形式的“讀”中體會小鳥的真情

整節課,黃老師很注重指導學生用恰當的語氣讀。這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故事所揭示的道理,感受這篇童話特點的重要手段。(這篇童話裏的主人公:鳥、樹、門都會像人那樣說話,語言表達溼淺簡潔是童話的特點,也是課文的重難點。爲了突破這一重難點,黃老師採取的是“讀”的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指名讀、加提示語讀、分角色讀等等。且對每一次的“讀”都有不同的要求,儘量讓學生在每一次的讀中都能有不同的收穫,不同的體驗。如:

初讀課文時,要求自由讀,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讀,通過讀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讀後利用課件,完成填空練習,習的目的是讓學生初步瞭解文章的大意。

教學1—4自然段時,老師則讓學生帶着問題“去年的樹和鳥兒在一起是怎樣的情景?自由讀課文,讀後,問:你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天天”,談感受以體會他們間的友情,爲下文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感情基礎。

對於7—14自然段的學習,黃老師要求讀後寫體會,這是默讀,讓他們在靜思默想中,細細咀嚼,慢慢品味,讓他們逐步深入到童話故事中去,感受鳥兒在找樹過程中的辛苦與他當時的心情,爲有效對話進行必要的鋪墊。在充分體會小鳥真情之後,指導感情朗讀。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與情景的創設,黃老師逐步把學生帶入文本中,引領着他們深入到童話中的角色,體會着小鳥的情感世界。

[建議]在學習“追尋樹”時,學生的學習興趣似乎不是很高。這是不是因爲吳老師在教學小鳥三次詢問的片段時,將小鳥的話單獨出示在投影中,讓學生在讀中體會的緣故呢?這個地方是不是能用分角色讀對話比較合適?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對詞語的理解,還是句子的感悟,只有放在具體的語境當中才能體會得更深刻。小鳥的詢問沒有了對方的迴應,顯得空洞無力。那又怎麼能讓學生感受到鳥兒的那份焦急呢?沒有感受的朗讀,當然也就沒有感情可言了。如果將對話成組出現進行教學,其效果會不會更好呢?

三、抓住兩個“看”,引導想象,深化主題

課文最後三個自然段文字很簡單,作者略去了鳥兒面對燈火時的心理描寫,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黃老師抓住文中的兩個“看”加以想象與比較:

第一次鳥兒“看着”燈火,他彷彿看到了什麼?第二次他又對着燈火看了一會兒,他又會想些什麼呢?這兩次有什麼不同?學生交流後,感慨較多,在多元理解中,進一步深化了主題:信守諾言。

此外,這節課還有一些精彩的地方:①課件的製作,簡單明瞭,突出重點、創設情景恰到好處地把學生領入了童話角色中。②導語的設計,非常精妙,使上下環節的教學過渡自然。③指導讀兒化音。重視本地學生的薄弱點。④自然常態的公開課顯得很美。

最後,我提兩點商榷的地方:①關於情景圖:鳥兒在樹上唱歌圖,是不是在講句時:“鳥兒站在樹枝上,天天給......”纔出現比較好些呢?②老師的話少說一些,再多留時間給學生讀書更好。

 《去年的樹》評課稿三

天氣又再次轉好,明媚的陽光傳遞着勃勃的生機,濃濃的春意盈滿校園。又是工作室成員上研究課的日子,早早地便來到練兵室。今天執教的是來自新疆的亢麗老師,上的是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去年的樹》。

這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這篇童話雖然故事內容簡單,語言直白平敘,但其中卻蘊涵着豐富的人文內涵,非常得耐人尋味。而亢老師的行課清新、自然、流暢,巧妙的設計伴着學生和小鳥一起找尋着去年的那棵樹。文中留白的地方很多,可以讓學生想象的空間很大,亢老師抓住文本的這個特點,在對話上花了一些心思,試着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朗讀中,走進角色。清代著名的蒙學教育家崔學古說:“得趣全在涵泳。”我想,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們更應該讓學生在讀書中體會中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整堂課,亢老師利用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爲自然流淌着的有生命的語言,把學生帶進新美南吉淡淡講述着的那個靜靜的情境中,接受情感的薰陶感染。學生在朗讀中完全進入了文本,情感也得以昇華。

上完課,便是王崧舟老師的評課,這是我們最爲期待的時刻,因爲每次聽王老師的評課都讓人有豁然開朗之感。大夥圍坐一圈,靜靜地聆聽着。王老師藉助亢麗的課,向我們講述了語文課中語文特徵該如何去把握,也就是我們的語文課必須上出濃濃的語文味。而《去年的樹》這個文本,語文的特徵可以從哪些方面去把握呢?首先,這是一個童話,當我們上童話類的課文時,就應敏銳地察覺可以從文本的讀法上試着彰顯語文的某些特徵。讀童話,最需要的是展開豐富的想象、聯想乃至是幻想。這種基於文本情節,基於文本當中塑造的人物性格的聯想、想象和幻想應該自覺地成爲這節課的語文學習目標。其次,可以從語言的表達形式上入手。童話故事很多,學生們之前一定接觸過許多的童話故事,之後他們一定還會接觸童話故事。而《去年的樹》這個童話文本,它擁有自己與其他童話不同的個性,那就是出現大量的對話,故事的推進基本是通過對話推進的。鳥兒和樹的對話、鳥兒和樹根的對話、鳥兒和大門的對話、鳥兒和燈火的對話。這種對話既有顯性的形式,又有豐富的內涵。在教學中,這種文本強烈的個性特色可以轉化爲我們語文學習的目標。第三,日本文學有自己的非常鮮明的特色,與其他國家的文學不同的是,日本的文學帶着禪味和禪境。《去年的樹》這個文本,語言形式極其簡約,沒有任何具有感情色彩的描述。新美南吉使用的手法是徹徹底底的白描。童話故事當中所有人物角色的情感表達統統退去,統統隱到字裏行間,隱到文字背後。而這樣的表達方式,也可以轉化爲語文的學習目標。

王老師的評課,針對的是《去年的樹》這個文本,但我們要做的,便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地靜心思考,該如何從這樣的維度去解讀文本,去建構我們的課堂。語文味是語文的教學之本,只有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了“語文味”,學生才能吸取着屬於語文的精神陶冶,才能享受着文化積澱的滋養,才能真正在多姿多彩的語文天地裏感受到語言的無窮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