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優質教案(第一課時)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優質教案(第一課時)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8W 次

教材簡析: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優質教案(第一課時)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是蘇教版第八冊中的一篇以物喻人的敘事性文章。文章具體描寫了宋慶齡故居的兩棵樟樹的外形和生長特點,以及它具有拒蟲的香氣且能永久保持的高貴之處。文章既表達出作者對這兩棵樟樹的讚美之情,又在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對宋慶齡的崇敬與懷念之情。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生字詞,會用“無論……總是……”造句。

3、瞭解宋慶齡,激發學生對宋慶齡奶奶的崇敬和懷念之情。

4、理解課文內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品味樟樹的可貴之處,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

5、掌握“重點突破”的分段方法,體會文章“以物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難點:

領會樟樹的象徵意義。

 教學策略和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有活力的。”本文層次清楚,重點突出。教學中重視有感情朗讀訓練,使之成爲學生學習、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

莎特說:“閱讀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由於每個學生的生活積澱、文化底蘊、審美情趣千差萬別,他們對同一文本的反映也是千差萬別的。因此,我在課前就安排學生蒐集一些關於宋慶齡的生平資料,讓課內課外知識交融,使學生在朗讀過程中能更快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聯繫實際導入。

1、談話:同學們,在我們的周圍,我們隨處可見各種各樣的樹木,你最喜歡哪一種樹木呢?爲什麼喜歡它?

2、揭題:(出示圖片)知道這是什麼樹麼?(樟樹)今天我們要學習與樟樹有關的一篇文章。

板書課題: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齡”:左邊是牙齒的的“齒”,從牙齒就能判斷一個人的年齡,右邊是“令”,表示這個字的讀音。“樟”:左邊是“木”跟樹木有關,右邊是文章的“章”,表示這個字的讀音。)(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中年段的教學亦不能丟棄紮實的識字基本功。這一環節的設計無形間教給了學生識字方法與技巧,能夠起到很好地遷移學習的作用。】

3、解題:理解“故居”(名人居住過的地方)。

  二、初讀,感知課文。

1、按要求自讀課文。

2、檢查自讀,指導正音。

 三、再讀,理清脈絡。

1、自由讀課文,思考:本文主要寫什麼?

2、本文重點寫什麼,文中哪幾個自然段寫的是樟樹?(4、5自然段)

3、聯繫上下文思考,全文可分爲幾個部分學習?

4、小結“重點突破”的分段方法。

【設計意圖:本文條理明瞭,脈絡清晰,讓學生採用“重點突破”的方法分段,是高效學習的一種手段,同時又“授之以漁”,一舉兩得。】

 四、直奔重點,探究感悟。

(一)讀一讀——感受“蓬勃”

1、這到底是怎樣的兩棵樟樹呢?請大家打開課本,認真地讀讀第四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有關描寫樟樹的詞句,並想一想從中你看到了怎樣的樟樹?

2、討論交流。

(1)抓住“枝幹粗壯、伸向四面八方、伸得遠遠、稠密、綠得發亮、四季常青、蓬蓬勃勃”感受樟樹枝繁葉茂、生命力旺盛的外形美。(板書:蓬蓬勃勃)

(2)理解“稠密”,說話練習(樟樹的樹葉真多啊,多得___________; 樟樹的樹葉真密呀,密得_____________;樟樹的樹葉真綠呀,綠得____________……這真是一棵______________的樟樹!)。

(3)指導學生將感受到的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設計意圖: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一環節的教學,我設計了開放性的問題:“你看到了怎樣的樟樹?”,使學生和文本內容進行充分的接觸,在交流時,時時注意引導生學生緊扣文中的字詞談印象,激活一個個抽象的、靜止的文字符號,從而使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初步感受文本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最終能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同時又利用圖片資料,讓學生將圖文進行自主的結合,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地欣賞和評價樟樹這種樹木。】

3、造句練習。

多麼頑強的兩棵樟樹呀,它還會在什環境中,什麼條件下總是那麼蓬蓬勃勃呢?(出示:無論 ,它們總是那麼蓬蓬勃勃。學生練說)

師:同學們,這就是那兩棵旺盛、頑強的樟樹,讓我們在腦海中永遠留下它們蓬蓬勃勃的氣勢吧,齊讀。

4、小結:剛纔這段話主要寫樟樹的外形特點,第一句寫枝幹,第二句寫樹葉,最後一句概括“蓬蓬勃勃”的特徵,這是一種由分到總的寫作方法。

【設計意圖: “無論……總是……”這個關聯詞說明樟樹在任何條件下,它的生命力都是很頑強的。抓住這點,展開說話訓練,要求學生想象一下,它還會在什麼環境中,什麼條件下總是那麼蓬蓬勃勃呢?以此來開啓學生的心智,豐富學生的體驗,將一幅幅有生命的畫面留存在學生的腦海中。同時這也是爲學生搭建了一個語言實踐的舞臺,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想象和語言,更深一步地體會到樟樹這種蓬勃向上的頑強生命力,接下來再讀“蓬蓬勃勃”這個詞,學生的感受就強烈了,帶着這種感受齊讀第四小節,能夠讓學生對樟樹這種生命力頑強的特點整體感知。】

過渡:枝繁葉茂、四季常青的樟樹總是那麼蓬蓬勃勃,它的外形是如此的招人喜歡,那它們還有哪些可貴之處呢?

(二)品一品——感悟“高貴”

1、默讀第五自然段,邊讀邊畫出有關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寫在邊上。

【設計意圖:上一環節樟樹的外在美已經浮現眼前,這一環節中要引導學生感悟樟樹的精神,體驗它的內在美,讓學生進行默讀感悟。因爲默讀作爲中年段閱讀的一項基本技能,是需要經常而嚴格的訓練才能形成的。默讀是學生鑽研文本、走進文本,與文本進行深層對話的主要手段。】

2、討論交流:樟樹有什麼可貴之處?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有關語句,結合閱讀的課外資料感悟樟樹有香氣,並且能永久保持的可貴品質。(板書:香氣永久)

比較句子:

而樟樹有一種香氣,而且這種香氣能永久保持。

而樟樹本身卻有一種香氣,而且這種香氣能永久保持。

A“本身”這個詞說明什麼?(拒蟲香氣是樟樹內在的,固有的……)

B引導理解什麼是永久保持。(指導朗讀)

(2)樟樹香氣永久保持到怎樣的程度?出示:即使當它枝枯葉落的時候,當它已經作爲木料製作成傢俱的時候,它的`香氣仍然不變。(次第引讀)

(3)是呀,只要這木質——存在一天,蟲類就——怕它一天。當它枝繁葉茂的時候——;當它枝枯葉落的時候——;當它製成傢俱的時候——

師:“樟樹的可貴之處就在這裏”,“就在這裏”是指在什麼地方?

(4)學習“對比襯托”的寫作方法:這一段除了寫樟樹的可貴品質外還寫了什麼?既然是寫樟樹的可貴之處,爲什麼還要寫其它樹,並且舉了石榴樹的例子?

師:多麼難能可貴、與衆不同的樟樹呀!讓我們來贊贊它吧!(齊讀)

(5)根據對樟樹可貴品質的感悟,改寫詩句。

于謙在《石灰吟》中是這樣讚美石灰:“粉身碎骨渾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間。”如果要你讚美樟樹,你會怎麼說?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引導學生逐層深入地感受作者是如何寫出樟樹的可貴品質的的,這一設計將語言的形式與內涵有機地融合在一起,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這一環節中,我還讓學生根據對樟樹可貴品質的感悟改寫詩句,這樣巧妙安排使學生對樟樹的印象逐漸豐厚。】

過渡:這兩棵樟樹與宋慶齡奶奶一同度過每一個春、夏、秋、冬,一同走過無數的風風雨雨。看到它,我們不由得想起了它們的主人——宋慶齡奶奶。誰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宋奶奶?

(三)悟一悟,體味“崇敬”

1、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有關宋奶奶的資料。

2、師:宋慶齡奶奶真不愧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不愧爲“國之瑰寶”。難怪國際友人這樣稱讚他(出示:記者安娜說“她是我所知道的世界上最溫柔,最高雅的女性。”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說“你認爲我們卓越的宋慶齡只是一枝香溢全球的美麗鮮花嗎?不,不,她是一頭要衝破天羅地網的雄獅。”)

師:這就是外國人眼中的宋慶齡,她的聲名不僅在中國大地上傳播,而且香飄四海,她的美德像樟樹一樣飄灑着永遠的芳香,這真是人如此樹,樹如其人哪!(板書)同學們,讓我們帶着對樟樹的讚美、對宋慶齡奶奶的崇敬之情齊讀課文四、五兩個自然段吧!

【設計意圖:語文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就這篇課文本身而言,通過品讀,我們既要感悟到樟樹拒蟲、永久保持香氣的高貴之處,又要品味出宋慶齡精神蓬勃、堅強不屈、一生正氣的高貴品質。這個教學環節,補充了樟樹和宋慶齡的課外閱讀資料,意在喚醒沉睡於學生內心的精神食糧,意在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與健康的審美情趣。這一教學環節同時也使學生體會了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真正意義上升華主題,深化中心。將語文的人文性落到了實處。】

3、此時,讓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課題,你覺得課文僅僅是寫樟樹麼?你有什麼更深的理解?(板書:以樹喻人)

4、師小結:這不再是兩棵普通的樟樹,在人們的心目中,它是宋奶奶的化身,宋奶奶的生命已經與它們融爲一體,讓我們再次飽含深情地讀讀課題吧!

【設計意圖:這一教學環節使學生體會了文章表達的思想情感,真正意義上升華主題,深化中心,將語文的人文性落到了實處。】

 板書設計:

蓬蓬勃勃

宋慶齡故居的樟樹 人如此樹,樹如其人

香氣永久 (以樹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