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四年級教案 > 《蟻國英雄》教學反思精選

《蟻國英雄》教學反思精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9W 次

  《蟻國英雄》教學反思1

一個悲壯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一個豪邁的、充滿激情的童話故事,在我的精心設計下,在我的苦思冥想下,終於完成了!設計完整個教案,我感覺像孕育着一個新的生命,培育出一個新的果實,充滿着欣喜和自豪!

《蟻國英雄》教學反思精選

開頭的“情境導入,點擊英雄”到“走近英雄”“親近英雄”“凸顯英雄”,緊緊圍繞主題,層層深入,步步爲營,每一步都是一朵鮮豔的奇葩,每一步都是在用心詮釋着課文的中心,小小的螞蟻,微不足道,崇高的精神令人敬仰。整個設計流暢、清新,很有新意,大處着手,小處着眼,基本面面俱到,圍繞朗讀,品味文本,圍繞精神,誦讀悟情。

教學過程環環相扣,就像流水一般給人美感,沒有做作的痕跡,沒有鏈接的疤痕,是一個流線體的設計。

教學策略的使用,採用了“讀”“悟”“品”“思”等手段,恰到好處的突出重難點,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師激情澎湃,學生熱情高漲,多麼和諧、民主的語文課堂!教師的言傳身教,範讀感情到位,大大激發了學生模仿的熱情,課件的恰如其分,創設情境到位,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短短的40分鐘,像一部精彩的電影,情節跌宕起伏,讓人回味無窮!

  《蟻國英雄》教學反思2

《蟻國英雄》講述了一羣螞蟻在大火的圍攻下,利用集體的力量聰明地扭成一團,在外層螞蟻的捨身保護下,逃出火海的故事,讚揚了小小螞蟻英勇頑強、團結協作的精神。

這節課我先讓學生抓住事情的起因、經過、高潮、結局,理清文章的思路,再此基礎上,讓學生把起因、經過、高潮、結局連起來,說說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學生自然就掌握了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接着通過朗讀描寫火勢強盛的一個比喻句“順着風勢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紅色的項鍊”以及“我”心中的想法,體會螞蟻所面臨的形勢之危急。在充分渲染緊張氣氛後,然後我緊緊抓住“可萬萬沒有想到,這區區的弱者並沒有束手待斃,竟開始迅速地扭成一團,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圍。”“蟻團在火舌舐動的草叢間越來越迅速地滾動着,並不斷髮出外層螞蟻被燒焦後爆烈的聲響,但是蟻團卻不見縮小。”“顯然,這外層被灼焦的蟻國英雄們至死也不鬆動分毫,肝膽俱裂也不放棄自己的崗位。”這三個最令學生感動的句子,讓學生多讀幾遍,在理解“肝膽俱裂”的基礎上,充分討論:爲什麼成外層的螞蟻爲“蟻國英雄”?從哪裏讀出了它們的英雄行爲?這些區區弱者的悲壯之舉使你收到了哪些啓發?理解螞蟻的臨危不懼的英勇行爲,孩子們不由自主地入情入境了,眼前看到的是區區弱者用生命換取更多生命生存的壯舉,他們的心被螞蟻的高尚舉動深深感動了。從學生的發言中不難看出,學生的感悟是具體的、深刻的。最後以極富感染力的語言總結,更是水到渠成地講學生的情感推向高潮,激發起學生對蟻國英雄們的敬佩和讚美之情。

學習了《蟻國英雄》這個小故事,孩子們被深深地打動了。

“蟻國英雄”說的是一羣螞蟻面對大火的圍攻,利用集體的力量奮力逃出火海,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爲我們再現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貴的合作和大無謂的獻身精神。

課中,我把學生帶入到那種激動人心、扣人心絃的場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着讓學生通過朗讀去體會課文的內涵。教學時以指導學生朗讀爲主,讓學生勾畫出課文中讓自己感動的句子,抓住重點的句子,讓學生在讀中品味字詞,在讀中賞析語句,在讀中揣摩情感。學生通過激情朗讀,似乎把當時情景進行再現,使得老師和學生們的那顆心被都被震醒了。課堂上我沒有任何特別的`講解,沒有特殊的引導,更多的只是孩子們的讀,讀的過程中,學生們被課文的內容所感動,讀的過程中,學生的情感得到昇華。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自己的感悟後,讀書的個性化也隨之有了提高。

  《蟻國英雄》教學反思3

有人說“課堂沒有書聲是語文教育的悲哀,課堂只有書聲則是語文教育的倒退。”《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診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上完了本堂課,我對閱讀教學中如何將讀悟進行有機結合產生了一些想法:

一、讀悟結合,閱讀教學的必然選擇。

文本永遠只是個例子,我們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從大量的語言材料中有所感悟,達成共鳴,進而提升自己的情感。達到這一目的重要途徑就是讀,這早已被我們所重視。但我們在讀的同時卻忽視了悟,更重要的是忽視了悟後的再次讀。如果課文中描寫火勢迅猛的句子只讓學生讀一讀,這樣的讀,是蒼白無力的;這樣的讀,是索然無味的。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通過品讀文字並想象畫面,融進自己生活的體驗和情感的體驗,把火勢的迅猛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把看到這迅猛的火勢時所流露出來的感情放到句子中去讀,學生悟後的讀,往往能爆發情感,碰出火花,達成共鳴。

顯然,讀和悟是融爲一體的,是不可分離的。讀是悟的載體,悟是讀的基礎。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讀中有悟,悟中有讀。

二、讀悟結合,閱讀教學的理想境界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重視學生的閱讀實踐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點,在閱讀教學中就必須處理好朗讀與感悟的關係,做到讀悟的有機結合。在本堂課中,我在這方面做得還不是很好。比如在引導學生走進課文描繪的第2幅畫面——突圍脫險時,我首先讓學生知道螞蟻是使用什麼方法突圍的,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通過品讀課文,感受這是一羣怎樣的螞蟻?有學生感受到這是一羣團結的螞蟻,也有學生感受到這是一羣勇敢的螞蟻、堅定的螞蟻、具有獻身精神的螞蟻……他們都有自己的感受,這感受從何而來?從他們品讀發語言文字中來。我應該隨即讓有感受的學生說說自己的理解:“你從課文的哪句話或哪個詞語甚至哪個詞語中感受到的?”但是我卻沒有這樣做,我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說出來了並板書,再讓學生說說從哪裏感受到,這樣,讀和悟就被我硬生生地分開了,這樣一來,教學缺乏了連貫性,學生的感悟也缺乏了連貫性。

學習了《蟻國英雄》這個小故事,孩子們被深深地打動了。 “蟻國英雄”說的是一羣螞蟻面對大火的圍攻,利用集體的力量奮力逃出火海,作者以細膩的筆觸,爲我們再現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貴的合作和大無謂的獻身精神

縱觀本堂課,我的不足之處還有很多,爭取在以後的課堂中能揚長避短,逐漸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