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10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作爲一名老師,時常要開展教案准備工作,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10篇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 1

教學目標

1.認識“所、牧”等6個生字,會寫“詩、林”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通過反覆朗讀,感受詩中的牧童機靈可愛、天真可愛的形象。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看圖導入

1.(板書“見”)小朋友,你們能給這個老朋友組個詞嗎?(生組)是呀,看見、聽見都是見,看來呀,用上眼睛,用上耳朵,都能有所發現!老師這兒有一幅畫,你能用上眼睛和耳朵發現什麼呢?

2.出示圖片,學生觀察,回答。

(1)林樾:你覺得這是一片怎樣的樹林?

對,這樣鬱鬱蔥蔥、十分茂密的樹林就可以稱爲“林樾”(板書)仔細觀察這個詞,它有什麼特點?(都有木)一組小火車讀一讀――齊讀。

(2)牧童:(學生說“我看到了小孩騎着黃牛”時直接板書“騎黃牛”)你再仔細看看,這個小孩子在幹什麼的?這樣放牛放羊就叫放牧,放牧的孩子就稱爲“牧童”。(板書)指名讀。

(3)蟬:“知了”還有一個名字,叫“蟬”知了是一種昆蟲,所以左邊是蟲,右邊讀chán,是一個形聲字。(字卡,指名讀)聽,你們聽見蟬兒的聲音了嗎?(播放蟬叫聲)是呀,蟬兒正在鳴叫呢!像這樣正在鳴叫的蟬可以稱爲“鳴蟬”。再開一列火車讀讀――齊讀。

3.你還有其它的所看、所聽嗎?

二、揭題

1.以上是同學們看見、聽見的,是“我們”的“所見”。(板書“我們”)在兩百多年前的清代,有位詩人叫袁枚,他是個善於觀察、描摹細緻的人,他親眼看見,親耳聽到了這畫中的美景,並把這些“所見”寫成了一首詩,請你們仔細讀讀袁枚的《所見》,看看他比我們多看見、多聽見了什麼?

2.第一次讀詩我們可以做什麼呢?學生自由讀詩。

3.先請小朋友一行一行來讀詩,其他同學豎起耳朵仔細聽,聽聽他讀正確了嗎?(隨機正音)

4.四人小組合作讀,每人讀一句,先自由練習,等會我們比比哪個小組讀得對。(先自由,再站起來,發現讀錯的句子再糾正、齊讀。)

5.大家一起再正確地、流利地、響亮地把古詩朗讀一次。

三、情景感悟、評賞古詩

1.現在我們來找找袁枚的所見比我們的所見多了什麼?

2.生交流。

(1)“歌聲振林樾”:(我聽到了牧童的“歌聲”)(板書),這歌聲怎麼樣?(聲音響亮,在樹林裏迴盪)從哪個字感受到的?(“振”板書)

誰能用朗讀表現出牧童放聲歌唱的`樣子?(指名讀)

師引讀:瞧,牧童正在快樂地唱;牧童悠閒地唱;牧童美美地唱;牧童響亮地唱;牧童清脆地唱。

(2)“意欲捕鳴蟬”:已經去“捕”了嗎?(板書“捕”)從哪看出來?(板書“意欲” )這就是指想要的意思。

袁枚怎麼知道牧童的想法的呢?(仔細看,發現牧童的眼睛一動不動,嘴巴張大,已經不再唱了,出示“閉口”,站住不動了,出示“立”,牛也不再繼續前進了,惟恐驚動了知了。)

請你邊想象邊來讀好這句。

4.看來,袁枚不僅看到了景物,還發現了牧童的許多動作,有“騎、振、捕、閉、立這樣一寫,牧童的形象就被袁枚寫活了,彷彿活生生地站在我們面前呢!我們比比,看誰能把牧童給讀活了。

5.生同桌比賽讀,男女生比賽讀。

6.讀完詩,你猜想一下牧童捕到蟬了嗎?(不管牧童有沒有捕到蟬,讓我們把想象繼續下去吧!)

四、背誦全詩

1.看看這張畫,讓我們想象着古詩的內容,在頭腦中像放電影一樣,自由練習背誦。

2.誰願意站起來背給大家聽?同學點評。

3.一起有感情地背誦。

五、指導寫字

1.在這首詩中要求我們會寫的字有五個,這兩個字有點特別,出示“立、童”看看這兩個字有什麼相似和不同的地方?(“立”要寫得方正,像一個頂天立地的人一樣,“童”上的立字頭要寫得扁些,在橫中線的上方點,還有好多立字頭的字如“意、音、親”都是這樣的。這個小竅門可得記住了!)師範寫。

2.現在就請你們自己在書本上練一練吧。

小朋友們,古詩是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讓我們從小熱愛它、誦讀它、品味它吧!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 2

教學目標:

1、認識“牧”、“騎”、“振”、“樾”等字。

2、理解古詩意思,並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

3、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和觀察的興趣。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生字生詞卡片、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瞧!夏天是山村最美的季節。天空那麼藍;遠處是青青樹林,池塘邊,柳樹上的嫩葉,象剛洗刷過似的。一幅動人的畫面印入了我們的眼簾。

2、看圖瞭解詩意

A、誰能把你所看到的說說給大家聽聽?(指名說圖意)

B、師概括詩意:夏季的一天,一個年少的牧童悠然自得地騎在黃牛背上,唱着山歌在山間小路上行進。那嘹亮的歌聲在樹林中迴盪。忽然他聽到了知了的叫聲,就馬上停止了歌唱,跳下牛背,站在那兒一動不動。

3、介紹作者

A、這動人的畫面不僅咱們看到了,一位清代的詩人也看到了,他的名字叫袁枚。

B、當他看到這動人的情景,就提筆將自己所看到的`寫成了一首小詩《所見》。

C、師範讀全詩。

二、初讀古詩

1、自由讀詩歌,讀準生字字音。

2、採取指名讀,全班通讀等多種方式檢查讀的情況

3、指名學生朗讀全詩。

4、學生自讀詩文,質疑問難

欲:在詩中的意思是“想要”。

樾:“樹陰”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樹林。

鳴:“叫”的意思。

捕:“捉”的意思。

三、精讀古詩

1、讀第一、二句。

(1)說說你讀懂了什麼?(放牛的孩子,騎在牛背上。他響亮的歌聲在茂密的樹林中振盪。)

(2)指導學生帶着愉快的心情讀全句,邊讀邊想牧童騎牛唱歌的情景。

(3)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當時的情景。

2、讀第三、四句。

(1)讀第三、四句。牧童在幹什麼?(觀察他的表情。)

(2)牧童怎麼知道樹上有知了?(學生找到“鳴”字。)

(3)讀到這裏,你覺得牧童是個什麼樣的小孩?(活潑,頑皮,機敏,愉快,可愛……)

(4)牧童捉到蟬了嗎?編一個故事,講給大家聽。

3、自由讀,邊讀邊體會詩的意思。

4、大聲朗讀,想象詩人當時所見到的情景。

5、背誦全詩。

板書設計:

所見

騎黃牛

牧童歌振林聰明可愛

欲捕蟬

閉口立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 3

教學目標:

1.認識“所、牧、捕、蟬、閉、立”6個生字;會寫“立”、“童”2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有朗讀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

生字認寫到位,詩文熟讀成誦。

教學難點:

背誦古詩。

教學準備:

選擇好圖片和背景音樂,製作好課件。

教學過程:

一、“題”趣

1.談話導入。

師:剛纔我們聊了小朋友們看見、聽見了什麼,這是小朋友們的“所見”;老師看見了小朋友們坐得端端正正,聽見了小朋友們回答問題聲音響亮,這是老師的“所見”。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詩,這首詩的題目就叫——所見!

2.板題。指名讀題,讀準“所”的平舌音。齊讀題目。

3.這首詩是清代一個詩人寫的,知道他是誰嗎?(板袁枚)

二、“字”趣

1.袁枚的“所見”又是什麼呢?聽老師讀一遍。師配樂範讀。

2.生自讀。(拿好課本)要求:把詩讀上兩遍,讀準字音,不認識的生字藉助拼音多讀一讀。

3.學習生字。

(1)出示注音的生字(帶詞)。指名帶讀

所見、牧童、捕鳴蟬、閉口立

(2)去掉拼音認讀。開火車讀、齊讀。

(3)去掉詞,讀生字。

所、牧、捕、蟬、閉、立、

和動作相關的“閉、立、捕”用做動作的方法學習。

“蟬”看圖學習。

牧:比較字形:“放——牧——枚”。

4.自讀詩文。

(1)讀正確。指名讀,齊讀。

(2)讀流利。練讀一遍,指名讀,比賽讀。

(3)讀出節奏。

師:比一比誰能讀出像音樂一樣的節奏來,好嗎?(板書:讀)

師範讀一行,(注意老師哪裏停得長一點),(出示停頓線),指名接讀,全班讀。

三、“圖”趣

1.讀詩、看圖,找出詩人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板書:看、聽)

2.小結:看!多美的夏日風景啊!林中風兒在吹,花兒在笑,蟬兒在唱……真是“遠看山有色,近聽水有聲,春去夏來樹更綠,人來蟬兒樹上鳴。”看着、聽着,老師彷彿變了一個大牧童,同學們彷彿變了小牧童。來,咱們也騎上黃牛,走進畫中,走進詩裏面……

四、“文”趣

1.讀“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1)讀出“騎”的自在、開心。

師:小牧童天天放牛,和黃牛可親了。他騎在黃牛背上感覺怎麼樣?指名讀(讀出自在、愜意)(你這樣用情地讀,這就叫“吟詩”。板書:吟)咱們把自己當成這個自在的小牧童吧!一起來吟!(齊讀)

(閉眼聽音樂)小牧童閉上眼睛,你們騎着黃牛慢悠悠地走着,你們走進了哪裏啊?(樹林裏)那裏有些什麼?你的心情怎麼樣(生想象:樹、花、草……)再吟,吟出開心。

(2)讀出“振”的響亮、悠長。

師:多美啊!多舒服啊!小牧童忍不住(唱起了歌)!那歌聲怎麼樣?(響亮)從詩中哪個字可以知道他的歌聲很響亮?(振)指名讀,小組讀。

你們的歌聲樹上的枝葉都聽到了,它們一片傳一片,把歌聲帶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了……齊讀,(還不夠遠)再齊讀。讀出歌聲迴盪、悠長。

2.讀“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1)讀出“意捕”的緊張、急切。

師:正當小牧童騎着黃牛唱得高興的時候,樹林中另一個天才音樂家也高聲地唱了起來。大家聽!(播放蟬的叫聲)它是誰?(鳴蟬!)

聽,它的歌聲多得意啊!看看插圖,我們的小牧童怎麼樣?(呆了、傻了、想去捕蟬,站在樹下一動不動)——這就是詩中的:意欲……出示三四句,齊讀。

(出示一個大大的“意”字)師:大家看這個“意”字,心裏的“心”字上面有個聲音的.“音”字,心裏發出聲音——就是牧童心裏在(想)(板書:想)。想什麼呢?(想怎麼捕到這隻蟬)指名讀、齊讀,讀出牧童心裏十分“想”捕到鳴蟬的急切。

(2)讀出“忽然”的迅速、敏捷。

師:這麼想捕到這隻蟬?那還能唱歌嗎?(不能)所以我們的小牧童就(“忽然閉口立”)!這個動作變得是慢還是快呢?(快)從哪個詞可以看出來? “忽然”是什麼意思?(馬上、很快……)師生合作讀,讀出動作的迅速、敏捷。

(3)讀出“閉”的謹慎、無聲。

師與指名讀一生:小牧童,你爲什麼“閉口”“立”在這裏,不唱歌了啊?(因爲再唱,蟬就要嚇跑了!)

引導個別讀,(蟬兒聽到你的聲音了!)小組讀,讀出小聲、輕聲、無聲、心語、無語……(此時無聲勝有聲!)

五、“吟”趣

1、吟動靜,吟出對比。

師:詩人把他所見的畫面寫成了這樣一首詩,現在我們能不能吟着詩,想出畫面來呢?這畫面還會動呢!(課件:“騎、振、捕、閉、立”變紅)生讀全詩。

師:我發現,你們吟誦一、二行的時候,聲音放得亮一些;而吟誦三、四行時,聲音壓得低一些。爲什麼?(一、二行詩中牧童在快樂地騎牛、唱歌;三、四行詩中牧童在想捕蟬,心裏緊張……)哦,你們吟得真用心!讓老師再聽聽!

分男女生吟誦,吟出動靜之別。

2.吟假想,吟出創意。

師:你們猜一猜,小牧童捕到蟬了嗎?(生自由說)

(1)捕到了,因爲……。捕到之後,心情如何?(高興、得意)小牧童手裏捧着蟬,又騎着黃牛回家了。讀一、二行,讀出得意。

(2)沒捕到,因爲……。沒捕到,他兩手空空地騎黃牛回家了!再讀一、二行。

(3)繼續捕。沒捕到,但這時又聽見林中傳來“知了、知了……”的聲音,小牧童又會怎麼樣?讀“意欲——”反覆捕。

師:這首詩就是一個謎啊!留給愛讀詩的小朋友們盡情猜想!

3.吟唱。(播放《所見歌曲》)多有意思的一首詩呀,怪不得有人要把它唱成一首歌了!大家來聽聽!……(聽兩遍後)詩不僅可以用來讀,用來呤誦,還可以美美地唱呢!(板書:唱)來讓我們一起跟着唱吧!

六、“書”趣

書寫“立”與“童”。

引:古詩能變成一幅美麗的畫,一個有趣的故事,一首動聽的歌,還能變成靈動的字呢!

1.出示生字“立”“童”,讀準字音。

2.觀察字形。遊戲“找相同”“找不同”。

3.師示範指導,學生書空。指出生字所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4.自由練習書寫。(提醒學生注意“三個一”、“三個美”:姿勢美、筆畫美、間架結構美。)

5.用投影,集體評議。

七、總結、拓展。

1.背誦古詩。

2.擴詞擴句,朗朗誦讀。

(天真的)牧童……,

(動聽的)歌聲……。

(因爲)意欲……,

(所以)忽然……。

點點頭,扭扭頭讀。

拍着手讀,男女聲和。

倒背,跺着腳讀。(之所以)忽然……,(是因爲)……。(動聽的)歌聲……,(天真的)牧童。

3.結語:

咱們五千年文明古國,像《所見》這樣有趣的經典詩歌還有許許多多(推薦幾首),就讓我們今後繼續快快樂樂學古詩,做一個有詩意的中國娃吧!(音樂起)

板書設計:

所見

袁枚

看讀

聽吟

想唱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 4

一、教學目標:

1、認識“所、牧、捕、蟬、閉、立”6個生字,會寫“童、立”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3、背誦古詩。

二、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振”、“意欲”、“忽然”的意思。

2、深入體會“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的含義。

3、理解詩意並有感情地朗讀。

三、教學過程:

課前聽音樂、看圖片,交流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一)談話導入。

1、師:剛纔我們聊了同學們看見、聽見了什麼,這是同學們的“所見”,老師看見同學們坐得端端正正,聽同學們回答問題聲音響亮,這是老師的“所見”。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首古詩,詩的題目就叫——《所見》。

2、板書課題。指名讀,讀準“所”的平舌音,再全班齊讀。

3、這首詩是清代一個著名詩人寫的,你們知道他是誰嗎?(板書:袁枚),正音“枚(méi)”。

(二)新授。

1、一讀:讀準字音。

師:那詩人袁枚的“所見”又是什麼呢?請同學們把書翻到102頁,藉助拼音自由讀一讀古詩,遇到生字多讀幾遍,把字音讀準。

2、學習生字詞。

(1)出示注音的生字詞,指名讀,帶讀。

所(suǒ)見(jiàn) 牧(mù)童(tónɡ) 捕(bǔ)鳴(mínɡ)蟬(chán) 閉(bì)口(kǒu)立(lì)

(2)去掉拼音認讀。開火車讀。

(3)去掉詞、讀生字。師:請同學們來認識今天的生字寶寶。男、女賽讀。

所、牧、蟬、捕、閉、立。

①所:分析字型,“所”字左邊的偏旁是“戶”的變形,表示與房屋建築有關。

②牧:與“枚”區別辨認。

③蟬:課件展示圖片,簡單介紹。俗稱“知了”,屬於昆蟲類,雄性的腹部有發聲器,會發出叫聲。

④捕、閉、立:引導學生做相關動作來學習。

3、二讀:讀通詩句。師:調皮的生字寶寶回到詩中,你們還會讀嗎?注意讀流利。

4、三讀:讀出節奏。師:中國古詩最大的特點就是具有節奏感、韻律美,所以,要把古詩讀好,不僅要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還要讀出節奏。下面聽老師讀一讀。(課件出示:畫好節奏線的古詩句。)(點名讀、齊讀)

5、聯繫插圖,想想詩中寫到了哪些景物?

交流,讀詞,貼生詞卡片。如:牧童、黃牛、林、鳴蟬

(1)“鳴”左邊一張口,右邊一隻鳥,根據字型,你能猜出它的意思嗎?(生:鳥叫)這裏是指誰叫呢?(生:蟬叫)這就是“鳴蟬”。

(2)預設學生沒有說到“林樾”。師:觀察插圖,圖上還有什麼呢?(生:樹)找找詩中哪個詞有樹的`意思。(生:林樾)對,這兩個字的部首都是“木”,說明與“樹木”有關。一棵樹叫林嗎?密密麻麻的樹,一棵挨着一棵,形成了綠色的樹蔭,這就是“林樾”。

6、逐句品讀,整體感知詩的意境美。

(1)品讀:牧童騎黃牛。

瞧!一個牧童騎着一頭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來了,這就是—牧童騎黃牛。牧童天天放牛,和牛可親了。他騎在寬厚的牛背上,搖呀搖,晃呀晃,那感覺怎麼樣啊?(生:開心、快樂、自在、悠閒)

請同學們把自己想像成小牧童騎在牛背上,讀出“騎”牛自在、悠閒的感覺。

(2)品讀:歌聲振林樾。

小牧童騎着黃牛,慢悠悠地走着,走進了什麼地方呢?(生:樹林裏)

那樹林會有什麼呢?(生:樹、草、花、蜻蜓、蝴蝶)

看到這樣的美景,小牧童的心情會怎樣呢?(生:歡快、高興)

多美啊!多舒服啊!小牧童忍不住(生:唱起歌來)

那歌聲怎麼樣?

(生:響亮)從詩中哪個詞知道他的歌聲響亮呢?(生:振)

這就是—歌聲振林樾。請同學們讀出歌聲的響亮。他的歌聲這麼響亮,連樹上的葉子也聽到,它們一片一片把歌聲帶到更遠的地方,歌聲在樹林間迴盪。請同學們再讀讀,讀出歌聲的迴盪、悠長……

(3)品讀:意欲捕鳴蟬。

正當小牧童唱得高興的時候,樹林中另一個天才音樂家也高聲唱了起來,你們聽,它是誰?(生:蟬)

它的歌聲多麼得意呀!看看插圖,小牧童這時有什麼表現呢?(生:呆了、愣住了)

他爲什麼發呆呢?(生:被蟬的歌聲吸引了)

他還會想什麼呢?(生:想要抓住蟬)

對,這就是—意欲捕鳴蟬。小牧童非常想捕到這個鳴蟬,請同學們讀讀,讀出想要捕蟬的緊張、急切。

(4)品讀:忽然閉口立。

牧童想捕到這隻蟬,那還能唱歌嗎?(生:不能)

所以他就(生:停止歌唱,閉口立)。

從唱歌到閉口立,這個動作變化快還是慢呢?(生:快)

從哪個詞看出來?(生:忽然)

這就是—忽然閉口立,請同學們讀讀,讀出停止歌唱的迅速。

既然是停止歌唱,我們還要讀出安靜、無聲的感覺。再讀讀吧。

7、多可愛的小牧童啊!這一切看在詩人的眼中,於是詩人把一切都寫進了詩中,讓我們也記住這個可愛的小牧童吧。接下來,通能老師黑板上的提示,試一試,能不能把這首詩背下來呢?(自由背、個人背、全班齊背)

8、古詩不僅讀起好聽,唱起也很好聽呢!下面我們跟隨音樂一起來學唱歌曲《所見》吧。

9、指導書寫:立、童。

(1)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想怎樣才能把它寫好?要注意什麼?誰來給大家提個醒?

(2)看老師寫,同學們伸出右手食指在桌子上書空。

(3)在自己的田格本上寫一寫,每字寫一行。(教師巡視)

(三)拓展、鏈接。

這首詩的作者袁枚,又叫隨園老人。他的作品大多寫對日常生活的感受,風格清新自然,語言通俗流暢。下面老師向大家推薦一首。(老師帶讀)

題畫

清——袁枚

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鮮。

牧童何處去?牛背一鷗(ōu)眠。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 5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3個字。

2、在反覆誦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薰陶,培養想象力。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背誦。

4、培養學生閱讀故事的興趣和能力,激發對祖國古典文學的熱愛之情。

重點、難點:

在反覆誦讀中引導學生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薰陶,培養想象力。

教學過程:

一、看圖引入

1、看看樹林圖片說感受

2、這美麗的樹林引來了一位大詩人,他是清代的袁枚,他在這片樹林裏悠閒地散散步。散着散着還散出了一首詩呢,我們來看看他寫的題目——所見(指名讀)

二、初讀感知

1、“所”是生字,但很常見,相信很多小朋友已經見過了,告訴大家你在哪兒見到過?給它找找朋友。(注意平舌音)

2、“所見”就是所見到的,那袁枚大詩人見到了誰?自己讀這首詩,仔細找找。

3、理解“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學生字“牧”

4、這個牧童做了什麼事讓袁枚大詩人那麼感興趣呢?再讀課文,找一找,還要圈出剩下的4個生字,重點記一記。

三、理解詩意

1、牧童騎黃牛

牧童騎在黃牛背上會看到什麼?看到這樣,他會禁不住想幹什麼?(會想放聲歌唱)

我們來看看詩人是怎樣寫出牧童的歌聲的,找出來讀一讀

2、歌聲振林樾

A、理解“林樾”

“林樾”兩個字都是什麼偏旁?木是表示什麼的?所以林樾就是……

B、給“林” 組詞

“林”不但是木字旁,而且又拉來了一個木做夥伴,這說明“林”表示的`地方樹木怎麼樣?比如說樹林,竹子多叫——竹林,高樓多叫——高樓林立。林還有什麼朋友?

C、寫“林”

那怎樣才能寫好這有兩個木字的林呢?範寫——描紅——自己寫一個

D、牧童的歌聲在樹林裏怎樣?

這個“振”雖然在中間,但這是古人的寫法,我們得放在林樾的後面,理解成在樹林裏迴盪。

牧童的歌聲迴盪在樹林裏,林子裏的鳥都聽得到他的聲音。他的歌聲真響亮!你什麼時候也會放聲歌唱?猜猜他爲什麼會那麼開心?

E、引導朗讀,背一背“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小牧童騎在牛背上,多麼自在呀,舒適地讀

小牧童看到藍藍的天、綠綠的樹、青青的草,紅紅的花,風景真好,心曠神怡地讀

今天不下雨,稱心如意地讀

推薦一下誰的歌聲最悠揚

F、開心地背一背

3、意欲捕鳴蟬

A、除了牧童的歌聲,詩人還聽到了什麼?

B、記一記“蟬”,說說你對蟬的瞭解。

C、詩中所指的蟬在哪裏?一棵高高的大樹上躲着一隻小小的蟬,牧童怎麼知道這棵樹上有蟬的?它老鳴叫所以詩人叫它“鳴蟬”。

D、學“捕”

牧童知道這樹上有蟬,這蟬可以玩,可以做藥,還可以賣錢,當然想把它(捉來),這裏沒有用捉,用的是……(捕),捕和捉是近義詞,用什麼“捕”,所以用提手旁,我說捕——我說放

現在牧童已經捉到蟬了嗎?(理解“意欲” )

4、忽然閉口立

A、學“閉”

奇怪,牧童在放聲歌唱,又沒大聲喊:我想捕蟬了!詩人是怎麼知道的?

(指“閉”)這是什麼字?什麼結構?誰來做一做閉口的動作(先唱着歌,聽口令閉口)

B、學“立”

看小朋友的樣子,不但閉了口,而且站直了,這叫“立”,給“立”找朋友

C、理解“閉口立”

像他這樣的就是“閉口立”,那書上的牧童就是這樣嗎?(注意眼睛得朝上看)誰來邊做動作邊讀“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D、寫寫“閉”和“立”

注意“閉”先寫門再寫“才”,“立”要站直,最後一橫最長。

5、有感情地朗誦整首詩

瞧,這位牧童會騎黃牛,會讓自己的歌聲迴盪在整個森林,會忽然閉口去捉蟬,多可愛呀!所以詩人回到家馬上就把他記了下來,詩人是想把他告訴家人呢,誰來當詩人朗誦一下?(告訴朋友)自由讀——指名讀——齊讀——背誦

請小朋友上臺邊朗誦邊表演

6、機動:用自己的話講講這個故事

四、小結

學了這首詩,你覺得牧童是個怎樣的人?(懂事,可愛,活潑)

詩人呢?(善於發現,及時記錄,)

五、作業

〈〈課堂作業本〉〉填寫後三句。先背給同桌聽,再寫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 6

教學目的:

1、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愛美情趣,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理解詞句意思瞭解古詩敘述的內容。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詞句,想像詩歌內容。

教學過程:

一、溫故知新,引入新課。

1、引導學生回憶古詩《所見》解釋“所見”的意思。

2、通過課前預習,你們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你對他有什麼瞭解。

二、觀察畫面、解題。

1、出示圖畫,指導觀察。

2、解題。

3、師配樂範讀古詩,學生思考。這首古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指導自學

1、你們有什麼學習方法嗎?

2、學生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四、師生交流

1、看第一句詩句,你們讀懂了什麼?

2、學生質疑。

3、指導朗讀。

4、過渡:此時詩人又看到了什麼景色呢?

5、在這一句中你讀懂了什麼?

6、學生質疑

你最喜歡詩中哪一句或哪個詞。

五、感情朗讀、激活畫面、練習背誦。

1、齊讀,同桌互相說說你腦海中出現了哪些畫面。

2、自願上臺描述。

3、背誦古詩。

六、佈置作業。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 7

教學要求

1.認識8個生字,會寫六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感知古詩所表達的意思,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背誦古詩的濃厚興趣。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背誦古詩。

課時劃分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中感知古詩所表達的意思。

重點難點

1.識字。

2.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讀題釋題

1.小朋友,咱們今天要來學習一首新的古詩《所見》(板書課題)

2.指導讀題目,認讀生字“所”。

3.全班小朋友跟老師讀課題。

4.誰知道題目“所見”是什麼意思呀?

二、觀察圖、感知內容、引導想像

1.出示掛圖,引導學生觀察:什麼地方?誰?幹什麼?

2.學生反饋,教師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牧童的動作。

3.引導想像,指導學生根據牧童的動作,想像牧童可能因爲什麼示意大家不要出聲呢?

4.設置懸念,引導讀文。

(1)自由朗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

(2)自學生字,並在文中把它們找出來。

(3)全班小朋友聽錄音範讀,然後小朋友跟着錄音讀。

(4)學生齊讀。

(5)指名讀,學生評議。

三、圖文結合,理解內容

1.指名讀一、二兩行詩。

2.看看圖,讀讀文,你們覺得這兩詩句告訴我們牧童在幹什麼呢?

3.要求學生用“一邊……一邊……”訓練說話。

4.發生了什麼事,小牧童忽然停住了歌聲,不唱了?我請一個小朋友來讀一讀課文的三、四兩句詩。

5.學生反饋。

6.引導學生小組交流、討論牧童想幹什麼?8.學生反饋。

7.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給同桌講一講發生在樹林裏的牧童身上的.故事。

六、朗讀古詩

1.自由讀,讀給同桌聽。

2.教師指導學生讀。

3.全班齊讀。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會寫六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拓展延伸,教育孩子保護動物,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背誦古詩的濃厚興趣。

重點難點

背誦古詩。

教具準備

生字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一、鞏固複習,檢查生字

1.指名讀古詩,集體評議。

2.集體讀古詩。

3.以小組爲單位比賽讀,看哪個小組讀得最棒。

4.抽查生字的認讀。

5.開火車讀,鞏固生字的認讀及組詞。

二、誦讀課文,熟讀成誦

1.學生自由讀古詩。

2.指名讀,集體評議。

3.學生跟老師在感情地讀。

4.指導學生結合圖,理解意思的基礎上背誦古詩。

5.學生自由背誦,然後比一比誰背得又快又好。

三、拓展延伸,教育孩子

1.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圖上的小朋友對嗎?爲什麼?

2.學生小組討論。

3.學生反饋。

4.教師小結公正地評價,教育孩子保護動物。

四、指導寫字

1.出示本課要學寫的生字。

2.學生再次認讀生字,並組詞。

3.觀察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學生說一說第個字書寫的注意點。

5.學生書寫,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6.集體展示,互相評價,並推薦好的供大家學習。

五、佈置作業

1.抄寫古詩。

2.背誦古詩。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 8

預習作業:

1、圈生字,勾生詞,並給課後生字注音並組一個詞語。

2、看課文註釋理解詩句的意思。

3、讀《字詞句天天練》。

4、讀課文至少三遍。

一、板書課題

《夜書所見》,齊讀

二、出示學習目標。

1、會認本課的生字。

2、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第一次先學後教

(一)、自學指導:

1、聽錄音畫出停頓線。

2、自由讀古詩,多讀幾遍,讀準字音、讀通順。

(二)、學生自學

(三)、後教

1、請生讀生詞:蕭蕭、梧葉、促織。

2、請幾名學生讀古詩,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字詞、句。

3、分組、分男女等形式讀古詩。

四、第二次先學後教

(一)自學指導:自由讀古詩。

1、理解“夜書所見”。

2、勾出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

3、理解前兩句詩的意思。

(二 )學生自學

(三)後教 重點理解“書”、“客”的意思。

五、第三次先學後教

(一)自學指導:反覆讀這首詩。

1、江上一燈明讓作者想到了什麼?

2、理解最後兩句詩的'意思。

3、展開想象詩人童年時,與家鄉的小夥伴在什麼地方?幹什麼?

(二)學生自學

(三)後教:

學生交流,教師板書

六、當堂訓練。

1、展開想象詩人童年時,與家鄉的小夥伴在什麼地方?幹什麼?

童年時,在草地上,詩人和小夥伴在

童年時,在小河邊,詩人和小夥伴在

童年時,在書房裏,詩人和小夥伴在

2、讀背古詩。

板書:

梧葉

秋風 (動客情)

一燈明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 9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所描繪的河上夜晚的迷人情景,陶冶愛美情趣,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理解詞句意思瞭解古詩敘述的內容,想象美景。

3、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重難點】

在朗讀詩句中進入情境,有感情朗讀。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解讀詩題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清代詩人査慎行經常暢遊于山水之間。他飽覽過無數奇觀異景。一個寧靜的夜晚,遊玩了一天的他獨自坐在船上休息,沒想到卻被此時河上美景深深吸引。他不禁詩興大發,提筆寫下:

板書課題:舟夜書所見

2、師:聽了老師的介紹,同學們也預習了,你們知道詩人坐在船上寫下的是什麼嗎?

解讀詩題

3、齊讀課題

4、師配樂範讀

二、讀準讀順,過好語言關

1、師述:想去看看這美景嗎?走,讓我們到詩中去感受吧!打開書,輕聲讀讀詩,注意把生字讀準。

2、師:讀給同桌聽聽,字沒讀準幫她糾正過來。

3、師:誰願意第一個試試讀給我們聽聽。

4、全班齊讀

三、營造氛圍,體驗情感美

1、師:詩人此時正被這河上美景深深吸引,同學們現在再讀讀詩,邊讀邊想象,好嗎?

2、師範讀學生聽讀想象[配樂]

3、同位互說詩意

四、以畫爲媒,感悟語言美

1、師:同學們說的非常帶勁!有位小朋友看到書上爲這首詩畫了一幅畫,他也忍不住按照自己的理解畫了一幅,我把畫帶來了,你們來看看!

2、CAI:出示畫面

3、師:看!這就是她的畫。她把詩人描繪的景象畫出來了嗎?

4、小組討論,師巡視指導。

指導第一句: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

(一)理解“月黑”

1、 指名說

2、 指導理解詩意

3、 生談體會,指出畫出月亮的錯誤

4、 師描述:你真會讀書。哦,詩中寫“月黑”,原來是一個漆黑的,沒有月亮的夜晚呀!

5、師相機板書:月黑

[CAI:師操作(隱去月亮)]

6、指導朗讀

(二)理解“孤光”

1、師:這麼寧靜的夜晚,瞧,岸邊還有點點燈火呢!是這樣的嗎?

2、生談體會。指出“點點燈火”的錯誤

3、師:你抓住了“孤光”,原來詩人看到的只有小船上的一盞漁燈。難怪詩人稱它爲“孤光”。(板書:孤光)

4、指名讀

(三)理解“一點螢”

1、師:那你們還從哪知道是一盞漁燈呢?

2、生談體會

3、師:原來那盞漁燈的光太弱了,就像螢火蟲的光似的。好,我們來一起看一看。(板書:一點螢)

【CAI:隱去岸邊燈光】

4、指導朗讀

師:天地一片漆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盞漁燈靜靜地映在河面上。可是它的光雖然微弱但是在漆黑的夜晚卻顯得特別明亮。難怪詩人說“月黑見漁燈,孤光一點螢”,能把這樣的景象讀出來嗎?自己試試讀讀吧!

五、放飛想象,領悟意境美

指導第二句:“微微風簇浪,散作滿河星”

1、師:這時,一陣微風吹來,河面起風了....看看這幅畫,你還想說什麼

2、生描述畫面生讀第二句

師:你們說的景象小朋友沒有畫出來啊,怎麼辦呢?他沒有畫,我們可以閉上眼睛去想象啊。

3、師配樂範讀,生閉眼想象

師:你們看到什麼了?把你看到的美美的.說給大家聽聽。

4、師CAI:微風拂過,那倒映在河面上的一點漁火呀,一下子被細浪攪碎了,散向遠方,河面的燈光好像漫天的星星向我們眨眼呢。你們能把看到的景象讀出來嗎?同桌之間試着讀讀這句。

5、同位互讀

6、指導朗讀

師:那點點像螢火一樣的漁燈在風的吹動下,散開成滿河的星星。(板書:散作---滿河星)

7、師:是啊,在詩人的眼中,滿河的燈光如同星星閃動,那麼在你的眼中像什麼?

六、悅納語言,傾吐心語

師:經過我們的想象,這幅畫面就呈現在我們眼前了,看,夜深了,岸邊農戶家的燈火熄滅了,只剩下一盞漁燈,起風了,漁火隨風搖晃,滿河的燈光閃動。來,請一個同學讀詩助興吧!指名讀詩(配樂,全過程)

師:我們都陶醉了!讓我們站起來隨着畫面一起吟誦吧!(全班配樂吟誦)

七、拓展實踐,發現創造美

1、師:現在老師還要給大家推薦一首描寫夜景的詩,看看這首《楓橋夜泊》

2、師:你們還收集了哪些描寫夜景的詩,讓我們一同欣賞。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詩特別美,老師要給大家佈置一個很有意思的作業:(音樂)大家都很喜歡這首詩,那你用喜歡的方式表達對這首詩的喜愛嗎?可以畫一畫,也可以說一說,甚至爲它譜上曲子唱一唱。咱們武漢的夜晚越來越美了,看看江灘,看看長江大橋,嘗試着去寫寫武漢的夜景,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像小詩人一樣寫首小詩。

【板書設計】

舟 夜 書 所見

月黑

↓見

漁燈

一點螢→滿河星

散作

小學三年級語文《所見》優秀教案 10

學習目標:

1、認識“促”生字,會寫“促、深”兩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懂得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課前準備:

1、ppt課件。

2、學生課前查閱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3、學生蒐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一、導入

1、古詩是中華文化的絢麗瑰寶,是詩人思想心境的凝華。一二年級我們已經學過一些古詩。那位同學來背一背李白的《靜夜思》?(齊背)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呢,表現了詩人的什麼感情?今天我們也來學習一首關於思鄉的古詩。他便是我國宋代詩人葉紹翁寫的《夜書所見》。

(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2、見是什麼意思?書是什麼意思?

(見:看見 書:寫、記錄)

3、那作者在夜晚見到了什麼呢?讓我們邊看圖片,邊讀一讀,想一想,不懂的詞語查查註釋。

(出示課文中的'插圖。)

二、學習古詩

1.出示生字詞。

(蕭蕭、梧葉、促織)

2.指名學生讀、齊讀。

3.認識了生字,我想我們能更好的讀這首詩了,現在請大家把詩和圖畫結合起來,並讀給你的同桌聽。

4、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5、在這樣一個秋天的晚上,通過畫面,你看到了什麼?

(學生交流看到了什麼?)·

6、你們說的這些在詩中都能找到,想不想讀讀這首詩呢?

7、指名朗讀,感悟

我們先來讀讀前面兩句。

(生自由讀)

現在誰來給我們展示一下自己的朗讀?

(指名多人朗讀)

老師發現你在蕭蕭梧葉後面停頓了一下,我也覺得該這樣讀,我們學着他的樣子來讀讀。

8、詩句理解:

蕭蕭是什麼意思?

(風聲)

這是秋風吹動梧桐葉發出的聲音,一起讀:蕭蕭

蕭蕭梧葉送寒聲,還送來了什麼?“寒”給他組個詞(寒冷)

蕭蕭梧葉使詩人感到寒冷。

(讀詩句)

這個秋風,不僅吹動了落葉,還動了什麼?讀第二句。

對於動客情有什麼疑問?

(誰是客,爲什麼是客?)

詩人一個人在別的地方,心裏難免會感到孤獨,在這個月圓的夜晚,又會勾起對家鄉的思念,試着體會詩人孤獨的情緒,讀,指名讀。

讀得真好,老師越來越明顯地體會到了詩人當時的那種身處異鄉的孤獨,於是詩人便產生了思鄉之情。

9、帶着思鄉之情,誰來讀讀後面兩句?

10、作者看到了什麼又勾起他的思想情緒了呢?

(挑促織)

此時詩人看到這些情景,又會想到什麼呢?

(自己童年時的夥伴。)

是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童年時跟小夥伴們一起捉蟋蟀的場景,可能會想到小時候一起玩時有趣的事,可能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可是現在呢?自己一個人在外地,童年的夥伴們還能記得我嗎?再讀一讀,好嗎?

11、夜深籬落一燈明,什麼是一燈明?

(只有一盞燈,多麼孤單啊!)

離開家鄉,又這麼孤單,你們想想,詩人除了想念自己的夥伴外,最想念誰?

(父母、親人)

12、是啊,他可能會想到自己童年跟小夥伴一起捉蟋蟀的場景,可能會想到小時候一起玩時有趣的事,可現在卻是一個人在異地,童年的夥伴和親人都不在身邊,體會一下這種心情,再讀一讀好嗎?

(齊讀)

13、“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這句詩是什麼意思嗎?

14、看來你們已經能很好地理解這首詩了,帶着你們的理解,讀——(全詩)

15、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

(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16、在這樣的一個秋天的晚上,本應該和家人團聚,而你卻身處異鄉,又看到蕭蕭桐葉、籬落一燈明,你的心情會怎樣?

讓我們一起來體會一下這種孤獨、淒涼、思鄉的感覺,一起來

17、我發現你們都已經很深的感受到了詩人當時的感受,成了一個小詩人了,那麼想不想把這首詩給背下來呢?

學生自由背誦

老師要來檢查一下你們背的怎麼樣了,我說每句詩的前面兩個字,你們說出後面的字

我來說前面一句,你們對後面的一句

背給你的同桌聽

指名背

我們一起來背,站起來,配上音樂

三、拓展

1、對對子游戲。“山中春雨綿綿——江上秋風蕭蕭”

2、你還讀過那些詩人所作的描寫秋景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3、讀一讀,連一連。

四、板書

夜書所見

葉紹翁

梧葉

秋風

挑促織 動客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