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下冊語文《荷花》教學反思

三年級下冊語文《荷花》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教學反思一】

三年級下冊語文《荷花》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要講的是圖畫課上練習畫楊桃時發生的事情。“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卻通過這件事,啓發同學們懂得了看問題或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憑空想象,要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一切從客觀存在的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不要輕下結論。

上完《畫楊桃》一課,感覺今天的課堂上同學學得特別認真投入,課堂學習氣氛濃厚,這讓我感到一絲欣慰。我想,今天能收穫這難得的一點喜悅,可能緣於以下幾個方面吧。

一、聯繫生活,導入新課

導入環節,我說:“小朋友們,你們見過楊桃嗎?”有四五個同學舉手。我接着問:“那吃過楊桃的舉手?”有兩個人說吃過。於是,我就請他們介紹楊桃的樣子和味道。因爲絕大部分的小朋友都沒見過楊桃,所以大家聽得格外認真。接着,我說:“大家想看一看楊桃嗎?”大家齊聲說:“想”我請大家打開課文,仔細觀察插圖。繼而,請大家閱讀課後的“資料袋”,讀後請大家交流了解到的關於楊桃的信息。大家興趣高昂,發言踊躍。從談“楊桃”入手,從而自然導入新課。

通過這一環節的有效教學,小朋友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堂注意力高度集中了,由此我感到從現實生活出發激發學生興趣要比教師平淡的敘述效果好得多。

二、給足時間,充分讀書。

在初讀課文時,我佈置的三個自讀課文的要求: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2、思考:“我是怎樣畫楊桃的?同學們怎樣評價我的畫?老師怎麼做、怎麼說?”3、提出不懂得問題做上記號。用五分鐘時間完成。在孩子們讀書的過程中,我隨機給予個別學生讀書方法的指導或提示,幫助他們真正做到[ ]帶着問題來讀書。五分鐘時間到了,可是還有大部分同學沒完成好,於是,我又給了他們三分鐘時間。後來,在檢查自讀情況時,我發現以上幾點要求大部分小朋友都完成得不錯。

所以我想在初讀課文這一教學環節給孩子們充分的讀書時間是十分必要的,當孩子對課文有了一個整體瞭解以後,之後的學習纔會輕鬆,他們纔會有學習興趣。同時,這一過程,還能培養學生[ ]自讀自悟、表達質疑的能力和習慣,也使教師瞭解了學生初讀之後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和疑難所在,爲教師下一步的教學,提供了學情參考。

三、抓住兩次對話,讀中感悟心理

本課有兩處語言非常有特點,即老師和同學的兩次對話。兩次對話的內容是相同的,同學的回答更是一字不差。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於是,在教學中,我引導孩子們在文中劃出這兩處句子,然後,我將他們呈現在小黑板上讓他們比較、朗讀。小朋友通過比較,發現標點不同,語氣也不一樣。在朗讀中體會了人物的內心活動,前後心情的變化:之前,孩子們自以爲是,得意洋洋,語言中帶着嘲笑,而後來發現自己錯了,覺得不好意思,很慚愧,說起話來支支吾吾了。

這一環節的處理既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能讓學生透過文字想象人物的神態,體會人物情緒的變化,在讀中感悟作者的心理,在讀中把握感情基調,在讀中深化自己的理解。

四、兩者比較,體會道理

課文中老師說的那段話是理解全文的重點,也是難點。這段話講了三點意思:一是看楊桃的角度不同,樣子就不一樣;二是講看到別人把楊桃畫成五角星,不要忙着嘲笑別人;三是講應該實事求是。爲了讓學生的認識更加深刻,在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理解了這段話之後,我就請小朋友把老師的這段話與課文開頭爸爸說的話“你看見一件東西,是什麼樣的,就畫成什麼樣,不要想當然,畫了樣。”進行比較:老師和父親的話哪些地方相似?學生通過比較,明白了“實事求是”的道理。接着再思考:老師的話那幾句更父親說的不一樣?通過讀書比較,理解了“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的意思及道理。

比較是閱讀教學中一種常用而且有效地教學方法。通過比較,孩子們輕鬆地理解了老師說的話,領悟了其中包含的道理。因此,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們要深入解讀教材,挖掘文本中有着內在聯繫的內容靈活整合,往往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交流感悟,深化認識

在孩子們領會故事揭示的道理之後,接着,我引導孩子們聯繫生活討論,談學習、生活中類似“畫楊桃”的事情或自己的感受。有個孩子舉了一個很好的例子:一次,在做課堂作業本時,看題目是“收藏屋”,並且下面有一條長長的橫線,於是根據以往經驗,想當然的就把文中的好句給摘錄下來了。可是後來檢查時仔細讀讀“收藏屋”下的子題目才發現要求收藏的是文中的好詞,嗨,白忙一場!在孩子們交流後,我將《題西林壁》一詩中的“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引入,孩子們對“從不同角度看問題,往往結果會不一樣”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

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如果我們能時時注意將學語文和生活緊緊聯繫起來,學生一定會喜歡語文,熱愛語文的。

 【教學反思二】

本來早上並未打算講《荷花》的,想着週五了,把第4課的閱讀課講了吧。回辦公室途中,看到師傅再講第3課,遂決定走進去仔細聽一節。

本是自己設計了板書的,看了程姐的板書就改用程姐的,因爲師傅的板書條理清晰,內容涵蓋豐富。真真的好極了。第一節課聽完,第三節課乘着熱乎勁回班就講。

“想到春天就想到燕子,看到池塘就會想到什麼植物?”生:“荷花”“好,現在請同學們打開書。想象你就是文中的我,走,去荷花池那遊一遊。”

找生讀第一段後再找生讀第二段,“讀完這一段,你看到了什麼樣的荷花?”生:“葉子很多“,”哪看出來的?生:“挨挨擠擠的”“還有圓、大。他說是碧綠的大圓盤。“荷花還很美。黃色的、花骨朵、小蓮蓬。”“同學生說的都對。第二段分別從荷花的樣子、姿態描寫出荷花的多和美。(板書)“同學們看,泡泡裏說冒字用得好。哪好?體會出什麼了?”生:“冒說明荷花出現的突然,而且葉子很多,荷花從葉子中長出來。”第二段講了荷花的靜態美,第四段荷花隨風起舞了,那是“動態美。”

爲什麼一池荷花成了一大幅活的畫?孩子們的答案更是出奇,“因爲荷花很美,而且荷花還具有動態美。非常有生命力,所以說他像一大幅活的畫。”

第四段作者加入了自己的想象。生“他把自己當成了荷花。”如果你是荷花你會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聞到什麼?會和誰聊天?學生展開自己的想象大膽假設。

最後,作者有感而發,表達了自己的感想。爲什麼我忘記了自己在看荷花?生“因爲我陶醉在荷花裏了,荷花太美了。”

一節課學生思維很活躍,各種我以爲比較難的點,在他們看來都成了小菜一碟了。只是“冒”這個字孩子們體會出了生長的突然,並未感受到荷葉的多,這是花與葉對比而來的。看起來稍複雜一點。課後練筆處理的倉促,下次改進,調節時間。整篇文章先從荷花的樣子、姿態。描寫出荷花的靜態、動態美。然後加入想象與感想。情景交融,美不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