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三年級教案 > 三年級下《可貴的沉默》評課稿

三年級下《可貴的沉默》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2W 次

  《可貴的沉默》評課稿1:

三年級下《可貴的沉默》評課稿

週五,在全鎮的教研會上,我有幸聆聽了楊老師執教的《可貴的沉默》一課,受益非淺。

《可貴的沉默》一文的特點是貼近學生的生活,主要目的是想引導學生懂得要關心父母,並學會以行動回報父母對自己的愛。進而引申到回報整個社會。縱觀這節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思路清楚,教學結構合理,重點、難點找的準;教學中,楊老師有條不紊,深入淺出,既面向了全體,又突出了個體,進而較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充分的展示出了一名優秀教師的教學藝術。

具體來說,我覺得楊老師這節課的教學有以下兩個亮點:

亮點之一:指導學生怎樣提出自己的疑惑,怎樣通過閱讀解除別人的疑惑。

“教是爲了不教,學是爲了會學。”這是現代教師所應樹立的理念,也是我們教育教學的最終追求。在整體感知課文的環節中,楊老師讓學生帶着“你讀懂了什麼”“把不懂的地方標出來”這兩個問題自由朗讀課文。看到有部分同學沒能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時,靳老師不失時機地出示了課文的一個重點段落,通過多媒體演示,指導學生怎樣提出問題,並運用不同的符號在課文中做記號。在老師的啓發下,學生提出了“爲什麼沉默是可貴的”,“極爲珍貴的東西是什麼東西”等一些重要問題。在楊老師的授意下,同學們以小組爲單位把問題寫在紙條上,交到前面,逐一貼到黑板上,然後讓同學們再次讀課文,對照問題,一一進行解答。

亮點之二:注重情境體驗,讓學生在情境中進行角色轉移,變揣摩他人的想法爲傾訴自己的感受,使學生在情境中讀、悟語言,從而學文明理。

首先,楊老師循序漸進,指導學生入情入境表演朗讀。在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一至九自然段時,楊老師提出要求,讓學生進行表演朗讀。第一步,明確表演朗讀的要求。靳老師提出問題:“表演時要注意什麼?”學生立刻回答:“動作、神態”。第二步,畫出課文中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神態的句子。第三步,排演。楊老師指導學生邊讀邊表演邊理解,如: “‘知道!’‘知道!’爲什麼大家一齊讀?”“‘當然祝賀了!’‘祝賀了!’ 爲什麼讀的時候語氣有點急?”“爲什麼孩子們‘神氣十足’‘左顧右盼’?”“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在幹什麼?”等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表演去體會文中人物當時的心情,使學生真正融入到課文情境中去感悟。

接着,楊老師以採訪的形式引導學生回答“你爲什麼喜滋滋的”,再點明“你們的感覺就是課文中孩子的感覺”。隨後,老師繼續調查:“你們有沒有知道父母生日的?你們有沒有爲他們祝賀生日的?”楊老師有意採訪了兩個沒有舉手的學生,“你爲什麼不出聲呢?”當學生慚愧地說出自己的原因後,楊老師因勢利導:“剛纔老師問的問題,課文中的老師也問了孩子們同樣的問題,卻引來了一片沉默。看課文第十一至十四自然段,畫出反映孩子們自責、慚愧的句子,並說說爲什麼?”

正是因爲有了這些亮點,才使得這節課課堂氣氛活躍,師生互動和諧、統一。至於教學效果,從課堂上學生的語言、動作、神態中可見一斑。一堂課下來,學生真正是有所學、有所得。

最後感謝楊老師爲這節課所作的精心準備。

  《可貴的沉默》評課稿2:

崔巒老師曾指出:“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紮實、樸實。”在新課程實施幾年後的今天,我們欣賞並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的迴歸常態的語文教學。”朱老師的課就是這樣一節簡單實在的語文課。每次聽朱歡樂老師的課,總能同他們班的學生一起,感受朱老師的熱情,隨着朱老師一起領略文本中蘊涵的喜怒哀樂。朱老師的教態親切自然,讓孩子們一聽就喜歡上語文課。

《可貴的沉默》這篇課文對孩子來說,它是一篇“愛”的教育。這篇課文的內容描述的是我們學生最真實的一面,非常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愛有許多方面,讓學生學會愛與被愛,可以說貫穿了教育的整個過程。本課最大的`教學特色就是:注重情境體驗,境中讀悟語言。整節課下來,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版塊清晰,過度自然

“豪華落盡見真淳,鉛華洗卻見本真。”真正的好課都是簡潔的,主要教學流程往往也就只有幾步,而最爲執教者所看重的,則是預設的每一個教學目標能否真正有效地加以落實。朱老師的課堂教學很明顯地分爲三大塊:安靜——熱鬧——安靜,板書也一目瞭然地體現了這一點,讓學生對全文的思路有個清晰地瞭解。而從一個版塊進入到另一個版塊,朱老師總能自然引入下一部分的內容。

如果在教學第一部分時候稍微緊湊些,在教學第三部分的時候可能時間會更充裕些。

二、緊扣重點詞句,理解感悟,指導朗讀

語言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是語言的內蘊,要使語言訓練與情感薰陶融爲一體,須引導學生人其境、通其心、感其情。這節課上,朱老師多次讓學生讀讀課文,劃劃句子,議一議,再來指導朗讀。這樣的朗讀指導能讓學生自己在情境中通過對重點詞語的感悟,醞釀朗讀心境,進行有效地感情朗讀。如在學習第一部分時,朱老師在課件中描紅一些重點字詞,像“左顧右盼、神氣十足”等,讓學生說說父母知道他們的生日爲他們祝賀的情形,體會他們的心情。在細細品味這些詞語的基礎上,學生能夠感受到孩子們那份炫耀的表情,驕傲的心情。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與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相聯繫,至此,孩子的心靈已掀起狂濤巨瀾,不僅理解了內容,語文教育的人文性也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又如在學習第二部分的時候,抓住“爲什麼沒有人舉手,沒有人說話”、爲什麼“沉默”?學生“意識到什麼,沒意識到什麼?”展開想象說話,在第三部分的時候抓住文本中的矛盾點:“既然是犯了錯誤爲什麼又覺得孩子們可愛呢?”就這樣多次讓學生思考,無時無刻不跟文中孩子一起經歷着內心的心情變化,經歷情感教育。

如果在讓學生理解文本前,能讓學生有更充分的時間先把文本好好讀一讀,不要急着講解課文,學生碰撞出來的思想火花可能會更激烈些。另外,在理解句子的時候,如果在語境中先理解一些關鍵詞,可能會對理解句子會更有幫助,也能體現一個從詞到句的層次感。

三、圖文結合,入情入境。

在學習第二部分的時候,朱老師在讓學生看課文插圖,用“有的…有的…有的…”進行說話訓練,讓學生在說話的同時感受人物內心潛在的話語,讓學生對本文的主旨——可貴的沉默理解就更豐滿了。朱老師還重點提醒學生注意孩子們觀察圖上學生的動作、神態,猜測人物的內心想法。這樣圖文並茂地學習,帶領學生入情入境去體驗、感知課文內容,值得提倡。

這節課中的亮點還有很多,比如:學生傾聽的習慣特別好,學生在四人小組討論時候,朱老師輕輕說一句話,學生注意力請注意到老師身上了;還有班上的一些後進生在本節課上卻特別能思考,發言特別積極,這和朱老師充分照顧到後進生是有一定關係的。

總之,整堂課以讀爲本,以情感人,以激情去感染,用真情去打動,以“真實、樸實、落實、實在、實用、實效”的授課理念完成“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思考、探究的過程,完全是站在學生學習的角度設計教學目標、教學預案,這是一種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是一節實實在在的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