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設計:安恩和奶牛

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設計:安恩和奶牛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5W 次

教學目標

初中七年級上冊語文教案設計:安恩和奶牛

1、通讀全文,能簡單概括故事內容。

2、通過課文研讀,能夠說出安恩這一人物形象的特點

3、通過探討,能理清小說巧妙的情節構思,說出其對於塑造人物表現中心的作用。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安恩對奶牛的深厚情感及淳樸、善良、慈愛的人物特點。

2、把握生動傳神的人物形象描寫。

一、導入新課

二、作者簡介

約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麥小說家、詩人。1944年,“由於他藉着豐富有力的詩意想象,將胸襟廣博的求知心和大膽的、清閒的創造性風格結合起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本文選自作者的《希默蘭的故事》,這部故事集的出現一掃當時流行的無病呻吟、追求華麗詞藻的時尚,爲丹麥文壇輸入一股清新的陽剛之氣。

《希默蘭的故事》是延森以日德蘭半島北部故鄉風光人物爲背景,把幼時聽到過的各種故事和逸聞進行文學加工而寫成的短篇故事集。在這些短篇小說中,他熱情謳歌希默蘭的農民,讚美他們日出而作、日沒而息的簡樸但健康的生活,同時也描述了當地剽悍粗野的民俗鄉風。《希默蘭的故事》一共包括34 篇,其中最出色的短篇是《安恩和奶牛》。

三、概括故事情節

(要求:注意說清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四、初識安恩

1、請一位同學朗讀小說的第1小節(要求:語速要慢,要平靜一些、舒緩一些。)

2、根據課文第1小節談談安恩給你的最初印象。

(示例:從 “然而她卻站在那裏曬着太陽,打着她的毛襪。”這句神態動作描寫可以知道她是一個安靜從容的人。)

五、走近安恩

1、自由閱讀第3——19小節。 思考:

(1)先後有幾撥人要買奶牛?哪幾撥?這幾撥人的出場順序能倒一倒嗎?爲什麼?

明確:有四撥。分別是,錙銖必較的人——身穿血跡斑駁的罩衫的屠夫——死乞白賴的人——來過一次又出大價錢的人。不能顛倒,這四撥人一撥比一撥難對付。是根據情節發展的深入而設定的順序。

(2)通過安恩的回答(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等細節你對安恩又有了那些新的認識?

(示例1:從“老太婆安恩愛憐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視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後轉過臉去往遠處張望,彷彿發現了什麼使她感到興趣的東西。”這句中動作細節可以看出安恩是個十分憐愛奶牛的善良的人。)

(示例2:四撥人都要買安恩的奶牛,都同樣遭到安恩的拒絕,但拒絕的語言和語氣是有區別的,對於屠夫她用了四個字,堅決予以拒絕:“它不賣的!”可以看出安恩對奶牛的感情很深厚,這是一種很令人感動的關懷。)

2、分角色朗讀3——19小節。(還原一下市場情境,注意人物的心理和環境的渲染。)

第二課時

一、評價安恩

1、在我們初識安恩、走進安恩後,現在來用一句話評價一下安恩。

(示例:她把奶牛當做自己平等的同類、老朋友、親人一樣理解、尊重,關懷奶牛的精神世界。)

2、小結: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在他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中說:“對於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驗,根本性的考驗,在於如何對待那些需要他憐憫的動物。”

二、拓展延伸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人都喜歡養小寵物,給小寵物梳小辮子,穿各式各樣的衣服,帶寵物出去散步,你覺得這些人和安恩區別嗎?爲什麼?

三、師生總結

本節課我們知道了小說的情節分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個部分;本課的情節極具有懸念,直到結尾才讓人豁然大悟。

我們還初步知道了小說表現人物性格的方法是刻畫細節:語言、動作、神情、心理等細節。

我們還懂得了人類對於動物不僅應有物質上的關懷,還應有精神的憐憫。

四、佈置作業

小說最後安恩對自己不賣牛作出解釋後,集市上的人有怎樣的反應?請續寫一個結尾。

板書設計

安恩和奶牛

約翰尼斯﹒延森

初識:貧困、簡樸、整潔、年老、瘦弱、勤快、安閒、從容

走近:善良、愛憐奶牛、善解人意、不貪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