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初一上冊《風箏》教學實錄

人教版初一上冊《風箏》教學實錄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8W 次

第一課時

人教版初一上冊《風箏》教學實錄

學生兩分鐘講故事(這是課前語文活動)

一、憶風箏,說心情

1、師:同學放過風箏嗎?讓大家分享你放風箏的心情吧。

生:我放風箏時老是擔心風箏會墜落下來。

師:同學們,包聖燊剛纔有個詞用的很好,你們聽出來了嗎?

生齊:聽出來了。墜落。

師:是呀。我們一般人都只會用“掉下來”。墜落既能形象表現風箏落下,又能準確表現心理變化。

生:風箏放久了,我會感覺很累的。有時候風箏掛在樹上,很麻煩的。

生:放風箏的時候,看到風箏飛高起來了,心裏很高興,要是飛低了,心裏就很擔心。

師:看來李勇放風箏的心情隨着風箏的飛行情況的變化而變化呀。今天我們還要一起去和魯迅先生聊聊關於風箏的話題,看看魯迅想通過風箏告訴我們一些什麼。(板書課題)

二、加詞語,說理解

2、師:下面就讓我們自由的讀一讀課文,用筆畫出文中的“風箏”,並思考一下每一處提到的“風箏”我們可以分別添加怎樣的修飾語,使它成爲一個“的風箏”。

生讀、畫、思,師巡視。

(7分鐘後,同桌之間交流。)

⑴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交流。我先來一個:第三段中有個“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我在這個風箏之前加“嫌惡”,因爲我以爲放風箏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

⑵生:第一段“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我在這風箏前加“在北京冬季”。

師:其他同學在這個風箏之前有不同的加法嗎?

生:孤單的風箏。

師:你爲什麼說是孤單的風箏?

生:因爲在它前面有“一二”,而且後面還有一句“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師:哦,才這我們是感覺到了這個風箏有點孤單。那麼爲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呢”?

生:因爲放風箏一般都在春天,但是“我”看到的是在北京的冬季,所以感到驚異。

師:說的不錯。下面我們來看看其他的風箏。

⑶生:第七段中“送他風箏”,我認爲這是“我送他的蝴蝶風箏”

師:你把他送的是什麼風箏都想出來了。你爲什麼這麼想?

生:因爲小兄弟的蝴蝶風箏被“我”踏扁了,“我”心理很內疚,所以我想再送一個蝴蝶風箏給他。

師:能夠聯繫前後文來填,很好。在這裏還有不同的填法嗎?

生:小兄弟想得到的風箏

師:在這個時候,“我”給什麼風箏,已經不重要了,因爲……

生:他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了鬍子。

師:難道有鬍子了就不能送風箏了嗎?

生:不是。

師:那是爲什麼?

生沉默。

師:“我”在什麼情況下才會想到要送小兄弟風箏的?

生:知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之後。

師:那麼“我”和小兄弟現在已經不是兒童了,也就是說兒童的什麼將永遠失去了?

生:玩的行爲。

生:兒童的天性。

師:是的。兒童的天性已經被“我”虐殺了,它已經不能再挽回了。我們再來看看其他的風箏。

⑷生:第二段的三個風箏。我認爲瓦片風箏是寂寞的、憔悴的、伶仃的。

師:爲什麼這麼說?

生:因爲他沒有風輪,又飛得很低。

師:這些都是和什麼相比的?

生:蟹風箏,蜈蚣風箏。

師:寂寞的、憔悴的、伶仃的,只是在寫瓦片風箏嗎?

生沉默。

師:我們再來看這段的最後兩句話。“我現在在哪裏呢?四面……天空中盪漾了。”“我”在故鄉嗎?

生齊:不在。

師:在哪裏?

生齊:北京。

師:“我”看到了什麼?

生: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杈。

師:“我”不在故鄉,又看到這樣的景色,內心有什麼樣的感受?

生:寂寞的、伶仃的

⑸師: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寫瓦片風箏,其實也寫出了“我”的心情。我們再來看剩下的兩個風箏。

生:喜歡的風箏?

師:是誰喜歡的?

生:小兄弟。

師:你從哪些詞可以看出小兄弟很喜歡?

生:呆,出神。

生:驚呼,跳躍。

⑹師:這些詞,在我們的頭腦中就能畫出一個可愛的非常愛風箏的小男孩形象。我們再來看最後一個風箏。

生:徹底絕望的風箏

師:你爲什麼說它是徹底絕望的風箏?

生:因爲這個風箏是小兄弟苦心孤詣偷着做的,卻被“我”擲在地上,踏扁了,使小兄弟徹底絕望了。

師:是的。從小兄弟來說這的確是徹底絕望的風箏。下面我們換個角度來想,從“我”來說,這又是個怎麼樣的風箏呢?

生:悲哀的風箏

生:無可挽回的風箏

師:爲什麼說它是悲哀的、無可挽回的風箏呢?

生:因爲“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而“我”卻把它踏扁了。

生:因爲它經受了精神虐殺

師:你說誰經受了精神虐殺?

生:(思考了一下)小兄弟。

師:從這我們可以說它是悲哀的風箏,可是“我”可以想辦法補救呀。

生:補救也沒有用。

師:“我”想的第一個補救方法前面已經講了,沒有用。但是“我”又想了第二個方法呀。

生:第二個方法討小兄弟寬恕,可小兄弟沒有寬恕“我”

師:你從哪裏看出來?

生:“有過這樣的事嗎?”他驚異地笑着說,就像聽着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麼也不記得了。

師:那麼你認爲小兄弟是真的忘了嗎?

舉手情況看,都認爲不是真忘了。

師:你爲什麼說他不是真忘了?

生:因爲在前面說小兄弟很喜歡放風箏,可是他苦心孤詣偷偷做的蝴蝶風箏卻被“我”踏扁了。小兄弟當時是絕望地站在小屋子裏。這樣的事情不可能忘了。

師:那小兄弟爲什麼要假裝忘記呢?

生:可以看出他們兄弟之間感情很好。

師: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但“我”有沒有因爲小兄弟說“有過這樣的事嗎?”而高興呢?

生:沒有。

師:而是怎麼樣呢?

生:“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師:從這裏你感覺到“我”是個怎麼樣的人呢?

生:最自己要求很高。

師:你的意思是個善於解剖這的人,是嗎?(這樣的引導很牽強)

生:是的。

三、讀結尾,談感受

3、師: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文章的結尾段,我們感受到什麼?

生:感覺到了作者沒辦法?

師:你從那裏感受到的?

生:“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

生:“無可把握的悲哀”也能感受到沒辦法。

師:今天大家都在課堂上思考了很多東西,魯迅的文章就是這樣,他能給人許多的思考,至於作者爲什麼要在最後表達無奈的情緒,也就是說爲什麼會感到沒辦法,我們只有讀更多的魯迅文章,瞭解更多魯迅所處的時代,才能明白其中的一二。有人說:沒有人的文章能像魯迅的文章一樣給人那麼多的思考。是的,在不同時候魯迅同樣的文章都能給人以不同的思考。最後我希望我們能讀更多魯迅的文章,讓魯迅的精神傳承。

第二課時

(學生兩分鐘講故事)

四、串風箏,理關係

4、師:昨天我們已經對《風箏》這篇課文有所瞭解,而且也有了一些思考。今天我們還要進一步來思考。首先我們一起來串一下文中的風箏,看看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第一個風箏有什麼作用?

生:爲了引出後面的風箏。

師:2-4個風箏呢?它們都是故鄉的風箏,讓我感到了孤獨感,爲後文的感情作了鋪墊,第5個風箏是“我”不喜歡的風箏,6-8是小兄弟喜歡的風箏,5與6-8風箏形成矛盾,爲第9個悲哀的不可挽回的風箏作了伏筆,第10個風箏補充說明悲哀的不可挽回的風箏。(這幾個風箏之間的關係要引導學生理解)

五、評人物,說理解

師:文中寫了哪兩個人物?

生:“我”、小兄弟(板書)

5、師:你對這兩個人物分別有什麼看法?

生:知錯就改。(板書)

生:是個以自我爲中心的人。(板書)

師:你爲什麼說他是個以自我爲中心的人?

生:因爲他覺得放風箏是沒有出息的玩藝,就不讓小兄弟放,還踏了小兄弟的蝴蝶風箏。

師:那這是什麼時候的“我”?

生:知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玩具是兒童的天使”之前的“我”

生:有責任心的人

……

師:下面我們來看看小兄弟是個怎麼樣的人?

生:可憐的人(板書)

生:寬容的人(板書)

……

師:剛纔我們都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也說了很多。現在我想知道你們覺得“我”和小兄弟各自的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舉手表決,認爲“我”最大的特點是有責任心,認爲小兄弟最大的特點是寬容。

師:下面就讓我們來討論一下他們各自的最大特點。“我”對什麼有責任心?

生:小兄弟(板書)

生:踏風箏的'事情(板書)

生:自己(板書)

師:還對什麼有責任心?

生沉默。

生:國家(板書,這是應該是學生猜的)

師:那麼小兄弟的寬容又來自於哪裏呢?

生:兄弟感情

生:親情(板書)

師:還來自哪裏?

學生沉默

師:那我們先來看看在小兄弟眼裏,“我”不讓他放風箏,並踏了它的風箏是不是正確的?

生:正確。(板書)

師:爲什麼?

生:因爲“我”不讓他放是爲了他好,不讓他做沒有出息的玩藝。

師:那麼在“我”眼裏,小兄弟應不應該有怨恨?

生:應該(板書)

師:爲什麼?

生:因爲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而“我”不讓他放。

師:那麼現在你感覺小兄弟的寬容還來自於哪裏?

生沉默了一會

生:不知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爲。

師:也就是無知。不但無知,而且還愚昧麻木,其實小兄弟是個受害者,可是受害者的心裏卻沒有怨恨。你說“我”看到這樣的情況怎麼不感到悲哀呢?自己的弟弟都不覺醒,那麼其他國民呢?也同樣的麻木着,“我”看到這樣的情況卻無能爲力,內心是怎麼樣的一種感受呢?(這樣講的學生也許眼睛會越瞪越大了。)

6、師:文章最後一句“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從這我們可以看到當時作者所處的環境的是怎麼樣的環境呢?

生:嚴冬。

生:能感受到寒威和冷氣。

師:這是指自然環境嗎?

生:不是。

師:我們看看這篇文章寫於什麼時候?

生: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師:那個時候的社會是怎麼樣的?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從這我們看到還有什麼的寒威和冷氣?

生:社會。

7、師:下面我們來總結一下。從“我”對小兄弟和事情的負責,以及兄弟的寬容來自兄弟情深,可以讀到這篇文章中的親情,在矛盾衝突中有濃濃的親情。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我”對國家有責任,像小兄弟一樣的受害者又那麼的無知愚昧麻木,“我”看到這樣的情況,心裏感到了沉重,感到了悲哀,從作者的心底裏流露出了渺茫。今天我們這節課就理解這兩個主題,明天我們還要來解讀第三個主題。

生紛紛問:老師,明天還要講什麼主題,現在就告訴我吧。

8、師:那就告訴你們關於“封建教育”的,你們自己再好好讀讀文章,去思考一下。

第三課時上“對封建教育抹殺兒童天性的批判”的主題。

第四課時,有學生自己選擇一個認爲最合理的一個主題進行說理由,並對其他主題理解提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