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語文基礎 > 課文 >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風箏》教學反思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風箏》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4W 次

《風箏》一課講的是作者兒童時代和小夥伴一起放風箏的事情,文中寫了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也寫了因風箏丟失焦急失望的心情,而最後又燃起一絲希望。課文充分展現了兒童時代的天真、快樂,也展現了兒童內心對幸福的嚮往和追求。

人教版三年級語文上冊《風箏》教學反思

教學中我主要應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首先,引導學生自讀課文,在將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流利的基礎上,再讓學生在讀中去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在學生說課文敘述順序時,我沒有一味要求學生對課文做高度概括,也沒有要求語言必須精練,而是充分重視學生的表達慾望,允許他們用自己的話、憑自己讀後的印象將課文的內容按敘述順序講述下來,當然,也鼓勵概括能力強的同學能用簡潔的語言理清作者的敘述順序。

敘述順序理清以後,再緊扣“快樂”來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感情。那麼,也就是圍繞“孩子們做風箏的時候快樂嗎?放風箏時快樂嗎?找風箏時快樂嗎?”,在“是否快樂”這樣的宏觀問題的調控下來讀課文,在讀中體會情感,在體會中再來讀出自己的感受。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對“孩子們爲什麼在風箏上只寫了名字而沒有寫地址”這個問題產生了爭論,有的說,孩子們生活在農村,人家少,彼此都認識,萬一風箏丟了,很快就會被送回來。可是,也有孩子說萬一別人不認識你,或者風箏飄啊飄飄到城市裏去了,城市人多肯定不認識他們,那風箏不是就送不回來了嗎?還有的說,孩子們希望別人看到自己的風箏或撿到自己的風箏後就可以和自己做朋友。總之,學生對這問題是爭論不休,可是,我爲了不讓太多的爭論延誤我們後面的學習,於是讓學生暫停爭論,讓他們課外去做實驗,看看風箏究竟要多長時間纔會被風吹斷,或者自己掉下來。其實,現在想來,我認爲自己的建議是愚蠢的',因爲在不同的天氣狀況下,不同的人去放風箏,那麼風箏在空中的情況是不一樣的。那麼,當孩子對此問題爭論不休的時候,我是不是應該這樣去引導學生呢:作者和他的夥伴將名字寫在風箏上,並給風箏取名“幸福鳥”,那麼,如果丟了,如果也不能被送回來,那麼風箏被別人拿走了真的就是一種損失嗎?是一種痛苦嗎?這樣一引導,我想學生就能想到即使風箏丟了,被別人撿走了,那麼自己的祝福就送給了別人,也把幸福的感受送給了別人,自己的風箏能給別人帶去快樂和幸福,這不是很好嗎?

課雖然上完了,可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遺憾。我想,遺憾永遠都會存在,但絕對不會是同樣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