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散步》教學案例

人教版《散步》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6W 次

【背景及說明】

人教版《散步》教學案例

《新課標》的課程目標的總目標規定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所要達到的目標,其中第7條“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也就是把每一個在閱讀中的學生都視爲一個獨特的自我,這樣才能做到目標中所說的在閱讀中“注重學生情感體驗”、“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散步》這篇文章,正是情感體驗的上乘佳作,我想抓住這個契機,對學生實施一次情感教育。但是,認識到一篇文章的好與上好一堂課的距離,我又有一點緊張,如何實現自己的教學目標,我覺得必須面對和解決這樣一個問題:散步雖然是家庭生活中常見的情景,但是,這篇文章是以成人的角度來思考和敘述的,展現的是家庭中的母子之情、父子之情、祖孫之情,平時,初中學生對這樣的情景雖時而所見,卻不一定具備情感上的深處體驗。當然,簡單的做法是,教師通過宣講明白無誤地告訴他們,或者讓學生通過多次閱讀去“感悟”。但又使我體會到,能感動教師的,不一定能感動學生。如果找不到共鳴的地方,你在臺上激動不已,學生則可能無動於衷,出現教學中常見的現象,這是既尷尬又失敗的課堂。那麼,怎樣上好這堂課呢?作爲一位普通的語文教師,我又該做點什麼呢?

【建議思考的問題】

1、課堂上如何實施課前的教學設計

2、課堂上的親情感和責任感的目標如何實現?

【案例描述】

在教學莫懷戚的散文《散步》時,我制定了這樣一個學習目標:感悟散文中的親情。於是在學生朗讀全文以後,我提出了這樣的一個問題,請找出文章中你最欣賞的語句,並說明理由,學生經過思考後找出第四自然段,理由很簡單,文字優美。但靜觀課堂氣氛,感覺比較平淡,學生似乎在配合老師完成彼此所認同的課堂教與學的任務,缺乏體驗到該文章的語言之美,親情之美,而且參與回答基本是那些比較聽話,認爲回答問題是天經地義的同學。對這樣的現象進行反思,我認爲這個教學目標是必要的,但提問的方式可以有所改變,應力求激發學生的興趣。於是,我在另一個班級上課時換了另一種方式提問,“你和家人散步嗎?”“有”。幾乎是全班同學滿臉燦爛的回答。那麼,給你留下感受又是什麼?這樣的提問激起了層層波瀾,一瞬間,課堂上呈現出與前一課堂截然不同的熱烈氣氛,下面是關於場景的部分實錄。

【教學實錄】(部分)

生1:我的感受最深的是:有一次和媽媽去散步,那一次我和媽媽手牽着手,不知道天氣太冷,還是媽媽的慈愛,讓我感到暖烘烘的,那天,媽媽給我講了我小時候的趣事,我們很高興,至今,我的手上還感到還有媽媽的餘溫。

師:你給大家描述了一幅多麼溫馨的畫面啊!

生2:我的感受最深的是;小時候上幼兒園的時候,我簡直就是一隻小懶蟲。每天,奶奶揹着我上幼兒園。那時,我覺得奶奶的背很寬、很廣,趴在奶奶的背上,我覺得特舒服。如今,我也上初中了,奶奶的背也有些駝了,我常想,奶奶的背是不是小時候揹着我而駝的。

師:你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生3:我曾見過別人一家子的散步,令我感受很深。一個小男孩,他們的父母也許都是啞巴,只見小男孩走在他們的中間,他的手不停地在胸前晃動,也許是打啞語,他們的父母只是一味地笑,是那麼歡樂。

師:你又給我們描繪了一幅幸福的畫面啊!想不到,我們的同學對散步感受如此真實、細膩。現在,我們可以驅譴我們的慧眼和靈感到文章裏去散步,首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談一談你的感受又是什麼?

學生1:孝心

學生2:親情

學生3:溫暖

學生4:敬老愛幼

的確,這樣的散文內涵,由於有了散步感受的感情作鋪墊,又有問題的激發,學生不再是應付老師,而是神情活躍,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自然而然地進入解決課文,研討問題的情境之中。我又靈機一動,設計了一個問題,“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自然段讀給全班同學聽,並說明喜歡的理由,”學生們頗有興趣的尋找,再紛紛而毅然的舉起手。

生1:我喜歡第四自然段。因爲這段是一處優美的環境描寫,交代了全家人散步的美的背景,也暗示了老人對生命的嚮往。(接着,該生便聲情並茂地讀了起來。)

生2:我要補充的是,春景也有新生之意,這也說明母親在風燭殘年之時,家庭的溫馨使她的生命獲得了新的`生機。

生3:我要選第七自然段,因爲這段母親眼中看見的景色很美,油菜花,桑樹,魚塘,表明了母親對生命的嚮往。(朗讀略)

生4;還有一個字用的好,我非常喜歡。“摸”,表現了老人疼愛孫子的感情,這個孫子可真幸福。(一陣笑聲)、

生5:我喜歡第六自然段,因爲,分歧的產生是全文的關鍵。“我”的選擇舉局不定,表明了我既有敬老之心,又有愛幼之心。特別是最後決定“走大路”,也看出“我”非常孝順。

師:同學們能夠對“我”的情感理解,非常了不起,(一片掌聲),同時,也可以看出我的責任重大。

生6:(怯生生地)老師,我能否喜歡一個字?(得到我的讚賞後)熬,因爲“熬”字能夠使一個老年人,得到了家人的悉心照顧,又過了一年。

師:講得真好,能結合這篇文章來理解文中的詞,達到我們這堂課的學習目標,大家課後可以進一步地探討。

【課後反思】

教學設計應當如何進行?我覺得課堂設計非常重要。同樣的目的,不同的課前設計,結果回怎樣呢?也許我的前一堂課也會達到一定的教學目的。但是,讓學生感到語文學習的興趣,以及正確理解親情感和責任感是難以企及的。我認爲,課前教學設計應聯繫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說話的機會和展現自我機會,只有這樣,課堂教學纔會煥發青春活力。

記得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而這堂課能夠真正地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通過這堂課,我真正明白了課前教學設計也應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一條永遠流動的河。課堂應該是有生命的,我願永遠把握這生命的脈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