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最後一課》教學設計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最後一課》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7W 次

教學內容和步驟

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下冊《最後一課》教學設計

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表情朗讀課文,提示學生邊聽邊看,頭腦中出現形象,要求學生記住故事情節。

2.請一位同學到臺前複述故事情節(不許看書,用第一人稱或第三人稱都可以。),其他同學在聽的過程中看他是否有遺漏的地方,然後加以補充或更正。

3.請同學說說韓麥爾老師是個怎樣的老師。包括對他外部形象的想象。參考答案:韓麥爾老師大概四五十歲,平時穿着隨便,上最後一節法語課時,他穿上漂亮的綠色禮服,繫上打着皺邊的領結,戴着繡邊的小黑絲帽。這位老師平時對自己要求不嚴格,常常讓學生丟下功課替他澆花,他去釣魚的時候,乾脆就放學生一天假。但是他有很強的愛國主義情感,也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在最後一堂法語課上他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教給學生,而且很講究教學方法,他帶着深沉的愛國情感用最形象、最有力的語言激發了學生的愛國情懷,成爲學生最難忘的一課。

4.再說說小弗郎士是個怎樣的學生。參考答案:小弗郎士不是個很用功的孩子,他平時貪玩、幼稚,不大懂事,上課也不能專心聽講。可是最後的法語課他卻上得特別認真、專心,而且對老師的教導領悟得很好,說明他很聰明,在幼小的心靈中也有難得的愛國情感。他在小說中是個變化、成長中的兒童形象。

二、從情節人手,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

知識先導:同學們都知道記敘文的六要素。小說也有三要素:情節、環境、人物。情節一般分爲:開端、發展、高潮、結局。情節是故事發生、發展、結束的過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發展史。所以,閱讀小說一般從情節人手分析人物形象及思想情感。

1.《最後一課》的情節分析,可按照地點、時間的變化來進行分段。可從下表看出:

開端 發展 高潮(結局)

上學路上 上課之前 上課之中 宣佈下課

2.上學路上主要是小弗郎士的活動。討論:從小弗朗士的表現,我們分析一下他的特徵是什麼?(貪玩:不想上學;幼稚:普魯士兵在操練,他覺得有趣,沒有意識到侵略軍佔領了阿爾薩斯。對布告欄裏的壞消息不太關注;對老師只是“怕”,缺乏對老師的'理解。但他還能管住自己,說明有辨別是非能力,也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3.上課之前,小弗郎士發現了教室許多不同平常的情況,有哪些呢?(①教室裏一切安安靜靜的;②老師的態度很溫和讓他快坐好;③老師的穿戴比平時鄭重;④教室裏不平常的嚴肅氣氛;⑤教室後邊坐着好多鎮上的人。)

4.上課之中,主要分析韓麥爾老師的表現和他對小弗郎士的影響。注意小弗郎士的感情變化。再把這一層細分幾個小層次進行研讀:

(1)老師宣佈上課,提出希望。

①韓麥爾老師說話又柔和又嚴肅,心情是沉重的。

②小弗郎士萬分難過。他知道了布告牌上的內容是不許法國人學習法語。他理解了教室裏的異常氣氛,理解了老師的心情。

(2)老師上法語課。韓麥爾老師叫小弗郎士背書,小弗郎士背不出來心裏挺難受。韓麥爾老師從學習法語和熱愛祖國的關係上指出學不好法語的不幸,同時責備了家長,更責備了自己。又用十分形象、貼切的語言讚美了法國語言及學好法語和擺脫奴役的關係。對比喻句的理解:被侵略就喪失了自由,猶如關進監獄;記住本民族語言,不忘本民族文化,用本民族語言把人民組織起來反抗侵略者,法語就像一根團結敵佔區人民的紐帶,韓麥爾老師把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與語言教學結合得如此巧妙,使小弗郎士全聽懂了。

(3)老師上習字課。韓麥爾老師精心設計了習字的字帖,使學生產生聯想: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裏飄揚。小弗郎士很聰明,不僅理解了學習法語,掌握法文書寫的重要,還對侵略者的文化侵略——讓法國孩子學德語,產生了反感(“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韓麥爾老師對舊地的留戀之情也被小弗郎士察覺並加以理解。

(4)老師上歷史課又給初級班上語言課。老師非常珍惜、留戀着最後一課。不僅影響了小弗郎士也影響了赫叟老頭和初級班的孩子,使小弗郎士對這感人的最後一課永遠忘不了!

5.宣佈下課。(是情節的高潮和結局,因爲情節發展到高潮戛然而止。)着重描寫韓麥爾老師動作、表情、語言。他聽到教堂的鐘聲,意味着這最後一課的結束,他將離開40年來他苦心經營的學校和他熟悉的孩子、村民。他懷着留戀、遺憾和痛恨侵略者的複雜心情,把這節課推向了高潮——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寫出了“法蘭西萬歲!”。這幾個字凝結了他的愛國深情,表達了法國人民必勝的信念。這也是法國人民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