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七年級教案 > 《再塑生命的人》教學反思

《再塑生命的人》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8W 次

《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敘事散文。下面小編爲大家介紹《再塑生命的人》教學反思,希望能幫到大家!

《再塑生命的人》教學反思

  《再塑生命的人》教學反思1

《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敘事散文。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有兩個:1、積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團錦簇、美不勝收、”等詞語;2、分析海倫·凱勒與莎莉文老師的形象;3、認識“再塑生命”的含義。

一上課我先檢查預習情況——挑寫字詞。讓徐振宇上臺寫,其他同學在本上寫。不出所料,這次徐振宇雖然寫錯的還不少,但卻沒有像前幾次一樣錯得一塌糊塗。這是一個語文基礎不好又不夠認真的男孩,爲了促他進步,兩週來上課我都有意識的挑選他回答問題。訂正後讓他課下單獨抄寫一遍鞏固鞏固,一切都急不得。

接下來讓學生交流蒐集到的海倫·凱勒的資料。舉手的學生很多,看來預習時都去搜集了。薛天陽,班裏倒數第一,今天破天荒的把手舉得特高,身體都好像要站起來了。那就讓他試試吧,好不容易舉次手。薛天陽異常的緊張,手有些抖得拿着一個卡片開始讀,聲音裏充滿了興奮。“她,一歲零七個月,突患急性腦充血,成爲一個集盲、聾於一身的殘疾人!她,精通英語、德語、法語!她,曾經就讀哈佛大學! 她,先後完成十四部具有世界影響的著作!她,是美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她,被譽爲“美國英雄”!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曾評價:19世紀最使人感興趣的人物就是拿破崙與海倫·凱勒。”他剛說完,學生們不由自主的鼓起掌來。海倫·凱勒創造了一個奇蹟,我們今天也算見證了薛天陽帶來的一個奇蹟。趕緊的表揚,這一節課我發現薛天陽學的格外認真。真希望以後能更多的看見這種情景,真期待他能每天進步一點點,哪怕一丁點。

第三步,思考文中回憶了莎莉文老師的幾件事,目的是繼續教學生學會概括事件,方法是:誰幹什麼(人+事+結果)。由於前面學習魏巍的《我的老師》剛訓練過,學生的解題格式掌握了,但語言組織能力還需進一步提高。

第四步指導學生探究:1、讀了本文,你認爲莎莉文老師是怎樣的一個老師?海倫是怎樣的一個學生?2、“再塑生命”的含義是什麼?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從全文來看,海倫再塑生命成功的因素有哪些?通過這兩個問題感悟主旨。

最後的環節是拓展學生思維,尋找生活中那些克服自身殘疾刻畫出完美的人生的榜樣。如貝多芬、張海迪、富蘭克林·羅斯福、奧斯特洛夫斯基、霍金等,讓學生明白在生命中有許多不幸,但一個人如果有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與命運抗爭,就會化作一雙隱形的翅膀,用行動譜寫生命的最強音,創造出生命的奇蹟。

一節課下來,學生對莎莉文老師的愛心和富有藝術的教育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時也在字裏行間品味了海倫對莎莉文老師深厚的情感,感受到了海倫堅毅的精神,完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

本節課的不足在於課堂讀的時間少,應把朗讀貫穿在整個教學當中,在反覆的誦讀中完成對文本的剖析。

  《再塑生命的人》教學反思2

《再塑生命的人》這篇感動了億萬讀者的經典篇目,帶給我們心靈深處的震撼是那樣的經久不息,揮之不去。反思我們的孩子,在科技迅猛發達的時代,他們過着物質生活充裕的生活,十二、三歲的年齡,人生觀、世界觀正處於轉型時期,對社會只有懵懂膚淺的認識,青少年情感的漠視以及對生命的踐踏現象時有發生。在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的教育已經刻不容緩了。因此,在講授《再塑生命的人》一文時,我尤其關注學生對愛的感悟以及他們的生命成長。充分發揮“文以載道”的作用,滲透人性的教育和人文意識,提升學生對生命價值和意義的理解。

一 走進文本,滲透愛與生命的意識

語文課文中,很多作者儘管飽受各種挫折打擊,有的.還身患殘疾,但都能勇敢的面對現實,面對人生,豁達、超脫、樂觀、勇敢的生活,讓自己的生命放射出奪目的光彩。如;蘇軾、史鐵生等等。學習《再塑生命的人》,要求同學們提前蒐集海倫凱勒的資料,在瞭解作者的同時,可以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激發學生向海倫凱勒學習,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二 解讀文本,領悟愛與生命的真諦

語文課程與人的生命活動、精神活動有着很大的關係。本身就可以用那些主人公和作者高尚的心靈世界去影響學生的心裏結構。從而領悟愛與生命的真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課堂上,我讓學生深入的研讀課文,分析莎莉文老師“教的藝術”。想一想,這是一個怎樣的老師?並分析文章關鍵語句,體會海倫?凱勒“學的感受”。 想一想,這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學生在驚歎那位引領海倫凱勒走向光明、爲她“再塑生命”的莎莉文老師的奉獻精神的時候,也完全被海倫凱勒的驚人毅力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折服。對生命的熱愛、對理想的追求完全感染了學生們。

三 拓展文本,獲取愛與生命的力量

海倫凱勒勤奮和堅忍不拔的毅力帶給人們強大的震撼。她的名字已經成爲了一種自強不息、堅忍不拔意志的象徵,傳奇般的一生成爲鼓舞人們戰勝厄運的巨大力量。但是這樣的人不僅僅只有海倫凱勒,於是,我鼓勵學生尋找更多的“海倫凱勒”。像她一樣身殘志堅的人士。在這個環節中,同學們說出了霍金、

貝多芬、史鐵生、保爾、張海迪等等令人崇敬的人士。我趁熱打鐵,讓學生更多的關注身邊的人,或許這些人並沒有做過轟轟烈烈的大事,但是他們對生活的熱愛令世界動容。比如08殘奧會上,在四川地震中失去左腿的芭蕾舞學生,11歲的李月在舞臺一片暗色調中給僅存的右腳穿上鮮豔的紅舞鞋時,整個世界屏息了,無數人,淚水慢慢溢滿眼眶;馬麗和翟孝偉是繼“千手觀音”之後又一次演繹了一段美麗的神話。《牽手》是一個令人感嘆,感動,感奮的舞蹈。學生們被這些殘缺的生命創造出來的成功感動着,領悟着愛與生命的真諦和價值。

四 情景體驗,觸及愛與生命的靈魂

真正的愛與生命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傳授技能的教育,而應該是觸及心靈的教育,是感染靈魂的教育。因此,生命教育必須通過體驗教學來實施。只有這樣,才能理解自己和他人的需要和處境,進而學會珍愛自己、體諒別人、學會與別人相處。

在本課中,我讓學生在一種假設的情況之下,感受到生命的可貴,以及明白自己最想珍惜的是什麼。“假如你只有三天光明,你將如何度過那寶貴的三日?”在這個情景問題的設置下,學生們把自己目前最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表達了出來。讓我很受感動。雖然問題設置的有些殘忍,但是恰恰這樣,才讓人倍感珍惜有擁有的一切。

生命是人生最寶貴的東西,引導學生關注和尊重生命,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這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們教師的責任。文中的莎莉文老師,是我的偶像,因爲她對海倫凱勒付出的耐心、愛心以及富有教育的藝術,都是我在工作中應該學習的地方。反思我們的教學,更應該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讓每一個學生的生命都更加的美麗。一節課下來,也有些許不足之處,還需要在日後的教學中進行改進。

  《再塑生命的人》教學反思3

本週四,我講授了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的《再塑生命》一課,由於備課時間倉促,情急之下,我臨時上網蒐集了作者的生平簡介、圖片、及課文中需要學生理解的幾個重點問題並上傳至多媒體,就匆匆忙忙地踏着鈴聲走進教室。課堂教學環節基本上按照作者簡介、整體感知、探究問題、分析人物形象等思路進行,結果發現:學生上課情緒低落,對於提出的問題毫無興趣可言,一節課下來幾乎是在聽我的“獨角戲”,搞得自己身心疲憊,更不要提什麼學生的創新了。於是我犯愁了: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整節課猶如一潭死水?

中午,我及時上網瀏覽了幾篇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避免另一個班級重重蹈覆轍。讀着別人精心設計的教學環節的同時,我開始反思今天這節課的失敗之處:缺少教師的情感投入,缺少寬鬆、民主的教學環境,又怎能激發學生用心去學習,去感悟,從而走進課文,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又怎能被作者的堅韌頑強的精神所感動?我馬上重新備課,修改課件。

下午第一節課我胸有成竹地走進另一個班級。課前,我讓學生兩人一組做了“瞎子猜字”的遊戲,在總結猜中人數寥寥無幾的情況下,我因勢利導轉入主題:一個健康的人暫時失去視覺來認識一個漢字都這樣困難,更何況一個聾啞盲女孩來認識整個世界。對她來說能生存下來已需要足夠的勇氣,但要有所成就,那簡直是一個奇蹟。今天,我們就要走進這個奇蹟,走進海倫凱勒的心靈世界。在我的感召力下,大家富有感情地朗讀了課文,並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全班同學共同解決。接着我便提出自己的疑惑要求學生幫忙解決,他們四人小組合作、探究,忙得不易樂乎。在品味語言環節,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找出了自己最喜歡或最感動的句子進行交流,同時被海倫凱勒的堅毅、頑強所打動,許多同學在暢談感受時表示要以海倫凱勒爲榜樣,勇敢地面對挫折,成就一番事業。

從兩節課的比較中不難發現:教師的良好情感能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反映,要使學生主動學習,教師就要善於營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圍,把更多的情和愛注入平日的教育教學,這樣,學生才能帶着信心和勇氣主動地投入自主性的學習活動。另外,也讓我想起了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一句話: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強烈的需要,都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心靈深處這種需要更強烈。

  《再塑生命的人》教學反思4

《再塑生命》描寫的是富有愛心的莎利文老師把聾啞的海倫凱勒塑造成一個令家長、社會和凱勒自己滿意的生命的故事,也展示了一個聾啞女孩的精神追求,讓人敬仰、令人稱讚。我在對這篇較長的文章進行教學設計時遵循“長文短教”的思想,採用了餘映潮老師的板塊式教學思路:講故事 ----- 品人物 ------ 研主旨 ----- 拓展延伸。目標明確,思路清晰。第一板塊:講故事,就是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利用講故事的方法概述文中發生了幾件事,並指導概述要求: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這個環節着眼於在熟悉事件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同時也梳理了文章的結構層次。第二板塊:品人物。《再塑生命》主要塑造了莎利文老師與海倫兩個人物形象,我讓學生採用跳讀、品讀、仿讀等方式,讓學生通過具體事例、語言等品位人物形象,培養了學生的選點欣賞的能力。讓學生再次深入課文中。第三板塊:研究文章的主旨。這是對課文知識能力的深化,我讓學生理解“再塑生命”的含義;感悟作者對莎利文老師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分析再塑生命的成功因素。這個環節不僅深刻理解了文章的主旨,還學會了對事物要全面認識。()我及時評價學生認知事物的能力,同時也強調在事物的變化中主觀因素的重要作用,讓學生獲得了創造性實踐,也認識到事物發展過程中主觀能動性的重要性。

這節課整個教學過程安排細膩,有激情導課,各個環節有總結有鋪墊。我一上課就先搞心理測試:讓學生進行心理想象,如果遇到這種不測我們會怎樣,讓學聲依據字面解題;有深入,層層遞進。理情節,品人物,研主旨,循序漸進,課堂教學線索清晰;有結尾,昇華主題讓學生在認識一些因拼搏奮鬥而成功的殘疾人士。所以增個教學過程以老師的引導爲輔,以學生的讀問思考爲主。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讀、悟、品、聯,突出了課堂上對課文的研究和創造的活動,使學生得到了大量的語文實踐機會,展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當然,這節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 1 、由於手時間限制,對文本精彩語言的賞析還不夠充分; 2 、受傳統教學思想的限制,扼殺了一個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不同意見,當一個學生說作者的成長與他的生活環境有關時,我舉例力爭,找出好多反面例子強調主觀因素,這就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課堂上應該允許學生有自己的不同見解,對學生不同見解的反駁,往往會打消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