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老師領進門》教學反思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老師領進門》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49W 次

 【教學反思一】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老師領進門》教學反思

《老師領進門》是一篇回憶錄,作者回憶了童年時代,在啓蒙老師的啓發引導下,從小受到文學感染,在心田播下了文學的種子,說明“師恩難忘”,表達作者對老師的尊敬、熱愛、感激之情。

本課語言樸實、通俗、親切,有一股濃郁的鄉土氣息。高爾基說:“語文是人學,語文教學中有着人情的滄桑。語文是精神的鑑賞,語文具有情感性,詩歌是情感的號角,詩歌是美的化身,語文本身也是美。”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就應該如同田老師那樣,用詩一樣的情境,用詩一樣的激情,滋潤孩子幼小的心靈之花,給他們寬闊的天地,讓他們自由生長。爲此,在本文的教學中,朱老師設置了以下三個教學情境:(1)情境中回憶動人的“師生”情;(2)情境中感受濃烈的“師生”情;(3)情境中昇華感人的“師生”情。將課文的語言情境與自己對文本解讀後的情境有機結合,一步步悄然無聲地引領孩子們去感悟田老師教書育人的崇高境界,感受作者尊師愛師的感情。

1、情境教學,突破難點。

初讀課文,孩子們很難將插柳與老師聯繫起來,這就構成課文的難點。教學中,朱老師從最初的出示一首小詩這一情境入手:一首小詩,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故事就是一滴春雨。春雨滋潤新嫩的柳芽,故事滋潤幼小的我們。田老師是這樣教這篇課文的,也是這樣教其他課文的,從課文中語句“我在田老師那裏學習了四年,聽到上前個故事。這些故事有如點點春雨,滋潤着我”不難看出。而這個故事的背後無不折射出田老師高尚的人品,“這不過是無心插柳柳成蔭”最好的見證。情境的有效創設,加之學生的自主感悟,田老師的那份“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坦然、淡然、從容必根置於孩子們的心中。至此,老師通過進一步對文本的挖掘,適時補充了一段對劉紹棠的介紹,繼續引導孩子們讀文、悟文,從字裏行間感受恩師高尚人格對他的影響,感受作者尊師愛師的感情。

2、詩化語言,滋潤心田。

在不知不覺中,在看似不經意中,“我”卻學到了那麼多,正如杜甫詩《春夜喜雨》中寫到:“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是啊!任歲月流淌,永遠也抹不去田老師那上千個娓娓動聽的故事對我心田的滋潤。讓我們一起站起來,恭恭敬敬地,懷着激動的、感激的心情,再次飽含深情地讀讀這段文字吧!”“不用多說,不用多問,一切感激之情,盡在同學們的朗讀中。”“當作者回到家鄉路遇恩師,感激之情涌上心頭時,他深情地寫下了這樣一句話。”

教師詩化的語言,詩化的激情,將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統一起來,孩子們也必將會受益匪淺。長此以往,我們的語文課堂也必將是充滿生命活力,充滿詩情畫意的!

  【教學反思二】

《老師領進門》的作者曾是老師國五十年代初,中國文壇上被譽爲“神童”的作家劉紹棠。課文講述了小時候教他國文的田老師口才文筆皆好,田老師每講一課都要演繹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培養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引導他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領進門”不僅僅是將學生領進文學藝術的殿堂,更是爲學生締造一個廣闊的學習空間。課文看似簡單,是感覺一課時就能完成的任務,只要解決了課末的三個重點句子,這課文也就上成功了。但課文有很多重要的值得探討的問題需要解決,如爲什麼“這些故事如春雨點點,滋潤着我”?如爲什麼“老師在我那幼小的心田裏,播下了文學的種子”?如爲什麼“40年後我仍然像小學生那樣恭恭敬敬地向老師行禮”?而要真正讓學生悟出課後三個句子的含義,還真要下番功夫,我覺得安排2課時都還不夠。

設計教學時,我運用了學習與訓練相結合的方法,體現語文課所特有的體會語言、感悟語言、鑑賞語言的特點。抓住課文關鍵的語句自主探究,以反覆朗讀爲主要手段,在讀中感知課文,讀中想象感悟,讀中探究思考,讀中習得語感,讀中接受情感的薰陶。

一、情感薰陶,披文入情

一位語文教育專家曾說過,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唯情感教育是推進教學過程優化的最強盛的驅動力。感情是一種薰陶力量。教師的語言要能撥動學生的心絃,就要做到聲情並茂。教師滿懷深情地說,娓娓動聽的話語,就能在學生心裏產生共鳴。一定的情境,激起學生一吐爲快的情趣,並且在這一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又得到了啓發和教育。如教學課文《老師領進門》,我把情感目標貫穿在教學的始終,我利用課外閱讀的時間,先給講了一些古今中外關於“恩師”的感人故事,爲本文的學習奠定基礎。課堂上引導學生“披文入情”,透過語言文字領會課文意境,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二、抓準切口,學習課文

這篇課文,在教學前半部分時,我以古詩學習爲切入口。田老師將古詩編成小故事,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藉此引導學生運用詩文對照的方法,感受田老師豐富的想象力,還給學生留下了許多想象的空間。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後,找到了原詩句中沒有的人物、事情,以及人物看到的情景和人物的語言,真切的感受到田老師真會教書,從小培養了“我”文學創作的關鍵——想象力。這時候引導學生挖掘出原詩中沒有的內容——想象出的人物、事情、語言、心理活動等,讓學生明白是田老師的豐富想象才使故事那麼生動的;讓學生明白老師不僅僅是在教學生知識,還在教學生做人的道理;讓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才真正的學到本領。

三、悟練結合,培養能力

現在我們的語文課堂非常注重學生的自讀自悟,但是我想,我們的語文課堂更要注意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如我讓學生感受師恩難忘時,出示課文中的插圖,讓學生描述一下師生相逢會是怎樣的一個動人情景,那麼這就需要學生展開豐富的聯想,拓展思維的空間。又如:“談起往事,我深深感謝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學的種子。”課文中沒有寫出“我”說的感謝話,我就緊緊抓住這一空白點,讓學生動筆寫一寫。課堂只有充分解放學生,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纔會充滿生命的氣息。

四、激情誦讀,感受師恩

於永正老師曾經說過“朗讀法是教語文的根本之法,也是學語文的根本之法。”這節課課上我重視學生讀的訓練,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讀、個別讀、齊讀,使學生情感波瀾不斷推進。讓學生在讀中知道文章的內容,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去感受語言文字的精妙。讀出作者對老師的讚美,體驗了作者的感恩之心。特別是中心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隨着學生情感體驗的加深,從“我”最想說——由衷地說——激動地說——充滿感激之情說,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情感層層遞進,讀出情,讀出神。

在這節課即將結束時,我出示劉紹棠讚美老師的優美詩句,要求學生誦讀品味,利用外在的語文資源,不僅是一種優美語言的積累,也是學生對課文主題的昇華,更是師生情感的昇華。那充滿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語言,使教室裏充溢着一種崇高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