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六年級教案 > 《匆匆》教案設計

《匆匆》教案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課文《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以哀婉的筆調抒寫了一箇舊時代文人處於動亂年代,面對“逃走如飛”的時光,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惋惜和惆悵,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爲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課文語言豐富,含義深刻,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根據課標精神,本課的學習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力求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課文,在朗讀中感悟真情,在積累中提高素養。

《匆匆》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瞭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要讓它白白地流去。

2、學會本課的生字。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身喜歡的局部。

  【教學理念】

加強同學的自主閱讀實踐,讓同學在讀中感悟課文語言生動細膩的美,在讀中獲得獨特的體驗,讓同學的個性在自由的閱讀實踐中飛揚。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匆匆”是形容什麼的?(急急忙忙的樣子。)不只人會“匆匆”,時間也回“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復返。時間到底到那裏去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對作者進行簡介。

  二、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1、讀課文,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麼問題?

(時間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它到那裏去了呢?)

2、按作者敘述的順序,理清文章的脈絡。

  三、理解課文內容

1、出示問題“作者提出一個問題,日子爲什麼一去不復返,哪兒去了?”同學討論,交流。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來,楊柳枯了再青,桃花謝了再開,是要說明什麼?

(說明這些事物有去有來。)

3、緊接着作者提出了什麼問題?這裏的“日子”代表的是什麼?(時間)這裏的“他們”指的是什麼?(時間)

4、指導朗讀這局部內容:

過渡:同學們,我們在回答前面的問題時,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悄悄地溜走了。正如作者所說“八千多個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請同學們分析作者講這句話的意思。

5、讓同學討論、交流:

假如你理解了這句話,那麼老師這裏還有這麼一句話,請你們再來分析一下:出示“我的日子滴在時間裏,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讓同學分小組討論。

(時間悄悄地溜走,再也沒有了。)

6、爲什麼“我不由頭涔涔,而淚潸潸”呢?

(爲時間的失去急得出汗,爲時間一去不復返而流淚。)

7、究竟時間是怎樣溜走的呢?哪句話最能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8、指導朗讀這局部內容。

  四、安排作業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上一節課的認真學習,你現在對時間有了一個怎樣的新認識?作者又是怎樣看的呢?

1、作者對過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輕煙”說明無影無蹤;“如薄霧”說明很快消失。

2、“我光禿禿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光禿禿的回去”是什麼意思?

3、而“我留着些什麼痕跡呢?”你又是怎麼理解的?

4、指導朗讀。

5、是呀,時間這麼的珍貴,我們真不應該讓它白白地浪費啊!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們。齊讀最後一小節。

  二、總結課文

1、時間是怎樣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應該怎樣的度過?

3、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麼?

  三、安排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自身喜歡的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