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九年級教案 >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出師表》教學設計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出師表》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一、教學目標

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出師表》教學設計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通過反覆誦讀,讀準字音、瞭解內容大意。

2.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提取關鍵語句,理清文章思路。

3.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懇切的言辭所表達的真摯厚重的感情,體會“表”這種文體的抒情色彩。

過程與方法:

1.講解背景和疏通文意結合。

2.反覆誦讀。

3.設置關鍵問題,小組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分析文章詞句及背景知識,理解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流露出的矛盾艱難之感,從而理解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反覆誦讀,積累文言字詞,瞭解文章內容。

2.體會作者懇切的言辭所表達的真摯厚重的感情。

教學難點:

分析文章詞句,理解諸葛亮的“難”,從而理解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三、教學策略

《出師表》作爲一篇傳誦千古的表文,除了落實字詞釋義,還應該從對原文語句的反覆品讀中體會諸葛亮的思想情感。學生有《三國演義》的閱讀經驗或者電視劇的觀看體驗,對諸葛亮的智慧應該有所瞭解,但對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崇高品德與“士爲知己者死”的價值觀,並不一定能理解。

本課主要採用朗讀法、賞讀評議法等教學方法,對《出師表》字句進行賞析,此外補充相關背景知識,詳細梳理內容。通過朗讀體會諸葛亮言辭的懇切,勸諫和出師的艱難,從而瞭解人物的內心世界,力求生成更立體的文學感受。本課應着重於拓寬學生文言素材閱讀視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1.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是通過反覆誦讀來完成的。

2.自主學習,將自學中遇到的重點文言詞句質疑問難,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加以解決,教師在點撥時進行學法指導。

3.在課文解讀中,教師補充相關背景知識,激發學生對文言素材的理解,培養他們用聯繫的觀點看問題的能力。

四、教學過程

1.預習作業:一字一句抄寫《出師表》,翻閱資料結合自己的理解形成譯文,對字詞釋義提出疑問;品評文章最後一句話:“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諸葛亮到底言了些什麼?爲什麼寫到最後他會臨表涕零,這是一種怎樣的情感?

2.課上提醒學生讀準重點文言詞語的.讀音,並在書中標註:

裨(bì)補闕(quē)漏 性行(xíng)淑均 行(háng)陣和睦

庶竭駑鈍(shù jié nú dùn) 以彰(zhāng)其咎(jiù) 陟(zhì)罰臧否(zāng pǐ)

崩殂(cú) 侍(shì)衛 諮諏(zōu) 郭攸(yōu)之 費禕(yī) 夙(sù)夜

(一)情境導入

導語:今天我們來學習《出師表》,在預習這篇課文時,同學們提出疑問:爲什麼諸葛亮在表文結尾說“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今天我們就圍繞這個句子來展開理解。

展示課件“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設計意圖】在預習翻譯的基礎上,引出對關鍵句的解讀,激發學生的思考。

(二)感知學習

1. 默讀課文(1~5自然段)諸葛亮“言”了些什麼?

同學回答問題,大致梳理文意。教師適時落實字詞並板書要點。

教師引導學生:課文中摘引原句,說清楚諸葛亮所言的主要內容,語言要簡潔明瞭。

要點:宜開張聖聽;昭平明之理;宮中之事,悉以諮之;營中之事,悉以諮之;親賢臣,遠小人。

2.請把這幾條意見進一步綜合歸納,思考:諸葛亮是從哪幾個方面提出建議的?其中最關鍵的是哪一條?爲什麼?

明確:三個方面的建議:1.廣開言路;2.賞罰公平;3.親賢遠佞。其中最關鍵的是親賢遠佞。因爲劉禪是個比較昏庸、容易受身邊佞臣蠱惑的君主,如不親賢遠佞,就會出現“妄自菲薄,引喻失義”“偏私,使內外異法”等情況,再好的方針、政策也不能貫徹執行。其中“親賢”更重要,“開張聖聽”是不能只聽身邊小人的讒言,對賢臣更是要“親之信之”,要“諮諏善道,察納雅言”等,這些都是開導劉禪要“親賢”。

3.給出“表”的概念,交代文章背景。

針對以上總結的內容,諸葛亮爲什麼會涕零?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諸葛亮的情感。

(三)內容探究

教師出示設計好的問題,引導小組內、班級內討論。

再讀課文,聯繫補充背景素材,思考、討論、交流。

1.分析原文語句: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未半、中道背後的含義)

2.分析原文語句: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疲弊、危急存亡的局面在哪些背景中可以看出?)

補充背景材料:

公元207年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公元221年,劉備建漢;公元222年,孫權建吳。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公元222年,劉備爲報東吳殺害關羽之仇,不顧諸葛亮、趙雲等人的勸阻,與吳國在猇亭一戰(即《三國演義》“火燒連營三百里”),兵力大損,敗走白帝城,次年病死。吳國奪取了荊州大部分地區。

當時三國的局勢:

益州豪強及南方夷族發動叛亂。

魏國牢固地控制着全國的中心地區黃河流域,政治、軍事、經濟上佔有明顯優勢。

吳國控制着長江中下游地區,經濟力量比較雄厚。

3.追問:在此種危急情況下可不可以不出師北伐?

給出背景材料:白帝託孤。

劉備:“朕自得丞相,成其帝業,何期智術淺陋,不納丞相之言,自取其敗,羞回成都與丞相相見。今日病已危篤,不得不請丞相托以大事也。”

劉備:“‘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朕本待與卿等同滅曹賊,共扶漢室,不幸與卿等中道而別也。”

劉備:“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業。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諸葛亮:“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備(對劉禪):“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

劉備遺詔: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聯繫原文語句分析: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付託不效,以傷先帝之明。

小結:以上內容和背景可以總結出“出師難”。

4.諸葛亮的勸諫之難。

前文我們分析過,蜀漢當時處於益州疲弊的局面,但又有先帝託孤之事,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一旦出師,先不說伐魏能否勝利,大本營的安定就夠讓諸葛亮擔心的,因此在出師之前反覆叮嚀。此時此刻的諸葛亮內心多麼焦慮艱難啊!

小結:以上內容可以總結出“勸諫難”,再和前面的“出師難”結合起來看,不難體會到諸葛亮在表文結束之時爲何會“臨表涕零”了。《三國演義》中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我們在《出師表》中看到了一個有血有肉、處境艱難,在矛盾中掙扎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而不是隆中一對天下就三分,羽扇一揮檣櫓就灰飛煙滅的神。

5.帶着對作者諸葛亮情感的體會,再讀課文。

【設計意圖】讓學生能更好地分析諸葛亮的情感,學會運用精練的詞語來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徵。引導學生觸及文章的核心部分,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崇高品德與“士爲知己者死”的價值觀。

(四)總結

總結寫作特點:本文主要特點是議論、敘述、抒情相結合,這種把真摯感情融於議論、敘事之中的表現手法值得借鑑。

結束語:一個個後來者,讀《出師表》時扼腕嘆息、仰天長嘆或沉默思考。他們中有岳飛,有杜甫,有陸游,有文天祥,他們讀《出師表》就像受到一種莊嚴的召喚。爲他的凜然正氣所感召,爲他的忠義之舉而激動,爲他的淡泊之志所淨化,帶着這些人以及你對諸葛亮《出師表》的理解,讀熟並齊誦《出師表》。(課件出示:岳飛手書《出師表》和杜甫、陸游、文天祥的詩句)

【設計意圖】引領學生更好地把握本文寫作特點,感受《出師表》和諸葛亮的精神對後世的影響。

(五)佈置作業

閱讀批註樑衡《武侯祠:一千五百年的沉思》。(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自讀課本》七年級下冊)

【設計意圖】通過閱讀、思考、批註的過程,進一步體會諸葛亮的形象,培養獨立閱讀,歸納要點、闡述觀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