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高中課文《包身工》教學反思

高中課文《包身工》教學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5W 次

  《包身工》教學反思

高中課文《包身工》教學反思

《包身工》是著名劇作家夏衍 1935年寫成的一部報告文學,主要反映當時東洋紗廠一些簽訂了“賣身契”的鄉下女孩的悲慘的生活和勞動狀況,是我國報告文學中的名篇。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除了讓學生對報告文學這一題材有感性的認識之外,還要感知課文內容,體會包身工的悲慘的境況,學習作者的選材以及文章的結構、寫法方面的特色,並延伸拓展,引發對一些現實問題的思考。教學難點是文章篇幅很長,僅閱讀一遍就需半節課的時間,涉及的內容很多,學生可能在短時間內難以理出頭緒,且教學時間受限,須在兩個課時內結束。我認爲這節課要想按時完成以上任務,必須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以問題爲導引,以學生爲中心,分版塊分組討論。事實證明,收效不錯。我認爲教學設計中的亮點是:

1 課前預習:給“包身工”下個定義,以此初步感知文章核心內容。

2 第一版塊:感知內容,把握主題,體會結構的嚴謹和巧妙。

有效提問:

( 1 )如果你是夏衍,你在選材時會涉及“包身工”的哪些方面?

(由此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大體內容。)

( 2)面對兩個多月來收集的資料,如果是你,會選擇什麼樣的思路來構思全文?看看作者是以什麼爲線索來安排材料的。(教師提示方法:找課文中標示線索的詞句)。

(由此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的三個場景,梳理全文的結構提綱,提綱挈領,把握文章主題,突破教學難點,並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 3 )你認爲我們呈現的板書已經包含了文章的全部內容了嗎?認真閱讀課文,探究文章的另一條副線。(此問題未及展開,留作下節課的預習作業)

(這個問題是引導學生體會報告文學中背景資料的作用及本文主、副線向並行的巧妙結構。)

這三個問題,均以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氣氛活躍,教師對把握課文線索的方法點撥使學生很快就把握了全文的思路。普通班的學生更是受到鼓舞,討論熱烈,很有效果。

這節課,沒有繁瑣的提問,沒有細緻地分析,但學生較好地把握了文章的內容和特色。可以說實現了短時高效,並讓學生在學習方法上有所收穫。反思成功原因,應當是教師自己吃透了教材,緊扣文本特點,用新課程的理念組織教學,從而刪繁就簡,上出欣慰的感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