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高一教案 > 文言文《赤壁賦》教學案例

文言文《赤壁賦》教學案例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08W 次

 【案例的背景與主題】

文言文《赤壁賦》教學案例

古代散文教學是語文傳承古代文化的主要載體,但是傳統的古文教學在教師的教學方式、評價形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都有很多不適應時代發展的地方。因此探索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古文教學是我們的一個重要課題。如何走出一條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文化素養的古文教學之路?本文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嘗試以宋代美文《赤壁賦》爲載體,通過研究性學習,利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帶領學生進入快樂的古文學習園地。

蘇軾的《赤壁賦》兼具南北朝駢賦和唐宋古文的雙重特點,文質兼美,情理並茂。將純理念的對社會人生的抽象認識通過欣賞風月,憑弔古人的方式來完成,在主客觀的契合間發出哲理的意蘊。文章“如行雲流水,初無定質,但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態橫生”。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則重在情感和理趣。但無論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應該注重對文章語言的鑑賞,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討理趣。這也就是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點。因此,在對《赤壁賦》教學過程中應緊緊抓住“鑑賞”二字,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欣賞水平,這也體現了新大綱中要求的“要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和整體能力的提高,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重視語文運用能力和語感的培養”。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瞭解作品“以文爲賦”,駢散結合的形式特點,鑑賞品味課文精美的語言。

2.瞭解作者運用的主客問答這一賦體的傳統手法,體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

3.理解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瞭解其宇宙觀、人生觀中辯證、達觀成分的積極意義。

 二、過程與方法

1.培養學生通過誦讀體悟和鑑賞優美、形象語言的能力。

2.培養對精晶詩文的整體把握能力,能知人論世領悟文旨,理通思路,賞析表現手法,辨別高下優劣。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勇於面對坎坷,笑對苦難的樂觀主義精神。

  【對象特徵】

高一的學生,經過多年的文言文學習,積累了一定的文言基礎知識,能夠基本閱讀淺顯的文言文,初步掌握了鑑賞古代散文的一般方法。但以往強調文言基礎知識的內容較多,對文言文整體閱讀和感悟的較少,學生把文言文看成枯燥語言知識的積累,缺乏對文言文,尤其是優秀的古代散文的美感認知和情感體悟,因而對文言文的學習,顯得興趣不濃或學習效果不佳。

  【重難點】

蘇軾歌詠赤壁的兩賦一詞,都是膾炙人口的詩文多篇。與《念奴嬌·赤壁懷古》的鑑賞相聯繫,理會課文景、情、理交融的特點,賞析課文典雅、精美的語言,是本文學習的重點;瞭解主客問答這一賦體傳統手法在表達思想情感中的作用,瞭解作者在曠達的風貌之下寄寓的悲憤苦悶的複雜情感,是理解鑑賞上的難點。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方法】教師主導型

 【案例描述】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成熟是一種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輝,一種圓潤而不膩耳的音響,一種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一種終於停止向周圍申訴求告的大氣,一種不理會鬨鬧的微笑,一種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種無須聲張的厚實,一種並不陡峭的高度。勃鬱的豪情發過了酵,尖利的山風收住了勁,湍急的細流匯成了湖,結果—— 引導千古傑作的前奏已經鳴響,一道神祕的天光射向黃州,《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馬上就要產生。”——《蘇東坡突圍》餘秋雨 (展示投影)

這裏描述的會是誰?是他什麼時候的心境?

(蘇軾,蘇軾因“烏臺詩案”入獄,後被貶爲黃州團練副使,在黃州期間,常常遊覽人們傳說的古戰場赤壁,都不免觸景生情,發出驚世浩嘆。由此,中國文學史上就增添了《前赤壁賦》、《後赤壁賦》兩篇精妙絕倫的散文。他寫成《前赤壁賦》時,展紙揮毫寫了一幅長卷。傳到明代,董其昌拜觀了真跡,十分傾倒,說蘇軾的書法筆力欲透紙背,全用正筆中鋒,每波劃盡處,常有聚墨痕,如黍米珠。因此嘆曰:“東坡先生此賦,楚騷之一變也;此書,‘蘭亭’之一變也。宋人文字俱以此爲極則。”這是對蘇軾的《赤壁賦》及其書法最爲深切而崇高的評價。 (展示蘇軾《前赤壁賦》的書法作品,及董其昌的評語)

今天,讓我們一起步入蘇軾爲我們構築的文學和哲學的殿堂,領略蘇軾那卓絕的雄風。

(說明:文學即人學,是人的感情、思想與自然(並非僅僅是自然景物)、社會和諧共處,相互激活,相互欣賞,相互提高的一種生活方式。因此,對文學作品的欣賞必須要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和時代背景,結合創作時具體的時間、地點來進行。對於課文而言,把握作者從1080年初貶黃州到1082年秋遊赤壁創作此賦期間情感思想起伏變化的心路歷程,對理解文章很重要。而餘秋雨《蘇東坡突圍》這段話中的“成熟”,很好概括這一特點。同時,餘秋雨富有深情,又極具文采的話語,奠定了與文本相似的情感基調。赤壁戰場的提示,很容易讓學生想起蘇軾的《赤壁懷古》,能讓學生快速的進入文本營造的語境氛圍。)

  二、學習新內容

 一指導誦讀:

這篇課文體裁爲文賦,既保留了傳統賦體的特質與情韻,又吸取了散文的筆調和手法,打破了賦在句式、聲律的對偶等方面的束縛,使文章兼具詩歌的深致情韻,又有散文的透闢理念。宜於誦讀,極富聲韻之美。誦讀時,要特別注意文章中的押韻和形式中的對偶句。

先請同學們聽示範朗讀,對照以下押韻字和換韻情況,自己跟着低聲吟誦。

第一段 間,天,然,仙

第二段 槳,光,方;   慕,訴,縷,婦

第三段 稀,飛,詩;昌,蒼,郎;東,空,雄;鹿,屬,慄;窮,終,風

第四段 往,長; 瞬,盡; 主,取;月,色,竭,適

第五段 酌,藉,白

我們會發現,有些字聽起來並不押韻,這是由於語音隨着語言的發展演變而發生變化的緣故,在蘇軾創作的北宋時期,它們都是押韻的。

(說明:通過聽示範誦讀,自己自由誦讀,初步疏通字詞,掃清字詞障礙;同時通過用韻情況的瞭解,初步瞭解了文賦的一般特點;在瞭解文賦的特點基礎上,有助於把握誦讀過程中的快慢停頓等節奏,有助於進一步體會駢散結合的語言特點。通過幾次誦讀,學生基本被文本體現的美妙情境所吸引,進入文本營造的特定語境。進入文本,才能進一步賞析和感悟文本。)

  二研習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