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通用23篇)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通用2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2W 次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通用23篇)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

《黃山奇石》這課文趣味性很強,有旅遊經歷的學生都會比較喜歡這篇課文的。原先教學這一課的時候,覺得比較乏味,上不出其中的趣來。

今天,再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又做了細細的思考,安排了這樣的第一課時:

1、出示課題,指名讀題。

問學生:你覺得這個課題會重點寫哪個字呢?學生很快就發現“奇”字。課題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畫龍點睛,有提綱挈領,有蘊藏疑問。這個問題,能讓二年級的孩子開始思索課文題目與內容的關係,這對於培養他們的寫作能力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繼而問學生,讀了課題,你腦海中產生了哪些疑問?

學生的問題各有層次,有些不成問題,但是有些問得很好。

有個學生問:“黃山奇石”是什麼?

另一學生幫他做了補充:這篇課文寫了黃山的哪些奇石?

我點評:對,這個問題就值得我們去探究。

又一個學生問:“黃山是黃色的嗎?”

我點評:我覺得這是一個猜測性的問題,“黃山”的名字具體怎麼得來的,我不清楚,請你課後去查找資料,瞭解了再來告訴我好嗎?

經這樣一點播,學生問出來的問題就更有價值了。

有問:黃山在哪呢?這是一座怎樣的山?

有問:黃山的石頭究竟奇在哪兒呢?

……

2、師小結承接:

剛纔很多小朋友對黃山非常感興趣。那麼黃山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地方呢?我們去看一看。課件上出示黃山的地理位置,再介紹黃山:

黃山是“三山”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稱。“奇鬆、雲海、溫泉、怪石”被稱爲黃山“四絕”。尤其是“怪石”,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處。其形態可謂千奇百怪,令人叫絕。似人似物,似鳥似獸,情態各異,形象逼真。

當學生對黃山非常感興趣的時候,出示課文的第一自然段。讓學生自由讀,想想從這段話中獲得哪些信息?學生對“(1)黃山在安徽省南部,(2)黃山景色秀麗神奇,(3)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我發現都沒有提到“聞名中外”四個字,於是我提出“聞名中外”是什麼意思呢?學生很有趣,居然有人說:“說明黃山那裏的人很文明,不亂丟垃圾。”

我笑了一下,說:“那是‘文明’(板書)的人做的事,但是‘聞名中外’不是這樣意思。我們先來一個字一個字來解釋,聞就是聽,名是名字,聞名聽過他的名字;中是中國,外是外國。中國與外國都聞說過都知道他的名字,說明這個地方非常出名。聞名中外,也可以說‘中外聞名’。”如果僅是這樣,我想學生對“聞名中外”還不是很清楚的。

於是,我問:“我們育才塑膠操場上的樟樹聞名中外,對嗎?”學生哈哈大笑,說:“那隻能說是聞名育才,不是聞名中外。”

我再問他們:“我說杭州西湖聞名中外,對嗎?”

學生想了一會兒說:“那應該是對的吧?”

把球重新踢還給我。我一笑,當然是對的。再讓學生說說哪些地方是聞名中外的。學生說了很多,秦始皇兵馬俑、八達嶺長城、故宮、圓明園等聞名中外。這樣,從解意思到運用,一個詞語學活了。

3、再讓學生自主朗讀課文,用橫線劃出課文介紹了哪些奇石,用波浪線劃出這些奇石奇在哪兒。

在交流中進一步認識生字。學生學得很快樂。綜觀這堂課,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質疑提問、自主學生的能力,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提問,自己讀讀畫畫思思。學生學得快樂,我教得幸福。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2

《我們成功了》北京申奧勝出後,歷史的瞬間成了歡樂的永恆,中國人終於圓了一個世紀的奧運夢。全文表達作者申奧成功後的興奮與激動,也表現了作爲一箇中國人的驕傲與自豪。文章語言流暢,情感真摯,耐人尋味,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陶冶情操和愛國教育的好教材。教學的目的除了讓學生認識並掌握一定數量的生字、新詞,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並積累語言,還要增強學生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要充分相信學生,使學生樂學、會學,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我們都知道,如果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滿足的話,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在課堂上,我努力創設輕鬆、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的思維在無拘無束中發展、飛越、撞擊。在課堂上,我通過對教材的補充,讓學生了解了我們申奧的艱辛,能夠進一步體會出成功後的喜悅。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3

《駱駝和羊》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駱駝和羊都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打的短處。老牛指出這是不對的。

在講解課文時,首先充分利用課文插圖,按課文內容正確地、有順序地觀察圖畫。如觀察第一幅圖時,要抓住駱駝長得高,羊長得矮。駱駝一擡頭就吃到樹葉,羊前腿扒在牆上脖子伸得很長還是吃不到樹葉。觀察第二幅圖時,抓住圍牆上有個又窄又矮的門,羊已走進門去,駱駝跪下前腿,低着頭,還是鑽不到門裏去。緊接着圖文結合,邊讀課文邊對照圖,理解句子的意思。在理解圖所對應的句子後,重點抓住老牛說的的話(只看到自己的長處,看不到自己的短處,這是不對的。),這也是課文的難點。

如何突破難點?教學時結合前後課文的內容來講解,學生已理解兩幅圖所對應的句子,指導他們反覆地讀,進一步理解它們的意思。接着,讓學生說說自己或同學的優缺點,在學生的回答中,說自己的都是優點,說別人基本是缺點,和我課前所預設的情景是差不多的。我連忙表揚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非常關注身邊的同學,他們特別的高興。利用這一契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每個人都有自己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我們要學習別人的優點,幫助他人改掉不良的習慣。

最後,結合課文內容,理解老牛說的話,進而認識到“這是不對的”,並從中讓學生接受教育。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4

今天教學《一分鐘》這一課。上課時,我掏出一塊手錶揚了揚,說:“同學們,你們知道一節課有多長嗎?”孩子們齊聲回答“40分鐘。”“那一分鐘有多長呢?”孩子們你看我,我看你,不知怎麼回答。我說“這樣吧,你們閉上眼睛,我來計時,感覺一下一分鐘的長短。”於是,孩子們都閉上了眼睛,等待一分鐘的結束。

教室裏靜悄悄的,一分鐘很快就過去了。我問孩子們對一分鐘有什麼感受。有的說一分鐘有點長,有的說一分鐘很短。我讓大家選擇一件事來做,看一分鐘能做多少。

一分鐘之後,有的寫了十幾個字,有的削了一支鉛筆,有的讀了一篇課文,有的什麼也沒做。這時,我再問孩子們:“你覺得一分鐘很重要嗎?”抓緊時間做事的學生說:“我覺得一分鐘很重要,因爲利用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而那些沒做事的就無話可說。

我小結說:“孩子們,一分鐘並不長,但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在一分鐘裏,你珍惜時間,可以做很多事;你不珍惜時間,就可能誤很多事。不信請你讀課文《一分鐘》,看看一分鐘引出的故事吧。”我的話音剛落,孩子們便饒有興趣地讀起課文來。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5

1、重視事物形象,積極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觀去感受和體驗,能使課堂富於感染力,低年級的孩子活潑好動,顏色、聲音、動作等會引起他們的注意,令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如果在教學中順應兒童的心理,創設形象生動的學習情景,使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全身心地投入,在不知不覺中體驗學習的樂趣。我安排了觀濤、聽濤等的欣賞環節,藉助視覺和聽覺去豐富學生的感受和想象,引導他們形象地體會了大海的歡騰和熱鬧;在講解動詞使用準確性的教學環節,我在教學課件上爲動詞設置相應的展現動作,“落”字緩緩下,“打”字硬實地砸下,“飄”字輕柔地迴旋而下,配上雨點、雹子、雪花的藝術掛畫,給他們講解“雹子會砸裂西瓜”的生活實例,多種形式地豐富他們對水不同形態的體會,最後引導學生髮揮想象用動作表演課文,學生最後聲情並茂的朗讀很好地反映了他們的到位理解。贊可夫指出:“只有從抽象上升到具體,才能更完整地認識到那個具體事物,認識它與事物之間的有機聯繫。”由此可見,只有化抽象的文字爲具體形象,使閱讀過程與感知聯想、想象等心理過程連接,才能引導學生真正與課文溝通,獲得生動的情感體驗。

2、低年級的課堂應該安排大量時間進行聽說讀寫的活動,不應該單純地、過細地分析課文,注意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適當穿插語文基礎知識的講解。如我可插圖講解“灌溉”的詞語意思,相機進行情境識字的教學,認識反義詞,參照課文句型造句,分析課文後重視集體感悟式的朗讀,等等……

3、學習任務過於細化,同時佈置給學生思考的問題過多,我應該把問題通過課件的形式投影在屏幕上,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根據問題思考。我要充分豐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反應和思考空間,注意明確學習任務並有條理地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同時在評價的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完整組織和表達語言的能力。重視他們學習的獨特體驗,可以採取開放式的提問,如淡化預設的具體問題,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並開展自主的探究性學習,在理解和閱讀中激活思維和發現,鼓勵學生多角度、創造性地閱讀。

4、我的語文基本功需要不斷地訓練和提升。如製作教學課件方面,我可以做得更多元化,可以藉助動畫和聲音展現流水的不同動態,讓學生調動各種感觀去充分感受課文,更好地進行朗讀感悟。如我對字句方面的把握還不夠投入和準確到位,我範讀水做壞事的句子時不應該重讀以突出水的破壞力,應該讀出水的慚愧和後悔;融入角色是爲了體會人物的心情,目的在於豐富學生的表達和積澱,我要正確把握好課文的正確解讀,才能“潤物細無聲”地發展學生。

5、教學觀念上,要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備課時,我要更重視備教材、備學生,巧妙地利用學生生活中已生成的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深入、形象地理解課文。如我可以通過藉助生活情境引導他們感受“落”、“打”、“飄”。語文即是生活,我要善於發現、思考和積累生活中的各種靈感和知識,豐富我課堂中的人文底蘊,我們的心一直在路上。我很高興這次教學能用上自己雲南、上海旅行時的照片和見聞,更深入的講解水文化,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

6、要充分把握兒童的思維和心理特點,明確語文教學需要一張一弛,適當將學習的**安排在課堂的後部分,積極探索各種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多使用獎勵小紅花等的激勵機制,活躍課堂氣氛。

7、合理利用教學資源,發展學生的思維。我利用圖片幫助學生認識水資源的作用,但是先出示圖片再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談水的作用,學生受圖片的導向影響,思路受侷限打不開了,討論也不如預設的熱烈。我深深感受到教學資源也需要有序地利用,才能充分開闊學生的思維和視野。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6

設計是我對突破傳統手工教學模式做的一點嘗試與創新。在以往的手工教學中,往往把純技能、技巧的要求作爲衡量孩子成與否的標尺,孩子們被動地跟在老師後面去模仿。他們觀察到什麼?感受到什麼?領悟到什麼?一切很難找到答案。所以我注重在活動中以幼兒爲主體,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創造性。 首先手工活動的內容選擇要新穎有趣。對於幼兒來說,興趣愛好是他對一樣事物最能堅持的態度,所以要激發學習興趣。手工活動以動手爲主,這可以給幼兒很大的探究空間。我抓住孩子喜歡探究,喜歡玩的心理特點,設計教學方法。找出活動與活動之間的相互聯繫,加入了《猴子撈月》的故事這個特定的情境,整合成富有童趣的美工活動課。

其次,在活動中我想幫助和引導孩子進行合作及如何合作。“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並不是一張紙幾個人來畫、一個作品大家共同完成就是合作。我們應當在讓幼兒學會如何合作、在操作中感受合作的成功與效果,並在其他的活動中正確、合理的分工合作。所以我在讓幼兒分組競賽的時候,希望幼兒能在分工進行。但我僅僅用語言對幼兒進行了提示。可能還需要教師進行更進一步的引導。這一點還值得我去探討、研究。

最後就是教師要放手課堂,以孩子爲主。重視幼兒對學習方法的研究,引導幼兒以感受、觀察、體驗、表現等學習方法進行自主學習與合作交流,引導幼兒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我讓孩子學習紙猴的製作方法,老師沒有去直接教授,而是讓孩子自己通過拆我的成品來探究方法。並在簡單的啓發後採取了小組合作的形式來製作,並把“怎麼樣手尾”這個難點拋給學生,讓他們討論解決,孩子們在製作過程中互相討論,創造出好多不同的連接方法,最後讓他們帶上作品去裝飾教室,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7

《北京》是我們祖國的首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我想作爲每個中華兒女都應該知道。但作爲小學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雖然對北京略知一二,但北京到底有哪些美麗的地方"美"在哪裏如果沒有去過北京的孩子或沒有父母幫助認識北京的孩子可能都不是很清楚吧!但讓這些孩子能更直觀地認識北京,讓其心走進北京,熱愛北京。我想這是一個語文老師教會孩子學會熱愛祖國,熱愛祖國燦爛悠久的歷史的第一步吧!在教學過程中,我便把"朗讀指導"與"美景展示"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課件欣賞美麗的北京的同時,再讀相關文字,邊讀邊想書上所描寫的是否和課件展示的一樣,做到"圖文並茂",使學生對北京的認識由抽象到直觀,由表象到內化。這樣就能更好的"讀",更深透的"悟"。

在本次教學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遵循語文教學的原則。

從整體—部分—整體。如教學中我要求學生一邊讀書一邊看課文插圖,快速瀏覽全文,然後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來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當學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後,我再引導學生快速閱讀,邊讀邊找文中寫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麗當學生找出北京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麗地方後,我再引導學生學習文中是怎樣來把這些美麗的地方寫具體的。最後讓學生回顧全文,感受北京的美,從心底發出讚歎:北京真美呀!我們愛北京!我們愛祖國的首都!就這樣遵循從整體-部分-再回歸整體的教學原則,也遵循了低年級學生對事物認識,瞭解的認知規律。同時也讓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點詞句進行感悟理解文本。

我在執教本課時,重點引導安門廣場是北京的標誌,是中華民族的象徵。它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有恢弘的氣魄。它是中華民族一路成長的見證。集歷史氛圍與現代氣息於一身。孩子們都知道北京天安門的升旗儀式非常的莊嚴肅穆,但其場面到底是怎樣的北京的天安門廣場很寬闊,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還有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紀念碑",可是這紀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對於這些光憑老師的解說和學生的讀悟是很難讓學生真切感受其內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資源,通過播放萬衆矚目下的天安門升旗儀式讓學生了解天安門的"莊嚴";把天安門廣場與我們的學校作比較,讓學生感受其大;展示雄偉高大的"紀念碑"並讓學生知道其作用。讓學生對其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後,再讓學生去讀文,這樣自然用情於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導,學生就會飽含深情地讀出對北京的讚美與熱愛。在此後的景點學習中,我採用了放手讓學生讀悟去理解課文。這樣不拘一格,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學確實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沒有絕對的完美。當然對於我來說,遺憾就會更多。首先是教學中的時間安排不是很合理。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我還設計了一個"暢想未來北京"的環節,因爲時間關係,不能進行;其次是作爲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應該把說寫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親身感悟的同時,由說到寫,哪怕只寫一句話,讓孩子在聽,說,讀,寫中培養多方面的語文能力。

總之,我認爲這節課是一節真實,平實的課,雖然不盡完美,但一定能讓學生學有所獲。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8

《田家四季歌》是一首兒歌,按照春夏秋冬的順序,對農民一年四季的農事活動進行了描 寫,以簡練的筆墨畫了四幅田園四季的風景畫,重點是在介紹農事, 帶着讚美的感情歌唱了種田人的辛勤勞動。這首時序歌既可使小朋友 們獲得有關一年四季農作物生長和農事活動的知識,又能使他們在情 緒感染中受到農業勞動美的薰陶。

本課識字教學,我採用 構字規律等方法識記字形,並結合課文插圖和生話經驗識記生活中的常用字。

1、圖文結合識字。如“蝴蝶、麥苗、穀粒”通過觀察圖畫,把識記字形與認識事物相結合。

2、加一加識字。“季、苗、肥、雖、辛、苦”都是合體字,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蝴、蝶、粒、苦”是形聲字,可以用聲旁加形旁的方法識記。

3、聯繫生活經驗識字。

4、結合課後題識字。“戴”是書寫難點,重點用部件組成識記字形。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9

一、情景激趣,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激發興趣,激起學習的慾望顯得尤爲重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以認識動物形式貫穿整個課堂,在其中設計多種遊戲和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遊戲中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課堂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識字方法多樣化,過程簡練不重複,追求“識字生活化、情境化、遊戲化”,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課堂上教者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通過小組學習、合作學習、互動交際、角色轉換,促使他們動腦、動眼、動手、動嘴,調動多種感官協調參與。讓學生在生活中識字,在遊戲中識字,充滿童趣,克服識字教學的枯燥。整節課以“認識客人及記住他們的名字”爲大情境,以與美麗的客人朋友引出要學的內容,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將識字和生活,識字與遊戲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突破識字的難點。

三、以“讀”貫穿全文。組織學生運用多種形式,指名讀,自由讀,男女讀,同桌讀,分組讀,齊讀,配樂讀…不同層次的讀書活動,讓他們讀出拍手歌的押韻,有節奏,讀出對動物的喜愛,讀出有保護動物的願望。但讀書語速較快,老師的評價較少,單一化。較少糾正學生的錯誤之處。

四、教學過程中滲透保護動物意識。從上課開始開始就認識這些可愛的動物朋友,讀他們,瞭解他們,和他們對話……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的情感始終傾注於動物朋友的身上,整個教學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與“動物”相處的過程,潛移默化地滲透着保護動物的意願。我們知道學生學會了相處,學會了關愛,就會去關愛同學、老師、親人,就會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保護動物。

五、能導學生觀察,發現漢字的組合、書寫規律。應該讓學會觀察田字格中的範字,瞭解漢字的筆畫、間架、結構以及每個筆畫所佔的位置,如學習“物”、“貓”、“雞”時,應讓學生先分清這三個字有何不同,分別佔什麼位置。仔細觀察同學的書寫,學會評價。學生親眼目睹同學的書寫,能對自己的書寫起到警示的作用;另外,讓學生進行評價,能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和鑑賞能力,對自己的書寫大有益處。教師能在練習寫字時指導學生的姿勢。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0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

教學這首詩,我主要引導學生做好以下“三讀”。

一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味

優美的古詩是我國遺傳下來的文化瑰寶。每一首古詩都有一定的韻律節拍。只有按其韻律節拍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意境,體驗情趣。所以在指導學生初讀古詩時,我除了要求學生把古詩讀正確讀流利,還引導學生髮現古詩朗讀的這兩個特點。因爲學生以前沒有這樣的經驗,所以讀了幾遍後還沒有發現。於是我進行了範讀,由於範讀時停頓比較誇張,有幾個聰明的同學發現了古詩朗讀的停頓和節奏。接着,我再讓他們讀讀每句詩的最後一個字,引導他們發現古詩的押韻。雖然第一次教學時花了一點時間,但通過這樣的指導,學生掌握了古詩朗讀的節奏和韻律,一定會在以後的古詩學習中加以運用。

二讀,讀出理解,讀懂詩意

理解詩意應該是古詩教學的一個重點。古詩中有些字詞的意思和現在一樣,如“停車”、“楓林”、“白雲”、“人家”等。還有一些字詞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坐”、“遠上”、“斜”、“生處”、“愛”等。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自由說說自己理解的字詞,再重點指導學生理解那些與現今意思不一樣的詞語。理解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畫圖法。在理解“遠上”、“石徑”和“斜”的意思時,我就在黑板上畫了一座高山,一條從山下通往山頂的彎彎曲曲的石頭小路。圖一畫,學生就理解了“石徑”、“斜”的意思,接着我讓一學生上黑板從山腳往上看,讓學生說說看的感受,學生理解了“遠上”的意思。

聯繫前後文感悟。在理解“坐”的意思時,因爲意思和現在完全不一樣,學生很難理解。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繫前後文進行理解。感受“詩人停下車不走”與“喜愛傍晚時候的楓林景色”之間的因果關係,自然而然的,“坐”的意思也就能理解了。

接着,我指導學生用“調換順序法”和“擴充意思法”理解詩句的意思。應該說,同學們理解得非常好。

三讀,感悟意境,體會情境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富有個性的學習必須強調個體的親身實踐和真實體驗。在引導學生理解詩意後,我讓學生再讀古詩,說說自己看到的情境,學生把自己看到的遠景、近景都描繪得十分具體。我在學生的自讀自悟中稍作點拔,讓學生受到感染。還適時加以音樂渲染,使語言文字在學生頭腦中形成的圖像更爲鮮明、豐滿,從而內心掀起情感的波瀾,入情入境,與作者的情感達到共鳴。

總之,通過“三讀”,學生基本讀懂了古詩,感受到了古詩的意境,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得紮實、高效。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1

《江雪》這首詩,簡單易讀,朗朗上口,在背誦上不須花較多時間,我便着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書寫。首先是把課文讀熟。因爲朗讀是理解的有效途徑,反覆地讀文,能提高字詞的復現率,有利於學生對詩意的理解和強化,能熟讀成誦。但我沒有機械的讓他們反覆讀,因爲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展。根據中年級學生的表現欲很強,於是在指導背誦上,我採用了表演背的方法,把講臺讓給學生,讓他們也神采飛揚站在這裏施展自己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讓每顆種子都感受到春天的陽光。學生很感興趣,課堂氣氛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回想起我和學生一起走過的這難忘的四十分鐘,靜靜回味我們的真心交流,品味學習過程中感情的碰撞和思維的火花,我感到了快樂,我想,能夠讓學生體會到一種生活的樂趣,能夠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能夠讓學生的潛能得以發展,能夠讓學生獲得一定的學習方法,也算是一種真正的語文課吧。這也正是我在這節課中努力追求的。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2

本兒歌朗讀有節奏感,對農民一年四季的農事活動進行了描寫,以簡練的筆墨畫了四副田園四季的風景畫,重點是在介紹農事,帶着讚美的感情歌唱了辛勤勞動的人民。這首時序歌讓孩子瞭解了農作物的生長的農事的知識。

優點之處:

1、學生自行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進行彙報。

2、多種方法讀課文,在讀中理解課文內容。

3、識字教學任務完成的良好。基本上每個學生都能達到自己主動找出字的特點和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足之處:

由於是學生自己彙報,文本的四季更替,學生了解的就是很片面。

改進措施:

可以多給學生講解或者分享一些農作物的生長視頻。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3

《坐井觀天》是一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文主要通過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來爭論天到底有多大的問題。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從重點詞語入手。

在把握教材時我將“無邊無際”、“大話”、“笑”三個詞作爲文章理解的關鍵。首先,在引導學生了解“無邊無際”時,我設計了圖片,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什麼是無邊無際?通過讓學生欣賞(無邊無際)的沙漠、(無邊無際)的海洋、(無邊無際)的草原等等,來拓展學生的思維,營造一定的情境,從而理解無邊無際的內涵。指導學生有感情的讀出小鳥讚歎天很“大”的語氣。

小鳥和青蛙的第二次對話中,我主要抓“大話”,這個關鍵詞語。指出說大話是指:說誇張,不切實際的話。但是在具體教學時,我舉了兩個實例讓學生來感受什麼是說大話。這兩個例子,一個是:我能一口氣吞下一頭牛,我能用手推動火車。學生從老師的語氣和自己的經歷中瞭解,這些就是誇張,不切實際的,就是說大話。我發現學生在學的時候,興趣很濃。

第三個關鍵詞“笑”,在文章的第三次對話。笑在文章中一共出現兩次,青蛙爲什麼笑,小鳥爲什麼笑?一個“笑”字溢出了青蛙的自高自大,聽不進小鳥的勸告,自以爲是。另一個笑折射出了小鳥的真誠,善良的規勸。通過對“笑”的揣摩,學生知道了:不學不問,不聽勸告,還自以爲是導致青蛙錯誤的原因。這在爲學生最終了解文章寓言作鋪墊。

(二)關於寓意達成的反思

語文教學的作用不僅僅在於簡單的知識傳授,還在於他的教學育人作用。所以在課文教學的最後環節,需要適當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意識到:不要作井底之蛙,要勇於接受新事物,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讓學生自願選擇作在外面飛翔的小鳥。通過小鳥帶着青蛙去外面的世界旅行的過程,它們飛過廣闊的海洋,飛過無邊的沙漠,飛過茂密的森林,讓青蛙看到精彩的外界,也讓學生感受到外面天空的廣闊,學生自然而然的就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繽紛多彩,這樣潛移默化讓學生在學中有所收穫。我的教學重點是從小鳥和青蛙的三次對話中,實現本文寓意的理解。主要抓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讓學生各抒己見,用學到的道理指導今後的學習生活。

2、角色體驗,動手操作讓學生能身臨其境,體會到身處環境的不同,所得出的結論就不同。動手讓孩子們體驗青蛙,理解小青蛙,青蛙其實也是無辜的,我們應該理解它。

3、分角色朗讀課文,同桌互讀扮演小青蛙;師生共讀研讀課文,男生演青蛙,女生演小鳥,老師讀旁白。帶動作表演讀課文,達到熟讀成誦。通過朗讀課文抓住三次對話,理解文意。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訓練學生感情朗讀,以致達到表演讀的程度。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朗讀,不光學生潛在的朗讀才能得到開發,還能使學生讀中更透徹的理解文章的寓意。多種方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語感,激發了學習語文的興趣。

(三)關於課堂不足的反思

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積極地配合和思考,教學目標得以實現,但是課堂的教學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要注意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養。在課堂的最後,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青蛙跳出井口,會看到什麼?讓學生髮揮豐富的想象,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我沒有讓學生充分的去想象,讓孩子自己回答的時間太少,應該讓更多的孩子參與進來。所以在以後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語文課堂上學生想象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探究,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作用,讓語文教學成爲一個欣賞情,傳授情,感悟情的過程。

在課堂實際操作時,對學生的引導方式上有待改進,對於引導學生感悟寓意環節過於繁瑣,應該適當的簡潔些,系統些,對於孩子們會的內容不宜重複過多。教師的引導在課堂上顯得尤爲重要,今後課堂引導要講求技巧,儘可能地創造機會讓學生把學到的詞句變成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讓語文發揮其工具性。

對於板書應適當的在黑板上點名寓意更有利於突破難點,我定會再接再厲做好語文教學工作。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4

我承擔的精品課任務是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識字7》第一課時的教學。再一次承擔打磨精品課的任務,心還是慼慼焉,怎樣才能更好地完成此次精品課的打磨呢?我想做出不同的嘗試。一節精品課的產生很多時候是一個科組或者是一個團隊努力的結果。執教老師不斷地去試教,聽課老師不斷評課,執教老師的不斷修改教案等等。因爲我校承擔精品課的任務較重,如果,按照慣例不斷地試教,不斷地磨課,這會影響到科組其他老師的教學,所以,我想走一次完全屬於自己的磨課之旅,與我一起磨課的老師就是在網絡中上過這一節課的素未謀面的老師們。

第一次試教。

爲準備第一次試教,我在網上搜了許多的關於《識字7》的課件和教案。我發現能搜到的教案及課件都有互相借鑑的痕跡。於是,我根據衆多的教案,設計出了《識字7》第一課時的教學流程:

1、出示《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一書中的圖片,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2、識字環節,我採用了多種手法去促使學生牢記生字。有,找出形聲字;找出幾個字中的相同部件,認識偏旁“隹”;猜字謎、摘蘋果、猴子過河等遊戲,讓學生在遊戲中樂於識字。

3、出示課文中涉及的動物圖片,讓學生看圖讀動物的名稱,然後,讓學生齊讀課文,進一步鞏固識字。

4、學習課文,出示課文中的句子,重點引導學生理解“夥伴”、“翱翔”、“叢林”“嬉戲”等詞語的意思。

5、通過觀看一組野生動物的可愛圖片,初步引導學生理解“保護動物大事”。

6、指導書寫“叢、拍、牢、護”四個字。

第一次試教完。整個教學流程顯得很家常,過程顯得不精細,教師用語顯得單調隨意、教學過渡語生硬。導入部分用《我的野生動物朋友》一書的圖片,固然能引起孩子們的興趣,但是,從教學效果來看,有一部分孩子會沉浸於那些圖片的新奇,不能完全投入到學習當中。本課的形聲字不多,讓學生找形聲字會有點流於形式。在遊戲當中識字,遊戲過多,識字環節顯得拖沓。利用動物圖片鞏固生字,形式單調,學生興趣不濃。拍手遊戲學生玩得不起勁,老師指導不夠到位。指導書寫的字不夠代表性。以上是我試教完後,給自己揪出來的不足之處。

1 第二次試教。

試教前的磨課。針對不足,我不斷地去參考從網上搜到的資料,對所存在的問題實行逐個擊破。就導入,網上就有猜動物謎語激趣導入、出示動物圖片導入等,最後,考慮到在教學過程中也會有猜字謎、看圖片等環節,所以,我決定用開門見山的方式導入課題,直接點題,讓學生一上課就走進課文。在第一次試教後,發現識字教學環節顯得拖沓,所以,果斷地把找形聲字的環節刪掉,也把摘蘋果的遊戲刪掉,因爲這一環節與猴子過河的遊戲的效果重複。利用動物圖片鞏固生字是很有必要的,就是形式不夠吸引。在這個環節,我參考了網上的教學用語和自己的加工創造,把這一環節變成了一起去欣賞動物們送來的禮物——動物們最美的一張照片,並逐一和它們打招呼——孔雀,孔雀,你好!從而實現識字鞏固的全面參與和趣味性。就學生拍手遊戲玩得不起勁的情況,我覺得問題在於教師的語言沒能充分調動孩子們的積極性,所以修改了這一環節的教學用語。爲了使拍手的形式更多樣,我創新式地想到了,教師和學生一起拍手讀兒歌。教師在課堂上隨機和學生拍手讀兒歌。相信這樣能提高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對於指導書寫的字不夠代表性的問題,我反覆地觀察了本課要求會寫的八個字:叢、牢、拍、護、保、物、雞、貓。最後,覺得牢、物、雞、貓這四個字在精品課中指導書寫,會比較能體現出磨課的精神。牢、物兩個字有相同的部件“牛”字,但寫法不一樣。雞、貓兩字在本課中屬於筆畫較多、較難寫好且是左右結構的兩個字,需要給學生一個書寫的歸類指導。對於教學過程顯得不精細,教師用語顯得單調隨意、教學過渡語生硬的問題,我採用了把自己在課堂上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下來,然後精心修改,努力向語言活潑、有吸引力、鼓動性等方向修改。經過不斷地參考與修改及創新,我覺得所設計出來的教學流程是符合執教班級的學情並符合教學規律的。第二次的試教,我認爲是比較成功的。

博採衆長,實現自我成長。

不敢說本次精品課的教學設計完全是原創的,其中很多的設計都是參考了網上的,但並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衆多教學設計中博採衆長,並在此基礎上有所創新。爲了設計出符合本班學情的教案,我參考了十幾篇網絡上的教案。每看一篇教案,我覺得自己在與教案的設計者對話;同時還是一個評課的老師,在評判着教案的優劣;還是一個“採蜜者”在吸取教案中的精華,把適合本班學情的教 2 學環節或思想挑出來,爲我所用。每看一篇教案就是一次磨課。最後得出的教學設計中的創新之處,有兩點:一是設計與動物們打招呼的環節,這一環節很有趣地實現了鞏固識字的全員參與性;二是教師和學生合作拍手讀兒歌的環節,教師在課堂上隨機和學生拍手讀兒歌,學生的讀書積極性很高。在這個取捨與創新的過程中,我學到了許多。適合纔是最好的。很多教案都有一些出色的環節,看得人怦然心動,但是,如果不適合本班學情的,再棒的環節也不出彩,要懂得捨棄。在識字教學中要顧及全員參與性。識字教學一般會用到遊戲教學法,很多時候,識字遊戲都只能由一部分學生參加,興趣昂然的也就只是一部分學生,這對一些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我儘量設計一些能讓全體學生參與的遊戲,比如本設計中的與動物們最美麗的照片打招呼的環節。要“精”就得磨。此次磨課,我把在課堂上要說的每一句話都寫下來,並且反覆修改,儘量改得引人入勝。之前,一直不屑如此做法,覺得太造作了。但是,如此做下來的效果是,發現自己把教材吃得更透,在家常課中的教學用語也更豐富,在備課時更加自覺地去考慮學情,教學手段和方法也多起來,教學思路更開闊。我想,這就是自我的成長了!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5

《識字7》以“拍手歌”的形式,爲小朋友描繪了大自然中動物們自由生活的情景,同時揭示了“人和動物是朋友,保護動物是大事”的道理。課文內容生動、活潑,富於情趣,節奏感強,適於朗讀。“拍手歌”的形式也爲課堂活動的組織提供了很好的載體。教學本課第二課時,我覺得有如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激發興趣,激起學習的慾望顯得尤爲重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呈現給學生許多動物的美麗畫面,讓他們在欣賞中感受,在感受中產生興趣,有了認識動物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了多種學生感興趣的活動,如:喊喊動物朋友的名字並跟他們打招呼;說說自己喜歡的動物的樣子;動物朋友要把生字朋友帶回課文了,讀一讀把它們留住;老師要考考大家,誰敢接受挑戰;編兒歌等,讓學生在活動中,遊戲中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積極、主動的去學習,課堂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突破重難點,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

課堂上教者精心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通過小組學習、合作學習、互動交際、拍手誦讀等,促使他們動腦、動眼、動手、動嘴,調動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採用多種方法科學識記生字;在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學會結合教給識字方法,提高識字效率。並在熟練誦讀的基礎上,學會模仿編兒歌,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從中受到保護動物、關愛自然的情感薰陶。

三、循序漸進,讓學生輕鬆愉悅地學會編兒歌。

課後的練習安排了孩子嘗試編寫與衛生有關的拍手歌。爲了落實好這個目標,在教學時我首先讓孩子們瞭解什麼是押韻,押韻有什麼作用,從而讓他們對編兒歌的要求有更進一步認識;接着我找了一首同樣是保護動物的拍手歌,把當中的一些內容刪除,讓學生補充完整,在這過程中始終強調押韻的好處。最後讓學生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剛纔的基礎上獨自模仿其中一兩句自己編拍手歌。在練習編寫的過程中學生們表現出濃郁的興趣並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大膽地發揮想象,從而順利地完成任務。由於受知識水平限制,也有個別孩子編寫的兒歌過於直白。

四、注重識字過程中人文關懷。

從上課開始與動物朋友打招呼,與他們交朋友,用幾句話說說動物朋友的樣子,模仿編兒歌,懂得保護動物。整個過程,學生的情感始終傾注於動物朋友的身上,識字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與“動物”相處的過程,潛移默化地滲透着人文關懷。我們知道學生學會了相處,學會了關愛,就會去關愛同學、老師、親人,就會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愛護生活環境。

通過這堂課的磨課實踐,我感受很深。小學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不應是枯燥的,它應該是活躍的、趣味的,投學生所好,取學生所需。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靈感,讓他們輕鬆快樂地完成學習任務,達到學習目標。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6

《秋遊》是蘇教版第三冊中的教學內容,課文描寫了同學們在老師帶領下去郊外秋遊的情景,表達了孩子們沉浸在秋天大自然中的歡樂心情。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將“讀”貫穿始終,讓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實踐中增加積累,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體驗,達到以讀激情,以讀悟情,以讀代講的教學目的。所以,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就落實在指導朗讀上。指導朗讀,抓住重點詞語以外,課文的插圖的配合也很重要。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簡單明瞭,我沒有放過多的時間在講解上,而是通過讓學生讀,感知這一自然段寫的內容,然後引導學生質疑,說說在讀中有什麼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更好的讓孩子與文本進行對話,產生共鳴。課文的第二、三自然段生動、形象的描寫出了秋天的特點,爲幫助學生體驗秋天的美麗,先讓學生觀察圖畫,具體感受秋天的天空是“藍藍的”,是 “一望無邊”的,白雲一直在變幻,田野裏色彩斑闌,到處充滿了果實成熟的美。在學生有了具體感受之後,鼓勵學生大膽想象,用朗讀的方法讓大家體會到白雲的有趣,想象:“天上的白雲有時像―――,有時像―――,有時像―――。” “稻子熟了,黃澄澄的,像―――,高梁熟了,像―――,棉花白了,像―――。”再想,這時候,如果你走到稻子、高梁、棉花身邊,它們會對你說些什麼?誘導學生在頭腦中勾勒具體的畫面,讓一名同學朗讀,其他學生閉上眼睛聽,進入課文的意境中,然後再找一名同學進行比賽,培養語感。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採取了激勵措施,通過對比讓學生知道該怎麼去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朗讀技能。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7

《比本領》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北師大版)教科書語文二年級上冊第9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合作,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樹立與別人合作的意識,並在學習和生活中努力培養與人合作的能力。本課通過童話故事的形式,寫金絲猴與梅花鹿相互合作,摘到樹上的果子的故事,告訴學生在生活中要學會與別人合作。

一、學習生字詞

1.第一課時主要用來學習生字詞。本課生字較多,但對學生來說並不難認識,因此我採用多種方法分批獨立識字。

2.“象、垂、喪”練習查難檢字筆畫索引。“猴、倆、伯、棵、急、摘、呀”讓學生合作練習分析字形。閱讀理解時繼續學習“考、垂、喪、急”。

3.寫字有三個難點:

一是“象”的筆畫筆順;

二是“考”字容易錯誤多加一個橫,下面寫作“與”;

三是“都、考”不易寫好看。在書寫時,要注意學生這幾個難點。

4.學生已經學會部首查字法,因此生字讓學生在課下自己查字典組詞,課堂上讓學生畫出重點詞語積累。

二、學習課文

語文課標中指出:朗讀和默讀是最重要的最經常的閱讀訓練,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也是必須具備的閱讀能力。感情朗讀是以理解課文爲基礎進行的,因此,在學習課文時,我抓每一段的特點來展開教學,如第一自然段通過找出梅花鹿和金絲猴的想法來引導學生讀句子,從而體會梅花鹿和金絲猴對自己充滿信心。第二段重點理解“得意洋洋、垂頭喪氣、急得團團轉”等詞語,朗讀時要從語氣中表現出梅花鹿由喜到憂的心情的變化以及金絲猴着急的心情。結尾重點抓課文的理解、想像。這樣循序漸進使課堂有活力,學生學習主動,思維活躍,朗讀熱情比較高,學習氛圍也比較好。第三、四自然段通過讓學生合作互讀,找出梅花鹿和金絲猴是怎麼摘到果子的,體會它們的心情讀課文,也引出“合作”。

上這節課,我始終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爲目的,極力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保持高昂的學習熱情。課堂教學中,抓住重點詞句,創設主要問題,激發了學習興趣,課堂充滿活力。爲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依據新課標的精神,我運用了多種形式朗讀,如個人讀、小組讀、男女分開讀、分角色朗讀來激勵學生全面參與,主動學習,培養朗讀能力。根據本課的語言特色,教學中,以梅花鹿和金絲猴比本領爲線索,以讀代講,以讀促學,讓學生在讀中悟情明理。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8

今天我們學習了《媽媽睡了》這篇課文,一上課,我先問了一個問題:“同學們你們見過媽媽睡着的樣子嗎?”孩子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有幾個小手舉起來,一個孩子站起:“我媽媽睡着時,打呼嚕。”有一個孩子站了起來:“我媽媽睡了總趴着,哈哈哈。”孩子們都笑了,緊接着我就說:“孩子們,今夜回家看看媽媽睡着的樣子。因爲我們沒去留心過睡着的媽媽,所以回答起來有難度。那我們跟老師去看看課文中的媽媽睡着的樣子,今天我們繼續學習《媽媽睡了》。

我出示了問題:“睡夢中的媽媽是什麼樣子的?”在大屏幕上出示了描寫媽媽睡着的樣子的段落,指名學生帶着問題有感情地讀一讀。第一個是尹彤璇,她的聲音甜甜的,特別有感情,爲同學們做了個示範,第二個、第三個……如次第開放的花一般,孩子們一個接一個讀的那麼入情,我不失時機的提醒着問題:“睡夢中的媽媽是什麼樣子的?”讀完了,有幾個小手已經迫不及待的舉起,我用激勵的語言激發着孩子們發言的熱情,手漸漸多了起來,可我還是發現了左藝博嘴裏輕聲的說着答案卻沒舉手的勇氣,我用眼神鼓勵着他,他的手緩緩的舉起,我抓住這個機會,他站起來了:“睡夢中的媽媽好美麗。”“你從文中那句話裏體會到的?”他大聲的讀了出來,我用眼神肯定了他的答案,別的孩子已經迫不及待的要求補充,很快答案出來了。

“是啊,睡夢裏的媽媽這麼可親,這麼累,你想對媽媽說些什麼?”孩子們七嘴八舌:“我想讓媽媽多歇一會兒”“我想給媽媽端杯茶。”“我想給媽媽扇扇扇子,因爲他很熱。”……

“是啊,我們要學會關愛自己的媽媽!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母愛的文章,請大家上機,認真的讀一讀。”孩子們很認真的讀了起來,我邊巡迴邊提着問題:“短文是講了誰與誰的故事?講了媽媽和兒子間怎樣的故事?最後結果怎樣?”很快孩子們找到了答案,媽媽給兒子學校送米的故事,媽媽送的是最低級別的米。我又問:“媽媽怎麼不給孩子送好米呢?”孩子們立即就說:“因爲家裏窮,媽媽的米是討飯討來的。”“最後,媽媽因爲辛苦,落了風溼病。”“最後,那個兒子考上了清華大學。”我還在出示着問題“面對食堂師傅的那些難聽的話媽媽有什麼表現?”“媽媽給人家說好話。”我對短文做了一個小結:“媽媽爲了孩子,可以拉下臉面,去乞討,可以給師傅說好話,這就是偉大的母愛”面對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發言。最後,我做了一個總結:“無論這篇短文,還是課文都是寫的媽媽對我們的愛,是啊,媽媽的愛確實是無處不存,無處不在,那我們該怎樣對待愛我們的媽媽呢?”孩子們這下子放開了手腳:“我們不要惹媽媽生氣。”“我們不要讓媽媽擔心。”“我們替媽媽幹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讓媽媽歇一歇。”“我們記得心疼心疼媽媽”……

下課了,回顧這節課,我找到了不足之處,我的課件製作時,不夠認真,大屏幕上課文中的句子中有幾個字和課文不同,還出現了一個錯別字,在孩子們的火眼金睛下我一一做了改正,呵呵,這點我一定改正,做一個認真的老師。還有選的課堂拓展的'文章有點長,對於c層的孩子來說有點吃力。還要值得關注的是回答問題的學生就是那幾個,總有幾個孩子回答問題不積極,我得想法讓他們活躍起來。

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教學反思6

通過這次的公開課,我又發現了很多不足。

一、時間把握上有待加強。在備課的過程中,擔心的是時間綽綽有餘,可是在實戰過程中卻發現時間遠遠不夠,以至於指導寫字這個環節沒有切實有效地開展,而是像蜻蜓點水,草率結束。

二、在課堂上如何有效地引導學生值得思考。在整堂課上,我設計了一個又一個問題,一直想讓學生往我預想的那個答案靠攏,而課堂上學生的感悟是多元化的,當學生講的感受和我預設的問題答案大相徑庭的時候,我束手無策,我只能無奈地請她們坐下,再加上中途發生了我一直擔心的問題——多媒體死機了,緊張的心情讓我無條件地重複學生的話,我想一個經驗十足的老教師也許就能水道渠成地將學生引導過來。我想我是欠缺的。

三、朗讀得多,但還是缺少一個讓孩子將課文語言內化爲自己語言的機會,沒有爲學生提供運用語言的平臺,也沒能達到自己預期的目標。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19

朗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可波及語文教學各個層面,無論是字音、字形等較低的能力層級,還是對課文理解等較高的能力層級,以至最終實現語感能力的提高,都離不開朗讀。足見朗讀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因此,在上《水上飛機》這一課,我積極探索朗讀方式及策略,發揮朗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1、自由朗讀。

自由朗讀訓練適用於新課文的初讀階段。初學課文,安排學生自由朗讀。其作用有二:一是隨意性大,想怎麼讀就怎麼讀。雖然是小學生,老師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的認識的能力;二是有利於發現朗讀難點,如字音、詞義、斷句等方面的問題。

一、師說:“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找找水上飛機本領的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來,再讀一讀。”在交流時,大部分同學都能找到水上飛機本領的句子,主要是老師給大家充分的時間自由朗讀,對課文比較熟悉了,找句子就很容易了。如果採用集體朗讀後,馬上劃句子,對於理解力較差的學生,就比較困難。因爲課文只讀一遍,還沒有讀懂。而自由朗讀,就照顧到了各個層面的學生,學生的獨立認識能力也逐步提高了。

2、齊聲朗讀。

這一訓練方式的優點在於能夠督促學生準確讀出原文,尊重原文,不丟字,不加字。

二、師說:“把描寫水上飛機外行的句子齊聲朗讀一遍。”學生齊聲朗讀“白色船體的兩邊長了一對大翅膀。”這句話的意思,通過朗讀,學生已經理解,不用老師再費口舌解釋一番。齊聲訓練學生眼到、口到的能力,看得要準確,讀得更要準確,在朗朗書聲中,促使自己專注於文章,達到準確讀出文章的目的。讀得準確,才能熟悉文言文語言習慣,對這種特殊的語言習慣有了把握,才能做到讀來“上口”,產生文言語感。

3、指名朗讀。

大部分教師都青睞這種朗讀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指名朗讀可以讓教師瞭解到學生把握文章的程度,有針對性進行教學。

三、在揭示課題後,師說:“水上飛機是什麼樣子?它又有什麼本領呢?讓我們跟着小海鷗一起去會一會這位新朋友。”抽8位小朋友,一人一節。在小朋友讀得過程中。我發現由於《水上飛機》課文內容遠離孩子們的生活,比較深奧,理解有困難。因而在個別朗讀時,讀得不夠流利,出現結結巴巴的現象,同時也說明同學在預習時不夠認真。課文內容難以理解,提醒我在下一個教學環節時,注意對課文內容的講解,預習不認真,引起我的重視,採取措施,指導預習。

4、分角色朗讀。

分角色朗讀可以充分發揮其品味語言藝術、領悟作品內涵的作用。小學生天真、活潑,特別喜歡分角色朗讀,這也是小學語文老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

四、師說:“請同學們同桌扮演小海鷗,水上飛機,分角色朗讀課文。”同學們紛紛操練起來。上課時,我請了兩組同學朗讀,效果並不理想,扮演小海鷗的同學讀得較好,扮演水上飛機的同學明顯不足。課後思考,主要是教學的環節出了問題。我應該把描寫水上飛機的句子出示在黑板上,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有感情的朗讀幾遍。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扮演角色朗讀,效果肯定會大不一樣。不能因爲學生喜歡扮演角色朗讀,而進行沒有基礎的扮演角色朗讀,或爲了活躍課堂的氣氛,硬拼湊一個扮演角色朗讀。扮演角色朗讀的目的是爲了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如果連課文內容還吃不透的話,又何必畫蛇添足。其實,分角色朗讀的表演要求更高,學生扮演特定角色決定了他們必須擺脫自身社會角色的束縛,走進作品,扮演作品中的人物,把握人物形象,演繹作品。這一訓練方式是諸多朗讀方式中難度最大的一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模仿,揣摩、品味人物對話的言外之意,再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分角色朗讀,從而提高學生自身語言能力和審美情趣。

葉聖陶先生說:“吟誦的時候,對於討究所得的不僅理智地瞭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法化而爲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學習語文學科,必須達到這種境界,纔會終身受用不盡。”朗讀是作用於直覺的語文教學訓練方法,它以一定的文字作品(書面語言)爲基礎。通過朗讀加深對文字作品的理解,依靠聲音傳達出來,可以使學生從文字符號中感知形象,體會作品的情味,領悟語言內涵,聯想作品中的形象,悟出言外之意,朗讀是符合現代語文教學理論、內隱學習規律和傳統教學經驗的提高語感能力的有效教學法,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我加強學習,努力在今後的語文教學中,更好地應用好朗讀這種教學方法,提高語文的教學水平。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20

《村居》是高鼎寫的一首詩,這首詩以極簡煉、形象的語言生動地描繪了一幅色彩明麗、動靜相宜的畫面,創設了優美的意境,表達了深摯的情感,千百年來膾炙人口。詩中的色彩美、畫面美、意境美與藝術妙筆融爲一體,有着特殊的審美功能。我在教學中深深地體會到,引導學生從古詩中受到美的薰陶,培養學生感受美和創造美的能力,是古詩教學的一個十分重要而又艱鉅的任務。

由於這首詩比較淺顯易懂,所以學生記憶背誦很快。學生識字時方法很多樣,這是我沒有想到的。讓學生用字卡做找字遊戲時,學生興趣非常濃。生字記憶很紮實。

但是。整節課下來,還有許多遺憾和不足之處,在這裏我想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在課堂上雖然也有同學談自己的看法、互相評價,但是所佔比例太小。要充分體現學生主體精神,學生必須積極參與教學的各個環節,並且要有一定的參與面。我想這還要在平時的教學中落實到對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精神、學習意識、學習思維的培養和訓練,並且持之以恆,堅持不懈。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21

在教學時,我注重採用多種方法複習生字,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反覆朗讀,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聯繫生活實際,邊讀邊想象畫面,瞭解詞語的意思。但沒有達到我預期的效果,很多的詞語還是一知半解,上課不認真聽,字跡比較潦草,沒有人積極回答問題。但我相信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能讓學生有良好的學習讀書習慣和興趣。

本組教材以“秋天”這一線索來編排的課文,其中《黃山奇石》、《植物媽媽有辦法》這兩篇課文,讓學生通過朗讀、學習使他們深切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偉大,從而激起學生去探究大自然奧祕的興趣。本組教材內容十分豐富,以秋天爲線索,又不侷限於秋天的景色。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感受秋天的美好,體會美好的生活是勤勞的人們創造的,領略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

教學本組教材時,我激發了學生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秋天景物和氣候的特點,知道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引導學生養成自主識字的習慣,提醒學生在識字、閱讀的過程中注意積累詞彙;引導學生自己畫秋天、寫秋天,並動手利用樹葉等製作書籤、賀卡等。並注意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預習的習慣和認真讀書的習慣。

在識字方面,這一單元學生學習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學習利用漢字的表意特點來分析字形,並對認字方法有比較系統的歸納整理,學生基本上都學會了運用不同的認字方法來獨立識字。在教學中,我還注重將學生引領到生活當中去識字,激起學生識字的極大熱情。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整體識記生字,提倡個性化的識字方法。讓學生尋找出自己認爲最有效的識字方法,通過不斷的求異,激活學生思維,"玩" 出價值。?一個字有多種識記方法,看字形認字、跟據部首猜字義等等,學生在發散思維的"玩" 中學得快樂。再如猜謎語的方法記一記會意字;將所學的字、詞貼在家中的實物上"復現";將課外識記的字剪一剪、貼一貼,製成"小報";在班級中評選出"識字大王"等方法、活動都爲學生識字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玩" 法。

在寫字方面,我把寫字當作美的鑑賞對象和陶冶高尚情操的工具,一直強調學生把字寫得正確、工整、規範、漂亮。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鞏固識字的手段,對於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着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因此,教學時我採用了"讀字、範寫、評議、試寫" 的程序。讀字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範寫之時,讓學生評議老師的範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

在朗讀課文方面。在生活中學生都有豐富的情感體驗,但在學習中,他們對課文的情感的體驗是不足的,而且水平也是不一樣的。因此,我在教學中注意發揮部分學生尤其是劉召瑞等同學朗讀能力強的優勢,讓他們把從朗讀中體會到的那一份情感說出來,取長補短,帶動其他學生對文本中情感地體驗,使那些對文本中的情感體驗不夠明瞭,或暫時還沒有體會到的學生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有利於全體學生把這一情感更鮮明地表現出來,爲感情朗讀課文指明方向。

本組學習的課文圍繞“愛祖國”這個專題。其中有傳統文化和現代意識相結合的三字經。有展現隆重、熱烈國慶場面的《歡慶》,還有顯示祖國不斷強大的《我們成功了》,以及盼望祖國早日統一的《看雪》。本組課文寓意深刻,教學時不宜過多繁瑣的說教、講解。但大部分課文語句優美,是學生積累語言的好素材。爲此,在本組課文的教學中,我主要是和學生一起讀,美美地讀,深情地讀,激情澎湃地讀。和學生一起背,要求學生背誦的,自己先背,和學生賽着背,變着花樣背,我發現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我感動。再加上適當的多媒體輔助,在本組課文教學中,這個顯得尤爲重要,比如在教學《歡慶》一課時,我把祖國60華誕的閱兵盛況重放給學生看,看了國慶節那天天安門廣場歡慶的場面。不用多作講解,學生就能理解舉國歡慶的含義。再對照解放初的國慶節視頻片段。不用多說,學生就能感受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加深對祖國的理解。作爲二年級的學生,內部言語機制還不完善,注意力不穩定,有聲思維起主導作用,需要朗讀的大聲發音來組織思維、集中注意力,還有朗讀過程中,眼、口、耳多種器官同時活動,能加強記憶,所以這樣的教學非常有效,起碼,學生不覺得背誦課文有多麼難的感覺,也不討厭背誦。我想,這樣的訓練,培養他們積累有價值的語言材料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在近階段我還鼓勵學生多讀課外讀物,背誦兒歌、古詩、名言,並定時安排課外閱讀任務,背誦任務,切實做到,勤讀書,廣積累。爲今後的習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四單元圍繞“怎樣看問題、想問題”這個專題,選編了一些能給人以啓迪的成語和故事,讓學生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感悟生活的哲理。孩子們都喜歡聽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動曲折的情節,像和煦的春風,吹進孩子們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與孩子們純潔的心靈貼近,使他們藉此來明辨是非美醜,懂得什麼事該做,應該怎樣做。教學時,我針對學生喜愛故事的特點,利用插圖,激發他們主動讀故事,引導他們評價故事中的人與事,從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還注重了啓發學生大膽想象,續編故事。讓學生把故事中的道理與自己和周圍世界聯繫起來,感悟故事,感悟生活。通過本組的教學,我認爲朗讀、質疑、討論、評價、想象是比較好的學習方法。

新課標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基於此點,我在教學中着重培養孩子們的學習方法。在這一段教學中,我努力培養了孩子們預習的習慣,曾有人說,低年級的孩子們不能課下預習,但是我覺得只要教給孩子們方法,他們會做好的。實踐證明,我成功了。在下半 月的時候,我的孩子們都能自己完成預習任務了。他們在課下熟讀課文,圈出生字,勾出生詞,然後認讀生字,不會了,翻開課文找到那個生字讀課文,在句子中就能認識這個字,他們還主動地用各種方法去識字,好到課堂上大顯身手——告訴同學們我是用什麼方法認識這個字的!遇到有的同學沒有學會,小老師們可就要發揮作用了,他們教得很認真。由於有了課下預習做基礎,我們的課還不算太趕,在課上還可以培養孩子們說話、朗讀、寫字等能力,重要的是,學生們已經把預習當成了必需要進行的一項活動,他們覺得必須要做。這不就是一種好的習慣嗎?這個好習慣的養成,不就是學習過程嗎?

第五單元圍繞友好相處,團結合作這一主題編排的。從“識字5”到課文,到語文園地,從團結起來力量大,到相互稱讚、學會欣賞別人,到互相幫助、和諧相處,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處處體現着濃郁的時代氣息和現代意識。教學時,我注重了讓學生學會反思自己的言行,克服自私、任性、以自我爲中心等不良品格,學會多爲別人着想,學會欣賞別人,尊重別人,諒解別人,養成豁達的性格,保持健康的心態,成爲受大家歡迎的人。

低年級是書寫的起步階段,老師的指導要特別細緻。平時每次指導寫字,我會先引導學生觀察範字,找準關鍵筆畫,觀察其他筆畫的佔格佔位,我再用彩色粉筆邊範寫邊講解,最後再讓他們先描後臨。

每節指導寫字時,我重視了示範講解,可是學生的書寫質量就是不盡人意。究其原因,可能問題出在課堂上沒有充足的書寫時間保證,一般都在課外書寫完成。還有可能寫得多了,只有寫得少,才能寫得好,寫得認真。下階段,我要多利用午讀、空堂的時間讓學生練寫生字,並從中個別輔導。期待有所進步!

識字在二年級語文教學中仍然佔重要位置,其重要性有增無減。識字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但對於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我認爲更應該培養他們的識字興趣。現在的教材安排了多種形式識字,如:在韻文中識字,查字典識字,看圖識字,讀名言警句識字,生活中識字??目的無非是通過豐富多彩的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平時,我儘量採取多種多樣的識字方法讓學生來進行有效識字。學生都有惰性,失去了識字的興趣,就更加沒有了動力識字。因此在教學中保持學生對於識字的興趣很重要。今後,在這方面我要多下功夫。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22

《一分鐘》是二年級語文上冊的一篇課文,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因爲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了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在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這篇文章之後,我對自己的教學有如下反思:

一、導入部分:

我以一道算式導入“一=20”,讓學生看了以後能產生疑問而進入本課,引起學生的興趣,讓閱讀成爲一種需要。

二、識字教學:

我在上這課之前,就要求學生自己回家做生字卡片,學生在做卡片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有一個識字的過程了。所以上這課時,我檢查、糾正就比較容易了。面有些詞語讓學生聯繫生少實際進行表演。“嘆哈欠”“丁零零哈欠”讀輕聲。

三、閱讀教學:

通過字詞的教學,學生能把字寶寶放入課文中進行正確朗讀。讓學生根據板書“一=20”,說出文章的大概內容,並適時板書。但是這一環節,我在教學中由於沒有處理好,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我先抓住元元發生在上學路上的兩件事來學習,重點體會元元的心理。教學中,我以“元元一共說了幾句話?”讓學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兩次嘆氣:“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要讀好這兩次嘆氣,還要聯繫上下文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爲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和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同時,在朗讀過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詞,體會感悟。如“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導學生對照插圖,想一想,演一演,學生體會到了元元當時的心情,再進行朗讀,自然就能讀出其中滋味。

四、教學不足:

我認爲在以後教學中我應該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評價語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聲情並茂,富有感染力,我認爲以於二年級的學生很重要。

2、在備課時應反覆研究教材,抓準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學習任務。

3、在教學中,遇到難點,不能急於求成,要循循善誘,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動腦思考的好習慣。

4、在教學中,還存在不足,如對於課文的朗讀,大多數學生能積極參與,朗讀效果較好,但還是有同學參與積極性不高。今後的教學中既要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更應該大膽放手,充分挖掘學生潛能,使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還應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聯繫,讓學生學會在生活中學習。

通過本次教學,我自己受益匪淺,今後,我將認真備好課,努力上好每一節課,拉高課堂效率。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篇23

《一分鐘》是人教課標版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它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今天,我給學生新授了《一分鐘》。由於我剛剛參加工作,對二年級學生的知識面、理解能力的大小,還不能完全地瞭解,以至於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問題。

我由一分鐘本應該等於六十秒,但元元卻讓一分鐘等於了二十分鐘,這個小問題導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揭開了本節課的序幕。接着,我又通過課件引導學生學習本節課的生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學習積極性很高,整個教學過程進行的很順利。下一個環節是整節課的中心環節,及整體感知課文。在這個環節中,出現了幾個問題:

首先,我讓學生帶着“你從課文中讀懂了什麼”這個問題讀課文。我在給學生提問題時,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而是以自己的主觀意識爲出發點,認爲自己能理解的問題,學生們應該也能理解。正是因爲我的這種不從學生實際出發的思想,使大多數學生對我提出的問題不理解。因此,他們在讀課文時,並不能很好的感知課文,也就使這個教學環節失去了它本身的教學作用。

其次,我讓學生聽範讀的錄音,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劃出來再說說爲什麼這部分給你的感受最深。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就是把整個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把握,而喪失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我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個環節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正如前面所說的,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並沒有從一個二年級小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而是從我自身的理解出發編設問題。學生能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但大多數學生找不到點子上,而我由於剛剛參加工作,沒有任何的工作經驗,根本駕御不了整個課堂。由於以上兩個原因,使整節課也就無法向下進行。這是我這節課最失敗的地方。

再次,本節課主要就是通過朗讀來體會元元的心情,從而教導學生要珍惜時間。在這個環節中,我本來設計的是,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爲朗讀打下基礎。咋一看,朗讀的點還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讀上一番。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爲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繫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雖然設計的很好,可是由於在教學時,對學生放手放的過大,以至於出現了網放出去了,卻收不回來的現象,正因爲上述的問題,使我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都沒有很好的引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元元的心情,學生體會不到元元的心情,自然也就不能理解爲何要珍愛時間。

在這節課上,我首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內容,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奇石研讀,然後根據學生的愛好,如有的同學喜歡朗讀,有的同學喜歡抓重點句體會句子蘊涵的意思,等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這節課中,學生用感情朗讀、畫、抓重點詞、動作表演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很濃,產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我注意學生的誦讀。我在課上首先讓學生範讀,然後用“誰能比他讀得好”引起學生比一比的興趣,激發讀的動力,我還用配樂讀以及齊讀等的方式,以優美的旋律感染學生,以悅耳的聲音打動學生,以動人的感情激勵學生,使他們躍躍欲試,急於參與,急於體驗,急於模仿,達到了我讓學生“想讀”的目的。

第三,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在教學中,老師應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進行交流討論以及表達自己的意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這節課上我就是這麼做的,學生有了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學習以及把自己獨到的意見、理解在全體學生面前表達出來,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也能讓每一位學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有很大的激勵。雖然這節課我晚了幾分鐘下課,但看到學生在課堂上能有所收穫,我覺得很值得。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圈在一個固定的範圍裏。相信學生,講學生不懂的,教學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可別小瞧了這些孩子!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如果我們給孩子們一根槓桿,說不定他們真的能撬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