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找春天》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找春天》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W 次

《找春天》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1課。全文共分三個部分,分別描寫了孩子們“想找春天──找春天──找到春天”的心情,體現了兒童生活的情趣以及孩子對身邊事物和美好大自然的關愛和嚮往。這篇課文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文中配有插圖,有助於學生觀察想象。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找春天》教學設計

語文教學的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每一位學生的發展,以人爲本。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喜歡學習;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要給學生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因此,語文教學的基本策略可以概括成五重,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結合課程標準對這一學段的目標要求,《找春天》這課中我的教學設計理念如下:

一、教學要面向學生的實際生活,提升生活感悟

課程改革使課程由科學世界迴歸到生活世界,這是課程理念的一大飛躍,畢竟我們人是始終生活在現實中的,在生活世界中認識自然,理解、體驗各種事物。學生首先接觸的也是生活世界而不是科學世界,因此,教學只有面向學生的生活世界,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才能在教學中與學生的情感體驗達成共鳴,提升他們的感情。

基於這一點,我從學生熟悉的《春天在哪裏》這首歌曲導入課題,容易被學生接受。人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能做到積極的投入,於是我用語言創設一個帶學生到田野裏去找春天的情境,目的是使學生懷着激動、興奮的心情進入我設計的情境中。再利用多媒體展現一幅春光明媚,花紅柳綠的春景圖,讓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展現的畫境產生共鳴,給學生美的感受,爲後面的教學做好鋪墊。

  二、以人爲本,重視知識積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新課程理念提倡的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由於學生水平存在差異,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生自己原有的知識水平,做到讓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得到提高和發展。自主學習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水平,發現自己還需要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做到有目的性,有針對性。而合作學習,可讓學生之間達到學習資源共享,互相幫助,達到共同進步。我讓學生先自讀課文,勾出自己不認識的字。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有目的性,有針對性的學習。同時我尊重學生的意願,讓他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解決不認識的字,如問同學,問老師,而“問同學識字”這一方法就是一次合作學習。

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通過遊戲激趣,讓學生喜歡學習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種活動的傾向,它是由物質需要或精神需要引起的,是推動人們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動機。人對感興趣的東西會表現出巨大的積極性並且會產生積極肯定的情緒。而遊戲是孩子最感興趣的。從低年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來看,長時間枯燥的學習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常創設一些適合低年級孩子情感態度和身心發展的遊戲,讓學生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如:開火車識字,猜一猜,找朋友……

在《找春天》這一課中我就用了“開火車識字”的遊戲檢查學生的自學情況,在玩遊戲的同時及時發現學生學習有困難的生字加以重點糾正和指導。用“我當小老師”遊戲讓學生再次學習生字,又用“師讀生找”和“自讀自收”的遊戲幫助學生鞏固識字效果。

 四、隨文識字,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理解字意

脫離語言環境的識字只能讓學生暫時記住這個字,容易遺忘,即使有的學生記住了,也由於不理解字意而無法運用。只有把生字放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來學習,纔有助於識記和理解,也有助於學生以後運用。

 五、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情境再現,引導學生入情入境,提升朗讀技能

情境教學,可以讓學生進入特定的情境中,在特定的情境中發揮想象,在腦海裏出現課文所描繪的奇妙景象,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降低了學習的難度。《找春天》這篇課文,語言淺顯易懂,生動活潑,貼近兒童生活,學生不難理解,但由於二年級學生年紀小,情感體檢少,要他們讀出詩中蘊含的美感,是有一定難度的。爲了達到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所描繪的美景,感受課文語言的優美,我採用情緒教學法作了如下設計:

1、多媒體手段呈現情境:

讓學生直觀地看到春天百花盛開、爭奇鬥豔的景

象,直觀地感受到春天的美。

2、教師朗讀再現情境:

通過聽老師的朗讀讓學生再次進入情境,感受到課文中語言美。

3、音樂渲染情境:

我們知道藝術是共通的,文學作品和音樂之間也存在着

共通,因此

播放一首曲調優美,舒緩的音樂,讓學生受到感染,在音樂的帶動下讀出感情。

【教學反思】

識字教學是枯燥而令人乏味的。單調、機械地反覆分析字形,識記字形、字音。教師可謂是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教學效果卻不盡人意,學生也失去了學習漢字的興趣。但是我們又不能不進行識字教學。教育部頒發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識字寫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在小學階段要讓學生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在第這一學段,要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認識和掌握這些常用字不但要爲日後的學習(主要是閱讀和寫作)打下基礎,而且能讓小學生通過學習識字,在繼續發展和完善口語的同時開發他們的智力潛能,並培養他們熱愛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情懷。識字是如此的重要,那麼怎樣解決繁重的識字任務和高耗低效的教學效果之間的矛盾呢》爲此我作了一些嘗試和探索。

在《找春天》一課中,學生能在第一課時裏認識和掌握要求認識的9個生字,並能達到有感情地朗讀,成功的原因在於我尊重學生的發展,立足於學生的實際,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從而喜歡學習,真正做到了讓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能力自主地學習新知識,掌握知識,成爲學習的主人。

一、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尊重學生不同學習需求

每一天學生的興趣愛好是不同的,他們喜歡的學習方式也因人而異,如何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發揮他們的學習潛力,讓他們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先自學生字呢?關注學生差異,尊重他們的學習需求,我堅持“先自學而後教”“專教那些學生不會或相對薄弱”的原則,讓他們有自己選擇學習方法的自由,(比如在這節課中,我提示學習方法,讓他們自主選擇)用他們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學習(聽讀識字法──問同學,問老師,問爸爸、媽媽識字:藉助拼音識字──漢語拼音學得好的同學自己讀拼音識字;識字──能力強的同學可以自己識字)使學生成爲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人。大量事實證明,只是*死記硬背學到的知識常常缺乏生命力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掌握知識,而且還要啓發學生從探索中通過獨立思考獲得知識,在解決問題的探索活動中運用已獲得的知識。

二、遊戲激趣,寓教於樂

單純的識字是枯燥的,會很快讓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怎樣才能讓學生在整節課中都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呢?遊戲是孩子永不厭倦的快樂源泉。我設計的幾個識字遊戲,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了他們的識字熱情:教師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是高大的,是非常了不起了,讓他們自己來當小老師教同學識字。樹立了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在“師讀生找”和“自讀自收”遊戲中,不但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而且還鍛鍊了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識字遊戲給學生帶來了快樂,同時在歡樂中不知不覺認識了生字。

三、正確評價,聽讀正音

如何通過評價別人,引導學生認真聽,辨別讀音從而把生字的音讀準,使評價成爲促進學生髮展的有效手段呢?在進行“開火車識字”遊戲的時候,沒有“開火車”的同學就是“小評委”,要對開火車讀字的同學讀字的情況進行講評。有時候,有的同學會停留在只關注別人讀的聲音是否響亮上,而不注意聽別人是否讀得正確。低年級的學生很容易從衆,第一個是這樣講評的,後面的同學也會跟着這樣說,教師這時候就要注意及時的進行引導,提醒學生不僅要注意別人是否讀得大聲,還要注意字音是否讀準,如平翹舌音,前後鼻音,邊音鼻音等。這樣通過正確的評價達到共同正確識字的目的。

 四、隨文識字,寓識於讀,以識促讀

一個個漢字必須置人一定的語境中,通過大量的語言實踐,才能夠真正理解,才能夠真正學會。可見,孤獨的強記字音、字形,對於孩子今後使用漢字並沒有多少實際上意義。針對這一點,在《找春天》這課的學習中,根據本課篇幅不長,易讀易記的特點,我決定採用隨文識字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隨文識字就是把字放文中,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認識生字,同時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在讀詞讀句的同時,相機進行朗讀訓練。由於是在逐句朗讀的同時進行逐句的朗讀指導,分散朗讀難點,無形中降低了感情朗讀的難度,這樣最後放手讓學生自己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要容易得多了。在這一類型的課文中我用隨文識字的方法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找春天》這課中,從學生正確、流利而抑揚頓挫地朗讀中反饋出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在低年級的識字教學中確實是可取的。

五、加強寫字技能和習慣訓練、打好寫字基礎

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項重要任務。一個人字寫得好壞美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他的語文水平,也可以體現其文化素養。要想把字寫好,既有技能方面的要求又有習慣方面的要求。技能方面我往往比較重視如筆順規則、間架結構、起筆收筆等等。習慣方面我特別重視如怎樣握筆、保持怎樣的寫字姿勢等。看到學生能寫一手漂亮的好字,我很開心。

識字教學是一個長期積累識字的過程,“路漫漫期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還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使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成爲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