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二年級教案 > 小學二年級《玲玲的畫》評課稿

小學二年級《玲玲的畫》評課稿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9W 次

  《玲玲的畫》評課稿1:

小學二年級《玲玲的畫》評課稿

《玲玲的畫》是人教版二年級下冊語文第七組中的課文,本組教材圍繞着“要正確看待問題,善於思考”這個專題來編排的。課文寫了玲玲準備參加評獎的畫不小心被弄髒了,已經沒有時間重畫一張,玲玲着急地哭了。但是在爸爸的啓發下,她開動腦筋,在弄髒的地方畫了一隻小花狗,不僅巧妙地掩蓋了污漬,還給作品添了幾分家的溫馨。課文記敘的是常見的生活小事。內容集中,語言樸實,對話較多,玲玲的情感變化是本文重要的線索,爸爸富有哲理的話語是課文的主題所在。因此教學中要牢牢抓住這兩個方面,引導學生充分讀書,在讀中體會情感,感悟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重點理解爸爸意味深長的話。從中受到啓發,懂得生活中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道理。楊美華老師執教的《玲玲的畫》這堂課,教學思路清晰,環環相扣,重難點突出,達到了教學目標

這堂課的教學有如下幾個特點:

1、教學過程充滿樂趣。楊老師的語言生動、形象,教態端莊大方。語言符合兒童的特點,她跟孩子們親切交談,使學生倍感親切,拉近了老師與學生、學 生與文本的距離,讓課堂處處充滿樂趣,如學習課文中,對於“端詳”一詞的理 解通過做動作,既簡潔又有效。整節課孩子們在讀中學、在說中學、在樂中學, 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學得紮實。

2、讀書美中務實。讀中體會、讀中積累是我們新課標的重要理念。楊老師 牢牢把握着以讀爲主的原則,讓學生在讀中學文、讀中悟理,引導學生感情朗讀, 放手讓學生讀, 先讓學生帶着問題自讀自悟,重點指導學生讀好文中自然段的不同語氣,在讀中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幫助學生把課文讀準、讀通、讀懂,讀出 感情並積累了許多好詞佳句。

3、教學設計新穎。解放學生,是我們目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設法讓學生 動手畫、動腦想、動口說。楊老師找準了文章的切入點“爲什麼弄髒的`一幅畫會 得一等獎呢?”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文中找、畫、讀,然後恰當使用了圖畫。 讓原來的畫與改了之後的畫進行一個比較, 對比出因爲畫面上多了一隻懶洋洋的 小狗, 使得整個畫面顯得生趣盎然, 從而有助於學生更好地領悟 “只要肯動腦筋, 壞事也能變成好事”的內在含義。在這裏,“疑問”發揮了極大的作用,成了引 領學生積極探究的主要方式。

4、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爸爸的話是什麼意思?假如你是評委, 你想對玲玲說什麼,發散了學生的思維,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楊老師還抓住重點句子指導學生朗讀課文,讓學生帶着感受讀文,尊重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幾點小建議: 1、識字教學中可以多設計趣味性環節,以激發學生識字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 2、閱讀教學中可以進一步指導學生多層面、多角度地閱讀,讓學生真正在閱讀中感受樂趣,在閱讀中識字,在閱讀中感悟,在閱讀中積累。 3、在時間分配中,要注重識字教學爲重點,閱讀教學爲識字教學服務,爲識字教學創設氛圍。

  《玲玲的畫》評課稿2:

聽了繆琴老師執教的《玲玲的畫》一課,感覺這節課講的很實,對字,詞的訓練很到位.雖是一篇普普通通的小文章,但能看出老師非常認真地鑽研教材,能挖掘出很多的訓練點.

一、識字方法多樣。

1、根據不同字的特點引導學生識記,並能遵循規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如

“叭”的一下聲音用實物演示一下,便於學生理解;“催”強調右邊下面是四橫,表示催了一遍又一遍。

2、在教學詞語時,重點抓住“端詳”“催促”這兩個詞語,第一個詞回到文中找句子朗讀來理解,第二個詞則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來體會,方法靈活多樣。原來生字的教學並不是千篇一律枯燥乏味的,到了二年級生字教學與一年級有些不同,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可以歸類識字,記難記的字,由字擴詞,結合每篇課文內容,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在寫字過程中,通過對"肯,腦,筋"的對比觀察,分析字形,,讓學生辨別月字旁的字做旁和做底的不同之處,讓學生在比較觀察中自己發現規律,真正達到自主識字的目的.

二、朗讀指導也非常到位。從“就在這時候,水彩筆叭地一下掉到了紙上,玲玲哇地哭了起來”傷心難過,到“第二天,玲玲的畫得了一等獎”的高興。張老師通過指名個別讀,進行準確的評價後,再讓學生模仿讀的好的同學,還不失時機地進行範讀,本堂課的朗讀指導可以說是十分成功。

三、問題的巧妙設計激發了學生回答問題的興趣。印象深刻的有“家人催促過你做什麼事?”“你猜猜玲玲會想什麼呢?”“如果你是爸爸,此時看到玲玲滿意地笑了,你會說什麼?”……這些問題有的結合學生平時的生活實際,有的讓學生角色扮演,使其融入課文中的角色中設身處地的體會人物的心理。問題深入淺出,學生樂於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