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春酒》教學設計

《春酒》教學設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72W 次

《春酒》描繪了故鄉濃濃的風土人情,抒發了作者對童年、對故鄉、對母親的無限追思之情。課文中的細節寫得很有情趣,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細細品味,體會文中的人情民風之美,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春酒》教學設計,歡迎大家閱讀!更多相關信息請關注相關欄目!

《春酒》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學習文章富有情趣的細節描寫,體會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現的思鄉這一主旨。

教學重點、難點

1.品味文章的關鍵詞語和句子。

2.體會琦君散文結構嚴謹,寫人傳神,文筆流暢的特色。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枸杞(gou3qi3)門檻(kan3)過癮(yin3)湊(cou4)齊

酬(chou2)謝煨燉(wei1dun4)兩頰(jja2)家醅(pei1)

2.解釋下列詞語。

家醅:自家釀的酒。醅,這裏泛指酒。

一馬當先:作戰時策馬衝鋒在前。形容領先;帶頭。

顧名思義:看到名稱,就聯想到它的意義。

如法炮製:依照成法炮製藥劑,泛指照現成的方法辦事。

興高采烈:興致高,情緒熱烈。

落幕:閉幕。

過癮:滿足某種特別深的癖好,泛指滿足愛好。

挑剔:過分嚴格地在細節上指責。

二、導人

甜甜的一杯春酒,是節日的珍品,是母親的驕傲。更是作者最美好的回憶。讓我們與作者一起,在這杯甘醇的“春酒”中盡情地陶醉吧!

作者簡介:

琦君。1918年出生,現當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歲就讀於教會中學。畢業於杭州三江大學中文系,師從詞學家夏承燾。1949年赴臺灣,在司法部門工作了26年,並任臺灣中國文化學院、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定居美國。琦君以撰寫散文開始她的創作生涯,而她現在已成散文大家。她的名字總是與臺灣散文連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30餘種,包括<煙愁>、<細紗燈>(獲中山文藝創作獎)、<三更有夢書當枕>、<桂花雨>、<細雨燈花落>、<讀書與生活>、<千里懷人月在峯>、<與我同車>、<留子他年說夢痕)、<琦君寄小讀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傷>以及<琦君自選集)等。她是著名電視連續劇<橘子紅了>的作者。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想一想,作者懷念的僅僅是家鄉的春酒嗎?

教師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四、學習課文

學生自主閱讀體會文中細節描寫的作用。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課文中有許多細節寫得很有情趣,表現出作者對童年、對母親、對家鄉濃濃的感情。

例如:

①尤其我是女孩子,蒸糕時,腳都不許擱在竈孔邊,吃東西不許隨便抓,因爲許多都是要先供佛與祖先的。

②我是母親的代表,總是一馬當先,不請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裏還捧一大包回家。

③其實我沒等她說完,早已偷偷把手指頭伸在杯子裏好幾回,已經不知舔了多少個指甲縫的八寶酒了。

④抱着小花貓時,它直舔,舔完了就呼呼地睡覺。原來我的小花貓也是個酒仙呢?

⑤我呢,就在每個人懷裏靠一下,用筷子點一下酒,舔一舔,才過癮。

⑥母親得意地說了一遍又一遍,高興得兩頰紅紅的,跟喝過酒似的。其實母親是滴酒不沾脣的。

五、拓展訓練

(一)積累有關“思鄉”的古詩名句。

歷經坎坷的詩人,憂國憂民的詩人,多愁善感的詩人,將他們漂泊異地的惆悵和思念家鄉、親人的愁苦寄寓於月。於是,他們的詩篇和月光一起光耀千古,撥動着後人的心絃。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王建<宿建德江>)

這兩句寫的是羈旅之思。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更是道出了蘇軾對相隔一方弟弟的思念,也給了天下人最誠摯的祝福。

“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月是故鄉明,露從今夜白。”(杜甫<月夜憶舍弟>)

(二)推薦閱讀表現海外遊子思鄉的文學作品。

琦君<故鄉的桂花雨)

瓊瑤<剪不斷的鄉愁>

蕭乾<棗核>

(三)學生漫談自己過年的故事、體會。

六、小結

本文體現了琦君散文的主要特點。琦君的散文,多寫童年記憶,母女之情,友伴之誼。童年、故鄉、親人、師友佔據了她創作題材的絕大部分,她以中國傳統溫柔敦厚的情懷,以細膩溫婉的筆致,將這些營造成了一個藝術世界。

思鄉,是本文一大主旨。故鄉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我”的天真可愛,母親的善良能幹,鄉人的淳樸厚道,都令人神思飄飛。琦君的散文結構嚴謹,寫人傳神,文筆如行雲流水。

七、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