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八年級語文《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案

八年級語文《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案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9W 次

《桃花源記》是東晉偉大文人陶淵明的代表作之一,借武陵漁人行蹤這一線索,把現實和理想境界聯繫起來,通過對桃花源的安寧和樂、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繪,表現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對當時的現實生活不滿。

八年級語文《桃花源記》第二課時教案

 學習目標

1.語文知識:能流利朗讀、背誦課文;積累文言詞彙。

2.基本技能:運用工具書和課文註釋疏通文意。

3.高級技能: 能夠品味語言,感受、體驗、想象藝術形象,通過分析推理學會鑑賞文章。

4.情感態度:能感受到和諧社會的美好。

學習重點:

文章蘊含的思想內容

 學習難點:

簡潔而意蘊豐富的語言

  一、課前預習:

疏通文意“我能行!”

想想看,在沒有老師“講解”的情況下,如何才能獨自弄懂文言文字、詞、句的意思呢?

向你建議:1、結合文下注釋初步疏通課文大意;2、藉助《古漢語詞典》、《古詩文譯註》之類的工具書進一步探究疑難字詞句的意思;3、通過與同學討論、向老師請教等方式解決理解有爭議的詞句。4、除此之外,你認爲還可以採用的方法。這些方法效果如何呢?請結合本文的學習,實際驗證一下吧!

  二、課堂學習:

(一)、你知道鑑賞嗎?

文學作品是作家通過藝術形象,把自己在生活實踐中的體驗和思想感情傳達給讀者的語言藝術。文學鑑賞是讀者在閱讀文學作品過程中對藝術形象的感受、體驗、想象的一種精神活動。在鑑賞過程中,我們既獲得藝術享受,又受到思想啓發,精神上感到滿足和愉快。

我們讀文學作品感受到作品的美,但是很難具體說出美在哪裏,學會鑑賞,我們可以更深刻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感受文本內容構思及語言的魅力。

陶淵明有句詩:“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現在我們就來探探陶淵明內心神祕的桃花源,發現這個奇特故事要表現的“言外之意”吧!

(二)、鑑賞意象,體味詩境:

1、請爲漁人行蹤畫個路線圖。

2、第二段作者是從哪些方面入手描寫的?請你以“桃花源美在……”領起,寫兩點賞析性文字。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有人認爲外人是指桃花源以外的人,有人認爲外人是指另外一個世界的人。你覺得誰有理,爲什麼。

(三)、鑑賞韻律,感悟詩語:

1、播放古箏音樂《高山流水》

2、朗讀要求

①字音要讀準。如“便要還家”中“要”讀“邀”,不讀“耀’;‘“驥”讀記”,不讀義”;“此中人語云’中“語”舊讀玉,現不作要求。

②句讀要分明,課文中有許多對偶句和四字句,應讀出對襯感來。如“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③語調、節奏要讀出輕重緩急,讀出感情。如:“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語調稍慢;第①句讀得略平緩。②③句讀得有起伏;第①句與②③句間停頓略久,②③句連接要緊湊。這樣能較好地讀出感情意味。

3、學生齊讀課文。

4、學生自己朗讀。教師點評,表揚優點,指出不足。

5、自由朗讀,鼓勵學生力爭有所提高進步。

(四)鑑賞技巧,把玩詩思:

1、 《桃花源記》情節的曲折、跌宕,桃花源神祕莫測,課文在情節的安排處理上有什麼特點?請具體談談。

(①漁人迷路了,會怎樣?②桃花林又大又美,是個神奇之地。③漁人“欲窮其林”,再往下走是什麼地方?④漁人進入桃花源的道路撲逆迷離,引人好奇:裏邊到底有什麼?⑤桃花源的景(致爲何如此幽美,人們的生活爲何這般自由幸福?③漁人辭去時,桃源人囑咐他“不足爲外人道”有什麼用意?①爲什麼人們再尋桃花源卻屢屢無功而返?這些一連串的問題環環相扣、步步相生,使課文情節充滿曲折離奇之感,讀者也隨之興趣愈濃。(以上爲理解要點。)

(五)揣摩思想,涵詠詩理

(1)關於漁人,有人推測他生活困苦,有人認爲漁人生活悠閒舒適,你認爲呢,從哪裏可以看出來。

(2)“此人一一爲具言所聞,皆嘆惋”, 你認爲漁人會說什麼?請根據你的歷史知識和對課文的理解推測。另外有人認爲村人嘆惋,是爲漁人,有人認爲是爲自己,你認爲呢,爲什麼?

(3)作者爲什麼要虛構一個桃花源?這反應了他什麼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