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人教版《故宮博物院》教學建議

人教版《故宮博物院》教學建議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3W 次

  人教版《故宮博物院》教學建議一

人教版《故宮博物院》教學建議

一、課前讓學生從各方面瞭解故宮,課堂上以“我所知道的故宮”爲題進行交流。學生在對故宮的修建經過、規模、作用、地位,以及和故宮有關的重大史實有了較全面的瞭解後,對本文的說明對象──故宮──也就覺得熟悉起來,閱讀本文時也就覺得心裏有數,不至於眼花繚亂。

二、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口述參觀故宮的路線,教師畫出參觀遊覽的示意圖,以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說明順序。並介紹有關說明順序的知識。對重點說明的部分,可以讓學生反覆閱讀,體會本文重點突出、有詳有略地說明事物的寫法。

  人教版《故宮博物院》教學建議二

  1、重點講讀 輔以練習:

突出重點段落的講讀,意味着全文在握,以點帶面。第一課時,要以學生默讀爲主,通過默讀,熟悉課文。爲提高效率,應讓學生在默讀的過程中,整理出全文的段落層次提綱。要求學生不僅能正確地劃分課文段落,而且還要註明第二部分層次間有關方位詞語的運用。因爲,一般地說,學生易犯分段過於細碎的毛病,有可能將幾處宮殿建築的介紹提到全文“部分”的位置上來。所以,要引導學生領會這一部分對宮殿建築的介紹,是以空間方位轉移爲順序的,這些方位詞語的運用,並不意味着文章組織結構上的轉換。只是表明宮殿位置的變化,上下前後都是圍繞故宮建築羣“規模宏大壯麗,建築精美,佈局統一”這一特徵的具體說明。這樣,學生既能讀得認真、仔細,又能掌握按空間順序記敘的這類文章的分段要領。學生一旦整理出全文的提綱之後,便會很快明白重點段落。因而,第二課時就可以以太和殿爲主,由教師重點講讀。

文章介紹太和殿,也是按空間順序進行的,位置的轉換基本上由方位詞語標明。重點講讀這一內容,要講清作者是怎樣抓着事物的具體特徵分層加以說明的,又是怎樣表達自己的立場、觀點的。這樣,就有助於學生對其他宮殿建築記敘、說明的具體內容的理解。譬如對養心殿,只要提這樣一個問題:“爲啥說養心殿在西六宮中是‘最引人注目’的?”啓發學生思考,然後讓他們根據課文抓住要點,進行口頭表述就可以了。

講讀了重點段落之後,第三課時可用較少的時間,繼續讓學生閱讀,略講一下其他宮殿。

講完課文,還有較多的時間,要學生進行下面的練習,促使他們進一步去熟讀、細讀課文。

練習:按照課文記敘的空間方位順序,簡要標出故宮遊覽示意圖。

  參考答案:

課文補充練習:

用拼音字母,將下列字的讀音直接注在課文中該字的旁邊,並寫出加黑字的形近字:

鑾湛檐拱蟠檀脊妃賜榭

  2、從寫入手 講練結合:

對於讀寫能力較強的學生來說,我們不妨從寫入手,即把課文內容作爲寫作的材料、對象,以此爲依託,直接進行寫作訓練,加以必要的講評、指導,既求得對課文的熟讀精思,又豐富寫作內容。

具體可採用兩種方式:一是將課文對故宮的記敘、說明,縮寫成爲一張故宮介紹的簡要說明書,二是將課文中的重點段落改寫成一篇記遊性質的記敘文。這兩種方式在難度上後者比前者大些,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進行不同的試驗。

在課時安排上,第一教時可與上面一則教學建議裏的第一教時的內容相同,即要求學生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列出全文的段落層次提綱,爲縮寫作好準備。第二教時佈置縮寫要求,學生着手進行,儘量課內完成。第三教時由教師結合課文內容,對學生的縮寫(可以是抽樣檢查)進行講評。講評,一看是否抓住了文章的要點、重點,二看是否符合說明書簡潔明瞭的基本要求。

  3、激發興趣 活躍課堂:

課前我未用一般的預習方法讓學生預習,而是根據本文按照故宮建築的'空間位置和由南到北的參觀順序這個寫作特點,在掃除字、詞障礙的基礎上,佈置了“繪製故宮博物院平面簡圖”的預習作業。

結果,同學們對此都比較感興趣,因爲只有在充分熟悉課文的基礎上,才能畫出正確圖形,所以學習情緒很高。他們不但各自認真閱讀課文,還三人一組、五個一羣地討論,甚至爲弄清建築物名稱和確切位置,而七嘴八舌地爭論。每人都按時完成了作業;不少人還塗上了各種顏色。圖形大都符合要求。接着,我根據他們的年齡特點,在課上提出三個有趣的問題

⑴我班現正參觀故宮,班長王繼武在“保和殿”,在“天安門”,要找到他,依次經過哪些“門”和“殿”?

⑵你要到“東六宮”和“西六宮”,出“保和殿”後分別經過哪個“門”?

⑶王老師在“神武門”等你,你在“乾清門”,要很快找到王老師一起回校,依次經過哪些“門”“殿”和“園”?

同學們爭相舉手答問,互相糾正、補充,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得出的結論是:

這證明繪圖預習的效果是比較好的。正因如此,才使同學們在分析寫作特點時,積極配合,問答呼應,比較順利地完成了課文分析。

初中學生對直觀性較強的東西易於接受,我由此得到啓迪。我根據“依次移步換形”的寫作特點,經過充分研究,試着做了一些簡單教具,以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例如,爲了讓同學們掌握寫法中“一線貫珠”這個概念。我把一根小木棍塗上紅顏色,並等距離地釘上小釘,同時寫下有建築物名稱的卡片。在“第一課時”範讀課文前,要求同學思索本文的“行文順序”然後,邊讀邊把課文中提到的寫有建築物名稱的卡片依次掛上。這樣,課文讀完,“紅線”上掛滿了一串卡片。很快使同學們產生了“一線貫珠”的直觀感覺。在“第二課時”、“第三課時”的提問中,再次由同學們邊答邊掛上卡片。使同學們反覆熟悉本文抓住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按照建築物的空間位置和參觀的先後順序來寫的寫作特點。並在最後,完整地歸納出本文的“一線貫珠、重點突出、詳略得當”的寫法。